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在什么地方?

垓下古战场遗址

安徽宿州市灵璧县境内地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垓下古战场遗址,是楚汉相争时项羽与刘邦决战之地,遗址位于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睢水洨水(今沱河)间开阔的平原地区。

战场中心根据当代历史学家郭沫若《中国史稿地图集》楚汉战争(前205年—前202年)中标,位于灵璧县城东南24.5公里处的韦集镇垓下村附近。这里南部陡峭,标高18.77米,北部渐次平缓,标高15.22米,高程差3.52米,属自然形态的高岗绝岸地形,面积约25万平方米。

垓下是刘邦项羽长达4年之久的“楚汉战争”的最后决战之地,被称作东方的滑铁卢。

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高谷堆(古墓),曾经出土过铜镞、铜剑等文物,地表上采集到大量的陶器、砖、瓦残片。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凭吊,留下许多感怀诗篇,抒思古之幽情,慨历史之沧桑。唐高适曾游览垓下,在其《东征赋》里写道:

次灵璧之逆旅,面垓下之遗墟。

嗟鲁公之慷慨,闻楚声而悒於。

基本信息

别名东方滑铁卢景区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理位置宿州市灵璧县韦集镇垓下村中文名垓下古战场遗址

建筑信息

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

更多细节

著名景点垓下古战场

其他信息

重要发现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和钱币等遗址内容包含新石器时代晚期和秦汉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收起

地理位置

垓下遗址是一处十分重要的古代城址,大体包含新石器时代晚期和秦汉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有城垣、城门、护城河、道路与排水系统,夯土建筑基址、活动场所、窑址、红烧土遗迹、水井、灰坑等重要遗存。古城址的面积约15余万平方米,属于我国史前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址,秦汉时期一座小城,主要依托当时的地形地貌与自然河道,该城坐北朝南,临水而建,考虑到了交通和防御的实际需要,设有陆门和水门、护城河等与自然河道相连,不仅可解决城内排水问题,还能很好地解决用水与交通运输问题。城内有红烧土居址、夯土建筑基址、水井等生活居住区,道路、排水沟、陶窑等生产作坊区等重要遗迹区划,表明当时两次建城都曾有一定的布局规划。这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垓下古城址的新发现,给认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出土的各类文物和新发现的早期史前城墙,不仅佐证了垓下的历史,大大提早了垓下遗址的年代,还对探讨淮河流域文明化进程以及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背景简介

世界七大古战场之一、被专家们称为"东方滑铁卢"、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争——楚汉相争中的垓下之战的垓下古战场遗址位于今宿州市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俗称霸王城),这里人杰地灵,民风淳仆,历史沉淀深厚,秦砖汉瓦俯首皆是,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间广为流传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优美动人的故事均出自此。

公元前二O二年,楚汉战争后期,项羽率十余万大军退至垓下,以河为屏障,堆土为营垒,深堑拒敌。刘邦率数十万汉军四面包围,展开决战攻势。汉军夜唱楚歌,羽闻之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爱妃虞姬弹剑哀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遂伏剑自刎,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此战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因其规模空前,影响深远,被列为世界著名古代七大战役之一,有“东方的滑铁卢”之誉。

填补空白

垓下城垣除地上部分已平外,地下及基础部分保存较为完整,结构比较清晰,城址为圆角长方形,接近椭圆形,方向350度。城内面积(不包括城垣)约15万平方米,包括护城河,城址面积近20万平方米。填土内包含有龙山时期的鼎足和陶片,其上被一座同期的陶窑叠压,这表明下层城垣的年代属于龙山时期。垓下遗址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已是一处有人居住的聚落遗址,发展至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600--4300年),进入第一个鼎盛时期,成为一个区域文化的中心。 “垓下古战场遗址为中华文明起源找到了新的佐证,说明在这个时期就已经有了文明的曙光。垓下早期遗址成为我国继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史前城址发现之后,在淮河流域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填补了安徽无史前城址的空白,是安徽史前考古的一个重大突破,它的发现为探讨我国早期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演变轨迹以及淮河流域文明化进程,都提供了宝贵的考古新资料。

历史意义

出土有各类完整和可复原的器物170余件,主要是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和钱币等。其中,石器有斧、铲、镞、刀等,陶器为大宗,有新石器时代的鼎、壶、罐、缸等,也有秦汉时期的罐、豆、壶、瓦等。此外,红烧土上还被发现有大量的稻谷,早在龙山时期,先民们就已在这里从事水稻种植,这些遗物的出土对了解该遗址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史上著名的楚汉战争--垓下之战,出土的铜箭镞、铁箭镞、楚蚁鼻钱等文化遗物符合秦汉之际的特点,从考古方面佐证了这一历史事实。




“垓下”(gai xia) 据历代史籍对于垓下的地理方位均有明确记载,一脉相承,且指向明确,即今天的濠城。

垓,有四种读音——

A、读gai(该);

B、读hai(孩);

C、读jie(阶);

D、读ji(级).

濠城地方口音读hai下。

濠城是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和3A级旅游景区,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境内有垓下古城和多个古遗址。尤其古墓众多,保存和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是目前保存较好、具有原生态风貌、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甚高的旅游景观区。是蚌埠市重点文化旅游镇,已列入安徽省“861”重点项目。

濠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5000年前,这里就建造了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史前古城,成为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大汶口文化第一城”,入选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重点项目,填补了安徽乃至淮河流域无史前古城的空白,是人类早期文明的繁衍地之一。

濠城水陆通达,交通便利,通讯快捷。境内有多条公路,省道329线横贯全境,东连104国道和徐明高速,西接206国道和南洛高速连接线及101省道,北达 高速;3小时行程圈可至南京、合肥、徐州等周边多个大中城市。与铁路相邻,距京沪线固镇站和高铁蚌埠、宿州等站较近。距蚌埠、徐州等机场仅2小时车程。


垓下发生过三个著名的典故。

十面埋伏——当时,刘邦的汉军各部总计约有80万左右,而“项羽之卒可10万”,故被重重包围。

战况如此:“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四面楚歌——项羽首战失利,大丧锐气。当时,天寒地冻,人困马乏,尤其缺乏粮草,故楚方军心不稳。张良、韩信妙用攻心之计: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张良吹箫散楚兵″的传说。

霸王别姬——在此情况下,项羽内外交困,身心瘁。“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虞姬的和歌为:“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今名乌江浦。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韩信、彭越等会攻项羽。项羽突围坎下(今安徽灵壁境),至乌江自刎,故址在今和县东北苏、皖交界处的乌江镇。同年六月,刘邦即皇帝位,统一中国,开创历史上著名的汉朝。




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其实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项羽虽然骁勇善战,起初实力强过刘邦,但是刘邦依靠正确的战略、合理地用人与雄厚的后勤资源抵消了项羽的优势,战争拼的就是资源,打到最后,项羽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持战争继续进行,于是刘邦与项羽签订了著名的鸿沟协议。

鸿沟协议的基本内容是双方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刘邦所有,鸿沟以东为项羽所有,所谓鸿沟是今河南省荥阳市的一条南北走向的人工运河,这里也成为楚河汉界的典故由来,双方签订协议后,项羽率军准备退回楚国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

鸿沟分界

结果张良和陈平建议刘邦撕毁刚刚签订的协议,派兵追击项羽,刘邦同意了,率军追击项羽到阳夏(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城),等待齐王韩信与彭越一起率军合围楚军,追击到固陵(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南)时,韩信与彭越也没来。

《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於是韩信、彭越皆往。

楚汉双方先是发生了阳夏之战,汉军大破楚军,俘虏楚国大将周将军及五千楚军,不久后又发生了固陵之战,汉军大败,刘邦据城坚守,一面加固城池、挖深沟堑,一面派采取张良的计策,封韩信和彭越为王,拉拢韩信和彭越合围项羽,最终韩信和彭越率军前来。

项羽逃亡之战

与此同时,刘邦派刘贾、英布攻打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劝降楚国大司马周殷,攻占了城父(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和原九江王封地(今江西九江、安徽安庆、江西南昌、湖北黄冈一带),灌婴、靳歙则率领骑兵攻破了西楚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

注意看地图,固陵之战时,项羽在固陵(河南太康南),刘邦的人就攻下了寿县、城父和九江,寿县在固陵的东南边,是长江沿岸重要城池,城父在固陵的东边,两地相距不过110公里,再加上原九江王英布的封地以及西楚国的国都彭城也被攻克,实际上此时刘邦已经截断了项羽逃往江东的去路,并且对项羽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形成一个大包围圈。

楚汉战争

项羽也不傻,意识到自己可能会被包围,于是退守陈县(今河南周口淮阳县),准备与刘邦决战,双方又爆发了陈之战,楚军再次战败,项羽继续率军逃到垓下,从项羽后来的逃亡路线来看,他是准备到江东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的,经安徽定远、安徽和县渡过长江再去往江东的。

但是项羽在垓下被汉军重重包围,垓下这个地方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这里距离淮河不到一百公里,只要渡过淮河就能逃出汉军的包围圈,而淮河离长江又不远,渡过长江就能到达江东。

可惜的是项羽在垓下已经被包围,无法再逃,楚汉双方在垓下进行了一场大会战,项羽战败带领800骑兵逃走,等渡过淮河时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逃到阴陵(今安徽定远)时,身边只有28人了,最终项羽逃到了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并在乌江自杀而死。

垓下之战

项羽从河南荥阳的撤退路线一直是沿着东南方向走,目的地是江东会稽郡,那里是项羽大本营,项羽手下的核心就是他从江东带出来的八千子弟兵,把项羽所有逃亡的地方串连起来是这样的:

鸿沟(今河南荥阳)→阳夏(今河南太康)→固陵(今河南太康南)→陈县(今河南淮阳)→垓下(今安徽灵壁)→阴陵(今安徽定远)→乌江(今安徽和县)。

为什么汉军会在垓下合围项羽呢?

这主要取决于刘邦的盟友,包括韩信和彭越的军队、刘贾和英布的军队、灌婴的军队以及楚国投降汉军的将领,包括楚国大将周将军、西楚大司马周殷、楚将灵常、利几等人的协助。

项羽被刘邦战略包围

汉军骑兵将领灌婴是在攻克彭城南下的,彭城就是江苏徐州,离垓下的直线距离不到80公里,以骑兵的行进速度,从彭城到垓下只需要两天时间,韩信是从齐地,也就是山东等地南下的,灵壁正好也在山东的南边,彭越是从梁地(今山东荷泽)南下的,梁地在垓下的西北方向。

北边几乎都被刘邦的汉军盟友占据,项羽连自己的都城都被攻破,所以无法北上,再来看南边,刘贾、英布占据了安徽寿县、江西九江、安徽安庆、江西南昌等地,除了江东之外,整个南方也被刘邦的盟友占据。

垓下是今安徽灵壁

从地图来看,项羽只能往东南方向逃亡,先渡过淮河,再渡过长江,才能逃到江东,项羽在垓下被围,几乎就是当时的政治局势确定的,项羽没有太多的选择,逃到垓下就被合围。

在20世纪50年代,在安徽省灵壁县发现了汉代遗址,这是一座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的古代城墙遗址,城墙是用夯土依山势而建,城墙呈不规则的四方形,城内有河流冲毁的痕迹,垓下在秦汉时期是军事重镇,垓下之战发生在当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垓(gai)下,古地名。是楚汉相争最后决战的战场遗址。新修订《辞海》将垓下遗址从“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改为“今安徽固镇东北沱河南岸”,经史学界考证是错误的。现实中的“垓下”就是历史上的“垓下”,而整个古战场的范围应该是以固镇为中心,分布于泗县、固镇、灵璧、五河交界处的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上,这些县的县志均有垓下之战的记载。固镇境内不仅有“霸王城”,附近还有韩信吹萧台、散楚山、虞姬墓等。


垓下为世界七大古战场,在中国和世界战争史上影响深远。垓下战役奠定了汉王朝400多年历史,汉字、汉语、汉文化、汉民族均由此得名。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灵璧县   固镇   寿县   太康   汉王   乌江   和县   楚国   淮河   项羽   汉军   刘邦   安徽   鸿沟   遗址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