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平之战的尸骨在唐玄宗时代还能见到?

这很正常。


长平之战,发生在秦昭襄王四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60年,此战中,有纸上谈兵“美誉”的赵括,由于轻敌冒进,最终钻进了秦将白起为他设下的“套儿”。

之后,赵括大败,本人被射杀,而其麾下的四十余万赵军,则向白起投降。

而白起当时认为,“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意思就是担心赵军会反复无常甚至造反,所以,白起下令,将四十多万赵军“皆阬之”。

最终,只有年龄最小的二百四十人活着归赵。

经此一役,赵国上下震动,而白起也光荣的获得了“杀神”之名,同时,长平之战也成了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歼灭战之一。

有道是岁月飞逝,时光如梭,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停的往前翻滚,一千多年后,也就是公元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巡幸泽、潞两郡,路过了当年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的高平。

在这里,李隆基放眼望去,只见白骨遍野,随处都是支离破碎的枯骨,场面相当凄惨。

并且,当地还传闻,这里每天夜半时分,常闻有哀哭悲泣之声,所以,当地人就把这里叫做“哭头”。

而玄宗细问之下,才知道这里正是当年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之处。


随后,玄宗有感而发,命当地官员在此处修建庙宇,以祭祀死于战争中的亡灵,同时还把当初白起坑杀赵军的那条山谷更名为了“省冤谷”。

不仅如此,据说玄宗还派人捡拾累累枯骨中的“巨者”,也就是高大的完整骨架,封其为“骷髅王”,同时又把所建成的庙宇命名为“骷髅王庙”。

至此,该庙宇香火不断,而四十多万被坑杀的赵军将士,算是有了祭祀,包括到后世,比如元明清时期,对这座骷髅面也多有修缮。

时至今日,该庙依旧存在。

且不说这座庙宇都经历过什么风吹雨打,单说这里面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唐玄宗时期,为啥还能看到长平之战时阵亡将士的枯骨呢?

要知道,从公元前260年,到公元723年,时间跨度可是足足有千年之多。

实际上,这十分正常,一点都不奇怪。

当初,白起在杀了四十多万赵军之前,首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去处理这四十多万具尸体。

就地焚烧肯定是不可能的,古代习俗也不允许,白起自然也不会这么做。

所以,白起采取的最有效,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阬之”,换句话说就是埋了,这种做法,也确实相当省心。

至于说究竟是杀了之后再埋的,还是直接活埋的,目前尚无定论。

为什么说尚无定论呢?因为在1995年,高平市永录村发现了一处尸骨坑,在这个坑里,不仅出土了大量的刀币、箭头、带钩等文物,同时还发现了大量的尸骨。

而这些大量的尸骨中,有不少是胸腔内遗有箭头,还有是缺胳膊少大腿,更有仅见躯干而无头颅的。

这就说明,这些人是被杀死的。


不仅如此,根据考古专家考证,该处尸骨坑,并不是后天挖出来的,而是先天形成的一个深沟大壑,而这就有可能说明,当初白起是把这些人杀死后,直接扔到了附近的一个天然山谷内。

当然,这一处尸骨坑,显然不能说明白起对当初四十多万赵军均是这么处理,但不管是杀了之后埋,亦或是直接活埋,都证明了白起处理这些尸体时,相当的随意。

不过这也能够理解,毕竟白起的目的就是杀了这些人,至于这些人死后该如何处理,自然是越简单越好。

而这么一来,这些被浅浅埋葬的尸体,反而获得了保留骨头的“机会”。

什么机会呢?根据生物学的理论,如果动物(人类也是动物的一种)的尸体,埋在土里太深的话,那么时间久了,该尸体就会“消失”。

也就是说,包括骨架都会找不到,最多也就留下头骨。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一旦尸体埋的深,与空气完全隔绝的话,那么首先尸体内的肠道细菌,就会融化肌肉,然后形成“尸水”。

这种尸水会逐渐融化骨头,同时土壤中含有不少细菌,这些细菌也会将有机物的骨头逐渐彻底分解为无机物。

这么一来,直接埋在土壤中的尸体就会消失不见。

这也是有时候我们养的宠物死后,有些人将其埋在土里,一段时间后发现宠物尸体彻底消失的原因。

至于这个时间,那得看情况而定,有时候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有可能。


而为何会说头骨除外呢?因为头骨中的肌肉组织较少,而骨头较多,自然就无法形成更多的尸水,这么一来,被彻底溶解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为啥我们的考古工作者,所发现的古人类大多是头骨,很少有躯干部位的骨头,原因就在这里。

而说回长平之战,前文讲到,白起在处理这些赵国士卒时,不管是先杀还是后杀,但有一点能肯定的是,他不会派人挖太深的坑去埋葬这些赵国人。

像前文提到的那个永录村的尸骨坑,就是最好的证明。

最大的可能就是,浅浅埋葬,甚至杀了之后随处一丢就行了,然后带着大军离开,把这些尸骨扔在了那里。

而这么一来,被放置于露天,或者浅埋的尸骨,就没有了形成尸水被溶解,同时也没有了与土壤深处的细菌分解的机会。

因此,这些尸骨就会逐渐皮肉尽消,然后白骨化。

当然,就算是放置于露天环境,或者浅浅埋葬,在经年累月之后,一部分白骨照样会逐渐脆化,然后裂为一块一块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骨头渣渣。

但问题就在于,白起弄死了四十多万赵国士卒,这大量的白骨,是不可能全部都在同一时间脆化的。

其中必然会有相对完整的骨骼会保留下来。

因此,在一千多年后,巡游至此的唐玄宗,能看到长平之战中的累累尸骨,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这也是为何他能安排人捡拾尸骨的原因所在,如果都碎成了渣渣,自然是不可能捡起来的。

同样的道理,前文也讲到,在1995年的现代,不是照样也发现了长平之战形成的尸骨坑吗?几千年后的我们都能看到,更何况时间早于我们的唐玄宗呢?

而说起来永录村那个尸骨坑的发现过程,也是相当意外。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1995年的5月份某天,高平市永录乡永录村的村民老李父子二人,正在自家承包的果园里翻耕土地。

而在翻耕过程中,父子二人就发现,从土里不断翻出骨头。

并且,伴随着骨头出现的,还有箭头、钱币等物,刚开始,父子二人还以为挖到了古墓什么的,但随着骨头越来越多,二人也是吓得再也不敢继续翻耕了。

于是,二人赶紧上报,而当地考古部门得到消息后也迅速赶来,就这样,长平之战的尸骨坑就此发现。

实际上,根据当地村民的回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地人在种地时,也经常会发现骨头,甚至有时候为了耕地方便,还会专门将这些骨头收集起来,倒进附近的河沟。

不仅是在永录村,在附近的南王庄村、柏枝庄村,以及后沟村,考古专家也都先后发现了尸骨坑遗址。

经过考证,这些均是长平之战后,那些被杀的赵军将士尸骨所在。

不仅如此,在南王庄村西,还有一座小山丘,被称为“白起台”,据说这座高台,是当年白起在获胜后,把赵军士卒的头颅砍下,并高高堆起,然后封土夯实筑成的高台。

其作用,类似于我们熟知的“京观”,也是炫耀军功的一种方式。

只不过,这种炫耀军功的方式,其代价就是无数士卒的生命,所以不得不说,在任何时候,战争都是极其残酷的。

因此,惟愿世界和平。


而言归正传,在长平之战发生一千多年后,唐玄宗李隆基之所以还能看到长平之战中的尸骨,原因就是当初白起在处理这些赵军士卒时相当随意。

或是浅埋,或是随意丢弃,造成了这些尸骨在蜕去皮肉之后,有了保留骨头的环境和可能,因此,才会在一千多年后被唐玄宗看到。

同样,在几千年后,我们现代人也有机会看到长平之战中的尸骨,原因与上述类似,当然这其中还有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因素,如果这些尸骨是在较为潮湿的地方,那看到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李隆基巡幸泽、潞两郡,路过今高平市时,看到白骨遍野,极为凄惨,于是询问随从,被告知此处便是长平之战秦军坑杀四十万赵军的地方,根据当地百姓传闻,山谷之中常有鬼哭声音。玄宗闻之,伤心不已,于是让随从在众多骷髅中选取高大者,修建庙宇进行祭祀供奉,而自此之后,鬼哭声音便随之消失。这件事情被记载在当地县志上,颇为可靠,而不仅唐代,现在的高平市依旧可以看到许多长平之战的尸骨。

长平之战尸骨坑

长平之战的累累尸骨

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秦赵两军对垒于长平地区,经过长达三年的对峙,最终赵军统帅赵括纸上谈兵,轻敌冒进,造成四十万赵军被俘虏,赵括自己也被射杀。

坑杀赵军降卒

面对四十万的赵军降卒,秦军统帅白起选择坑杀,而坑杀所在地便是长平,也就是如今的高平市。坑杀赵军的地方多在山谷之中,而坑杀人数多达四十万,之后,这里长期被人们忽视,也没有人进行战场清扫,使得这里长期都处于累累白骨的状态。

唐玄宗设立骷髅庙

根据当地地方志记载,开元年间,唐玄宗路过此地,看到漫山遍野的白骨,触目惊心,于是下令选择骷髅的高大者,设立庙宇进行祭祀,这便是如今位于高平市谷口村的骷髅面,而这也是我国唯一祭祀战争的庙宇。

高平骷髅庙

可见,在唐代开元期间,高平仍可见长平之战留下的累累白骨,而据说骷髅庙建成后,当地的鬼哭之声也就随之消失,而骷髅庙所在的山谷也被唐玄宗赐名“省冤谷”,意思就是让这些鬼魂的冤屈在这里通过人们对供奉而消散。

骷髅庙中赵括夫妇塑像

如今的骷髅庙还在,不过大部分建筑都属于清代重建的,而祭祀的骷髅已经不在,而改为祭祀长平之战赵军的统帅赵括,如今的骷髅庙正殿之中供奉的赵括夫妇泥塑雕像也正是明代所塑造。

现在仍可见长平之战的白骨

其实唐玄宗时期距离长平之战爆发也就千年时间,白骨能够保存至唐代并不稀奇,就连现在的高平市仍可看到当年的尸骨。

在如今的高平市保留有许多长平之战的遗迹,也发现过许多尸骨坑,尸骨坑里面正是长平之战的累累白骨。例如1995年,高平市长平村的李珠孩就曾在自己家的果园中发现古代的青铜器碎片,之后考古专家在此处进行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尸骨、铜钱、箭镞等,根据考证,这正是长平之战的遗物。

高平尸骨坑

随后考古专家得出结论,当时长平之战被坑杀的四十万赵军是分为许多大坑进行坑杀的,而且坑杀之前都进行了屠杀,是屠杀之后被埋的,尸骨之中也有许多的砍伤等,而根据箭镞、钱币,可以断定其为长平之战的赵军。

其实在高平市这样的尸骨坑发现有很多,现在过去两千多年,都能发现,更不要说唐朝距离战争才一千年。高平之所以能够保存尸骨,更多的还是地理气候原因,这里地处北方,气候相对干燥,山谷地形使得这里的尸骨文物遗迹保存完好。




莫说千年,只要保存完好,人类的骨头保存万年都是没问题的,像那些山顶洞人,周口店人的化石残骨不还都保存着吗?

关于长平之战的尸骨为何被人这样经常性提起,其实主要是因为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遗址,中国人已经打扫了2200多年!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此战秦军共坑杀赵军约45万。而此战的将领,白起也因此一战成名,被后世称为杀神!

骷髅庙

位于山西省晋城高平市市西2.5公里的谷口村,始建于唐朝。也就是唐玄宗时期,当时唐朝刚刚经历过“神龙政变”,武则天被逼退位,还政于李氏皇族。作为才二十出头的青年皇族子弟,李隆基在这年出任潞州别驾。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长治。

李隆基在路过长平的时候,就听当地百姓说过,在县城以西五里的谷口,尸骨麇集最多,“夜半常闻鬼哭悲泣之声”。

长平也就是现在的山西长治,在唐朝时期叫高平。根据高平县志·重修骷髅庙碑记》记载:“唐明皇幸潞州,见头颅似山,骸骨成坵,触目伤心,敕有司掩埋之,鸠工建庙,颜其额曰‘骷髅庙’,易其谷曰‘省冤谷’,春秋祭祀,守土者亲诣致祭,历代相因。”

也就是说李隆基看到高平当地尸骨依然如故,于心不忍,派人将尸骨收集后重新葬殓。并找到其中枯骨里最为高大的一个,拼凑成一副完整的骨架,拌泥充填,塑成一座骷髅王神像,用于镇压此地的戾气。

并且李隆基还以皇帝的九五之尊之躯,亲自主持一次对长平之战被杀赵国士卒遗骸的官方公祭仪式,安抚人心,冤有头债有主,恳劝这些泉下亡魂不要惊扰当地百姓。

这也就是骷髅庙最初的由来。

后来在北宋和金朝,以及明朝清朝,历史上都有过关于长平之战遗址的记载,明朝初年刘伯温路过高平的时候,还曾写了一首《长平戈头歌》

长平战骨烟尘飘,岁久遗戈金不销。

野人耕地初拾得,土花渍出珊瑚色。

直到1995年,山西省考古部门在永禄乡将军岭下,发现十几处尸骨坑,上千具尸体分散在这里,其中还有大量的尸骨和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这个尸骨坑也被称之为永录尸骨坑。

2011年5月,在永录乡后沟村发现的一处,规模大约是永录坑的四倍。并且同年,长平之战的古战场遗址申遗!

截止目前,从长平之战开始算起,到现在已经2200多年!长平之战将士们的遗骨还在不断的被发掘出来,长埋地下的战士们啊,也是时候应该得到平息了!

流萤四散 殇歌安详,

远行的灵魂 愿你得到安息!




长平之战的尸骨在今天都能看到,何况是距离长平之战更近的唐朝。



一将功成万骨枯

战国后期,由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此时的赵国雄心勃勃,甚至想要攻打秦国。

另一方面,由于秦国改革多年,在国力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六国,所以秦国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步伐。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韩国被迫割地求和,把上党郡送给了秦国。但上党郡守将冯亭却不听指挥,将上党地区送给了赵国。因此秦国将怒火指向赵国,赵国也做好了防御准备,一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战一触即发。



两年后,秦国派出了王龁率军出击,赵国派遣了廉颇应对。由于廉颇初战不利,赵军选择了坚守不出,两国最终陷入了消耗战。

当时赵国国力较弱,所以赵国在消耗战中疲态尽露,准备派人到秦国议和。结果秦国以此大肆宣传秦、赵和解,避免其他诸侯国援助,之后又暗中使用离间计,迫使赵王换下了前线作战的廉颇。

看到六国没有救援赵国,而且赵国还换下了廉颇,改用赵括后。秦军也在暗中走马换将,由“杀神”白起统领秦军。



赵括替换掉廉颇后,由于不知白起已经来到了前线,所以选择主动出击。最终赵国45万大军被分割包围,断粮46天之后,赵括也在一次突围行动中被射杀。看到主将已死,所有赵军选择投降。

投降后的赵军成为了秦军案板上的肉,杀神白起为了永绝后患,宣称赵军反复无常,所以为了避免他们背叛,必须将他们全部坑杀。最终45万赵军,仅仅240名年龄幼小的士兵得以幸免。白起“杀神”的威名也在这一战后达到鼎盛,并且得以流传千年。



骷髅王庙

据说,白起坑杀赵军后,当地百姓将坑杀之地改名“杀谷”,历朝历代都有赵军的尸骸出土。

公元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巡视泽、潞两郡,恰好路过杀谷。由于杀谷之内白骨遍野,李隆基触目伤心,为了纪念这些冤死的亡灵,将杀谷改名为了省冤谷。之后下令挑选了一具尸骨封为了“骷髅王”,并为其建立了“骷髅王庙”。

骷髅王庙位于山西省晋城高平市的谷口村,是我国唯一一座祭祀战争的庙宇。后世宋、元、明、清都有修葺,明朝时期还在庙宇中建造了赵括夫妇的塑像。



现代考古

由于秦国统一后焚烧了六国史料,所以有关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军的具体情况根本没有任何记载。加上长平之战遗址中仅仅是出土了一些戈、矛、箭头等文物,所以很长时间关于“白起坑赵”都成为了一件历史悬案。

直到1995年5月,一名山西永录村名叫李珠海的人在平整自家土地时发现了一座完成的尸骨坑。



消息迅速惊动了考古专家,很乱考古学家齐聚永录村,并且开始了发掘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清理后,两千多年前的长平古战场的一部分尸骨坑重见天日。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永录村1号尸骨坑。

考古学家发现永录村1号尸骨坑全长11米、宽5米、深1.2米。坑内尸骨杂乱无章,犬牙交错,很多尸骨上还插有刀剑、或者箭头。当然大部分尸骨四肢残缺,手脚、头颅分离,头骨或者胸腔都有明显的砍砸痕迹。这也证明了白起是事前将赵军处死之后才埋葬的,并非是活埋。



最后说一下,根据现代的科学研究,人骨如果在露天的环境中只能保存几年到几十年之间。但如果埋到地下,最少能够保存300年以上,干燥的环境中,保存的时间会更长,当然一些特殊的环境中,数千年完好无损也很常见。




岂止是唐玄宗时期,即便是现在,我们仍然可以找到长平之战所残留的战死者的遗骨。

1951年,山西省高平县一个叫老背坡村的地方,当地村民在对一头耕牛进行掩埋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具男性尸骨。发现时,这具尸骨的旁边有一把宝剑,体内还有多个青铜箭头,推测该男子是死于弓箭的射击。

随后根据考古学家的检测,众人发现那柄宝剑和箭头都是战国时期的产物,而根据史书留下的资料进行推测,老背坡村附近有可能就是赵军最后的突围地点,也就是赵括被乱箭射死的地方。所以当时的专家得出一个结论,这具尸骨有可能就是赵括本人,他在死后被部下匆忙地掩埋在这里,由于赵军的幸存人员在随后遭遇到了惨无人道的坑杀,所有的知情者有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被杀,导致赵括究竟被埋在哪里成为了一个不解之谜?

而根据秦国的记载,长平战后白起的确在战场上搜寻过赵括的遗体,但未能如愿,这也间接证实了赵括的埋葬地点的确成迷。不过遗憾的是,由于那具骸骨最终没有得到保留,赵括的后代也没有流传至今,我们已经无法证实这个推测了。

1995年,在那个著名的高平县永禄村,一个农民在耕田时意外地发现自己的田地下面竟然有大量的人类尸骨,光是发现的这处位置就找到100多具尸骸。经过考古学家的勘察,证实了这些尸骨就是来自于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不出意外的话,这些就是被残杀的赵军俘虏的尸体。因为经过鉴定,这些尸体的骨骼都有明显的刀伤箭伤,有的甚至没有头颅。

再进一步的挖掘下,考古队又在附近发现了二号坑,但由于这些尸骨的年代太过于久远,当他们重见天日时,这些已经保留了超过2000多年的尸骨开始逐渐风化受损。由于上世纪90年代,我们对古代尸骨还缺乏足够的保护技术,加之大量的尸骨在当地农民的田地中被发现,众人不可能为了考古而去破坏当地所有农民的耕地。经过多方面的考虑下,有关战场尸骨坑的扩大挖掘就此终止。

也就是说,当年如果进一步地展开挖掘,甚至把当地的田地全部掀开,我们有绝对的概率能够找到更多的长平战场遗留的尸骨。因为根据随后的走访,考古人员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光是在此前的几十年,当地农民在耕田时就经常挖到骨头,甚至是完整的尸骨。但由于当时缺乏足够的考古保护意识,当地农民也并未上报,而是将这些骨头随意扔掉,甚至还会卖给当地的骨灰工厂用作加工肥料之用。光是当地农民破坏的尸骨,就已经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随后20多年的时间,考古单位在高平县又陆陆续续发现多处疑似是长平战场的尸骨埋葬地点。最近的一次是在两年前,在当地一个叫南王庄村的地方,在一片高出地面的山坡地带,又发现了一条长达20多米的尸骨带。为了保护里面的尸骨不再受到风化破坏,考古人员并未展开挖掘,但在暴露的表面,众人却看到了很多零碎的骨头。毕竟埋葬了2000多年,雨水、地形移动以及各类的其他变化,这些受害者的尸骨自然也会支离破碎。

所以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就会明白一个问题,即便在2000多年后的现在,我们仍然可以批量发现来自于长平古战场的赵军尸骸。那在公元723年,长平之战的历史还没到1000年的时候,唐玄宗能在当地的古战场发现大量的赵军尸骨,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唐明皇幸潞,见头颅似山,骸骨成近,触目伤心,敷有司掩埋之。鸠工建庙,颜其额曰"骷髅庙"。

根据史书的记载,当年唐明皇外出巡视时,在此地看到了大量的骸骨,唐玄宗下令对这些尸骨进行搜集和安葬,并在埋葬地附近修建了一座至今尚存的骷髅庙。尽管随后千年该庙曾多次经历重建,但毕竟是一处古建筑,我们的考古单位不可能拆毁寺庙去挖掘地下的情况。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骷髅庙的地下或者附近,很可能会有成批量的、在唐玄宗时代被埋葬的长平之战的战死者遗骸。

至于这些遗体为何能保留得这么久?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根据史书的记载,赵军在长平之战中阵亡人数超过45万,秦军的阵亡人数也有可能达到20万以上。60多万人的尸体被扔在这个战场上,作为战胜者的秦军根本无力掩埋,他们只能尽可能地埋葬一部分,大部分的受害者只能扔在战场上任其腐烂。

2、即便对现有尸骨坑的考证,考古人员发现这些被埋葬的尸骨在进行安葬时也极为敷衍。很多受害者的上方只是简单地铺了一层茅草,然后又随便填了点土。经过雨水的冲刷或野兽的寻找,这些尸骨有可能还会暴露在地面上。

3、由于秦国统一六国时,整个中原的人口不过2000万,即便是在近千年后的唐玄宗时期,在开元盛世的背景下,唐朝的人口也没有实现过亿。这也就意味着,从长平之战结束,再到唐玄宗时期。长平古战场的所在地——山西高平的人口只相当于现在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在地广人稀的背景下,当地人自然也无力清理这些战场上的遗骸,毕竟当年的白起麾下有数十万大军,他们都无力清理,当地的百姓又能干嘛?且不说在人口稀少的背景下,他们完全可以前往战场以外的地方进行居住和耕作,没必要跑到这块四处堆满尸体的地方去居住。

所以大量的战死者的尸体被扔在原地上千年,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6

标签:高平市   尸骨   秦国   开元   山西省   士卒   庙宇   白骨   箭头   祭祀   骷髅   尸体   骨头   也就是   发现   时代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