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出资,让你伺候九十多岁的老人,你也有收入,老人也有人照顾,你愿意吗?

“这是父亲的工资卡,医 疗卡,你们谁伺候谁拿去,我是不愿意伺候了,你们都以为我占了便宜,那这个便宜你们去占吧。”大哥气呼呼的对弟弟妹妹说。


说话的是家里的老大方建国,今年54岁,10多年前就下岗了,一直陆陆续续做着零工,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方建国兄弟3人,母亲在他16岁的时候就去世,父亲虽然想再找一个帮着带孩子,但家里有3个孩子的鳏夫可不好再找一个老婆。


没有办法,他一个老鳏夫只能自己带着三个孩子,建国从小就很懂事,父亲除了工作是不管家里的任何事情的,家务活母亲在时都是母亲做的,建国从小就看在眼,知道母亲的辛苦也会帮着母亲一起干活,照顾弟弟妹妹。


所以母亲不在后,基本就是建国代替母亲撑起了这个家,父亲一个人的工资要让三个孩子读书,吃饭,穿衣可不够。


刚上高一的建国决定辍学,去父亲厂里做学徒,减轻父亲的负担,也可以让弟弟妹妹好好读书。


建国的学习成绩在三个孩子中当时是最好,老师说他只要学习成绩一直保持,肯定能考上大学,唉,可是为了家里,建国还是放弃了。


两个弟妹也很争气,哥哥辍学进厂当学徒后,知道哥哥为自己的付出,学习都比以前努力,两个人都考上了大学。


弟弟建设读的是师范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中学老师,后来找的妻子也是老师,夫妻俩都是有编制的人,工资福利待遇方面都不错。


妹妹建宏读的是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后进了本地的三 甲医院,在医院实习的时候,读完了的博士,不到40岁就成了副主任医生,爱人也是同医院的主任医生,条件在三兄妹中是最好的。


比起弟弟妹妹,建国就不是很好,他的妻子是针织厂的,建国自己在40多岁的时候就下岗了,家里还有一个儿子要养,建国自己后来一直没有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打的基本都是短工。


三年前,三兄妹的父亲脑溢血晕倒瘫痪了,住了一个月的院,住院期间三兄妹轮流照顾,出院了,老父亲该怎么办呢?


建宏和老公都是医生, 知道父亲这种情况主要是靠日后居家好好照顾,经常帮老人康复。


于是父亲叫了他们三兄妹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父亲对建国说:“你弟弟、妹妹都有正式工作,没有时间照顾我,要不这样,我把工资卡交给你,再让你弟妹月给你1000块钱,不要出去打工,你来照顾我好了,别人我也不放心。”


父亲话音刚落下,建国老婆就开口了,“爸,请个护工吧,护工护理更专 业,请护工你的工资不够,再我们三家平摊。”


“大嫂,护工护理更专 业,但说起来还是自家人照顾比较好,比较细心,反正大哥也要在外面找工作,不如在家照顾父亲,两全其美的事,大嫂,你是不是嫌弃工资低?”建宏问建国老婆。


建国在父亲说完之所以迟疑不决,是因为他知道照顾老人不但需要耐心,更需要爱心和恒心。


他担心万一老父亲对他的照顾不满意,弟弟妹妹又觉得他拿钱了,到时候就说不清楚了。


“大哥,三兄妹之间只有你有这个条件,不是把照顾父亲的责任都推到你一个人的身上,以后只要我们有空,有时间都会过来替换你的,让你每个星期至少有一天的休息时间。”


建设夫妻也觉得自己出1000块钱,让建国照顾父亲这样最好,自己又省心又尽了孝,于是也对建国说:“大哥,建宏说的对,请护工照顾,不一定能请到好的,而且我们也还得来照顾父亲,不如就你来吧。”


父亲和弟妹都这么说,虽然明知道妻子不愿意,但建国还是答应下来,让妹妹先照顾一晚上,他回家去收拾一下。


回家的路上,妻子有些不高兴,她对建国说:“不是我说你,你这个人就是太老实了,我的意思其实是三兄妹轮流照顾公公,你却一口答应下来咱们家伺候老人!”


“公公的退休金一个月6800多,你弟妹在一个人给1000,加起来好像有8800多,听起来很多,但是公公吃喝拉撒、生病住院需要自费的费用,都要靠这点钱,还能剩多少钱?也许你弟妹他们还以为我们挣了不少钱呢!”


“我们可还有一个儿子没有娶老婆,现在你自己打打短工偶尔再送送外卖,少说也有5000多一个月,还有休息时间,照顾失能老人可是24小时的事,这活可比你上班累多了。”


“我是家里的老大,照顾老人不能攀比,建设和建宏夫妻工作都忙,如果三家轮流照顾,他们俩哪有时间?”


“我得体谅弟弟妹妹,再说我也不能让老父亲为难。母亲走得早,父亲养大我们兄妹三个不容易,现在我就应该好好照顾他。如果我再推三阻四,和弟弟妹妹计较,父亲养大我这个儿子有什么用?”


建国都这么说了,老婆知道自己在哆嗦,也不会有什么改变,也就不说话了。


建国住进了父亲家里,怕夜里自己听不到父亲叫,每天睡觉的时候,建国还在自己手上拉了一个绳,挂了个铃铛,另一头挂在父亲的手上,父亲有事摇摇铃铛就行。


每当夜里父亲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立马起身,细心地询问父亲怎么了?哪里不舒服了?


建国只会简单的煮碗面条,所以妻子每天都会来给他们烧菜做饭做家务活,本来妻子还做了一份钟点工的兼 职,为了照顾公公,也把工作辞了。


为了让父亲有足够的营养,建国每天买菜的时候都荤素搭配,土鸡土鸭,鱼海参之类的好东西,妻子做起来,夫妻两个都舍不得吃,都留给老父亲吃。


有时父亲也会劝大儿子大儿媳吃一点,建国总是说:“这都是好东西,价 格虽然贵,但营养价值高,对你的身体有好处,我们还年轻不用吃,爸,你吃,把身体养的棒棒的。”


每天下午父亲睡完午觉,如果精神好,建国都会推着他去小区的花坛处坐一下,让父亲跟老邻居聊一会天,每次看见清清爽爽的方父,大家都会说:“老方,你是有福气之人,虽然你老婆不在了,你看你孩子多少孝顺,老大不但把你带到下面,两个孩子,现在您老了,身体不好了又是他照顾你。”


“前面那栋原来包装车间的老范,老方,你还记得吗?前段时间摔了一跤,瘫了,住院出来他儿子儿媳就把他送到养老院去了,上个月我和厂里几个人去看他,唉,他拖着我们嗷嗷哭啊!想回家跟儿子住一起,可 儿媳妇不答应啊!”


“我是有福气的人,我有个好大儿,还有个好儿媳妇,我大儿媳妇也每天都给我来烧菜做饭做家务。”方父笑着说。


方父虽然瘫痪,却不是很难伺候的老人,但因为身体各项功能都在退化,他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有时夜里父亲看儿子实在太辛苦,有时不舍得叫醒儿子,他就憋着。


也许是父子连心,建国总能感觉到父亲不舒服了,他就揉揉惺忪的睡眼,马上爬起来,帮父亲换纸尿裤,然后擦洗身体,有时父亲肠胃不舒服,一个晚上就得清洗两三次。


给父亲买的纸尿裤,建国怕在网上买到假货,对父亲不好皮肤发生溃烂,每次都去超 市买,一个月纸尿裤和尿片等用品,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父亲虽然身体不能动弹了,但是他的头脑是非常清醒的,他知道儿子给自己买这买那,自己一个月的退休工资也所剩无几。


建国刚照顾父亲的时候,建设和建宏基本每个星期都会来替换一下建国夫妻,他们每个星期也能休息一下,办办自己的事。


后来建宏还会经常来,可轮到建设的时候,他经常有事,让建国替他,也许在建设夫妻看来,他们每个月已经出了1000元,建国也不是白做的。


建宏自己是医生,她看过嫂 子给父亲做的营养餐,也会时常给父亲检查身体,就知道大哥和大 嫂不仅花了大精力照顾父亲,给父亲的东西也是最好的。


有一天晚上,父亲拉了,她老公给父亲洗澡,父亲就嫌弃老公没有给他洗好,洗舒服,没有给他擦痱子粉,屋里也没有给他碰香香,没有给他通风好。


建宏暗自算了算,老爸一个月的吃食和尿不湿吃药的费用,退休工资算算没能剩多少,所以每次回来,她就悄悄塞给大哥几百块钱,或者给大哥家买点东西,表示心意,这也让建国觉得很窝心,觉得自己多做点也没什么。


中秋节,建设一家人和建宏一家都回父亲吃饭,建国老婆一早就去菜场买了300多元的菜,想好好给大家做顿好吃的。


没想到下午建设和老婆来的时候,就对建国说:“哥,今天中秋节,让嫂 子不用做了,出去吃吧,我们10个人,刚好一桌,花个1500元就吃的可以了。”


“我一早就买菜了,花了300多呢,有菜有鱼有五花肉 牛肉有螃蟹,做出来不会比饭店的1500元差。”建国老婆一听说要出去吃饭连忙说道。


建设老婆听了,不高兴地说:“嫂子,咱父亲一个月快七千的退休金在你手里,我们还给你2000,你可着劲儿花,你还差这顿饭钱吗?去饭店吃饭一年也就一次,你心疼什么?”


建国的老婆一听这话,她不乐意了,她怼妯娌:“咱爸一个月七千块钱的退休金,你可以拿着啊,你回来照顾老人吧!你以为我们赚了多少钱?”


“建国在外打工一个月就能挣五六千块钱,还不太累,你看他现在白天夜里连轴转照顾父亲,累得什么样了?照顾父亲,这几年你大哥瘦了十多斤。”


“这么说就没意思了,你们一家吃住都在老爸家,你家现在不是租出去了吗?这不是多一笔费用了,你儿子现在也住在老爸家里,是不是又多一笔开支。”建设老婆也不甘示弱的说。


建国没想到到几年前自己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有些心寒,他回屋拿出父亲的社保卡,医 疗卡,工资卡,说:“照轮吧,一个人一个月,这几天我刚好身体不舒服,也要去医院看一下,建设就从你开始轮起吧!”


“哥,你知道我今年带毕业班,很忙,没时间照顾父亲,还是你和大嫂受累一点,我老婆不会说话,你不要和她计较。”建设舔着脸对建国说。


“什么叫我不会说话,那是因为你父亲偏心,我们要买房子,还欠十万块钱,上星期我来问咱爸借十万,咱爸就是不愿意,一直催,说没有钱,咱爸退休都这么多年了,十万块都还没存上吗?”建设老婆不高兴地说。


“老二媳妇,你这真冤枉我了,我哪有十万块钱啊!你们买房子的时候,我不是没有贴补过你们,我的钱早就贴补给你们买房子用了,当时你们买房子的时候,我的钱不够,还问别人借了一些,说起来最吃亏的是你大哥。”


“觉得我偏心,是认为我把钱给你大哥吗?说起来你们都得赡养你大哥和大嫂,如果不是你大哥早早就辍了学进了工厂养活你们,你大哥现在可以过的比这样好多了,你大嫂也照顾了你们兄妹两个,你们要知恩,要知道好坏,说起偏心,我偏心的是你们老二一家。”老父亲不高兴大声的说。


建国和建宏还不知道老二的老婆跟父亲借钱的事,建宏不高兴地说:“二嫂,你怎么可以这么想父亲和大哥大嫂,如果没有大哥,我和二哥也许不能上学,更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我是医生,知道爸爸每个月要花的药钱去做物理治疗,要花的钱还有大嫂每天给爸买的菜,你知道海参要多少钱一斤吗?大哥每天都给老爸吃,还有一个月的尿不湿,大哥都买最好的,就是为了防止爸爸皮肤溃烂,爸爸躺在床上几年了,皮肤一点都没有溃烂,没有褥疮,这都是哥嫂的功劳。”


“如果以后老爸要把现在这套房子给哥嫂,我都觉得是应该的,哥嫂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也亏欠了他们太多太多,和二哥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大哥给的,做人可不能太自私。”


“如果大哥大嫂只为了这份工资,那肯定不愿意做,因为他们自己出去打工挣的肯定比伺候爸爸来的多来的轻松,再说了,有大哥大嫂在爸爸这里伺候我们两家都省心的多。”


大概被建宏在所有人面前说教了一番,觉得没有面子,建设老婆拎着包就想走,还想让女儿也一起走,没想到女儿居然说:“妈,要走,你自己走,我要和大家陪爷爷过中秋节,我想大妈 的菜了。”


我的总结:

照顾卧床的老人,任重道远,子女要尽心尽力,自己有足够退休工资或者有钱的老人,把钱交给照顾他的子女,无可厚非;没有钱或者没有退休工资的老人,子女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反正赡养老人是子女天经地义,该做的事情。


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家人之间把钱看轻,把亲情看重,就会和谐相处的,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都会有躺在床上需要照别人照顾的一天,希望每位老人都有幸福的晚年,有孝顺的子女,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这个题目和我们家目前的情况有些相似!我婆婆一生生有七个子女,我婆婆今年的年纪有八十多了,最大的大姐有六十来岁,现在在新加坡。最小的也有四十来岁了,现在除了大哥和三姐在国内。其余的几个都在国外,新加坡,澳门,法国!

最近也说到婆婆年纪大了,需要找一个人来照顾。平时偶尔遇到婆婆生病住院之类的,都是让大嫂在照顾,然后我们在付钱给她,就相当于在请护工。可最近大嫂她说不愿意照顾婆婆,说让请保姆还好!

这可能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吧。大哥大嫂现在在家没什么经济收入,平时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几个在国外的几个兄弟姐妹拿点零用钱给他们。我婆婆是那种不太好相处的人,她觉得照顾老人没有弄好,到后来几个兄弟姐妹有意见,到时候大家都不好做!

其实这些都是无可厚非,我一直觉得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要太过!大家有一定的界线才会更好!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可以接受,如果老人好相处,兄弟姐妹又好说话。大家都好!就怕碰到一些不讲道理的人,弄得都不好做!




云峰拿出了父亲的社保卡,对弟弟妹妹说:“我把父亲的社保卡放在这里了,我不干出力不讨好的事了。我出去打工比照顾老人轻松,谁想挣钱谁就伺候父亲吧!”弟弟妹妹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不久,弟弟羞愧地低下了头,他恳求大哥原谅自己……

云峰的父亲是一位退休职工,几年前他由于脑梗,只能卧床不起了。

云峰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如今父亲突然生病,谁来照顾他?这个问题一下子摆在三兄妹面前了!

云峰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他在村里娶妻生子,农闲时外出务工补贴家用,妻子也在村里的手套厂打工。

云峰的弟弟云飞大学毕业后在市里上班,工作朝九晚五,他的妻子也在事业单位上班。

妹妹云霞读的是医学院,她和丈夫都在卫生防疫部门上班。

老父亲住院的时候,三兄妹轮流伺候,好在时间不长,一个月后父亲就出院了。

医生说父亲这种情况主要是靠日后居家好好照顾,经常帮老人康复。

于是,大家在老父亲的病床前开了一个家庭会。

老父亲颤颤巍巍地说:“云峰啊,你弟弟和妹妹给公家干活儿,他们都没有长功夫照顾我。”

“云峰,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可行不可行?你不要出去打工了,我把退休金放在你那里,由你来照顾我,行吗?”

云峰面露难色,他的妻子也一个劲儿地朝他使眼色,那意思就是不要答应。

云峰之所以迟疑不决,是因为他知道照顾老人不但需要耐心,更需要爱心和恒心!



他担心万一老父亲对他的照顾不满意,弟弟妹妹又觉得他拿钱了,到时候就说不清楚了。

云霞看到哥哥在犹豫,她真诚地对哥哥说:“哥,我们都在外面上班,确实抽不开身回来照顾父亲。”

“哥,你就答应了吧,你照顾父亲Z合适,以后,我们只要有时间就会回来帮着你一起照顾父亲的,并不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你。”

云霞又对云飞说:“二哥,你觉得让大哥照顾咱父亲合适吗?”

云飞也表示他和妻子也没有时间照顾父亲,就由大哥来照顾吧。

恭敬不如从命,对于老父亲的提议,弟弟和妹妹都一致同意,云峰也就不好意思多说什么了。

回到家里,妻子说:“云峰,不是我说你,你这个人就是太老实了,我的意思是轮流照顾父亲,你却一口答应下来咱们家伺候老人!”

“父亲的退休金一个月7200,听起来是不少,但是,老人吃喝拉撒、生病住院都要靠这点钱,平时咱还得让老人吃好喝好,还能剩多少钱?也许别人还以为我们挣了不少钱呢!”

“你在外面打工一个月得挣五千多块钱,我在手套厂一个月也能挣个三千两千的。咱们上班可比照顾老人轻松多了,你想过这些吗?”

“云霞不会算计父亲的工资,也许云飞会觉得咱伺候父亲赚了很多钱呢!就怕咱到Z后出力不讨好,落个埋怨!”

云峰不听这一套,他反驳妻子说:“照顾老人不能攀比,云飞和云霞都没有功夫照顾父亲,如果三家轮流照顾,他们俩哪有时间?”

“我得体谅弟弟妹妹,再说我也不能让老父亲为难。母亲走得早,父亲养大我们兄妹三个不容易,现在我就应该好好照顾他。如果我再推三阻四,和弟弟妹妹计较,父亲养大我这个儿子有什么用?”



云峰的话让妻子哑口无言!她知道丈夫是个孝顺的人,在他的心里,父母的恩情非常重要。

云峰是个说话算话的人,他觉得既然答应了好好照顾父亲,就得说到做到。

他不再去工厂打工了,他让妻子也辞去了手套厂的工作,他照顾父亲,妻子好好给父亲做饭。

云峰住进了父亲家里,他在父亲的床前又搭了一张小床,他天天晚上睡在小床上。

每当夜里父亲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立马起身,细心地询问父亲怎么了?哪里不舒服了?

早晨,云峰五点准时起床,给父亲做一只海参吃。他提前把海参泡发好,再把海参放进小米粥里。

父亲心疼云峰劳累,就想让他也吃口海参,但是云峰说:“爸爸,海参可是贵重的食品,一斤好几千块钱。我可不舍得吃,我是买来给你补身体的。”

冬天的时候,农村的房子墙体薄,人在屋里不抗冻,云峰就给父亲买来了带有暖气片的炉子,又买来了一大车无烟煤,生上炉子,把暖气片烧得热乎乎的。

屋里温暖如春,父亲躺在床上,脸色红润,他满意地说:“云峰啊,你这孩子太孝顺了,处处为我着想,太会体贴人了。”

酷暑的时候,父亲身体弱不能用空调,云峰就去买来冰块,放在房间的角落里,给屋子降温。

他只要看到父亲额头上要冒汗,就给父亲摇蒲扇,父亲嫌他受累,就说:“云峰,你快歇歇吧,你天天围着我转,都把你累瘦了!”

的确,自从开始接手照顾父亲,云峰累瘦了七八斤,一个壮汉,也不撑白天夜里连轴转!



尤其是夜里,父亲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父亲有时不舍得叫醒儿子,他就憋着。

但是云峰能感觉到父亲不舒服了,他就揉揉惺忪的睡眼,马上爬起来,帮父亲换纸尿裤,然后擦洗身体。

云峰给父亲买的纸尿裤都是去县城的正规商场里买的牌子的,父亲心疼花钱多, 就让他买些便宜的。

纸尿裤和尿片等用品,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是云峰说:“爸爸,一分钱,一分货,你就得用好的纸尿裤,穿着舒服,你看你现在的皮肤一点也没有溃破,你天天躺着,咱们可得好好防止皮肤出问题。”

父亲虽然身体不能动弹了,但是他的头脑是非常清醒的,他知道儿子给自己买这买那,一个月的工资所剩无几。

每到周末的时候,云霞就回来住两天,她会帮着大哥来照顾父亲。

只有这个时候,云峰才能好好休息一下。

云霞看到哥哥把父亲照顾得这么好,能让她安心工作,她非常感激。

她听父亲说哥哥每个月在父亲身上花的钱很多,她知道哥哥虽然拿着父亲的养老金,但是手里真的剩不下几个钱。

每次回来,她就悄悄塞给哥哥几百块钱,或者给哥哥家买点东西,表示心意。



但是,云飞回来得很少,他觉得反正父亲的退休金给了哥哥,就由哥哥照顾父亲就行了。

每年的九月初八是父亲的生日,那天,大家都回来了,给父亲祝寿。

云峰和妻子提前买回来了肉和菜,想在家里炒菜吃饭。

但是云飞说:“哥,咱们去饭店吃多好,我不愿意吃家里炒的菜。”

云峰面露难色地说:“可是我已经买好了肉和菜,花了二百多块钱呢!要是不在家吃,这些不就浪费了吗?”

云飞不高兴地说:“哥,咱父亲一个月七千多的退休金在你手里,你可着劲儿花,你还差这顿饭钱吗?去饭店一顿饭也就是花五七六百的,你心疼什么?”

云峰的妻子一听这话,她不乐意了,她怼云飞:“咱父亲一个月七千多块钱的退休金,你可以拿着啊,你回来照顾老人吧!你以为我们赚了多少钱?”

“云峰在外打工一个月就能挣五六千块钱,还不太累,你看他现在白天夜里连轴转照顾父亲,累得什么样了?”

云霞一听要吵起来,她赶紧打圆场说:“二哥,吃顿饭是小事,今天咱们就在家吃吧,让咱父亲也热闹热闹,咱要是去了饭店,他一个人在家冷清啊!”

那顿饭,大家吃得很沉闷,本来老父亲的寿宴,大家应该开开心心的,但是,云飞的脸一直耷拉着。

老父亲默默地叹了口气!二儿子的脾气他是知道的,从小就不让人省心,大事小事爱计较。

大儿子云峰从小就憨厚老实,那时候老父亲在一个镇上工作,云峰和云飞都跟着父亲上学。

每当单位食堂里里炒个好菜,父亲就去打一份加肉的菜回来。

但是,不等父亲和云峰坐下,云飞就早把肉拣着吃干净了。

云峰等父亲坐下了他才动筷子,他用馒头蘸一点菜汤吃,让父亲多吃一点菜。

知子莫若父,父亲对俩儿子的脾气他摸得一清二楚 ,他知道二儿子是眼红哥哥拿着老人的退休金。

父亲隐隐有种担忧,他觉得云飞肯定不会偃旗息鼓的。



果然,那个周末,很少回来的云飞又回来了,破天荒地,他竟然还给父亲买了一套衣服。

云飞讨好地对父亲说:“爸爸,这是我去商场给你买的秋衣秋裤,纯棉的,花了三百多呢!”

老父亲嗔怪儿子说:“云飞啊,你从小花钱就大手大脚,得学会过日子啊!我一个躺在床上的病人,穿这么好的衣服干嘛?这不是浪费吗?以后可不能这样给我花钱买衣服了啊!”

吃完饭,云飞吞吞吐吐地对父亲说:“爸爸,我这次回来,是想找你借点钱,我们又买了一套房子,还差十万块钱。”

父亲一听这话,他马上就犯愁了,他慢慢地说:“云飞呀,你这是给我出难题啊!以前你买房子的时候,我已经给你添钱了。”

“现在你又买房子,我哪有钱了?我退休金7000来块钱不假,但是,咱们当初说好了,你哥哥照顾我,就把退休金给了他。”

“再说,每个月你哥哥花在我身上的钱,也得有好几千了,每天早晨我吃一个海参,平时还要买纸尿裤,还得买药,也就剩个三千两千的。”

“云飞啊,你说找我借钱那是好听,其实你就是找我要钱。我现在是处处需要人照顾,你哥哥不出去打工了,天天围着我转,我怎么好意思找你哥要钱?你得体谅我啊!”

云飞气呼呼地说:“难道你没有退休金我哥就不照顾你了吗?难道我哥就是为了赚你的钱才孝顺你的?”

父亲一听儿子这样不讲道理,他气得直喘粗气,他对云飞说:“我没有退休金就说没有退休金的话,我有退休金就得打有退休金的谱!”

“谁照顾我,我就把退休金交给谁管理。如果你想要钱,那你就回来照顾我!”


父亲接着说:“我多亏有退休金,如果我身无分文,难道你就不管我了吗?”

“现在你哥哥拿着我的退休金,除了我的开支,一个月也就是剩个三千两千的,中什么用?”

“如果你们有良心,就得每月拿出钱来给你哥哥。别忘了你们能按部就班地上班,是你哥哥的辛苦付出换来的,如果让你们轮流照顾我,你们还能这样轻松?”

父亲和云飞的对话,恰巧被来送饭的云峰妻子全听见了,云峰妻子站在院子里越听越气!

她把云飞找父亲要钱的事告诉了丈夫,云峰也是左右为难,说实话,父亲每月的退休金也就剩个三四千块钱,云飞一下子狮子大开口,要十万,哪有那么多钱给他?

有一天,云飞直接给云峰打电话了,他开门见山地说:“哥,我买房子还差十万块钱,这几年父亲的退休金在你手里,你应该攒了不少了,你先给我十万吧!”

云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Z初的担忧变成了现实,他是出力不讨好了,云飞以为他照顾老父亲赚了不少钱!

万般无奈,云峰只好打电话给云飞和云霞,说家里有急事,把他们都叫回来了。

他把父亲的社保卡放在了桌子上说:“我这几年一个人照顾父亲,云飞以为我赚了不少钱。”

“现在我把社保卡放在这里,谁想要钱谁就照顾父亲吧!我是不做出力不讨好的事了。”

云霞和云飞面面相觑,云飞心虚地低下了头。云飞的心里明镜似的,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要钱引起的。

云峰见大家都不说话,他又说到:“要不以后咱们轮流照顾父亲吧。轮到我家时,你嫂子来照顾,我得出去打工挣钱了。我儿子在城里上班,到现在也没买上房子,我们压力也很大。”

云霞急了,她说:“哥,你不能这样啊,由你照顾父亲Z合适,我们还得上班,经常请假不行啊!”

云飞一声不吭!他甚至还有些不服气,轮流照顾就轮流照顾,有什么大不了的?

云峰对云霞说:“这样吧,每周七天,我们照顾父亲三天,你和云飞一人两天,就这么定了!”

云峰非常伤心,他尽心尽力照顾父亲,但是弟弟云飞不但不领情,竟然还回来要钱!

他收拾了一下,就去城里打工了,临走时,他嘱咐妻子好好照顾父亲。



三家开始轮流照顾老人了,刚开始那几天还行,轮到云霞和云飞时,他们都能按时回来。

但是,过了些日子,轮到云飞回来照顾老人了,他却不露面了!

云峰妻子一看老人这里空岗了,她只好顶替云飞照顾老人。云峰的妻子心里就有些愤愤不平了。

其实,通过轮流值班,云飞已经知道了照顾老人确实不容易,白天劳累晚上熬眼,他完全体会到了这几年大哥的艰难。

更不用说轮到他照顾时,他得请假,还得从市区开车一百多里路赶回来。

他开始后悔了,不该找大哥要钱,他非常希望把父亲的退休金还是交给大哥管理,他落个清净多好啊!

云峰妻子是个心地善良的儿媳妇,她不能眼瞅着公公没有人照顾啊!虽然对云飞心中抱怨,但是,她还是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

云霞看不下去了,她打电话给云飞说:“二哥,都怪你,非得和大哥斤斤计较去要钱,大哥照顾父亲无微不至,他根本赚不了多少钱,现在可好了,大哥出去打工了,我们来回跑疲惫不堪,再说经常请假也不行,你倒好,现在不露面了!”

面对妹妹的指责,云飞无言以对,他知道自己的确错了,对不住哥哥!

过了些日子,我们这里疫情肆虐,云霞和丈夫都在卫生防疫部门 ,他们首当其冲,天天在抗疫一线工作。

云霞根本没有时间照顾父亲了!

但是,云霞不能随便撂挑子,那天趁着大哥回来了,她赶紧叫上云飞一块回来了。

她事先和二哥沟通好了,这一次一定要好好给大哥道歉,说服大哥,让他继续照顾父亲。


云霞和云飞也说好了,他们俩每人每个月拿出2000块钱,给大哥,让大哥安心照顾父亲,没有后顾之忧。

云霞言辞恳切地对大哥说:“哥,以后你别出去打工了,你也别生气了,二哥也知道错了,以后还是由你照顾父亲吧!”

云霞继续恳求说:“哥,嫂子,现在疫情当前,作为医务工作者我要以工作为重,你们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我只能舍小家顾大家了!”

这时,一直没吱声的云飞,不好意思地说:“哥,嫂子,我错了,我给你们真诚地道歉!”

“通过那些日子照顾父亲,我终于知道了照顾老人太不容易了,再说我们来回跑实在不方便。现在我完全理解了哥哥的不容易,我不该找你们要钱。”

“哥哥,嫂子,麻烦你们继续照顾父亲吧,父亲的退休金还是给你们。我和云霞每个月凑四千块钱给你,你家的日子也不容易。以后,我只要有时间就回来看父亲,帮着哥照顾父亲。”

伸手不打笑脸人,既然云飞知错了,云峰还能说什么?他是长子啊,不管什么事,他得替弟弟妹妹着想!

云峰又像以前那样照顾父亲了,甚至比以前照顾得还要好。

云霞很忙,回来得少,但是云飞只要有空,就回来。

那些日子正好是农忙季节,云飞知道哥哥家得干农活儿,他就休了年假,在家住了十好几天照顾父亲。

每到下午,云飞就去镇上的饭店里炒几个菜,他先照顾父亲吃完饭,然后开一瓶啤酒,和哥哥边喝边聊。

父亲看着兄弟俩亲热的样子,舒心地笑了。



我想说的话:

云峰拿着父亲的退休金照顾老人,但是云飞眼红哥哥,以为哥哥白拿钱了!

云峰只好交出了父亲的社保卡,让大家轮流值班照顾父亲。

这时云飞才真切地体会到了,照顾老人太不容易了,他后悔了,当初不该找哥哥要钱。

后来,云霞和云飞决定共同出钱,请哥哥继续照顾父亲。

还好,云峰顾大局识大体,他又重新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

照顾卧床的老人,任重道远,子女要尽心尽力。

有钱的老人,把钱交给照顾他的子女,无可厚非。没有钱的老人,子女该出钱出钱,该出力就出力。

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家人之间把钱看轻,把亲情看重,就会和谐相处的。

愿每位老人都有幸福的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贺家的老闺女贺红上个月退休了,她在家精心准备了一大桌子菜,邀请哥哥姐姐们来聚会,一是为了庆贺自己退休,二是为了跟他们商量一下老妈养老的问题。

哥哥姐姐们接到电话,陆陆续续地赶着饭点都来了。

吃完饭,贺红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老妈明天就出院了,她从今年年初就已经卧床了,吃喝拉撒全在床上,我已经连续照顾半年了,这点你们也都知道,我也实在是顶不住了。今天请你们来,就是想跟你们商量商量,看看怎么个安排。”

大哥低下了头,他今年已经七十岁了,身体也不好,照顾老妈这事还真是力不从心。

大姐也没有说话,她今年六十多岁,不仅年纪大了,还因为她跟老妈一直不对付,多少年了,除了春节来一趟,平时都不怎么走动。

二姐才六十出头,因为要看孙子也来不了,但是不影响她说话:“小妹啊,不是我说你,你跟妈一直在一起生活,这些年也没少花家里的钱。说句你不爱听的,你多照顾几年也是应该的。”

贺红手里一直拿着一个超厚的文件袋,此时拿出来摊放到桌子上,说:“这是妈从七十二岁生病,一直到上个月拿药为止。这二十多年里,所有的挂号、住院和药费的单据都在这里,有些单据报销时已经被单位收走了,但是都有复印件,你们可以核对一下。”

众人面面相觑,眼睛里全是不敢置信。

二姐拿过去看了看,是厚厚的一大摞。贺红把复印单据做了装订,根据年份整理得十分清楚,首页还写着汇总:年份、入院几次、拿药几次,花了多少钱,报销了多少,家里拿了多少,一目了然。

二姐没想到,她这个小妹这么有心机,忍不住冷哼一声:“还真是下了不少功夫。”

贺红笑笑:“是啊,二姐,家里兄弟姐妹多,我又跟着妈生活,就怕到时候说不清。”

二姐的脸色不好看。

大哥把话接过去,说:“大哥知道你这些年辛苦了,妈这里都是你在出力,我们也没帮啥忙~”

二姐又忍不住接过话茬:“她跟这里住着,咱们想出力也没办法不是。总不能咱们在这里干了一天活,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还得巴巴的赶回自己家去。”

大哥呵斥她:“你要有心,怎么都能照顾,把咱妈接到你家去住,不行吗?”

二姐不干了,嚷嚷道:“妈有自己的家,我又是个闺女,干嘛接到我家去?哪儿有这样的道理?”

大哥气得说不出话来。

贺红说:“我是在家里住了,从二十多岁离了婚一直都住在家里,已经住了二十多年了。但我从没有说过,我在这里住,就不允许你们也来住。这里是咱们兄弟姐妹的家,谁看上这里,大可以也离了婚跟我一起住。”

大哥又扭过头来,呵斥她:“你说的这叫什么话?什么离不离婚的。”

贺红闭嘴。

贺红原本结过一次婚,因为不能生育就离了,以后就没了再婚的想法。她也没有别的住处,就一直跟母亲生活在家里,这也就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家里只有这一间筒子楼,做饭在楼道里,卫生间在走廊尽头,是公用的。

说真心话,她若不是心疼母亲,怕母亲一个人身体不好,没人照顾,是情愿出去租房住的。

母亲从七十多岁就开始生病,几乎都是她一个人边上班边照顾的,从来没有给其他兄弟姐妹添过麻烦。她原本以为他们多少会有点感激之心,没想到还是落了一身不是。

她破罐子破摔道:“单据就在这里,你们可以算一算,这些年母亲看病吃药花了多少钱,她的退休金有多少钱,银行的流水我这里另有单子,你们都算一算,再扣除她的生活费,多退少补。

“还有,这些年我照顾妈,就当抵了我这些年的住宿费,到今天为止。以后的事,你们就商量着拿出个章程来,该怎么做我都执行,今天我就搬出去。”

众人没想到她会这么决绝,开始纷纷谴责二姐,说她说话刻薄,占了便宜不算,还要倒打一耙。

二姐恼羞成怒,哭诉了几声,说她这么那么不容易。大家还不依不饶,她只好供出了幕后黑手——二哥。

贺红的二哥在家里排行第 三,在二姐和贺红的上面,二哥和贺红的关系一直挺好。没想到二哥居然指使二姐出头,找她的麻烦。

二姐说:“也不是我一个人有这些想法,我就不相信你们都是好人。二哥,你来说说,小红这么多年不找对象,就赖在家里,她是怎么想的?”

二哥眼看自己要露馅,一边冲她使眼色,一边打着哈哈:“我能有什么想法?这里还有大哥大姐呢,你干嘛问我呀!”

二姐假装看不懂他的眼色,依然揪着他不放:“二哥,不是你说小红是图谋妈这间房子吗?我看也是,天底下有几个人,年纪轻轻的离了婚就不找下家了,还不是有图谋!”

贺红脸色刷地变白,看向平时跟她亲近的二哥,瞬间眼圈里就噙满了泪水。

若是换个人,哪怕是大哥大姐这样说她,她都不会这么伤心,唯有二哥不行。

在她小时候,二哥会为了她跟别人打架。也会为了她想买一个随身听,去偷老妈钱。她跟朋友去看话剧,半夜才回家,他特意不睡觉,给她盯着开门。

没想到,现在为了这间筒子楼,他居然指使二姐诋毁她。

二哥差钱吗?或许吧,二哥结婚后,家里的财政大权被二嫂拿去了,两个人又是工薪族,肯定不富裕就是了。

二哥看看贺红,想解释,张了几次嘴,又觉得无话可说。他就是这么想的,也没必要再掩饰,这种事情迟早是要面对的。

别的事情也就算了,这可是房子啊!他让不起,即使他愿意,他媳妇也不干哪!

他说:“今天难得人齐全,索性大家就说开吧。咱妈这么大年纪了,不知道哪天就走了,房子的事早点说好,大家也都安心。”

大哥怒目看他:“妈还在医院呢,你长没长心啊?”

二哥冷笑:“大哥,你别装的跟个圣人似的,你家里四口人住着六十多平,我就不信,你没有想过这间房子。还有大姐,你敢说你没想过?”

大姐马上表态:“没有,我现在表个态,妈不待见我,我也不要她的东西。别说这间筒子楼,就连一根针我都不要。但这不代表我不尽义务,该怎么孝顺她,是出钱还是出力,我都出。”

二哥讨了个没脸,讪讪地说:“行,行,行,还是大姐高风亮节,我们没法跟你比。”

二姐喜滋滋地接茬:“大姐家日子好过,当然不在乎这点蚊子腿上的肉。大哥又是做老大的,一向心疼我们这些做弟弟妹妹的,肯定也不要。这样就只剩咱们兄妹三个了,到时候咱们把房子卖了,三一三十一。”

二哥忙点头:“对,对,对,是我格局小了,大哥别跟我这个做弟弟的一般见识。”

大哥坐在那里,瞪着眼生气,此时厉声呵斥道:“谁跟你们讨论房子的事了,妈还没死呢,你们个个的痴心妄想。现在是让你们讨论由谁来照顾妈,老二,我看你闲着也是闲着,就由你来吧。”

二哥立马摆手:“我可不行,我就没伺候过人。”

大哥瞪他一眼,又看向二姐:“怎么着,你来?”

二姐也摇头:“大哥,我哪儿行啊,我家有俩孙子,都得我管,你不知道,我那个儿媳妇~”

大哥冷笑:“要房子的时候都往前挤,出力干活的时候全往后缩,你们一个个的~”

大姐接话:“我看这样吧,咱们大家出钱,谁来照顾妈,钱就给谁。”

大哥第 一个赞成:“我看行,谁照顾也不能白忙活。”

二哥脸色变换,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

二姐支支吾吾地说:“我的退休金少,又得贴补孙子,怕是拿不出多少。”

大哥冷笑:“你别什么都想占着,既不想出力,又不想出钱,还处处说怪话,尽想占便宜,天下没有这样的好事。

“我今天就把话放这儿,谁都一样,该出钱出钱,该出力出力。不出钱,不出力的,将来也没资格分家产。”

屋内一时陷入沉默。

大哥只好再次出头说话:“每人每月出一千五,四个人就是六千,有谁愿意干?”

还是没人说话,屋子里静得出奇。

过了好半晌,二哥说:“要不请个保姆?”

大姐冷笑:“咱妈什么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谁干活她也看不上。请了保姆也白请,不到半天就把人给赶跑了。”

二姐不服气:“咱妈是不好伺候,可也不像你说的那样,小红这么多年还不是伺候过来了?”

大姐撇嘴:“你也知道这些年都是小红伺候的?也就多亏小红这么多年委曲求全地照顾她,换一个人你试试?

“我看不如这样,也别给钱了,就给这间房子,谁能来伺候妈,妈也能满意,就把这间房子给谁。”

二哥忙说:“大姐,你别老出馊主意,给钱就给钱,给什么房子啊?”

二姐也说:“就是,一码归一码,房子的事另说。”

大姐不屑地看着他俩:“你们也可以来伺候啊,只要你们伺候的妈满意,房子也可以归你们。”

两个人又不说话了。

贺红看这样扯皮下去,也解决不了问题,就说:“无论你们做什么决定,我都没意见,坚决支持,坚决照做。反正明天妈就出院了,家里得有人照顾。

“我已经连续照顾了半年,又陪床了半个月,得先休息一段时间。”

说完就去收拾东西,不一会儿就收拾了一个一个旅行箱。

大哥叫住她:“小红,你先别走,等说好了再走。”

贺红只能无奈留下。

大哥说:“既然没有人愿意照顾,就轮流吧,先从我开始。”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众人即使再有意见,也没更好的办法了。

贺红搬到了事先租好的公寓里,租金不贵,她也承担得起。现在她既不用上班,又不用照顾老妈,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她的前半生除了几年短暂的婚姻生活,都是待在那间筒子楼里,围着母亲生活。也是时候为自己的后半生想想了。

她的理想是买一辆小车,开着车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吃喝都在外面,也住在外面,自由自在,地为床,天做被子。

这些天过得太舒服,既没有做饭,也没有家务可做,每天都四处跑着看车,日子很轻松地就过去了十天,随后就接到了大嫂的电话。

大哥连续照顾了几天老妈,犯了高血压,正在医院里住院。老妈那里没人,让她先去盯一阵子。

贺红回到筒子楼,大姐接到消息也来了,老妈正躺在床上骂人:“我不用你,你们都巴不得我早点死。小红呢?让她来,她跑哪儿去了?”

大姐也不接她话茬,收拾着大哥留下的烂摊子,脏衣服、尿垫子、东边一只碗、西边半盆饭,屋子里脸盆、凳子、墩布扔的到处都是,简直进不去人。

大姐看见贺红回来,舒了一口气,说:“你可回来了,这里我也招架不了,别再把老太太气病了,还是你来吧。”

说完,也不等贺红回应,从兜里掏出两千块钱,塞到她手里,走了。

贺红看着手里的钱发呆,好半天才无奈地耸了耸肩。

母亲看见她,质问道:“你个死丫头,你死到哪儿去了?”

贺红勉强笑了笑,说:“我累了,找地方歇了两天。”

母亲又骂:“你干什么了,就累着了?我辛苦养大了你们这么多儿女,一辈子也没叫过一声累。”

贺红本不想跟她纠缠,心里又不痛快,就怼她道:“你也知道自己生了这么多儿女,又不止生了我一个,干嘛老揪着我一个人不放?”

老妈没想到一向乖巧听话的小女儿会这样说她,立刻委屈地留下了眼泪,话也不说了。

贺红见她可怜,立刻后悔了,忙又劝慰她:“又不是我不愿意伺候你,是其他兄弟姐妹也想对你尽点心,您不是也能时常见到他们吗?”

老妈抽抽搭搭地说:“他们会干什么呀?做的饭菜我都不爱吃,你看这屋子让他们造的,都成猪窝了。”

贺红叹了口气,手脚麻利地把屋子收拾清楚,又给老妈擦了身子,换了新的尿垫,做了一碗她爱吃的片儿汤,喂她吃了,她这才沉沉地睡过去了。

写在后面

贺红坐在床边,看着她睡着的脸发呆。这是她的母亲,生她养她的人,尽管她生了不止她这一个女儿,但多年的共同生活,母亲已经习惯了她的照顾,她对她的依赖,是其他儿女不能替代的。

她想,算了,就别再计较了,就当老妈只生了她这一个孩子。已经九十多岁的人了,还能再挣扎几年?


我是半分雨,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




红霞一个人照顾了两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一个是她妈,一个是她弟媳妇的妈。弟媳妇一个月给她3000,这天她给老太太炖鲫鱼汤,老太太却把碗摔到她身上……

红霞是我一个退休的同事,上次去超市碰到她,闲聊中得知她现在在家照顾两个老人,一个是她妈,一个是她弟媳妇的妈。

俩老人都七十多岁,目前红霞很烦躁。

红霞家姐弟二人,她是老大,当年村里的占地工指标给了她,弟弟没上班。

2019年红霞退休,弟弟跟她商量,想要带弟媳妇出去打工。红霞答应了。事实上她也没法不答应,这些年老妈一直跟着弟弟过,虽说老妈身体好,但总归是弟弟和弟媳妇照顾的。

弟弟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家里都是弟媳妇一个人操劳。现在自己退休,可以有时间照顾老母亲,让弟弟和弟媳妇松口气。再说,自己是当女儿的,照顾老娘也是责任和义务啊。

弟弟对她说:“姐,眼看孩子们都大了,我这还是老房子,我想多挣点钱给孩子买新房。老妈就拜托你照顾了。这样吧,你照顾咱妈,我出生活费,每个月1000.你看咋样?”

红霞说好。在我们这边,1000元足够两个大人的生活费了。红霞想着自己照顾老妈,弟弟出生活费,挺好的。

谁知弟媳妇说:“姐,还想拜托你一件事,你顺便把我妈也照顾了,我每个月给你2000,其中1000是生活费,另外1000是你的辛苦费,你看行不?”

红霞这才想起,弟媳妇还有一个老娘,弟媳妇是独生女,她要跟弟弟出去打工,家里的老娘就没人管。

红霞心里有些犯嘀咕,弟媳妇的妈跟自己妈年纪差不多,都身体硬朗,平常给他们做个饭倒没事,但俩老太太到底是70多岁的人了,万一有个啥好歹的,咋跟人家交代?

“姐,你就别犹豫了,我妈身体硬朗着呢,你只负责给她做三顿饭就行了,反正咱妈的饭你也要做,一个人也是做,两个人无非多添一碗水就行。我妈自己会洗衣服,咱有洗衣机,俩老太太住一起,互相有个伴,你晚上不用陪伴她们,自己回家就行。姐,你想想,反正你现在也退休了,没事干,咱妈你要照顾,就顺便也照顾我妈了。就当你帮我忙好不好?”

红霞看弟媳妇说得可怜巴巴的,又一想也是的,反正她要给自己妈做饭,顺手多做一份,既能挣份工资,还能在弟媳妇跟前行个人情。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如果老太太真的有什么,到时候再叫弟媳妇回来就是。

红霞答应帮忙照顾,她开始在家和弟弟家两头跑。

红霞女儿考上大学在外地,她老公在亲戚家开的工厂里帮忙。一个月回来一次,家里只有红霞一个人。她总是早上起床先去给俩老太太做饭,有时候是打豆浆,有时候是稀饭。

她等着俩老太太吃完饭,洗碗刷锅后自己再回家去做饭,有时候她就在路边买一碗对付。上午十点去超市买菜。每天买菜是最费脑子的活,她要想办法让俩老人吃不同的饭菜。


中午她可以回家歇歇,到下午四点半再回娘家给老人做饭,然后拖地收拾厨房,最后再回自己家。

俩老人虽说都七十多岁了,但身体健康,能吃能走,红霞只用给她们做饭,洗衣,收拾屋子就行。有时候她来,两个老太太自己就把衣服给洗了。

最开始红霞还怕自己干不习惯,干了一个月后,她发现照顾老人有几个好处。

第一她每天来回跑,就等于锻炼身体了。

第二她能在母亲跟前尽孝,又能为弟弟分担,觉得挺有成就感。

第三,她觉得帮助了弟媳妇,也算回报弟媳妇这些年对老娘的照顾。

第四,她在忙碌的同时也挣到一份工资,虽说只有一千元,但在家乡这个小地方,以自己这个年纪,就只能去饭店干 勤杂工,一天十二个小时,才只有一千八。而她每天给老人做饭,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额外挣到一千块。红霞觉得还可以。


红霞万万没想到,第二个月就出了状况。

因为弟弟给自己老娘的生活费是一千块,弟媳妇给她妈的生活费也是一千块。所以红霞尽量拿两千块的生活标准盘算着给俩老人做饭。

小县城物价不高,老人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蔬菜和肉类以及一些水果。

这天她照例十点去买菜,弟媳妇的妈妈说:她这辈子就喜欢吃羊肉,让她买些羊肉回来。

红霞说好,她去买了羊肉,羊肉40元一斤,挺贵的,但羊肉能吃出来,每天给老人做羊肉面条,一斤肉能吃好几天。

几天后,弟媳妇的妈再次开口,她要吃羊排,于是红霞又买了羊排。当红霞把一碗盛着羊排的汤端上桌时,弟媳妇的妈不满意了,她沉着脸吃饭,饭后她叫住正在收拾碗筷的红霞。

老太太说:“你看我想吃羊排,你才买多大一点,我就吃了三块就没有了。你下次要多买点。”红霞说好,我怕你们年纪大,吃多了不好。”

老太太说:“闺女,你是不知道啊,我和你妈小时候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肉了。现在老了,赶上好时候了,想吃啥就吃啥,我有俺闺女那年,嘴里馋,就想吃羊肉,可是哪有钱去买羊肉,这份馋就一直馋到现在,你弟媳妇在家时,总会隔三差五给我买羊肉和羊排吃,这人老了,竟然跟小孩一样,贪吃,你别说,我还就馋这羊肉和羊排。”

红霞说:“行,那我记住了,下次多买点,让您老一次吃个够。”

下一次红霞直接买了两斤羊排,一斤羊排45元,两斤就是90元,红霞心说让老太太解馋,吃腻了她就不那么馋了。


因为两个老人每个月的伙食费是2000元,所以红霞也按照这个标准制定了每天的伙食费。一天五十元买菜买肉以及吃饭。另外二十 元用来买水果,调料和纸巾等日用品。但是每天也没有那么标准,有时候花不到50,有时候花超了,红霞想着只要让俩个老人吃好,就算自己贴点钱也没啥,毕竟,其中一个是自己的亲妈。

但她没想到,老太太会再次提出要求。

这天中午她做的茄子饼,炒了一个土豆,一个香菇炖豆腐,炖了绿豆汤解暑,又给老人买了沙瓤西瓜。弟媳妇妈妈一看没有肉,全都是素菜,顿时就不乐意了。

“你这是咋弄的?我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吗?我想吃羊排,吃羊肉解馋,你这全都是素菜,我和你妈年纪大了,你就整天给我们吃这些?”

红霞也不乐意,心说前天才刚给你买过羊排,今天又要,就你闺女给我那一千块伙食费够干啥?但她还是对老太太陪着笑脸说:“羊排营养太大,你们年纪大了,不敢每天吃,隔几天再吃。”

“隔几天再吃,你好歹也要有点肉味吧?总不能一顿饭净让我们吃素。”

红霞妈妈委婉地说:“老嫂子,咱们年纪大,多吃点素的对身体好。你要想吃啥,下次提前给红霞说,让她买,可别为这点事动怒,气到自己身体就不好了。”

老太太看红霞妈妈这么说,就没再吭声。


几个月以后的早上,红霞去买菜,看到人家的小鲫鱼挺好的,就买回来做鲫鱼汤

中午,她先把鲫鱼汤和蒸得软烂的米饭端上桌,又去厨房端炒丝瓜和炒鸡蛋,她正摆盘子,却听哗的一声,她顿时感到身上热辣辣的,原来是弟媳妇的妈把鲫鱼汤泼她身上了。

红霞在最初的震惊过后,终于恼了。人在气头上说话都是不过大脑,她说你是又作啥妖?你一个老太太每天吃饱了撑的,总想找事是不是?

红霞妈妈也不高兴:老嫂子,你这是干啥,闺女这么热的天给咱们做饭,你上来就泼她一身?还有没有点长辈的样子?

老太太说:“老妹子,怨我刚才没控制住自己,我这火不是冲你发的,这些天咱老姐俩相依为命,每天晚上唠嗑,我心里挺感激你的,我就这一个闺女,如今她想要出去挣钱,把我托付给你闺女,按理说我应该感激,可我闺女她不是白白托付,她给的有生活费还有工资,我闺女就相当于花钱给我找了个做饭的。你也知道,咱县城这个消费水平,其实咱姐俩每个月1000块都够花了,我出去也问过其他老太太,他们都是老夫妻俩一个月1000就够了,咱们俩,俺闺女是给的2000块生活费,2000块吃啥都够了,可咱们整天吃的是啥?我觉得她不应该贪污咱们的伙食费。”

红霞气得发抖,敢情老太太是觉得自己贪污了她们的伙食费。


她说:“是,在咱们县城,两个人一千块够花了,可是你没问问,他们那一千块每天吃的啥,喝的啥,你和我妈每天又吃的啥,喝的啥?你吃一次羊排,就是二斤,那就是九十块,你心里没点数吗?”

老太太说:“你还不承认,那我就跟你算算账?就拿今天早饭来说,早上你给我们每人煮了一个鸡蛋,一个鸡蛋是六毛五吧,两个是一块三。你给我们熬了小米粥,小米粥按外边卖的算,一碗一块吧,一共是两块。给我们蒸了肉包子,外边一块钱一个,我们一共吃了两个,是两块。这早餐一共花了五块三毛钱。

午饭这小鲫鱼就算它十块吧,炒丝瓜和炒鸡蛋加起来十块钱,米饭两块钱,这一共才二十二块钱,晚饭一个人一碗粥,一个馒头,一份小炒,八块钱足够了。这一天下来一共才花费三十五块三毛钱。

我们每天吃水果算十块钱吧,油盐酱醋和调料每天算五块钱吧,这全部算下来才花费五十块左右。你是有时候给我们买羊排,那也是我要求你才买的,之前一个月我啥都没说,你给我们就割点猪肉。一顿饭几块钱就够了。家里的电费水费都绑着我闺女的卡,吃药我闺女另外给你钱,这2000块就是我们吃饭的钱,可总体算下来,每个月只是花一千多,还有几百块去了哪里?”


红霞气得浑身发抖,她心里很清楚,每天的饭菜没有固定,有时候一天确实花不到多少钱,但有时候一天花费一百多,只恨自己平常没有记账。如果有,拿出来让老太太看看,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她想到自己每天娘家婆家来回跑两趟,把弟媳妇的妈当自己妈一样孝敬,没想到老太太居然会为了这些跟自己盘算。

她想到有人请她去饭店干活,管吃管住,虽然辛苦点,但一个月1800块是净赚了。起码不会像现在这样,既挣不到钱,又被人误会。

她站起来对老太太说:好,我以后只侍候我妈,你还是让你闺女请别人来侍候你吧!

红霞跟老太太闹了别扭,弟媳妇打电话跟她道歉,说人老了就那样,你别跟她一般见识。我都跟她说了,大姐不是那样的人。再说,我请谁都不如大姐亲啊!

虽然弟媳妇最后跟红霞解开了心结,但是红霞却怎么也不肯再照顾老太太了。她说,只要再继续这样下去,最后亲戚一定会变成仇人的。


在红霞没有退休之前,都是弟媳妇在照顾她妈,当她退休后,弟媳妇提出要出去打工,想让大姑姐照顾婆婆,对红霞来说,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照顾老母亲,也是她的责任。

弟媳妇是独生女,如果她出去,她70多岁的老妈就没人照顾。于是她想把自己妈也拜托给大姑姐照顾,还每个月支付老人生活费1000元,另外给大姑姐辛苦费1000元。因为红霞要照顾自己的妈,所以两个老人一起照顾,这1000元对大姑姐来说是额外收入,对弟媳妇来说,也是省钱了。因为她花1000元根本就请不到任何人给她妈做饭。这本是一件对双方都有益处的事情,却因为弟媳妇的妈给弄砸了。

老太太精明得很,她知道女儿给自己每个月的伙食费是1000元,最初红霞给她做饭,她没有说什么,她只是冷眼旁观,当她觉得自己吃的饭没有达到1000元的价值时,她开口提要求了,她要吃羊肉,吃羊排。当红霞再次没有达到她要求时,她直接翻脸,把鲫鱼汤泼在红霞身上。

老太太太计较了,她完全不顾忌女儿的感受,眼前这个人不是女儿请的保姆,而是女儿的大姑姐,老太太这么一闹,势必会让红霞和弟媳妇心中有隔阂。


写在最后:

题主问,如果兄弟姐妹出资,让你伺候九十多岁的老人,你也有收入,老人也有人照顾,你愿意吗?

这件事怎么说呢,兄弟姐妹之间,经济能力肯定各不相同,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没时间照顾老人。那他们就会拿出钱来,让有时间的这个姊妹照顾,同时他们也会给予一定的费用。像红霞那样,老人身体健康,弟弟出伙食费,她照顾老人。姊妹俩,一个管吃,一个管照顾,也挺好的。

但是,正所谓人性都很现实,怕就怕时间长了,有人会说照顾老人的这个孩子沾光,拿着钱花不完都自己贪污了,就像红霞弟媳妇妈妈说她的那样。红霞就会很委屈。

红霞的妈妈和弟媳妇的妈虽说七十多了,但身体硬朗,红霞只用照顾她们一日三餐就好。如果是九十多岁的老人,势必会需要照顾的这个子女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老人身体不好,或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那么在她跟前照顾的这个子女就会更加辛苦。如果姊妹们能看到这个姐妹的辛苦,适当给予经济补偿,这个人或许心里会好受点。如果有人眼红这个人能得到经济补偿,在下面添油加醋制造是非,那这个人心里会是何滋味?

父母年纪大了,姊妹们都想尽孝,但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不同,大家可以适当商量出一个解决办法。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让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能够生活得更好,让我们做子女的心中没有遗憾和愧疚。这才是最主要的。

让每一个老人老有所依,生活平安喜乐,是我们每一个做子女的应尽的义务和本分。

孝道是用心做出来的,我们的任何举动都影响着我们的子女。我们用自己的言行让孝道和爱心成为一个家的家风,成为一个家族的传承,又何愁家族不兴?子孙不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老人   弟媳   退休金   云霞   闺女   块钱   老太太   大姐   大哥   弟弟   家里   父亲   哥哥   母亲   身体   收入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