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希特勒,苏联会不会取代纳粹德国的位置发动二战?

很难说如果希特勒没有在德国掌权会发生什么,因为有许多因素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然而,苏联不太可能取代纳粹德国成为这场战争的侵略者。 虽然二战前苏联当时也算是一个主要的军事强国,但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遭受了重大损失,并且仍在从俄罗斯十月革命中和随后的内战的影响中恢复!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的重点,是建立自己的国防和工业基础,而不是对外发动侵略性的扩张战争。 此外,苏联在1939年还与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签署了两国互不侵犯条约,其中包括将东欧划分为各自势力范围的秘密协议。该条约允许苏联吞并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的部分领土(北欧三小国),由于该秘密条约令史大林不用担心德国的干涉!如果没有希特勒咄咄逼人的扩张主义和对德国生存空间的渴望,欧洲主要大国之间的紧张局势还可能会继续发酵,而最终是否导致全面的全球性冲突,就要根据轴心国对领土扩张的野心和能力来决定了!




不可能。

几十年来,斯大林的名声不是很好。被很多人骂残暴、没人性、恶毒,杀了很多人。但这事咱们还得拆开了看。斯大林的凶狠绝大多数的时候,是用在自己人身上。他搞肃反,清除竞争对手,搞特务统治,在乌克兰搞饥荒,逼农民交出粮食,镇压反抗......直接或者间接的害死了很多人。但他害的绝大多数都是自己人,自己家的同志,自己家的将士,自己家的人民。

仔细的看一下斯大林的作为,我们会发现,他对外是很软的。

他跟德国打过,也跟日本打过。但他都是被侵略的一方。只不过他后来赢了,又打到了人家家里。苏德战争之前,斯大林对德国是极其的敬畏,一直在配合希特勒。德军向苏联发动进攻的同时,苏联履行合同,卖给德国的各种战略物资依然在火车上,在向德国运送。

斯大林一直在极力避免刺激德国,避免两国开战。而且战前他也做了一些准备,把前沿的一些工厂向后方搬,采取的是一种防御,被动挨打的态度。

远东在诺门坎和日本打了一仗。也是日本先惹事,先打的苏联。苏军打败日军以后,没有继续扩大战果,见好就收,没有对日本进行反击。

二战之前,列宁的时期,苏联就和波兰打过。也是波兰先动手,后来苏军反击到波兰境内。最后波兰在首都城下绝地反击,又打跑了苏军。这场战争斯大林也参与了,甚至是导致苏军失败的主要领导人。

很多时候,苏联、斯大林都是被逼还手的。

他主动去“侵略”别人的时候不多,只打了一次芬兰。斯大林亲自指导了入侵芬兰战争,苏军损失100万。

这是当时苏联难得的一次侵略其他国家,兵对兵,将对将,1国对1国的那种。问题是当时苏联是2亿人口的大国,芬兰是人口300万的小国。芬兰伤亡2万5千人,苏联100万。

之后,德国伙同苏联前后夹击,瓜分了波兰。斯大林依旧是联手强国,俩大国打一个小国,才有勇气对外国发动入侵。

一个打芬兰都要死伤100多万人的苏联,他敢单枪匹马,主动挑起战争,入侵波兰甚至德国,挑战英国、法国、美国吗?不可能的。

二战结束,苏联占领柏林,斯大林手下几百万铁甲雄狮,那时候,是苏联实力的巅峰。但是,朝鲜战争开始,美军直接仁川登陆,打了进来。即便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在地面跟美军交手的时候,斯大林依然没有勇气站出来,光明正大的直接跟美国为敌。哪怕他只出空军,也不敢。

他只能派飞机过来,冒充中朝部队,在鸭绿江附近打一下。

斯大林对外胆子很小。

对内狠的,对外一定会软。欺软的一定是怕硬。对自己人下手越重的,对外人下手就越轻。对好人下手越狠的,对无赖暴徒流氓就越宽容。这是铁律。

斯大林、苏联是怎样对自己老百姓的,怎样对自己将军的,怎样对不同意见的......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希特勒,德国横踢乱咬,总是侵略别的国家,那也得有前提:他自己的族群足够团结。不管怎样,他们对自己人还是不错的。希特勒那么热衷的为德国效力,那么热爱他的德意志民族,那也得是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这个民族的:善待。

如果他从小被德国官员欺负,被德意志商人诈骗,被德意志老板克扣工资,被德意志老师谩骂,被德意志警察栽赃陷害......那他还会爱他的德意志吗?当然不会了。再执着的人,再忠诚的人,再耿直的人也不会爱了。对不对?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的情势极其危险。为了挡住德军的进攻,斯大林启用朱可夫,让他来指挥部队。这就是个例子。如果打仗,想打胜仗,斯大林,乃至我国古代,就像宋朝,统治者都得把权利、军队交给将军。

而这对斯大林而言,对于赵构而言,都是极其危险的事。

怎样才能把权利、军队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里呢?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不打仗。给德国输送资源,给金国进贡是小事。把权利给大将,把军队给别人,这是要命的大事。

德国闪击法国,发动不列颠战役,当时德军的主力全在法国西边。苏联就在德国背后,而当时德国在苏联方向基本上就是敞开门户。苏联在这个方向有300万的部队,但他不敢打。把部队给将军,万一谁心怀不满,带两个师回头杀进莫斯科,这是斯大林不敢冒的险。肃反得罪多少人自己心里没数吗?

斯大林,苏联,当时的主要任务还是维护自己政权的稳定。没有对外发动侵略,跟强国硬刚的勇气。斯大林也比较聪明,发展其他国家,然后让这些国家在外围,保护苏联。即便是打起来,也让这些国家先在一线抵抗一下,为他做缓冲。




青言论史祝您新春愉快,猪年大吉


这一点可以确定——苏联主观上不太能成为全世界战争的策源地,但是他们也确实在希特勒发动的战争之中分了一杯羹。

二战的两大策源地——日本和德国,之所以会发动战争,其背后都有着很深刻的原因,那就是经济问题。这和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干系甚大。

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且在《凡尔赛和约》上吃了不少亏。面对新一轮经济危机,德国根本没有办法应对。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只有一条路——否认《凡尔赛和约》,并寻找新的经济突破口。

这个经济突破口其实很简单——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复苏经济。无论是德国,还是美国甚至是苏联都是如此。但是只有德国走上了纳粹的道路,原因很简单——在民意凋敝了二十年以后,能最大程度团结德国民意的武器就是民粹主义。而民粹主义很容易地就演变成了纳粹主义。

在这种条件下,德国通过政府干预,催生出了大批的军械,这些武器成为了日后二战中的中坚力量。而拉动德国国内经济、转移国内矛盾的,也正是大规模的武器订单。

但是苏联不存在这个问题。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苏联的经济模式基本属于自给自足的体制,对世界全球化的依赖性不强,因此他们的经济模式虽然也是大规模国家干预经济、甚至是国家直接掌控经济,却没有那么迫切地发动战争的想法,因为彼时苏联国内的矛盾还不明显。甚至,由于“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苏联模式反而被认为是最正确的选择。

但是这并不代表苏联就对土地没有渴望。在德国入侵波兰之后,苏联也迅速出兵,和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的土地;不久,苏联又出兵芬兰,展现了他们对北欧土地的诉求。

说到底,苏联这个国家,虽然没有短时间内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欲望,却有逐步蚕食整个世界的野心。有关这一点,我们早就领教过了。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会。因为他那时处于经济落后的壮观,越是贫穷落越想打人。正如蒙古人他经济落后就更想去夺取他国的财富而去发动战争。

就象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时时刻刻都会打富人的主意。




我的观点是不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如下:

一,苏联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二,条件不具备,苏联尽管兵力人数不少,但装备落后,而且更重要的是军事科学理论落后。

三,牵涉面广,不敢冒然行动。苏联知道,如果他发动对波兰等国的战争,德国,英国和法国必然会采取行动,对苏宣战,这样,弄不好几条战线作战,苏军会很被动。

四,苏联经济实力不允许,当时的苏联在欧洲不属于先进发达的国家,对开战,国家的承担力度不够,经不起长期作战的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希特勒   苏联   凡尔赛   斯大林   德意志   芬兰   波兰   法国   德国   小国   日本   自己人   位置   战争   纳粹德国   国家   财经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