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的拼刺刀,扎什么部位可使敌方马上丧失战斗力?

结合一些历史照片,你就会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是这些照片会气的我们咬牙切齿。

在抗战时期,日军进行过一种非常残忍的新兵训练——活人刺杀训练,即在沦陷区四处抓捕无辜的百姓,或者是战场上俘获的八路军和国军战俘,然后利用他们充当刺杀靶子,让日军部队的新兵用刺刀将他们一一捅死。

因为凶残的日本人认为,这种刺杀活人的训练既可以锻炼新兵的胆量,也可以让他们快速的认识到实战刺杀的关键点:到底重点刺杀什么部位才能让对面的敌人快速的失去战斗力。

在上面这张照片中,这个日军士兵的刺刀明显捅向了战俘的心脏位置,由于这是人的最致命的要害部位之一。一般情况下,刺刀如果刺中心脏,哪怕不拔出刺刀不形成大量的放血,被刺者也会当场身亡。就算在格斗中刺偏了位置,考虑到心脏的旁边就是胸肺,刺刀即便是扎中这个位置,拔出后再形成大出血的情况下,被刺者也同样会快速失去战斗力。

接下来的这张照片,其实是上一张照片的后续拍摄,因为照片中的受害人都是同一个人。只是不同的是,第二张照片中的受害人的胸前已经满身鲜血,甚至疑似还有其他的伤口。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战俘在多轮拍摄中曾先后成为过多个日军新兵刺杀的活靶子。

尤其在这张照片中,战俘明显已经瘫软在地,后面一个日本兵一直在背后强行推举着他。而对面这个日本兵的刺刀并没有刺向战俘的心肺位置,而是刺向了战俘的腹部。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腹部虽然不是人体的绝对致命部位,现实当中也曾有人腹部身中多刀事后还能生还的例子(参考徐洪刚)。但在刺刀战当中,由于刺刀的长度较长,腹部也缺乏骨骼防御,一旦在拼刺中,某个人的腹部被敌方的刺刀狠狠命中,这一刀会有绝对的概率将被刺者来一个对穿,即从前穿到背后,这种伤害那是相当致命的。

且不说刺刀的两侧通常还有血槽,由于没有骨骼的阻挡,刺中腹部的刺刀会很轻松的拔出来,然后再形成大出血。其实在实战拼刺中,很多人被刺刀刺中时,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丧失战斗力,可一旦对方拔出刺刀形成大出血,被刺者马上就会瘫倒在地。

这就跟电影《投名状》中,庞青云在舒城之战中被太平军一个士兵用长枪扎穿身体一样,过来增援的姜午阳想在第一时间拔出长枪,结果被同样增援的赵二虎制止。因为一旦生硬的拔出长枪,庞青云就要提前领盒饭了。

由于腹部很容易扎进扎出,一些凶残的日本兵在刺中我方人员的腹部后,他们通常不会将刺刀拔出,而是会将刺刀狠狠的挑出。如此一来,被刺者的腹部会被划开一个很大的豁口,接下来的画面是什么样就不用多说了。基本这一刀下来,被刺者就支撑不住了。

抗战初期日军在拼刺环节为什么那么厉害?一方面是日军的生产力足够,人人都能配得起刺刀(当时的我们缺乏金属冶金工业,连刺刀这种看似短小的武器也无法做到人人都能配备)。二是日军着重进行刺刀训练,刺刀拼刺一直是重点训练科目。除此之外,日军还会利用活人进行刺杀训练,以此来锻炼士兵的胆量和拼刺技能。

倘若一个没捅过活人的士兵跟一个捅过活人的士兵进行拼死,且前者的刺刀训练水平还不如对方,那接下来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就不用多说了吧?至少参考1937年10月的平型关之战,在激烈的拼刺战斗中,三四个八路军老兵也很难对付一个日本士兵,这就是后者强悍的拼刺水平!




我在参加两山轮战时,三棱军刺上抹擦枪油,刺入敌人身体的同时拧枪九十度。这样做可以使敌人迅速失去战斗力,而且伤口呈洞形,擦枪油沾满创面,极难清理,伤口极难缝合,极难愈合。拼刺刀时逮哪儿就扎哪儿,别挑部位,先见血再说。越南人身材矮小,营养不良,气势也弱,看见我们北方兵上刺刀都是转脸就跑。




说起拼刺刀问我就行:并不是我有多厉害,但和越南兵真的拼过,拼刺刀只要扎到对方任何地方,扎进去挑一下,都是要你命的,一定要挑一下。




刺刀术就是古代的短矛刺击,这是现代军队制式装备中唯一的冷兵器武艺传承。

如果拼刺刀,只要你能扎得中敌方,那么无论扎中了敌人哪儿,敌人都会马上丧失战斗力。若有人不信,那就来深入解释。

所谓人体要害,上打咽喉下打阴,当胸两肋并眉心等等,那是对拳术而言。而对于刃长数十公分的刺刀,人体便再无要害,因为只要刀子刺入,则处处皆为要害。

凡是刺刀刺中敌人,都决不会是轻轻一下、点到为止。而必然是深深扎进人体的。

因为两人拼刺,拼得就是生死。

拼生死这种特点决定了,你的每一下刺杀,都是速度与力量的爆发。

也唯有如此,才能格开对方刺刀,然后把你的刺刀扎进对方身体;

或者,是你用迅猛的突刺,先发制人。抢在对方刺来之前,一个虎跳,一刀刺中对方。

所以,能刺得中敌人,速度是关键。而有了速度,爆发穿透之力自然而生。

所以,无论你是如何刺中敌人的,有一点是肯定的:

就是你的刺杀动作,必须是果断、迅速而充满爆发力的,否则你就必定刺不中敌人。

这样的话,当你一刀刺中目标,你的刺刀又肯定是深深的扎入了敌体内的。

如果力量够猛,前胸进、后背出,捅个对穿都有可能。

那么,这一刀捅下去,不论捅到敌人什么部位,都会重创敌体内的筋肉、脏器与骨骼。

而随刺刀一拔出,创口处立即鲜血如喷泉般飞溅而出。

而挨你一刺的敌人,他纵有一身横力,也会立即如被捅破的皮球般泄了气,顿时就仆倒在地,哪还会有什么战斗力呢?

下面再来粗浅的谈一谈军队的刺杀术。

我们受武侠小说影响,总以为古人多有武林高手。而古代的大将武艺高强,打起来一招一式,来去分明。实际,那只是小说而已。

问:

冷兵器时代的刀枪棍棒真打时究竟是怎么样的?

答:

戚继光曰:“除一戳一打之外,余者皆花法。”

此语见《练兵实纪》

所以,别信什么拳经剑法等等武林秘籍。冷兵武艺是怎样的,自然是冷兵时代的统军大将最有发言权。

而冷兵器格斗,就是一戳加一打。戚大将军的话,比那些古今民间宗师们靠谱一万倍。

一戳,就是一刺。

而刺杀术的核心,就是双手握枪,前手虎口下压,后腿蹬地驱动转体,前脚急跨弓箭步,迅猛有力的一个向前突刺。

就这动作,每日重复三五百下,一二年之后,一刀刺出自有千钧之力,能秒杀武林高手。

古代的枪矛之法,重点就是拦、拿、扎三字。

与之对应的现代刺刀术,就是防左、防右、突刺三法。

而扎与突刺,就是奋力向前一戳。这是重中之重,核心中的核心。

戳若是练不好,刺出去无力。那么一切拦拿,防左防右,全是成空。

明代技击名家吴殳,写有一部很有名的技击著作,名曰《手臂录》。书中论枪矛之术,最重点的一句,就是“每日必五百戳,戳满一二年,方可练其他招式。”否则,那就成花枪。

同理,刺杀术最重要的,就是突刺。

突刺怎么练出来,没有捷径,也是一下一下的每日重复几百次刺击。

现代军队中的刺刀形状与制式的演变。

二战时期,单发步枪还是主流,尤其东亚,刺杀术是中、日等国军队步兵的主要训练科目之一。

日军的三八式步枪加刺刀,全长近一米七。

一寸长、一寸强。

所以当年鬼子刺杀厉害,并不是鬼子天生厉害。而是鬼子训练充分,再加枪支长度足够长。

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解放军步兵五大技术,刺杀列第三。

与日军打了八年艰苦抗战之后,实际中国军队的刺杀,也是借鉴了日军的。

大名鼎鼎的五六半自动步枪上的三棱刺,这一刺刀捅下去,无论捅在敌人哪儿,都能一刀就抽空敌人的所有力气,哪还有什么要害不要害。

随全自动化武器大规模普及到每一个单兵之后,刺杀再不是现代军队的重点训练科目。

但是刺刀永远不会淘汰!

因为这是军人的最后武器,又是步兵战斗精神中的灵魂所在。

只有敢于刺刀见红的军队,才是无坚不摧的铁血雄师。

而现代军队步枪上的刺刀,也早已从又尖又长的专用刺刀,转变成了带锯齿、可一刀多用的多用途刺刀了。

中国的95式多用途刺刀。

多用途刺刀平时是一把多用匕首,因锯齿的存在可以当锯子,与刀鞘结合后,又可当剪子,可切铁丝。装在步枪上,那就是一把刺刀

长度虽然变短了,而多用途刺刀的杀伤力可一点儿也不减。

你光是看它那些獠牙般的锯齿就知道了,若是一刀刺入人体再拔出,那对筋骨肌肉组织的破坏,岂不就是摧毁性的。

讲了这么多,目的就是说明,只要让刺刀刺中,不论刺哪儿都会失去战斗力。

有人或仍不信,会质疑说:

“有人被一刀砍掉左臂,右臂仍然挥刀战斗。”

那是小说与电影情节!现实中,少之又少,属于五十万分之一。

就算大战连年,在战场上,也很难碰得上五十万分之一的人。

就好比关公万众之中策马刺颜良,并斩其首还,敌军皆莫能当者。整部三国历史,跨度五六十年,你找得出第二吗!

八路军时期的刺杀训练。




共和国军队最后一次拼刺刀,是在一九八一年五月十六日的法卡山阵地,守卫在法卡山五号阵地的勇士们,一个班的勇士在抗击敌人连级以上的进攻时,被敌人连续不断的进攻突破阵地,守卫阵地的勇士们为了履行“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诺言,与敌人展开了拼刺刀的肉搏战,因寡不敌众全班壮烈牺牲。做为参战退役军人谈谈对拼刺刀应该刺敌人什么部位才是致命的想法,有个人的观点,在两军碰撞的情况下,做为战斗人员,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要刺敌人什么部位,只要能刺中敌人,就能够减轻敌人对自己的伤害,激烈的混战只求能够击倒更多敌人才能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不会特意也没有时间去选择什么部位,当然了,如果有绝对的优势,刺中敌人的胸口是最佳解决手段。晒晒战友的战地相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刺刀   战斗力   部位   战俘   敌方   步枪   日本   新兵   日军   活人   要害   阵地   腹部   士兵   军队   敌人   时期   战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