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真的靠谱吗?

脉学是中医诊病的方法之一。古人很早就发现人体的周身有脉的跳动,并通过脉可以观察到内脏及器官的变化。先秦时代的医学家扁鹊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立脉学。

从《战国策》和《史记》中,可以找到扁鹊诊脉起死回生的故事。

一天扁鹊带弟子路过虢国,这时虢国正忙着给太子办丧事。扁鹊听说后立即来到宫中,到了太子的灵堂摸了太子胸口人迎脉后,认为是假死。立即实施针灸,几个时辰后太子苏醒。

据《史记》记载,扁鹊先前诊脉无固定位置,多采取遍诊法。后来扁鹊发现寸口取脉,认为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五脏六腑之所始。

晋.王叔和参考了了汉以前所有关脉学之成就,去繁就简,总结了浮、沉、迟、数、微、细、散、紧、弱、滑、代、动、缓、涩、结、促、软、洪、伏、虚、实、芤、革、弦、24脉象。撰写了我国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脉经》。废除了遍诊法的趺阳(胫前动脉)和人迎(颈动脉)取脉方法,论述了三部九候,尺口取脉的寸关尺等。为我国的脉学奠定了基础。濒湖脉学载脉27种,李士材《诊家正眼》载脉28种。现今一直延用李士材的28脉象。

中医在四诊中非常重视脉诊,也代表中医的医道。脉者血之腑也,血充脉中,缘气流行,肌体百骸无所不到,故为血气先机。故可从脉象得知气血的衰盛,及病证的阴阳、表面、寒热、虚实。依据脉的变化可以察觉人体内在的变化。

脉学在八纲辨证中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中无不从脉中体现。以浮脉为例:浮脉为阳、其病在表、浮迟为风寒袭表、浮数为表热、浮紧是寒拘。28脉中,无不扣中病因和病机。如风脉多浮,寒脉紧、细、微等,湿脉多濡,痰脉多弦多滑,瘀血脉多涩。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桡动脉只有左右一条,受到心脏的搏动。而中医在同一动脉上分出寸关尺。左主心肝肾,右主肺脾命门,同一个心动周期,一条脉上岀现不同的指感,令人不可思议。

不可否认,中医是经验医学。脉诊是经过历代名家的揣摩研究已经去伪存真,是四诊中的主要部分。如果怀疑脉诊的准确性,只是中医的医道不深。但是一摸脉就知百病,哪是江湖行当。中医做到四诊合参,脉证并重才是真正的医道。




我刚亲身体验过。找中医问诊,我一句话都没说,大夫给我两手把脉后,指着我胸口说,你这里有个病灶,去拍个片子吧。而我事先已经在医院拍了,完全正确的位置,神了!




我以前痛经,突然开始的,女儿7岁那年,痛三天瘦十斤,西医说“切子宫,不然越来越痛”。怕……正逢暑假,途径长沙湘雅附体,进去,犹豫,怕作各种检查,终于挂了中西医结合门诊,把脉三分钟,开了药,回来捡了吃的,一个月12副,连吃6个月,好了。真正好了,再也没痛过。现在女儿15岁,儿子也6岁了。特别感谢中医,yyds。




可以挑战把脉验孕,试验要严谨设计:把其它部位全都遮挡,只露出摸脉的地方,都不能吭声,看哪个中医敢尝试一下?估计对方是男是女都分不清,别把男的也摸出喜脉




我们这儿之前有个老中医,去看病正想说自己怎么不舒服,他不让说话。老中医把脉过后就问我是不是怎样的症状。说一条准一条,我就不停的点头。

老中医让我把诊所和医院开的西药停了,他开了一些中药,让我回家自己去市场买个砂锅熬药喝。

我本是没胃口,吃不下饭,反胃想吐。一副中药喝下,第二天就觉得饿,可以正常吃饭了。

不是亲身经历过,我一直都以为中医把脉是做样子糊弄人的。结果证明中医看某些病确实很厉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扁鹊   桡动脉   史记   百骸   中医   脉象   医道   寒热   虚实   动脉   太子   阴阳   胸口   中药   女儿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