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子孙建立的西晋王朝为何会迅速灭亡?

五胡乱华,胡人将女子当做军粮,早上随意宰杀烹食,晚上肆意凌辱,沦为玩物。被俘虏的数万名女子被吃到仅剩几千人,吃不完的被活埋,被淹死。

白骨蔽野,汉族十室九空,这是一个血腥与暴力横行的时代!

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了西晋王朝。西晋存世共五十一年,仅有十年的太平盛世,此后的四十年,分裂、割据、混战,从无间断,大片的文明被毁,人口急剧减少。

当年,司马一族在篡夺曹魏政权的时候可以用背信弃义、野心勃勃、心狠手辣来形容。连司马懿的后世子孙晋明帝司马绍在听说了司马家族的行径后,更是掩面痛哭,羞愧难当。

如今,司马一族遭受灭顶之灾,中原大地陷入连年混战,饿殍遍地,宛如修罗地狱。而司马家族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灭族的皇室,最终被钉在耻辱柱上,遭世人唾骂。

隐忍如司马懿,豪横如司马昭,狠辣如司马炎,可能都不会想到,他们留给子孙后代的盛世基业会在一夕之间被覆灭,一时的权力之心竟以灭族作为代价。

那么,司马家族建立西晋之后,到底做了什么,让中原大地陷入黑暗,最后遭受亡国灭种的灾难?司马家族被灭时,又是怎样惨烈的场景?

这一切,都要从魏明帝曹叡托孤司马懿开始说起。

01

司马篡曹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于洛阳病逝,根据遗诏,年仅八岁的齐王曹芳继位,由司马懿与曹爽同为辅政大臣,共同执掌朝政。

当时,司马懿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不久之后,曹爽就凭借自己的宗室身份开始排挤司马懿,将其升任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司马懿被架空了权力,虽然心中不满,但也只能隐忍。

曹爽独揽大权后,跋扈专制,不顾百官劝阻,派兵讨伐吴蜀,结果大败而归。同时,曹爽还侵占良田、敕造宫殿,惹得魏国上下民怨沸腾,朝中大臣都希望司马懿可以出面主持公道。

当时,司马懿已经执掌魏国军政三十余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士族大臣更是云集麾下,其儿子司马师更是豢养了三千死士,只待一朝集结,便可青云直上。

公元249年,曹爽带着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祭祀魏明帝。司马懿趁此机会秘密上书太后,请求废黜曹爽兄弟,并派儿子司马师率兵控制京城。

得到京城被围的消息后,曹爽随即扣押了曹芳,准备起兵反攻洛阳。危急时刻,谋士桓范献策,将曹芳挟持到许昌,再征集天下兵马进京勤王,然而,犹豫不决的曹爽没有接受建议。

就在此时,司马懿命人传信与曹爽,言明只要他肯交还皇帝,便可保其性命。若是曹爽能交出手中的权力,可保他一生爵位不减,安享荣华。

为了让曹爽相信自己,司马懿以洛水为誓,决不食言。才爽相信了司马懿的承诺,最终放弃抵抗选,选择了投降。

可是,当曹爽还沉浸在余生荣华富贵的美梦中时,司马懿却出尔反尔,将曹爽以谋逆罪论处,将其党羽一并诛杀,曹爽的三族亦被牵连,屠杀殆尽,手段可谓是狠辣。

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也是司马家族篡权夺位的开始!

这一年二月,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并加九锡之礼,却被司马懿婉拒了。不久后,司马懿又亲率兵马平定了王凌之乱,为司马家族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此时,司马懿已然成为了曹魏的实际掌权人,他的太傅府也成了魏国的政治中心。隐隐有取代曹魏的势头。然而,司马懿有生之年并未篡权夺位,王凌之乱也成了他的谢幕演出。

公元251年,司马懿于洛阳病逝,享年73岁。临终前,司马懿对司马师与司马昭说道:“我终身事魏,人人都疑我有异心,我死后,你二人要辅佐皇帝,善理朝政。”

千年来,司马懿阴狠毒辣,窃国篡逆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回望司马懿的一生,似乎也颇多无奈。他一生侍奉四代君主,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却遭君王猜忌,常有卸磨杀驴之心。

当时,司马懿身陷两难境地,要么就是忠心侍住,成为历史上一笔带过的贤臣;要么就是捍卫自己的权力和家族的荣誉,成为一代奸雄。

然而,这个问题司马懿无法再回答了,只能交由后世子孙。

司马懿去世后,其大儿子司马师登上大将军之位,成为新一任的辅政大臣。司马师上任后,独揽朝政大权,展现了非凡的军事谋略和政治才能。

对内,他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官员擢升法则,让官员举荐贤才,整顿纲纪,各级官员各掌其职,朝野肃然。对外,司马师凭借计谋大败吴国大军,一举平定新城之乱。

公元254年,曹芳不满司马师的专制,于是与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合谋,企图发动政变,废黜司马师,夺回军权,并另立夏侯玄为大将军。

然而,计划不慎泄露,得知消息的司马师怒火中烧,他随即将合谋的三人诛杀,并夷平其三族。为了泄恨,司马师废除了张皇后,更是将曹芳废为齐王,想要另立彭城王曹据为帝。

司马师此举遭到了郭太后的反对,她坚持将曹髦扶上帝王,司马师见争执不过,只得派人将曹髦接到洛阳,登基称帝,而此举并没有改变司马师与司马昭把持朝政的现状。

当时,大将毋丘俭与文钦不满司马师废除曹芳,杀害好友,于是起兵反叛。司马师得知消息后率兵平叛,毋丘俭与文钦身死,其留在魏国的毌丘氏与文氏族人同遭牵连,被诛杀殆尽。

然而,此战中,司马师也终因旧疾复发,病死于许昌,享年四十八岁。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被任命为卫将军,镇守许昌,可司马昭却使计率兵回到洛阳。回到洛阳后,司马昭晋封为大将军,加封侍中,都督中外诸军等职位。

在寿春之战中,司马昭带着曹髦与郭太后,亲赴战场,经过长期鏖战,打败了诸葛诞军及吴军20万余人。寿春之战后,司马昭将拥护魏帝曹髦的势力连根拔起。

此后,朝廷成了司马氏的一言堂,士大夫们纷纷倒戈,拥护司马氏。

如此情形,让曹髦常年生活在压制之中,几度担心自己被废受辱。虽然曹髦曾下旨,晋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晋国,均被司马昭推辞不受,不了了之。

公元260年五月,曹髦见权威日渐消散,朝中大事均不能自己做主。为了不受被废之辱,曹髦率领几百名侍卫和奴仆,冲出宫门,亲自讨伐司马昭,却被司马昭无情斩杀。

曹髦以近乎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是曹髦临死前,留给世人最著名的一句话。曹髦的死,也昭示着曹氏的最后一次反抗,以失败告终。曹髦死后,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

虽然曹氏没落了,但是大魏统一天下的雄心没有就此熄灭。此时的司马昭已经有了先灭蜀汉,后灭东吴的计划,想以此来结束三分天下的格局。

公元263年,司马昭决定攻打蜀汉,此时的蜀汉政权也已经走向了没落,随着蜀汉的灭亡,三国也就此走向了统一。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享年55岁,至此他与曹魏的恩怨,也随风飘散,取而代之的,是他的长子司马炎。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承了父亲的权力和晋王的爵位。数月之后,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史称西晋

在位期间,司马炎励精图治,革新政治,推行法治,振兴经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呈现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其为“太康之治”。十四年后,司马炎调集水陆大军20余万,一举攻灭了吴国,三足鼎立的乱世,就此宣告结束。

回望司马家族的篡位史,是几代人的努力与奠基。成功的背后,是司马一族,以阴险背信、独裁专制、嗜杀成性铺就的上位之路

然而,司马家族集几代人心血铸就的西晋政权,并没有永传后世。随着司马炎的去世,稳固的西晋王朝再次陷入了皇族动乱之中。

当年,司马氏如秋风扫落叶般,篡夺了曹魏的政权,打得曹氏毫无还手之力,这是因为曹氏不握枪杆子,各个地方上的实力派也不是曹氏的骨肉。

为了不重蹈曹氏覆辙,司马炎开始大搞分封将宗族王公世子都分封为王,各自都拥有了武装势力,一国之内,竟然有了三十多个诸侯国。

司马炎如是想,如今举国上下皆姓司马,还有谁敢来夺取政权。可他忽略了诸侯王的野心,大家都是皇室子弟,试问有谁不想问鼎中原呢?

仅仅25年时间,西晋王朝以“八王之乱”拉开了亡国灭种的序章。

02

八王之乱

公元290年,司马炎驾崩,太子司马衷继位,史称晋惠帝。司马衷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当时,国家陷入灾荒,百姓们无粮可吃,他竟问道:

“何不食肉糜?”

如此无知,可见也非明君,亦无治国才能。而司马衷最终能登上帝位,是因为司马炎认为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已有君王之资,堪当大任,于是传位于司马衷。

司马衷继位之时,外祖父杨骏早已趁司马炎病重之际假传诏令,肆意任命官员,安插亲信,伙同武悼皇后,篡改诏书任命自己为太傅,以此把持朝政数年,大权独揽,执政严酷。

当时,身为皇后的贾南风好不容易坐上高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可是,杨骏手握玉玺,贾南风无可奈何,只能牢牢把持着白痴皇帝司马衷。

据说,贾皇后是一位又黑又丑的女人,但是善于弄权,利欲熏心。

司马炎曾评价贾南风道:

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

其实,杨骏虽然把持朝政多年,却是空有野心,腹内草莽,不足为惧。为了将杨氏一族连根拔起,贾南风秘密联系了司马玮,召他入朝一场宫廷政变即将拉开帷幕。

公元291年,贾南风与司马玮发动政变,假传司马衷诏令,诬陷杨骏谋反,杨氏一族数千人被诛杀。杨太后被废,囚禁于金墉城,同年被贾南风杀害。

杨骏死后,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东安王司马繇入朝掌握大权司马亮继任太傅之位后,嗜权的本性也暴露出来,开始以权谋私,安插亲信,作威作福,还将司马繇贬黜。

此时的贾南风见朝中大权仍然不能到自己手中,于是再次利用司马衷,颁发诏令,诬陷司马亮谋反,派司马玮杀了司马亮

司马亮死后,贾南风又调过头来诬陷司马玮假颁诏令,屠戮功臣,下令将司马玮下狱,不日就将司马玮斩首,就此,司马玮也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

终于,贾南风大权在握,志得意满,西晋王朝也得到了短暂的安宁,但是好景不长,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贾南风又将矛头指向了太子。

贾南风多年来一直没有生育,现任的太子非自己亲生,这就意味着,多年以后,新帝登基,她无法如控制司马衷一样,控制新帝。为了大权不至旁落,贾南风构陷太子谋反。

公元299年的一天,贾南风命人将太子灌醉后,令其抄写了一篇逼迫司马衷退位的文章,并呈给了司马衷。司马衷听信了贾南风的谗言,当即要赐死太子司马遹。

但是在朝臣的劝阻下,太子得以留下性命,太子之位被褫夺,囚禁于金墉城,第二年就被贾南风害死然而,这次的贾南风没有因为太子之死而权力日盛,反而在阴沟里翻了船。

一直忠于贾南风的赵王司马伦借由太子之死,以为太子报仇的名义发动政变,将贾南风及其党羽全部抓捕。贾南风被囚禁于金墉城,被灌金屑酒而死,贾氏被满门抄斩。

贾南风死后,司马衷没有了依靠,终于成为了俎上鱼肉。公元301年,司马伦废除司马衷的皇帝之位自立为帝,司马衷被囚禁于金墉城。

可是,司马伦的帝王之位还没有坐稳,齐王司马囧联合河间王司马颙以及成都王司马颖起兵攻陷洛阳。司马伦同样被囚禁于金墉城,喝下金屑酒而死

司马衷被拥立,恢复帝位,司马囧则任命为大司马,执掌朝中大权。此时的司马囧认为自己功高盖世,独揽大权,压制朝臣。

不久后,他就被长沙王司马乂发动政变诛杀。司马乂独揽大权后,又被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忌惮。两军交战数月,难分胜负。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东海王司马越加入战局,一举捉拿了司马乂,将其交给了司马颙,被诛杀。三人分了战果,共掌朝政,司马颖则被封为皇太弟,成为了下一任的皇位继承人。

可是,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司马越想要的,于是他挟持了惠帝司马衷,颁布诏令,讨伐司马颖,结果却兵败逃亡

公元305年司马越反攻关中,以徐州为据点,同时还部署三个弟弟司马腾、司马略、司马模加入战局,割据一方。

司马颙为讨好司马颖,颁布诏令,逼迫司马越返回东海。谁知司马越回迁途中,大败刘裕军队,反而屯兵直逼关中,司马颙深感恐惧,于是求和,却被司马越拒绝了。

公元306年,司马越的手下攻入长安,烧杀抢掠,长安城内被洗劫一空,死伤两万多人。同年九月,司马颖被俘,被司马越下令处死

公元307年,司马衷突然暴毙而亡,其同父异母的弟弟司马炽登基称帝,其余七王皆死于内乱之中,唯有东海王司马越辅助朝政,至此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落下帷幕。

然而,此时的西晋王朝已然岌岌可危,塞外的少数民族政权已经欣欣向荣。八王之乱已然耗尽了这个王朝的最后一丝力气,而关外的势力虎视眈眈,企图吞并,西晋王朝迎来了至暗时刻。

03

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导致的结果,西晋王朝名声凋敝,兵力残缺,不久之后,晋惠帝就暴毙而亡,司马炽登上帝位,史称晋怀帝。

公元304年,晋朝旧臣刘渊自立为王,称汉王,建立前赵。

《资治通鉴》:渊从祖右贤王宣谓其族人曰:“自汉亡以来,我单于徒有虚号,无复尺土;自馀王侯,降同编户。今吾众虽衰,犹不减二万,奈何敛手受役,奄过百年!左贤王英武超世,天苟不欲兴匈奴,必不虚生此人也。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复呼韩邪之业,此其时矣!”

刘渊对于晋朝了如指掌,于是决定先发制人。在他的不断攻打下,晋军屡屡败退,前赵势力日益强盛,然而,仅仅过了六年,刘渊去世了,其子刘‬聪继位。

刘聪命令石勒进攻洛阳,晋军毫无悬念,又是大败。城破之后,前赵军在城内大肆烧杀抢掠,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被杀害者多达三万。

不久,前赵军攻入皇宫,太子司马诠和宗室子弟被诛杀,晋怀帝也被俘虏北去。晋怀帝被杀后,其侄子司马邺登基称帝,建都长安,史称晋愍帝,然而这并不能扭转晋朝的命运。

公元316年,刘聪再次进攻长安,晋军依然不敌,晋愍帝只好投降,被前赵军俘虏,至此西晋灭亡。

前赵的建立标志着五胡乱华的开始,至此中原大地开始了长达139年之久的战争。这场人类历史上的大屠杀导致汉族几乎被屠尽,西晋皇族十室九空,死亡人数多达1000万。

前赵的野蛮征讨让晋朝官员和百姓不堪忍受,幸存下来的西晋宗室为了躲避战乱,携老扶幼,带着大批物资纷纷南逃,浩浩荡荡的队伍,吸引了无数百姓跟随,多达数万人

这些南逃世族主要有林、陈、黄、郑等等八个姓氏,由于他们习惯峨冠博带的装束,所以史称这次大规模的迁徙为衣冠南渡

公元317年,时任都督扬州军士的司马睿,在王导家族的帮助下,司马睿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元建武。

次年,闵帝遇害的消息传到江东,司马睿登上皇帝,称晋元帝,至此,晋王朝得以在南方苟延残喘地延续下来,史称为东晋

然而,东晋乃门阀士族政治,本身实力并不强大,全凭着长江天险,才能偏安一隅。而南迁的北方士族与南方大族,常常因为权力,土地,资源等发生冲突,导致东晋政权并不稳固。

东晋建立时,彼时的中原大地上,少数民族之间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了,虽然晋元帝有收复北方国土的心,但是却没有这个实力。

东晋政权的建立是依赖于南北的士族,晋元帝虽有帝王之尊,却无帝王之权,更多的是奉司马家为正统,选出一个皇帝,那么司马睿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东晋的国主成为了世家大族手中的傀儡,在各族的牵制之下,东晋政权逐渐趋于稳定。宗室、外戚和门阀大族王、谢、庾、桓先后共同支配着王朝政局。

东晋虽然偏安一隅,但是历代皇帝都希望可以收复北方国土。然而各士族对于北伐的态度不同,如今士族已安居江南一带,此地物产丰富,使得返回北方的意愿不高。

于是,历代皇帝只能派出一小队兵马,开始北伐,企图收复失地。当时,大将军桓温三次北伐胜利,在东晋名声大噪。虽然士族大家依旧受各方牵制,但是这个以军功起家的桓温,开始在朝堂之上一家独大。

公元371年,桓温废晋废帝司马奕皇帝之位,改立司马昱为帝,次年简文帝去世,晋孝武帝继位。与此同时,桓温要求加九锡之礼,取而代之的意图明显

但是,在士族大臣的拖延下,桓温病死,东晋才得以保存。虽然桓温死了,但是桓温的儿子桓玄继承了父亲手中的权力。

当时东晋正在全力攻打孙恩叛乱,此时的桓玄却来了一招釜底抽薪,借机吞并了藩镇,占领了东晋大部分的国土,东晋失去了依靠,成为了空置的政权。

公元402年,司马元显发兵讨伐桓玄,此时的桓玄集结兵马,攻入建康,将司马道子与司马元显诛杀。

公元404年,桓玄废晋安帝帝位,自立为皇,国号楚桓玄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当时的东晋,世家大族权力已经被削弱,桓氏一家独大,东晋轻而易举便被桓玄灭了。

然而,此时的桓玄已经是一个极其腐败的人了,过惯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也没有治国的才能。

公元404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桓玄被诛杀,刘裕掌握了东晋政权。为了取消司马家族在晋国的统治权,刘裕认为,自己必须要获得更高的威望,于是继续北伐。

为了避免和司马家族一样,受到士族大家的牵制,刘裕在各个藩镇中均以皇子坐镇,从而减弱了士族的武装力量

在一系列的军事布局完成后,刘裕认为,司马家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于是,在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帝位,自立为皇,建立南宋,至此东晋正式灭亡。

彼时,盘踞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崛起,相互战争不息。胡人前前后后建立了前赵、成汉、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等等乍兴乍亡的短命政权。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堪回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战争无休无止,暴君前赴后继,针对无辜百姓的大规模屠杀时有发生,同时给北方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而胡人入侵中原的根本原因,是人权得不到保障

当时鲜卑、匈奴、氐、羯、羌五胡带领族人内迁,与汉族杂居。可胡人因为地位低下,长期受到汉族官吏的欺压,既要缴纳高额赋税,还要服苦役,甚至被贩卖做店客或者是奴隶。

随着内迁胡人的日益增多,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到惠帝时期的关中要地以及泾渭二水流域,也出现了戎狄居半的情况,并对洛阳形成了包围之势。

与此同时,晋朝各军事集团大量以胡人为兵。司马腾征鲜卑人入伍,司马颖则使用匈奴部众作战,这无异于养虎为患,与虎谋皮。

胡人对汉人的积怨已久,苦大仇深的胡人犹如遍地干柴,一遇到星星之火几乎能够燎原,胡人的铁骑几乎踏遍了中原的每寸土地,将心中的怨恨发泄到了无辜的百姓身上。

他们不仅烧杀抢掠,还凌辱妇女,将汉族女子充作军粮,在他们眼里汉人女子就是“双脚羊”,在白天则随意地宰杀烹食,在晚间供士兵玩乐。

胡人在中原掠夺无数财宝,屠尽每一座城池,俘获了数万名女子,在征战途中,他们将这些女子随意分食,最后只剩下几千名女子,吃不完的就将她们赶入水中淹死。

在胡人的杀戮与统治下,中原大地血流成河,北方人口急剧下降,汉人几乎被屠杀殆尽。少数民族南下一直持续到公元439年,由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才终告结束

至此,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04

最后

回望这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曹魏代汉,到三国归晋,再到桓楚代晋,历史总是有着相似的地方,这三个王朝都是得位不正,结局也可想而知。

更有意思的是,当初司马懿屠杀曹爽三族,作为谋士的桓范没有幸免于难。而他的子孙后裔,桓温与桓玄成为了推翻司马王朝的人

不得不说,一报还一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在此之后,司马家族被屠杀殆尽,别的宗室旁支生怕被牵连,纷纷异姓而冠,司马家族如昙花一现般,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西晋灭亡三百多年后,隋唐再次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后世王朝更深层次地汲取前代王朝失败的教训,更多地关注普通百姓,善待百姓

隋唐创立了科举制,给庶民百姓打通了一条上升通道,逐渐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畸形社会形态,更多出身寒门的子弟出将入相。

封建王朝至此终于迎来了大一统时代,经济文明也走向了另一个鼎盛时期!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沾祖父、大伯、父亲两代三人的“光”,总算在公元265年代魏建晋,开创一个大帝国,并在15年后一统南北。但是,一致后的西晋只存在36年时刻便走进前史,为何衰亡如此之速,下面几段史实或许对咱们有所启示。

1.君无远略,沉湎美色。一个王朝能否保持的久,跟开国帝王的计划策略有很大联系。都说新朝新气象,但是咱们在晋武帝司马炎身上却看不到锐意进取的情绪,反而是死气沉沉,毫无远略。宰相何尝经常参与宫殿宴会,有一次回来后对儿子们大发慨叹,说:“我每次参与宴会,从未听到皇帝议论治国理政的计划与策略,只是讲一些平时小事。这么看来,他的太平基业也仅就到他自己一身罢了,他的后代真够忧虑的呀!”过后看来,何尝还真是颇有远见。

晋武帝毫不关怀帝国将来,他最关怀的是怎么享受女色,玩女人。为了充分后宫,武帝曾公布过一个荒唐的决定:下诏选择公卿以下人家的女子弥补六宫,有荫蔽藏匿的以不敬论处;选择未结束时,暂时制止全国嫁娶。如此一来居然选拔了三千多佳人,加上从前宫中有的,已达五千!这还不算,灭掉东吴后,武帝又全部接纳其宫殿中的五千佳人,这么一来,西晋的后宫数现已超越一万。每日倚红偎翠,实在是荒淫的很。

2.文恬武嬉,奢侈成风。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帝国有这么一位混蛋流氓皇帝,底下的文武大臣自然也罢不到哪儿去,“文恬武嬉,奢侈成风”,这就是西晋官场最明显的写照。文恬武嬉发展到极致就是崇尚清谈,不言国务。在西晋朝,士族名人往来只务虚不务实,不谈国务、不言民生,专谈老庄、周易,以玄而又玄的辩难争输赢。在他们眼里,实事、国务全部是“俗务”,假如有人议论治国理政、强兵富民,立刻就会遭到周边人士的讥讽。如此官场,无药可救!

西晋的政坛不仅崇尚清谈,并且极度奢侈,拜金、炫富蔚成风气。仍是那位何尝,正史称他极度奢侈,天天仅用于饮食的费用超越万钱,即便如此,还经常悲叹没有可下筷子的饭菜(“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还有大臣石崇与外戚王恺斗富的史实比较咱们也了解,在此不做赘述。这石崇特别憎恶,每次请客常让佳人劝酒,假如客人不喝,他就让侍卫把佳人杀掉,委实残暴凶狠的很。本来像何尝、石崇这么的人物在西晋政坛不胜枚举,由此可见其溃烂、漆黑备至。

3.诸王权重,尾大不掉。前史再三证实,封建制(封邦建国制,非指封建社会)只合适夏、商、西周三朝,在以后的任何朝代都是祸乱的本源。西汉已是前车之鉴,但晋武帝却仍然大封宗室、勋臣为诸侯。单以司马宗族的诸侯王为例,一起封王者达27人,每一位都取得大片封地及为数众多的军队。诸侯王的标准当时分大、次、小三等,其间大国设置战士5000人,次国战士3000人,小国战士1500人,实力相当雄厚。

平定江南后,武帝下诏减少州郡所领战士数,连边郡区域的驻军也大幅减少,单单对诸侯王“法外施恩”,因此诸王国的军队变成本地上的主力军,具有了叛变的本钱。果不其然,武帝死后不久,“八王之乱”便迸发,杀得神州天昏地暗,直接致使西晋的消亡。

4.异族内迁,难民危机。自东汉末年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因天灾、战役等原因屡次大量内迁,与本地汉人杂居共处,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民族矛盾。在西晋年间民族矛盾变得愈加严峻,引发数起大规模暴乱事情,如鲜卑族秃发树机能暴乱、匈奴族郝散暴乱和氐羌齐万年暴乱等。到晋武帝平吴前后,民族问题现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急需对策解决。

但是文恬武嬉的朝廷不仅没有对策可言,乃至对一些忧心时局之士提出的中肯主张,往往也是置之不理。比如江统的《徙戎论》提出,应将内迁关中的少数民族迁出关外,“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过后看来是怎么的远见正确。

本来西晋朝廷不仅没有大规模斥逐内迁异族,反而昏招迭出,可劲地为异族叛变发明有利条件:大肆抓捕异族难民为奴隶,拼命压榨克扣;减少州郡所领战士数,连边郡区域的驻军也大幅减少;诸王混战不已,自废司马家“武功”。如此种种,总算引起五胡乱华局势的呈现,也直接致使西晋的消亡。

司马家昏招连连,西晋立国只是51年、一致只是36年便消亡,实在是中国史上最耻辱的王朝之一。

了解历史的兄弟都知道,三国最终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给一致了,但是只要很少人知道,司马炎的子孙本来并不姓司马,而是姓牛,由于他们本来是牛金的子孙。

司马炎

或许有兄弟就会问了,这东晋的开国皇帝不就叫司马睿吗?你怎样他姓牛呢?这是由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觐袭封琅琊王后,其妻夏侯氏被封为妃子。

夏侯氏人很风流,没多久就与王府也叫牛金的一个小吏勾搭成奸,后生下了司马睿。而西晋被灭亡后,司马睿被江东士族拥护为帝,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

司马睿

有的兄弟可能会觉得这故事听起来太假,实际上这个事但是出自二十四史正史的《晋史》和《魏书》当中的,实在度适当之高。

明朝思想家李贽,就直称东晋为“南朝晋牛氏”,而不称司马氏。

李贽

司马懿子孙三代杀皇帝,夺大权,坏事做尽,一致三国,结果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真是:苍天有眼。

前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每逢有新人站在山顶长笑的时分,他都会将脚边的岩石踢落,让谷底的旧人落井下石,永无出头之日。不过,这凡事还真就有例外。你看那西晋的司马宗族,从祖辈司马懿开端,后边的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司马衷,哪一个统治者的名声好听了?咱们都管他们叫做谋逆篡位者,其心思路人皆知。

电视剧《军师联盟》中的司马懿形象

司马宗族完成了统一天下的霸业,但是他们却变成了后世人所厌弃的目标。一方面,这是由于司马宗族在后来的争权夺利中引发了八王之乱,汉人实力大大削弱,令北方游牧民族浑水摸鱼,让汉人文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触,一度有消亡的趋势。另一方面,是司马宗族获得天下的道路并非深得人心,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端,汉朝这种坚持以忠孝为核心的思维就在老百姓心里生根发芽。最初曹丕篡汉登基的时分,姑且有很多汉室忠臣戳他的脊梁骨。莫非换成了司马懿及其后代,结局就会改变吗?

这段时间,一部名为《军师联盟》的电视剧在网络上风行,其间司马懿的形象从当年鹰视狼顾的奸滑变成了英俊、爱妻、卖萌还有隐忍的正面形象,似乎司马懿是一个被虐待的人物。这就一举颠覆了从前的《三国演义》、《新三国》中刻画的司马懿形象,很多人就要问了,莫非司马懿洗白了吗?

事实上,司马懿的形象应该是没有什么改变的,令他蒙上一层奸滑奸刁的面纱者,恰是那儿光鲜亮丽,一身正派的诸葛亮。在蜀汉忠臣,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实践先帝那句“君可自取”的诸葛亮面前,毁曹真,杀曹爽,操作曹芳,谋得大魏江山的司马懿当然就变成了反面人物。

司马懿的形象多变,仅仅由于咱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分态度不一样算了。在《三国演义》里,咱们骂惯了曹操奸雄,神往刘皇叔的善良,诸葛亮的忠心,自但是然咱们就选了一边站。比及司马懿变成现代人神往的那种家庭暖男,铁血硬汉的时分,咱们立刻就改弦易辙,纷繁赞许、同情起司马懿来。因而,咱们读前史,需要用天主视角去看待每一个人物,变换态度尤为重要。

鹰视狼顾

司马懿的形象一向就摆在那里:当曹操大势的时分,其麾下一定有贤才很多,其眼光定然是高过天地,彼时出仕不如闭门读书。司马懿此举,便类似于当今职场的囤积居奇,无可厚非;赤壁大北,出仕之机已到,那便要做一个可以表现自个经天纬地之才的大官,曹操的身边只能有他这么一个天下奇才,谁也比不上。这莫非可以解读为鹰视狼顾的反叛之相,说他司马懿是为权而来的吗?别着急,那儿的诸葛亮不也是如此吗?他在蜀国大包大揽,怎样就没人说诸葛亮的坏话,便有人说司马懿的不好呢?双标不能太严峻。

接着说,谋逆之事那即是司马懿的黑点没跑了吧。假如你以为君权神授,刘姓后代才能为皇帝的话你即是对的;假如你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支持者,那你们就不能这么说了。当司马懿和曹爽面对面斗法的时分,他们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注定了是要你死我活。

曹爽代表曹氏宗族,他要大面积选拔寒门后辈做官,用九品中正制建立起新的士族阶层,以此削弱旧的强大宗族势力,用制衡的手法保护曹家江山安稳。而司马懿出身贵族,他即是宗族势力的代表,曹爽一出手便要将你的宗族付之东流,换做是你,你可以束手待毙吗?比及你打败曹爽,大权归属自家,你莫非情愿当个周文王,把对权利的巴望限制在自个的心底吗?

所以说,白与黑虽然是相对的,但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当你身着白衣时眼前尽是漆黑,当你披上黑衣时眼前又呈现了一道道白光。套用如今的话来说,就是“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他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政权中具有政治、军事才华的人物,终其终身为曹魏的统一工作贡献力量。他的儿子贾充担任司马昭斩杀曹魏皇帝的直接指挥,深得司马氏信赖,变成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嫁给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晋惠帝),由于她貌丑而性妒,惠帝窝囊而一度擅权,变成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

他即是贾逵。贾逵少孤家贫,乃至冬季连棉裤也没有。曾经在大舅哥家借宿,天亮后把人家的裤子都穿走了。但是他立志参军,常常作列阵交兵的游戏。他的爷爷说:“汝大必为将。”并向他口授兵书数万言。

有一次,贾逵通过皮氏(今山西河津)时,看到这儿地势险峻,曾说:“兵家争地,先据此者胜。”后来,郭援攻击河东郡,贾逵担任护卫绛邑的长官,据城据守。并且使人奉告郡守要赶忙占有皮氏这座城。郡守遵从定见,占据了皮氏城,才不至于全郡沦亡。

205年,归降曹操不久高干在并州叛变,张琰举兵呼应,贾逵不知张琰的诡计,去见他,并替张琰出谋划策。后来发觉这是诡计,仍假装情愿同张琰一起叛变的姿态,以构筑蠡城城墙的名义从张琰那里借了一些戎行,把城中那些叛变的人一一斩杀。修好城堑后,坚决与张琰对立,直到张琰失利。

211年,曹操西征马超的时分,贾逵经老友孙资引荐,被曹操录用为弘农太守。后来由于屯田都尉私藏流亡的大众,说话很不恭顺,贾逵打断了人家的腿被罢官,但是曹操依然格外赏识贾逵,不久后又录用他为丞相主簿(杨修、司马懿都当过这个官)。后来由于机智果断,曹操拜他为谏议大夫。

220年,曹操在洛阳逝世。鄢陵侯曹彰带着戎马从长安赶来洛阳,意欲抢夺曹丕承继王位的权力。他问贾逵:“先王的玺绶在哪里?”贾逵很严厉地回答说:“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的玺绶,不是君侯你该问的!”说得曹彰无言以对,不敢再争。贾逵和在洛阳的文武百官把曹操的遗体入殓,送还邺城,由曹丕主丧并拥立曹丕承继王位。

同年六月,贾逵跟从曹丕带兵四处巡游,为代汉称帝造势。在黎阳,军士渡河力争上游,贾逵当即斩杀数人,康复次序。曹丕录用贾逵为豫州刺史。贾逵在任豫州刺史时期,借兵曹从事请假逾期拷问追查州中徇私放纵、不按法令就事的太守以下官员,将他们悉数弹劾免除。遭到曹丕赞誉。

225年,贾逵跟从曹休、张辽诸将攻击东吴,击败吕范,分析孙权攻击的特色和驻军局势,提出修建由豫州到长江的河道,大军可从豫州进发攻击东吴的东关。若孙权自守东关,另遣戎行东西反击,孙权的东西两线就得不到救援;若东西线能够攻下,则东关就变成孤立的据点,也就垂手而得了。一起他又将戎行移驻潦口,上陈攻击的计谋,曹叡都十分满意。

228年,曹休中计往皖县(今安徽省潜山县)去接应假屈服的东吴将领周鲂。魏明帝曹叡命令贾逵督满宠、胡质直攻东关,司马懿领兵攻击江陵接应。贾逵料到东吴在东关没有防备,一定是将戎行集中在皖城,曹休孤军深入必败无疑。所以,布置诸将,水陆并进。到了夹石邻近,他命战士在山口要道上竖起了许多旗子,并留少量战士不停地打鼓,作为疑兵,然后亲率大队人马迎战。

吴军以为魏国救援大军已至,所以迅速撤离战场。贾逵占据夹石今后,又拿出粮食和军资供应曹休的戎行,使曹休得以从头整理队伍,退回扬州。同年,贾逵死于任上,他终身忠于曹魏。251年,司马懿病重,梦见贾逵,不久逝世。256年,诸葛诞听到贾充支撑魏室禅让,大声呵责:“你不是贾逵的儿子!”260年,贾充给成济壮胆,弑杀曹髦,深得司马氏信赖。

作者简介:身为90后处女座的我,时而毒舌又文艺。观点犀利,一语道破。运用女司机的眼光发现问题所在,关注头条号:逗趣梦梦,有什么疑难杂症可以尽管来找我。




司马家的西晋王朝,之所以会极其短命,其实是用人、制度、思想三方面都出了问题。

毫不客气地说,西晋从开国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埋下了很多亡国的祸根。

东汉末年,因为黄巾军起义,导致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汉室衰微。在经过几十年的乱战之后,逐渐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此时的司马家,还只是魏国内部一个普通的上层士族。不过,司马家的司马懿,通过朝堂斗争,逐渐位居魏国高层,权力越来越大。后来通过一场高平陵政变,司马家成了魏国的实际控制者。

不过,高平陵政变后,没过两年,司马懿就病逝了。司马懿病逝后,其长子司马师继承其位置,继续掌握魏国大权。司马师掌权期间,连续清除异己,巩固权力,为后来司马家篡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司马师仅仅掌权四年之后,也病逝了。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所以司马家的权位,就传到了其弟弟司马昭手里。

到了司马昭时代,司马家对于魏国朝堂的控制,已经极为深入。所以当时在位的曹家皇帝曹髦,才会感慨出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在位期间,除了继续抓权以外,还灭掉了蜀国,为后来的三分一统打下了基础。

司马昭掌权十年后,同样病逝,其子司马炎上位。司马炎上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逼迫曹家禅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公元266年,司马炎在洛阳登基,晋朝由此开国。

不过,晋朝开国的时候,东吴政权其实还存在着。直到15年以后,司马炎才灭掉了东吴,彻底统一了全国。

这就是晋朝建立的整个过程。

虽然是一个崭新的大一统王朝,但晋朝从建立的那天开始,就背上了很多前朝的包袱。这些包袱,最后成了压垮晋朝的根本原因。

晋朝建立后,司马炎选择效法汉朝,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的制度。司马炎登基的时候,一口气封了司马家二十七人为王。而且司马炎分出去的王爷,和后来明清两代的王爷不同,那是真有封地和军队的。

但二十七人,要么是司马炎的兄弟辈,要么是司马炎的叔叔辈,没有一个是司马炎的子嗣。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倒不是司马炎真的大公无私,纯粹是因为迫不得已。因为司马炎上位的时候,自身资历和威望都严重不足。司马炎上位后,根本没有自身的班底,只能全盘接纳司马家老辈人留下的政治遗产。但如此一来,司马炎想要压制这些老辈功臣就很难了。所以没办法,司马炎只能大肆分封宗室,让宗室和功臣集团进行对抗。

而分封制度,后来则成了压垮晋朝的三座大山之一。

不过司马炎在位的时候,大家总算相安无事了。毕竟,司马炎是开国皇帝,就算自身能力比不上他爹或者他爷爷,但自身手腕还是有的。所以司马炎在位期间,晋朝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然而随着司马炎逐渐老去,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却摆在了他的面前。

这个问题,就是继承人的问题。

司马炎的儿子不算少,一共有二十六个。但是,司马炎最大的儿子司马衷,却是一个有着智力缺陷的人。按照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司马炎只能传位给司马衷。但司马衷本身又有智力缺陷,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能够做皇帝的样子。

对于这个问题,司马炎直到临死之前,都没能想出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不过,等到司马炎病重之后,他的皇后杨芷和岳父杨骏,就替他想了办法。司马炎临终之前,皇后杨芷则联合他的岳父杨骏,彻底将司马炎封锁了起来,并且改了司马炎的遗诏,改为由杨骏一人辅政。

这个结果,当然很危险。司马家本身就是通过辅政篡权建立的王朝,自然只有辅政大臣一家独大的危害。外戚一家独大的危险,司马炎自然清楚。但此时的司马炎,已经什么都做不了了。

但老实说,如果杨骏这个人真的有实力,能够篡了司马家的皇位,再建立一个新王朝的话,这个结果其实也不是特别差。至少,比后来发生的真实历史要强太多了!

问题就在于,杨骏能力太差。

司马炎死后,皇帝司马衷因为有智力缺陷,基本上很难打理朝政。所以当时的朝政,基本上由杨骏一人来打理。但杨骏的一家独大,却引来了另外一个人的嫉妒。

这个人,就是儍皇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

当初司马炎为了自己这个傻儿子,在选儿媳妇这件事上,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千挑万选。家世、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得能帮得上自己的儿子才行。所以最终,司马炎就挑到了自己最信任的大臣贾充的女儿。但是司马炎千挑万选之后,所有的方面都考虑到了,却唯独忘了一个方面。

人品。

司马衷继位后,贾南风成了皇后。但是贾南风并不满足于自身的皇后权位,于是便将目光投向了辅政大臣杨骏。最终,贾南风决定,联合楚王司马玮,诛杀杨骏,然后独揽大权。

正是贾南风的这个决定,将晋朝拖入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由此爆发。

八王之乱的整个过程,其实相当复杂,而且特别的混乱。如果大家觉得乱,可以直接跳过这个过程,反正就是司马家内部的王爷开始互杀。

简单来说的话,八王之乱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贾南风弄权、八王互杀。

第一个阶段,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司马炎第五子)、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第四子)。司马玮入京后,诛杀杨骏。杨骏死后,贾南风先唆使司马玮,干掉了司马亮。然后贾南风又找机会干掉了司马玮,自己大权独揽。

至此,贾南风一家独大,彻底控制了晋朝的朝堂大权,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结束。

第二个阶段,贾南风首先大权独揽,掌权长达八年之久。如果贾南风是个武则天似的人物,说不定就能借此成为一代女帝了。但实际上,贾南风是个极其善妒,除了弄权什么都不会的女人。贾南风掌权期间,晋朝越过越惨,大家对她渐渐忍耐到了极点。

在这个阶段,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唆使贾南风干掉太子。因为太子不是贾南风生的,而且素来和贾南风不和。贾南风干掉太子后,司马伦以替太子报仇为名,干掉了贾南风,自己掌握了大权。

然后,司马伦逼迫儍皇帝司马衷退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这下麻烦大了。

司马伦这个举动,等于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因为在此之前,大家不管怎么争权,都没人去动司马衷这个儍皇帝,只是想着去操纵他。但是司马伦上位后,直接自己做了皇帝。这样的话,司马家的其他王爷就不干了。

你能做皇帝,我为什么不行?

司马伦上位后,齐王司马冏(司马炎二弟的儿子)、河间王司马颙(司马懿三弟的孙子)、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第十六子),公开宣布起兵造反。在经过一番战斗后,三王胜利攻入京城,司马伦被杀,儍皇帝司马衷被重新拥立为帝,司马冏大权独揽。

司马冏掌权后,河间王司马颙(司马懿三弟的孙子)觉得自己也可以,所以再次起兵造反。而且声称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司马炎第六子)是自己的盟友。司马冏得知消息后,想要先干掉身边的 司马乂(司马炎第六子),结果被司马乂反杀,司马乂掌握大权。

司马颙(司马懿三弟的孙子)见司马乂掌握大权,更加不忿。连续两次造反,都成了为他人做嫁衣。所以司马颙当即决定,第三次起兵,进攻洛阳,两败俱伤。后来在洛阳城内任职的东海王司马越(司马懿四弟的孙子),偷袭了掌权的司马乂,将其交给司马颙(司马懿三弟的孙子),最后司马乂被火烤致死。

但这波互杀之后,因为双方两败俱伤,所以被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第十六子)捡了便宜,入朝执掌大权。然后,东海王司马越(司马懿四弟的孙子)不服,起兵讨伐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第十六子),兵败,然后司马越逃回了封地。

回到封地后,司马越再次纠集兵马,而且这一次,司马越为了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开始纠集大量的胡人军队。这一次,司马越终于带兵打败了司马颖,并且挟持了儍皇帝,彻底大权独揽。

司马越成了这场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者。

但司马越的这个举动,开启了第二个潘多拉魔盒,让一个虚弱的晋朝,出现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面前。

整个八王之乱,大概就是由贾南风出手开始,以司马越的胜利而告终。但如果严格意义上来说的话,司马越其实也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经过长达十六年的残酷互杀之后,虚弱的西晋王朝,彻底展现在了边疆游牧民族面前。到了司马越掌权的时候,晋朝已经压不住边疆的游牧民族了。

当年汉朝从汉武帝开始,打了几百年的时间,终于把北方的匈奴打垮了,彻底打出了汉朝的威名。所以后来哪怕到了东汉,甚至东汉末期,那些边疆外族对于中原政权的印象,依然还停留在很多年以前强大汉朝的那个阶段。

后来哪怕进入三国阶段,这些北方游牧民族,依然不敢轻易进犯中原。期间少有的两次进犯,也都被曹操这种猛人给打服了。

不过,曹操打败这些游牧民族之后,却做了一件事,给后来的晋朝埋下了一个大雷。因为三国时期,中原人口锐减,大家最缺的就是人口。而且这些边疆游牧民族,就算被打败了,将来还是有可能再造反。所以曹操干脆下令,把这些游牧民族直接迁往中原内地。如此一来,既能解决边疆安全问题,又能解决中原人口问题,一举两得。

但曹操唯独忘了,如果中原内部极其虚弱,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八王之乱后,一个虚弱的晋朝,展现在这些内迁的游牧民族面前。大家这才发现,原来中原政权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强大的大汉,而是如今无比虚弱的晋朝了。

那还等什么?造反啊!

公元304年(就是司马越开始参与争权的那一年),氐族领袖李雄占成都,自称成都王,拉开了西晋王朝灭亡的序幕。自此之后,一个个地方政权揭竿而起,渐成燎原之势。本来就已经无比虚弱的西晋王朝,根本难以扑灭这些起义。

公元311年,羯族将领石勒,攻入洛阳,史称永嘉之乱。公元316年,前赵刘曜攻入长安,西晋至此灭亡。

西晋王朝的短命,其实并不是某一个原因造成的,而是好几方面都不行,才导致西晋灭亡。

首先是制度方面。分封制度导致西晋皇权不够集中,地方藩王尾大不掉,这是八王之乱能够发生的根本原因。胡人内迁制度,则导致边疆安定程度下降,最后酿成了大祸。

第二是思想方面。晋朝本就是司马家通过篡位得来的,历史上一直称其得国不正。司马家通过篡位得到政权,就导致人心自此彻底变了。以前汉朝传承的时候,大家觉得只有姓刘的才能做皇帝。如果我不姓刘的话,最多也只能做个宰相。但是司马家的先例,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只要掌权,谁都可以当皇帝。

你司马家可以,那为什么我不可以?

后来司马家几个王爷的内斗,其实也是源自于这个思想。既然大家都可以做皇帝,而且我还姓司马,那我为什么不去争那个位置?

第三则是用人方面。在用人方面,晋武帝司马炎确实要负主要责任。如果司马炎不是选了司马衷这么一个傻孩子即位,但凡换个聪明点的,西晋后来不至于那么惨。如果司马炎不是选的贾南风这样一个儿媳妇,情况可能也要好很多。如果司马炎选择的不是杨骏辅政,而是选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辅政,结果最后同样不会惨到那个程度。

如果这些问题,单纯只是某一个出现的话,其实也不是特别严重。比如分封问题,换一个聪明皇帝的话,完全可以采用推恩令解决。比如外戚问题,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不是不能解决。比如胡人内迁问题,只要中原政权够强大,也完全不用担心。

但当时的西晋王朝,恰恰是在所有方面,都出了问题。

这样的晋朝,一个已经烂到骨子里的政权,要是还能撑得下去的话,那才是怪事呢!




历史上一个王朝的建立和巩固,都需要贤臣和猛将的扶持。还要得到老百姓的民心。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这样的一个封建王朝才能够长久的生存下去。否则的话很容易在短时间内灭亡。司马懿子孙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短时间内就迅速的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一点就是不能够得到民心。司马懿的西晋王朝。是司马家族杀了大量的人以后才建立起了王朝。所以在民间的影响非常的不好。只要是阻止他们王朝的巩固,一律是杀无赦。他们的统治手段非常的残暴。对于一些达官贵人不能够安抚。对平民百姓也是非常苛刻。在他们四周敌人非常的多。所以激起了大量的民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西晋王朝经常有反抗活动。就像一棵树,它虽然非常强壮,但是每个人都去把它晃一下。时间长了它也会被晃倒的。

第二就是司马家族内部不够团结,所以才会导致迅速的灭亡。司马懿的能力不用说了,非常的强。但是他的子孙却远远不如他。第2代皇帝司马忠还是个傻子。这样的王朝怎么能不迅速被灭亡呢?也该着司马家族气数已尽。虽然说司马家族各个藩王都分了土地。但是人的贪婪永远没有完的时候。当了藩王还要想当皇帝,所以说很多藩王不能够安分守己,千方百计想要谋夺皇帝的地位。家族内部大战,时刻不停。本身脚跟就没有立稳的司马王朝,就这样也在家族的纷战当中迅速的灭亡。

第三就是西晋王朝在建立王朝之初,树立了很多的敌人。而且前朝的党羽很多都没有被消灭殆尽。所以他们时刻想要恢复自己的王朝,于是不断地对西晋王朝进行反抗斗争。这也是西晋王朝迅速被灭亡的一个原因。

综上所述,西晋王朝之所以迅速的灭亡,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所以说一个王朝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既要有天时也要地利,还要人和。谢谢。




东汉灭亡后,曾经的汉王朝分裂成了三个政权,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魏蜀吴三国,从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取代汉朝建立魏国到西晋咸宁六年(280),西晋灭亡东吴。总共60年的时间里,三国之间相互攻伐,交替混战。

直到司马家得势,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司马家族掌权者的经营,司马家族逐渐控制了曹魏政权。在司马昭统治时期,曹魏消灭了蜀汉政权,三国时代开始走向了结束。到了其子司马炎即位晋王(司马家封爵),司马家族正式取代曹魏,建立西晋政权。并且在14年后(279),西晋发动了灭吴之战,终结了长达60年的混战局面。

但是,如此强大的西晋王朝却在统一全国后的短短36年内,由强盛走向混乱,最终走向灭亡。这一戏剧性的转变,不由的让我们产生疑问,为什么结束了三国混战的西晋。会在短短的36年内走向灭亡呢?

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西晋其自身在建立之初的体制存在问题,为王朝走向混乱埋下了隐患。由于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世族的势力逐渐壮大,尤其在各个地方,其影响力和地位甚至超过中央的皇帝,司马家族之所以能够取代曹魏,与这种制度和形势是息息相关的。

晋武帝司马炎在取代曹魏之后,为了避免其他世族、权臣效仿,便大肆分封其宗室子弟,让他们到各个地方为王,作为在地方上维护皇室的力量。并且实行占田制和荫客制,限制世族的土地面积和数量以及他们可以拥有的食客的数量,以此来限制世族的势力。

但统一后司马炎在位仅十年,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加上司马炎之前大肆分封宗室的行为,造成了皇族势力的壮大,成为了又一支地方割据势力。在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地方的皇族势力不久就掀起了八王之乱,晋王朝自此由盛转衰。

而另一方面,从东汉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中原,成为另一股割据势力,为后来的五胡乱华埋下伏笔。从东汉王朝开始,朝廷就常常通过招引或者强制的方式让北方的游牧民族内迁。目的是方便监视各族,并增加兵员和劳动力。魏晋时期,更是不遗余力地将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以至于到了后来,其迁入的人数与关中一带的晋人差不多,形成了极具威胁的割据势力。

到晋惠帝统治时期,便爆发了氐帅齐万年之乱。在八王之乱时,趁着司马家宗室互相攻伐的时机,原本臣服于晋朝的匈奴人刘渊军团割据汉地建立汉国。在东方河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领袖如石勒、王弥等也起兵对抗晋朝,并且宣布依附于汉国,得授汉国官职,使得汉国成为严重威胁晋朝统治的军事力量。

永嘉五年(311),刘渊之子刘聪继位后,派遣大将呼延晏率军攻打洛阳,一路摧枯拉朽,到六月于前来增援的王弥和刘曜会合,攻入了晋国都城洛阳,并且俘虏了打算西出长安的晋怀帝,在洛阳城中烧杀抢掠后,焚毁了洛阳皇宫,带着玉玺和一些晋朝大臣班师回朝。这就是史书上所讲的“永嘉之乱”。在此不久后,西晋走向了灭亡。

所以,曾经强盛一时的西晋王朝,其实是在内部宗室的内乱和南迁的的少数民族的叛乱的联合作用下,迅速地由强盛走向混乱,最终走向灭亡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王朝   西晋   胡人   魏国   南风   司马   士族   晋朝   中原   洛阳   东晋   子孙   政权   公元   皇帝   家族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