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员有车补吗?

听说事业单位以后也有车补了,正科级700,副科级600,一般科员500。年前我们领导还在会上说,等12月份这批人下沉到乡镇以后,就会履行手续,把大家的车补都给套上去。结果年前疫情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的阳性患者。不仅下沉人员没有到位,就连车补也没人提了,感觉是不是又要黄了。


同样都是在乡镇干活儿,公务员有车补,事业编人员没有,大家谁还愿意下村干活呀!跑腿的事就交给有车补的人吧!




广大基层事业单位,现在大部分应该没有车补,应该和公务员一样有车补!

公务员也是为人民服务,也是公仆,不能搞特殊,要走群众路线,不能脱离群众高高在上!

因为,基层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经常混岗工作,同一个科室,干一样的活,同工不同酬?!

既违反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也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人为制造内部不和谐,更严重打击了广大的基层事业编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必须体现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体现公平正义,体现同工同酬的法制体系!

听说,山东省已经在2020年底,参考公务员标准,给基层事业编制发车补,并且补发2019年!

这才是真正良性改革开放的良好举措,不要闹什么幺蛾子,人为划分三六九等,制造不稳定不和谐,不要讲究什么身份,必须同工同酬,才能体现公平正义,必须以按劳分配为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和谐稳定发展!




事业单位在2020年以前是没有车补的,直到甘肃省和山东省传来消息,他们首先从乡镇的事业单位开始发放公车补贴。而且是从2020年1月份补过来,喜大普奔吧。

据我所知,身边的不少同学和朋友已经于1月份领到了2020年全年及2021年1月份的车补5300元钱,是新春最好的礼物。

领到车补的人员主要是乡镇的事业管理岗,不包括教师与医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

其实乡镇事业人员干着与公务员一样的工作,甚至有的工作繁重程度都超过了公务员,出发的次数与比例也不比公务员低,有的同一个办公室,一起出发,公务员有,事业编没有,确实说不过去。

既然混编混岗,那就应该一视同仁。为什么要分三六九等呢?这会不会打击事业编工作的积极性,挫伤他们的向上心?好在有关部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多地的呼声中,终于出台了政策,及时将这种区别弥补上了。

随着各地的争相效仿与实施,估计下一步将会把车补扩大到县级事业人员,毕竟,他们的出发也是频繁的,没有也说不过去。

当然,这种补贴还是惠及事业管理岗的。

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事业编职务与职级并行也将全面推开,事业编的春天好像真的来了!




现在在全国最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公务员都是有车补的,根据公务员不同的级别,他们的车补也是不尽相同的,而对于事业单位的人员来说,很多地方都是没有车补的,所以说,很多人都想着去考公务员,因为首先在车补这一块。公务员的工资就比事业人员每个月要多几百块钱。而对于市一级的公务员,还多了一个目标考核奖,这一年也是一万多块钱。

但是随着相关制度的改革,现在部分地区也逐渐在开始试点乡镇的事业人员发放车补,当然,这只是个别地区,可能是由于乡镇本来交通环境就不太很便利,所以说这个车补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对于广大乡镇里面的事业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也给了事业单位更多的做动力。现在这项措施也是在少部分地区才有的,而且只针对乡镇里面的事业人员,对于县城或者市里面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他们还目前没有车补,相信随着后续相关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所有的事业人员都会一视同仁的。




可以肯定的说是有的,但是暂时还没有执行实施到位。作为一名事业编职员,一直在翘首企盼,每次听到看政策上关于事业编车补的消息,先是激动不已,然后则是失望至极。看着公务员每月领着车补,只有羡慕的份,不仅经常会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到底啥时候会落实到位?之后又安慰一下自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可是这个春天已经等了五年之久,不知道这个春天会什么时候降临。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得有信心,因为事业单位的车补政策,顶层设计早就设计好了。

公务员车补2014年发文,2016年就全面执行落实到位,效率特别高,这也是公务员的优势所在,但是这对于基层的干部来说影响是蛮大的。

2014年7月16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分充分认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和保障制度,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5部分。

总体目标是: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切实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基本形成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主要任务是:改革公务交通保障方式;合理确定党政机关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公开规范处置公务用车。

《指导意见》规定,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补贴标准差距不宜过大,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不同地区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同一市(地、州、盟)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

2014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主要是针对公务员,作为事业编人员,当时并没有什么奢望,因为这事和我们没有多大关系,唯一有关系的就是,对公务员更增添了一份羡慕。

其实当时文件出台以后,也感受不深,直到真真切切的落实到位,而且如此的迅速,才感受到了差距。对于领导还好点,有了车补,那就会完全按照要求执行,也没有了公车。但是对于普通干部来讲,乡镇事业编占着大多数,只有少数公务员有了车补,心中还是有点酸。同样的干工作,甚至比有些公务员还干的多,每月发工资的时候,人家就多着550元的车补,有时候甚至下乡,还蹭我们这些事业编的。当然每次都会开玩笑的回怼:有车补就自己开车,不蹭你的都算好的了,还来蹭我们的车。虽然是开玩笑,但是讲的是实话。

还有,领导在安排下乡的时候,很多事业编的同志也不愿意自己开车,理由就是没有车补,这不公平,应了那句:不患寡而患不均。但是有意见归有意见,乡还得下,活还得干。不过对于事业编的同志积极性还是有影响的。

车补的发放,其实对于基层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公务员占比太少,而大多数都是事业编制,特别是乡镇。最主要的是事业编和公务员干的活差不多,甚至更多,只是身份有所差异,但待遇就明显有了区别,就单单车补这一项就可以看出来。这也足以说明公务员的吸引力,以及优势,所以考体制,都会优先选择公务员。

可能上级部门也只是出于整体的考虑,想阶梯性的推进车补改革,所以首先出台的是针对公务员的公车改革,因此事业编的公车改革政策在2015年也进行了出台。

2015年事业编公车改革政策出台,对于事业编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但是却一直没有落实执行到位,尔后也多次有了相关的政策消息,不过一直就想个愿望落不了地,唯一能做的就是等。

2015年12月29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中央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该《意见》分充分认识中央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改革范围、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主要任务,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4部分。

改革的单位范围是:党中央、国务院直属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以下简称各部门)所属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人员范围是:所有原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岗位和人员,目前(2016年)按照报销公务交通费用保障公务出行的岗位和人员原则上维持现有方式。其中,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中央事业单位、中央企业所属事业单位可按照本意见要求实施改革,也可参照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关规定实施改革。

主要任务是:分类推进中央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或费用报销的范围、标准或额度;从严核定保留车辆;妥善安置司勤人员;规范处置取消车辆。

2014年7月16日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之后,在2015年12月29日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了《中央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当时听到看到这个消息,事业编的同志一阵欢呼,终于看到了希望。

当时,很多省在中央发布《中央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后,都出台了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范围,主要为各级党委、政府直属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各级部门所属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各类事业单位。明确了人员,为参改单位在编在岗的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编制人员,即数量众多的教师、医务工作人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编制外人员及违规调入人员、不在岗人员都被排除在外。明确了标准,重庆的试点方案明确了每一个级别的发放金额;湖北的试点方案,以报销公务用车费用为主,实报实销,避免车补普惠制;浙江的试点方案是卫生教育等以坐班制为主的行业,降低发放标准,其他人员每月200、300元。

看起来,听起来,感觉马上就会到位。可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干,各地也按照中央的政策在贯彻,但是一直没有等到事业编车补的落实。而且在这期间,事业单位车补的消息就不断地被传出,也不断地空欢喜一场,总之就是没有和公务员一样暂时领到车补。

从2015年《中央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发布到现在,已经5年多的时间了,事业单位的车补一直没有落实到位,愿望还没有实现,就一般的普通的事业编干部,与公务员差了好几万。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里面也有很多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所以贸然执行可能又会引起新的问题。

事业单位自车补政策公布以来,5年多的时间一直没有落实执行到位,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很复杂的,所以没有落实到位只是时间问题,等问题得到妥善处理,相信就会严格执行到位。

事业编的干部特别关心车补的问题,毕竟那关系到自身的切身利益,更何况文件已经发了,所以只在乎啥时候能发下来,而忽略了为什么一直没有发的原因。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首先,就是事业单位面临改革。早在2011年,中央、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任务非常巨大,涉及的面非常广,事务特别的繁琐细致。而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则是在事业单位改革期间提出来的,所以在执行上难度就特别的大,范围确定起来就很难,因为事业单位改革还没有圆满的结束。这这种背景下,再立马执行公车改革,那可能就又会面临更复杂的问题,因此这可能是事业单位车补一直没有执行到位的原因之一。

其次,就是事业单位人员太过庞大。中央编办副主任牛占华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文章,里面就涉及事业编人员的数据,我国有110多万个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达到3000多万人。可以想象一下,每人每月按照550元的最低标准执行,那每个月财政要支出多少钱,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个支出大的令人惊叹。可以说,事业单位发放车补,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笔特别大的财政支出,暂时没有执行落实到位,这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最后,就是车补本来就不是一项普惠政策。公车改革,改的就是特权,反对浪费,让权力规范起来,抑制腐败,节约经费。而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与公务员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可以说对于公务员来说,车改势在必行,而对于事业单位则会根据情况进行改革,肯定不会一刀切,但事业单位的人员构成、结构是很复杂的,这都需要时间去理顺。

写在最后。

事业单位车补的顶层设计已经出台,各地也都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但是由于事业单位人员庞大,各项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等等,才导致车补一直未执行到位。因此,事业单位车补的发放肯定是会落实到位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也不会等的太久。

大家怎样看事业单位的车补落实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事业单位   人员   国家机关   公务   基本原则   乡镇   基层   公务员   中央   事业   公务用车   政策   交通   标准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