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野兔,是殖民者带来的20几只的后代,为什么没有近亲繁殖缺陷?

澳大利亚的兔子泛滥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这些兔子在巅峰时期数量曾经突破过100亿只,如果如此多的兔子出现在人工饲养下,尤其是在我国,那么实现兔头、兔肉自由就指日可待了,但对于当时的澳大利亚来说,这些兔子是一群“恶魔”。

起初,早在18世纪80年代以前,澳大利亚本土是连个兔毛没有的,后来欧洲的殖民者登陆后带来了兔子,由此也拉开了兔子泛滥的序章。当然,这些事情非但澳大利亚人没想到,就连当时放生兔子的殖民者也没有想到。

网传,澳大利亚的兔子是由二十几只兔子放生后繁殖而来的,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众所周知,动物近亲繁殖会严重影响后代,出现畸形和先天性不足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为何当几十只兔子没有受到近亲繁殖的影响,反而繁殖出了百亿大军呢?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真相。

澳大利亚兔子泛滥始末

澳大利亚的兔子并不是我们常说的野兔,因为野兔是兔科兔属下的动物,我们在田野里看到的兔子就是野兔,它广泛的分布于欧亚大陆上,有着多达46个亚种分化,而澳大利亚泛滥的兔子是穴兔,它是兔科穴兔属下的动物,我们常见的家兔就是由野生的穴兔驯化而来的。


除了外观以及科属不同外,野兔通常是不挖洞的,即使挖洞也只是一个浅洞,只能藏进一半的身体 ,而穴兔是挖洞高手,我们常说的“狡兔三窟”说的其实就是穴兔(家兔),而这个说法也是在中华先民将喜马拉雅地区的欧洲穴兔驯化为五黑兔后通过观察习性得出的。

家兔的品种之一五黑兔

作为原产欧亚大陆的兔子,穴兔原本在澳大利亚是没有的,它们最早登陆澳大利亚发生在18世纪80年代,当时英国第一舰队将其首次带到了澳大利亚,不过,由于带去的兔子较少,而且以打猎为主,所以没有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真正让兔子泛滥的是1859年,英国殖民者托马斯·奥斯汀委托自己远在英国的侄子帮忙邮寄了17只兔子,其中有12只家兔和5只欧洲穴兔,当时托马斯的初衷是放在农场中供自己打猎使用,经过简单的繁殖后,这17只兔子变成了24只被放入了农场中。

托马斯·奥斯汀

但是,他显然低估了这些兔子的能力,因为这些兔子是擅长挖洞的兔子,而且它们的繁殖能力超强,一只穴兔只需要8个月的时间就能从出生到性成熟,一只成年的穴兔一年能繁殖4-6次,一次产下2-7只幼崽,这样兔子就在农场中呈几何倍数的增加,之后挖洞逃逸到外面,逐渐的野化。

到了1886年,也就是27年后,穴兔就已经扩散到了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的边界,四年后到达了澳大利亚西部和北部,占据了全澳约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就相当于侵占了澳洲52%的土地,到了1920年,澳大利亚的穴兔数量突破百亿大关,占据了澳大利亚约70%的土地,成为了世界上扩散速度最快的哺乳动物。

澳大利亚兔子分布图

当然,澳大利亚的兔子扩散速度除了与穴兔本身的繁殖力有关外,与澳大利亚的特殊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早在几千万年前,澳大利亚就与其他大陆分割开来,这造成了这里的生物的独特性(主要以有袋类动物为主),而且这里食物链顶端的食肉动物极少,唯一拿得出手的袋狼还灭绝了,所以,穴兔进入这里之后是没有天敌约束的。

其次,澳大利亚多为平原为主,稀疏的草原、半荒漠的面积占比较大,而穴兔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环境,因此,在超强的繁殖能力、没有天敌约束以及环境适宜的共同作用下,澳大利亚成为了穴兔的天堂。

不过,显然澳大利亚人不会放任入侵物种一直膨胀,因为作为一种食草动物,如此多的穴兔对生态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荒漠地区沙漠化加剧,草原的植被退化严重,这对于“羊背上的民族”来说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所以,从19世纪中叶开始,澳大利亚就开始了对兔子的围剿。

据不完全统计,在当时每年约有200万只兔子被猎杀,但是这对于兔子的繁殖速度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的。之后,在1850年,澳大利亚又引入了赤狐,这种兔子的天敌,但是没想到赤狐也开始泛滥成灾,而且它们不再单纯的捕杀穴兔,而是将目标放在了本土的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身上,为了保护本土物种,澳方又开始捕杀赤狐。

引入天敌、捕杀、投毒等失效后,为了让穴兔不再扩散,澳大利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于1907年完成了1号防兔围栏,全长183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不间断围栏

但是,澳大利亚低估了穴兔的能力,对于擅长打洞的穴兔来说,这个围栏形同虚设,完全没有阻挡它们扩散的脚步,这才有了1920年的突破百亿只。

为了遏制住穴兔的泛滥态势,澳大利亚多方打听找到了穴兔最大的天敌-粘液瘤病毒(Myxoma),并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投入使用,粘液瘤病毒是一种由蚊子、跳蚤等昆虫传播只感染兔子的一种高致死率的传染性病毒,一旦穴兔感染只需要2天就会死亡。由于澳大利亚的穴兔密度大,病毒投入后,很快澳大利亚的穴兔数量就被灭掉了99%,但是依然有接近1亿只,它们产生了抗体,重新繁殖,数量又开始膨胀。

之后,澳大利亚又引入了一种新的病毒-出血性疾病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这也是只针对兔子的一种高传染性高致死率的病毒,而且它的逃逸能力更强,所以在1995年投入使用后,将穴兔的数量减少了约90%,但是经过优胜劣汰后,依然有几千万只穴兔幸存了下来,产生了抗体。

时至今日,虽然澳大利亚每年都用各种方法去遏制,但穴兔的数量依然维持在1-2亿只之间,这些穴兔依然会造成每年约2亿澳元的损失,穴兔入侵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这场持续了一百多年的人兔大战,最终还是以兔子胜利告终。

澳大利亚的穴兔为什么没有被近亲繁殖所困扰?

众所周知,近亲繁殖会导致物种基因多样性降低,同时为增加后代患先天性疾病的几率,从而降低后代的存活率。但是,从表面上看,起初到澳大利亚的穴兔只有24只,按理说它们应该存在严重的近亲繁殖,为何它们还能发展成百亿只的大军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最早的兔子

虽然当初到达澳大利亚的那17只兔子都是穴兔,但是它们中有12只家兔和5只欧洲穴兔,虽然家兔是由穴兔驯化而来的,但是驯化的时间已经超过了3600年,在人工饲养下,家兔的基因与穴兔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不同的家兔在不同环境下的基因突变也不同,这就造成了原始的17只兔子实际上基因多样性是比较丰富的。

基因多样性丰富,就意味着受近亲繁殖的影响就差一些。

第二:新的环境

众所周知,一种动物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是会发生基因突变的,而且环境与原生环境差异越大,基因突变就越多,也越明显,而这些兔子是从英国到澳大利亚的,环境的变化非常大的。

当将它们放生在农场这种半野生的环境中时,它们也会产生不同的基因突变,从而使得基因更加多样化。之后,逃逸到外面去,环境再次发生变化,基因突变的累积也越多,近亲繁殖的影响也就越小。

第三:繁殖力

近亲繁殖产生不良后代的几率确实会大大增加,这对于繁殖力较差的动物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但是,对于穴兔这种具备超强繁殖力的动物来说,它们完全可以靠数量来对抗近亲繁殖带来的弊端,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对穴兔一年平均产20只以上的后代,即使因为近亲繁殖淘汰15只,还能剩下5只,这5只会继续的繁殖。

因此,繁殖力强的动物,往往受近亲繁殖弊端的影响越小。

第四:补充

虽然24只兔子是澳大利亚兔子泛滥的导火索,但是造成100亿只兔子的并非只有这24只兔子,其实早在20世纪末,科学家们就对澳洲的兔子进行了生物学分析,结果发现兔子在澳大利亚有六个主要的区域性群体,它们的遗传基因各不相同。

简单的说就是如今这些兔子是多次被引入扩散后形成的后代,也就是说24只兔子只是造成泛滥的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其他殖民者引入的兔子逃逸到野外,因此,多次引入才是澳大利亚兔子能达到百亿只还没有受到近亲繁殖影响的主因。

写在最后

澳大利亚的兔子是穴兔,而不是野兔,穴兔是家兔的祖先,它们在澳大利亚泛滥主要是繁殖能力强、没有天敌以及环境适合导致的,至于如此多数量的穴兔并非24只穴兔繁殖来的,而是多次引入逃逸导致的,再加上它们本身的繁殖能力强、进入新环境基因突变会增多,所以,它们并没有受到太大的近亲繁殖的负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近亲繁殖   澳大利亚   野兔   后代   托马斯   繁殖力   家兔   殖民者   天敌   欧洲   基因   兔子   缺陷   数量   动物   病毒   环境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