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焦寒吃什么中药好?

“脾寒,百脉虚”,脾是我们身体的后天之本,如果脾出了问题,那么人就会容易出现各种不适,比如胃寒怕冷、腹泻、腹痛、大便不成形等,中医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脾不好,人就容易虚弱乏力,经常感冒、发烧、咳嗽,容易出现精神萎靡等现象。甚至还有人会出现面色萎黄无光泽、皮肤粗糙、没有光泽。

此外,脾胃不好的人还会经常出现胃胀、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所以对于脾胃不好的人来说及时调理脾脏健康很重要。


脾寒,百脉虚

中医认为“脾寒,百脉虚”,脾主运化水谷,如果脾脏寒气太重,就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现象,导致营养物质无法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导致人出现气血亏虚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调理身体健康就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脾脏是否虚弱呢?其实从舌苔就可以看出来。

脾胃虚弱的人舌头上会出现齿痕、舌苔发白且厚腻、大便不成形等症状,如果脾胃不好的人还会经常出现胃寒怕冷、腹泻腹痛、大便不成形等症状。另外脾胃虚寒的人还会经常出现面色萎黄无光泽、皮肤干燥无光泽等现象。

对于脾虚的人来说,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调理呢?


古名医张仲景的温脾方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了一个温脾方,其组方为,炙甘草、桂枝、干姜、大枣、人参、白术等。

这个方子主要用来治疗脾胃虚寒、大便不成形以及手足冰凉等症状。还可用以温通全身,治胃寒怕冷,治疗风寒感冒,治疗寒湿引起的腹泻和腹痛等症状。


四物汤

四物汤是中医的经典方剂之一,出自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是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组成,这四味药材都有补血的功效,所以四物汤被称为“补血第一方”。

四物汤适用于气血不足或血虚体弱的人,比如面色苍白或萎黄、少气懒言、头晕目眩等,四物汤对于贫血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四物汤属于温补类药物,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来说不宜长期服用。同时如果患者存在气血虚弱、多病缠身等症状,也不宜长期服用四物汤。


五苓散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这个方子的主要作用是利湿化气,用于治疗水肿。

五苓散能够利水渗湿,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

五苓散中的茯苓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脾去湿的作用,茯苓性平,归脾、肺、肾经,可以起到利水渗湿的作用。白术可以起到健脾益气,祛湿止泻的作用。泽泻、猪苓可以起到利湿健脾、清热利水的作用。


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是张仲景所创,主要用来治疗虚寒性的胃痛,比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等。

组成: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等。

黄芪建中汤中,桂枝和生姜是最常用的两味药,它们可以帮助脾胃来温中散寒,让脾的功能更好。白芍是缓急止痛的常用药,它可以和桂枝一起加强药性的温通性,来缓解腹痛。桂枝还能引诸药直达病所,它可以让病邪从上而下消散。


脐疗法健脾除寒

当然,对于不熟悉药理的普通人而言,就可以推荐使用较为简单、便捷的外用之法,脐疗法。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同款好物,同仁堂肚脐贴。用它,也可以起到健脾、温中、改善脾胃虚寒的目的。

方法也很是简单,只需要准备艾绒 花椒 桂圆 枸杞 酸枣仁,将其全部捣碎,揉制成丸,晚上睡觉前贴于肚脐处,以及脚底的涌泉穴上外用,第二天醒来后,再将其取下来就可以了。只要坚持使用,就可以驱散寒气,化散湿气,脾虚、胃痛的情况自然就会有所好转,脾胃之气得以补充,睡眠质量也就能有效提高。



而作用于肚脐,就好比是在中焦的阴寒之地,燃起了一簇火苗,慢慢地炙烤着中焦的寒湿浊邪。从而达到散寒、化湿邪、培补脾胃之气的目的。




中焦指的是中医肝胆脾胃等脏腑,而中焦虚寒,大部分指的是脾胃阳虚寒湿之类的病症,这是因为脾胃的阳气不足,腐熟水谷、运化水湿散寒的能力下降,导致寒湿浊气、水湿停留在脾胃胃肠部位,发生的一系列症状表现。

其最常见的表现包括平常手脚冰凉、畏寒怕冷、胃脘部冷痛、不思饮食、恶心反胃呕吐、大便稀溏、容易腹泻、口淡乏味等症状;中医治疗这一类的病症主要采用温阳健脾,散寒祛湿等方法治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常用的中成药,以供大家选择参考。

最常用的有理中丸,由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组成,这是最经典的治疗中焦虚寒的一个配方,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上附子,温阳散寒的功效更上一筹,便称之为附子理中丸;若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上附子和肉桂,是桂附理中丸,虽然温阳理气止痛的功效更好,但是药性也更加温热。

其他的常用的还有香砂养胃丸、香砂六君丸等,这类药材主要是在温中健脾胃的基础上,加上很多理气行气止痛的药物,更适合一些因为脾胃虚寒而导致气滞胀满疼痛的病症。

其他的还有补中益气丸、小建中颗粒等等,这些配方里面主要成分多使用有黄芪,功效偏补,可以用于一些脾胃阳气虚,尤其是脾胃气虚明显的病症,尤其适合身体疲倦乏力、内脏下垂、气短懒言、脉沉弱、面色白等证候。

其他的比如藿香正气丸、香苏丸、保济丸等,也都有一定的温中散寒理气的功效,但药物成分里面多兼有一些解表的功效,所以比较适合一些平常脾胃虚寒,兼有外感风寒的证候。

以上这些中成药都比较适合于平常脾胃阳虚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点我头像,关注我头条号内,有更多中医养生文章内容,有疑问可留言评论。



21种常用于中焦寒的中药,其中有3种在每家的厨房里很常见

1、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2、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

3、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4、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5、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6、白术:补气健脾。

7、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8、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9、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10、桂枝: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11、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12、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13、炮姜:温中止痛,温中止泻。

14、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降逆,助阳止泻。

15、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15、花椒:温中止痛。

17、胡椒:温中止痛。

18、桂皮: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

19、荜澄茄: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20、山奈:温中止痛,健胃消食。

21、荜茇:温中散寒。

附子干姜

以上中药以中焦虚寒严重程度搭配食用,最常见的是理中汤,由干姜(或炮姜)、党参、白术、甘草组成,用于中焦寒,胃部冷痛,胃胀,怕冷,手足凉,喜欢热食,伴有呕吐腹泻,消化不良

严重一点的有附子理中汤用于脾胃虚寒更严重的情况,症见腹部冷痛,怕冷,手脚冰凉,甚至小腿都凉,喜欢热食,呕吐清水,大便稀。

一般较轻的中焦寒,可在平时多食生姜、胡椒、花椒、桂皮、紫苏、豆蔻等,在平时做菜、做汤的时候,加入这些温性的调料。

温性调料

8种常用于中焦寒的中成药

1、小建中合剂(胶囊、颗粒、片)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用于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胃部疼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温按则痛减,饿的时候疼痛更明显。

2、理中丸(片)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主要用于中焦虚寒,腹冷痛,胃胀满,消化不良,喜温喜按,呕吐腹泻。

3、附子理中丸(片)

温阳祛寒,益气健脾。用于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脘腹冷痛,下利清谷(排泄物清稀,并杂有不消化的食物),恶心呕吐,畏寒肢冷。

4、桂附理中丸

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腹部冷痛,呕吐腹泻,大便中夹有未消化的食物,手足冰冷。

5、仲景胃灵片(丸)

脾胃虚寒证,除了胃冷痛之外,还有脾胃虚弱,胃部凉痛,食欲不振,腹胀较重,还呕吐酸水或清水。

6、温胃舒胶囊(颗粒、泡腾片)

用于脾胃虚寒兼有食积气滞,胃腹冷痛,腹胀,消化不良,打嗝频繁,食欲不振。

7、良附丸

行气疏肝,温胃止痛。用于气滞寒凝,胃脘疼痛、吐酸、胸腹胀满、胁痛。

8、香砂养胃颗粒/香砂养胃丸

温中和胃。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胃部隐痛,胃中满胀,呕吐酸水,食欲不佳,四肢倦怠。

还有以下中成药也有温中散寒作用,可用于胃寒型胃痛、胃胀:

复方春砂颗粒、参桂理中丸、黄芪建中丸、复方田七胃痛胶囊、安中片、姜颗粒、丁桂温胃散等,可酌情选择。




中焦寒吃什么中药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中焦,狭义的中焦 包括脾、 胃, 脾 胃的生理特 性是“脾宜升则健, 胃宜降则和”。 中焦可以看作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 脾、 胃升降平衡则 中焦枢机利,气道畅,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气化正常。《黄帝内经》认为寒热、阴阳、虚实的失和均会影响脾胃之升降功能而致中焦之枢机不利,故可将中焦之壅滞状态归纳为一种“失和”的状态。



中焦寒的主要表现:

胃脘痛、呕吐、泄泻、腹痛等。主要表现出胃痛、胃胀、恶心欲吐、泛酸烧心。而胃痛的特点的是喜温、喜按、喜热饮,得热则病情减轻,得寒则疼痛加重。腹部喜温喜按。

中焦寒该如何调理?

1、理中丸和平胃散

理中丸主治中焦虚寒证。

中焦虚寒证的舌苔当不腻、不燥。倘在中焦虚寒的基础上,舌苔偏腻而挟有湿邪者,可以苍术易方中白术,组方即为人参、干姜、苍术、炙甘草。 如舌苔腻、中焦寒湿较甚而正虚不显者,或治疗当先祛寒湿后治正虚者,则可以在上方的基础上,去甘温补中之人参,加温化畅中之厚朴、陈皮,组方即为:苍术、厚朴、陈皮、干姜、炙甘草。也就是平胃散方加干姜。

治疗中焦寒湿证,每用平胃散方加干姜。如中虚而寒湿较甚,也常以平胃散方加干姜为首用方,理中丸方为善后方。 至于呕吐明显,可不去苍术,而合用小半夏汤。如考虑到药味,可加焦山楂以作调味之用。



2、中药热奄包

中药热奄包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即用大青盐加上根据病人情况配备的中药加工成颗粒制作而成。大青盐具有通络、引经的作用,中药则有活血化瘀行气的作用。经过临床实践,其温胃散寒止疼的功效很好,因受寒凉引起的胃病、腹痛、泄泻等症均适用。每次使用前将热奄包用微波炉加热到 60 ~70 ℃,外面包上毛巾,以不烫皮肤为度。放在患者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热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利用其药效和温度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的目的。每次 25 分钟左右,一个疗程为 10~15 天。

3、艾灸穴位

将艾条放进箱中,放在肚脐上,正好可以把肚脐(神阙穴)、上脘穴(脐上 5 横指)、中脘穴(脐上 4 横指)、下脘(脐上 2 横指)全部覆盖,用艾条的药力和热力健脾益胃。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中焦寒吃什么中药好?

中医里面,三焦中的中焦主要是指我们的脾胃,那么脾胃虚寒,这类人有一个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怕冷,脾胃虚寒的人在冬天是非常难受的,因为穿再多都觉得无法抵御寒冷,其次还有就是脾胃方面的症状,不能吃太凉,容易腹痛拉肚子, 伸出舌头一看,会发现舌苔白厚,舌头边上齿痕严重,平时大便多黏腻不成形。

那么脾胃虚寒我们可以吃什么中药?

(1)肉桂

肉桂是一味可以温中益气,驱寒助阳的中药,它可以用于脾肾虚寒,肾阳不足。平时可以直接用肉桂炖汤, 药食同源,阳虚体质可以经常吃。

(2)老姜

老姜具有很好的温中散寒,健运脾阳的功效,可以用于脘腹冷痛,脾胃虚寒,寒呕冷痛等等,而用于脾胃虚寒的患者最好的药膳就是——姜枣茶。

3)理中丸

理中丸具有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尤其适合那些平时胃痛较多,而且是隐隐作痛,平时比较怕冷,空腹时候疼痛会加重,进食后却会有所好转,并且体倦无力,手脚发凉,大便比较溏薄者。

所以这个药通常适合脾胃虚寒,脾阳虚者,该药可以温中散寒,健脾养胃。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分享养脾干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中焦   建中   中药   干姜   附子   舌苔   白术   桂枝   黄芪   脾胃   甘草   胃痛   大便   功效   作用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