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和的慈禧异同?

很多人不了解武则天。实际上武则天水平堪忧~中学历史上面总的来说对武则天评价比较高。是因为离我们时间久了,而且武是中国唯一女皇帝有光环。不要搞男女对立,怕单身狗娶不到老婆,又怕娶到老婆的大男子主义。所以统战需要,把武则天形象丰满一点。我们底下比比看:

首先比打仗。

两个女人打仗都不行!慈禧时代,左宗棠打败了俄国,收复了新疆;冯子材刘永福打败了法国,法国政府倒台!北洋海军亚洲第一。其实这个时候中国应该可以算列强了。如果这时候慈禧死了,真TMD牛逼了,现在历史评价也会高很多。可惜本来可能翻盘的局,后盘浪了。修个园子养老,小日子偷家。所以我们和小日子哪是就南京大屠杀这点事情?再加上八国联军……一塌糊涂。

唐朝最大领土是高宗朝的,等武则天当皇帝丢了300多平方公里(有争议)。相当于现在我国国土的三分之一,外战输得多。而且武则天还继承了太宗、高宗国力。慈禧得到权力的时候英法联军已经烧了圆明园,太平天国已经划江而治有些年头了。

再比胸怀用人。

说武则天胸怀大?胸大有可能,因为唐朝以胖为美,罩杯可能大。慈禧时代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慈禧胸怀不大,怎么可能容得下他们?慈禧用人还会输给武则天?至少统治阶级内部总的还是团结的。除了光绪那会慈禧希望放弃权力安心养老,其他人基本都心向慈禧。

武则天时代就一个名臣狄仁杰给整的死去活来,其他人呢?剩下有名的都是来俊臣、周兴这类酷吏!为什么用这些人?无非是德威不够,搞恐怖政治呗。统治阶级内部多次叛乱,很难想像如果在慈禧时代怎么挨得过去?至于上官婉儿,不过是个秘书职务。慈禧需要么?

很多回答人片面强调,胸怀格局一些大词。

再比说私德吧。

两个人都最后大兴土木空耗国力……慈禧以为同治中兴真中兴了,颐和园可能花了不少银子,满足自己的私欲。武则天以为继承人问题搞定了,不但大兴土木还找了好多男宠。最后武则天还给人推翻,软禁,家族清算。

武则天为了当上皇帝无所不用其极,对外战争屡屡失利,外交营造万国来朝的形象,内部大兴土木修佛寺创造弥勒佛转世的神话

最后说说武则天最大的功绩应当是打击门阀吧……这个还真慈禧比不过,因为这是慈禧合法性来源。而且武则天打击门阀,开科举实际是帮自己选人才。但奇怪的是慈禧后期还真心改革,希望能把大清国改成虚君制度,但武则天开科举提拔寒门最后居然只能用武家的亲戚。

近代历史还是离我们很近,我们很难很公允的对他们进行评价。




谢邀。两个女人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女主。

其一、人格魅力的不同,历史评价毁誉。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她主宰了唐朝近半个世纪之久,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流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慈禧处在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晚清朝代。她是一个极具野心,而且是一个极保守的人。就此二人的心理说来,慈禧是自私、卑鄙、阴暗的,武则天是大度、刚强、磊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唐的开放、大气和昌盛,晚清的封闭、狭隘和没落。

其二、武则天是杰出的的女政治家、改革家。慈禧虽也具政治家的才具,但更多的表现在野心和阴谋上。慈禧从宫庭斗争中夺得政权,素有残忍和狡诈之名,她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期间,她两次决定皇室,两次发动政变,三次垂帘听政,可以说在权利的掌握上是极为成功的。他将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于股掌之中。但她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却是一个失败者。在她47年的统治中,在中国历史走向最危难的时期,她没有将中国这艘古老的航船带出外强侵略的激流险滩,而且正是由于她的昏谙世事,使得中国社会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为危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其三、武则天生活崇尚简朴,慈禧对个人的舒适生活看得比较重,大量金钱被挥霍浪费。大修颐和园,先后投入了3000万两白银,其中就包括挪用海军军费。也就是在这期间,北洋海军未再添置舰艇,而日本海军则快速发展。斥巨资重修颐和园,只是一个缩影,慈禧太后日常的奢华生活不胜枚举。比如,每个月她餐桌上消耗的猪肉和鸡鸭超过2000斤。另外斥巨资铺张为自己祝寿,大兴土木,修建个人豪华陵寝等,极具奢靡之风,耗尽了民脂民膏。

其四、武则天思想开放,善用贤臣,勇于改革,成为大唐盛世的延续者。慈禧思维守旧,对世界大势认识不足,缺乏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外交知识。且反对革新,丧权辱国,把晩清王朝带进了坟墓。从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与慈禧乱政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由于对国际时局缺乏认识,在守旧派亲贵朝臣以及近畿军权的支持下,打压了史称百日维新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实验,朝政愈趋保守,对于当时中国的近代化革新造成强大的阻力。最终,清王朝在风雨飘摇、黄昏日暮中连同她一起带进了坟墓。




最大的不同是二个对治国理政的态度,一个随然改朝换代但仍然是走向强大富强。武则天乱朝不乱钢,情若神明,高瞻远瞩。而慈禧太后是位祸国殃民十恶不赦的动乱亡国制造者,纵观其一生除直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外,剩下的全是令人耻辱的千余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谢邀。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大多数人感兴趣并争论不息的,武则天与慈禧太后的异同之处太多,有个人性格上的,有为政方面的,也有对待亲族态度上的。大家最想知道的应该是执政方面,换言之,同样是手握大权,武则天为何能让大唐强盛,而慈禧却只能葬送大清?

▲武则天剧照

众所周知,武则天掌权期间任用贤能,大力推行科举,选拔出了许多人才,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创造了唐朝的又一盛世。然而,慈禧太后统治清朝的时候,却导致国家日渐没落,签下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最后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让中国经历了几千年来都未曾面对的危机,国家甚至险些灭亡。在慈禧太后死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大清王朝也随之覆灭。为何同是女人治国,差距会如此之大呢?

▲慈禧太后剧照

在子渊看来,原因大致有三。首先是两人的性格品性不同。武则天有抱负有追求,夺取最高的统治权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武则天很小的时候,她就觉得女子可以和男子一样伟大,在性格上她也颇为刚烈,处事果断决绝,有争强好胜之心。

慈禧太后夺权,所谋求的则是一己私欲。她并没有什么抱负,也从未想过要国富民强,在她的眼里,国家存亡与否都无大碍,只要她能继续延续那些奢靡生活即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时,慈禧太后仍花费数百万两白银在颐和园举办寿宴,其奢靡程度无以复加,也毫不顾忌当时的内外形势。

▲颐和园内景

其次则是两个人的能力差距巨大。武则天出生成长在官宦世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教育,那时社会风气和民众思想普遍比较开化,对女子的束缚很小,武则天得以自由发展,培养了良好的个人素养和出众才能。慈禧太后与之比拟则相形见绌了,其文化水平只是勉强识字而已,读书大多浅尝辄止,所谓的“御笔书画”都是请宫廷画师代劳的。以这种文化水平去统治国家,很难不把国家带上歪路。

▲慈禧太后旧照

第三则是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武则天在位时正是大唐盛世之际,此时国家发展迅速,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哪怕是统治者相对平庸,基本也能将唐朝治理好。然而慈禧所处的时代是清朝末期,因为闭关锁国政策,清朝远远落后于世界,加上积弊甚多、腐朽落后,走向灭亡已成大势,这时候即使是圣君治世,也难以挽救病入膏肓的大清。

▲武则天称帝剧照

尽管有这些客观原因存在,但笔者还是得感慨一句。倘若慈禧有武则天一半能力、一半志向,心中能有民族和国家,那么中国近代史也不至于那么凄凉悲惨。然而历史从来没有如果,后世之人除了一声长叹,别无他计,只希求前车之鉴,切勿重蹈覆辙。

参考文献:

《旧唐书》《清史稿》




武则天是一代女皇,慈禧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甲午战争   北洋   贞观   颐和园   光绪   慈禧   丧权辱国   大唐   大兴土木   奢靡   异同   唐朝   中国   胸怀   皇帝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