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凌烟阁排第七,秦琼却排最后一位,李世民为何不待见秦琼?

秦琼排凌烟阁最后一名,完全是因为他掉队造成的。

李世民年少戎马,行为作风更倾向于武将,所以李世民养成了当时文人鲜有的一个好习惯:化敌为友。

隋末天下大乱,英雄辈出,而有一个堪称惊艳前后五百年的农民起义组织,在隋朝的末年,成为了天下人才的储备库、李世民的文武智囊营,这个组织,正是“瓦岗寨”。

唐朝著名的文臣魏徵,武将程咬金、秦琼、李勣、张亮等人,都是瓦岗寨出身,从客观角度来说,瓦岗寨是古代鲜有的“顶级农民起义组织”,因为能够出这么多人才的农民起义组织,自古以来根本就没有几个,而对于这个顶级的组织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他们的文韬武略,乃是当权者对他们的态度。

李渊从山西起家,打到了长安后,不久便效仿杨坚改朝换代,在关中建立大唐王朝,所以大唐王朝,才是隋朝之后的正朔,除此之外的所有政权,都是割据政权,而李渊得以称帝得天下,既有李世民的劳苦功高,也有隋朝旧贵族们的竭力奉献。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问题,以李渊为代表的旧贵族集团和以李世民为代表的新秀集团,产生了冲突,如果按照旧贵族集团的行事风格来看,瓦岗寨之人,几乎都是不可饶恕的,必须要绳之以法,可在李世民的眼中,瓦岗寨的人都只是想建功立业,可以多加引导,化为己用。

这就是李世民问鼎天下,成为一代贤君的智慧法宝,而秦琼、尉迟敬德这些人愿意跟随李世民,都是因为李世民的这一种不拘小节的风格。

从严格的角度来说,秦琼的“履历”很不体面,因为他是典型的“贰臣”,这放在任何时代,敢重用他的人,想必都没有几个,可李世民却将秦琼视为了生死兄弟,这种知遇之恩,让秦琼对李世民死心塌地。

秦琼的黄金时期。

秦琼最初是隋朝的一名武官,因为他的骁勇善战,所以被隋朝名将来护儿十分重视,只可惜,秦琼活在了隋炀帝当政的时代,随着大隋三征高句丽的失当,整个天下大乱,而秦琼也在大业十三年的时候,因为裴仁基投靠瓦岗寨领袖李密,作为裴仁基部下的秦琼,摇身一变被迫成为“起义军”。

不过李密并非是什么蛮野武夫,他本就是名门之后,一个领袖的高度决定了一个组织的高度,在瓦岗寨的日子里,秦琼也颇受重用,特别是在大业十四年的黎阳之战中,秦琼拼了命救下差点被敌军杀死的李密,这一次的救命之恩让李密对秦琼更加重视。

此时的瓦岗寨人才济济,隋唐时期的名人大多数聚集于此,可瓦岗寨或许是因为太强了,每一个英雄都很独,加之李密有些目中无人的性格,导致在和王世充对抗的邙山之战中,瓦岗寨大败,李密逃跑去投奔了李渊,而秦琼,则是再度转变阵营,成为了王世充的将领。

从隋朝武将的身份,投奔瓦岗寨,又投奔王世充,秦琼这个时候都已经可以说是“三臣”了,可这还不是结束,在武德二年的时候,秦琼因为对王世充为人的不满,和程咬金等人一同趁唐郑两军对峙,投奔了大唐。

严格来说,秦琼这一次投奔,给他留下了很大的隐患,因为秦琼属于是“临阵背叛”。

可当时的李渊却没有追究那么多,因为在李渊看来,安抚好秦琼,本身就是在削弱世充,因此李渊还是以礼招待了秦琼,然后将秦琼交给了秦王李世民,在整个大唐阵营中,能把秦琼用好的人,确实也只有李世民。

如果李世民是一个在乎背景的人,那么秦琼肯定就不能受用,可在乱世,用人不疑是一个很大的学问,如果坚持以往那种“死忠”观念,那么便是迂腐,因为这些人才都是投机主义者,他们在隋朝崩溃、天下重塑之时寻找机会,为的就是打破阶级改变命运。

他们不是不忠诚,不是不会拼命,只是还没遇到一个能让他们放手一搏的人。

所以李世民的成功在于,他并不太在乎原则,他在乎的是,自己是否有资格能让人打破原则。

要求自己,才能慑服他人。

秦琼跟随李世民上几次战场,便对李世民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李世民虽然年轻,虽然贵为秦王,可领兵打仗却不输任何一个战场名宿,最重要的是,天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可李世民却屡屡身先士卒,掩护战友,真挚作风的李世民,打动了秦琼。

李世民也算是捡到宝了,他在秦琼的黄金年代,与秦琼并肩作战,所以两人无敌不破,战无不胜。

武德三年,刘武周依靠着突厥援助的兵力在李渊的老巢山西搞事,李渊本来以为派出自己的心腹大臣将领便能收拾刘武周,可一次次失利让李渊心灰意冷,一度想要放弃山西,而李世民眼见山西将失,便请命讨伐刘武周,自此开启了“柏壁之战”。

刘武周之强,主要是由尉迟敬德和宋金刚来彰显的,所以李世民的计划是,分头击破两人,自己领兵攻打宋金刚,让秦琼等人带兵去攻打尉迟敬德,而秦琼也不负李世民的重任,在美良川击败了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最后愿意归降,秦琼有着很大的功劳。

因为有柏壁、美良川之胜,尉迟敬德归降之功,李渊给秦琼赐予了最高的十二转军功,册封上柱国,也是这一次对刘武周的战争,让刘武周向北逃往了突厥,山西危局正式解除。

而在这一战中,李世民和秦琼有很多交换生死信任的细节,讨伐刘武周是奠定李世民和秦琼两人关系的重要节点。

不久后,秦琼又再度跟着李世民讨伐洛阳的王世充,跟着新主讨伐旧主,秦琼或许有别样的心情,但更关键的问题是,李世民能放心吗?

李世民之所以是李世民,正因为他放心,不仅放心,还将最精锐的“玄甲军”交给了秦琼和尉迟敬德、程咬金、翟长孙,玄甲军一共四支军队,而这四个将领要不就是半路投靠的,要不就是招降的,根本没有一个从头到尾都是原装的“唐人”,但这就是李世民的魄力。

秦王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

既然李世民信得过,他们就拿命去拼,在洛阳之役中,李世民以少败多,在虎牢关大战一举解决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两方联盟,此时的大唐已然稳住了天下之主的位置,结束了群雄割据的阶段,正式进入一统天下的阶段。

秦琼也因为参与平定王世充、窦建德之功被封为翼国公,这是秦琼的高光时刻,也是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不过在此之后,秦琼便进入了“衰弱期”。

李世民称帝之后的秦琼。

隋唐交际,天下群雄斗智更斗勇,战争讲究的是凶狠,所以每一个参加过战场的将领,即便大难不死,也都是满身伤痕,弊病无数,李世民是如此,秦琼更是如此。

随着玄武门事变爆发,大唐的权力出现了反转,李世民掌控了最高权力,告别了李渊时代,而李世民登基之后,并没有耗费自己的人生变成昏君去贪图享乐,而是更加励精图治,在贞观二年灭掉了梁师都,统一了天下之后,再度开启了对外的扩张。

贞观三年破灭东突厥,贞观九年灭吐谷浑,贞观十三年大破吐蕃,贞观十四年灭高昌,这一系列对其他民族或进攻或防守的战争,让大唐的声望达到了一个巅峰的境界,李世民也因为慑服众多政权,被上了天可汗的尊号,这是李世民的胜利,也是大唐武将的胜利。

可问题来了,创造这些辉煌成果的将领里,有李靖、李勣、侯君集、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却没有秦琼。

秦琼到哪去了?

其实秦琼一直都在,李世民登基后,秦琼被拜为左武卫大将军,这看似是禁军首领,但却是个闲职,而李世民对秦琼如此安排,不是忌惮秦琼,而是秦琼已经“干不动”了。

秦琼跟随李世民打下了洛阳之战后,就开始多病,这些病不是别的原因造成的,就是因为常年的战争失血过多,导致身体机能的早衰,所以开始多病。

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不过这不是秦琼的耻辱,这反而是秦琼的荣耀,正如老将军身上最光辉的标志,不是那精美的勋章,乃是数之不尽的疤痕,秦琼一生参与的战争两百余次,这已经远远超越了古代的许多将领,而这么多年的战争中,秦琼留下的血都有“二斛”之多,二斛的血量,都能等于两个成年人了。

其实秦琼的问题不仅是秦琼自己才有,李世民也是一样的,李世民晚年多疾病,特别是气道问题非常严重,而李世民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早年的战争消耗留下的隐患,所以这是大唐将领们的通病。

所以秦琼的人生高光时刻,就是在李渊在位的武德年间,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反而开始“养老”了,而凌烟阁的排名,虽然是李世民总结自他起事以来对他帮助最大的功臣,可凡事都有一个“时效性”,秦琼在贞观一朝没有太多的功劳,就是要排在那些新秀将领的后边。

毕竟秦琼的功劳也没有高到让后世人难以遗忘的程度。

更重要的一点是,秦琼去世的时候,凌烟阁的排名还没出现。

秦琼去世于贞观十二年,而李世民下令在凌烟阁悬挂名臣画像,是在贞观十七年,凌烟阁这个排名,本质上是为了激励当时还在世的文人和武将的,因为这一年,魏徵去世,侯君集等将领又因为李世民的“打压”感到不满。

特别是侯君集的不满,让李世民看到了一丝不好的苗头,后来侯君集果然准备跟着李承乾造反,但造反是后话,在造反之前,李世民为了嘉奖这些功臣们,稳定他们的心,于是便设置了凌烟阁,让他们的名声流传千古。

对于大臣们来说,能够流芳百世,这等奖励就如同“共享太庙”一般。

所以对于秦琼的“排名”靠后,尉迟敬德靠前这事,最重要还是看当时谁在世。

尉迟敬德一直活到唐高宗显庆三年,所以尉迟敬德在贞观十七年还在人世,而且他在李世民登基后,还立了下不少功劳,对于于情于理,李世民都要给面子尉迟敬德,这无关虚伪,完全都是人性的真谛,假如秦琼和尉迟敬德的生死状况反过来,那么尉迟敬德排在最后一名也是不出奇的。

在凌烟阁的二十多位功臣中,侯君集、张亮都有造反的罪名,但他们两人都还是排在了第十七、第十六的名次,都比秦琼要高,这不是说李世民纵容谋反行为,而是李世民不想磨灭他们曾经的功绩,并且他们都是在凌烟阁排名出后才有造反意图的,李世民把他们排到秦琼之前也是可以理解的。

唐朝的大多数人都将名列凌烟阁看作是仕途的终极理想,可真的作为李世民的战友,秦琼这些人本身就是大唐后来者需要崇拜的对象,秦琼虽然排在了凌烟阁最后一位,但他的故事,他和太宗皇帝并肩作战的影响力,足以让他等同一个凌烟阁,让后人敬叹之。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秦琼之所以排倒数第一,不是因为李世民对他有什么看法,而是单纯因为他的官不够大而已。

因为贞观十七年,李世民评定凌烟阁功臣榜的时候,是先挑出了二十四位自己觉得功劳很大的功臣,然后按当时这些功臣的官职大小,依次进行排名。这些功臣,有些当时已经死了。如果是已经死了的功臣,就按照他死后朝廷追赠的最大官职来计算。

在这些功臣当中,长孙无忌当时的官职是司空,官做得最大,所以排名第一。而秦琼当时已经死了,李世民给他追赠的官职,是徐州都督,官职最小,所以排名第二十四。

至于说李世民厌恶秦琼,这就纯粹是胡扯了。因为简单回顾一下秦二爷这一生,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史上的秦二爷,和演义小说里说的一样,都是山东人。不过,演义小说里关于秦二爷从军之前的经历,那就完全是杜撰了。正史上并没有记载过秦琼的早年经历,只是记载他们家以前是当官的,但也就是县郡这一级的官员,官做得不算特别大。隋朝的末年的时候,秦琼曾到隋军名将来护儿手下当兵。

这个来护儿可不是一般人,早年曾随杨广一起平定南陈,后来还曾参加过隋朝征讨高句丽的几次战斗。演义小说里面那位靠山王杨林,就是以这个来护儿作为一部分原型。而在正史当中,秦琼在来护儿帐下的时候,同样很受重视。据说秦琼母亲去世的时候,来护儿还特意派人去慰问。至于原因,则是因为来护儿很看好秦琼,认为秦琼将来会有大出息。

一个小兵的母亲去世,大将军却要派人去慰问,这足以说明很多东西了。

后来,秦琼被调到了另外一名隋朝名将张须陀麾下任职。到了张须陀麾下之后,秦琼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尤其是后来,当张须陀和一个叫卢明月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战斗的时候,秦琼更是一战立下大功。

这场战斗当中,双方兵力差距极大,战事极为不利。当时隋军这边,只有一万多人;而卢明月那边,则是十几万人。为了打赢这场仗,张须陀制定了一个‘偷家’的作战计划。决定先把卢明月的主力引出来,然后让人率领一千精锐去偷袭他们的军营,毁掉农民军的辎重粮草。

但是,没有人敢去。

因为就算把卢明月的主力给引出来,农民军那边的兵力还是十分恐怖的。而隋军这边能够用来偷袭的军队,也就一千多人,这无疑是送死了。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秦琼挺身而出,站了出来。靠着自身的勇武和果敢,秦琼不但成功偷袭了敌人的大营,还顺便毁掉了敌人的辎重,并且辅助张须陀,一战灭掉了农民军。

一万人,打十万人,而且还是全歼。

这一战,秦琼无疑居功至伟。而在这一战之后,秦琼也被直接提升为建节尉。对比今天的话,大概等同于团长这个级别。

再之后,秦团长跟着张须陀,继续征战,多次打败各地的农民军,战功卓著。不过,好景不长,仅仅一年多以后,张须陀就碰上了一个硬茬。

瓦岗军。

和演义小说里说得不太一样。在演义小说里面,瓦岗军是秦琼和程咬金等一众英雄豪杰,建立的起义军势力。但是在正史当中,瓦岗军其实是一个叫翟让的人,拉起来的农民军。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瓦岗军其实和其他农民军没有任何区别,实力也不是特别的强。

直到李密的加入。

在演义小说里面,李密是个贪花好色、不学无术的小人。但正史的李密,其实是个极有才能的猛人。李密加入瓦岗军之后,瓦岗军才开始迅速发展。

瓦岗军的迅速发展,自然引起了隋军的注意。隋朝这边,随即派张须陀带兵去征讨瓦岗军。但没想到的是,双方开打之后,李密直接以计谋击败了张须陀,彻底打垮了这支隋军。

而这一战之后,秦琼也就成了瓦岗军的俘虏。被瓦岗军俘虏之后,李密倒是也很欣赏秦琼的勇武,所以并没有杀他,反倒是极为重用他,让他带领自己麾下最精锐的军队,扮演一个带头冲锋的将军角色。

在瓦岗军内部,秦琼认识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也被李密派到了麾下精锐军队当中,担任和秦琼一样的角色。可能是因为俩人都是山东人,而且打仗的时候一起并肩作战,所以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而且,这段友情,后来更是持续了一辈子。

这个人,叫程知节,也叫程咬金。

秦琼加入瓦岗军之后,作战依然勇敢。而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密在瓦岗军内部权柄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瓦岗军的原领袖翟让。李密这个人,能力是有的,但在忠诚方面就不咋地了。不久之后,李密顺手干掉了翟让,成了瓦岗军的最高领袖。

李密这个人,真的是既有能力,行事又心狠手辣,确实堪称一代枭雄。

但可惜的是,运气似乎不太好。

就在李密刚刚‘下克上’成功,掌握了瓦岗军的大权之后,隋朝派王世充前来进攻瓦岗军。此时瓦岗军刚刚经历了一场严重的内斗,内部人心不稳,战斗力自然成了一个大问题。不过,李密确实是很有本事,就算瓦岗军刚刚经历过严重的内斗,他仍是带着瓦岗军,打垮了王世充,甚至一度兵围洛阳。

但就在这个时候,江都那边传来的消息:杨广死了。

杨广的死,对于隋末的各方势力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尤其是李密,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以及其他很复杂的原因,李密不得不暂时放弃进攻洛阳,转头打着替杨广报仇的旗号,去进攻江都那边。

要说李密是真的有本事,连番大战之后,瓦岗军本就已是折损严重,但他却仍然打败了江都那边的宇文化及。此时的瓦岗军,声势达到了顶点,但真实实力却跌落到了低谷。所以这一战之后,重新恢复实力的洛阳方面,率军猛攻瓦岗军。最终,瓦岗军全军覆没,李密也败逃而去。

瓦岗军自此成了历史。

而瓦岗军战败之后,秦琼和程咬金等瓦岗一系的将军,也都成了王世充的俘虏。王世充倒也算是一代枭雄,并没有为难他们,反倒是继续重用秦琼等人,让他们继续充当先锋大将的角色。然而对于王世充的这份善待,秦琼和程咬金却并不买账。

因为秦琼觉得,王世充这个人,人品实在是有点差劲,性格有点过于阴暗卑鄙。

像王世充这样的人,就算将来能成功,他们这些将领肯定也没什么好结果。而战败的话,他们自然就更惨了。

所以,一番商量之后,秦琼和程咬金终于决定,还是得找机会逃跑。

不久,机会来了。

当时王世充进攻已经开国的唐朝,唐朝这边,派李世民率军抵御王世充。就在两军交战之前,秦琼和程咬金忽然带着自己的亲兵,直接跑到了唐军那边,投降了……

仗还没开始打,将军就投降了,而且还是临阵投降。

这还打个毛线啊!

对于李世民来说,平白得到两个擅长冲锋陷阵的将军,肯定是大喜事。所以,李世民对秦琼和程咬金二人,也是极为重用,将两人放到了自己麾下最精锐的玄甲军当中。

玄甲军是当时唐军精锐中的精锐,武器装备好到令人发指。李家砸锅卖铁,也就只攒出了三千五百骑而已。而秦琼和程咬金在这支军队当中,便扮演着带头冲锋的将军角色。

到了李世民麾下之后,秦琼也算是得遇明主,开始为唐朝为李世民征战天下了。

此后的几年里,秦琼先后跟随李世民,征刘武周、讨王世充、灭窦建德、灭刘黑闼……唐初北方的几场重要大战,秦琼无一缺席。而且每战必身先士卒,冲在最前方。

真的猛将,敢于冲在最前方,冒着敌人的箭矢,于万军之中直冲敌方军营,杀对方的主将。

秦琼就是这样的人。

几年之后,唐朝已经彻底平定了天下。在这个过程中,秦琼也是立下了大功。不过,随着国内局势逐渐平稳,唐朝内部开始出问题了。身为秦王的李世民,开始和太子李建成越发敌对,两人针对太子之位,展开了残酷的斗争。

作为李世民的铁杆下属,秦琼自然是站在李世民这边的。不过,像这种政治斗争,秦琼这种擅长疆场厮杀的猛将型人才,能发挥出来的作用似乎并不算太大。

没办法,各有所长嘛!

然后,就到了武德九年。

武德九年,李建成和李世民这对兄弟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双方已经是彻底不死不休了。最终,李世民决定抢先下手掀桌子。一场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干掉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然后迫使老爹李渊禅位给自己,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在玄武门事变当中,秦琼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一直是一个历史谜题。甚至有关秦琼到底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事变,后世都说不准。因为在《旧唐书.秦琼传》当中,对这段历史的记载是: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但同样是在《旧唐书》当中,在李世民的传记里,记载了一大串参与玄武门事变的人名,比如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但在这串名单当中,唯独没有秦琼。

对此,后世史学界,始终没有一个让所有人都信服的解释。不过,大多数史学家认为,秦琼应该是参加了玄武门事变。只是因为身体原因,秦琼没有到玄武门那边上阵厮杀,而是负责秦王府的后路。一旦玄武门那边打败了,秦琼需要保证大家的后路,保证大家能够顺利逃出长安城,前往洛阳那边再次举兵。

这个说法,还是比较让人信服的。

因为秦琼这个人,肯定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将领之一,这点毋庸置疑。不过,常年的战阵厮杀,冲锋在前,确实让秦琼身上的伤病极多。在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也没有再离京领兵的经历,一直都留在京中养病。

我们有理由相信,常年的战阵厮杀,已经拖垮了秦琼的身体。但玄武门事变那一天,秦琼依然坚守在某个岗位上,为秦王府的那些人把守后路。

贞观十二年,秦琼病逝于长安,善终。秦琼死后,李世民追赠其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五年之后,李世民评定凌烟阁功臣榜,秦琼以徐州都督的官职,名列第二十四。

纵观秦琼一生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秦琼绝对算是李世民的铁杆支持者,所以不存在李世民不待见秦琼的可能。只不过,秦琼是一个典型的猛将型人才,除了战阵冲锋之外,对唐朝的贡献确实相对有限。再加上他伤病较多,退休的时间比较早,自然也就比不上同为冲阵猛将的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了。




李世民要是不待见秦叔宝,那么秦叔宝一定连凌烟阁的门都进不去,更别说成为凌烟阁功臣了。

尉迟恭和秦叔宝的排名相差这么大,主要还是因为凌烟阁排名是以官职高低大小来确定的,而不是功劳大小来确定。

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搞凌烟阁功臣,也是有标准的,能够上凌烟阁的功臣是官职不能低于正三品。

贞观十七年的时候,秦叔宝已经去世五年了,因为秦叔宝是在贞观十二年就病逝的,估计打仗的时候受伤程度不小,直接影响了身体健康。

秦叔宝在去世之前担任朝廷的官职是左武侯大将军,这个职务在唐朝是正三品,属于十六卫大将军之一,也是实权官职。

秦叔宝去世后,唐朝朝廷追赠的官职是徐州都督,徐州都督在唐朝是中都督,属于正三品官职。

贞观十七年,尉迟敬德的仕途一帆风顺,不过尉迟敬德因为参加宴会殴打江夏王李道宗,被李世民批评了一顿。

尉迟敬德于是开悟了,从夏州都督的任上请求退休,李世民同意了尉迟敬德的请求。

同时给了尉迟敬德一个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衔,这个职务有品级没有实权。开府仪同三司在唐朝属于从一品官职,仅次于正一品的三公三师。

尉迟敬德刚刚退休得到了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李世民就搞了凌烟阁功臣。结果尉迟敬德就因为官职品级高从而排名靠前。

当时秦叔宝的官职正三品,尉迟敬德从一品官职,两人的官职品级相差太多,导致了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在凌烟阁的排名这么大。

尉迟恭凌烟阁排名第七,排在他前面的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六人。

其中李孝恭,杜如晦,魏徵三人已经去世,这三人死后被追赠为司空,司空是三公之一,正一品官职,所以他们三人排名靠前。

长孙无忌排名第一,主要是他的官职是司徒,也是三公之一,也是正一品官职,当然三公也是有排名的,以太尉,司徒,司空为顺序。

房玄龄当时是司空,还是尚书左仆射,司徒是正一品官职,尚书左仆射是实权首席宰相。

高士廉也是开府仪同三司,还担任尚书右仆射,是从一品的实权宰相。

尉迟敬德的开府仪同三司是没有实权的,只好排名第七。

由于凌烟阁功臣以官职排名,所以导致很多有功的人因为官职品级不靠前,在凌烟阁排名靠后。

比如,李靖是大唐的军神,前期跟随李孝恭平定辅公拓,萧铣,为唐朝建立立下不世之功,贞观年间平定东突厥,吐谷浑,厥功甚伟。

只是他当时的官职是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特进属于正二品,也是有品级没有实权的,同中书门下三品属于宰相,实权官职。

直到贞观十八年,李靖才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这时凌烟阁功臣已经确定,导致李靖的排名比尉迟敬德还要靠后一点。

还有和李靖齐名的大唐名将李勣,也为唐朝出生入死,建立赫赫战功,前期跟随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贞观年间攻打东突厥,薛延陀。

他在唐朝的功劳比尉迟恭秦叔宝还要大,可是贞观十七年,他只不过是兵部尚书,在唐朝还是正三品官职。

这个就导致李勣在凌烟阁功臣排名中倒数第二,是属于最靠后的那种了。连程咬金都比李勣排名靠前。

排在李勣后面的是秦叔宝,不过秦叔宝当时已经去世。搞凌烟阁功臣时,李勣属于凌烟阁功臣中活着的人中排名最后的一个。

其实真的为李勣可惜,如果凌烟阁功臣评定的事情推迟一年,那么李勣可能进入前十。

因为贞观十七年,凌烟阁功臣评定后,李勣就升官了,担任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属于正二品官职,担任实权宰相。

其实秦叔宝在凌烟阁功臣排名靠后,也跟他去世太早有关,跟其他反而没太大关系。

秦叔宝在贞观十二年去世,还没活到贞观十七年。他错过了好多升官发财的机会,这就不能怪李世民了。

李世民对部下还是很好的,尤其是跟随过他参加玄武门之变的部下。秦叔宝本来就是秦王府的将领,属于这类人。

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秦叔宝参加了玄武门之变,这是《旧唐书》《新唐书》两部史书都记载的事情。

《旧唐书》: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旧唐书·长孙顺德传》:武德九年,与秦叔宝等讨建成余党于玄武门。

《新唐书》: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

在玄武门之变时,秦叔宝主要和长孙顺德在玄武门外,一起对付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兵马。

秦叔宝参加玄武门之变后,就获得了左武侯大将军的实权职务,也获得了七百户的实封。


只是秦叔宝由于常年征战杀伐,导致身体旧伤太多,一直在左武侯大将军的工作岗位上。

如果秦叔宝活到贞观十七年,在此之前就退休在家养病,那么,他退休后的职务不会低于尉迟恭,就算不是开府仪同三司,也最起码是特进的官职。

只是他去世太早了,一切都没有来得及。不论是官职还是待遇都没有享受上。

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忘了他,他去世时在墓道两旁设置石人石马。这个陪葬规格也非常高,古代王朝只有皇帝的陵墓前才能立石人石马。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搞凌烟阁功臣,也没有忘记秦叔宝,给了秦叔宝一个位置。

只是那时,秦叔宝早就去世多年,追赠的官职也不过正三品,只能排在最后了。

至于李世民不待见秦叔宝,历史上没有这回事儿,有些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猜测不足为凭。

唐朝功臣不受李世民待见的有很多,其中功劳大的也有,偏偏没有秦叔宝。

尤其是李靖,属于李渊李世民都不待见的人。李渊在太原有造反的迹象,这家伙竟然要去江都告发李渊造反。

李靖走到半路,结果天下反王众多,被李渊抓了起来。后来李世民劝说下,李靖才让李靖戴罪立功。

后来因为攻打萧铣不利,李渊竟然密令处死李靖,幸亏唐军主帅许绍没有听从,才救了李靖一命。

李世民当皇帝后,李靖攻打东突厥,当时李世民派人和东突厥议和,东突厥戒备松散,李靖趁机攻打东突厥,一战灭了东突厥。

不过战后,温彦博就说李靖纵容手下士兵抢夺东突厥的财物和女人。李世民竟然听了鬼话,将原本发给李靖的奖励也不发了,该升官的也停了命令。

后来李靖攻灭吐谷浑,被人告发谋反。李世民对李靖态度又不一样了,李靖从此不见宾客。

李世民对李靖放心后,才让他担任尚书右仆射,特进的官职。李靖不论被李世民如何不待见,最终还是进了凌烟阁。

唐朝大臣萧瑀更是不受李世民待见,萧瑀是文官,不过此人性格狭隘执拗,为人刚正。

在朝堂上和同僚一直处不好关系,总是和人争吵起争执。有时候令李世民生气,结果六次担任宰相,也六次被贬出京城。但是到最后,李世民还是让萧瑀进了凌烟阁。

至于秦叔宝和李世民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历史上并无记载。如果秦叔宝真的对李世民有所不满,或者李世民对秦叔宝有所不满。

那么,秦叔宝别说进凌烟阁了,恐怕早就被削官夺爵,赶出朝廷了。




并非是李世民不待见秦琼,而是秦琼的官职,决定了他只能排在最后一位。


凌烟阁,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为了纪念曾经为大唐做出突出贡献的文臣武将,所专门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

这里面一共供奉有二十四人,他们被后世称之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而在这其中,曾经为大唐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且在民间极富盛名的秦琼秦叔宝,却仅仅排在了最后一位。

那么,是不是李世民不待见秦琼,故而才将他排得如此靠后呢?

实际上,秦琼排名最后这个事,还真不怪李世民,如果李世民真的不待见秦琼的话,那秦琼连凌烟阁都进不去,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三个。


首先,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基本上已经进入了退休养老状态

秦琼投身李唐的时间很早,早在武德(公元619年)二年,也就是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的次年,秦琼便从王世充处,投身至李渊麾下。

最开始,秦琼是在时任秦王的李世民府上任职的,李世民早就听闻过秦琼的大名,因此对他十分礼遇。

由此可见,李世民和秦琼并不存在有什么宿怨和矛盾。

在此之后,秦琼也十分卖力,特别是在美良川对阵宋金刚部将尉迟敬德时,秦琼一马当先,不仅斩敌颇多,最终还击败了尉迟敬德,迫使宋金刚大败而逃。

正是因为此战,尉迟敬德才归降了李唐。

可以说,美良川一战,秦琼的功劳最多,因此在战后,李渊对秦琼大行封赏,并且十分激动地说到,依照秦琼的功劳,就是割自己的肉给秦琼吃都不为过。

高祖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旧唐书》

紧接着,秦琼在武德三年,又跟随李世民参加了攻打王世充的战役,在此期间,秦琼每战均为先锋,且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敌军只要听到秦琼来了,就十分的畏惧。

之后,秦琼还参与了攻打窦建德、刘黑闼等多场战役,尤其是在对阵窦建德时,秦琼仅率数十名骑兵,就冲破了对方的大阵。

这么说吧,大唐在立国之初的几场关键战役中,基本上都有秦琼的身影出现。


但从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开始,关于秦琼的记载就越来越少,而到了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基本上跟消失了差不多。

除了仅在李世民登基之初,对秦琼有过一次封赏之外,一直到秦琼去世,整整十二年的时间,秦琼就没怎么露过面。

那么他干什么去了呢?有人说,是因为他遭到了李世民“雪藏”,因此才会消失在众人面前。

实际上并非如此,秦琼之所以在李世民登基后不怎么出现,主要是他在早年间的多场战役中,落下了不少伤病,不得不在家休养而已。

要知道,秦琼在隋朝大业初年,就已经是来护儿麾下的一员大将,而来护儿被杀的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这个时候的秦琼,少说也有个三十岁左右了。

而秦琼去世的时间,则是在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也就是说,他去世时的年龄,差不多在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

并且,秦琼一生经历的战役不在少数,他亲眼见证的隋朝的灭亡,也参与了唐朝的建立,作为一名冲锋陷阵的武将,这一路下来,难免会有大大小小的创伤。

这些创伤累积到一起,就让秦琼的身体每况愈下,因此,只能在家中养病疗伤。

也正因为如此,秦琼虽说对大唐的建立颇有建树,但是在李世民登基后,却没有什么建树和功劳,所以就没能成为李世民核心班子的成员之一,顶多算是外围成员。

而凌烟阁是李世民所立,他要选择谁进入凌烟阁,肯定是要优先考虑对自己贡献最大的人,很可惜,秦琼并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但即便是如此,李世民依然让秦琼在凌烟阁有一席之位,这已经是很给秦琼面子了。


其次,玄武门之变中,秦琼出力太小

众所周知,李世民之所以能登上皇位,主要是靠在玄武门之变中,击败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这两个对手,因此才得以上位。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谁在玄武门之变中出力最大,谁就是李世民的心腹之臣。

同样的道理,只有在玄武门之变中,出力较大的人,才能在凌烟阁中的排名比较靠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长孙无忌和尉迟恭。

长孙无忌在整场玄武门之变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从前期的策划,到中期的布置,以及后期的达成,长孙无忌都出力颇多。

因此,他就得以在凌烟阁中位居第一。

另外就是尉迟恭,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里,不仅帮助李世民脱困,还亲手诛杀了李元吉,并且,最后也是他率先向李渊“汇报”,迫使李渊承认了李世民的地位。

因此,他的排名,就比秦琼靠前的多。

而秦琼在玄武门之变发生时,究竟都干了什么呢?这一点,后世一直没有定论,甚至他有没有参与,都不是很确定。

但在《旧唐书》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从诛建成”,这意思就是说,他参与了,但却没有像尉迟恭那样冲在前面。

并且,在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对功臣们的封赏也能看出来,当时李世民对尉迟恭的封赏,为“拜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封食邑千三百户”。

而对秦琼的封赏,则仅是“拜左武卫大将军,封食邑七百户”。

从这个封赏就能看出,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即便是有参与,但确实没有怎么出力,甚至有可能是他只表明的自己的立场,而人没有跟着李世民一起去到玄武门。

这样一来,秦琼在李世民心中的分量,就不会高到哪里去。

而那些参与并执行玄武门之变的大臣,则在李世民心中分量很足,比如前文提到的长孙无忌以及尉迟恭,还有杜如晦、房玄龄等人。

因此,他们在凌烟阁的排名自然就比较靠前了。

而没有怎么出力,导致在李世民心中分量不高的秦琼,在凌烟阁里的排名次序,那必然是往后往后再往后了。


还有凌烟阁在设立之时,每一个入选人的官职大小

入选凌烟阁的二十四个人中,官职最高的是正一品,而官职最低的,则是从三品。

也就是说,想入选凌烟阁,最起码得有三品以上的官职,低于三品者,是没有入选凌烟阁的资格的。

比如像排名第一的长孙无忌,他的官职就是正一品,而排在第二的李孝恭,虽说也是正一品,但他和长孙无忌最大的区别,就是长孙无忌还身兼司徒之职。

而李孝恭则只是一个司空,并且这个司空还是死后追赠的那种。

相比之下,自然是长孙无忌的实际官职要高于李孝恭,因此他就排在了李孝恭的前面。

同样的道理,像尉迟敬德和李靖来对比,尉迟敬德肯定不如李靖军事能力强,但他却排名第七,李靖则排名第八。

造成这种情况的也是因为官职问题,在凌烟阁成立时,尉迟敬德担任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而李靖则担任的是正二品的尚书右仆射。

并且,按照唐朝官职,尚书右仆射只是从二品,而李靖这个正二品,还是李世民特批的。

再来看看秦琼当时的官职,秦琼最后一次升迁,是在贞观元年,李世民拜他为左武卫大将军,该官职为正三品。

另外,在秦琼死后,李世民又追赠其为从三品的徐州都督。

也就是说,秦琼最高的官位,也只有正三品,所以排名靠后也就能理解了。

此外还有个因素,就是根据每个入选之人在当时担任的实际职务来决定排名次序。

比如同样是正三品的几个人中,侯君集就排名第十七,而秦琼却在最后一位,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他们当时担任的实际官职。

侯君集在当时担任的是吏部尚书,而吏部尚书的地位要高于秦琼的左武卫大将军,所以他就排在了秦琼前面。

并且,秦琼死后被李世民追赠为从三品的徐州都督,若是单按照这个官职来看的话,那么秦琼的官位是在凌烟阁中最低的,因此,他排在最后一个也是理所应当的。


总而言之,秦琼之所以会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最后,并不是李世民不待见他,相反,能让他进凌烟阁,李世民已经是相当照顾他了,造成他排名最后的原因,除了他在李世民登基后没什么贡献之外,另外还有就是他在玄武门之变中出力较小,最重要的是,秦琼的官职太小,因此才会排名最后。




秦琼在凌烟阁排最后一名,没有任何问题,主要是因为大唐统一后,秦琼基本上都是处于养老状态,官职没有太大的变化。

另外,大家都被演义中的秦琼误导了,正史中的秦琼没有那么出名!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是唐朝的大诗人李贺写的一首诗,也表达了自己想弃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心态,上面的凌烟阁就是指的唐朝旌表功臣的殿阁。

能上凌烟阁的文臣或者武将,都是对大唐有过突出贡献的人,其中不乏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诗人。

从隋末的晋阳起兵,到唐朝的统一战争,李世民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大唐的江山,有一多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都是李世民拿下来的,他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

正是由于李世民功劳太大,手下出生入死的猛将太多,最后在功臣集团的辅佐下,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逼迫李渊退位,成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登上皇位的李世民又是励精图治,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开疆扩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

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天可汗”的称号,奠定了大唐一百多年的盛世。


到了公元643年,这时候李世民已经做了十七年的皇帝了,大唐国富民强,极其强盛,而李世民也是一个老人了(已经四十四了,古代人寿命短),身边的那些文臣武将都老的老,死的死。

李世民回首往事,还能想起哪些一起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于是为了表彰他们为大唐立下的不朽功勋,就命阎立本绘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

二十四功臣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那么大家从排名会发现名气最大的秦琼却排了个倒数第一,而同样是门神的尉迟恭却排了第七,李世民真的那么不待见秦琼吗?

秦琼排名倒数第一,很多人说是因为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不是李世民的嫡系,所以不被李世民喜爱。

而真实的情况不是李世民不待见秦琼,而是我们高估了秦琼,也就是说演义中的秦琼和历史上是不一样的。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年少勇武过人,很有名气。

大业(605—618)年间,秦琼在隋朝将领来护儿手下任职。秦琼的母亲去世,来护儿派人前往吊唁,军中将领都很奇怪问来护儿说:“军中这么多士兵或者将领母亲去世,将军为何只吊唁秦叔宝的家人呢?”


来护儿说道:“这个人很勇猛,并且还很有志气和气节,将来一定能取得富贵,怎么能把他当平常人对待呢?”

隋朝大业十年(614年),秦琼随齐郡通守张须陀前往征讨涿郡叛军首领卢明月,当时卢明月有军队十万,张须陀才一万人,两军对峙,张须陀眼看粮草不济,需要束战速决。

张须陀想了一个办法,他对将士们说:“我带领主力假装撤退,卢明月肯定来追,需要有人带一千人偷袭卢明月本营,这样前后夹击,叛军得破。不过带人攻敌营,九死一生,有人敢去吗?”

当时无人敢应,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请战,当卢明月去追击张须陀时,秦琼和罗士信前去攻打营寨,可是营寨大门紧闭。

秦琼和罗士信爬上寨门,拔掉敌人旗帜,连杀数人,敌营被攻破。然后秦琼与张须陀前后夹击,卢明月大败,仅仅带着一百多人逃跑了。

从这件事就看出秦琼是一员猛将,但是只是猛而已,三军统帅达不到那种水平。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秦琼跟随张须陀征讨瓦岗军,但是被李密击败,张须陀战死,秦琼率领剩下的士兵投靠虎牢的裴仁基。

李密用计谋迫使裴仁基投降瓦岗军,秦琼也跟着投靠了李密,并且得到重用,与程咬金等一起统领八千内军,这时候秦琼才认识了程咬金。

瓦岗军被王世充击败后,秦琼投降了王世充,后来又看王世充不是英主,就又投靠了大唐。

李渊把秦琼安排在了李世民麾下,李世民早就知道秦琼的名气,于是李世民甚是器重。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秦琼跟随李世民征讨宋金刚,秦琼在美良川将宋金刚手下大将尉迟恭打败。

李渊赐给秦琼金瓶,并慰劳秦琼说:“你不顾妻儿远道而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这样的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更何况是赏赐一些仆婢和财帛呢。”于是拜秦琼为秦王府右三统军。

武德三年,秦琼跟随李世民大破宋金刚,迫使宋金刚逃往突厥,尉迟恭投降唐军。李渊又对秦琼进行了封赏,赏赐秦琼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加封上柱国。《旧唐书》

随后秦琼又跟随李世民平定了窦建德和王世充,剿灭刘黑闼,立下了赫赫战功。秦琼每次都是充当先锋的角色,每当敌阵有将领夸耀自己兵强马壮时,李世民都派秦琼前去出战,秦琼都是单枪匹马就斩杀敌将于万军之中。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旧唐书》

《旧唐书》记载秦琼参加了“玄武门之变”,诛杀建成和元吉,被李世民拜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李世民登基后,秦琼属于半退休状态,经常生病,已经不能帮助秦王冲锋陷阵了,秦琼也常常说:“我戎马一生,经历的战争太多了,屡次受伤,流了很多血,怎么能不生病呢!”

贞观十二年(638年),秦琼病死,被追赠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命阎立本画秦琼等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秦琼则排名倒数第一。

以上就是正史中的秦琼,其实从正史中可以看出秦琼是一员猛将不假,但是他只能适合做先锋,至于统帅大军,运筹帷幄,他达不到这种水平。

再加上李世民登基后,秦琼身体不好,不怎么参加对外战争,可以说秦琼从唐朝统一战争结束,他的军旅生涯基本结束,再也没有立下什么样的战功,导致他的官位一直停滞不前,最后才弄了个徐州都督。

其实李世民设立的凌烟阁,其排名基本上按照官位品级大小排列的。

凌烟阁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均为功高宰辅的大臣;中间一层所画,均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自古以来都是用文臣压制武将,品级最高的都是文臣,虽然唐初有正一品的天策上将,但是人家那是给李世民单独设立的,等李世民继位后,则没有人担任天策上将了。

所以凌烟阁排名靠前的基本上都是文臣谋士,像长孙无忌的官位是司徒,是这二十四位功臣官位最高的,并且长孙无忌还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当然最受重用,嫡系中的嫡系,排名第一毫无疑问。

然后就是官位为司空的几位开国功臣,达到司空官位有四位(包括死后追封),分别是李孝恭、杜如晦、魏征,还有房玄龄。

虽然四人都是司空,但是前面三位在排名时,都已经去世,本着死者为尊的传统,李孝恭、杜如晦、魏征三人排在了还健在的房玄龄前面。

然后是官位为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有尉迟恭和高士廉两人,高士廉是李世民老婆的舅舅,并且还比尉迟恭多了个尚书右仆射的官职,所以排在尉迟恭前面,而尉迟恭凭借开府仪同三司这个职务,紧随其后,位列第七。

再往后就是官职为特进的卫国公李靖和宋国公萧瑀,特进是正二品,只能排在尉迟恭后面。而实际上李靖是唯一一个战功可以和李世民相媲美的大臣,只是因为排名时,李靖还活着,官位不高,李靖后来死后被追封为司徒,可见李世民对李靖的尊敬。

萧瑀是李渊的亲信大臣,一辈子都忠于李渊,因此他和房玄龄等太宗嫡系关系不和,在太宗一朝都不得志,最后抑郁而终,李世民念其功勋,还是追封了司空,但是凌烟阁排名时他还活着,因此以特进排名在李靖后面。

再后面就是辅国大将军的段志玄和刘弘基。辅国大将军是正二品,排在特进后面,所以段志玄和刘弘基排在李靖和萧瑀后面。


尚书左仆射(从二品)、蒋忠公屈突通

陕东道行台右仆射(从二品)、郧节公殷开山

荆州都督(从二品)、谯襄公柴绍

荆州都督(从二品)、邳襄公长孙顺德

洛州都督(从二品)、郧国公张亮

光禄大夫(从二品)、吏部尚书(正三品)、潞国公侯君集

左骁卫大将军(从二品)、郯襄公张公谨

左领军大将军(正三品)、卢国公程知节

礼部尚书(正三品)、永兴文懿公虞世南

户部尚书(正三品)、渝襄公刘政会

户部尚书(正三品)、莒国公唐俭

兵部尚书(正三品)、英国公李勣

秦琼最后的官职是徐州都督,还是追封的,所以等排到秦琼时,已经是二十四功臣的最后一名了,很多没他有名气的,都排在他前面。

有人说前面不是有荆州都督吗?秦琼也是都督,怎么就排最后呢?

这里要给大家普及一下知识,唐朝州的战略位置不一样,像荆州这样的地方,属于兵家必争之地,荆州都督为大都督府,所以荆州都督是从二品,比秦琼的徐州都督大的多。

虽然李世民的凌烟阁是完全按照官职品级排列的,但是毫无疑问,参加玄武门之变的文臣或者武将,肯定要受到李世民的重用,官职品级自然会高。

所以凌烟阁的排名,也有玄武门之变中立功大小的映射,就像尉迟恭,也是投降过来的将领,他跟着李世民打仗时,甚至可能还不如秦琼地位高。

可是因为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帮助李世民下了决心,并且还亲自杀了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一命,控制住李渊,尉迟恭的功劳和长孙无忌等人位列第一,实封一千三百户。

癸亥,立中山王承乾为皇太子。癸酉,裴寂食实封一千五百户,长孙无忌、王君廓、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一千三百户,长孙顺德、柴绍、罗艺、赵郡王孝恭一千二百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一千户,李世勣、刘弘基九百户,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七百户。《旧唐书》

而秦琼才七百户,所以即使《旧唐书》记载了秦琼参加了玄武门之变,也是属于没有起太大作用的那一种,可能只是支持李世民而已。

而后来由于秦琼确实身体不好,没有再为国家做太多的贡献,属于半养老状态,所以官职没有太大的变化。

而野史中的秦琼又太过传奇,说他本来是山东历城的一名捕快,被人称为“小孟尝”,因为公务结识了单雄信,期间还救了李渊一家,被李元霸当成“神仙叔叔”。

因为单雄信赠给秦琼金银,秦琼又被当成盗贼发配北平府,而北平王罗艺却是秦琼的姑父,秦琼得以在罗艺帐下任职,并和罗艺的儿子罗成钻研武艺,传枪递锏。

后来秦琼的好友给秦琼母亲在山东祝寿,程咬金劫皇杠事情泄露,贾家楼结义,众兄弟占领瓦岗寨,起兵反抗隋朝。瓦岗寨覆灭后,秦琼投靠大唐,李渊自然很喜欢秦琼,因为秦琼有“救驾之功”,李世民和秦琼也是关系很好。

最后秦琼还亲手帮助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帮助李世民上位,但是这些都是小说,真正帮助秦王的尉迟恭。并且正史中秦琼人家是使枪的,也不是使锏的。


小结:

从秦琼在史书中的记载可以看出,秦琼属于猛将,担任先锋类型的。并且秦琼多次换了主子,也没有像野史中记载的救了李世民一家,所以李世民虽然用秦琼,但还是不如原来的嫡系用的放心。

其实像瓦岗寨的旧将,李世民虽然重用,但是重用程度都不会超过原来就跟着李世民的嫡系。就像李勣也是排名倒数第二,程咬金排名也不靠前,一个道理。

再加上李世民登基后,秦琼身体不好,不能再担任先锋了,秦琼没有立功表现,当然就更不受重用,官职一直没有提升。按功劳,玄武门之变时,秦琼比不上尉迟恭,带兵打仗不如李靖,秦琼能排上凌烟阁已经不错了。

同时由于演义小说把秦琼刻画的太过出名,这样导致我们现在知道秦琼排名凌烟阁倒数第一,太不可思议了,其实历史中秦琼的战功,排最后一名也是有情可原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东突   长孙   秦王   贞观   瓦岗军   尉迟   大唐   隋朝   都督   大将军   尚书   将领   功臣   官职   唐朝   财经   李世民   秦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