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和康熙谁更厉害?

整个满清都是开历史倒车的存在,看着吧!满清一朝的评价以后只会越来越低。

他的立国治国国策整个就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过渡产物,开倒车倒了二千年,这是一个绝无仅有奇葩王朝,唯有它把华夏这艘长期世界第一的巨轮开沉了。

最可恨的就是满清强行将他们自身骨子中的奴性灌输到我们民族身上,直接造就了我们一百多年的耻辱史,直到现在很多人身上的奴才都没有洗去,要知道我们民族本来血液中几千年来都是顶天立地的基因。

现在多数人了解的满清帝王都是影视剧洗白的满清,跟真正的满清有着天差地别。

就是那所谓的“康乾盛世”也只不过是战争平复后人口巨增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而且在康熙一朝最算是最鼎盛时期,百姓多数也只是能混一个半饱而已。

朱棣与康熙相比,我们就税收上比较一下好了。

满清康熙时期,清廷能征收:每年2440多万两白银+每年430多万石粮食

明朱棣时期粮,在永乐二十二年间,“税粮总入达691,312,600石,平均岁入超过三千三百万石,折合银子后和康熙时期相差无几。

可满清朝的疆域人口是明的2倍多,高下立见。




说的好听点:朱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康熙是满族人的骄傲。说得不好听点:朱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康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永乐大帝和康熙大帝都被学者称为“千古一帝”,但是他们俩的历史地位根本无法相提并论。首先说说康熙大帝:

中国近现代的悲剧就是满清埋下来祸根。

你说康熙厉害吗?厉害!三百年的统治就是康熙爷打的基础,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在位时间61年,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他统治下的中国,政治稳定、国家统一。

放在爱新觉罗甚至是整个满族的族谱上,大概率等到人类灭亡的那一天,康熙都是他们民族最大的骄傲。可是放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及未来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来说,满清的统治本就是一大耻辱,而康熙帝就是这个耻辱的集大成者。

清兵入关,这是悲剧的开启,康熙执政稳定江山,是悲剧的升华。他们的统治者站的高度就是:我满清人好不容易夺了江山,我得千秋万代,所以他们的统治政策是思想上禁锢、文化上制约、科技上短视、经济上闭关。马克思曾表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没办法,满族太小了,从大汉人手中夺得天下实属是祖坟冒青烟了。所以,他们防汉人、防外人,防他们所能防的一切。他们的心中没有中华民族,只有满清政权。所以,中国真正的衰退就是从强大的满清,厉害的康熙这里开始的,历史的倒退,岂止百年!

再看看我们的永乐大帝吧。


政治上:解决了藩王问题,完善了文官制度,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定都北京,这也是明朝天子守国门的开始。

军事上:朱棣五次北伐,有效的打击了蒙古的残余力量,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他还远征安南,改安南为交阯,设交阯布政使司。把安南纳入了大明的版图。朱棣时期的大明版图,“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有1100多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元朝,这是其他朝代无法比肩的。

文化上:编纂了《永乐大典》,它包容了先秦以来所有经典的书。是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与满清时候《四库全书》不同,《永乐大典》全书3.7亿字,共11095册,是一部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旷世奇作,被《大英百科全书》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经济上:对各地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一旦民间有了灾情,地方要及时赈灾。他还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

外交上: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郑和的远洋舰队,有200多艘船只,人数多达20000万多人,这在我国以及世界航海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比西方的大航海早了半个世纪。

所以说,永乐大帝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朱棣是个狠人,更是一代雄主,这毋庸置疑,如果有人连这点也否认,无疑是个是非不分黑子了。

至于楼主所问“朱棣和康熙谁厉害?”,我的答案是关公战秦琼,不分伯仲,都很厉害,都是所属的时代除了开国君王以外(甚至超过)最璀璨的明星。但是如果这个“厉害”的定义扩充为作为“中国皇帝、东亚大陆的统治者谁更厉害”而言,抛开民族成见来讲,康熙的文治武功还是要胜于朱棣的。

朱棣很闪耀,闪耀的让人看花了眼。各种武功,光芒缠身,作为一个男人而言,朱棣无疑是男人中的男人,英明睿决,威武雄壮,但如果提升到国家、民族这个层面,我们就需要用冷眼,客观的解剖这位永乐大帝了

一、靖难之役

《明史·成祖本纪》: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怎么样,短短26个字,是不是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感觉?一位英明神武,励兵秣马的马上皇帝,一世枭雄的形象立马展现了出来。

随着朱元璋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gāng)的相继离世,燕王朱棣成为了朱元璋儿子中的老大,也是理论上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无奈老皇帝家族观念太重,硬是偏心把诺大的家业传给了长孙朱允炆。

这个建文帝朱允炆别看年纪小,可是规矩不少,觉的那么多藩王叔叔太碍眼,竟然要撤藩。侄子要抢叔叔的东西,况且侄子的位置本该是叔叔的,你爹是太祖皇帝的种,我也是太祖皇帝的种,结果叔叔我还得忍气吞声,任你宰割,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不伺候了,反了。于是朱棣在经过一番影帝级的表演苟活下来后,于北平打出“靖难”的口号一路向南历时四年打败建文集团,做了朱明王朝的主人。

整个过程并不是很顺利,可以说是历尽波折,但终究还是赢了。是不是有那么点“逆天改命”的味道?造反逆转霸占家业的,李世民是第一个,朱棣是第二个,都是狠人无疑,很热血,也很励志。

但是这种内战“武功”,可以算是个人魅力加成,却无法算成皇帝加成,可以说你很厉害很牛逼,却无法说成伟大

二、七下西洋

官文说这是一次中国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可这“碰撞”的成本有多高我无需多言,带来了什么,客观的讲什么也没有,大明王朝没有从中获得任何长远的政治经济利益,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贡献更是一点浪花都没有掀起。封建专制体制小农经济下的皇权中国,朱棣搞这一套无非是好大喜功,撒钱工程,爽了自己,穷了百姓。对比差不多同时代的哥伦布、麦哲伦,显然是西方人做的更划算些,也更明智些,中华文明的衰落,对比西方文明的竞赛,至少从这一刻起就没有跟上

当然,几千年的封建体制下,我们不能苛责帝王们是否目光长远,意识超前,是否为后代子孙攫取源源不断的红利,但至少“七下西洋”这个美好的童话是算不上这位永乐大帝的所谓“功绩”的。

三、南征安南

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属地,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离,后朱棣发兵攻取安南,将其纳入大明版图。对此,朱棣充分暴露了其雄主本质,算得上是其最硬的武功了,可惜的是二十多年后他的“好圣孙”明宣宗朱瞻基竟然战略收缩又将到嘴的肥肉吐了出去,安南又独立了,儿卖爷田心不疼,朱棣要是活着非得跳起来狠抽这个好孙子

至此,安南再也没有并入中华版图

四、五征漠北

五征漠北是明成祖朱棣被人所津津乐道的赫赫武功之一。坦率的讲,朱棣也确实是个无比强硬的马上狂人,除了把首都迁到北京显露出其经略北方的决心之外,从永乐8年淇国公丘福战败全军覆没起至永乐22年,14年的时间里朱棣五次亲征朔漠,平均算下来2.8年一次,更是第一个亲征漠北的汉人皇帝

皇帝做到这个份上真的不好说什么了,朱重八泉下有知一定会笑出花来,自己生了一个如此敬业,尚武的宝贝儿子,其抗击北方少民的坚决态度堪比汉武。相比之下,想起那些久居深宫,沉溺花鸟鱼虫,佛道修玄的不肖子孙自己真是气的想打人

可是和打出了中华民族尊严的武皇帝相比,这位明朝武帝的战绩可就显得有点差强人意了。五次亲征大漠,能书表的战功寥寥无几,大多数都是憋着劲想和敌人决一死战,结果这些北元残余统治过中原近100年后竟然变得聪明了,玩起了游击战术,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次次让朱棣无功而返,获胜也只是一些小鱼小虾,最终朱棣于永乐22年饮恨大漠,龙驭上宾。也难怪有人调侃朱棣的五次亲征漠北其实是“公款旅游,喝酒打猎”

25年后,公元1449年朱棣的重孙明英宗朱祁镇欲重现其祖风采,亲征瓦剌部,不料中计被围酿成“土木堡之变”,大明王朝由盛转衰,朱棣五征漠北的丰功伟绩也渐渐被风尘掩埋

五、其他

朱棣还修了《永乐大典》,修书这种盛世帝王共同的爱好就不说了

朱棣设置这个司那个司,基本上是不派官员不派一兵一卒,相互之间靠敕封、朝贡维持关系,你强我就认你做老大,你给我面子我给你赏赐这种商业互吹的模式也没什么好提的

其他基本就是修缮下运河这种零零碎碎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朱棣还有个缺点算是遗传朱元璋的:残暴,非典型的例子就不说了,方孝孺和解晋的事妇孺皆知。其这一特点也是其一污点

总结、遗憾

通过以上综述我们会发现,朱棣本人是个很有本事很有雄心很有抱负的盛世帝王,但其功绩大多是那种“功在当代,利不在千秋”的粉饰之举,别说对中华后世哪怕就是对大明朝二十年后格局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

七下西洋、南征安南、五征漠北莫不是如此,你说这些事不牛逼吗?确实牛逼,但其影响也就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转瞬即逝,更别谈几十年几百年之后了。况且朱棣做的这些事都是以雄厚的国力作为基础,其接手的更是前代帝王的宏伟基业,自己不过是锦上添花,自我发挥罢了,做与不做,帝国不会受到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与改变。所以说,朱棣更像是乾隆,接手一个巨大的家业之后凭借着自己对盛世的理解与想象自我发挥,或是好大喜功,或是南征北战。

客观的说,朱棣在开疆拓土方面甚至还不如乾隆,乾隆的所谓“十全武功”不可否认有不少自我标榜的成分与水分在里面,但也实打实的为维护与开拓中华民族的版图做了不少的贡献,这点是不可否认的。

朱棣就是这么一位帝王,上天没有给他真正实现抱负的机会,空有一身雄才大略,也做了一些无关痛痒的事,但其缺少真正能使他进入一流帝王之流的够硬武功,确实是一件遗憾的事。上天是故意的,帖木儿在进军大明途中突然病死就是最好的说明

然而这一切都不可否认明成祖朱棣仍然是一位伟大帝王。尽管如此,和康熙比起来,朱棣则显得逊色一点,康熙皇帝的本身自我修养则温和多了,武功方面在我主页的问答里也有写到

并不是要特别吹捧康熙,而是根据实打实过硬的武功和对当朝,对后世的影响,康熙是绝对有资格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进入中华一流帝王之列的





朱棣远胜康熙!很简单一个原因,朱棣的皇位是靠自己真刀真枪的抢的,而康熙的皇位是合法继承的。就登基难度来说,两者就差好几条街......

朱棣虽然也贵为皇子,但他从就藩时起,就长年为大明戍守北境,在对抗北元的第一线历练。坐镇燕地期间,朱棣先后两次率师北征,招降蒙古乃儿不花,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威震塞外,是明初最出色的塞王。朱棣的军功和在军中的威望,是打出来的。

之后,在靖难之役中,燕王更是以北平一隅敌全国,以少击多,屡次重创建文帝的数十万官军。最后,更是以奇兵大胆南下,直插南京,一举结束靖难之役,登上皇座。可以说,朱棣的皇位都是自己争取的。

康熙就不同了,年仅八岁就登上皇帝宝座。而且,当时的清王朝虽说还没步入强盛。但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三代帝皇的努力,清朝已经成功入主中原,并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华的统一。

此外,康熙身后还有一代贤后孝庄太后的辅助和支持。因此,康熙的起点本来就被朱棣要好得多了。

就历史成就来说,朱棣和康熙的成就,应该说是不分伯仲的;

首先,说说康熙的文治武功。康熙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之久,他在位期间先后剪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消灭葛尔丹和击退沙俄。与此同时,他大量任用汉族能臣治理国家,极力缓和满汉矛盾。可以说,康熙一系列文治武功上的成就,都是值得后世称道的。他对于清朝的强盛,也确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康熙晚年的昏庸和怠政,却也是实实在在。康熙末年,志得意满的康熙开始淡漠朝政,加上他在接班人的问题上的接连失误,最终也引发了九子夺嫡,最终使得清朝为政过宽,吏治腐败,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若不是之后的接班人雍正力挽狂澜,以铁一般的意志推动改革,扭转困局,清朝恐怕也很难坚持到列强的到来。

如果不是后世史书对康熙晚年昏庸表现的刻意淡化,那么康熙今天的形象,怕是没有《康熙王朝》中所表现的那般伟岸吧!

接着说说朱棣的功绩,朱棣即位后,文治上在朱元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明朝的官僚制度,建立内阁制度;武功上五征蒙古,南平安南,威服四海。此外,朱棣迁都北京,进一步加强对北方的经营;派郑和七下西洋,宣扬国威。他在位二十二年,开创永乐盛世,将大明的国力推向顶峰。

当然,朱棣也是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他对于建文帝一些造福百姓的合理政策,都一概推翻。又如郑和下西洋,虽然此举十分伟大,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笔。但空前浩大的航海规模,实际上也极大的损耗了明朝的国力。

所以,朱棣和康熙两位杰出的古代皇帝,在成就和功绩上看,应该都是瑕不掩瑜,同时也是不分伯仲的。但综合两者的个人履历和个人能力来看,那么小编还是认为,朱棣是要更胜一筹!


本文作者:小贱贱




让朱棣和康熙比,真是委屈了朱棣。

朱棣的眼光和格局是征服星辰大海,是探索世界,是推动中华文明与科技的大发展、大繁荣。

所以六下西洋,经天纬地,交通、贸易大洋大洲。火器创新,领先世界。营造北京、开通运河,翼其子孙。北逐胡元、南定安南,守土开疆。永乐大典,让中华文化精华尽入彀中。

朱棣的文治武功,远迈汉唐。和禁锢中华文明孜孜不倦的康熙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清修的《明史》,虽门面话承认朱棣远迈汉唐,实际写朱棣的主要内容是靖难之役,写朱棣如何残酷迫害靖难名臣,其文治武功全是轻描淡写。连下西洋也写成是朱棣不过想炫耀国力或寻建文帝,劳民伤财。以朱棣的格局,既宣布建文帝亡,还需要下西洋找他吗?!难道建文这个死老虎还可能动摇朱棣的雄主地位?!

《明史》根本就不尊重朱棣的文治武功、眼光格局!

随着“出口转内销”的史料陆续出现,朱棣的形象会更高大。请不要拿康熙和他作比较,实在差得太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安南   康熙   大明   文治武功   明朝   武功   王朝   漠北   版图   满清   永乐   帝王   中国   中华民族   皇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