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花呗额度当成安全感,有错吗?

最近看到很多人分享花呗额度涨了的消息,涨幅不大,一两千居多,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不过,因为过去几年花呗额度没怎么变,这次提额引起的反应还是比较大的。有人自我调侃,之前因为年轻被降过额,现在终于涨了,看来花呗认可自己长大了。对于花呗,大家都不陌生,2015年诞生后就成了“网红”产品。由于可以跟余额宝完美嫁接,还培养出了一群一手用花呗付款、一手用余额宝攒钱的宝呗青年。这也是不少年轻人第一次打开理财的方式。

过去几年,花呗的口碑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起起伏伏。经济好的时候,大家对未来都充满信心,花呗是“小甜甜”;环境差了,大家觉得还是存钱更重要,花呗成了“吸血鬼”。

有一阵子,关闭花呗、剪掉信用卡的仪式相当风靡。然而,时间一久,不少人回过神来:又不是没有花呗、没有信用卡就不用花钱了。相反,倒少了一个薅羊毛的工具,比如分期免息买大件、利用免息期赚利息。更多人认为花呗、信用卡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应急,借钱不求人。所以,不少人又盼着花呗能重开、或者额度能涨涨。说白了,用信贷工具不是为了寅吃卯粮,而是精打细算。这次提额,我看到很多人都提到了一点:安全感。“额度涨一点,安全感也多一点。”,“花呗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大致这样的意思。有意思的是,在万物可杠的互联网上,果然有人抬杠说:提额就是挖坑,谁用谁知道。还有人不解:明明可以用存款,为什么要指望花呗。

在国内有6亿人的月收入仅1000元。对他们来说,花呗就是一个过度眼前窘境的工具。将额度简单理解为超前消费,其实是个“听不见远方的哭声”的行为。人家说的额度带来的“安全感”,不是指能用额度满足虚荣心,而是生存线有了兜底,高一点的额度能抵御的工作、生活中潜在的风险能力也高了一点。就像网友说的,突然遇到资金困难时,第一时间响应自己的,不是亲人也不是朋友,而是能随借随还的花呗




基础就错了啊。

与花呗额度对应的是个人存款。

存款有这么几个特点:

1、存款能够产生利息,即使是微薄的利息,那也属于收入,只要你不动用,它只会变得更多,而不是更少。

2、如果你有急用,那么你可以动用存款,花了就花了,大不了从头开始,继续攒钱呗。

3、存款使用基本不受限制,只要你需要你就能取出来。

花呗与存款正相反:

花呗不会产生任何收入,相反如果你延期、你分期,你需要支付各种手续费。

花呗的额度,你不用可以,但是一旦用了,必须在指定时间内结清,否则会影响你的个人信用,同时你还需要支付不菲的利息。

花呗在很多场合使用受到限制。

花呗的额度,更多的是商家的套路,你买的多,额度就高。如果你的收入能够应对,那么无可厚非,反之,如果你的消费超过你的收入,那绝对是一场灾难,你会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中。

身边有不少人,就是把花呗约等于存款,然后花呗一时爽,事后火葬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额度   安全感   寅吃卯粮   拆东墙补西墙   火葬场   大件   余额   利息   信用卡   存款   收入   环境   工具   更多   财经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