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武侠宗师,世人多知金古不知梁,梁羽生到底差在哪?

梁羽生是老派传统武侠小说的宗师级人物,金庸在这个老派武侠的前提上又创新了,金庸把老派武侠发挥到了极致,至今都没人能超越,金庸的小说趣味性比梁羽生要强,但底子还是老派武侠的底子,古龙另辟蹊径开创了一个武侠新时代,风格和梁金完全不同,一提武侠小说总避不开金古梁,喜欢传统武侠的推荐梁羽生,喜欢传统武侠又有趣味性的推荐金庸,喜欢悬疑精炼的推荐古龙,这三人里梁的受众最少,金古谁更胜一筹暂时没有定论,粉丝数量都相当庞大,至于后来和他们三个并列的温瑞安就差点火候了,趣味性十足但处处留坑,圆不上让整个故事大打折扣




三大武侠宗师,世人多知金古不知梁,梁羽生到底差在哪?

有人不承认梁羽生比金庸差,那其实是对通俗小说写作的认识肤浅的缘故,把小说文笔之文采当成了小说品质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仍然是对通俗小说的认识之肤浅表现。

我们都知道叙事文三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小说说到底也是叙事文,无论是严肃小说还是通俗小说,或者是《百年孤独》、《喧哗与骚动》之类的现代派小说,叙事文的三要素都是不能缺失的,只不过是用什么样形式来写作而已。同时我们又常说“文学是人学”,虽然通俗小说的主要任务中可以没有“探索分析人”(在严肃小说中,分析探讨人是其主要任务之一,甚至是最重要任务,比探索社会、历史等等任务还要重要),但塑造刻划成功的人物,仍然会成为通俗小说的最重要魅力之一,而不仅仅是叙事。

这也是故事和小说的最大区别之一,即故事的全部魅力都在于叙事,即讲好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如果叙事失败,就完全失败了。但小说叙事不行,还可以靠人物塑造和刻划赢得不少魅力,尤其现代派小说很多已经淡化叙事了。



通俗小说,无论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探案小说等等,评论其水准高下,往往除了分析其叙事即故事魅力外,还会分析其人物魅力,所以好的、能够被称为经典的通俗小说,往往在叫人读到一个精彩无比的故事之余,对其几个主要人物会留下深刻影响,比如《福尔摩斯探案集》里的福尔摩斯、他的助手华生医生,《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里的哈利波特等三个主要人物、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黄蓉,《天龙八部》的乔峰、段誉等,《笑傲江湖》里的男女主以及各个正反派人物如岳不群、左冷禅等等,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里的张丹枫、云蕾等,《云海玉弓缘》里的金世遗、厉胜男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小说的文采重要吗?这里我定义“小说文笔文采”包含两个层次,1、深层次的说是指各种渲染性文字组织品质,包括场景的渲染、情绪的渲染、情节转换的戏剧性氛围渲染等,还包括叙事细节的描述、人物个性的描述、群体人像的描述等等;2、浅层次的说就主要指景物描写、人物外表描述、情节发展过程的细节描写以及包括诗词歌赋的配合文字——小说的文笔文采对于一部小说的成功来说当然很重要,但要清楚的认识到文笔文采在深层次写作上的功力体现,远远重要于浅层次写作上的体现。比如我们公认的四大名著中最佳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被几百年来的专家和大众阅读者追捧,对它的好评度远远高于其他明清小说,假如评选小说中各要素的重要性排名的话,那么第一肯定不是曹雪芹写的那些诗词,而是他写的庞大的贾府命运沉浮、贾府里各个重要人物的命运沉浮,尤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同时还有他最成功之处即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等人物的塑造和刻划,可以这样说,剔除掉所有诗词,《红楼梦》仍然是一部最高品质的中国古代明清小说,只要这个庞大的叙事和人物塑造相辅相成的存在。但没有那么成功的各个重要人物的塑造、刻划、描写,如果仅有这个庞大叙事,《红楼梦》将不会比《三国演义》获得多少好评,如果连这个庞大叙事都薄弱下去了,而仅仅诗词还“保持现状”的话,《红楼梦》一定不可能被选为四大名著之一,更不要说之首了。



——这就是梁羽生和金庸两位武侠小说大家的区别,前者看似文采斐然,后者小说里似乎文采不够出色,但实质上,梁羽生武侠小说里的文采更多体现在浅层次方面,景色描写、诗词配备、人物情绪极端渲染等等,而金庸的文采则大都会在深层次写作上体现,比如人物个性与场景的融合、人物各种性格在整个叙事中的相对较为融洽的凸显等等。黄蓉的聪明机灵、郭靖的憨厚木呐等个性,在《射雕英雄传》里全部叙事中是一直与故事融洽在一起的,常常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成为了叙事的重要的甚至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梁羽生里人物个性刻划,比如张丹枫的个性描写,相对来说,在《萍踪侠影录》的叙事中融洽的不够深入,总给人一种浮在表面的感觉,对叙事的演进、转折常常不是主要或者不是重要的催化剂、驱动力之一,所以你会感觉张丹枫的骄傲、才情好像仅仅是梁羽生写给读者看的,是浮于表面的刻意而为,不如郭靖的憨厚个性常常会成为情节转折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如此,对于普通的大众阅读者来说,相对来说,阅读者对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就会有着更深刻印象,也会有一种更深切的、感同身受的认同感。



此外在场景渲染方面,事件描述和场景渲染,金庸也比梁羽生更成功,比如郭靖在蒙古那一段经历,就给所有阅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人物刻划也融洽非常成功,以致我们刚读完郭靖在蒙古草原的那段经历后,还会对成吉思汗等蒙古大军产生非常的好感,倒是对蒙古大军侵略中原没有了多少深刻的残酷、血腥感受。而梁羽生在这方面文采也显得浮于表面,比如《七剑下天山》里,天山在我印象中始终很淡,天山这个场景和那些武功顶尖高手完全没有一种相辅相成、相互陪衬的融洽,阅读过程中会缺少一种“人在场景中、景在人周围”的所谓“情景交融”感受。

即便在叙事方面,金庸也往往要比梁羽生更显现写作功力,包括叙事的庞大而完整性、高潮情节的渲染性、重要情节的细节描述与渲染以及大多数重要的情节转化和推进的合理性、逻辑性,金庸不少小说都要胜于梁羽生的任何一部小说,无论《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还是《天龙八部》。



最后还有一点,即在人物方面塑造,通俗小说有一大特点,为了吸引大众阅读,它们往往会将人物的各个方面“推向”极致,爱情往往要死要活、一句话不对就动手打斗至死方休、刚烈的绝不会圆滑、憨厚的简直就和白痴差不多、而聪明的人就一定会是时尚少见的超级天才等等,这种极端性的写作,大多数时候其逻辑性、合理性都会有所“损失”,这方面也看作家的写作功力深厚以及构思的成熟程度。这可以说是通俗小说的一大通病,但也是一大特征,能够避免掉这些“特点”的小说,那就不那么“通俗”了,我想这也是美国惊悚小说家斯蒂芬金曾经愤愤不平自己不被美国作家协会接受与认可的原因之一。而在这些你认为是特征也罢、通病也罢,去认真分析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时,我个人认为金庸也比梁羽生做得更好,比如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里金世遗和厉胜男的关系处理,开始梁羽生把控的还会力求合理与逻辑性,但后来为了情节的推进、为了强行制造悲剧性,我认为那情节简直就是越来越扯淡了。相对来说,虽然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也会有之类的扯淡情节,但要比梁羽生处理的好一些,阅读时也感觉更合理一些,比如《倚天屠龙剑》里张翠山和殷素素夫妇因为不愿意说出金毛狮王谢逊而被逼自杀的情节,我就觉得有点扯淡的,但在前情的铺垫和事情过程的描写中,感觉金庸写的就相对合理一些、可以接受一些。



港台梁金古三位武侠小说作家其实总体的知名度差的不多的,尤其对于真正的武侠小说阅读者来说,是绝无可能仅知金庸和古龙而不知梁羽生的,只是可能在小说作品拍成影视剧方面,金庸的是最多,古龙的少一点,梁羽生可能更少一些(我很少看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无论港台的还是大陆的,所以这方面八卦消息不太灵通),那么这个原因我认为就和我上述分析他和金庸的差距有直接关系——武侠小说迷对他们三人小说的好感度、对小说的叙事和人物的“刻骨铭心”程度,金庸的要胜于梁羽生的,那么我猜金庸的武侠小说也许就更讨影视圈的喜欢,其小说改编影视剧就多了很多,不是小说的阅读者、尤其不是武侠小说迷的武侠影视剧观众,自然会知道金庸更多,知道梁羽生的就会少了。

无论写作实力高低,金庸的武侠小说文本特色,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文本特色是几乎一样的,都是相对比较传统的仿章回小说写法(其实质是现实主义叙事方式),但古龙的武侠小说文本形式和他们俩的有很大区别,这个话题这里就不谈了,也因为这个区别,所以上述分析中也几乎不提古龙的小说。此为补充说明。

(完)





如果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知道金庸古龙,而不知道梁羽生,那么这个人只能说不是一个真正喜欢武侠小说的人!

如果知道新武侠小说的三大宗师,硬说梁羽生比金庸,古龙差,那么这样的人就是没有真正读懂他的作品。


所谓的新武侠小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谁是开山鼻祖呢?!

既然讲到新武侠小说,既然是讲到新武侠小说三大宗师,就不得不讲什么叫新武侠小说,以及谁是新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众所周知,喜欢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那在民国时期最受欢迎,但是之后,武侠小说开始又断层。

直到50年代,香港两大“武术家”的比武让梁羽生看到大众对武术的热爱,也就泯生写武侠小说的强烈念头!

梁羽生当然知道,写传统武侠小说很难让大家接受,必须要有创意!

于是《龙虎斗京华》模空出世。

这部新武侠小说的影响力令爱好武侠小说的人士眼前一亮,也掀起追捧新武侠小说的热情!


这部《龙虎斗京华》既是新武侠小说的第一部作品,也奠定了梁羽生是新武侠小说开山鼻祖的地位!

这部作品不但让粱羽生名利双收,也催生很多新武侠小说作家!

像大名鼎鼎的金庸先生!

像后起之秀古龙先生。

还有卧龙生,陈青云,诸葛青云,柳残阳……

可以说新武侠小说开启了鼎盛辉煌时期,同时以武侠小说改编拍摄的电视剧应运而生!

梁羽生,金庸,古龙成为新武侠小说三大宗师水到渠成。


梁羽生的作品真的是很差吗?

很多人说金庸作品好,这是事实,因为公认的。

但是,梁羽生的代表作并不比金庸差。

像《萍踪侠影》像《七剑下天山》像《大唐游侠传》……并不逊色。

尤其是在作品中那么多诗词,读起来意境悠远!

不信,可以认真看看。


梁羽生的影响力为什么并不及金庸古龙?

这个不是作品的缘故。

而是另有缘由,那就是金庸的作品几乎拍电视剧了,这样被大众熟知,古龙作品紧跟其后。

而梁羽生的作品拍摄难度大,几乎没有拍成原著的效果,所以反响不大,这也是梁羽生的名头不及金庸响的原因!





我感觉,在小说文采的斐然方面,梁羽生要超过另外两个人。

梁羽生的传统文化修养似乎要高于金庸,这从书中的一些诗词就看看出来。传统文化的特点也在很多书中表现出来。就像中国绘画艺术中有个“文人画”的流派一样,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可称为武侠小说中的“文人小说”。

梁羽生的小说的一大特点,是将历史人物和事实融合在一起而成的,二者浑然一体,似是重写了历史。

而金庸的小说里面虽然包含历史,却是把历史作为一个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来全新地虚构武侠情节。就是说,其中的武侠和历史似乎没有多么深入地融合。

金庸的小说里面的玄幻成分高于梁羽生,江湖的成分比较纯粹。不管事实上存在度如何,开启了一个另类的、奇幻的江湖社会。

古龙也许被拥趸者称誉,他的特点确实不同于上面的两个人。但他的小说读起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既然叫武侠小说,就要有“武”和“侠”这两个特点。“侠”暂且不论,古龙的“武”不是正常说法里面的意义,好像多数与心情、意识有关。同时,又缺少传统武术里面的招式等等实际有意义的内容的描写,偏于心理。很难说得上是武术的范畴里面的。可以说,因为不懂具体的武术内容,所以写不出来。

总的来说,梁羽生和金庸各有所长。古龙不能与这两个人相提并论。




梁羽生的小说之所以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主要原因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大成功。

金庸笔下的郭靖杨过令狐冲,每一个都有血有肉,是个性鲜明感情丰富的活生生的人。古龙笔下的李寻欢路小凤尽管比起金庸的人物稍逊,但也很有特色。

反观梁羽生的小说,其塑造的人物有哪个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单薄,苍白无力,好坏单一,像是木偶。

这在文学创作上叫扁平人物。

而金古塑造的是立体人物。

另外就是,一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基本上是人物性格和所处背景所左右的。

而梁笔下的人物,犹如被他硬塞入故事情节之中,读起来仿佛是在看一部舞台剧,生硬呆板造作。

最后,他的作品本是描述武林风云的,可是你到最后也难发现哪个门派哪个人武功卓绝冠于当世。尽管这也许很符合事实,但却失去了成人童话的效用。

实际上,中国当代的所有武侠作家的作品大都脱胎于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乃至进行了大量的模仿,而且大部分还不及格。

梁羽生只是模仿了形而未得神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宗师   叙事文   天山   红楼梦   武侠   大众   文采   通俗   诗词   世人   武侠小说   情节   人物   故事   作品   财经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