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一般是什么导致的?

我老公就是胰腺癌,已经病逝了。

从发现到离开生存时间12个月。

根据他的情况,我认为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加上负面情绪。

他的性格是一个患得患失的性格,总感觉别人过的好,别人比我们有钱,别人富了他仇恨,别人穷了,他嫌弃。

停车非要停的很正,如果不正,就反复的挪,一直到他感觉正了为止。

在单位讨好领导,讨好同事,想让所有人都喜欢他。

生活习惯方面,他很爱吃肉,晚餐也要吃肉。

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喝酒。他年轻时,根本不敢喝酒,一喝就吐,一喝就过敏,其实那是身体的保护机制,他的身体知道,他不能喝酒。年轻时,他看见别人喝酒,还掀翻别人的饭桌。

但是,后来他越来越爱喝酒,身体过敏,出红疹子他还喝,一直喝到身体没反应,红疹子时间长了,变成了褐色。

还有一次,我们从温泉游泳回来,路上一群同事,喝冰镇啤酒,吃了很多肉。那天晚上半夜,他肚子疼的要命,我想送他去医院,他不让去,其实,后来想想,那一次是急性胰腺炎,后来转成慢性了。

后来他常常肚子疼,他认为是胃疼,认为是喝酒喝的,喝酒的人谁不会胃疼,没事!去医院检查,光说是胃疼,检查胃也没事,其实,医生也忽略了检查胰腺。

再后来,他又出现了酒糟鼻,鼻子肿的很大,毛孔很粗,红红的,像个小丑,其实,是肝出问题了。但他光在鼻子上抹药,为了美观,却不去检查一下肝。后来检查出来的时候,胰腺肿瘤39*39;肝部密密麻麻都是大大小小的肿瘤,最大的29*40。

他抽了三十多年的烟,后来,每天三包,烟不离手,手不离烟。

他还常常熬夜,有的时候是为工作,很多时候是陪领导玩,陪同事玩,熬通宵,我们为此常常吵架,我怎么哄,怎么强制,都改不了他熬夜,我说你最起码十二点之前回家吧。说了以后改正两三天,又继续老样子。有些事,说也不改,打也不改的时候,就是命,认命吧。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他年年单位体检都是正常,最后一次单位体检还正常,8月体检正常,9月查出胰腺癌晚期。可见体检的水有多深!有屁用。我说让他注意身体,注意养生,少抽烟,少喝酒,别熬夜时,他说你是不是巴不得我检查出来病?你看看我的体检报告,哪都好好的!

他的这些生活习惯,郁闷心情,大家看看有没有关系?




您好,我是肿瘤医生橙橙妈。经常看科普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胰腺癌是“癌中之王”。为什么呢?因为一旦发生胰腺癌,90%的人在1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仅为1%-3%,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真实研究的数据。所以,了解胰腺癌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针对性地预防、筛查很重要。下面我从4个方面跟大家聊一聊胰腺癌的相关问题。

1. 胰腺在哪里?

2. 胰腺癌一般是什么导致的?

3. 如何预防胰腺癌?

4. 胰腺癌如何筛查?

胰腺在哪里?

同胃一样,胰腺也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它分泌的胰液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液。

胰腺是横卧在我们体内的,位于胃后方的腹膜后间隙中,在临床分期中,分为胰头、胰体、胰尾三部分,胰头是胰腺癌最好发的部位

胰头被十二指肠包绕,其下缘在肠系膜上静脉右后方形成一沟状突包绕。头部在脊柱右侧。胰体尾部位于脊柱左侧,两者界线不清,与胃大弯、脾门及左肾门相邻。

胰腺癌一般是什么导致的?

要问胰腺癌一般是什么导致的,就是说病因是什么,不过胰腺癌的病因目前其实是不明确的,高危险因素倒是有不少,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遗传因素:BRCA1/2胚系突变与胰腺癌风险增高有关,这些基因突变可能来源于后天获得,也可能是遗传。有研究表明,有胰腺癌家族史,会使家族中60岁以上的成员胰腺癌的发病率增大18倍,如果家族中有3个及以上的成员患胰腺癌,则家族中60岁以上的成员胰腺癌的发病率会增大到57倍,这算是比较惊人的倍数了。
  • 吸烟:吸烟是目前公认的对胰腺癌发病有确定作用的危险因素,吸烟导致的胰腺癌占20%-30%。有研究证实吸烟者的危险性与其吸烟程度是成正比的,但是戒烟会让这种危险性大大减低,对戒烟10-15年的人,其危险性与终生不吸烟的人相近。另外,吸烟者危害的不只是您自己,家人如果吸了二手烟,致癌风险同样会大大增加。
  • 糖尿病: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1.8-2.1倍。大约一半以上的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血糖升高但是还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长病程的糖尿病(一般>2年)可能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但是2年内新发、短病程糖尿病则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表现。
  • 慢性胰腺炎:有过慢性胰腺炎病史的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有所增加。在国外,曾经有人对223名有过慢性胰腺炎的患者做了跟踪调查,14年后有8名患者死于胰腺癌,患病率高达3.59%,远远高于正常人群的(4~10)/10万发病率。而且慢性胰腺炎与<65岁患胰腺癌的相关性更大,如果胰腺炎能被有效控制,胰腺癌的发病率则会相应地有所降低。
  • 生活习惯:一项多达16万人的队列研究提示,肥胖和过少的体力运动亦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病率。相反,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降低胰腺癌的发病率,每周步行或者慢跑1.5h以上,可以减少50%的胰腺癌发病率。
  • 饮食习惯:美国曾有一项研究证实,吃太多热狗、香肠与其他加工过的肉类食品,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研究还指出,吃禽肉、乳制品与蛋类就不存在患胰腺癌的危险。加工肉类与红肉中的油脂含量高,可能是增加患胰腺癌风险的主要原因,此外,加工与烹煮肉类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也可能产生致癌物质
  • 环境因素:暴露于氯化烃溶剂、镍及镍化合物、铬化合物、多环芳香烃、有机氯杀虫剂、硅尘及脂溶剂的职业史会提高胰腺癌的发病率。

如何预防胰腺癌?

  • 戒烟、控酒:虽然酒精与胰腺癌的相关性是有争议的,但是某些研究表明酒精是危险因素之一,所以为了自身健康要避免酗酒。
  • 调整膳食结构:不吃烧焦和烤糊等可能致癌的食品,尽量少吃高脂、高油、高盐的食物,防止因食物油脂过多而使胰腺过度的分泌胰液。要以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饮食为主
  • 生活规律,减少应酬,坚决杜绝暴饮暴食。因为暴饮暴食容易引起胰腺炎,如果发展成重症胰腺炎甚至危及生命,若进展为慢性胰腺炎也为胰腺癌种下隐患。
  • 保持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作为膳食的主体。每天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必要的矿物质。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免引发糖尿病。
  • 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户外有氧运动,避免超重和肥胖。
  • 对于有胰腺良性病变的患者,比如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者,尤其是伴有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导管内黏液乳头状瘤、粘液性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等,要及时就医治疗

胰腺癌如何筛查?

  • 40岁以上的人群,如果有下列情况,如:梗阻性黄疸;近期出现的一些无法解释的表现,如体重下降超过10%、上腹部或腰背部疼痛、自觉消化不良而检查显示消化道正常;突发糖尿病但是没有家族史,而且不肥胖者;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自发性的胰腺炎的发作等,要怀疑有胰腺癌的可能,如果是嗜烟者更应该加倍怀疑
  • 普通人群一般不筛查,但是如果有上述情况者则应复查CA19-9、CEA、CA125等肿瘤标志物及腹部CT和磁共振,虽然彩超也可以看出胰腺病变,但是敏感性不高,我个人是不太推荐做彩超筛查的。如果是有胰腺癌家族史或慢性胰腺癌的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特别是50岁以上每年做一次腹部CT或磁共振。
  • 在这里需要特别提一下CA19-9这个肿瘤标志物,它是到目前为止研究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建议有消化道症状的人群都要筛查一下CA19-9,毕竟这只是一个抽血项目,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虽然在其他肿瘤或良性疾病中也可能会升高,但是如果它高出了参考值,就代表是异常的,是提示您进一步详细检查的。

清楚了胰腺癌的高危因素,要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针对性的预防,对于高危人群,更是要及早筛查,这对早期发现胰腺癌很重要。胰腺癌虽然是“癌中之王”,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但是还是有些信号提示大家要提高警惕,及早筛查。要知道,早期筛查能够明显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进而提高治愈率。


我是肿瘤医生橙橙妈,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医学知识,欢迎点赞、关注、转发。




胰腺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死率已跃居所有肿瘤的前五位。尽管胰腺癌的诊治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预后仍不乐观,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病人五年生存率在10%-20%之间,总体五年生存率徘徊在5%左右,半数病人在诊断后6个月内死亡,所以胰腺癌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

胰腺癌是什么导致的?从目前的研究来说,所有的恶性肿瘤发病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总体都是与环境、生活习惯和遗传基因有关。相对来说,胰腺癌与以下因素有很大关系:

1.吸烟 吸烟是目前唯一被公认的、对胰腺癌发病有确定作用的危险因素。吸烟的胰腺癌患者与非吸烟者死亡的危险比在1.6-3.1:1,吸烟量的多少与胰腺癌的发病呈正相关。

2.饮酒 饮酒对胰腺的致癌作用结论不一,目前认为适量饮酒与胰腺癌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但长期大量饮酒可能增加危险度。

3.高脂饮食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总结了饮食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结果,认为富含红肉(猪、牛、羊肉)、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食物可能增加致胰腺癌的危险性,而通过摄入富含蔬菜、水果的饮食可预防33%-50%的胰腺癌发病率。

4.糖尿病 糖尿病人患胰腺癌的危险性比其他人高4倍,对那些突发的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作胰腺癌筛查。

5.慢性胰腺炎 反复发作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或结石性胰腺炎有可能是一种癌前期病变。尤其是慢性钙化性胰腺炎。需要注意的是,胰腺炎发作可能是胰腺癌的首发症状。 

6.胆囊切除手术史 胰腺癌发病可能与切除胆囊有关,有报道说胆囊切除20年以上的患者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超过70%。

7..胰腺良性肿瘤 胰腺有许多种良性肿瘤,而胰腺粘液性囊腺瘤、导管内粘液乳头状瘤很可能恶变为胰腺癌。

8.职业暴露 与胰腺癌有关的职业是与化学物质和金属接触的工作。如β-萘胺和苯。

9.家族遗传 胰腺癌有家族聚集的特点,胰腺癌患者中,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是无胰腺癌家族史患者的3-13倍。

其实和许多其他癌症一样,不良生活习惯是患病的诱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戒烟戒酒,低脂饮食,多吃水果蔬菜,控制体重,不暴饮暴食,加强锻炼。对于糖尿病患者、有胰腺癌家族史者、胆囊切除者、慢性胰腺炎病史者,这类人胰腺癌发病率高于其他人,需要加强体检。




胰腺癌是“癌中之王”,恶性程度极高,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得了胰腺癌实在是上天太不公平了,一般是什么导致的?我伯母是位妇产科医生,不吸烟不喝酒,饮食、生活习惯都很好,却也因胰腺癌走了,为什么会这样?

胰腺癌病因目前为止并未完全明确,从发病后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胰腺癌发病是多因素共同致病的结果,分为基本病因和诱发因素。

1.基本病因,可以理解为内因。

存在癌前病变。什么叫癌前病变?顾名思义是可以发展至胰腺癌的一些病变。比如说大家熟悉的萎缩性胃炎,发展至胃癌的机率就很大。对胰腺癌而言,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就是一种癌前病变。

  • 基因异常。基因作为人体的生命密码,是很多疾病的幕后黑手。胰腺癌的发生也明显受基因的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携带BRCA1.、BRCA2、TP53、CDKN2A、ATM等基因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癌症发病中起重要的影响,胰腺癌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级亲属(即父母兄弟姐妹)有胰腺癌病史的人,患胰腺癌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不单如此,多种胃肠道遗传性疾病与胰腺癌关系密切,如家族性粘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等等,患上这些遗传性疾病的人,患胰腺癌风险将会增高。

2.诱发原因,可以理解为外因。

  • 长期吸烟。这是公认的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吸烟数量与胰腺癌死亡率成正相关,也就是说吸烟越多得胰腺癌死亡率越高。戒烟后20年可以使胰腺癌的风险降至与正常人群相当。每次写关于戒烟的科普都会被怼,”某某不吸烟不喝酒也得胰腺癌”,不用说远,我伯母不吸烟不喝酒也得胰腺癌。我们考虑这样问题,主要看概率大小。难不成我们教育孩子说,反正考不上清华,不用学习了。努力学习上不了清华也可以上好一点的学校。同理,不吸烟可能也会得胰腺癌,但就自己而言风险减小很多啊。
  •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长期大量饮用咖啡等等,刺激胰腺过度分泌,诱发胰腺炎,增加胰腺癌发病风险。
  • 肥胖。衡量肥胖常用指标为体质指数,简写为BMl,计算公式:BMⅠ=体重(㎏)÷身高(米)的平方,为了计算方便,可以理解为体重÷身高÷身高,如60㎏体重,身高1.6米,体质指数=60÷1.6÷1.6=23㎏/㎡。正常体质指数为18.5~23.9㎏/㎡。肥胖将会增加胰腺癌的风险,如果体重指数≥35㎏/㎡时,胰腺癌患病风险增加50%。
  • 胰腺的慢性损害。慢性胰腺炎,尤其是对家族性胰腺癌患者,可能成为胰腺癌诱因;病史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胰腺癌发病风险明显增加,我伯母就是有十几年的糖尿病病史,她患病可能与此相关。

小结一下,胰腺癌发病在内因及外因多因素作用下产生。

3.胰腺癌有哪些症状?

胰腺癌的发病年龄以40~65岁多见,男性高于女性。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也没有特异性,一旦出现明显的症状,表明已经进入晚期,将会在短时间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

人体胰腺呈长条形,分为头、颈、体、尾四个部分。根据发病的部位,胰腺癌主要分为两类:

  • 胰头癌:占所有胰腺癌中的70~80%,我伯母得的就是胰头癌。
  • 胰体尾部癌。

这两类癌首发症状不同,胰头癌早期便可出现梗阻性黄疸,而早期胰体尾部癌一般无黄疸症状。

常见症状有如下一些:

  • 腹部不适或腹痛。这是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大多数病人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和胀痛等,然后发展成持续性中上腹疼痛或腰背部剧痛,仰卧位时加重,而俯卧位、蹲位、蜷曲侧卧位可以稍为减轻。到了中晚期,癌细胞侵犯腹腔神经丛可以出现剧烈的腹痛。我伯母走之前,用上最顶级的止痛药都无济于事,非常受罪。
  • 黄疸。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变黄,小便也黄,但大便却成灰白陶土色,即梗阻性黄疸表现,这是胰头癌最重要的表现。我伯母就是以黄疸为首发的表现。
  • 糖尿病相关症状。以前没有糖尿病,突然发生糖尿病是胰腺癌的早期表现。50%胰腺癌确诊时合并糖尿病,胰腺癌发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
  • 消瘦乏力。很多癌症在晚期才发生消瘦,但胰腺癌在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消瘦。

其他:腹胀、腹泻或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低热、精神障碍等。

  • 小结:上腹部不适和疼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黄疸是胰头癌最重要的表现。

4.哪些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胰腺癌?

  • 增强CT。是目前胰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
  • MR、MRCP和PET-CT,比增强CT更清楚,更能了解周围和全身转移情况,但价格比较贵。
  • 内镜超声。可以发现较小的胰腺癌,同时可以做穿刺病理活检,但是个侵入性检查,病人有痛苦。
  •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等显著升高,但不具有特异性。
  • B超。不作为胰腺癌筛查手段,胰腺在腹部深处,周围有器官遮挡,B超难以诊断。

小结:筛查胰腺癌首选增强CT检查

5.如何预防胰腺癌?

80%胰腺癌确诊时已是晚期,自然生存期仅4个月,目前胰腺癌治疗手段有限,预后极差,预防才是上策。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酒。40岁以上、短期内出现持续性上腹痛、腹胀、黄疸、食欲减退、消瘦等表现时,尽早就诊,进行胰腺疾病的筛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胰腺癌也叫做癌中之王,是大家伙闻风丧胆的恶性肿瘤,发病几乎等于死亡而且患者预后极差、即使积极救治在未来5年的生存率可低到个位数。那么这个可怕的癌症是如何发生的呢?何胰腺癌如此难治愈?又如何及时发现胰腺癌?接下来我们聊一聊这个话题。

胰腺癌为何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期诊断率低是胰腺癌生存时间短的最主要原因,我们都知道圣医治未病,现在预防疾病远比治疗疾病更加节省经济开支。不管何种癌症只要及时发现,都可以通过手术、化疗、放疗技术实现治愈。但是胰腺癌就是一个特例,发现胰腺癌癌变的时候几乎都已经是晚期,而且发生了全身的转移,通俗点说就是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神医也束手无策。

那为何胰腺癌发现就是晚期呢?这话得从以下两点讲起:

  • 没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胰腺癌不像肝癌、前列腺癌这类肿瘤,他们生长的时候会特异性的将甲胎蛋白和前列腺特异抗原释放到血液中去,体检筛查的时候只要看到这些标志物就可以及时发现癌症的信号进行早期干预,但是胰腺癌到现在为止尚无特异性检测指标,想通过血液筛查无异于大海捞针。
  • 普通查体很难发现胰腺癌肿瘤:不像肺癌、肝癌普通的B超、CT就能发现肿瘤的生长信号。胰腺癌导致的肿瘤想通过超声和CT发现几乎不可能胰腺周围包裹着胃、十二指肠、横结肠等器官组织所处位置十分隐秘,B超等常规检查时根本无法清晰显示出胰腺的影像,更别说是发现早期病灶了,所以想通过日常查体发现胰腺癌几乎不可能,必须借助专科的胰腺薄层增强CT、增强磁共振(MRI)或内镜超声(EUS)检查才有可能发现,但是价格不菲普通人很难担负的起。

胰腺癌没有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位置隐秘普通查体几乎无法发现,必须借助专科检查才有可能发现,但是很少有人会特意的做胰腺癌筛查,这也是为什么就诊时大部分患者都属于中晚期的重要原因。

什么原因导致了胰腺癌变呢?

致癌因素无异于遗传和环境因素,胰腺发生癌变原因也离不开这3点。

  • 遗传因素是诱因:像绝大多数癌症一样,胰腺癌也有家族聚集的特点,如果家族中有过患胰腺癌的病史,那么与健康人相比家族成员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有可能会增高到57倍。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科学家现在还没有发现到底是何种基因突变导致的家族聚集性。到现在为止也仅仅发现引发乳腺、卵巢癌的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乳腺癌易感基因1与2的相关蛋白(PALB2),很有可能导致胰腺癌的发生,现在的科学家也发现胰腺癌患者中10%以上的人这个基因发生了突变。所以如果家族中有胰腺癌的患者对BRCA2这个基因进行检测可以很好的评估未来患癌的风险。
  • 环境因素是决定因素:在这里禚医生又要啰嗦了,吸烟喝酒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融合所有可能导致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的危害最高几乎可以使胰腺癌的患病概率增加75%,而且吸烟时间越长几率也就越高。


  • 其他疾病的诱因:研究发现患有家族性的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综合症也会导致胰腺癌患病的风险;其次患有糖尿病超过20年的慢性病患者也有30%的可能性罹患胰腺癌;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肥胖,入股患者过于肥胖患胰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总之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不同人群的发病各不相同,这些差异与受教育程度、收入、社会地区、职业均有一定的关联,遗传物质是基础、环境因素是主导,这些都是胰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那么胰腺癌早期发生的时候是否可以表现出一些特异性的病症呢

很遗憾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太隐匿了,缺乏特异性的表现所以向往通过症状诊断十分困难。但是医生还是借助病例对照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可疑的症状:

1、以及出现皮肤瘙痒、胃肠功能紊乱血糖升高等

2、抑郁、恶心呕吐:出现厌食、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

3、黄疸: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进行性加重,多见于胰头部肿瘤;

4、肩背部疼痛、腹痛腹胀:以上腹部或腰背部疼痛为主,有时以夜间为甚.

5、发现体重减轻:现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减轻,往往在短期内体重较快地下降;

与胰腺癌密切相关,其中,莫名的出现背部疼痛、抑郁、血糖升高等临床症状出现时应高度怀疑胰腺癌;其次肩背部疼痛、吞咽困难、胃肠功能紊乱及抑郁症状在胰腺癌确诊前6个月已有表现。但是这些症状十分不特意,即使你高度怀疑是胰腺癌也很难在临床上做出早期诊断。

而到了胰腺癌进展期,一些典型的症状才可能慢慢表现出来:

以消瘦、黄疸为主要首发表现

腹水

腹部包块

胆囊肿大

肝脾肿大

胸腔积液

这些现象出现才加大胰腺癌的佐证,但是由于发现稍晚治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那么我们日常又该如何预防胰腺癌的发生呢?

什么可以导致胰腺癌发生,我们就反其道而行遏制危险因素发生就可以了,比如最常见的:

  • 1、禁烟控酒,烟中含有多种致癌成分,酒精会对胰腺组织产生一定刺激,因此烟酒能戒就戒千万不要犹豫。
  • 2、预防或及时治疗慢性疾病:例如持续时间很久的糖尿病、胰腺炎,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有更高的胰腺癌发生率。同时在积极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也要消除引发、加重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例如肥胖、超重、高脂、高糖饮食等。从治疗慢性病和改善生活饮食方式入手对于纠正胰腺癌的危险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 3、就是一定要健康生活,健康作息,健康饮食,合理锻炼,这些都可以增强免疫力、保证机体监视、消灭可能出现的细胞癌变,对保持身体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 4、患有胰腺癌或其他癌症家族史的患者及时筛查:如果家族中存在胰腺癌患者,或者家族中又乳腺癌的遗产史患者,建议这些人去做基因筛查检查相关的基因是否存在突变,同时定期检查胰腺健康,动态的掌握胰腺的健康情况,做到重点预防。

总之

传因素、环境因素是引发胰腺癌的重要原因,虽然胰腺癌发展隐匿不一察觉,也被大家称为做癌中之王,但是希望大家也不要丧失治疗的信心。因为近年来外科手术治疗胰腺癌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是手术安全性、放化疗治疗技术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存期。因此我们要相信医学的力量、不久的将来胰腺癌的治疗效果一定会取得突破性进步。

手打不易,真心需要您的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胰腺癌   胰腺炎   黄疸   胰腺   发病率   肿瘤   症状   糖尿病   患者   危险   因素   风险   家族   发生   发现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