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宗师张寿臣一共收了多少个徒弟?其中名气比较大的都有谁?

一代相声宗师张寿臣一共收了23个徒弟,6个师弟,徒弟中名气比较大的有常宝堃、刘宝瑞、赵佩茹等人。

张寿臣简介

张寿臣(1899—1970年),祖籍河北深州,出生于北京。小名双儿,评书艺名为张豫华,张寿臣为相声、评书两门抱。

张寿臣出身贫寒,5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在北京隆福寺、护国寺撂地卖艺。

张寿臣8岁开始上学,3年之后,因为父亲去世,张寿臣只好辍学,继续靠说相声维持生计。

就在当年,张寿臣拜到“相声八德”之一的焦德海门下,成为中国相声第五代传人,为“寿”字辈。因为张寿臣是“寿”字辈里第一个拜师的,所以他就成了中国相声第五代大门长。

在焦德海的精心培养下,张寿臣进步神速,很快就学会了大量的相声段子,并且出演即红,当时的观众称张寿臣为“娃娃红”。

张寿臣出师之后,除了在北京演出,他还先后到唐山等地跑码头。经过几年的磨练,张寿臣的相声艺术是日臻成熟,在他20多岁的时候,就了北京最有名的青年相声艺人。

后来张寿臣又跟随“万人迷”李德钖搭档学习一年,30岁就自成一家,被誉为“幽默大师”。

张寿臣徒弟名单

张寿臣1931年开始收徒,一生一共收了23个徒弟,按收徒时间排序依次为:

常宝堃、刘宝瑞、赵贵梧、刘化民、

戴少甫、叶利中、冯立樟、于世德、

康立本、袁佩楼、冯立全、孙少清、

朱相臣、穆祥林、沈君、田立禾、

佟大方、张锐、张剑平、邢炳涛、

胡振江、张嘉利、赵佩茹。

张寿臣还代收师弟6人:

常连安、李寿增、富寿严、

白宝霆、尹凤岐、于俊波。

张寿臣作为中国相声第五代大门长,一代相声宗师,是中国相声的集大成者,他的创作和表演都是一流的。

张寿臣收徒弟之后,更是因材施教,毫无保留,所以他的徒弟成才率特高,大都成了相声名家。下面我简单介绍几位:

大徒弟常宝堃

常宝堃(1922—1951年),北京人。常宝堃从小就跟随父亲常连安在张家口撂地变戏法,因为他聪明可爱,口齿伶俐,被喜欢他的观众送了一个爱称“小蘑菇”。

1930年,常宝堃开始和父亲在天津撂地说相声,很快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1931年,经人引荐常宝堃拜到张寿臣门下,成了张寿臣的大徒弟,张寿臣为他取名常立桐。

在张寿臣的精心传授下,常宝堃进步神速,不到两年就熟练掌握了200多段相声。

常宝堃很快就成了京、津两地有名的相声艺人。

1937年,常宝堃开始和赵佩茹合作,从此,相声界一对堪称火爆与完美的黄金搭档诞生了。

常宝堃、赵佩茹很快就成了天津最有名五档相声中最火的一档,名气甚至一度盖过师父张寿臣。

1951年,常宝堃在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将士的时候,不幸牺牲,壮烈殉国,年仅29岁。

二徒弟刘宝瑞

刘宝瑞(1915-1968年),北京人。刘宝瑞出身贫寒,却是个相声迷,很早就开始接触相声,经常到北京天桥等场子听相声。

刘宝瑞和张寿臣相识很早,也曾经向张寿臣学习请教过,但当时他太小,也不知道拜师。

1932年,刘宝瑞才拜到张寿臣门下,张寿臣为他取名为刘立棠。

刘宝瑞17岁时曾经和马三立搭档到外地跑码头,后来又先后到北京天津、、济南、南京、香港等地说相声,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经张寿臣推荐,刘宝瑞进入中国广播说唱团,成了说唱团的“四大金刚”之一。

刘宝瑞能逗会捧,尤以单口相声见长,被誉为“单口大王”。

赵佩茹

赵佩茹(1914—1973年),北京人,满族。赵佩茹出生于艺人家庭,他的父亲赵希贤以变戏法为生。

赵佩茹自幼跟随父亲撂地学艺,1927年拜到相声名家焦少海门下学相声,成为中国相声第六代传人,为“宝”字辈。

赵佩茹在同辈相声艺人中拜师最早,所以他是“宝”字辈的掌门大师兄。

赵佩茹是焦少海的入室弟子,得到了师父的真传,所以以功力深厚、活路宽阔、用字准确、细致入微闻名于相声界。

赵佩茹能逗会捧,尤以捧哏见长,他先后合作的搭档有李寿增、常宝堃、马三立等人。

赵佩茹原本是张寿臣的干儿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为继承张寿臣的单口相声,经曲艺团领导指示,赵佩茹拜张寿臣为师。

张寿臣徒弟中还有冯立樟、于世德、康立本、朱相臣、穆祥林、田立禾比较有名气,因篇幅所限,就不一一介绍了。

感谢朋友们的阅读,码字不易,欢迎朋友们关注、点赞、留言、批评指教,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张寿臣收徒弟最开始定了五个标准:北京人、眼睛大,伶俐而不油滑,能言但不贫嘴,规矩却不木讷。

北京人这条很好理解,一来相声是起源于北京,二来张寿臣本身是北京人,他主张相声必须是北京话,尽量不使用倒口。

眼睛大则是出于发托卖相的考量,过去相声只能看现场,没有条件录像,所以演员的肢体语言跟表情是很重要的表演内容,眼睛大方便观众阅读到表情细节。

讲规矩但不木讷,徒弟要懂得尊卑礼节,但性格不能太闷,舞台上该欢脱也得欢脱。

不油滑不贫嘴,这是张寿臣最看重的两点品质,早年间很多家长想要让孩子入相声行业,理由就是自家孩子干什么都不成,就长了一张能跑火车的嘴,放胡同串子里面能当骂街的祖宗,谁都卷不过他。

对于这种孩子张寿臣一律拒之门外,因为在张寿臣看来,贫嘴又油滑的小孩,一来肯定性格顽劣不好调教,二来相声不是耍贫嘴出洋相,站在舞台上像个泼妇一样骂大街,把自己的私货包装成相声卖给观众,那属于公开诈骗。

于是按照这五个标准,张寿臣从1931年开山门,前后一共收了徒弟23名,另外代拉师弟6名。

张寿臣徒弟名单如下(按拜师顺序排列):

常宝堃、刘宝瑞、赵贵梧、刘化民、戴少甫、叶利中、冯立樟、于世德、康立本、袁佩楼、冯立全、孙少清、朱相臣、穆祥林、沈君、田立禾、佟大方、张锐、张剑平、邢炳涛、胡振江、张嘉利、赵佩茹。

代拉师弟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常连安、李寿增、富寿严、白宝霆、尹凤歧、于俊波。

虽然同样都是徒弟,但因为拜师的理由不同,所以在张寿臣门下的身份也不一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也是最亲近的授业之徒,也就是俗称的入室弟子,一般是十几岁就拜师,艺术上从零开始接受张寿臣的传授,经过几年系统的学习,基本上延续了张寿臣的一部分风格。比如常宝堃、刘宝瑞、康立本、于世德、田立禾等。

小蘑菇常宝堃是张寿臣首开山门收的大徒弟,早年跟着父亲常连安撂地变戏法为生。由于常宝堃天生聪慧,而且口齿伶俐,所以常连安打算让他吃张口饭,找自己的朋友陈荣启做中间人,打算拜入张寿臣门下。

张寿臣对常宝堃可谓是一键三联的喜欢,不但当场就同意了收这个徒弟,之后还收一送一,把常连安也代拉成了师弟,父子的门户问题一起解决。

常宝堃也没辜负张寿臣的厚爱,学什么有什么,而且跟赵佩茹搭档后事业如日中天,成为天津有名的五档相声之首,就连师父张寿臣都被小蘑菇常宝堃盖了一头。

后来常宝堃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张寿臣还亲自为徒弟念悼词送别。

张寿臣的二徒弟是刘宝瑞,严格说刘宝瑞年龄比常宝堃大得多,但因为拜师时间晚了一步,所以只能排名老二。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来自连阔如的《江湖丛谈》),刘宝瑞最开始拜的师父是周德山,跟马三立算是同门师兄弟,但为了攀高枝所以跳门拜了张寿臣。

由于刘宝瑞跟张寿臣年龄差距不大,两人相处的礼节没有大小辈那么繁琐,而且两人艺术上各有千秋,亦师亦友的相互交流,所以张寿臣也把刘宝瑞称为“友徒”。

但两人相处融洽,并不影响张寿臣对艺术的严格要求。两人最有名的一段典故,就是刘宝瑞录制的《日遭三险》被电台播放后,张寿臣听了十分不高兴,他托人将刘宝瑞从北京召回天津,当面给他讲解了《三性人》(《日遭三险》的另一个名字)的细节,刘宝瑞也虚心接受,并表示一定按照张寿臣的要求重录。

后来特殊时期刘宝瑞死在了牛棚,这给晚年张寿臣造成了巨大打击,连续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换谁都接受不了。

田立禾理论上是张寿臣的关门弟子,但田立禾的拜师经历比师兄们都要特殊,他拜张寿臣并不是相声门,而是评书门。

相声门里田立禾的师父是富寿严,原因是田立禾年龄太小,如果直接收到张寿臣门下,难免被同行跟师兄弟们非议。虽然张寿臣可以力排众议顶住压力,但同行的非议对田立禾的事业发展大为不利,为了给田立禾铺好路,张寿臣就使出了这招“暗度陈仓”之计。

张寿臣指派田立禾拜富寿严为师,因为富寿严还没有徒弟,所以收田立禾算是给富寿严这一支传续香火。而张寿臣将他收入评书门,跟佟大方等人一起拜师,按照门里辈分取了“田存禾”这个艺名。

虽说拜的不是相声门,但田立禾的相声教学都是张寿臣负责,田立禾的表演风格也尽得张寿臣真传,属于又老派又哏儿的路子。

第二类是拜门弟子,这类弟子要么已经从艺多年,但一直找不到门户接纳。或者是已经有了门户,但师父去世,或者师门无法使其在行业立足,说白了就是没饭吃。张寿臣作为行业内公认的大掌门,有义务为这些吃不上饭的同行提供帮助,于是将其以拜门弟子身份收入门下。

比较有名的拜门弟子有朱相臣、穆祥林等等,其中捧哏巨匠朱相臣名气最大,朱相臣是天津武清人,少年时代拜了何熟亭为师。之后跟随师父十三岁时离开天津,到沈阳、抚顺、大连、营口等地演出。朱相臣先后给张庆森、李润杰、汤民一、汤化民、白万铭等名家捧哏。

其中跟朱相臣合作过大腕儿级名家有三人,一位是白银耳,原名连仲友,另一个艺名是连春仲,师承侯一尘,跟朱相臣合作期间名震东北,被业内称为“关内的蘑菇,关外的银耳”之说。

第二位就是号称“学”这个领域巅峰一级的郭荣起老先生了,在郭荣起朱相臣巅峰时期,演出密度堪比现如今的顶流偶像,结果直接把郭荣起累出了肺结核,早早就淡出了相声舞台。

第三位就是文哏大师苏文茂了,苏文茂的酸文假醋,跟朱相臣尺度恰到好处的进攻式捧哏相得益彰,两人合作的《批三国》也是苏文茂诸多版本中最经典的一段。

朱相臣于1941年返回天津,因其受到张寿臣的格外赏识,1946年张寿臣正式收朱相臣为徒。

而张寿臣拜门弟子中,最有戏剧性的一位当属胡振江了。

胡振江主业是快板演员,偶尔兼职说相声。他跟快板三大名家之一李润杰是交情过命的兄弟,李润杰称胡振江为大哥,两人的快板技艺也各有千秋。

后来李润杰拜入了焦少海门下,但胡振江一直没有门户。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拜师风气盛行,胡振江想要让李润杰带拉他为师弟,拜入焦家门里。

但李润杰这人看重江湖义气,他认为自己管胡振江叫了半辈子大哥,现在胡振江为了门户要管自己叫师哥,这属于乱辈分的操作,所以果断拒绝了胡振江代拉师弟的请求。

正当李润杰跟胡振江因为这事情矫情的时候,张寿臣听说了整个经过,果断答应收胡振江为拜门弟子。不但帮胡振江解决了门户,还帮李润杰守住了兄弟义气。

第三类是寄名弟子,注意是“寄名”不是“记名”。记名弟子跟拜门弟子差不多,起码要求弟子是从事相声这行的。而“寄名”弟子则是压根不从事相声行业,只是在相声门里拜个师挂个名字,为自己将来留一条后路罢了。这类徒弟一般是家里关系特别硬,硬塞进来充数的,张寿臣门下的冯立全和孙少清就是这种徒弟,前者是北马路玉壶春的少掌柜,后者是南市弹弓艺人之大公子。

第四类就是跨门户拜师,比如佟大方(曲剧演员)、张剑平(单弦演员)、张锐(泥人张)就是拜入张寿臣评书门里,取了艺名佟存正、张存平、张存远。但这三位都在相声门里有了饭碗,典型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田立禾也是搭着这三位的摆知仪式,暗度陈仓的拜入了张寿老门下,但他得到的指点跟传授比这三位都要多得多就是了。

最后也是最特殊的一类,属于是工作单位指派的任务,强行拜到张寿臣门下的,赵佩茹就是唯一的特例。

赵佩茹还是小龄童的时候,就拜入了焦寿海门下,后来赵佩茹凭着过人的技艺,以及极高的业内名望,被称为第五代相声门长。

但其实赵佩茹拜师时间并不是最早,第五代最早拜师的应该是李洁尘,他20世纪20年代初就拜入聂文治门下。但因为聂文治在京津地区没有蔓儿,没法给李洁尘赏饭,所以聂文治写信给天津的焦寿海,让李洁尘跳门到了少焦门。

由于赵佩茹比李洁尘早一年拜师焦寿海,但李洁尘拜入相声门里时间又比赵佩茹早,所以两人互相称呼师兄,成为业内一段佳话,而李洁尘也承认赵佩茹是第五代门长。

至于赵佩茹为什么又成了张寿臣徒弟,这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事情。当时张寿臣已从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曲艺团退休,基本上不再登台演出了,组织上就指派赵佩茹跟张寿臣学习单口相声,并明确了要拜师学艺。

当时张寿臣门下的单口大王是刘宝瑞,但刘宝瑞在北京曲艺团,当时组织就像培养一个跟刘宝瑞抗衡的天津本土单口大家,于是就选中了通天教主赵佩茹。

可张寿臣赵佩茹对这个政治指派却十分为难,一来赵佩茹已经有了焦寿海这个师父,而张寿臣也是焦德海的徒弟,焦寿海是焦德海的儿子,张寿臣如果收赵佩茹,就等于从师父儿子门户里挖人,这是很不讲究的操作。

二来赵佩茹早就认了张寿臣当义父,徒弟跟义子两重身份按照规矩是不能混搭的。

但组织安排的任务又不能违抗,所以张寿臣只能口头应了下来,但在相声谱系里,这段师徒关系并没有被记录下来,也就等于不存在了。




(1899年1月29日-1970年7月9日),相声第五代掌门人。

张寿臣先生从1931年开始收徒授艺,一生共收弟子23人,依次为常宝堃、刘宝瑞、赵贵梧、刘化民、戴少甫、叶利中、冯立樟、于世德、康立本、袁佩楼、冯立全、孙少清、朱相臣、穆祥林、沈君、田立禾、佟大方、张锐、张剑平、邢炳涛、胡振江、张嘉利。

名气大的有:常宝堃、刘宝瑞、戴少甫、朱相臣、田立禾等。

常宝堃(1922年5月5日-1951年4月23日),艺名“小蘑菇”,1951年3月12日,在朝鲜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9岁。常宝堃是新中国建国以前天津最负盛名、最有“人缘”的相声名家。

刘宝瑞(1915年-1968年10月6日)。刘宝瑞常演单口相声,既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又有一定的文学性。他的单口相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南方独脚戏及评话的艺术技巧,又借鉴电影、话剧的表演手法,融会贯通,经过长期演出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使活”细致、瓷实,“包袱儿”别致、含蓄和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单口相声大王”。关于刘宝瑞的死因至今未有定论。

戴少甫(1912—1944),以说见长,擅贯口,多用文雅幽默的笑料,对许多传统曲目的语言做了加工整理。20世纪40年代有人评论他说“一段数来宝红遍沽上,蘑菇(即常宝堃)也常退避三舍”。他创作的《数来宝》至今仍被许多相声遭遇争相演出。

朱相臣(1908~1973)。他和苏文茂的合作,达到了珠联璧合、捧逗化一的艺术境界,他的出色配合为苏文茂“文哏”相声艺术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也以“冷峻离奇”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冷面滑稽”的代表人物。


田立禾,1935年生于天津,健在。田立禾1986年调入天津北方曲校任教后,为录制传统段子以及教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张寿臣张寿爷的徒弟都按“立”字辈排名,比如常立桐(常宝堃)、刘立棠(刘宝瑞)、田立禾等。




寿老的徒弟得分分类,第一类,就是拜师,压根不从事曲艺,比如冯立全,虽然也有立字,纯属巧合。第二类,拜师,从事曲艺,但不说相声,比如沈君,口技演员。第三类,从事曲艺,也说相声,但拜的是评书门,相声门另有师父,比如佟大方,相声门师父郭启儒。第四类,带艺投师,也就是拜门,比如戴少浦,朱相臣。第五类,本来有师父,但被寿老否定了,也就是50年代初的清理门户运动,很多演员,被寿老重新指定师父,比如张嘉利,被寿老指定为自己徒弟。第六类,半拜门半授业,比如刘宝瑞,他以前有过师父学过,但拜寿老以后,又了很多,不像戴少浦那样,纯拜门,不学艺。第七类,就授业徒弟,比如田立禾。第八类,单位指定的徒弟,赵佩茹,这是田立禾先生说的。现在又有了第九类,带拉的徒弟,常宝庆,田立禾带拉的师弟。




北京人、眼睛大,伶俐而不油滑,能言但不贫嘴,规矩却不木讷。

你是针对田立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徒弟   相声   单口相声   油滑   艺名   评书   天津   宗师   曲艺   门下   师弟   北京人   师父   蘑菇   北京   弟子   名气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