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生的知识有哪些?

古人说,养生有“三败”!老不惜余精,少不惜脾阳,壮不惜肺阴。

古人说,养生有“三败”。一是老不惜余精,二是少不惜脾阳,三是壮不惜肺阴。

这“三败”也是我们人生中的大忌。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而人体的元气来源于肾气的充盛。当肾气不足时,就会导致肾气不固、精气虚损。

老不惜余精

“老”代表着衰老,而“余”则代表着余气,所以“老不惜余精”就是指人到中年以后,体力、精力等各方面都在下降,从而导致人衰老得更快。

对于中年人而言,体力、精力的下降是很正常的,而如果出现了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情况,就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老不惜余精”的阶段。

这种情况下,就要从养肾补肾入手。肾为先天之本,所以一定要重视肾脏的养护,可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艾灸、穴位按摩等。另外在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

对于中老年来说,想要保护好我们的肾脏,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尽量不要熬夜;

2.饮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不抽烟、喝酒;

少不惜脾阳

“少不惜脾阳”是指人到中年以后,阳气逐渐耗散,就会导致身体虚弱,精力不足,容易感冒、手脚冰凉。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脾为后天之本,当脾阳不足时,人的身体就会出现虚弱、畏寒等问题。

中医认为:“脾阳者,后天之本也”。在人的五脏中,脾与胃为“兄弟”关系。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时,就会导致脾阳不振。

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脾阳者,五味所藏,于燥则能生”。当人的脾阳衰弱时,就会影响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而人体的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气不足时,就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

对于脾阳不振的人来说,就会出现四肢发凉、精神萎靡等情况。而对于这种情况来说,我们可以选择用黄芪泡水喝来调理脾胃功能。

壮不惜肺阴

“壮不惜肺阴”,意思是说过度透支肺部,导致肺阴虚损,出现了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少津等症状。

肺阴为人体的先天之本,当肺气不足时,就会导致肺阴亏虚,出现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所以中医认为,想要避免“壮不惜肺阴”,就要保持肺阴充足。

除了上面三种原因外,我们还要注意尽量少吃辛辣、油腻、煎炸等食物,以及尽量不吸烟;还要多运动锻炼身体,这样才能促进人体阳气的生发,从而保护肺部阴液。

生活中如何改善呢?

1.多做深呼吸,的过程也是吐故纳新的过程,有助于调养肾气。

2.每天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起到养肾固精的效果。

3.在饮食上,要注意控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少吃辛辣、油腻、高脂肪食物。

4.再比如说,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的祛湿补阳验方,脐疗法。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同款好物,同仁堂肚脐贴。

选用这个方法,是因为肚脐处的神阙穴,历来就受医家的重视。而同仁堂肚脐贴,又是以温经活络的艾绒。以及祛湿,祛寒,补右肾命门的花椒。和养心安神的桂圆肉,再加入养血安神的酸枣仁。和补益肝肾,益精养血的枸杞,将之作用于肚脐的神阙穴处。这就好比,在中焦脾胃的阴寒之下,燃起了一簇火苗,慢慢地,炙烤着中焦的痰湿浊邪,从而达到升发阳气,健脾祛湿,温补脾胃之阳的目的。

结语

人到中年,如果能做到以上这四点,身体就会越来越健康,肾也会越来越强健,自然也就不会老不惜余精、少不惜脾阳和壮不惜肺阴了。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三胜”,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身体保养,这样才能做到“胜老不胜脾、胜肺阴”。




我来介绍一下自己养生做法吧,不能说是知识只能说是亲身体会哦!

视频加载中...



关于如何养生,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各路专家都有自己的高论,学医的说靠经络,经络通了,啥病没有,但懂医的罕有高寿;嘴馋的说怎么吃很重要,因为病都是吃出来的,这个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最近卒于56岁;闲不住的人说运动才是养生之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那个在电视上领着大家蹦蹦跳跳的女教练三十几岁就去了另一个世界;我哥们,一个不抽烟,不喝酒不好女色的绝世好男人57岁因肺癌离世,生前和他恩恩爱爱的老婆,3个月后就给我送来了结婚请帖……

无数事例说明,养生没有一定之规。

但是,真就不能养生吗?

能。

但有条件。

首先,没有家族遗传性疾病,这是养生的基础,心脑血管高血压等为显性遗传,先去治病,再谈养生。

其二,顺其自然。

任何一种养生之道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怎么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喜欢吃肥肉就吃,愿意睡懒觉就睡到自然醒,不愿意运动就蹲在墙角晒太阳,想喝酒了就来一瓶……顺其自然,就是做喜欢的愿意做的事。

顺其自然便满心欢喜,五体通畅,顺其自然才能恒生不息,有如日月星辰,阴晴随意,但能量守恒。





答:养生先养心。

心态决定状态,

状态决定体态,

体态决定健态,

健态决定美态,

美态决定青态。












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养生以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形神合一、整体观念、脏腑经络等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日常饮食起居调摄、精神情志调养与道德修养、饮食补益、方药调补、气功导引、针灸按摩、房事节养以及休逸嗜好的调适宜忌等途径与方式方法来保养生命。

《黄帝内经·素闻》上古天真论中: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这里面已经告诉应该如何养生才能活过百岁。

一、适应自然规律

“人与天地相应”,例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人体自身具有与自然变化规律基本上相适应的能力,如果人能掌握其规律,主动地采取各种养生措施适应其变化,就能避邪防病,保健延衰。

二、重视精神调养

1、 避免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方面的不良刺激。

2、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保持良好的心境。

三、房事有节

房事生活是顺应自然的,但是由于性生活要消耗肾精,因此必须节制。

四、注意形体锻炼

运动量要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并且要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收到动形以养生的功效。

五、谨和五味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

1、饮食之宜忌

一般说来,体质偏热者,进食宜凉而忌温;体质偏寒者,进食宜温而忌凉;平体之人,宜进平衡饮食而忌偏。

2、平衡膳食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记述的“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五、防止侵害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2、要注意“避其毒气”,以防止其致病和“染易”。

3、实施药物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黄帝内经   补益   阳气   脾胃   人到中年   房事   肚脐   经络   气血   辛辣   顺其自然   中医   人体   饮食   方法   知识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