为什么许多罪犯当法官宣判死刑时候,总是无所谓的表情,真不怕吗?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对生命的价值产生了麻痹,或者已经做好了接受死亡的准备。此外,他们可能也不想在法庭上表现出弱点或情感,以保持尊严。




笔者以前在法院工作过几年,亲眼目睹法官宣判死刑的场景,谈谈自己的认识。

没有人不怕死,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面对死亡人的内心肯定是恐惧的,但是每个人的应对表情会存在差异,这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紧密相关。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它是弥足珍贵的,故有人命关天之说。正因如此,死刑核准程序也是极其严谨繁琐的,就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防止出现冤假错案。

一般而言,一审宣判死刑,死刑犯的反应会比较强烈,这是因为死刑犯经过一审审判以后,内心还会有侥幸心理,毕竟“少杀慎杀”是目前我国的死刑政策,死刑犯对此也是明知的,身陷囹圄,让自己活着的希望就是渴望法律能够“宽容大度,格外开恩”,未必自己就是那个“必杀之人”。

对生命的眷恋越强烈,希望就会越大,不愿意想象死刑判决来临的事实。但是,法律是公平公正的,该来的迟早会来,一旦一审宣判死刑,心理的落差瞬间膨胀,自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更无法想象自己可能真的要离开这个世界,内心的恐惧、痛苦、纠结、折磨,无以言状,反映在言行举止上就会比较激动,一再强调自己的行为并非罪大恶极,死刑判决实属不公;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寝食难安。

个别情绪激烈的死刑犯,还会破口大骂法官“枉法裁判,草菅人命”,对此法官亦无可奈何,只能强调是否公平公正,最终要经过死刑复核程序,如果不服判决,可以依法上诉。自然,一番唇枪舌剑之后,死刑犯也会逐渐恢复理性,毕竟一审宣判死刑还未生效,自己还有一线希望。此时此刻,自我心理安慰成为死刑犯继续坚持牢狱生活的寄托,人是一个精神动物,绝对离不开精神支柱。

死刑上诉期间,对于死刑犯而言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这个等待既期待,又心焦,期待的是可以对二审法官一诉衷肠、据理力争,心焦的是命运未卜、前途难测。经过二审开庭审理,死刑犯当然会言无不尽、誓死力争。

二审结果有三种可能:维持、改判或者发回重审。

一旦改判或者发回重审,死刑犯自然是备受鼓舞,内心欢喜,终于可以“苟活人世”,如此可以睡着觉、吃下饭了。

一旦维持,犹如晴天霹雳,虽然心里早已有所预期,但是又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距离死神更近了。一般二审法院都会委托一审法官进行宣判,死刑犯不免又是一番说辞牢骚,但是情绪已经没有一审时候的尖锐激动,因为经过长时间的煎熬,死刑犯的心理预期也在不断调整,从希望、期望、失望再到麻木不仁,既然一切都是既成事实,努力争取了即可,结果如何听候命运的安排。

二审以后,一般而言,死刑犯反而会比较坦然,与其“自我折磨”,不如“放飞自我”,坦然面对。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以后,这是最终的裁定,如果死刑犯没有检举揭发等立功情节,执行死刑裁定已经生效,不可改变。

当死刑犯听到最高院的死刑裁定,自然心理跌至绝望的谷底,一切无法改变,但是必须面对,争辩已经无济于事,一般都会坦然冷静地询问执行死刑的时间,能否会见亲属朋友等。此时此刻,尘埃落定,紧绷的心理终于可以释怀,不必再为是否判处死刑的问题而担惊受怕,对自己反而是一种解脱,既然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就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抵赖和惧怕都是没有用的,法律是无情的。

所以,死刑可能即将来临与死刑已经逼近,再到死刑确定来临,对于死刑犯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笔者认为这个情绪变迁的曲线不是越来越强烈,而是越来越削弱,这符合人们排斥心理的变化规律,对于极度排斥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不管是主动接受,还是被动接受,反映在死刑犯面对死刑宣判的不同节点,反而是越到最后越平静。

多行不义必自毙。任何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人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所以遵纪守法才是王道。

以上内容系笔者愚见,不妥之处,敬请谅解,欢迎批评指正,谢谢谢谢!![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




2002年的时候我们这边发生了一起恶性刑事案件,一男的当街刺死了自己的妻子,案发时,正好我也在场,目睹了案发过程。

这个男的我认识,但是不熟,只知道他姓张。

案发那天我正好有事上街,快要走到一座桥上的时候,桥的那头传来了阵阵惊呼声,等我跑过去看热闹时发现有个女的倒在人行道上正在抽搐,而旁边站着一个男的,手里拿着一把滴血的匕首,面无表情的盯着地上的女人。

这个男的就是我开头所说的那个姓张的人,而躺在地上的女人正是他的妻子。

女人抽搐了一阵就不动了,有人惊呼说她吃下去的面条都从刀口流出来了。

男的行凶后没有逃走,就站在那里等警察,没过多久,警察来了后带走了凶手,并封锁了现场。

据面馆老板讲,出事的那对男女进来后要了两碗面,吃饭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口角,吃完后由那么付了钱后一起出门了。

而摆路边摊的人讲,他俩从面馆出来后走走停停,好像有所争执,当快要走到桥头时,男的突然从腰后面掏出了一把匕首,然后放倒女的,像宰羊似的把刀对准了女子的喉咙……

我这人好奇心比较强,案子发生后跟他们村上的邻居八卦了一下缘由,正好那个邻居对这家人的事比较熟,我这才得知了凶案发生的大概原因。

据说这个男子在村里属于口碑比较好的那类人,算是人们口中所谓的“老实人”吧。

他妻子在家和公婆一起种庄稼,他天暖的时候一直在外面打工补贴家里,天气冷的时候会回来在家待几个月。

他俩有个女儿,当时才八九岁,两人一直想要个儿子,可是老婆肚子不争气,一直没能怀上二胎。

就在前年刚入冬时,工地放假他回来了。回来没多久妻子就有了妊娠反应,后来生了个男孩。

这对他们来说本应该事件天大的喜事,可是他一直闷闷不乐,总怀疑这个儿子不是自己的,每次跟妻子说起自己的疑问时,妻子都会一声不吭摔门而去住在娘家十天半月不回来,这更加加重了他的疑心。

想着想着,他的人就走火入魔了。

本来这是个很好解决的事,要不悄悄做个亲子鉴定,要么做个血型对比就能搞定。

可能是他没读过书的原因,也可能那时候的农村人大多还没有这方面的常识吧,反正就是没有通过正当途径去解决这件事,只想着从妻子那里套话来验证这孩子是不是自己的。

他妻子说孩子是他的,他不信,认为她在撒谎。

他妻子说孩子不是他的,他又认为她说的是气话。

后来这个案子公审时我去法院旁听过,在法庭上我这才详细得知了整个案发的过程。

为了证明案发起因,办案人员给他和小孩做了亲子鉴定,结果证实了孩子是他的。

我无从考证当时他得知医学鉴定结果时的反应,只觉得他在法庭上已经麻木了,像一具没有生命只会呼吸的躯壳,机械地回答着法官和公诉人的询问。

甚至在庭审结束后法官当庭宣判死刑时,他都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

当时我在想,也许他的心早就死了吧,我觉得他的表现不是无所谓,可能早就做好了还债的心理准备。

对于死刑,我认为没有一个罪犯是不害怕的,即使有些人会对死刑判决表现得无所谓,但是命运如果能给他们活命的机会,相信每个人都会牢牢抓着这个机会不撒手。

我认为他们的无所谓只是一种假象,或许是心死了,亦或是在绝望中麻木了,也有可能是被吓傻了,剩下的一些不过是在逞强罢了。

面对死刑,真正能做到无所谓的,是那些为了正义和信仰敢于慷慨赴死的勇士,因为他们坚信,他们的死会换来更多人的幸福,他们的牺牲会让更多人铭记。




不怕是假的,但怕有什么用呢?就算宣判的时候吓得痛哭流涕,大小便都失禁,有用吗?能改判吗?谁都怕死的。不过既然能被判死刑他肯定犯的罪也比较严重。没开庭之前在看守所里已经大概知道了自己将面临什么刑罚,也算有个心里准备。

不过也有极个别表面上不怕的,到底怕不怕谁都说不清楚,我就见过这么一个人。

是在市局看守所里见到的,一般市局看守所关押的都是一些重刑犯,15年以上的都需要从各区县转到市局关押,所以这里几乎都是大刑期的,15年,20年,无期,死缓,死刑这些。

死刑犯接到判决书之后,就要带上戒具了,(怕情绪激动做出过激行为)手铐,脚镣,然后被固定在板上,有专门的犯人伺候吃喝拉撒。

我说的这个人是因为故意杀人判的死刑,他因为家里穷40多了没媳妇,后来别人给介绍当了上门女婿,女的带了2孩子都10几岁了。

结婚以后这男的就照顾她们一家子老的小的,吃穿用,都靠这男的在煤窑背煤挣,男的不怕苦一个月也能挣一万块钱。

男的把这些钱都交给她媳妇,说给孩子上学用,剩下的给孩子攒着结婚用。但是女的一家子对他并不好,平时他在家只有干活的份,他媳妇家人对他却动辄辱骂、虐待。

有的时候他干了一整天活儿,晚上回到家时没有吃饭,他的妻子不给他饭吃,他就自己到厨房里找饭吃,却被大儿子冲进来一顿臭骂,并把饭收走了。就这样这么没日没夜干了3年多。因为煤矿离家比较远,所以他一直在煤矿宿舍住,一个月回家一次。

后来他媳妇出轨了,跟他提出离婚,他说离婚可以,这三年我挣了有30万了,你给我10万块钱就行。他媳妇告诉他一分没有都花了,然后他媳妇和家人还把他打出来了。他越想越委屈,为他们家当奴做马三年,自己一分钱舍不得花,换来的就是背叛,而且钱还一分没拿到,就这样他一冲动拿把刀把人都杀了。

到了看守所之后,他就知道肯定是死刑了,所以接到判决的时候很淡定,每天该吃吃,该喝喝。

行刑前一天有人问他,你怕死吗?

他说:怕,那有什么用呢?谁都怕死。

第二天,早上武警进来,用铁丝给他五花大绑拖了出去。




表面上是有这种现象,因为社会复杂,有个别人听律师说:不致于死刑还可以上诉;也有个别人有家属拉关系等。所以说被判死刑者认为还有救命稻草,这是一部分。另一部分是也知道自己终究是死刑了,始终逃不出法网,所以心中有底强撑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死刑   法官   无所谓   都会   死刑犯   市局   罪犯   怕死   判决   媳妇   内心   情绪   妻子   命运   表情   孩子   心理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