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混成旅?

混成旅是一种由不同兵种组成的军事编制,通常包括步兵、炮兵、骑兵和工兵等。

混成旅的组成和规模可以根据任务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以便更好地完成作战任务。

混成旅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应对多种不同的作战任务和环境。

举个有名的混成旅部队,可以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东北民主联军混成第四师”,该部队由不同民主党派和地方武装组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之一。该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的反日斗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北民主联军混成第四师在抗日战争中曾参加了长春保卫战和东北抗日联军的多次战斗,对于抵御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解放战争中,该部队参加了多次战斗,包括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在抗战时期组建一个混成旅。

辖三个步兵团(每团下属三个步兵营,每营三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团属一个炮兵营,一个重机枪连,一个警通连,一个特务连)。

一个骑兵团。

一个炮兵团(两个山炮营48门75口径山炮一个野战炮营8门75口径野战炮,一个运输营,一个辎重营)。

又两个炮兵营(一个重榴弹炮营8门105口径榴弹炮。一个战防炮营8门47口径6门37口径战防炮)。

又二个炮兵营(一个自行炮营,其中二个自行榴弹炮连共八门105榴弹炮。一个自行重迫击炮连,六门120重迫击炮。一个自行火箭炮营十二辆24管40火箭炮)

一个工兵团又一个舟桥营。

一个辎重团又一个运输营。

一个通信营。

一个重机枪营。

一个坦克营。

一个装甲营。

一个防空炮营。

一个高射机枪营。

一个侦察营。

一个警卫营。

一个守备营。

一个搜索营(快速)。

一个模范营。

一个教导营。

一个特种兵营(探照灯,铁丝网,喷火,防化,给水,测绘等分队)。

一个特战营。

一个汽车营。

一个航空大队(一架侦查机,二架截击机,6架俯冲轰炸机。)。

一个补充团。

一个担架大队。

一个救护大队。

一个医疗大队。

一个医院。

一个宣传队。

一个保卫队。

一个情报队。

一个军事执法队。

一个枪械所。

一个弹药库。一个武器库。一个装备库。一个服装鞋帽布匹棉花库。一个物料库。一个粮库。一个油料库。

旅属

一参谋处:下有作战科,训教科,情报科,机要科,军务科,编制科,铨叙科,通讯科,警卫科。

二政训处:下有政教科,保卫科,组织科,敌工科,城工科,民运科。

三军法处,下有调查科,起诉科,宣判庭,执行庭,普法科,监押科。

四新闻处,下有秘书科,资料科,宣传科,政策科。

五供给处,下有计划科,粮粖科,装备科,仓储科,运输科,物料服装科,军火科,后勤科,总务科,民事科。

六医务处,下有医政科,医疗科,医药科,预防科,护理科,资料科,器械科。

七经理处,下有计划科,财务科,出纳科,预算科,预算外科。

八电讯处,下有报务科,译电科,密码科,器材料,侦讯科。

全旅约4万2干人。战时一般会加强一个步兵团,一个炮团,一个辎重团部分工兵部队。




混成旅,是军队中的一种编制,最初,出现在民国时期,北洋军阀中有所谓的“混成旅”,就是由若干个营或团的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甚至辎重兵等组成。

袁世凯,在北洋编制了6个镇,大概有7万余人,1个镇也就是1万余人,相当于以后的1个师,也即“镇”就是“师”,“协”相当于“旅”,“标”则是“团”了。

最早时,清朝陆军学的是德国,日本陆军则先学法国,此后在后学德国,民国时期,北洋军阀对军制改制时,就参考了日本陆军的编制,以镇(师)为基本作战单位,镇下面有两个协,协下面有两个标,标下面是营。

1907年,清廷决定仿北洋6镇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实际上即便到清庭灭亡前,全国也就编了14个镇,以及18个混成协。

1912年,北洋政府正式将镇、协、标,对应地改称师、旅、团。因此,原先的18个混成协,就是此后改编而成的混成旅。

当时,师的编制和人员较多,不适合当时的作战,非常大的战役,才会出动一个师的兵力,但一般3000人的师下面的旅,人数又不足,于是,就将步兵、骑兵、炮兵等兵种混杂在一起,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因此,混成旅的作战能力在一般陆军步兵旅之上。

就一般而言,可将混成旅视作是缩小版的作战师编制,但比一般步兵旅人数又要多,相应地作战能力也强,是一般步兵旅的扩大版。

这种混编而成的作战单位,人数从来就没有统一的规定,有的混成旅3000人,有的混成旅有4000人,有的混成旅有5000人,甚至有10000余人的混成旅,相当于当时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了。

混成旅,这种作战编制,有一定的军事独立权,并不是完全服从于师的安排,袁世凯在位时,着力进行了混成旅的编制,因此,北洋政府控制的军队,拥有有33个陆军师,混成旅则达到了97个,堪称最实用作战单位,袁世凯入川时,仅调用了3个混成旅就搞定了巴蜀之地服从中央统治。

冯玉祥,是从清军中走出来的军阀,曾担任陆军第20镇(师)第80标第三营管带(营长),此后,担任民国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以及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

老冯这个第16混成旅旅长,可谓非常不简单,足有1万人马枪,本人则挂上了上将军衔,据此为资本,一路发迹,一路风光,成了统领麾下有数十万人马的赫赫有名的西北军头脑。

随着北伐的胜利,作为北洋军阀的遗产,混成旅也成了历史,成了正常的作战旅,而从属于师,有的师设旅,旅下面是团;而有的作战师,则不再设置旅了,师下面就是团。




1939年11月6日,有着“名将之花”之称的日军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中将,率领两个大队1500多人前往八路军根据地扫荡,企图寻歼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主力。晋察冀军区部队及120师一部以四个团在黄土岭设伏,将阿部规秀团团围住,最后将其击毙。

阿部规秀也是八路军正面击毙的日军最高军衔将领,被击毙时他的职务是华北方面军驻蒙军独立第二混成旅团长。那么,日军的独立混成旅是个什么编制呢?

简单来说,把几个功能相互互补的作战单元组成一个具有综合作战能力的集团,称为混成部队。混成旅,就是把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等各种兵混合编成的独立旅,在编制上既没有师那么庞大,作战功能又没有普通步兵团那么单一。

其实日军最开始并没有混成旅这一编制,日军混成旅最早成立于1934年。长城抗战结束后,日军占领了热河、察哈尔两省。由于热、察两省的响马胡子较多,另外还有一些抵抗力量存在,所以日军才临时组建一些所谓混成旅团,用于治安。

不过,日军这时候的混成旅团还不具规模,真正大规模设立还要到1938年。在华北敌后战场,八路军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发动了百团大战。在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日军面对八路军的攻击,基本上处于发懵的状态,这种状态跟与国军作战时的进展神速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过了一年,日军战斗力就直线下跌吗?那为什么在正面战场日军还是打的国军节节败退呢?

这就要从日军的师团编制说起了。日军的师团人数约1.8万人,下辖两个旅团,每个旅团又下辖两个步兵联队。炮兵等其他重武器部队归师团直属,在战役休整期间,这些师团直属部队是回各个单位的进行休整的,等休整过了在根据需要配属到各个联队和大队,或者为了集中火力而统一使用。也就是说,在这个期间,师团下面的各个步兵联队、大队其实是没有重火力的。

而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八路军凑巧就打在师团配属部队休整的这个时间段。假如此时日军的一个步兵中队遭到攻击,周围其他中队想出去救援,那基本上只能拿着步枪等轻武器上了,连重机枪都没有,就不用说步兵炮了。而八路军又擅长偷袭,小股部队多点出击,让日军难以应对。

所以,百团大战结束后,为了应对华北治安战的不利局面,日军着手进行军事改革的尝试。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这样,那就直接取消师团直属部队休整,或者将火炮、重机枪等重火力全部下发到下面的步兵大队就行了。这就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这样一来,恐怕日军的军事教材、作战条例全都要改了。

日军进行的改革,就是大量设立独立混成旅团。独立混成旅团一般辖5个独立步兵大队,也有辖4或6个独立步兵大队,旅团属特种部队包括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兵,兵力在5000人左右。常备师团的大队下属的步兵大队有4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8挺重机枪)以及一个炮兵小队。独立步兵大队则调整为三个步兵中队,重机枪也比原来的野战大队少一半,步兵炮小队也没了。

炮兵队下属一个山炮中队和两个野炮大队,炮兵火力比步兵联队编制内的14门火炮强不了多少,也就是原来师团所属炮兵火力的八分之一的水平,人均火力强度下降一半。这些部队的火力水平、机动能力和原来的常备师团的差距非常大,野战能力可能还不如原来四单位制师团的步兵联队。

独立混成旅团与常备师团的差别不仅体现在武器上,也体现在兵源素质上。混成旅团的士兵大都来自常备师团的退役士兵,或者征兵体检时被刷掉的,因此,独立混成旅团的战斗力比常备师团要差一大截。

正因为如此,日军大本营在战争后期设立了大量的独立混成旅团,投放到中国战场,光是日军华北方面军就有24个混成旅团,这些混成旅团和丁种师团(,日军甲乙丙丁四种师团里面战斗力最弱的师团,其实也是混成旅团扩编而来)主要用于华北治安战,扫荡八路军根据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量师团被抽调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有24个混成旅团扩编成丙等师团,也不少独立混成旅团得到加强。步兵大队改为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旅团官兵总数增加到6000上下。

1945年,日军做了最后一次编制调整,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有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人数达1500人的大编制。旅团炮兵则辖有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同时其工兵、辎重部队也予以扩编,总人数达到8000人以上。

独立混成旅团是日本战争资源不断枯竭的产物,虽然编制几经变动,但整体趋势是战斗力不断下滑,武器始终没有更新,因此日军的战败也是必然的




所谓混成旅最早是清末编练新军时因为军费不足的产物,其实就是加强了骑兵、炮兵的旅。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意识到原有的清军已经不堪大用,于是开始编练新军。1901年,袁世凯以新建陆军为基础,开始筹建北洋常备军。北洋常备军的编制分镇、协、标、营、队、排、棚,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师、旅、团、营、连、排、班。

在具体编制上又以镇为基本单位,下辖两个步兵协、骑兵、炮兵各一标,工程兵、辎重兵各一营。步兵协下属两个步兵标,没有骑兵、炮兵,不具备独立作战能力,有需要时临时从镇所属的骑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兵抽调部队加强。此后清政府陆续组建了北洋六镇,并把这一编制推广到全国,打算在全国成立共计36个镇。

然而此时由于财政紧张,因此各省在编练新军时有时候没有足够的财力编练一个镇,于是采用缩水的办法,先编练一个协,等财力富裕再扩编成镇。这样协所需的骑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兵没法从上一级单位获得,只能在自己内部编入同样缩小的战术单位,因此称之为混成协,就是多兵种混合编成的意思。

比如直隶有直隶混成协,山东有暂编47混成协,湖南有陆军25混成协等等。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成立,这镇、协等称呼也就改成了师、旅等,混成协就成了混成旅。此后混成旅就成了一个常见单位,像冯玉祥就担任过第16混成旅旅长。

时至今日,因为旅大多本身就是兵种混合编成,所以不大再强调是混成旅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北洋   重机枪   华北   辎重   工兵   师团   作战   炮兵   步兵   中队   日军   骑兵   大队   部队   独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