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到了三国里大概什么水平?能胜赵云吗?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若是穿越到《三国演义》中,肯定不是赵云的对手。林冲不是赵子龙的对手,那么,在三国中,武功大概是什么水平呢?

林冲打得过关胜吗

《三国演义》中的武将,有两个在《水浒传》中有“投影”,一个就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另一个则是以大刀关胜为影子的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关羽。林冲穿越到《三国演义》中,其武艺水平如何,可以拿关胜做参照。

《水浒传》第六十四回中,关胜为领兵指挥使,率领朝廷官兵征讨梁山。两军对圆处,宋江大赞关胜,林冲听了,极其不服,道:“我等弟兄自上梁山泊,大小五七十 阵,未尝挫了锐气,军师何故灭自己威风!”说罢,挺枪出马,直取关胜。宋江一见,立即喝住了林教头,继续与关胜阵前搭话。

关胜大喝:“天兵到此,尚然抗拒,巧言令色,怎敢瞒吾!若不下 马受降,着你粉骨碎身!”梁山阵上恼了霹雳火秦明,拍马舞棒挑战关胜。此时,宋江便不再喝住秦统制。秦明尚未与关胜交手,林冲怕秦明得了头功,也拍马挺枪杀到阵前,与秦明联手,双战关胜。

书中写道:“三骑马向征尘影里,转灯般厮杀。宋江看了,恐伤关胜,便教鸣金收军。”宋江鸣金收兵,林冲、秦明不解,说道:“正待擒捉这厮,兄长何故收军罢战?”宋江道:“贤弟,我等忠义自守,以强欺弱,非所愿也。纵使阵上捉他,此人不伏,亦乃惹人耻笑。吾看关胜英勇之将,世本忠臣,乃祖为神,若得此人上山,宋江情愿让位。”

且不说宋江鸣金是什么用意,单说林冲、秦明之言,这二人是不是真的“正待擒捉这厮”呢?

关胜收兵,回到营中,心中暗忖道:“我力斗二将不过,看看输与他,宋江倒收了军马,不知主何意?”关胜这番暗忖,证明林冲、秦明之言,是阵前大将的壮威之语,演义小说中并不少见。以关胜这边的说法,是关胜“力斗二将不过”,也只是“看看输与他”。也就是说,关胜还没有输,再打下去,恐怕就会输了。

《水浒传》中之“战某人不过”,并不是输了的意思,而是不能赢,关胜一个打两个,不能取胜。那么,这场战斗打了多久呢?书中说,“三骑马向征尘影里,转灯般厮杀”。转灯,就是走马灯,打到走马灯般团团转,战马扬起了征尘,三员战将如灯影般迷蒙,打的时间一定不会短。

《水浒传》中的这场二打一的不武之战,其实也是有出处的,这个出处也与本题有关,可以作为林冲到三国里武功水平的重要参照。而仅以这场打斗来说,林冲的武艺肯定在关胜之下。

林冲不敌关胜,而林冲又被写成了“小张飞”,关胜可算得上是“小关羽”。那么,映射到《三国演义》中,是不是张飞武艺在关羽之下呢?

林冲的武艺是赵子龙的对手吗

林冲、秦明以一敌二,这场打斗的蓝本,出自《三国志通俗演义》。明朝时,是没有《三国演义》的,这个书名,以及其中的很多故事情节、主题寓意,都是明末清初时,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罗贯中原著时,进行了修改和篡改。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虎牢关三战吕布”这则故事,是没有“英”字的,不是“三英战吕布”。原著作者与宋江一样,不赞同以多打少。这是因为,“罗贯中”根本没有写刘备正统,而是写的诸侯之乱,影射大明藩镇之战,藩镇夺位。“关羽”、“张飞”隐藏着更深的寓意,这个寓意被《水浒传》所借用(请见下文)。

“虎牢关三战吕布”,《三国志通俗演义》比《三国演义》写得更精彩:

旁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搜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张飞性起,大喊一声。云长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又战到三十合,两员将战不倒吕布。刘玄德看了,心中暗想:“我不下手,更待何时!”掣双股剑,骤黄骠马,刺斜里去砍。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玄德面上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走。

这段描述中,就有“转灯儿般厮杀”。张飞不敌吕布,关羽才上去帮忙,关张战不过吕布,刘备才“下手”助战。因此,即便是林冲是“小张飞”,三国中,也不是吕布的对手。

陈寿《三国志》中,讲到了关羽、张飞的武艺,道是:“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所以,《水浒传》以关张映射关胜、林冲,这才有一场二打一的不武之战,如果是单挑,林冲肯定要败在关胜刀下。何况,林冲根本就不是“雄壮威猛”的战将,在《水浒传》中,几乎没有阵前公平单挑的战绩。

林教头唯一阵前单挑的战绩,就是五十回合打平呼延灼,但也是在宋江车轮战的情况下取得的。即便是活捉扈三娘,也是乘人之危,以多欺少。呼延灼计赚关胜,梁山活捉了主将,官军大败,林冲去追赶郝思文。按说,五虎大将打小彪将,一定是手拿把攥,稳赢。但是,书中却是这样写的:

林冲大喝道:“你主将关胜中计被擒,你这无名小将,何不下马受缚?”郝思文大怒,直取林冲。二马相交,斗无数合,花荣挺枪助战,郝思文势力不加,回马便走。肋后撞出个女将“一丈青”扈三娘,撒起红绵套索,把郝思文拖下马来。

打个郝思文,都需要花荣助战,而且,还让对手走掉,林冲枉有五虎将之名。宋江打东平府,徐宁打头阵,与董平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宋江见董平武艺高强,就以诱敌之计活捉董平,但引诱董平,却派出了林冲、花荣两将。看来,宋江深知林冲的武功,不让他单挑关胜,是有原因的。

民间评书中,给三国战将排了名,是“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后来,改为“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排名第二的,原本是马超,赵云排第五。无论赵云排第几,都在张飞之上。因此,林冲即便就是张飞,穿越到三国,也不能胜赵子龙。

林冲不如张飞勇猛,那就更不是赵子龙的对手了。

“林冲”的“武功”冠绝三国

第七回书中,林冲出场,书中是这样写林教头的: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皁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

这是站在大相国寺菜园围墙之外的林冲远景形象,走近时,书中又补写了一笔:“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后来上阵厮杀,又是用的张飞一样的兵器:丈八蛇矛。

第四十八回,宋江二打祝家庄,林冲活捉了扈三娘,书中有诗赞道:“丈八蛇矛紧挺,霜花骏马频嘶。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

从文本故事看,林冲无疑被写成了小张飞。但是,却又十分奇怪的是,林冲在性格为人方面,与张飞简直判若两人。这样写,究竟是什么寓意呢?林冲貌似张飞,却根本就不是张飞,而是隐写的大明燕王。燕王朱棣,在朱元璋时期,隐忍不发,即便是建文帝削藩,也曾装病装疯。这段经历,正是林冲的“隐忍”。

林教头出场时,手里拿着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西川即蜀,谐音“鼠”、“叔”,燕王朱棣属鼠,是建文帝之叔——《水浒传》通篇写的就是大明这场叔侄之争,也就是燕王发起的靖难之役。因此,“燕颔虎须”,借用的是“燕人张翼德”之“燕”。扇,即“关羽”。

张飞,即燕雀展翅待飞。《水浒传》中的“张”,指的是南方朱雀七宿中的张宿。张宿,就是朱雀之翼,张翼德之“翼”。因而,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私走延安府时,冒出姓张的,林冲雪夜上梁山,在朱贵酒店说:“我自姓张”。除此之外,鲁达也“姓张”,李逵、吴用等人也冒出过姓张的。

“张飞”,寓意燕王要飞入京。《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民谣:“日暮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以张飞写林冲,就是这样的寓意。林冲手中拿着的扇子并没有打开,所以是“关羽”。“关羽”,就是要关闭朱雀、燕雀之羽翼——《水浒传》预言了大明灭亡。

关羽的兵器,是罗贯中刻意打造的,名叫“青龙偃月刀”。青龙其实是那条窜入温德殿,蟠在龙椅上的大青蛇,影射的是属龙的朱元璋。偃月,就是遮蔽月光,或者说是明月无光,岂不就是大明不明?

以此寓意,林冲、关胜的武功,那就不是指的战场上的较量,而是写的帝王争夺天下的文治武功。以这样的寓意而言,林冲所暗喻的燕王,最终做了一统皇帝。三国之中,谁又有“林冲”这样的“武功”呢?




林冲能胜赵云吗,这个先不谈。先看两点就能高下立判。

第一,高衙内敢不敢抢赵云的老婆?别说抢了,多看几眼他敢不敢?

第二,先别提林冲咱就说整个梁山,去攻打方腊都死的七七八八,如果换做三国时期任何一位有点名气的将军,率军去消灭这一伙山贼是不是手到擒来?

更何况连年征战三国的战斗力 岂是文强武弱的宋军能比的?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我国的四大名著,据说罗贯中也参与了施耐庵的《水浒传》写作,因此在描写一些打斗场面上,二者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像在武将武功高低上,没有明显排序,一流大将交手,也多以不分胜负结束。但《水浒传》没有《三国演义》场面壮阔,人物形象也没有《三国演义》上的人物鲜明光辉。

《水浒传》中的一些人物,也是有摹仿《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来写的。如关胜就是比照《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来写的,红脸,卧蚕眉,丹凤眼,手持青龙偃月刀,就是活脱脱一个关公重生。林冲就是比照张飞的形象来写的,身高八尺,生得豹头环眼,也用丈八蛇矛枪,在与人拼杀时,也是大喝一声,将敌方挑落马下。但是总感觉林冲这个人物写得窝囊,活得窝囊,没有张飞活得痛快淋漓,办事说干就干,说杀就杀,不憋屈,不忍耐。林冲就不一样了,为了保住八十万禁军教头,能忍高衙内对自己娘子的调戏;误入白虎堂,能忍高俅的加害;为了以后还能恢复自己的官位,宁愿休掉自己的娘子,原谅解差的谋害。上了梁山以后,面对被捉上山的仇人高太尉,他没有一点激烈表现。面对朝廷的招安,林冲忍受了,并甘心再为朝廷卖命。可以说,林冲的形象让人感到很憋屈,一点儿没有张飞那种敢爱敢恨痛快淋漓劲,虽然长得豹头环眼,也想不到他的五大三粗,只能给人以文质彬彬的弱书生形象。

至于林冲的武艺,应该是不错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没点儿真本事还行?从梁山好汉的排序来看,林冲的武艺,应该能排在前三名,也就在卢俊义、关胜之后,如果拿他和三国演义里的赵云相比,那是不能比的。因为赵云是老罗精心刻画的人物,是常胜将军,武功卓绝,罕逢敌手。而林冲则不然,有不少对手都强过了他,应该说,林冲放在三国,顶多是个一流武将的存在,算不得超一流武将。




别被林冲的名号镇住了,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别被八十万禁军镇住,在这批禁军中,教头有5700多个,而林冲仅仅是其中一个,从这里看,就明白,林冲也就管着一百多人,教这一百多人棍棒武术。

教头上面是都教头、虞侯、都虞侯、指挥使、都指挥使,都指挥使是正五品的官,教头就是不入流的官职了,当然,这种教头也不一样,有水平高的,比如《水浒传》开篇的王进,就是本事大的,还教了九纹龙史进武功,也有本领差的,丘岳,就在征梁山中,败给阮氏三兄弟。

而林冲在教头里面算是本领偏上的,具有一定的实力。马上林冲,马下武松,代表林冲其实不弱。在《水浒》中也属于顶尖战力了。但其实压制林冲的人很多,比如鲁智深,王进,史文恭,林冲甚至排不进前20 。

拿金庸《射雕》来比较,林冲就相当于跟着杨康混的那一群武林一流高手。

《三国》中也有武术排名,赵云可是仅次于吕布的第二猛将,在三国演义中,属于常胜将军,不管是单挑还是带兵,都是超一流的猛将。同样拿《射雕》来比较,赵云相当于五绝了,顶尖战力。

从这可以看,林冲绝对打不过赵云的,在三国中,也就是一般强将,张飞都打不过。




林冲在水浒里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教头是什么人知道么,就是个教人家练武的,就象学校教人家学习的先生。听说过那句话吗?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也就是说您一个教书的,可能书教得很好,但真要到了考场上,您可能还比不过您的学生。教头也是一样的道理啊,可能理论知识很丰富,讲起来一条一道的,教起来也没问题,真到了考场上,可能也只能胜一把同样是教头的洪师傅了。

赵云那是什么人?长板坡杀个七进七出的主,罗贯中说他一身都是胆。放水浒,别说有人想抢他老婆,多看一眼,那可能都得血溅当场!没点血性能杀过七进七出!?没点血性敢一人断后!?没点血性能一身是胆!?林冲哪点和赵云比?就因为是都玩枪的吗,那人家玩的是龙胆亮银枪,林冲那是木头枪!碰一下,可能都碎了一地!

题主拿林冲和赵云比,真的是拿燕雀比鸿鹄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水浒传   梁山   大明   征尘   青龙偃月刀   武功   禁军   燕王   阵前   教头   武将   武艺   寓意   演义   对手   水平   财经   赵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