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

感佩最深的一首主席词作!志向高远,气势非凡,登险关览苍山雁阵,迎烈风闻号角蹄声!伟人雄心,终成大业!




伟人毛主席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以国为家!以人民为家人!人民永远怀念您老人家!




我是文史青城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在浅谈《沁园春•雪》的时候提了一下评价诗词水平的高低的几个标准,大致就是:

一看诗词的立意,二看通篇的结构,三看遣词造句的能力。

(友友们可移步我的主页看置顶的问答即是,该问答总阅读量已接近40W)我认为用这几个标准来评价《忆秦娥•娄山关》也是适用的。

《忆秦娥•娄山关》最早发表于1957年的《诗刊》一月号上,是毛泽东主席于红军长征途中创作的。1935年2月,中国工农革命在经历了重要转折点——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重新出发,意图在在四川的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进而北上开辟根据地。行进途中,由于国民党军队重兵集结防守,不得不折返遵义。途中遭遇贵州军阀王家烈在娄山关的堵截。红军在娄山关与王家烈部队进行激战,最终夺下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娄山关。在此情形下,毛泽东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

从立意看,虽然当时是在夺取重要胜利后写下的词句,但是通篇内容没有高唱凯歌、没有歌功颂德,而是对中央红军乃至中国革命在当前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客观反映:“雄关漫道真如铁”。前行的路上可谓是艰难险阻不断,如此险要的关隘就真实的摆在面前。然而,遇到困难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怎样呢?当然应该“而今迈步从头越”。遇到困难不可怕,我们要鼓足勇气、振奋力量,彻底地战胜困难、超越困难。这两句词,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那种睥睨天下的雄浑气魄,在任何时候读起来都会震荡心旌。

可以说,作者当时写下《忆秦娥•娄山关》是在为自己鼓劲、为红军鼓劲、为中国革命鼓劲。但实际上,这首词已经融入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今天的中国人在遭遇困难之时依然会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来鼓舞自己,这立意何其高远!

从结构看,《忆秦娥》这一词牌名创自李白的“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历来填这一词牌的人不多。全词四十六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一叠韵,亦以入声部为宜。我们看看李白的词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再看看《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准确地把握了这一词牌的格律要求,那些妄言毛主席填词不讲格律的人可能是眼瞎或者是自己就真的不懂格律。

作者在结构安排上从写景到写意,进而提炼到感叹,最后又回归到写景。起承转合信手拈来、平稳自然,表现出极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从遣词造句看,“西风烈”一个“烈”字就把天地的苍茫展现出来,同时烘染了战斗的紧张感。“长空雁叫霜晨月”多么生动而具有画面感。“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如此遣词造句既高度提炼了娄山关壮美的景色,又展现了作者宽广的心胸和豪迈的气魄,是作者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主席诗词的上乘之作,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整首词,气势雄浑、词句优美,是中华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非诗词史学专业的角度,以一个平常人的感受来说说。

第一次看到这个词,当时还很小,老父给读出来的,我在旁边听到。这首词每一个字都认识,每一个词这都不陌生。随着最后一句,残阳如血,整个身上不知什么时候汗毛竖立,内心深深震撼。脑子里有一个人站在茫茫云海里,露出背影,望着那一轮血色的残阳。当时说不出来的一种感觉。

然后我问,这是谁写的?

老父答,毛泽东。

现在再读,这种独特的感受依旧是独一份,属于这个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这个伟大人物的内心投射。

顺带说一句,文字其实无法完全表达思想,所以诗词才会永恒。




毛主席的这首《忆秦娥•娄山关》词,创作于二渡赤水,二占娄山关大胜之时。虽然,娄山关战斗胜利了,但长征的战略任务,即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受到挫折,毛主席此时的心情不免有几分沉重。

这首词,开篇悲壮苍凉,声情激越,是毛主席所有诗词中,风格迥异的篇章。诗人臧克家说:“整首词的气氛是壮的,可是这壮里也多少带一点凄清的意味。”

前路漫漫,征程难歇。娄山关是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著名天险之一。《续遵义府志》卷五说:“大娄山,为自郡入重庆第一险要,明史所谓”万峰插天,中通一线,刘綖从间道攀藤毁栅入陷焉”者也”。真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全词,我看来是倒叙立意,格局高雅。上片写今晨,即1935年2月26日拂晓,娄山关战斗已经结束;下片写昨晚,即25日黄昏,娄山关战斗还没有打响。全词没有正面描绘战争,写的是战前战后的心情。

上片写大军驰过娄山关的情景,起首两句,便写出西风凄紧,雁声嘹唳,霜华满地,残月在天,把特定的时间与地点的那种紧张的气氛点染了出来。而这两句还只是设色、烘托。“霜晨月”叠唱过后,疾驰的战马发出了杂乱的蹄声,昂首的号角吹奏着低沉而又悲壮的雄浑。

上片中,风吹声、雁叫声、马蹄声、喇叭声掺杂在一起,把长空、浓霜、残月、军姿交织在一起,衬托出了大军迈过雄关的英姿,有声有色。

下片又倒转回去,写大军正驰向娄山关的情景,直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而来。字里行间,不仅歌颂了红军的顽强意志,抒写出一种壮志于胸的卓然胸襟。叠唱过后,写面向雄关,昂首遥望,无边青山,峰峦起伏,像大海之浊波,落日之血光。

下片气象阔大,福韵隽永,这正是视险如夷,无坚不摧的红军战士之情怀。至此暗中含韵,胜义无穷。

全词看似苍凉,却时时让人荡怀。

相传,诗仙李白也曾写过一首《忆秦娥》,其词云:“箫声嗯,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从词境中,可以看出,李词的气象,远远不能与毛主席相比。所以说,毛主席的这首词格局雄伟,悲壮大气,词工意达,实为上上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9

标签:汉家   苍山   遵义   霜晨   下片   遣词造句   格律   雄关   雄浑   立意   残阳   词句   红军   诗词   评价   作者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