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帝是哪位?

光绪皇帝是一位很悲催的人。如果我们给中国历史上的皇帝(绝境中的或末代的)排排名。光绪绝对是很惨的。譬如汉献帝,虽然做了一辈子傀儡,下场好,在位期间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支持他;唐昭宗毕竟手里还有军队,有权力,也做出过政绩;崇祯,虽然那时候国家不行了,但权力还在自己手里,还能努力。光绪就不一样了,既没权力,又没军队,下场还不好。

我们既然说他惨,那就举几个例子:

首先,光绪不是慈禧亲生的,所以慈禧也没有必要好好疼爱他,也就不会拿他的婚姻当回事。

众所周知,光绪不怎么喜欢他的皇后,他其实很喜欢珍妃,但是当他要选珍妃时,慈溪却说:“皇帝,你可得好好想想啊!”他只能选他不喜欢的。这还不算完,后来在八国联军进京城后,慈禧还把珍妃弄死了,唯一一个爱的人就这么死了,他的爱情真惨!


其次,他的执政生涯是很惨的。

从他一上位,慈溪就狠狠地控制着他,权力也不给他。甲午战争,他也不能发令,没人听他的,他就眼看着国家一步步走向衰弱。好不容易有了权力想进行变法了,袁世凯告密,慈溪发动政变,又把变法扼杀了,本人也被囚禁了,真的很惨!


最后,他死得也很惨。

到现在人们也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死的,离慈禧去世就差一天,可怜一代皇帝,一生悲惨!连死自己都说了不算!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望告知!




史上的末代皇帝大多倒霉,但是如果说到最倒霉,我以为非汉献帝刘协莫数。

因为汉献帝在娘胎里,他的母亲就被迫服用墮胎药,全靠刘协命大才被生了下来;结果,他刚出生,母亲就被人毒死,还未满月就失去了母亲;他聪明伶俐,八岁登极为帝,就落在董卓手里,随后就落在乱军手里,最后落在曹操手里,做了一辈子傀儡。值得可惜的是,刘协虽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但是他聪明过人,也不甘心做傀儡,多次谋划反抗,虽然都以失败靠终,但是他的计划都比较周密,并不像曹魏末帝那么蛮干。他的悲剧完全是命运所致,因为此时大汉早已名存实亡,他又生长深宫,未知军政,从小就寄人篱下,没有一个股肱之臣,最终做了一辈子傀儡,算是倒霉到家了。

刘协,字伯和,是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个儿子,母亲为王美人,据《资治通鉴》、《后汉书》、《三国志》等相关史料记载:当时主宰灵帝后宫的是何皇后,出身于屠夫之家,靠贿赂宦官被选入宫并当了皇后,对王美人非常嫉妒。因此当王美人怀着刘协时,怕招惹何皇后更深的嫉妒,就没有告诉灵帝,而是偷偷地堕胎。但服堕胎药没有奏效,孩子还是生了下来。何皇后果然妒性大发,怕王美人有了儿子会威胁到她的地位,就使人用毒药毒死了王美人。这时的刘协还未满月,灵帝怕将刘协留在后宫再遭到暗害,于是将他交给董太后抚养。

公元189年4月,灵帝驾崩,刘协的同父异母兄弟刘辩得以登上皇位,史称少帝。随后大将军何进在与太监的斗争中失败,董卓进京,京城一片大乱。刘辩、刘协差点没死在乱军之中,面对残暴的董卓,少帝刘辩吓得语无伦次,刘协却是非常镇定,几句话就说清楚了变乱的前因后果,引起了大家的震惊。后来,董卓扶持八岁的刘协登上了帝位。

董卓掌权以后,倒行逆施,诸侯组成联军,与董卓混战不已。董早火烧洛阳,挟持刘协出逃长安。到达长安后,刘协在董卓专权的的日子里战战兢兢地生活了两年,这期间他目睹了董卓的种种暴行。直到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原本汉献帝刘协可以开始过上好日子了,却不料好景不长,随着李、郭之乱,他又落到了李傕、郭汜的手中。

刘协朝不保夕,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危险,但是在困境之中,刘协并未像桓帝、灵帝那样昏庸享乐,不问朝政,虽然没有机会重整河山,但他不甘心成为傀儡,在一些事情还是表现出他的聪明和睿智。兴平元年(公元194年),长安出现饥荒,一斛谷居然卖到50万钱,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汉献帝刘协下令开仓赈济,并委任侍御史侯汶负责处理。但灾情却没有丝毫的改善,刘协怀疑侯汶贪污,竟然亲自于御前量试做糜,并证实发放中确有克扣现象,于是下诏杖责侯汶五十,重新派人进行赈灾工作,终于缓解了灾情,同时也给朝中大臣们留下深刻印象。而此时,刘协年仅14岁,所谓的刘童也不过如此吧?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为了达到“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目的,曹操连哄带骗把刘协及一班朝中大臣转移到许昌,至此,汉献帝正式迁都于许昌。虽然在曹操的严密掌控之下,刘协少年睿智的名声,也逐渐为当时众人所公认。比如,公元196年,孙策在给袁术的信中就提到刘协“明智聪敏,有夙成之德”。

面对曹操的跋扈,刘协并未一味逆来顺受。曾当面对曹操说:“你若要辅助我,就要宽厚一些;否则,你就开恩把我抛开罢。”说得曹操大惊失色,从此不再朝见献帝,说明即使面对曹操这样的奸雄,刘协的仪态、气度和言论并不落下风。公元199年,刘协任命自己的岳父董承为车骑将军,秘密写下衣带诏,要董承联络终于汉室的大臣、诸侯,共同铲除曹操。虽然这次抗争以失败告终,但是也说明刘协既有抱负,也有策略。

公元214年,刘协又想通过伏皇后的父伏完诛杀曹操,结果再次失败。曹操要挟献帝废黜伏皇后,并代献帝写好了废黜伏皇后的诏书。接着,派御史大夫郗虑拿着诏书,同尚书令华歆一起带兵包围皇宫搜捕皇后。伏皇后藏到宫中的夹墙里,被华歆拖出。伏皇后披头散发赤脚走出,向献帝哭诉求救,刘协无奈地说:“朕也不知自己的生命何时终了呢!”回过头来对郗虑说:“郗公!天下有这道理吗?”伏皇后被幽闭而死,刘协与她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杀,伏氏宗族百余人被处死。随后,曹操威逼刘协立其女儿 为皇后,从此,刘协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了。

但就是到了这个时候,刘协仍然没有死心。他最后一次抗争是改年号,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刘协下令将建安二十五年改为延康元年。在古代改年号是大事情,可见刘协以为曹操一死,大汉仍有复兴的希望,可是曹丕又怎能放过他?这一年九月,华歆、贾诩、王朗、李伏等众多曹魏的亲信大臣,在曹丕的授意下,直闯汉献帝的寝宫,威逼刘协逊位。刘协担心了几十年的情况终于出现了,刘协不禁失声大哭,黯然退入后殿,闭门不出。

汉献帝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居住在山阳城(今焦作)。他倍感世态炎凉,人生如梦,超凡脱俗,大彻大悟,遂抛弃帝王之尊,甘心与民同忧,躬耕菜圃,济世悬壶,虽当过窝囊皇帝,却变为称职“郎中”,身融入田园山水,心远离深宫重楼,涉足农桑,访贫问苦,深受百姓爱戴,民众敬之如父母,由此流传下了很多传奇故事。

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献帝病故,终年54岁。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

终其一生,汉献帝刘协始终是个悲剧人物,虽少年睿智,但一生被人操控,满怀雄心壮志却无法施展。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历史留给他的实在是个烂摊子,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阻挡历史的滚滚车轮。




史上最悲催的皇帝,当属明末亡国之君崇祯了。

崇祯本名朱由检,是一位勤奋,简朴,不好色的皇帝。本该大明江山应该在他手里中兴,怎奈命太苦了。在位17年,连年灾害不断,逼得百姓造反,北方后金步步紧逼,时刻进犯中原。

国内官僚士绅贪污腐化,百姓饥苦,安鸿遍野,两极分化,另这位精明的皇帝也无计可施,真是内忧外患。

崇祯八年,元宵节这天。李自成和张献忠俩人伙同民军,打进凤阳,挖掘皇陵,盗取国宝。北京的崇祯得知这一消息,大哭一场,率领他的文武大臣打算出去走走,散散心,临走还忘了到皇城后山捡点煤球,用来取暖。

崇祯坐在一棵树下休息,树上栖息一群乌鸦,呱呱乱叫。群臣感觉不祥,提议要将这棵树伐倒。崇祯说,留着吧,等城破的时候,我在这上吊。

这说明他已预感到,国破家亡已是迟早的事了。

公元1628年,崇祯继位。当年陕西大旱,颗粒不收。第二年北方寸草不生。五年饥荒,第六年水灾贫繁。第七年闹蝗虫。第八年又是旱灾,而且是全国同时受灾。第九年水灾又来了。

十年河南水灾。十一,十二,十三年连续蝗灾。十四年温疫,而且一直蔓延到北京城,导至北京近40%人口死亡,直到第十五年才消停。第十六年又爆发肺鼠疫。可算是没一天好日子过。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帅军攻陷北京。崇祯跑到煤山那棵树下上吊。临死的时候吟了一首张先的《醉垂鞭》。

双碟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绳索套刚好。说完俩腿一蹬,去见阎王了。

欢迎评论,谢谢。




我觉得,中国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帝是陈后主,南朝陈国的未帝。他登基后,在全国搜罗上千美女充于后宫,与之日夜宴饮行乐。隋朝开皇九年,大将军韩擒虎率军攻入建业城。荒乱之际,他与张.孔二妃逃出居处景阳宫,直奔一口枯井而来。三人一起避于井中。隋军入宫搜索不见后主和贵妃,后来发现了这口枯井。就对着井口喊道:"你们赶快出来吧,再不出来就往下投石头了!"陈后主一听,赶紧说:"千万别投石,我们这就出去!"这样,隋军士兵往下顺一根绳子,三个人揪着绳子爬了上来,乘乖当了俘虏(你说悲催不悲催)?从此,还留下一个落井下石的成语。




两千多的帝制史,皇帝一直是所有人都想要的热门职业。争权者们了帝位可以六亲不认,父子成仇,兄弟残杀的例子比比皆是。皇帝制度的告终一般以清宣统皇帝下台为标志,但帮助孙中山逼宣统皇帝下台的袁世凯却在清结束后称帝。帝制结束已是大势所趋都不能阻止不了袁世凯称帝的野心,说明皇帝是多么的诱人啊。毕竟,皇帝集天下财富、生杀大权于一生,谁能抵御权力的诱惑?谁又不想尝尝集权的滋味?

但是,历史上并不绝对,有的皇帝过得舒心,也有的皇帝过得窝心甚至心力交瘁。

一般而言,若是胜在盛世的皇帝,一接便是大好江山,那日子自然是好过。有能力者开疆拓土,比如赫赫有名的秦皇汉武都是集大成者,接来好班子,再已有的基础上建功立业,威名远扬,千古一帝。无能者守得一番领土,也过得逍遥自在,明朝中期出了一堆无能昏君,赖得好制度好基业也能当个自在皇帝,但若是生于乱世呢?那日子并不好过,有时尚不如平常百姓家。

历史上,有的皇帝过得艰难,也是奋斗出来的苦孩子。最典型的就是刘邦、朱元璋,均为草根出身,皆有强大的对手。他们一步步从民间崛起,从草根逆袭成帝王,这其中的心酸苦楚也非一般人能感受。

不过他们的努力也有收获,他们成功了辉煌了,他们造福子孙后代,留下大好江山。也有结局不好的皇帝,比如秦二世胡亥、北齐后主高纬,他们虽然死得惨烈,但也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而像蜀汉怀帝刘禅、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则是无论家国怎样,他们都沉迷酒色,愈发颓废,虽客死他乡,但乐不思蜀。他们是不是大智若愚有苦难言不好说,但无心复国大约是真的。

比较特殊的像宋徽宗一类的,带有民族气节,其结局是一个民族难言的伤痛,他的结局固然也有强大外敌金国的缘故。但他本人贪于享乐不思进取,金国强大无以抗拒,还能联合金国先灭辽国,如此昏招使宋更加被动。抛开民族气节,他的结局对得起他的经历,不值得同情,只是可怜了大宋子民。

还有一类皇帝,令人惋惜,他们无心为帝却被推上帝王之位,想要有一番作为却奈何大厦将倾,若能选择大约不愿生在帝王家,但偏偏就是生在帝王家,尝到帝王家的苦,这样的皇帝可怜可悲可叹。

今天,就介绍三位可怜可悲可叹的皇帝。

曹髦,可怜空有斗志却斗不过权臣。给中国的著名奸臣排个榜单,司马昭应当是名列前茅的。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原话,便是曹魏这位被压迫着长大的小皇帝曹髦所说的。正始五年(244),作为魏文帝曹丕的庶孙、东海定王曹霖的庶长子,年仅四岁的曹髦被封为高贵乡公。他原本是脱离中央斗争的地方侯爵,但在正元元年(254),在朝中众人一番争斗之后,曹髦作为继承人,被接到了京都洛阳。

由于在相对单纯的环境中长大,曹髦也养成了一种坚持己见的单纯性格。最初,他作为一个中央朝廷的外来者,理应听从安排。群臣们要他直接入住玄武馆的前殿,他却以前殿是先帝居住的地方为由,兀自住进西厢房。

而在他正式进入洛阳城的时候,百官都来西掖门迎接,而曹髦也坚持回拜,且和百官一起步行入城。因为在他看来,他也只是以臣子的身份被召入京,没资格被特殊对待。而这样有些"一根筋"的曹髦,在遇见老奸巨猾的司马昭之后,二人之间就爆发了无法调和的冲突。

曹髦很想把自己皇帝的这份"工作"做好,可司马昭却一直在他身边指手画脚,甚至对他横加干涉。甘露五年(260),即将加冠的幼帝,终于怀着不忿对亲近的王经、王业等人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结果王业等在曹髦对司马昭动手之前,就已经向司马昭告了密。当曹髦手握佩剑,率领守卫和奴仆冲向司马昭的府邸时,他在宫门就被司马昭的手下拦住。一番混乱之中,在司马昭的授意之下,这位年轻的帝王,就此辞世。

曹髦是死在反抗叛贼的战乱之中的。至死,他都想保住曹魏的江山,做好自己的这个皇帝。无疑,他是死得对得起曹家,死得有气节的,但也正因如此,才令人感慨万分,令人愁思难过。

李煜。南唐后主李煜的一生只能用"可怜生在帝王家"来形容,本来他不想当皇帝,也轮不到他当皇帝,他是中主第六个儿子,他的第一个哥哥是最想当皇帝的,可是因为太想了,用了一些手段反而把自己给害死了。其他的哥哥们好象都有先见之明,都不愿当亡国的君主,所以都抢先早早地把自己先给亡掉了。李煜只好当皇帝。

面对咄咄逼人的宋,李煜也想过一些措施来拯救,但他确实不是这块料,他的举措或者成效不大,或者起到了反作用,客观上宋朝强大他阻止不了,主管上他能力有限,无能为力。

李煜让人同情的地方在于他也知道他不是当皇帝的料,"冷笑秦皇经远略",他也不想当皇帝,他只想当诗人,但他没有选择,亡国后他投降宋,又表现得"幼稚",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葬送了自己。,他将自己心底对南唐的深情,酿成了心头血。他本可以像刘禅一样,沉醉于汴京的繁华,而忘了金陵的故人。但他并不。别人的金陵遗梦,都是他每夜期盼的东西。他死在他乡,死得无奈,却也是和南唐一道,奔赴黄泉。

崇祯。崇祯也是一位赶鸭子上架的皇帝。他是天启皇帝的弟弟,子承父业的年代,皇位与他无关,他也没接受过继承人的相关教育,偏偏天启皇帝无后,他被推上了皇位。十几年的皇帝生涯不好过,内有李自成,外有皇太极,还赶上小冰河时期,粮食减产。

在崇祯以前,明朝一连出了几个昏君,像万历二十几年不上朝,明末许多问题都是万历的锅,但万历生的好,他把烂摊子丢了,留给后边的人收拾。明在一系列内斗后,终于崇祯继位,终于,崇祯皇帝是一位勤政的皇帝,但那时候大厦将倾,为时晚矣。

怀着亡国之痛,崇祯皇帝先是目送周皇后、袁贵妃自缢而去,又亲手斩杀了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长平未死)。死前,崇祯皇帝曾说:"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崇祯丢了江山,但他想的是百姓,到了最后的最后,他依然心系百姓。

这三位帝王,乱剑中丧生,幽院里丧生,敌军将至时丧生,他们都演绎了皇帝的另一面,无心称帝却偏偏为帝,有心治国却无力回天,一生之痛便是生在帝王家,所有可能,他们是否不愿再生帝王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崇祯   光绪   建安   慈溪   皇帝   司马   江山   后主   亡国   傀儡   大臣   帝王   皇后   公元   百姓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