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师让成绩差的学生坐最后一排,说是不打扰其他人就行,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这是公办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为啥?家长的乱作为,教育部门领导不作为造成的。老师这样做是负责任的。对待一些学生老师不敢管,出事了没人替有作为的老师承担责任。这是文化的悲哀。




作为老师,我觉着题主可能混淆了一个问题:成绩差还是品质差?

作为老师,一般不会把成绩差的学生放在最后一排的,而是把一些品质差,不听管,不服管的学生放在最后一排,而这部分学生往往又都是成绩差的学生,所以被误认为是成绩差的学生放在最后一排?

那么把差生放在最后一排,合理吗?正确吗?符合“人人平等”的理念吗?答案是不合理、不正确,但是老师又有什么办法呢?

面对一些上课说话、睡觉的孩子,老师一般这么做:

1、摆事实,讲道理——不听!因为他们从小就是听着道理长大的,道理比谁都明白。

2、批评教育——无效!因为他以这个为荣“与天斗、与地斗,与老师斗,其乐无穷”,要不天天多无聊啊。

3、和学习好的一位——干扰人家学习!学习好的如果能把他带好,那才怪呢,结果都是学习好的被带着成绩下降了,吓出老师一身冷汗,赶快调开。

4、放在讲台旁边——老师强烈反对,因为老师一讲课他就睡觉,这简直是对老师的侮辱!

5、叫家长——不管用!家长说我也管不了,老师多麻烦您了。

6、开除——不可能!因为《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允许,即便是到了到了高中也很少因为这样的事情开除学生。

最后,老师无奈,败下阵来,采取最后一招:爱咋咋地吧!这就是出现这个结果的全过程,你怎么看?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




有些老师让成绩差的学生坐最后一排,说是不打扰其他人就行,这种现象在学校里是有,但并不多见。这其中至少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被逼无奈型。首先同情一下这些老师一秒钟,要不是被逼的实在受不了,老师是不会这么做的。

我说几个例子让没当过老师的朋友感受一下,实际的情况往往不是因为成绩差,而是因为习惯差才出此下策的。

例一,学生小明,话痨。话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他的座位在哪里,哪里就会变成个菜市场,上课唠,下课唠,永远有话题,永远眉飞色舞,永远热情洋溢。班里最内向的一个女生和他同桌以后,甚至也变成了话痨。有个刚上班的新老师教这个班,盯自习的时候走到他旁边,让他逮住机会了,竟被他带着聊了一节课。找他谈话,能认识错误,深刻表示改正,可惜回头就忘,照唠不误。

例二,学生小妮,臭美。她的抽屉里,有眉笔、口红、指甲油,镜子、梳子、各种粉,下课照,上课抹,看书的时候还在涂着指甲油。光自己抹也就罢了,身边的女生她都要给化化妆,谁靠着她,准被涂了指甲油、画了眉毛。光梳子就没收了五六把,仍然层出不穷。你找她谈话,好好好是是是,不犟嘴,回去照旧。

例三,学生小强,多动。坐下就颤腿,搅得四邻不安,被人举报多次。批评后,收敛不少。但是学习没劲头,跟我说家里拆迁分了六套房,爷爷告诉他,他是唯一的孙子,就是么也不干这辈子也吃喝不愁了。不颤腿,就往桌子上趴,趴也罢了,歪着头和旁边的同学闲聊,话题的开头永远都是,“哎,你说你学个什么劲啊,怪累的”,极具负能量。

小明的家长来我这里谈话,我都插不上话;小妮的家长根本就叫不来,说生意忙,说家里很民主孩子自己说了算;小强的父亲说孩子健康就行,我也没有大的追求,谢谢老师给看好孩子。

教育不是万能的,需要家校合力,可这三位的家长,不给我拆台就不错了,所谓班级管理,一多半的时间都用在了这些学生身上,还干点别的不干了?

所以,好多老师会把这种类型的学生单独安排各座位的,成绩差要是习惯好不干扰别人一般也不会如此排位。

但我觉得这种效果未必好,因为这些学生的能量很大,你就是把它弄到最后一排,他要是给你捣起乱来也会影响一大片。

大多数老师往往是临时把某些学生安排到特殊位置以示惩罚,是管理中的一个动态瞬间,这是可以理解的。

我通常是结合班规,将这种学生放到小组内进行集体评价,运用小组的集体压力来改造他。这种学生是很讲义气很要面子的,目前效果不错,至少不会再影响别人。还有更重要的是挖掘这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当个班干部,释放他无处安放的能量。

第二种,追求成绩型。有的老师片面追求班里的成绩,不愿意在成绩差的学生身上下功夫,把成绩好的放到老师眼皮底下,成绩差的撵到后边自生自灭。

这种情况是极个别的,应该说有点丧失教师职业道德,不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而且效果也未必好,因为不公平对学生的刺激是最大的。学生一旦感受到老师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会通过种种行为来进行反抗,这个班也迟早会被搞乱套。

我的管班思想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如果你基础差、成绩低,我给你降低要求就是了,但不允许自暴自弃,老师也不会放弃你。学生感受到这种尊重,再不济的也会收敛自己的恶习。况且,连后进生都能坐得住、学进去,学习好的同学自然也会被感染和激励,整个班风、学风会越来越好。

所以,不建议放弃学差生,老师只是要多下点因材施教的功夫。

我非常认同一句话:对于老师来说,这个孩子只是他的50分之一,而对一个家庭来说,这个孩子就是家的全部。所以,老师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我是班主任,不讲大道理,直接说说最后一排吧。最后一排绝对不是学习成绩最差的,而是自己放弃努力还要干扰其他同学学习的人。

学生从小学刚上来,我是按照身高排座的,这个位置大概坐一周。这一周我通过上课时的直接观察和其他时间在后门偷窥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很快发现哪些人挨在一起会聊天,影响上课效果,然后开始调座,目的是保证科任课和自习课的安静。

第一次期中考试结束,进行比较大的调整,原则上是前后左右四个孩子在语数外学科中都有一个领头人,小组研讨时候有利于共同进步。一个学期结束后,学生成绩基本稳定了,但最后一排依然是跟身高有关,不是差生。

初二新增物理课,班级学生名次会有变化,同时进入青春期。成绩好坏差别不是很大,但叛逆期却让性格变化很明显,一部分学生已经不受家长管控,老师的话勉强可听,家长的话基本耳旁风。他们有的开始在男厕所抽烟,早恋,不完成作业,与科任老师吵架,严重的会为了女孩争风吃醋进而斗殴。这些孩子麻烦不断,家长束手无策,科任老师不敢深管,班主任老师需要在座位上调整,让这个问题学生周围坐满闷葫芦,周围人都不说话,他没意思,也就不说了。

到了初三,迅速分化成三个层次,第一层考重高,夜以继日的学习,座位在老师眼皮底下。第二层次座位在第一层周围,是考普高的,不会的题可以问那些成绩优异的。第三层是什么也学不会了,家长不让辍学,要坚持到初中毕业,走上社会。他们一天中只有语文课是清醒的,也是唯一能听懂的学科,其余数理化英语都听天书一样,只好睡觉了。不能一直睡吧,醒着就开始捣鼓别人,为了不影响他人,只能让他们坐在最后一排,或者班级最边上一排。他们什么也不会,坐一天也受不了,就商量老师,能不能去走廊拖地啊,打扫分担区啊,帮老师分学生饮用奶啊,甚至是抢着出去倒垃圾。

老师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好好学,但是事实是必然有差距,老师不会歧视差生,但却会责罚扰乱课堂的,班主任为座位绞尽脑汁,哪怕最后一排,也得把不同性格的穿插开。

我不偏向好学生,因为他们远走高飞很快忘了老师的付出,反倒是那些一般的孩子,就在本地建设家乡,偶尔还能遇见,而那些最淘气的,人称差生的,上学被我揍的,成年后跟我最亲。

所以,我眼里没有差生,我的严厉和慈爱雨露均沾[心][心][心]




有些老师让成绩差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成绩   老师   学生   指甲油   梳子   班主任   干扰   座位   能量   其他人   身高   说是   身上   家长   小组   现象   效果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