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如何赡养老人不会伤和气?

我父母6个孩子,四个女儿,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每个月20号,6个孩子都必须给父母钱,大女儿100,二女儿100,三女儿100,四女儿300,大儿子100,二儿子500。这个规矩是从2017年12月开始的。如果父母住院,在医院陪护的儿女,少出钱或者不用出钱;不去陪护的,就多出钱。我觉得我家兄弟姐妹赡养老人的这种模式挺好的,姐弟6个,偶尔拌个嘴,开个玩笑,但从来没有伤过和气。

我父亲今年86岁,1937年生。我母亲虚岁80岁,1944年生。严格说我母亲是79岁,但是老年人对9有忌讳,所以凡是到9的人,都会跳过去,不说9,直接说9后面的年龄。所以我母亲80岁了。

人年龄大了,身体就不好,过了60岁,就这个毛病那个毛病的,刚开始都是小问题,吃点药就扛过去了。我父亲60岁查出来肺上有问题,后来慢慢发展成了肺气肿。我母亲2004年突发冠心病。我为什么记得很清楚呢?是因为我父亲病了以后,我坐在我大姐家,哭了一个下午。到现在还能想起来我哭的那个样子。我母亲突发心脏病,接到我父亲电话的时候,我正在西安火车站。站在大大的广场上,我大声痛哭,感觉天要塌下来了。那种伤心,记忆犹新。

那时候,我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工资不高。孩子很小,还在吃奶粉,根本拿不出来钱给母亲看病。我二弟还在上学。我就央求几个姐姐每人拿出500元,给母亲看病,包括我。因为姐姐们当时都有孩子,家里也不宽裕。我姐们就不高兴,我姐夫们也骂了我,说:你就能行得很,你为小,还要求我们拿钱,凭啥?把你自己管好就行了。

因为母亲的病比较着急,所以大家还是想办法每家出了500元。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们都不能接受,而且直接影响了后续的父母看病住院费的问题,我姐们都不愿意再出钱。

我父亲没有给我母亲好好看病,只是买了一些药吃了吃,病情缓解就不管了。他把钱挪用了,给家里添置了家具。为此,我们都很有意见,可是我父亲不以为然。

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生病住院的次数越来越多,花的钱越来越多。我父母跟我大弟一起生活,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认为儿子应该承担父母的所有,给父母养老送终。

但是我弟也有家庭,负担也挺重的,所以他们两个也不愿意,而且我父母本身就重男轻女,所有事情上面偏袒儿子。他们生病以后,首先是给女儿们打电话,不愿意耽误儿子上班,所以搞得矛盾重重。

2017年,我父亲80岁了,那一年是他的灾年,肺气肿特别严重,咳嗽得喘不上气了。冬天住了两次院。我二姐三姐在医院前后张罗陪护。第一次,我好像给了1000元,我二弟给的多。他在外地工作,三年才一个假,一般不回家。我大弟照常上班。大姐照顾她孙子。

出院时间不长,我父亲的病情又加重了,他闹着要去住院。我当时在西安,儿子得了急性肺炎,也在住院,我爱人在国外。我那时候很艰难,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我们把银行卡冻结了,手续不全,上面的钱取不出来,孩子住院我刷信用卡支付。

这一次,我父亲住院的钱没有着落了,大家似乎都不愿出钱了。加之上次住院报销的钱我父亲拿着呢,儿女认为他应该拿出来。我父亲给我打电话,我当时在儿童病房。电话刚一接通,他就对我破口大骂:我把你个嫖客日哈的滴,我住院你都不回来,钱也不给,你是石头缝缝出来的吗?你是风吹大的吗?

我父亲的声音大得出奇,一句接一句骂,我没有招架之力,“哇”一声就哭了。一边哭一边说:我儿子也在住院,我也需要钱,你每次都骂我,你生了几个,又不是我一个。你骂人力气大得很,我看你就没有病!

他把电话挂了。病房的阿姨问我是谁打电话,我说是我爸。她无奈地摇摇头。

后来,我父亲把住院的钱付了,因为现在有医疗保险,他这个慢性病,每次花得不多。他有一个心理,就是每次儿女出钱看病,报销的钱他就拿走,攒起来存银行了。

第二次出院以后,我父亲找到我四爸,说是儿女不管他,他没有钱,看病的钱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我四爸相信了,很生气。就把几个姐妹叫过去商量事情,解决父母的养老问题。最后商量的结果是:每个儿女每个月至少给父母100元。那时候是2017年12月。从此,每个月20号,我二姐负责收钱,然后给父母拿过去。刚开始我给200元,我二弟也给200元,后来我多给100元牛奶钱,让父母每天喝牛奶。我二弟现在情况好,他给500元。

我父亲两个月住了两次医院,还不行,病情没有好转。我母亲说:算了,不给看了,能活几天是几天,这就是他的命了。

等我儿子出院了,已经马上要过年了。我带两个孩子回我妈家里。回去一看,我爸真的很痛苦,气出不来,把人憋得脸都青了。虽然他经常骂我,但是毕竟是生我养我之人。我心里很难过,给我妈说:必须去医院,我爸要这样走了,真的不甘心。

第二天,我去大姐家里,二姐三姐也在。我说了我的意见:老爹必须住院。结果她们都反对,说:80岁了,行了,活一天算一天吧,大家都负担重,哪里来的钱老住院啊?

我大姐说:要儿子干啥呀,把人就整死了。你要不行,找你兄弟说去!我二姐说:你拉西安住院去!我三姐把我拉到一边说:妹子,你算了吧,人家都不管,你为啥要这样子,你把孩子管好就行了!

我极力反对她们这样子。

大年初五,我拉着二姐,大弟,把我父亲送到医院。门诊医生说:你父亲病情很严重,必须住院,不住就有生命危险。后来我们办理了住院手续,我给交了2000元。然后去超市买了很多生活用品,去药店买了轮椅,买了拐杖等。

那时候,我儿子刚刚三岁,我晚上要照顾孩子,所以我就回我妈家了,我二姐和大弟在医院陪护。我回家后给我妈说:娘,你立个规矩,给儿女说清楚,在医院管老人的,不用掏住院费,不去管的,掏钱!

我不敢说,说了我姐们骂我。我妈性格比较软,但是这次比较给力,她就这么说了,规矩也就这么立起来了。我大弟之前总是不去医院,现在跑得挺快的。去年冬天,我父亲住院,就是我大弟陪护的,还有我三姐。

第三次住院,运气很好,碰到了好医生,虽然给了病危通知书,但是我父亲竟然神奇地康复了,不怎么咳嗽了。主治大夫给他推荐了一款德国进口药,每天可以吸,还给办理了慢性病本子,一年一报销吸药的费用。我父亲开心极了。第三次住院是2018年正月初五,到现在过去五年了。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尤其人到中年的时候,谁家不是一地鸡毛啊?但是不管自己的生活多么艰难,我们总得赡养自己的父母。我们兄弟姐妹6人就这样解决赡养父母的问题。每个月20号给父母钱,虽然不多,但是都是儿女的一片孝心。说句实话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父母生活也很节约,每个月再领一些养老金。我们逢年过节也给买东西,给钱,并不是每个月给点钱就不管了。我父亲抱怨过,说是给得有点少。我母亲说:儿女都不容易,也要操心自己的孩子,啥都要钱呢!月月给咱给,就不错了。你知足吧。

我爸87岁了,脑子清楚得很,在钱上面很精细,他有一个账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他每个月收到的钱。每天翻看着这五年来收到的钱,不少呢!去年7月过85大寿的时候,我父亲的兄弟姐妹给了他红包,老头子高兴坏了!




我们家对于赡养父母、给父母看病有过争执,闹过不愉快。


我爸今年83岁,我妈80岁。四年前,我爸妈身体都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我妈骂我半个小时,声若洪钟。我爸跟我辩论,送我去火车站,边走边说,说一路,我嗓子哑了,我爸咋地没咋地。


不过,四年前,我妈病了。2019年的1月1日,我和妹妹,弟弟,租个车,把我妈送到省城的医院。


当时我弟弟有车,但是他不敢开车,因为那时候下雪,路滑,又担心我妈的病,就没让他开车,我们打车去的省城医院。


在送我妈去医院的前一天,也就是2018年的12月31日上午,我从我居住的城市回到老家,看到我妈沉默不语,不爱说话,眼神呆滞。这之前,妹妹已经带我妈去过医院,打了几天吊瓶,但没见好。



我们家之前,爸妈身体好,所以,没经历过父母有病的事儿。我们就听我姐指挥。我姐当时在国外。她说:“妈肯定得的是脑血栓,别在家看病了,容易耽误了,赶紧去省城吧。我省城有同学,我现在就联系她。”


去省城医院看病,属于转院。这些我都不懂,我姐找到她的同学。姐姐同学跟家乡医院的领导认识,帮我办理转院。因为家乡医院认为我妈的病不属于转院的症状,但我妈在这家医院治疗好几天,一点没见好。所以,必须去省城。


我当时想,即使没办成转院,明天我也打车送老妈去省城看病,大不了不报销,全部自己花钱看病吧。


我正在医院办理转院的各种手续,我弟媳来了,她不同意转院,说了一堆原因。这一堆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到省城去看病,花销非常大。


我这个人,是个情绪化的人,遇事不太冷静。尤其涉及到父母孩子的问题,我更容易冲动。我就跟弟媳怼了几句。我说:“如果是你妈,是我妈现在这种病情,你领不领你妈到省城看病?”


她又说了什么,不记得了。大致是,她认为我妈没那么严重。因为我妈还能吃饭,还能走动。其实她不了解我妈,如果了解我妈,就知道我妈真的病得很严重。


我妈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她要是没病,有说有笑,要是有病,就不笑了。只有她患大病的时候,才不说话。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听大姐的,办理转院,送到省城看病。


在医院,我和弟媳争执了几句,后来回到父母家里,又因为拿多少钱给父母看病的问题,又争执起来。


我们家弟弟是最小的孩子,大姐是老大,我是老二,我老妹是老三。所以,大姐没在家,我就先提议,因为我之前没有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我就认为,父母有病,那就应该孩子们均摊医药费。



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一辈子,到老了生病了,儿女还不给父母花钱治病?所以,我提议,老妈看病的所有费用,我和姐姐、弟弟均摊。因为我妹妹跟我爸妈生活在一起,她没工作。


我弟媳又与我争执起来,她说父母有工资,应该父母花自己的工资看病。然后,她开始翻起以前的旧账,说我父母每次去看望孙子,从来不给孙子买礼物——等等吧。


我爸是有这个毛病,到谁家去,我爸都不拿礼物。


其实,弟媳很能干,很要强,对她自己的父母非常孝顺。对我爸妈也挺好,只不过,我弟媳嘴不好,跟我有一拼。不过,我们家族的人有个共性,就是争执过了,就合好,心里不会系上疙瘩。后来,弟媳也同意了我的建议。


再说点从前的事儿:我们家四个孩子,我弟弟最小。从小,我爸妈就让我们让着弟弟,因为他最小。长大了,爸妈又对我们说,家产是儿子的,你们三个闺女,我会给你们准备嫁妆。


对于我来说,这都不是事情。我自从结婚,就没要过家里一分钱。曾经做小生意,跟我妈借过一万元,年底就还给我妈,还给我妈买了金项链。所以,父母的财产,我从来没惦记过。不过,今天写作,就写一写当时的情况:


我结婚,爸妈送我电视机,洗衣机,自行车。我姐姐结婚,我妈啥也没送。她说,她供姐姐上大学了,所以,就不陪嫁了。这是我后来知道的,当年我不知道,因为那时我已经出嫁了,现在我还为姐姐抱委屈。


我妹妹结婚,我爸妈也是送的电视剧,洗衣机,自行车。


我们家四个孩子,我姐姐丁克,也就是说,我姐姐自从结婚,家里从来没有帮助过姐姐一下。姐姐从来都是帮助家里人解决困难。说句实话,我妈内心深处是偏向我弟弟的,我爸总想一碗水端平。(除了给他儿子婚房和商店之外)


我离婚后,我妈帮我看了半年孩子。我弟弟的孩子,是我爸妈从婴儿一直带到上初中。侄子上初中了,还时常回到爷爷奶奶这里吃饭。


我妹妹离婚后,带着外甥女生活艰难,大约外甥女五六岁的时候,我爸妈就把我妹妹和外甥女接到一起生活。


所以,我爸妈对我妹妹和弟弟给予的多。给我弟弟的最多,不仅帮他们把孩子带大,还给他一个婚房,还把商店给了弟弟一家。


虽然我爸妈把大部分家产给了弟弟,但我从来没想过,爸妈有病,让弟弟一人承担,我认为我们姐三个均摊,妹妹不花钱,但妹妹负责照顾妈妈。



我妈去省城看病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弟媳争执了几句。后来我爸说:“不用你们花钱,我自己有钱。”当时我爸手里的现金不多,我现金有7000,姐姐转过来8000,因为姐姐从国外赚钱不方便。


后来,弟弟来电话,说他凑到6000。医院押金大概够了。这件事,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争执。我和弟媳也再没谈论过这件事。


2019年的1月1日上午,我们姐三个把老妈送到省城的医院,在车上,老妈一言不发,脸色不好,我们都很害怕。


到了省城医院,因为我姐提前找好了人,老妈很顺利地办理好了住院。我交完住院押金,回到住院部,我妈已经躺在病床上打吊瓶了。她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老妈病情很严重,医生都说耽误了。可是也奇怪,只要我弟弟走进病房,我妈就睁开眼睛,我弟弟问她什么,她就能说两句。我弟弟一走,她就昏睡。所以,我弟弟可能认为我妈病得不太严重。


我老妈很要强,尤其惦记我弟弟的商店。那是老妈白手起家开的商店,她还跟我弟弟说:“你回去看店吧。”


我弟弟当晚返回家乡,他的商店的确需要他,再说,我和妹妹在医院陪护我妈就够了。期间,弟弟又雇车来医院看望我妈一次。


我妈住院将近半个月。我们姐三个拿的钱,加上我爸拿的钱,正好够用。之后我就离开家乡,回到我居住的城市。


大概是几个月后,我爸报销了医药费之后,竟然把我和姐姐、弟弟当时给我妈看病拿的钱,都还给了我们。我爸说:“爸有点存款,我和你妈也有退休金,所以,看病花钱不用你们给。”


我当时有点生爸爸的气,都已经把钱给你了,你就收着吧。得知弟弟已经收了钱,姐姐也收了钱,我也就收了钱。后来我才知道,姐姐没收钱,我和弟弟把钱收了。


这期间还有一件事,前几年,我爸妈身体好,想去国外看看姐姐,但他们又觉得飞机票太贵了,我就给了爸妈两万块钱,让他们买飞机票。


老妈病愈后,爸爸这次不仅把我给老妈看病拿的7000给了我,还把这两万块飞机票钱也给我了。我爸说:“我和你妈也没去国外,这笔钱就还给你。你给我们的钱太多了,四个孩子,不能让你太亏了。”


当时我掉了眼泪,我对父母的好,老爸都记在心里。我打算给老爸留一万,但老爸不要,后来我留了三千,老爸才收下。



从此后,我们姐妹四人,再也没有为父母养老和看病问题有过任何争执。因为,我爸不要我们花钱给他看病,我们姐弟四人愿意给他钱,就给。一千以内,他收,超过一千,他会当场退给我们。


我爸不是大款,他就是普通工人,退休了,到现在他83岁,退休金3600元左右。他的积蓄,全是省吃俭用存下的,我之前的一篇节俭文章里写过老爸。所以我是特别心疼他。


2021年的春天,我爸生病住院,弟弟和妹妹把我爸送到省城住院治疗,弟弟一直陪护左右。我则到家乡,陪护老妈。因为老妈身边离不开人。


这次,爸爸也没让我们花钱。我给了一千,他还嫌多。姐姐给他的钱,他则收了。可能在他心目当中,我还有儿子,我挣的钱,需要帮衬儿子,也需要自己留着养老。姐姐呢,没有孩子,有丈夫帮衬,负担轻,所以老爸就收了姐姐的钱。


不过,姐姐给老爸的钱如果太多,他也退给姐姐,只收一部分。


自从我妈我爸各自得过一场大病之后,他们身体都不怎么好,需要人照料。弟弟和弟媳想照顾我爸妈,但我爸觉得弟弟弟媳看店太忙,就决定由我妹妹照顾他们。


我爸妈每月给妹妹开支。当时,姐姐是想我们姐三个平摊妹妹的工资,但我爸又阻拦了。


我爸自己给妹妹开工资,他不要我们给妹妹工资。我开始不理解老爸,但我后来渐渐地明白了老爸。


我爸一直是一个要强的男人,也是一个坚强的男人,他一直都是自强自立的,即使老了,他83岁了,他依然屹立不倒,依然自强自立。


老爸对我们说:“我有退休工资,就算给你妹妹开支,我也还能存下点,不用你们花钱,我没有钱的那一天,再跟你们张嘴。”


所以,我们家赡养老人这方面,再也没有任何问题了。因为父母不要我们花钱。不过,我们子女也都各尽其职。妹妹在家看护父母,给父母做一日三餐。


弟弟在家时刻听从我爸的召唤。只要我爸固执,不去医院做检查了,妹妹就给弟弟打电话,弟弟就开车到家,拉着老爸到外面兜风,连带着劝说老爸,我爸就同意做检查了。



平时爸妈去医院,有时弟媳和妹妹一起陪我爸妈去,有时候是弟弟和妹妹陪着爸妈去。爸妈有弟弟在一旁,心里能有底。


爸妈居住的楼房,出现各种状况,都是弟弟去维修,所有装潢材料和维修费,都是弟弟花销。妈妈给弟弟钱,弟弟也不要。


我是每个月回去一趟,给爸爸一点钱,给妹妹一点钱,都不多。多了,爸爸不要,妹妹也不要。


妹妹今年退休了,以前,爸妈每个月给妹妹开1500元的工资。妹妹自从今年领到退休金之后,就打算不要爸妈给她的工资了。


妹妹说:“妈爸养了我那么多年,一分钱没要过,我现在照顾爸妈,也不应该拿工资。”


但爸妈觉得一定要给妹妹工资。后来,从夏天的时候开始,妹妹每个月少要五百,只拿一千元的工资。


我姐姐呢,虽然不能陪护爸妈,但是姐姐时刻关心家里的大事小情,她每月都固定地给爸妈钱,给妹妹钱。平日还经常给妹妹发红包,让她给妈爸买好吃的。


我们家,对于给父母养老,今后也不会有任何争执了。因为姐姐没说的,弟弟没说的,妹妹没说的,我自然也没说的。


虽然我们姐弟没有说过,如果有一天,爸妈重病的时候,爸妈钱不够看病的时候怎么办?但我们自己的内心,都知道怎么办,那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攀比,只进自己的孝,让父母有个安逸的晚年。



写在最后:


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的职责。


赡养父母,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就是费用均摊,如果父母没有退休金,父母养老以及看病的花费,子女们均摊。如果子女有不富裕的,就适当减免。


赡养父母的另一种办法,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攀比,不翻旧账,也别在乎父母偏向哪个儿女。只进自己的孝就好,让父母安度晚年。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忙点赞、评论。谢谢!




轮流伺候老人,每个人都会机会孝顺老人。

孝顺老人是儿女的责任,尽可能不要把老人放在某一个兄弟姐妹家里,其他人不理不问、只想着自己过清闲的日子。




1.在中国,关于家庭子女如何赡养老人,有地域差异,家庭差异,都有所不同。

2.在农村很多地方,出嫁了的女儿是不赡养娘家的父母,只能说去走亲戚帮忙,买礼品给父母,或者让父母来自己家住一段时间,如果父母生老病死,女儿是不参与凑钱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儿子来负责父母的养老。

3.在中国法律上规定,男女平等,男女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是说,儿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具体到家庭,国家不可能具体干涉。

4.父母到了晚年,做为子女,就要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1)首先要尊重父母的意愿,如果父母身体好,愿意单独生活,那子女就要商量提供钱和生活物资。

(2)如果父母不能自己,想独立生活,儿女要商量是找个保姆还是儿女轮换照看,或者单独一个人照看,兄弟姊妹出钱。

(3)如果父母生活不能自理,就只有在儿女家生活,至于说在一家或者轮换要商量好。也可以儿女出钱送养老机构。

5.至于说不伤和气和气来处理,就要一起商量,心要宽,互相包容,条件好的要多拿一些多承担一些,兄弟姊妹要有一个主持家庭的人,或者老大,或者混的较好的人,总之,一奶同胞,情同手足,要注重家庭感情,照顾好父母。




大姐对小弟说:妈是你的亲妈,如今她病了就应该你来伺候。二哥却说:小弟,咱妈虽然没生我,但却养大了我,我和你一起给咱妈养老。

赵贵41岁那年,77岁的老母亲买菜时候摔了一跤,送到医院确诊是髋关键骨折需要做手术。

赵贵急忙回家筹钱交了手术费用,医生也做了手术排期,可是术前2天母亲却开始胡言乱语,莫名就说身边有人,还一再说看见了赵贵的姥姥和姥爷。

那时候姥姥姥爷已经去世多年,家里人都被母亲的言行惊呆了,甚至开始认为是母亲时日无多的表现。

后来经过医生诊断是因为母亲的糖尿病的并发症导致,经过这场变故医生重新评估了母亲的身体状况,认为母亲的基础病原因,如果坚持手术有可能下不来手术台。


父亲最终决定把母亲接回家进行保守治疗,那时候父亲也已经87岁高龄,如何照顾卧床不能自理的母亲就成了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赵贵有兄弟姐妹7人,但是这兄妹7人之间却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

赵贵父亲赵来宝有过两任妻子,大姐赵荣和三姐赵顺、大哥赵华、二哥赵富是父亲第一任妻子生的;赵贵和四姐赵丽到的母亲是父亲的第二妻子。

二姐赵妮却赵贵叔叔家的女儿,赵妮1岁时亲生母亲去世,叔叔再婚后继母容不下赵妮,叔叔就把女儿交个赵贵奶奶带,赵贵父亲心疼这个孩子就接到身边养大。

赵贵母亲嫁给父亲时,其他哥哥姐姐年龄已经大了,二哥赵富刚刚1岁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赵贵母亲是一个淳朴的女人,虽然一结婚就要面对丈夫家的5个子女,但是她却对几个继子女一视同仁,尤其是对赵富更是心疼,对这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继子视如亲生。

一大家子人虽然过得清苦,却也是其乐融融,赵贵母亲娘家条件好,她就经常回娘家拿了米面补贴丈夫家,也经常带着赵富回娘家打牙祭。

赵贵和姐姐赵丽出生后,母亲并没有因为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女儿而忽视继子女,她宁可给自己亲生儿女穿补丁衣服也会尽最大的努力让继子女穿的体面些。

那个需要补票、粮票的年代,母亲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操持着一家人的吃喝穿用,孝敬公婆、养育儿女,给继子女们成家娶妻、给公婆养老送终。

母亲的这份最淳朴的美德,让赵贵家的家庭和谐而温馨。

如今母亲卧床不能自理,不仅需要人24小时伺候吃喝拉撒,而且因为糖尿病还需要注射胰岛素。父亲已经87岁高龄,虽然身体硬朗但是毕竟年龄不饶人。

赵贵和媳妇要上班,大姐、二姐、三姐已经退休,四姐还在外面打工。大哥早年知情下乡留在了外地,二哥和二嫂是再婚,不方便让二嫂过来照顾母亲。

父亲就和几个女儿商量让她们轮流回来照顾老伴,却没想到第一个出来反对的就是大女儿赵荣,她说她身体不好,住得远每天来回跑更是吃不消,二姐和三姐也说如果来帮个忙还可以,但是每天都来吃不消。

三个姐姐们口径一致的说母亲需要注射胰岛素,她们不会也不敢给母亲打针。

大姐私下里却对赵贵说:妈,是你的亲妈,如今她病了就应该你来伺候。

赵贵听了这会很生气,还是媳妇肖晓劝他要想得开,毕竟母亲嫁过来时大姐已经10多岁了,对母亲没有太多感情也是正常。

赵贵却气哼哼的说:当年,母亲帮她带孩子时候她怎么不说那不是她亲妈?

肖晓说:你是咱妈亲生的,就多出力吧,我和你一起伺候她老人家,实在不行咱们就请个保姆来。

结果父亲不接受请保姆的建议,说不喜欢家里有陌生人。

最后,赵贵和肖晓学会了给母亲打针,每天早上俩人一个给母亲打针、喂饭,另一个伺候女儿吃饭、给父母做好午饭。

母亲卧床后,赵贵和肖晓拒绝了一切应酬,下班后就急急忙忙赶回家给父母做饭、洗尿布、收拾卫生。

这期间,二哥每到周末就会回家帮忙做饭、照顾父亲。还每月给赵贵100块钱,说是给母亲的养老费用。

二哥对赵贵说:小弟,咱妈虽然没生我,但却养大了我,我和你一起给咱妈养老。

二哥的这句话让赵贵突然就有了想要流泪的感觉,赵贵不想要二哥的这100块钱,他知道二哥和二嫂都各自为自己的儿女做着盘算,他明白二婚的不容易。

母亲卧床三年,家里干净而清爽,母亲身上没有一点异味,热天时候肖晓每周给母亲洗两次澡,冬天时候每周一次。

最初母亲还知道配合,后来母亲开始抗拒洗澡,为了母亲的安全,赵贵在卫生间的墙上安装过上了把手,每次洗澡都要叮咛母亲抓住把手。

到最后一年时间,肖晓自已一个人已经无法给母亲洗澡,赵贵只好和媳妇一起给老人洗澡。

有一次被偶尔回家的大姐看见,大姐阴阳怪气的说:你两口子真行,洗个澡还要两个人,赵贵你一个大老爷么方便么?

肖晓还没开口,父亲就怒气冲冲的训斥女儿: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你不来给你妈洗澡还说什么怪话?你弟妹一个人照顾不来你妈,你弟弟给自己的妈洗澡有什么方不方便?

“你这个意思,将来我如果生病卧床需要人伺候,你是不是就不管我了?”在父亲的呵斥下,大姐才讪讪地闭了嘴。

母亲卧床4年后,突然就昏迷了,送到医院后医生已经回天无力,在靠着鼻饲管维持了3个月后,乘鹤西去。

母亲的葬礼上,赵贵和肖晓看着母亲安详地神态,内心悲伤一片,眼中却干涩的一滴眼泪都流不出来。

肖晓愣愣的看着婆婆被推进火化间,突然就想起了那句“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诗词。

突然,三个大姑姐“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开始呼天抢地的哭嚎了起来,旁边有亲戚过去劝慰她们。

肖晓却悄悄地后退了一步,她默默地看着大姑姐们的表演,觉得如果真的婆婆在天有灵,是不是也在像她一样冷冷地看大姑姐们的表演?

想到这里,肖晓抬头看了看清晨的天空,借着仰头的机会,把眼里的泪水悄悄地抹去。

母亲去世时刚刚过了80岁生日,父亲这时已经是90岁高龄。

兄弟姐们办完母亲的后事,仿佛忘记了还有个90岁高龄的父亲。

因为父亲习惯了和赵贵夫妻同住,赵贵和肖晓也没有觉得父亲跟着自己有什么不合适,一家5口老少三代就这样继续平淡的生活。

因为住住在6楼,父亲越来越少下楼,他担心自己一旦不慎摔倒,又会给小儿子和小儿媳妇造成负担。

赵贵和肖晓商量着去买套电梯房,也让父亲能够经常下楼遛弯。

赵贵和肖晓首付了30万,又贷款50万买了套90平的电梯房,等教会90多岁的老父亲如何使用电梯后,老父亲也会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下楼和小区的老人们聊天、下棋。

如今赵贵买的那套房已经升值到了270万,赵贵经常感慨或许这就是老天对孝顺儿女的福报吧?

如果不是为了父亲,他不会让自己背上债务,毕竟每个月4400多的贷款,花去了夫妻俩绝大部分的工资收入,女儿念书还要有大笔支出。

父亲在96岁那年开始身体出现问题,经常莫名发烧,住院却查不出病因,靠药物退烧后还会反复。

父亲开始大小便失禁,经常还没走到卫生间就拉在裤子里、尿在地板上,每到这时父亲都很尴尬,觉得给小儿子夫妻带来了麻烦,赵贵和肖晓就安慰父亲。

那时候,肖晓给父亲做了接近20条内裤和外裤,因为父亲就像婴孩一样,经常尿在裤子里拉在裤子里。

婴儿的屎尿味道小,老人的屎尿味道冲鼻,而且量大,每次给父亲处理完排泄物,赵贵夫妻就能少吃一顿饭。

赵贵买了马桶椅放在床边,让父亲不用去卫生间,晚上赵贵在父亲床边搭了小床,只要父亲起夜他第一时间就能起来照顾父亲。

父亲去世前的几个月突然无法进食,送到医院后只有肖晓能够勉强给父亲喂点流质食物,父亲也只有在见到这个小儿媳时会睁眼说句话。

这时候的大姐已经中风不能自理、二姐父去世二姐一蹶不振,三姐腰椎受伤,唯一能伺候父亲的就剩了赵贵父亲。

四姐因为婚姻不顺离家出走,音讯皆无好多年了。

赵贵感慨父亲有如此多的孩子,最终能够指望的也不过自己两口子。

父亲住院期间,赵贵本想要给父亲找个陪护,结果父亲就像孩子般的任性,坚决不肯。赵贵只好和二哥轮流值班:二哥白天,赵贵晚上。

肖晓周末时候会替赵贵值班,父亲住院10天,赵贵夫妻和二哥三个人都瘦了5、6斤。

父亲出院后,需要身边有人照料,就在赵贵夫妻为难时,久无音讯的四姐突然回来了,

赵贵让四姐在家照顾老父亲,肖晓提出给四姐每月2000块钱,也算是解决四姐的生计问题。

四姐推辞了下也就接受了,赵贵没有告诉父亲四姐伺候他是收了钱的,因为父亲看着多年未见的小女儿,虽然嘴上不断的埋怨,但是脸上却带着小容,父亲感慨说:没想到,我临走前还能见到你小姐姐,还能得到她的这份孝顺。

后来父亲就时而糊涂时而清醒了,话越来越少,大部分时间是在迷迷糊糊的昏睡中。

父亲清醒时,把赵贵和二哥叫到床前叮嘱说:等我到了临了的那一天,一定不要让我满身插满管子,我不想受罪,我要囫囵着走。

看到两个儿子郑重其事的保证后,父亲才放心了。

在老父亲去世的早晨,一直不甚清醒的老人家破天荒的主动和赵贵和肖晓说话打招呼。

肖晓至今记得上班前,父亲和她说的那句话:肖晓你去上班了,我在家会好好吃饭,你别挂心我。

等到上午接到四姐电话赶回家时,父亲只和她说了一句话:我想睡觉了。

然后,父亲就带着一抹安祥的笑容睡去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如何赡养老人不会伤和气?

那就是兄弟姊妹之间不要互相攀比、计较;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各尽各的孝心。

父母养大我们的时候,也都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儿女养大成人,即使父母在日后对待儿女的过程中有所偏爱,也不会儿女日后赡养父母的理由和借口。

“羊知跪乳鸦知反哺”,孝顺父母是一个家庭中最好的风水。


赵贵因为孝顺父母,贷款换房最终房产升值,让他无意中获得了财富。

赵贵和妻子两个人待父母孝顺,女儿也秉承了他们的这种美德对父母孝顺有加。

如今60岁的赵贵和女儿关系和谐,女儿对赵贵夫妻非常的孝顺,每到他们的生日、节假日,女儿不仅送上礼物也会带他们出去吃饭、旅游。

如今父母都不在了,赵贵和妻子的生活却越来越好,女儿孝顺、婚姻顺遂,赵贵老两口身体健康,退休后帮着女儿带外孙,享受儿孙饶膝的天伦之乐。


经常看到网络上有人说:“钱是人性的照妖镜,也是感情的试金石。有时候,在金钱面前,亲情也会变得现实,变得不堪一击。”


但我却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亲情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感情。


父母是儿女的榜样,懂得感恩的父母一定不会养出“白眼狼”的儿女。


有时候复印件有了瑕疵,要回头看原件是不是出问题。否则,不去修改原件,复印件上的瑕疵会永远都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弟媳   省城   和气   大姐   儿女   子女   弟弟   儿子   父亲   老人   姐姐   父母   母亲   女儿   妹妹   孩子   医院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