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军为何偏偏不敢和美军、苏军拼刺刀?

恰恰相反,二战时期的日军,其实更希望同美军和苏军进行白刃战,因为后者的火力远远强于日军,反而拼刺刀才是日军的强项。

虽然日本在近代时期,是亚洲率先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可是受制于身处孤岛,物资缺乏的局面,日本即使通过掠夺扩张,也无法弥补自己和苏美这种列强的差距。

再加上日本是个好战而尚武的民族,其武士道精神在民间已经根深蒂固,砍头、切腹以及自相残杀,通过血腥的杀戮,来提高自身的价值和贵族阶级的认可,已经成了日本社会的普遍共识。

日本军事发展和掠夺扩张政策,一直以当时的晚清政府和朝鲜半岛为主要目标,面对还以冷兵器为主的清帝国,日本的武器装备和战略思维,虽然比其他7国列强要差一些,但是绝对比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更高出一筹。

近代史上日本唯一的一次同西方国家发生的战争,还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在获得英、美、德等国家的支持下,趁着沙俄国内局势不稳,自己经过充分的准备,以偷袭的手段,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其实就武器装备来,日俄战争时期的日本,缺乏重机枪和先进的火炮,日本只是靠着山炮和万岁冲锋,再加上人海迂回战术,以及阵地战的短兵相接拼刺刀,才勉强取得胜利。

战争只是限制在争夺东北,这种局部冲突中,如果沙俄对日本发起全面战争,日本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毕竟沙俄作为老牌强国,其军力不是日本所能比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虽然还是以阵地攻坚战,短兵相接拼刺刀的人海战为主,但是随着重机枪、坦克、飞机和重炮等武器的出现,最终影响了战争的结果。

此后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工业和科技的优势,对武器装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换代,并且根据飞机、坦克、战舰和火炮的投入使用,也从战术方面,向机动灵活加火力突击为主,取代了过去短兵相接的拼刺刀战术,当然一切都是建立在,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利益的基础上的。

日本也加快了军事发展的步伐,但是受制于经济、科技和物资短缺的限制,日本只能优先发展海空力量,而且日本的舰船飞机因为缺少钢铁,只能通过东南亚产的柚木来替代某些部位,也给日本海空军后来的作战,埋下了隐患。

日本主要是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作好准备,而且当时的中国还是非常的贫穷落后,经济和工业发展是一团糟,国产的武器装备难堪大用,从西方进口的武器装备少之又少,只能满足军阀混战的局面,却无法确保自身的安危。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虽然日军海陆空三军总兵力约700万人,但是面对中国庞大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日本最终出动400万陆军,想在三个月内快速结束战争。

侵华陆军配备了飞机、坦克、装甲车、各式火炮和轻重机枪,而且弹药充足,但是面对团结抗战的中国军民,利用复杂的地形,削弱了日军飞机和坦克的优势,当地民众从日军手中缴获的武器装备,反过来对日军也造成了重大的损伤。

侵华日军最常用的武器装备,其实是三八大盖步枪,因为日本人普遍都是1.5、1.6米的小个子,而加装刺刀的三八大盖步枪,却长达1.7米以上,因为当时中国军队火力不如日军,所以通常采取夜间抵近接敌战。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白刃战拼刺刀,日军三八大盖步枪的长度,再加上日军尚武好战,个人素质又好,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使日军在拼刺刀这种白刃战中,气焰一度非常嚣张。

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拖入二战的泥潭,当时日军主要是以海空军为主,而且是经过充分准备,再突然发动攻击,赢在了战术层面。

随后对于在东南亚美军的扫荡,也是建立在美军被斩断太平洋航线,军心处于慌乱,失去斗志的情况下,而不是说美军的武器装备不如日军。

并且没有出现双方短兵相接拼刺刀的场景,因为美国已经放弃了东南亚,在没有夺回太平洋航线的控制权以前,认为抵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二战时期,西方各国在武器装备上,普遍把火力放在第一位,尽可能的减少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战略战术也以大兵团机动作战为主。

因此飞机、坦克、战舰、火炮、轻重机枪成为攻城拔寨的利器,冲锋枪、手榴弹、手雷等则成为近战的武器,步枪因为射击速度而限制了杀伤力,因此逐渐被英、美、德、苏等国所淘汰。

即使面临短兵相接,欧洲各国因为大规模使用的是冲锋枪、卡宾枪等短小的连发速射武器,刺刀已经从枪枝上被分离出来,白刃战演变成枪托、匕首、头盔等乱砸的局面,要不就是用手雷和手榴弹最终解决问题。

1939年日军在诺门坎向苏军发起挑战,结果苏军用飞机、火炮和坦克,彻底碾压了日军,面对苏军源源不断的钢铁洪流,日军虽然想通过万岁冲锋的方式,进行抵近接敌展开白刃战,可是苏军用火力压制,偏偏不给日军进行拼刺刀的机会。

苏日诺门坎战役,让日军深切的感觉得同苏美等西方国家的巨大差异,但是日军再想对武器装备进行升级换代,随着战争的爆发以及战略物资的短缺,已经来不及也无能为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更是武装到牙齿,无论是飞机、坦克、战舰、火炮等重武器装备,还是单兵武器装备,都位居世界前列,在战争中,火力覆盖进行战术性压制,已经成为美军的日常操作。

日军在同美军作战时,往往一轮炮火之后,日军的工事和人员损失,至少在三成以上,而且美军的飞机、战舰、坦克和火炮,依然会进行持续而不间断的攻击。

日军其实在面对苏美这样的军队时,其实最希望的就是拼刺刀,三八大盖步枪在冲锋枪面前,进行白刃战是极具优势的。

再加上日军擅长拼刺刀,而且在侵华战争中进行过多年大规模实战,以武士道精神和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面对惜命如金的美军,以火力见长的苏军,日军最拿的出手的优势,就是进行短兵相接的拼刺刀。

正所谓有失必有得,有得也有失,苏美两军在注重火力的时候,拼刺刀这种战法,也相对的进行了弱化,毕竟冲锋枪、卡宾枪这种武器,完全可以进行近战。

而日军在太平洋战争时期,最后都是被封锁在各个孤岛,弹药等物资短缺,面对美军强大的火力,日军只能通过夜间突袭,展现三八大盖的优势,同美军拼刺刀,这也是弹药不足的无奈之举。

二战时期,不是日军不敢同苏美两军拼刺刀,而是在人家强大的武器装备和火力面前,日军偏偏最想拼刺刀,却没有机会,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二战时期,其实美军最怕同日军拼刺刀,苏军不惧伤亡,也不怕拼刺刀,只是觉得没必要,反而是日军最大的优势,就剩下拼刺刀,可没人愿意陪他玩,黑色幽默吗?




哈哈,二战美日之间的各个岛屿争夺战,日军多次组织部队拼命向美军发起冲锋,请问那不是去拼刺刀又是去干什么去了呢?难道是端着三八大盖冲到美军身边和拿着汤姆森冲锋枪的美军来个对射吗?

实际上,日军根本不怕和美军拼刺刀,在刚刚与日军交手的时候,美军确实吃过白刃战的亏,日军在刺杀中搏命般凶狠的架势,让美国人深感震慑!

战争的后期较大规模的白刃战之所以少了,是因为美军火力过于强大罢了,日军的冲锋根本就没等跑到美军身边就都挂没了的缘故。

事实上,在火力上严重落后的国家在和美军作战时,最理想的打法就是肉搏战拼刺刀,这其中就包括咱们(朝鲜战争)、越南(越战)、日本(二战),所以何来的害怕和美军拼刺刀的说法呢?




刺刀,白刃,一直都被日本奉为武士的精神至宝,乔安娜·伯克更是说过;“白刃战更可以代表武士文化的最高境界,尤其是一战直到二战的时间。”

其实大家都知道,在抗日战争中,侵华的日军士兵们,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把长达半米的刺刀安装在枪上,指挥官们也腰间别着一把长刀,充满了冷兵器时代的画风。

这样不单单看上去十分的古怪,并且安装刺刀也会大大的影响射击的稳定性,甚至是很容易误伤战友。尽管如此,战争时期的日本士兵还仍然是像中世纪的武士一样,携带着一把非常碍事的刺刀。

然而,为什么让日军如此狂热的白刃战,只是在中国的战场上频繁使用,在面对苏军与美军时,却很少使用呢?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由于近代长久以来的积贫积弱,很多人就连吃饭都成问题,更不要提基本的营养保障了,因而大部分人的身体都十分瘦弱。即便是参军的壮丁,也未必能够填得饱肚子,这导致在兵员身体素质上,我们就已经矮了一大截。

反观当时的日本人,虽然当时的日军身材都比较矮小,但是从小的生活条件,以及生活质量普遍都比较不错,所以当时的日军身体素质看起来较为强壮。

抗日战争前期的日本老兵,几乎长得都很粗壮敦实,并且肌肉发达,尤其是手臂相当粗壮。曾有抗日老兵回忆,跟日军拼刺刀,往往能感受到敌人惊人的爆发力,握枪的虎口能被震得生疼。

加之日本一直都是一个十分尚武的民族,所以日军在对近身格斗,以及日常的训练都是非常重视的,并且当时日本士兵配置的“三八大盖+刺刀”组合,比起中国军队使用的“汉阳造+刺刀”要长上一段,拼刺起来优势明显。

身体素质加上训练优势,使得抗战前期的战斗,我方往往要牺牲五位士兵,才能换取一个日军的性命,战损比例十分惊人。

其实,凭着开战前日军长年累月的苦练,美军和苏军如果跟日军一样比拼刺刀的话,也不一定能占到什么便宜。

不过从生活质量方面来看,显然美国的士兵的生长环境,以及营养条件要比日军的更为出色,所以美国的士兵一个个更是人高马大,身强体壮。

即使是身体素质强硬的日军,跟人高马大的美军比起来,仍然是没办法相比的。而苏军士兵的身体素质情况跟美军士兵的身体素质情况,是差不多的。

对于抗日的中国军队来说,与日本人展开拼刺刀战术,是我军求之不得的事情。

因为当时我国武器装备方面比较落后,拼刺刀的战法,可以尽可能地缩短武器差距,用大刀对战日军的刺刀,总比拿大刀去冲击三八大盖、掷弹筒、步兵炮和坦克组成的火力网,更来得有把握吧。

当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单单只体现在士兵的身体素质上,强劲的军工生产能力,更多的是体现在威力强大的武器上。

相比于日本,美国和苏联的资源要强上很多,并且十分注重军工产业的发展,所以二战爆发初期,不仅财大气粗的美国,就连建国还不到20年的苏联,作战观念上也已经向机械化靠拢,不再比拼白刃战了。

但是日本方面却恰恰相反,日本资源比较匮乏,根本没法跟美军和苏军一样放开手脚地玩炮火洗地、坦克推进的战术。为了节约弹药,日军转而在精准射击和白刃格斗上下功夫,将其与狂热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不断给士兵洗脑。

1939年5月的诺门罕战役,日军对付苏军用的还是近距离白刃战的作战方式,但是苏军此时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手法,可以说已经是十分简单粗暴了,并没有给日本人表演花式耍白刃的机会。

当时苏军的武器装备,明显比日军高的是不一星半点。步坦协同作战,再加上苏军普遍配备的冲锋枪,直接就将日军打出了心理阴影。这也是1945年苏联进攻伪满洲国,日军不再敢与苏联拼刺刀的原因。

至于太平洋战场,自中途岛战役日本联合舰队被打得血亏之后,美军便牢牢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制海权、制空权都在对方手里,日军往往面临困守孤岛的绝境。

在武器装备上,美军除数量庞大的航母和飞机外,近距离作战用的坦克、机枪也是供应充足,就连半自动的加兰德步枪,也比打一发就得掰一下退弹壳的三八大盖射速快上几倍。

能用子弹解决的战斗,美军凭什么跟日本人拼刺刀?偏偏日军还老守着自杀冲锋的战术,成群结队大喊大叫地往美军枪口上撞,成建制地倒在了速射武器的跟前。

直到硫磺岛战役,在美国通栗林忠道的指挥下,日军才找到了正确的坑道战法,但也只是起到了拖延的作用。道理很简单,整个岛屿都被围住了,粮食、药品和武器等后勤供应跟不上,就算不被美军打死,迟早也会是一个饿死。




事出必有因,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日本人身材矮小(平均不足1.6米,甚至二战后期不足1.4米);二是,美军、苏军火力强大,有打不完的弹药(根本没有赤手空拳白刃战机会)

现在,就来具体说说原因如下:

1、日本人身材矮小

日本人在古代一直以倭人自称,还以此为荣,只因这个封号是中国皇帝(东汉光武帝)所赐。在古代,日本人平均身高不足1.5米;在近代,日本人平均身高不足1.6米,尤其是在二战时期的后期,因为兵源不足问题,甚至身高不足1.45米,就这样的身高怎么和人高马大的美军、苏军拼刺刀呢?那不是找死吗!还没靠近对方就被对方给刺死了;

2、美军苏军火力强大

当日本和美国,苏联开战的时候也恰逢是美国和苏联军事力量的巅峰期,这两国当时正是全民皆兵的年代,可以说是举国之力、全国动员生产武器的年代,武器装备等正源源不断运往战场,有打不完的武器弹药,怎么会给日本人赤手空拳白刃战的机会呢?之所以,日本人在东亚战场有机会肉搏战,是因为,双方会出现弹荒(弹药不足)的情况,才给了双方上刺刀白刃战的机会;

总之,日本人二战时期不是不敢和美军、苏军拼刺刀,而是根本就没有机会拼刺刀,美军和苏军根本就没有给日本人上刺刀的机会。拼刺刀也是万不得已(火力不足、军工产能不足)才这样委曲求全,不得不选择。要是弹药充足,谁会愿意赤手空拳去拼刺刀呢?




个矮,拼不过,吃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刺刀   日军   美军   白刃战   苏联   短兵相接   作战   火炮   弹药   武器装备   日本人   日本   美国   火力   坦克   财经   苏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