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关元朝的记载那么少?元朝都干了些什么事?

蒙哥即位后,蒙古的几大汗国,其实已经相对独立了。此后,蒙哥招降吐蕃,灭亡大理,暴打南宋。但是最后,在蒙哥进攻四川的时候,却忽然战死。


蒙哥战死后,蒙古帝国内部,再次出现汗位争夺战。后来,蒙哥的弟弟忽必烈,为了战胜同为兄弟的阿里不哥,许诺其他汗国可以相对独立。公元1260年,忽必烈称帝。此后,忽必烈花了四年的时间,战胜了阿里不哥,成为了蒙古帝国的新任大汗。

但是,此时的忽必烈,对其他的四大汗国,只是名义上的领袖,无法形成有效的统治。另外,忽必烈后来推行汉化,也使得几大汗国拒绝归附,甚至再次进入内战状态。


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为新政权取名为‘元’。直到这个时候,元朝才算是正式开国。


元朝开国之后,忽必烈又花了八年的时间,持续进攻南宋。公元1279年,随着崖山海战的结束,南宋彻底灭亡。在很多人的观念当中,直到崖山海战之后的历史,才是元朝历史,这其实是错误的。

崖山海战之后,接下来忽必烈又在位15年时间。在这15年当中,元朝继续扩张,向日本、朝鲜、越南等方向进攻。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是却极大地消耗了中原地区的国力。强大的压迫,导致江南地区的百姓开始纷纷起义。不过这些农民起义,后来都被镇压了。


公元1294年,忽必烈去世,因为忽必烈的太子早逝。所以由太子的第三子,也就是忽必烈的孙子铁穆耳即位,史称元成宗。元成宗在位13年,在位期间,停止了对外战争,使得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就连其他几大汗国,也开始纷纷承认元朝的宗主国地位。不过,元成宗在位期间,因为不懂财政,搞得元朝财政体系几近崩溃,国库常年入不敷出。

元成宗去世后,因为没有子嗣,所以由他二哥的儿子即位,史称元武宗。


元武宗在位期间,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滥发货币,最后除了搞乱国家财政之外,收效甚微。唯一值得一说的是,在此期间,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瓜分了窝阔台汗国,元武宗在位四年后去世,接下来,他的弟弟元仁宗即位。元仁宗在位期间,企图通过汉化改革,解决国内的矛盾,甚至还恢复了科举制。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受到了很多蒙古贵族的抵制,所以成就有限。

元仁宗在位九年后去世,接下来,其子元英宗即位。元英宗继续执行元仁宗的汉化改革制度,进一步激起了元朝贵族的不满。所以三年之后,元英宗去北方避暑期间,直接被刺杀了。这场刺杀案,后世史称南坡之变。


元英宗死后,元成宗大哥家的长子,率兵平叛,而后登基称帝,史称元泰定帝。泰定帝只在位五年后就死了,另外,因为泰定帝不是正统接班,所以后来没有庙号,只能用他的年号‘泰定’来称呼他。

泰定帝在位期间,因为汉化改革失败,元朝内部已经是矛盾重重。在此期间,河南人郭菩萨以‘弥勒佛当有天下’为名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但也被后世视为元末农民起义的先声。


从这时候开始,元朝的天下就开始坐不稳了。


另外,泰定帝去世这一年,安徽凤阳出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

泰定帝去世后,接下来的四年里,元朝先后出现了元明宗、元文宗、元宁宗、元惠宗四个皇帝。因为皇位一直不稳,所以元朝的吏治开始进一步混乱,甚至开始出现权臣掌权的现象。


而四年之后的元惠宗,这个庙号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但提起后来明朝给他的尊号,很多人可能就比较熟悉了。

明朝管他叫元顺帝。

元顺帝登基后,靠着宰相脱脱的帮助,总算是坐稳了皇位,重掌大权。脱脱也是一位难得的名臣,想要协助元顺帝,建立一番事业。但可惜的是,此时的元朝,已经是积重难返,再无回天之力了。


在此期间,有两件事值得一提。第一件事,是脱脱主持编撰了《辽史》、《金史》和《宋史》。之前的元朝统治者,要么忙着打仗,要么忙着争权,也没人想过要修史书。直到这时,才算是把前朝历史修完了。


第二件事,则是在此期间,黄河开始泛滥了。

黄河在历朝历代,都曾有过泛滥的记录。但是到了元朝这会儿,脱脱想要修黄河,但他的政策到了下面之后,却成了对百姓的压迫。于是,公元1351年,以韩山童和刘福通为首的红巾军,开始起义了。


接下来的历史,往往被很多历史爱好者,视作是明朝的历史。但请注意,从元顺帝登基,一直到元朝灭亡,这期间其实有35年的时间。整个元朝才持续了98年,而整个元朝的十一位皇帝里面,就元顺帝在位时间最长。

红巾军起义爆发后的历史,大家就比较熟悉了。为了镇压农民军,元顺帝不得不给予地方将领更多的实权,导致元朝中央彻底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在此期间,刘福通进行北伐,一口气打到了北京通县,差点就把元大都给打下来了。此后,就在元朝刚刚击退刘福通的北伐军之后,元廷北方的阳翟王又开始作乱,差点就打下了元上都。


这两次大战,彻底拖垮了元朝的有生力量。


与此同时,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军势力,逐渐统一了南方。公元1367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明朝正式开国。此后,朱元璋派大将徐达,领兵北伐。公元1368年七月,徐达兵锋直指大都,元顺帝仓惶出逃,逃往北方。至此,元朝作为一个全国性政权的历史,就彻底结束了。

回顾元朝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整个元朝的97年,抛去忽必烈和元顺帝之外,就只剩下39年而已。而中期的那些皇帝,基本上又没什么作为,自然也就导致整个元朝中期,都没什么存在感了,所以才会出现大家对元朝了解不多的现象。




元朝的历史记载,其实并不少。之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对元朝比较陌生,主要是因为元朝太短了。而且,元朝初年的历史,很容易被大家放到南宋历史当中;而元朝末年的历史,则容易被大家误以为是明朝的事情。

这样算下来,元朝本来就不长的历史,自然就更短了。

不过,元朝的历史虽然比较短,但这段历史延伸得却很长。想要说清楚元朝的历史,我们还得从当年成吉思汗的时代开始说起。

公元1162年,就在南宋名将岳飞被冤杀整二十年的时候,北方草原上的乞颜部落,出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为铁木真。当时的北方草原,分布着许多游牧部落,这些部落,都臣服于强大的金国。

后来,随着铁木真长大,金国不断衰落,逐渐失去了对蒙古高原的控制。在此期间,长大成人的铁木真,靠着自己的智慧,打败了一个又一个草原部落,逐渐统一了整个蒙古。公元1206年,铁木真被麾下的草原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就此成立。

蒙古帝国成立后,成吉思汗开始率领蒙古铁骑,不断通过战争扩张疆域。公元1218年,蒙古灭西辽;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最后打到了伏尔加河流域才返回。公元1227年,蒙古灭西夏。

灭了西夏之后,成吉思汗在回师途中病逝。成吉思汗死后,他的三儿子窝阔台即位,继续带领蒙古帝国扩张。窝阔台在位期间,联合南宋攻灭金国。同时又让各大蒙古部落的长子,率兵继续西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子西征’。

窝阔台在位12年,最后因为酗酒而死。窝阔台死后,蒙古帝国内部围绕着继承人的问题,出现了很大的矛盾,西征军的领袖拔都,因为手握兵权,而且已经打到了欧洲那边,所以也开始拥兵自立。窝阔台死后,先是由其子贵由即位,但贵由在位三年后就去世了。此后,因为贵由的儿子都比较年幼,蒙古帝国汗位,转入了成吉思汗第四子托雷一脉,由托雷长子蒙哥继承。

蒙哥即位后,蒙古的几大汗国,其实已经相对独立了。此后,蒙哥招降吐蕃,灭亡大理,暴打南宋。但是最后,在蒙哥进攻四川的时候,却忽然战死。

蒙哥战死后,蒙古帝国内部,再次出现汗位争夺战。后来,蒙哥的弟弟忽必烈,为了战胜同为兄弟的阿里不哥,许诺其他汗国可以相对独立。公元1260年,忽必烈称帝。此后,忽必烈花了四年的时间,战胜了阿里不哥,成为了蒙古帝国的新任大汗。

但是,此时的忽必烈,对其他的四大汗国,只是名义上的领袖,无法形成有效的统治。另外,忽必烈后来推行汉化,也使得几大汗国拒绝归附,甚至再次进入内战状态。

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为新政权取名为‘元’。直到这个时候,元朝才算是正式开国。

元朝开国之后,忽必烈又花了八年的时间,持续进攻南宋。公元1279年,随着崖山海战的结束,南宋彻底灭亡。在很多人的观念当中,直到崖山海战之后的历史,才是元朝历史,这其实是错误的。

崖山海战之后,接下来忽必烈又在位15年时间。在这15年当中,元朝继续扩张,向日本、朝鲜、越南等方向进攻。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是却极大地消耗了中原地区的国力。强大的压迫,导致江南地区的百姓开始纷纷起义。不过这些农民起义,后来都被镇压了。

公元1294年,忽必烈去世,因为忽必烈的太子早逝。所以由太子的第三子,也就是忽必烈的孙子铁穆耳即位,史称元成宗。元成宗在位13年,在位期间,停止了对外战争,使得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就连其他几大汗国,也开始纷纷承认元朝的宗主国地位。不过,元成宗在位期间,因为不懂财政,搞得元朝财政体系几近崩溃,国库常年入不敷出。

元成宗去世后,因为没有子嗣,所以由他二哥的儿子即位,史称元武宗。元武宗在位期间,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滥发货币,最后除了搞乱国家财政之外,收效甚微。唯一值得一说的是,在此期间,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瓜分了窝阔台汗国,

元武宗在位四年后去世,接下来,他的弟弟元仁宗即位。元仁宗在位期间,企图通过汉化改革,解决国内的矛盾,甚至还恢复了科举制。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受到了很多蒙古贵族的抵制,所以成就有限。

元仁宗在位九年后去世,接下来,其子元英宗即位。元英宗继续执行元仁宗的汉化改革制度,进一步激起了元朝贵族的不满。所以三年之后,元英宗去北方避暑期间,直接被刺杀了。这场刺杀案,后世史称南坡之变。

元英宗死后,元成宗大哥家的长子,率兵平叛,而后登基称帝,史称元泰定帝。泰定帝只在位五年后就死了,另外,因为泰定帝不是正统接班,所以后来没有庙号,只能用他的年号‘泰定’来称呼他。

泰定帝在位期间,因为汉化改革失败,元朝内部已经是矛盾重重。在此期间,河南人郭菩萨以‘弥勒佛当有天下’为名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但也被后世视为元末农民起义的先声。

从这时候开始,元朝的天下就开始坐不稳了。

另外,泰定帝去世这一年,安徽凤阳出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

泰定帝去世后,接下来的四年里,元朝先后出现了元明宗、元文宗、元宁宗、元惠宗四个皇帝。因为皇位一直不稳,所以元朝的吏治开始进一步混乱,甚至开始出现权臣掌权的现象。

而四年之后的元惠宗,这个庙号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但提起后来明朝给他的尊号,很多人可能就比较熟悉了。

明朝管他叫元顺帝。

元顺帝登基后,靠着宰相脱脱的帮助,总算是坐稳了皇位,重掌大权。脱脱也是一位难得的名臣,想要协助元顺帝,建立一番事业。但可惜的是,此时的元朝,已经是积重难返,再无回天之力了。

在此期间,有两件事值得一提。第一件事,是脱脱主持编撰了《辽史》、《金史》和《宋史》。之前的元朝统治者,要么忙着打仗,要么忙着争权,也没人想过要修史书。直到这时,才算是把前朝历史修完了。

第二件事,则是在此期间,黄河开始泛滥了。

黄河在历朝历代,都曾有过泛滥的记录。但是到了元朝这会儿,脱脱想要修黄河,但他的政策到了下面之后,却成了对百姓的压迫。于是,公元1351年,以韩山童和刘福通为首的红巾军,开始起义了。

接下来的历史,往往被很多历史爱好者,视作是明朝的历史。但请注意,从元顺帝登基,一直到元朝灭亡,这期间其实有35年的时间。整个元朝才持续了98年,而整个元朝的十一位皇帝里面,就元顺帝在位时间最长。

红巾军起义爆发后的历史,大家就比较熟悉了。为了镇压农民军,元顺帝不得不给予地方将领更多的实权,导致元朝中央彻底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在此期间,刘福通进行北伐,一口气打到了北京通县,差点就把元大都给打下来了。此后,就在元朝刚刚击退刘福通的北伐军之后,元廷北方的阳翟王又开始作乱,差点就打下了元上都。

这两次大战,彻底拖垮了元朝的有生力量。

与此同时,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军势力,逐渐统一了南方。公元1367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明朝正式开国。此后,朱元璋派大将徐达,领兵北伐。公元1368年七月,徐达兵锋直指大都,元顺帝仓惶出逃,逃往北方。至此,元朝作为一个全国性政权的历史,就彻底结束了。

回顾元朝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整个元朝的97年,抛去忽必烈和元顺帝之外,就只剩下39年而已。而中期的那些皇帝,基本上又没什么作为,自然也就导致整个元朝中期,都没什么存在感了,所以才会出现大家对元朝了解不多的现象。




关于元朝的历史记载其实一点儿都不少。只不过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现在人们提及的比较少而已。元朝(1271年—1368年)享国98年。是一个蒙古族建立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说起元朝必须从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说起。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之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家。后来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汗位使大蒙古国分裂。

忽必烈建立元朝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名字取《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之意。1279年灭亡南宋完成统一。

那么元朝都干了些什么事呢?

一、政治上采用“一省两院制”,建立行省制度



元朝的政治制度承袭宋朝,采取文武分权的制度。中书省总理政务,枢密院掌管兵权。但是元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最高的行政机关,元朝不设门下省,尚书省有时设,有时不设,所以门下省与尚书省的权力均交给了中书省。中书省统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枢密院执掌军事,御史台负责督察。在地方设有行中书省、行枢密院与行御史台。还有掌管学校的集贤院、掌管御膳的宣徽院、掌管驿传的通政院,其他还有太常礼仪院、太史院、太医院与将作院。还有宣政院,负责佛教及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二、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元朝在农业上依然以农业为主。特别是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不断推广,棉花及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种植和运销都在南宋基础上有所增加。由于蒙古对商品交换依赖较大,元朝比较提倡商业,使得商品经济十分繁荣,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相当富庶的国家。而元朝的首都大都,也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为了适应商品交换,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且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甚至曾经因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

三、划分族群等级制度



按照蒙元统治者实行的族群等级制度,臣民被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一等臣民:蒙古人,又叫国族。

二等臣民:色目人,意思是“异色异目的人”。主要指蒙古人和汉族人以外的民族和部族,比如吐蕃人、突厥人、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他们由于肤色和眼睛明显不同而被称为“色目”。

三等臣民:汉人,原大金境内居民,包括汉族,也包括汉化了的契丹人、女真人和高丽人,以及云南民众。

四等臣民:南人。原南宋境内的居民。

这四种人的政治待遇和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蒙古人地位最高,色目人次之,汉人第三,南人最次。

四、包容兼蓄的文化



元朝的文化并不是我们想像的故步自封。其实元朝鼓励中国国内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元朝还包容和接纳欧洲文化,甚至能准许欧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最好的例子就是欧洲著名的探险家马可波罗在元朝担任重要官员。

五、元曲的流行



元朝的戏曲,称为元曲。元曲分成散曲和杂剧。当时城市繁华,元朝不重视中国文学和科举。当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品,这些都使宋、金以来的戏曲升华为元曲。

六、天文历法的发展



元朝郭守敬等人主持编订了《授时历》。《授时历》 将一年分为 365.2425日,废除了我国编历的传统办法上元积年日法,采用了近世截元法,是人类历法史上的一大进步。此历于至元十七年(1280 年)颁行,一直延用了400多年。

七、对周边国家的侵略扩张



在统一全国后,元朝曾两征日本(元日战争)、两征安南(元越战争)、两征缅甸(元缅战争),先后使高丽、缅甸、台城、安南等地成为元的属国。

以上就是我对元朝历史的一些粗浅了解。欢迎各位批评指正。如今关于元朝是否归属中华文明还有一些人持有不同观点。但我坚持认为元朝历史就是属于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璀璨篇章。你们的看法呢?欢迎各位朋友评论区一起讨论!




有关元朝的记载并不少,只是有关的文学作品比较少,缺少宣传。元朝干了很多的事情,其中很多都算是丰功伟业,且福泽后世。

元朝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汉军对边疆各地区的实际占领,无所谓羁靡,无所谓直辖,都有驻扎。汉朝虽强,灭了匈奴,但是随即撤军,在漠北草原没留一兵一卒,结果被鲜卑趁机占领,捡了胜利的果实。但在元朝,在岭北行省,在蒙古中部的和林,也就是蒙古帝国的旧都,却长久性的驻扎上了汉军,没错,是汉军,不是蒙军。这些汉军承担着保卫元朝北部边疆的责任,时刻监控着蒙古王公,防止他们造反。除了和林,岭北还有多处汉军的驻扎地点,形成一个有效的大军区国防体系。

元朝的人口超越了汉唐的巅峰时期。并不是元朝的生产力比汉唐发达,而是元朝的人口统计更为全面,更为到位。汉朝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只是大略统计,唐朝对内地的少数民族人口统计都很笼统。唐朝疆域广阔,但一大半都是羁靡地区,管理非常松散,人口只是象征性的统计,虽在版图之内,但与附属没太大差别。而元朝不同,元朝在边疆的政策,那是雷厉风行,对所有的少数民族,每家每户,都进行统计,每户都要纳税。

元朝时给一些边疆地区起了一些地名,很雅致。例如吉林东至于海,包括海参崴,在元朝时叫开元,黑龙江两岸及混同江两岸在元朝时叫合兰,多好听的名字。从地名就可以看出来,元朝人还是很有文化的。“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故谓之合兰。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黑龙江各部能与内地,兄弟情深,永结同心。把吉林叫成开元,是对唐玄宗在东北开疆的纪念,唐玄宗奋发有为时,年号是开元。再看看明朝在东北起的名字,就有落差了,奴尔干、海西、野人,跟开元、合兰没法比。

元朝第一次把西藏纳入版图,并驻军派官,意义非常重大,解决了汉唐无法解决的问题。元朝在西藏创建的行政制度,让西藏进入了稳定的和平时期,归属感不断增强,为明朝顺利接管西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朝虽然占领了青海,但只开疆至积石山,然后就无能为力了。汉史明确说,析支山以外,也就是唐古拉山西南,未尝触及。唐朝就更不用说了,吐蕃为患甚重。

元朝时,往新疆进行了大量的移民,移的是蒙古人,到元朝后期,不论北疆还是南疆,主体人口都是蒙古族,风俗都是蒙古风俗。很多人以为唐朝丢失西域后,新疆就伊斯兰化了,但是没想到,元朝时新疆又蒙古化了。只是清朝的时候,准噶尔汗国战败后,新疆的十万户蒙古牧民,几乎一户不剩。

元朝是唯一一个进攻过日本本土的朝代。但是留下了小小的遗憾。那么庞大的帝国,竟然没有拿下小小的日本,遭到了极其顽强的抵抗和很不利的天时。弱宋能让日本臣服,大元不能,有点不可思议。明朝永乐年间,日本再度自觉臣服于中国,说出了抗元的理由,理由是“慕华夏,不慕蛮夷”。其实日本当时还是不了解元朝,实际上元朝的文明程度在宋代之上,日本的观念是先入为主了。假如元朝伐倭成功了,那时候日本的知识分子都一口流利的汉语,建省很容易,可惜了。元朝在边疆做不到的开拓,明清两代也无望做实质性的突破。

元朝还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让白话文学开始发展起来。如果没有元朝宽松的语言环境,没有元朝蒙古贵族强烈要求能用白话就别用文言,明初的经典小说不会诞生。

元朝自忽必烈开国以后,是以仁政为本,特别是在汉地,特别尊崇儒学,尊重儒者。之后的每一位皇帝,都是心系百姓,鞠躬尽瘁,因而不足百年的元朝竟然有70余年的太平盛世。元顺帝其实也不坏,但实在能力有限,不是当皇帝的料,搞不过那些奸臣。元朝的法律也是很精密的,力求公平的,婚姻法也是很保护女性的。大明律的制定就是以元律为基础的。所谓一二三等人,那是成吉思汗时代的事,忽必烈之后就革除了。元朝的科举,都是力求公平,100人的名额,蒙古人占25,汉人占25,南人占25,色目人占25,考试考的是四书五经。元朝的蒙古勋旧后代要做官理政,都要经过必要的考试,考的是儒学,考不过关,只能袭爵,不能参与理政。

元朝的很多开创性的典章制度,都是为法于后世的,是足以让明清相继沿袭的。行省制度,到现在,痕迹还在。元朝时在各省还设有肃政廉访司,很先进的。当然了,元帝国的先进与强大,是当时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以太保刘秉忠为核心的,占官员总数达90%以上的儒臣儒将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元是我们蒙古族人统治的王朝,本身是由于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打下的江山,在文化上并没有特别出彩的一面,除了元曲。可能是王朝比较短暂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元朝   吐蕃   成吉思汗   中书省   明朝   蒙古   黄河   帝国   南宋   日本   大汗   公元   汉化   制度   财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