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老人有养老金,为什么日常总算计,处处省吃俭用?

因为他们都是建国后出生的人。建国初期那些年代,国家底子薄,所以他们的工资也不高,那时候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抚养的子女也多。养成了每一分钱都要计划着花的节俭观念。

他们刚开始挣钱的那个年代,工资少的可怜,所以吃穿必须节俭,而且还不敢碰上家中有了大事,一旦发生大事情。手里那点工资就捉襟见肘。

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手里的钱也多了,可能对于老年人这种做法感觉有点不习惯。这个不奇怪,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毕竟不是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没有经过那段艰难的岁月,所以他们不理解老年人的节俭观念。

其实,既使这个年代经济好了,人有钱了,勤俭节约依然是个好习惯。我们中国有14亿人口,假如每人每天节约一块钱。那么全国就可以积攒14个亿。用这笔资金,我们就可以多造出一艘航空母舰。

最后我想说,不要用责怪的目光看待老年人。他们的节约并不是抠门。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大半生艰苦的生活,懂得每一分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那么容易。




这是因为,一是省吃俭用,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没有什么不好的,老年人年老在生活,身穿也没有什么要求,吃饱,穿暖就行。二是养老金也是有限的,必须要合理安排使用。三是人情往来,红白喜事都要开支。四是年纪大了身体状况总有不尽人意


的地方,需要看医,吃药等。四是减轻儿女的经济负担,让儿女更好地工作。









可怜天下父母心,老年人也知道享受,也懂得保养,同样也知道吃好穿暖。但为什么还要节俭给自己过不去呢?是因为他不是独身,还有子孙后代。为了他们宁可少吃肉,不乱添新衣服也要把钱节余下来。一是为了养老吃药看病,二是应对天灾人祸,三是为了帮补子女。所以才处处精打细算,这就是一个老年人的情怀,一个父母的心。所以做子女的应该懂得和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在他们的有生之年更好的关怀和孝敬他们,让老人快快乐乐的度过晚年。




节俭历来是美德,

观念形成难改辙。

有时常念没有时,

只为明天好渡河。




一,在我们晨练的人群中,大多数人虽然退休了,但是,家庭一大摊子事情比在工作岗位还要繁忙。二,用自已微薄的养老金,来料理全家生活开支,不好好的计算能行吗?三,自已省吃俭用,把最好的饮食奉献给子孙后代,四,为了下一代,他们忍辱负重,大公无私,把自已绝大部分养老金用在家庭上,他们无怨无悔,就是让他们吃的好些,甚至有些子女还挑三拣四。五,一位老同事为了给儿子还赌债,每天还起早贪黑去拾荒。六,退休老人都经历过艰难岁月,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不能让孩子们重复穷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省吃俭用   养老金   红白喜事   子孙后代   节俭   开支   老年人   儿女   节约   子女   艰难   手里   观念   日常   老人   工资   年代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