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和赵国是同一个祖宗,秦始皇是姓赵吗?

这要先说姓和氏的一个分界点:秦始皇统一六国。。。

自秦统一六国,秦始皇为了消弭原六国贵族对当地的影响,规定去氏留姓,国人均可有姓。他以身作则,自姓赢,名正(政)。

秦统一六国前,姓和氏是分开的且为贵族(平民)特有。姓表传承和血统。氏定阶级,是身份,封地,职业的体现。

女性用姓,如:妲己,褒姒,还有芈月。。。还有继承祖上家业的一支男姓族长(一般为嫡长子)也继承其姓,比如姬姓的周天子。

姓用来联姻,同姓不婚,两家联姻,看两方姑娘姓就行,比如:秦,赵两家不通婚(都是赢姓)。

同姓家族开枝散叶后,没有继承祖业,但因祖上,家长,同辈,自身而获得一定地位的就以其身份:司徒,司空,司马,职业:车,卜,封地:鲁,吴,燕。

回归正题,秦,赵两国源自蜚廉的两个儿子,次子季胜后人在周朝被封赵城以赵为氏。蜚蠊长子恶来后人去赵城投靠季胜后人,也以赵为氏。后来这一支(非子)因功被封秦地(甘肃天水)但还是以赵为氏。

所以,秦国国君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和赵国国君,按现代人的称呼,都是:赵某(在当时这是大逆不道),比如:赵荡(不是赢荡),赵正。统一后,赵正改叫嬴政(有可能嬴政认为他是蜚蠊嫡长子后人,继承赢姓)。

另外补充:廉颇,李牧也是赢姓,且廉颇还是和秦国赵氏一支,他的家族大多在咸阳,秦赵长平之战,廉颇能不被换吗?




秦国王室和赵国王室,确实是同一个祖宗。

两国王室共同的祖宗,生活在商朝末年。从西周建立开始,两国王室的先祖,就已经彻底分家了。所以到了战国时期,两国王室虽然还有共同的祖宗,但是血缘关系已经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秦赵两国真实的关系,其实是这样的。

话说在夏朝末年的时候,有一个叫嬴费昌的人。如果按照史书上的记载来看,这个嬴费昌应该是黄帝的十一世孙。而在夏朝末年的时候,嬴费昌原本是夏桀王的臣子。但是后来,嬴费昌见到夏桀王实在是太过昏庸暴虐,所以就转投了刚刚崛起的商汤。

再之后,嬴费昌就做了商汤麾下的大将。连带着他的家族,也成了商汤麾下的士兵。后来在商汤讨伐夏朝的过程当中,嬴费昌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商朝开国之后,嬴氏一族就成了商朝的贵族。

在整个商朝,嬴家都算是顶级贵族之一。如此一来,嬴氏一族自然也就开枝散叶,子孙越来越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嬴姓后来成了上古八大姓氏之一。

但是,到了商朝末年的时候,面对这一次的改朝换代,嬴氏一族却站错了队伍。

当时嬴家这边,有一个叫嬴蜚蠊的人。嬴蜚蠊当时在嬴氏一族内部,应该是扮演着一个族长的角色。就算不是族长,应该也是比较重要的人物。而在商朝末年的时候,这个嬴蜚蠊就是商纣王的一个宠臣,而且算是那种心腹大臣级别的。

如此一来,嬴氏一族自然也就被绑到了商纣王的战车上,成了新崛起的周王室的敌人。而接下来,周武王开始讨伐商纣王,并且最后战胜了商朝。在这个过程当中,嬴蜚蠊并没有参战,因为当时他正在北方出差。等他回来的时候,商朝已经亡了。

因为嬴蜚蠊没有直接参与对周朝的战争,所以后来周朝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但问题是,他的儿子参战了。

嬴蜚蠊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嬴恶来,次子叫嬴季胜。嬴恶来因为年龄比较大的原因,在商朝灭亡的时候,直接参与了战争,而且死在了战场上。如果《封神演义》是真的,那嬴恶来在这里面扮演的角色,大概就是商朝的某个总兵,然后被西岐那阵营那边的哪吒或者杨戬给干掉了。

这个嬴恶来,就是后来秦国王族的祖先。而嬴季胜,则是赵国王族的祖先。

因为嬴恶来本人参战了,所以此战之后,嬴恶来的后人,自然就要受到一些牵连。最关键的是,西周开国之后不久,周武王就病死了。而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成王少年即位。而周武王去世之前,为了尽快稳定局面,周武王并没有大肆清理那些商朝的旧部。所以周成王刚登基的时候,商朝旧部的实力还是很强的。而这些人,则是以当年的商纣王之子武庚为首。

再之后发生的事情,自然就水到渠成了。以武庚为首的前朝旧势力,开始发动叛乱,嬴氏一族作为当年商朝的高级贵族,自然也参加了这场叛乱。但可惜的是,当时正是那位会解梦的周公掌权。结果不出意外,这场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了。

而这场叛乱被镇压之后,嬴氏一族的地位,自然就彻底没了。很多嬴氏一族的族人,甚至直接沦为了奴隶。这也是嬴氏一族上千年的历史当中,最大的一个低谷。

不过,在这场叛乱当中,嬴蜚蠊却并没有参与。之前商朝灭亡之后,嬴恶来战死,嬴蜚蠊这个做父亲的,也是心灰意懒,不想再参与这些斗争。所以在这之后,嬴蜚蠊就带着自己的次子嬴季胜,隐居到了霍太山上,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地区。

除了父子二人之外,当时嬴恶来的一些后人,也跟着来到了这里。因为没有参与那场叛乱,所以后来在周王室处理嬴氏一族的时候,嬴蜚蠊他们家这一支,侥幸躲过了一劫。

再之后,又过了若干年,等到周成王长大成人,当年的那些恩恩怨怨,已经逐渐淡化了。这个时候,嬴蜚蠊他们家这一脉的人,才开始重新出来做官。而在这些小辈当中,有一个人最终脱颖而出,得到了周王室的重用。

这个人,就是嬴蜚蠊的孙子,也就是老二嬴季胜的儿子,嬴孟增。

因为嬴孟增的存在,老二嬴季胜这一脉,开始逐渐走上了上行通道。所以接下来,老大恶来这一脉的后人,就开始渐渐依附老二这一脉生存。

如此,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老二这一脉开始越来越兴盛。嬴氏一族有一门祖传的手艺,那就是养马和驾车。在先秦时期,开车可是一门真正的手艺活。比如后来孔子提出的‘六艺’当中,其实就包括了驾车这一项,也就是驾马车。

所以,当时老二这一脉的后人,在周王室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领导的司机。能干司机这种工作的,一般都是领导的心腹,在古代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所以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老二这一脉的三代人,一直给周王室当司机。

如此,到了嬴孟增的孙子嬴造父,也就是嬴季胜的曾孙这一代,嬴氏一族终于等到了翻身的机会。据说当时这位嬴造父,是周穆王的车夫。周穆王在西周的历史上,也是一位比较重要的天子,地位大概就等同于汉武帝在汉朝的地位。而在周穆王征战四方的过程当中,嬴造父一直给他开车,后来还立下了不少战功。

于是,后来周穆王为了奖励嬴造父,就直接把当时的赵城封给了他。赵城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洪洞县,因为被分封到了赵城,所以自此之后,嬴造父他们家这一脉,就成了所谓的嬴姓赵氏。

这里我们得多说一句,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上古的人为了避免近亲结婚,所以就给自己加上一个姓,这就是同姓不能结婚这个习俗的来历。最开始的时候,往往就是一个部落一个姓。但是后来,随着部落之间逐渐征战兼并,大部分姓开始逐渐消失,少数几个姓的后裔开始变得越来越多,所以就形成了所谓的上古八大姓。

这样一来,姓的数量越来越少,同姓结婚的概率就越来越大。当时为了了解自己的祖先是谁,又不允许改姓。所以这个时候,氏就出现了。氏这个东西,简单来说就是氏族。比如说同一个姓的家族,其中某个人后来去了另外一个地方,然后在其他地方开枝散叶,建立了新的氏族。这个时候,两个氏族的姓是一样的,但是氏就不一样了。

总之,在上古时期,姓和氏是两个概念。

而嬴氏一族这边,因为从嬴造父这一代开始,他们家族被封到了赵城。所以自此之后,他们家族就是嬴姓赵氏。而其他嬴姓的人,比如说当年那些参与了叛乱,被流放到其他地方的嬴姓族人,就不是嬴姓赵氏的人了。

当嬴造父被封到赵城的时候,因为嬴造父是当年那位老二嬴季胜的直系后人,所以老二这一脉的人,自然都去了赵城。至于老大嬴恶来那一脉的人,因为之前大家一直是一起生活,而且此时也还没出五代,没出所谓的五服。所以老大这一脉,在这之后,也成了嬴姓赵氏的人。

当然,如此一来,老二这一脉的人,就成了嬴姓赵氏的主脉。而老大嬴恶来那一脉,就成了所谓的偏支了。

就这样,又过了几十年之后,又过了两代人的时间,老大那一脉,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当时老大这一脉,有一个叫嬴非子的后代。论辈分的话,应该管之前的嬴造父叫叔爷。嬴造父被封到了赵地之后,也开始提携自家后辈,让自家后辈去给周王室驾车或者养马。在这个过程当中,嬴非子就去养马了。

而接下来,嬴非子在养马工作当时,表现得还特别好。后来有一次,当时在位的周孝王,去马场考察研究,这期间就召见了嬴非子。这次召见期间,周孝王一连问了嬴非子好几个问题,嬴非子都对答如流。周孝王一高兴,再加上当时周王室也有意想要扩大养殖业规模,正好缺一个养马的头。所以在这之后,周孝王就把当时的秦地,分给了嬴非子,让嬴非子去养马。

所谓的秦地,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地区。而嬴非子去了秦地之后,接下来,嬴非子这一脉的后人,就开始从嬴姓赵氏这个家族当中分裂出来,单独到了秦地开枝散叶。

此后上百年里,嬴非子这一脉的后人,逐渐在秦地开枝散叶,在当地彻底扎下了根。直到百年之后,到了西周末期,恰好赶上那场‘烽火戏诸侯’事件。犬戎进攻西周首都镐京,还干掉了当时在位的周幽王。得知此时之后,当时嬴非子这一脉的后人,就带上了全部的家底,前去救援。后来,嬴非子的后人,不但联合其他诸侯,赶走了犬戎,而且还护送周平王搬家去了东边的洛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平王东迁。

因为有着护驾之功,以及拥立之功。所以,周平王登基之后,直接就给了嬴非子这一脉一个伯爵的爵位,算是正式册封他们为诸侯。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秦国正式以一个国家的形式开始出现了。

再之后,就是秦国历代国君,不断艰苦奋斗,让秦国越来越强大,最后到了秦始皇那一代的时候,直接统一天下的故事了。

而嬴姓赵氏本家这一脉,自从嬴非子分家单过之后,他们这一脉依然在给周王室当司机。但是到了西周末年的时候,当时嬴姓赵氏这一脉,本家的家主嬴叔带,因为实在看不惯周幽王的昏庸,再加上当时晋国开始在山西地区崛起,而赵城又在晋国的势力范围之内。所以在这之后,嬴叔带直接带着嬴姓赵氏这一脉本家的人,投靠了晋国。

再之后,这一脉开始在晋国内部发展,逐渐成了晋国内部的大族。此后整个春秋时代,赵氏这一脉不断壮大,最终成了晋国内部最强大的三个家族之一。而到了春秋末期的时候,赵氏这一脉直接联合其他两个大家族,彻底瓜分了晋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而赵氏瓜分了晋国之后,建立了一个国家,这就是战国七雄当中的赵国。

所以,如果追根溯源,追溯到西周初期的时候,秦国王室和赵国王室,确实有同一个祖宗,嬴蜚蠊。嬴蜚蠊有两个儿子,长子赢恶来是秦国的祖先,次子嬴季胜是赵国的祖先。但问题是,到了嬴非子那一代,嬴非子早就带着他的后人,去秦地分家单过了。所以自嬴非子之后,嬴非子的后人其实已经不应该再称之为嬴姓赵氏,而是应该称之为嬴姓秦氏了。

至于说为什么秦国这一支,没改为嬴姓秦氏,这其实也不复杂。因为分家的时候,嬴非子并不是他这一脉的大宗。按照西周的礼制来说,他没有单独开辟一个氏的资格,所以就没就改成嬴姓秦氏。

等到春秋战国时期之后,那时的秦国,已经是天底下最强大的一个诸侯国了,王族最在乎的是自己家族的历史。而改氏这件事,又不能给秦国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那秦国王族自然就更不会改自己的氏了。所以对于秦始皇来说,他的姓嬴,他的氏是赵。至于秦,只是他的国号而已。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秦与赵是同一个先祖

秦与赵的先祖,都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的大业。大业的来历比较奇怪,他的母亲是女修,是颛顼大帝的后代;可是他的父亲是谁,没人知道,来路不明。根据传说,女修是吞了一枚玄鸟蛋,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在历史上并不很有名,但他的儿子大费,也就是伯益则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伯益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给他“嬴”姓,后来的秦、赵两国都是属于嬴姓,大业、大费就是他们的共同祖先。

第二,秦在开国前曾以“赵”为氏

秦、赵的分野,是从蜚廉的两个儿子开始的。非廉是伯益的后代,是商王朝后期的人物,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名恶来,一个名季胜。后来的秦国源于恶来这一族,而秦国的最大对手赵国则源于季胜这一族。

季胜的四世孙造父,是个了不起的人物。造父是当时天下最好的车手,后来平定徐国叛乱有功,周穆王把赵城赏赐给他。由是,造父这一族便以“赵”为氏。秦国的开国者非子,是造父的族侄。由于他们出于同源,非子这一族的人也以造父为光荣,便也以“赵”为氏。

第三,秦王族是嬴姓,但秦始皇嬴政却是错误的叫法

许多人在看先秦史料时,会被姓与氏搞晕头。

如何区别姓与氏呢?简单地说,姓是大家族,氏是小家族。姓是很少的,总共加起来也大概就二十来个,而且很好认,基本上都有“女”字,比如姬、姜、嬴、姒等,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姓与名字是不同合用的,只有氏与名合用。

有人会说,秦始皇嬴政,不就是姓与名合用吗?

嬴政这个称呼,是完全错误的。那为什么会以讹传讹呢?因为秦国灭亡后,新兴的汉帝国的开国者基本上都是社会底层崛起的,先秦那套主要针对贵族阶段的姓氏学就不顶用了。到了汉代,姓与氏就逐渐混同,于是才有嬴政这样的叫法。但是我们要明白,在秦始皇生前,是不可能有嬴政这样的称谓。

第四,秦国王族并非以“赵”为氏

既然秦始皇嬴政的叫法是错误的,那么应该叫什么呢?

有些人认为,秦国王族应该是以“赵”为氏。

在史书上,秦以“赵”为氏只有两个例子。其一是造父受封赵城时,秦的先祖们沾了造父的光,也以“赵”为氏。故而有人认为秦国王族一直是以“赵”为氏。另一个例子是秦始皇出生时,《史记》明确写了他小时候是叫“赵政”,以赵为氏。

以上这两个例子都没问题。秦第一任国君非子与秦始皇都曾以“赵”为氏。但是,秦王族并非以“赵”为氏。这就涉及到先秦姓氏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国君不称氏而称国,公子不称氏而称国,公孙不称氏而称国。

什么意思呢?

非子在当国君前,可以有自己的氏,他是以“赵”为氏。秦始皇在没有身份以前,也可以叫赵政,但是当了国君后,就不能再用“氏”了,而是以国为氏。

也就是说,非子在当国君前可以叫“赵非子”,当了国君后就只能叫“秦非子”。秦始皇在出生时可以叫“赵政”,但是当他爷爷当了秦国国王后,他的身份就是“公孙”,这时就不能叫“赵政”,而只能叫“公孙政”;等到老爹当了秦王,就叫“公子政”;等到自己当了秦王,就叫“秦王政”。

大家记住:国君无氏、公子无氏、公孙无氏。当你的身份是国君、公子、公孙时,就以国为氏。

我再举个例子,大家就看得更明白了。比如商鞅,商鞅最早是叫“公孙鞅”,因为他爷爷是国君,他身份是公孙,不能有别的氏,只能叫“公孙鞅”或“卫鞅。因为他是卫国人,这就叫“以国为氏”。后来他在秦国受封于商,商实际上就是秦国的一个封国,所以这时他就称为“商鞅”。




纯粹扯淡的事!!!!

秦赵两国有一个共同的先祖,就是商朝的飞廉,飞廉有两个儿子,长叫恶来,次叫季胜。季胜的后人造父因受周穆王宠信,被封在赵城,由此诞生了赢姓赵氏。此时,恶来的后人混得比较差,因此也跟着造父来到赵城,依附在造父一族,也称赵氏。后来恶来的后人非子受到周孝王的信用,被分封在秦地,因此他们就离开赵氏,成为秦氏。也就是说,从非子受封秦地开始,恶来的后人秦氏和造父的后人赵氏就开始大路朝天,各走一方了,二者自此没有任何关系了。

况且,在先秦时代,氏这玩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分化的,或者因为血缘关系变远而分化出新氏,或是因为封地改变分化出新氏,或是因为官职改变分化出新氏,或是因为居住地改变分化出新氏……比如鲁国的无骇死后,因其是公子展的后人,鲁隐公将其族人赐为展氏。而展无骇的儿子展获又被封在柳下,展获的后人就成为了柳氏,自此之后,柳氏一族就不能继续称展氏了。

秦赵拥有共同的祖先,从秦氏自立门户那天开始,秦氏后人跟赵氏后人就没有关系,就算秦氏以前为了蹭热度贴过赵氏屁股,当他们有了封地以后,也跟赵氏分道扬镳了。更何况,从非子到秦始皇又过去了几百年,这时再说秦始皇姓赵那不纯粹是扯淡吗?就像商鞅是卫国人姬姓,燕太子丹同样是姬姓,二人拥有共同的祖先,但商鞅不姓燕,太子丹也不姓商,如果一个人硬要说二者同姓商或燕,那就是纯粹的扯淡。

因此,严格地说,秦国和赵国是同一个祖宗,秦始皇姓赢,为赢姓秦氏,赵幽穆王也姓赢,为赢姓赵氏,秦氏、赵氏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谈秦说汉(267)

关于秦始皇的真实姓氏,主流的说法是嬴姓,称之为嬴政。也有种说法是嬴姓赵氏,所以应称为赵政。但笔者更认同的观点是“秦氏”,称之为秦政。各位看官先别上火,少安勿躁,请听我慢慢道来。

  • 姓氏的起源

“三皇”就不考究了,我们从“五帝”说起。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到夏朝的开国帝王禹,都同黄帝一样,公孙姓。到夏朝时增加了“氏”,“禹”为夏朝的始祖,姓姒氏。“契”为商朝的始祖,姓子氏。“弃”为周朝的始祖,姓姬氏。

《史记·五帝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从五帝到夏朝之前只有姓,夏朝之后有姓也有氏,甚至姓氏是连在一起了。打个比方,去市场买“南瓜”,但南瓜同时有多个产地,为了区分就会在南瓜的称呼前加上产地,比方说江西南瓜。这里南瓜就是姓,江西是氏。

  • 嬴姓的由来

秦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颛顼的后裔有个叫女修的女子,在院子里织布时吞食了一个从天而降的燕子卵,生了儿子大业,大业娶了少典的女儿女华,女华又生了大费。大费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姚姓之女给他为妻。后大费又辅佐舜帝驯养鸟兽,也很有成绩,舜帝赐大费为嬴姓。

《史记·五帝纪》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这里说清楚了,秦人祖先跟“五帝”之颛顼一样,是公孙姓。到“五帝”之舜帝时期,被赐为嬴姓,也就是说,秦人的祖先已将公孙姓改为嬴姓。司马迁考证,大费就是伯益。

  • 赵氏的来由

大费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大廉,即鸟俗氏;一个是若木,即费氏。大廉的玄孙叫孟戏、中衍,长得像鸟,但说人话,为帝太戊驾车。一般领导的司机提拔都快,中衍得到了帝太戊的赏识,辅佐殷国有功,成为第一个嬴姓中的诸侯。

中衍的玄孙叫中潏,住在西戎地区,保卫西垂,也就是商朝的西面边关,在现在的甘肃礼县永兴大堡子山一带。中潏生了蜚廉,蜚廉生了恶来、季胜。武王伐纣时,恶来被杀死。

季胜生了孟增,也就是宅皋狼。孟增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造父因善于驾车得到周缪王的信任,在平定徐偃王作乱时有功,周缪王把赵城封给造父,造父一族从此称为赵氏。

恶来遗有儿子叫女防,女防生了旁皋,旁皋生了太几,太几生了大骆,大骆生了非子。他们都沾了恶来之弟的光,因造父所受之宠,承赵城之名而姓赵氏。

《史记·秦本纪》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也就是说,战国时期秦国的秦氏是恶来之后;战国时期晋国的赵氏是季胜之后。因季胜之后的造父被赐封赵城,恶来之后也跟着称之为赵氏。

  • 秦氏的由来

非子居住在犬丘,周孝王让其在汧河、渭河之间饲养马匹,干得挺不错。赐给他秦地作为封邑,让他接管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这就是秦氏的最早起源了。

秦赢生了秦侯,秦侯生了秦公伯,秦公伯生了秦仲。秦仲生了五个儿子,大儿子叫秦庄公,打败了西戎,周宣王将其封为西垂大夫。

《史记·秦本纪》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

非子之后,秦人的祖先有了自己的封地,古时都是以封地或封国为氏,这时秦人已经将赵氏改为秦氏了。按照继承礼制,新的姓氏取代旧的姓氏,旧的姓氏就会被废除。也就是说,到这时秦氏已经取代了赵氏。

  • 写到最后

也就是说,秦的祖先嬴姓,中期的祖先因造父之宠,增加了赵氏,但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后期的先祖有了秦邑的封国之后,就以封国为氏,故称之为秦氏。所以严谨地说,秦始皇的原名应该称之为“秦政”

2020/11/7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您的关注与评论,将是我无限的动力,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晋国   国君   秦国   秦王   公孙   蜚蠊   夏朝   商朝   西周   叛乱   王室   姓氏   祖宗   祖先   后人   儿子   财经   秦国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