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跟事业单位、公务员有什么区别?

首先是编制的区别。国企没有编制,应聘就能进去。想开除你,想掉你岗分分钟的事情。

事业单位有事业编制,想开除你,比你进入这个单位还难。

公务员有公务员编制,想开除你,比你进入这个单位还难。

其次是工资福利的区别。国企工资高,工作灵活,提拔容易,换岗容易。

事业单位工资福利一般,主要看是不是经营性事业单位,换岗容易,提拔难。

公务员工资福利相对较低,提拔困难,换岗困难。

最后是社会地位和资源使用区别。国企社会地位很一般,除了别人羡慕稳定,没有什么社会地位,没有什么社会资源可使用,没有太多人巴结你。

事业单位社会地位比与国企差不多,除了别人羡慕稳定,没有什么社会地位。

公务员社会地位高,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可以无限延伸,包括你的衣食住行所需动用的资源。巴结你的人一大把。

总之,公务员除了工资待遇低点,其他什么都不是国企、事业单位能够比的上的,花钱也是买不到的。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它的特点是自收自支,通过成本核算,进行盈亏配比,通过自身的盈利解决自身的人员供养,社会服务,创造财富价值。企业单位的登记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企业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企业单位进行劳动仲裁。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来源多为财政拔款。




简单说存在着身份、待遇和地位的差别!

第一是身份差别:

首先说国企,不论你大小,你都是企业,虽然大企业的领导有行政级别,但多数职工与企业都是劳动合同关系。其次说事业单位,人家事业单位属于财政供养人员,尤其是全额财政拨款单位都是有编制的;最后说公务人员,更不用多说,那是国家行政机关在编人员。换句话讲,进国有企业一般不需要考试,就算考试也是企业自己组织招聘。而进机关事业单位,都必须经过国家统一考试才能录用为正式编制。

第二是待遇差别:

在待遇上的差别,国企职工,只是比民企或者私营企业员工收入相对高而稳定。但是他们必然还是属于企业,是靠企业经营利润发放工资福利待遇的。跟事业单位,特别是公务员,比起来那差的太多了。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福利待遇是财政开支,他们的薪酬支出由财政列入政府计划,所有的项目内容应有尽有,包括各种补贴,什么房补车补,就餐补助以及职业年金的等等。

第三是地位差别:

在社会地位上,国企职工只是国家企业的雇佣人员,企业是国有的,在各项政策制度执行上比其他企业要好的多。不过只是跟其他企业员工比,社会地位相对高。但是跟机关事业单位还是没法比,尤其是机关公务员多半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利,掌握着许多社会资源。因此,后者的社会地位要高的多。比如有的公务员一派就是国企的主要领导,而任何国企的普通职工都不可能随便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编制。

综上,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国企和事业单位,特别是公务员的区别很多,但主要体现在身份、待遇和地位的三大差别上。简单的说,国有企业不管多大,也是一个企业,除了极少数人有行政级别外,多数就是企业职工,他们的福利待遇跟具有行政和事业编制的公务人员没法比,后者具有的社会地位更是有目共睹的。

举个简单例子说,公务员可以到事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可以去国企任职。但是,国企的普通职工是不允许随便进事业单位,更不能成为公务员。说句不恰当的话就连丧葬抚恤金都不一样,公务员是本人工资的40个月,事业单位是20个月,而企业只是十个月,这就足以看出三者之间的差别有多大。

关注燎原杂谈?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国企虽说仍属于体制内,但与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比起来,就是皇亲和外戚的关系,彼此有亲属关联,但实际上在权力结构和待遇分享上还是有本质的差别的。

1、身份不同。公务员是行政编,事业单位是事业编,在组织人社部门都有登记备案,是有编制的国家公职人员,而国企虽然在很多方面上仍沿用机关事业单位的方式管理,但说到底,它就是企业,其在职人员没有财政编制,一切按企业化管理,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已经脱离体制概念。

2、待遇不同。公务员工资待遇一切均由国家负担,事业单位按类别可享受全额财政拨款和差额财政拨款(自收自支的单位现在很少,可以忽略不计)。而国企,虽然占有一定国有资源,但原则上国家财政不在负担企业经营行为,其员工工资福利由企业自筹,不享受财政拨款。因此,三者在收入上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果要排序,基本上是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当然,也有部分国企收入非常高,比如说烟草、三桶油、电力、通信等,普遍都高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3、地位不同。毫无疑问,公务员地位最高,毕竟掌握着行政资源,不是一般国企或事业单位所能比的,其次是事业单位,一个编制,恐怕就是很多国企人的梦想。至于国企,只能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论地位,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面前,除了部分高收入的单位,其他只能是仰视。就这点,事实上,在工作的稳定性上就很能说明问题,公务员,只要不犯错,一般都可以干到退休,根本没有失业之忧;而事业单位,大致和公务员雷同,但因为存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特别是对那些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仍然有改企的风险,不排除被推向市场的可能,多少存在一些不稳定性;而至于国企,干得好,没问题,干不好,说不定明天就被老板炒鱿鱼了,在稳定性上,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没有可比性。这就是明显的地位差距。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虽然都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单位,但是存在3大区别。具体如下:

一、身份不同

公务员是使用行政编制的国家干部,其工作的单位是国家公权力架构下的单位,所以公务员是政治体系范围内的身份,公务员的全称是:国家公务员,虽然存在隶属关系,由中央垂管和地方管理两种,但都属于国家公务员。公务员单位本身是公共权力的拥有单位,也都是国家全部机关范围内的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

事业单位是为增进社会公益而创办的单位,所以事业人员使用的编制是事业编制,事业单位的职能大多数是党政机关授予其开展某项或某些特定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并不是国家政治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事业单位本身是不具有公共权力,这是与公务员的机关单位最大的区别。

但是有一部分事业单位,被赋予了履行特定范围内的行政职能,这部分单位是参公事业单位。参公单位本质上并不是党政机关的组成部门,也不是公共权力的来源机构,而是党政机关或者是党政机关组成部门为了履行特定的职能而举办的单位。参公单位本身不具有公共权力输出的职能。

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也是体制内的单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本质上属于企业,普通工作人员的身份是职工。只有在国有企业中担任领导岗位的成员属于国家干部。

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如果是在单位担任副处级相当职务层次,可以经过组织程序调任到公务员的机关单位工作。

二、人员供养方式、待遇保障方式不同

公务员是实行财政全额供养,所有人员纳入到财政预算经费保障,所以也被称之为是“金饭碗”职业。

事业单位如果从财政经费拨款上划分,可以分为: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种,所以人员供养也是与他们经费拨款相关。同时,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单位,公益一类单位不等于全额拨款单位,公益二类单位也不等于差额拨款单位,这二者是相互有交叉的。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全部由国家统一制定,公务员的各项津补贴是各省统一标准,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是各单位在总量范围内进行分配。同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参加的养老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并缴纳一定职业年金。

因为国有企业是属于企业性质,职工供养方式主要来源于其自身经营的收入,所以在国有企业中,不同单位之间的待遇差别还是很大的。国有企业职工参加的养老为企业养老,很多单位缴纳企业年金。

三、稳定性不同

因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开支来源于财政,所以稳定性要显著高于国有企业。但从收入上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收入中规中矩,工资待遇不会太高,但也不会太差。

在经营状况较好的央企和地方性国企中,因为这些单位本身的收益状况较好,比如国家电网、烟草、三桶油、电信运营商、中字头其他企业等,待遇肯定是显著高于机关事业单位。

此外,有一些事业单位需要特别说明,比如说差额拨款的大型医院、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如各地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在这些单位,因为单位的绩效工资是根据收益来进行分配的,而他们的收益一般情况下也很高,所以在待遇方面也是其他机关事业单位所不能匹敌的。

四、在择业时如何选择单位

各类型的单位在本质上讲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但每种单位都有其特定的适合对象。

如果对于追求稳定性的同志来讲,公务员则是最佳选择,其次是事业单位。

如果是追求待遇,则选择经营状况较好的国有企业比较合算。

如果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同志,最好是选择符合自己专业方向和特长的岗位,毕竟未来工作的年限非常久,如果长时间在非自己专业领域和特长领域工作,就会使自己的专业特长慢慢消磨掉。这不管是从个人发展上,还是从国家培养专业人才角度都是不可取的。

总体来讲,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因为专业性不太强,所以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可以使其获取更大的个人效能。而专业性较强的理工类专业,选择国有企业是比较好的。

最后有一点我们要特别说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和企业的养老在2014年开始就逐渐并轨,在十年过渡期结束以后,也就是2024年将全面并轨。所以在退休后能够拿到的个人养老金,主要是和个人的缴费年限和在职期间的缴费基数有关系。这也就是说在未来,在企业工作的同志,如果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都较高的话,在退休后的待遇兑现方面是要高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尽量不要将退休后的待遇纳入自己决策考虑范围,因为未来大的趋势和方向就是按缴费来获取养老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国企   事业单位   公务员   差额   全额   国有企业   公益   待遇   机关事业单位   职工   财政   单位   人员   国家   财经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