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对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为何被康熙除掉?

鳌拜(1600年—1669年),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初期辅政大臣、军事家、三代元勋,是康熙帝早年辅政的权臣。他曾经在平定三藩之乱和统一蒙古等重大事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清王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最终被康熙帝除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权力过大:鳌拜在清朝初年权力极大,他不仅掌握了军队和财政,还干预了朝政和法律。他对康熙帝和其他辅政大臣都有着强烈的控制欲和傲慢态度,甚至敢于公开反对康熙帝的意见和命令。他还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收买和排挤其他大臣,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团体。他的权力之大,让康熙帝感到不安和压抑。

桀骜不驯:鳌拜性格刚烈,不知变通,不顾时势和民意。他坚持执行一些过时和残酷的政策和法令,如剃发令、禁止汉人穿袍子、严惩汉人反抗者等。这些政策和法令引起了汉人的普遍不满和反抗,导致了清朝初期的多次民变和叛乱。鳌拜对此视而不见,甚至加大了镇压力度,造成了更多的流血和牺牲。他的做法严重损害了清朝的统治基础和民心。

得罪众怒:鳌拜不仅得罪了康熙帝,还得罪了其他辅政大臣和王公贵族。他经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准,不听取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对其他人进行诬陷和打击。他还滥用职权,贪污腐败,挥霍无度,享受奢侈生活。他的行为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和反感,使得他在朝中孤立无援。

综上所述,鳌拜虽然对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但因为他的权力过大、桀骜不驯、得罪众怒等原因,最终被康熙帝除掉。这是一个历史上真实而悲剧的故事,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的教训。




专权跋扈,以顾命老臣自居,根本不把年轻的康熙放在眼里,鳌拜就是一步一步朝着作死的路子走到底,他的死没有什么让人惋惜的,完全是咎由自取。

战功显赫,忠心为主


(鳌拜画像)

鳌拜是清朝三代元勋、权臣,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他的伯父费英东在清太祖时期为理政五大臣之一,父亲卫齐,太宗文皇帝时期任八门提督。鳌拜所在的瓜尔佳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可以说,鳌拜的出身非常高贵,妥妥的权贵之后。

鳌拜在年轻的时候即立下了赫赫战功,参与了皮岛之战,松锦之战等几场对明的重要战役,还曾随清太宗西征蒙古察哈尔部和东征朝鲜。清朝入关后,鳌拜被委以追击农民军之重任,在西充之战中联合肃亲王豪格大破张献忠率领的大西军,为清朝平定大西南,肃清抗清残余立功之多,在诸将之上。

鳌拜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身先士卒,而他对清太宗皇太极的忠心,在之后的储位之争,同样表现的非常出色,在摄政王多尔衮如日中天,专权跋扈的时候,鳌拜却敢于对抗多尔衮,处处维护太宗嫡系的权益,其表现出来的果敢沉稳令人印象深刻。


(影视剧中的满洲第一勇士鳌拜)

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驾崩,由于他生前未立嗣君,使得满洲亲贵围绕着皇位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皇太极生前统领的正黄旗与镶黄旗拥立皇长子肃亲王豪格,而多尔衮自领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则拥立多尔衮。

多尔衮是太祖第十四子,他对争夺皇位志在必得,但是身为镶黄旗护军统领又手握重兵的鳌拜,不屈于多尔衮的淫威之下,而是与两黄旗的其他大臣索尼、谭泰等八人会集于豪格府邸,“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坚决要拥立肃清王豪格为帝。在拥帝两派关系趋于紧张的情况下,鳌拜不惜以武力进逼,与效忠于皇太极的一批将领愤然表示若不立先帝之子,他们愿“从死先帝于地下”。双方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不得不提出折中办法,把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拉出来作为皇位继承人,终于使立储之争得到有惊无险的解决。

顺治帝即位后,由多尔衮摄政,他总揽大权,党同伐异,对过去与他政见不同者展开了残酷的打击清算,而这期间鳌拜更是首当其冲,多次被多尔衮打压迫害,其中在顺治五年(1648年)鳌拜与征西大将军肃亲王豪格征伐大西军,大胜回师,却被多尔衮指使他人诬告鳌拜等人阴谋拥立豪格,短短数月时间,鳌拜两次坐罪论死,其征西大功全部被抹杀,可见其所受打击之严酷、境遇之窘迫。

苦尽甘来,成顾命大臣


(顺治帝驾崩前,任命索尼、苏克萨克、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四大臣)

多尔衮专权时期,鳌拜三次坐罪论死,侥幸活命。直到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去世,鳌拜才算是苦尽甘来。顺治帝亲政后,闻知鳌拜、索尼等人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为维护太宗嫡系的权益寸步不让,其忠勇可嘉,因此对鳌拜极为器重,将他视为心腹重臣。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鳌拜从此随侍在顺治帝身边,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各类事务,君臣关系无比和谐温馨。顺治十三年(1656年)鳌拜旧伤复发,卧床不起,顺治帝亲往其府邸探视,这让鳌拜感激涕零。顺治十四年(1657年)孝庄文皇后病重,顺治帝朝夕服侍,鳌拜则昼夜与宫中侍候,连吃饭休息都顾不上,此举深获顺治帝的赞赏。

鳌拜得到两代皇帝的宠信,而他自己对君主的赤胆忠心也得到了太宗、世祖两位皇帝的高度赞赏。顺治十八年(1661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驾崩,遗诏指定由皇三子玄烨继承皇位,并以鳌拜、遏必隆、索尼、苏克萨哈为辅政四大臣。顺治死后,四位辅政大臣曾经在顺治灵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玄烨。不过,四大臣的这一盟誓虽然意义重大,但终究没能做到抱成一团,忠心辅主,特别是鳌拜,随着在权力之争中胜出,大权在握下变的越发专权跋扈,根本不把年轻的康熙皇帝放在眼里。

专权跋扈,晚节不保


(影视剧中专权跋扈的鳌拜)

四大辅政大臣中,位居首位的四朝元老索尼虽然位望隆重,却已是年老多病,畏事避祸,在很多事情上往往疏于过问。而苏克萨克原本就是多尔衮一党,多尔衮死后朝廷展开了对他的清算,苏克萨克才见风使舵出来揭发多尔衮,因此得到顺治帝的重用。苏克萨哈虽然与鳌拜是姻亲,但二人经常政见不合,关系极差。名列第三的遏必隆虽然出身名门,但胆小怕事,为人极为懦弱,遇事毫无主见,对同出镶黄旗的鳌拜,更是低声下气。辅政四大臣中排名最末的鳌拜,由于是战将出身,累立军功,资格老且深得顺治帝宠信,故而常常气势夺人,得以擅权自重,日益骄横,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

鳌拜晚年大权在握专权跋扈,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康熙皇帝还年轻,鳌拜有托孤之名得以掌握实权,而辅政四大臣中的其他三人都不堪大任,要么老而无用,要么胆小畏事,鳌拜虽居辅政四大臣之末,风头却足以盖过其他三人。鳌拜专权期间,仅仅因步军统领费扬古之子倭赫对他不甚礼貌,便罗织罪名将费扬古和其子倭赫、尼侃、萨哈连一并处死,并抄没其家,鳌拜以怨望而屠杀大臣,此举遭致了不少朝臣的弹劾。

与鳌拜对抗,无异于自寻死路,但仍有三个不怕死的官员敢于冒死上谏,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看到鳌拜专权跋扈杀害忠良,冒死上奏,记仇的鳌拜罗织罪名要将三人下狱论死,康熙虽然年幼,却知道他们三人是无辜的,但是辅政四大臣的其他三人竟然都默许了鳌拜的做法,最终,三人还是被矫诏处死,家产全部抄没。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病死,临死前,索尼上书给已经14岁的康熙,表示他已经到了亲政的年龄可以亲政了。七月,康熙正式亲政,苏克萨哈认为皇帝既已亲政,则辅政四大臣已是有名无实,当立即解散,自己愿往遵化皇陵守陵。但苏克萨克此举反而遭来对权力早已深度沉迷的鳌拜更大的报复,他东拼西凑给苏克萨哈罗列了多达24款罪名,请求诛杀苏克萨克,康熙深知他是无辜的,但自己刚刚亲政,大权还未统揽,因此仍然无力保全苏克萨克,只能眼睁睁看着鳌拜将苏克萨克处死并诛其族。鳌拜枉杀已经排名辅政四大臣之首的苏克萨哈,此等大逆不道之行为深深刺激到了康熙,君臣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康熙已经有了除掉鳌拜的想法。

窃弄威权,自食恶果


(鳌拜被抓)

康熙八年(1669年),不动声色的康熙提早做了安排,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整日让他们在宫内练习布库(满族摔跤)。这一年的五月,鳌拜入宫面见康熙,没有任何防备的他被这些少年侍卫一拥而上,寡不敌众的鳌拜被摔倒在地,就这样束手就擒。

窃弄权威,专擅跋扈的鳌拜旧这样成了阶下囚,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经审实,宣布了鳌拜30条罪状,大臣们都认为鳌拜罪行累累,恶贯满盈,应以大逆罪革职、处死。但康熙最终却网开一面,饶恕了他。根据法国传教士白晋在他的回忆录记载,鳌拜出事后曾入宫觐见康熙,他掀开上衣,露出当年随康熙皇祖父太宗皇帝出征而留下的伤疤。康熙很震惊,鳌拜追随太宗、世祖两代皇帝,战功赫赫,他虽专权但并无篡弑之迹,杀之者显自己冷血无情,于是对他宽大处理,将他免死禁锢,同年,鳌拜去世于禁所。

与小说演义和影视剧的描述不同,历史上的鳌拜,绝对是一个大忠臣,他忠心事主,至死不渝。太宗驾崩,鳌拜坚决维护太宗世系,与多尔衮斗智斗勇,始终坚持立皇太极之子为皇位继承人,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最终争得福临继位。在睿亲王多尔衮专权期间,鳌拜一再受到打压,先后三次论死。鳌拜对故主忠心耿耿,即便在多尔衮如日中天之时也始终没有变节,其一片赤诚忠心,连顺治帝都为之动容。然而,随着顺治帝驾崩,大权在握的鳌拜却迷失了自己,他虽然自始至终都没有篡弑之心,却因为自己的专权跋扈,杀了不少人也得罪了不少人,以至于自己晚节不保,这是鳌拜个人的悲剧,一个一心为主的忠臣,却不能做到善始善终,以至于晚节不保。由于晚年的专权跋扈,以至于他的形象在后世被定格为骄横跋扈、贪婪不法,而他忠贞梗直的另一面却始终未人所鲜知。




图为鳌拜

近些年,随着清宫剧的走热,捧红了一批格格们,同时,鳌拜也从历史中被淘了出来,成为不少清宫剧的负面头号人物。影视剧中的鳌拜只呈现了他与康熙硬杠的一面,却没有展示出他对清王朝忠心耿耿搏命的那段历史。


当你了解了一个真实的鳌拜,我相信,你多少还是为他的死感到些许悲凉。


命运或许真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鳌拜征战大半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就是仕途不畅,最终还是折在了政途上。


我们先认识一下真实鳌拜的勇猛,再谈谈康熙为何一心要治他于死地的真实原因。



不“死兵”--鳌拜

鳌拜出生将门之家,他的叔父费英东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他精通骑射,早在青年时代就效力军中,屡立大功。他的主要功绩体现在三次战役上,分别是皮岛之战、松锦会战和和西充之战。


皮岛之战

在努尔哈赤时期,有一个兵种叫“死兵”,这个兵种比较特殊,俗称敢死队,鳌拜就在这个队伍里。早年跟随努尔哈赤时,每次做死兵,他都冲锋在前,为此立功也颇多。跟了皇太极之后,他参与了皮岛之战,之后的他声名鹊起。



皮岛位于鸭绿江口,与朝鲜一水之隔,天启年间此岛成了明朝牵制清军的根据地。清军多次向明朝进攻,但都因皮岛明军从后方侵袭而被迫退兵,可以说皮岛已经成为清军后方的一颗烦恼的钉子。


但是清军面对这颗钉子又无计可施,因为清军没有水师。为了拔掉这颗钉子,清军强攻过,招降过明军首领毛文龙,但都失败了。


上图为袁崇焕


历史滚滚向前发展,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崇祯元年(1628年),袁崇焕把毛文龙给杀了,原意是为了统一事权,不想却物及必反,致使皮岛局势陷入混乱。毛文龙手下的三员悍将竟然投靠了清军,为清朝送去了精锐的水师和火器。


清军真是躺赚,这一降大大增加了清朝拿下皮岛的决心。皇太极发令,以阿济格为帅,大举进功皮岛。他们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战舰从正面进攻,精兵强将绕道背后奇袭,这担任奇袭任务就是鳌拜。



当鳌拜抢滩登陆后,发现明军密集的火炮早已在等着他们。关键时刻,他再次发挥出死兵本色,冲杀前,一举攻克了明军阵地。


战斗结束后,鳌拜身上有40多处伤,阿济格在奏报里说,久不见如此善战者。战后,他赢得了“巴图鲁”的称号,“满洲第一勇士”也由此诞生。


图中的松山、塔山、杏山和宁远构成明军关外的军事防御体系


松锦会战


松锦会战关系着明清双方的生死存亡。锦州是明朝在辽西地区的军事重镇,当时辽东已失陷,明朝在关外形成了以锦州为中心的军事防御体系。清军要想入主中原,就必须要先取宁远和锦州等城,明清双方争夺锦州的战争不可避免。


崇德六年(1641年),明清两军在锦州展开击战。鳌拜的镶黄旗护卫军路遇明军骑兵,鳌拜迎战,击败对方。不待军令到,果断决定乘胜追击明军,一直打到明军的步兵阵前,又下令将士下马迎敌,再次击败对方。战后晋爵一等梅勒章京。


清军一路斩杀,杀得明军尸横遍野。松棉会战结束后,鳌拜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


图为李自成

西充之战


入关之前的鳌拜已是战功赫赫,频繁升迁。入关以后,鳌拜的主要任伤务是追击农民军。顺治元年(1644年),鳌拜随阿济格取道陕北,进攻已退守西安的李自成。


清军由内蒙入陕北,攻下四城,降三十八城,挥师南下,攻进潼关,直逼西安。李自成退往湖广,于1645年在湖北九宫山遇害,至此大顺军瓦解。



打倒李自成后,清军将矛头又对准了大西军张献忠。顺治三年(1646年),鳌拜率领的先锋队与张献忠在西充一相遇。鳌拜又是身先士卒,狭路相逢勇者胜,张献忠在这次对战中被杀,清军大获全胜。


通过以上三场战役,我们发现,鳌拜是凭着自己实力和勇猛一步步提升起来的,无论是在关外还是关内的大小战役中,他都 立下了汗马功劳,称得上是清初开国功臣。而且我们也注意到,他一直跟随着皇太极一派的人作战,这也为他日后的坎坷人生埋下了隐患。



康熙为什么一定治鳌拜于死地


鳌拜能手握大权,一方面得益于他的功勋,一方面也在于他站对了政治队伍。但是,他不得志也是有些年头的,曾因被诬陷下过大狱,顺治亲政后,也曾因小错而遭遇降级。不过,终因他的显赫功勋,还是成为了清朝权力机构里的核心人物。


公元1643年,皇太极去世,没有指定继承人。当时朝野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兄终弟及,由多尔滚当皇帝;一派主张子承父业,由皇太极长子豪格继位。两派实力相当,时任镶黄旗护军统领的鳌拜手握重兵,成了两派拉拢的对象。



鳌拜是豪格的亲信,最终也因鳌拜的介入,最终导致了多尔滚的让步,最后双方折中,由皇太极的小儿子福临出任皇帝。由此也可以说,鳌拜是顺治登基的第一功臣


此后自然鳌拜成了摄政王多尔滚的眼中钉肉中刺,当年就给鳌拜安了个罪名。7年后,鳌拜忠于豪格的事被告发,又被下了大狱,幸得顺治赦免才捡回一条命。


上图为多尔滚


多尔滚死后,鳌拜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但他对顺治母子也算得上是尽心尽职,也算得上一位柱国大臣。不过武将出身的他,性格耿直,没有文官的虚伪,对皇帝说话争辩在激烈时,也会拽住顺治的衣领子。


公元1661年,顺治去世后,8岁的皇三子玄烨,也就是康熙继位了。鳌拜作为辅政大臣中最末的一位,但其权势却是最大的。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性格懦弱,苏克萨哈是多尔滚的党羽,自然不被信任。



上图为康熙帝

至此,我们也看到,鳌拜对于康熙继位也算得上一位功臣。但康熙厌恶鳌拜的真实原因,并非只是由于他的嚣张跋扈,而是涉及到两个历史遗留问题。


第一个问题,清朝的镶黄旗和正白旗的矛盾由来已久,皇太极去世后,正白旗拥戴多尔滚,镶黄旗支持豪格。到了鳌拜辅政后,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但他是个墙头草,谁掌权投靠谁。


正白旗的苏克萨哈与鳌拜等三位辅政大臣矛盾重重,于是三人合谋就给苏列了24条大罪,欲将苏治死。康熙不乐意了,但是鳌拜又拿出他打仗当死兵的劲,逼得康熙不得不让步,最终将苏处死。从此,鳌拜在康熙心里留下了阴影。



第二个问题,清朝入关后,为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颁布了圈地运动,致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至康熙后,为恢复经济,要废除这圈地政策。


鳌拜是圈地政策的维护者,当朝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反对圈地。鳌拜便为他们找了个罪名,将其处死。


至此,我们也看到,鳌拜的胳膊伸得太长了,已经严重影响了康熙的正常执政。他党羽遍地,又独揽大权,除掉鳌拜,不仅是掌权的需要,也是康熙正常实施国家政策,稳定清朝统治的需要。


至此,鳌拜之死,不可避免。被十几个少年擒拿下的鳌拜,康熙给他罗列了30条大罪,最后死在狱中。




谢谢邀请!康熙皇帝除掉鳌拜,是因为鳌拜有野心了。如果不处死鳌拜,康熙皇帝的政权,有可能落到鳌拜的手里。至于说鳌拜对于大清国忠心耿耿,那是鳌拜跟随皇太极、多尔衮转战南北,战功赫赫,当时确实忠诚。也正是因为有战功,又号称满人第一英雄,才居功自傲,专横跋扈,才有图谋不轨的野心。

顺治皇帝出家,康熙皇帝即位,年纪才8岁,正是玩孩时期,根本不能亲政,孝庄皇太后把治国重任交给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要他们辅佐幼主康熙。这四人,索尼年龄最大,有实权,鳌拜位列第四,权利最小。前三年,有索尼掌舵,鳌拜没有大的动作,三年以后,野心毕现。他感到索尼年龄大了,死亡时间不会太长,苏克萨哈必然取代索尼,这是他心里不舒服的地方,政敌就是苏克萨哈了,所以他就拉拢遏必隆,以更换圈地为名制造事端,以此来排挤苏克萨哈,本来居民已经安居乐业,不想改变祖制而折腾,当时就遭到不少官员的反对。为了打击苏克萨哈,假传圣旨,处罚苏克萨哈和地方官员,因此苏纳海、王登联等官员被杀。因为康熙皇帝年龄小,还未亲政,虽看在眼里,也很无奈。

索尼死后,康熙皇帝已看清了鳌拜的真实面目,请求祖母,希望祖母答应亲政,孝庄皇太后于是就答应康熙皇帝亲政了。康熙皇帝亲政后,苏克萨哈感到日子不好过,害怕死在鳌拜之手,要求隐退,可是鳌拜却说苏克萨哈隐退是假,图谋是真,多次启奏康熙皇帝处死苏克萨哈,康熙皇帝此时才十三四岁,若不处死苏克萨哈,感到自己性命也难保住,于是答应处死了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死后,康熙皇帝发号施令就不灵验了,满朝文武都趋向鳌拜方面了,鳌拜终日阳奉阴违,根本不把康熙皇帝放在眼里,康熙皇帝此时,再不想办法处死鳌拜,恐怕就晚了。所以康熙皇帝天天不安,时时刻刻都在想办法处死鳌拜。那天,以和孩童玩耍为名,引来鳌拜,使鳌拜落网。康熙皇帝这才保住了皇位!




忠心耿耿应该是始终如一、不忘初心使命,一心一意地维护统治者的利益,按这样的标准来说,鳌拜忠心耿耿显然是名不副实。

鳌拜是朝三代元勋、权臣,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之侄,八门提督卫齐第三子。

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攻克皮岛,参加松锦之战,平定农民起义,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皇太极病逝后,拥戴皇九子福临即位,成为议政大臣,位极人臣。顺治帝去世后,接受遗诏成为顾命辅政大臣,操握权柄、结党营私。

和历史上一些功臣一样,鳌拜在清朝的资历确实很深、地位崇高。可是人是会变的,地位不同人的思想和信念就不同;有的人能够束缚自己的欲望,始终如一守护自己的初衷、使命,抑制自己的贪心私欲膨胀。鳌拜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致使晚节不保、身败名裂。

康熙和鳌拜之间的矛盾冲突,归结起来就是权力之争,但是鳌拜显然是不占据道德至高点。顾命大臣是辅政大臣,不是主政大臣,皇帝小你可以有担当,但是皇帝大了就应该还政于朝;说白了就是把权力交给皇帝,人家才是正主。鳌拜可能当政惯了,不愿意交出政权,甚至有超越皇权的意思。这就危险了,肯定有篡权夺位的想法啊,所以康熙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肯定要除掉鳌拜。

鳌拜在四个辅臣中本来居第四,可是他拼命往前挤,处处强出头,想要取代首席辅政大臣的地位。他把自己的儿子和亲信都安插在内大臣、大学士、吏部尚书等重要位置上,国家大事多是先在家里商量好了,再拿到朝堂上宣布。

康熙八岁继位,现在康熙帝已经十四岁了。按照规定,他可以亲自管理国家大事了。这时候,辅政大臣索尼已经死去,苏克萨哈因为跟鳌拜有矛盾,被鳌拜诬陷为反对皇帝亲政,置于死地。遏必隆则处处附和鳌拜,听从他的支配。现在,皇帝已经宣布亲政了,鳌拜本来应该把权力交给康熙皇帝,可是他不但不这样做,反而比以前更专横了。可见鳌拜野心昭然若揭。

历史证明,能臣和功臣绝不等于忠臣。鳌拜是功臣,但不是忠臣;那么他过去的忠心耿耿就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一心追求权力,一心向上爬。一个人守住自己的本心很不容易,鳌拜的罪与罚就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忠心耿耿   满洲   康熙   锦州   镶黄旗   太极   白旗   索尼   顺治   跋扈   战功   大臣   清朝   皇帝   权力   真实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