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统一为什么不长久?

西晋虽然是晋武帝司马炎一手建立的,但也差不多是他一手毁掉的。


尚清谈,安逸乐,纵容社会腐败

晋武帝司马炎是典型的先明后暗皇帝,晋禅魏之后,他崇节俭,善纳谏,多谋善断,做事公平有度;平西凉,灭东吴,涤荡天下,神州一统;革政治,振经济,行法治,行宽就简,与民休息,出现了太康之治。但是自从灭东吴后,晋武帝逐渐骄奢淫逸,肆意行乐。他的后宫广储嫔妃宫女,不但将东吴宫女尽数收纳,还规定二千石以上官员未嫁之女须先经宫中选检方可嫁人,以致后宫嫔妃宫女达到数万。散朝后,他不知应该到哪个嫔妃处安寝,就自己发明了一套用羊拉的车子,自己坐在上边,任由羊拉着在后宫转悠,当羊车停到某个宫室,他就在那个宫室安寝。一个聪明的宫女在自己的宫门上插上竹叶,在宫门前的路上洒上盐水。羊闻到盐味,顺路而来,就停在宫室门前吃竹叶,司马炎就在此处安歇。后来宫中都知道了这一方法,为了争宠,纷纷效仿,由此留下了羊车望幸的典故。

正是上行下效,司马炎的奢侈淫乐,也让士族官宦们纷纷效仿,贪腐成风,斗富比阔。司马炎的母舅王恺与石崇斗富,晋武帝不但不加禁止,还将宫中珍玩暗送母舅,以助力母舅斗富。

晋武帝还进一步巩固在选人用人上的九品中正制,那些身居上品,掌管着品评选拔人才的官员,不再注重品行、才能,只注重门阀官第,以致那些高门大族子弟年纪轻轻就能稳做高官,而那些寒门士子,品行才能再突出,也只能屈居下品。以致朝廷上形成了一个享有特殊权利的阶层士族。这些士族子弟一生荣华富贵,不用多努力就可高官得做,有品有位有权,财源滚滚,一生无忧无虑,骄奢淫逸。他们整日清谈阔论,不顾实事,严重脱离现实。正是由于西晋士族制的盛行,崇尚清谈,才导致官场的越来越腐败。


兴分封,罢郡兵,成为致乱隐患

司马炎鉴于曹魏宗室衰微,帝室孤弱,终致灭亡的教训,就大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以对抗士族。将其祖族司马懿以下的宗亲尽数封王,一气封王27个之多。司马炎平定江南后,为了将军权收归中央,下令罢减州郡所领军队,少数边郡虽仍有军队,也被大大削减。在罢州郡兵权的同时,却允许藩王拥有大量军队,藩王不仅拥有军权,还掌管着郡国的政权和财权,权力很大。因悉去州郡兵,直接导致地方没法维持基本的社会治安。司马炎死后,八王之乱,地方暴乱,边境胡人叛乱,州郡无兵可派,根本无力控制局面。

司马炎不仅大封宗室,还大封创业的勋臣贵戚为公为侯,封邑达1万户者为大国,5000户者为次国,不满5000户者为下国。这些勋臣贵戚也都拥有一定的武装。

西晋分封制度并未实现晋武帝巩固司马氏政权的初衷,封王们结纳封国内的士族人士,引用在西晋士族制度确立以后难以仕进的庶族士人,形成一个个与中央政权相背离的政治集团,并凭借其王国军队争取自己的利益,成了西晋覆灭的致乱之源。


听妇人,立蠢嗣,成为西晋短命的关键

武元皇后杨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任皇后,她从小就有聪明贤慧之名,善于书法,天生丽质,娴熟女工。嫁给晋武帝后,深受司马炎的宠爱,称帝后的第二年便被封为皇后。软玉温香的杨皇后让晋武帝痴迷不已,自然对她言听计从。可杨皇后虽有贤惠之名,却很自私。晋武帝广选良家女子以充备后宫,事先下诏书禁止百姓婚嫁,派宦官乘使者之车,赐予驾驶车马的随从,急行各州郡,召集候选的人让杨艳挑选。杨艳嫉妒,仅选取那些面色白净、身材修长有力的女子,而那些端庄秀丽的姑娘并不被留下。当时大臣卞藩的女儿长得很美,晋武帝用扇子掩着脸对杨艳说:“卞氏女很好。”杨艳说:“卞藩三代都是皇后的亲属,他的女儿不能委屈地居于卑位。”晋武帝便无奈作罢。

杨艳共为晋武帝生有三子三女,分别是毗陵悼王司马轨、晋惠帝司马衷、秦献王司马柬、平阳公主、新丰公主和阳平公主。长子司马轨两岁夭折,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就立次子司马衷为皇太子,时年九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晋武发现司马衷很痴呆,担心他将来没有能力继承帝位,打算另立皇位继承人,就私下先告诉了杨艳。杨艳自然不同意了,就说:“设立嫡子依年长而不能依才能,怎么可以改换呢?”司马衷初立为太子时,贾充的妻子郭氏让人贿赂杨艳,请求让自己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等到商议太子婚事时,晋武帝想迎娶更贤淑的大臣卫瓘的女儿,但是杨艳盛赞贾南风有美德,又密令太子太傅荀顗进言相劝,晋武帝不再坚持便同意了。

杨艳病危时,知道晋武帝宠幸胡夫人,恐怕以后会立她为皇后,担心太子司马衷的地位不稳。临终时,头枕晋武帝膝说:“叔父杨骏的女儿杨芷才貌兼备,愿陛下选她来备六宫。”并悲伤地哭泣,晋武帝流着眼泪答应了她。

杨艳死后,刚满十八岁的杨芷入宫为皇后,因长得美丽纯情,温顺有妇德,美名播于后宫,司马炎十分的宠爱于她。因为宠爱杨芷,晋武帝就重用其父杨骏,受封临晋侯、车骑将军。杨骏素无才干,也没有名望,曾做过县令之类的小官和骁骑将军的从僚。朝中许多人都轻视他的为人,一向识人知鉴的尚书郭奕还上书劝皇帝,说杨骏这人器量狭小,承担不了社稷重任。

但是司马炎却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他认为前朝的弱主当朝、宗室强盛,都是因为重用了像霍光、王莽那样声名卓著、手段强硬的权臣辅政,才会挟持弱主与宗室争权。所以,杨骏的平庸无能,反被司马炎看成是辅佐新君的最佳人选。首先因为杨骏没能力就不会生异心,就必须搞好与宗室的平衡;其次,他是司马衷的外公、杨芷皇后的父亲;再次最重要的一点是杨骏“孤公无子”,即使产生了非份之想,也没有意义。正是考虑到如上条件,司马炎并没有理会大臣的谏言,而是更加的重用杨骏。

杨艳在世时,司马炎按其意立她所生的儿子司马衷为太子,并选立勋臣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贾南风不仅丑陋无比,而且生性妒忌,竟亲手杀死怀有司马衷孩子的宫女。司马炎听到此事,勃然大怒,要将贾南风打入冷宫金墉城,另选贤淑女子为太子妃。因受堂姐临终前将太子和太子妃的托付,杨芷坚决不同意,力劝司马炎说:“贾充有勋社稷,犹当数世宥之,贾妃是其女,正复妒忌之间,不足以一眚而掩其大德。”司马炎心软,于是就没废贾南风。之后,杨芷常严厉的告诫贾南风,要她自知悔改。可是贾南风却认定司马炎要废她,全是杨芷的意思。因此,暗中对杨芷十分的怨恨。

太康十年,司马炎因纵欲过度,身体时好时坏,就把朝政交给杨骏,自己深居后宫养病去了。但是司马炎只看准了杨骏的能力不行,却忽略了另一个问题:越是能力不行的庸人,越是不自量力。志大才疏,这是庸人的一个通病。太康十一年,司马炎病危,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杨骏为了独霸朝纲,就与大臣卫瓘争权,不断谶诬卫瓘儿子,最终逼走了卫瓘,实现了他独霸朝纲的意愿。一次司马炎清醒过来,仿佛意识到表面憨厚的杨骏靠不住,就令中书令华廙起草诏书,召汝南王火速入朝觐见。但为时已晚,杨骏竟然将诏令偷着藏下,根本就没有送出宫去。待晋武帝回光返照之时,才知道已不可挽回,于是就带着无限的遗憾死去了。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太子司马衷即位,杨芷被尊为皇太后,贾南风被立为皇后。杨骏成了顾命大臣,自命为太傅。他根本没有将三十二岁的惠帝司马衷放在眼里。不但住进武帝当年的太极殿,还煞有介事地批阅奏折。这一切都令刚被立为皇后的贾南风所忌恨。于是杨骏与贾南风之间为争夺朝权,发生了激烈的宫廷内斗,斗争的结果,无能的杨骏被杀,夷灭三族,杨芷被废为平民,还被活活饿死在金墉城,并由此引发了“八王之乱”和北部胡人的叛乱,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最黑暗的五胡乱华时期。


任胡猷,纵胡人,成灭晋急先锋

经过东西两汉对匈奴人的沉重打击,匈奴最终分裂为南北匈奴。东汉时经窦宪北征,北匈奴远遁,南匈奴南移彻底臣服汉朝,居住在东汉北部边境,接受汉朝的统治管理。公元216年,东汉权臣曹操被封为魏王,此时的南部匈奴首领呼厨泉单于来到邺城朝见曹操,虽然他表示了臣服之心,可是却依然无法打消曹操的顾虑之心,所以就将他留在了邺城。但是曹操还是不放心,于是就将南匈奴分成了五部:据史书记载,左部居在太原故兹氏县,右部居祁县,南部居蒲子县,北部居新兴县,中部居大陵县。虽然这五个部落表面上还是由匈奴人主管,但曹操还在五部中任命汉人充当监军一职,分属在五个部落中。此外,在没有东汉的诏令下,这五部是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驻地的,否则东汉所有的地方官员都有权力对其进行镇压。

曹魏禅汉后,对匈奴人的管理依然遵循旧制。西晋代魏后,晋武帝司马炎对匈奴五部放松监管,还任用了一名很有才干的匈奴贵族刘渊做了北部都尉。刘渊在任期间,严明刑法,禁止各种奸邪恶行,他不看重财物,爱好施舍,与他人相交,推诚相见。于是匈奴五部的豪杰都纷纷投奔到他的门下,就连幽州、冀州知名的儒生,后学中杰出的人士,都不远千里来此游历。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后,外戚杨骏把持朝政,杨骏便任命刘渊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爵为汉光乡侯,进一步提高了刘渊的地位和知名度,让刘渊成了匈奴五部的实际领导者,这就给刘渊以后趁八王之乱,叛晋起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刘渊最终也成了西晋王朝的掘墓人。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晋武帝司马炎虽然不负其父祖的期望,代魏建晋,一统天下,并一度达到太康之治,但他晚年昏聩,骄奢淫逸,兴分封,罢郡兵,抬士族,听女人,立蠢嗣,法宽简,为西晋覆灭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最终西晋也在他死后不到三十年就灭亡了,成了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之一。





一个上梁不正下梁歪,得位不正的王朝,当然不会长久了。

西晋王朝的三个奠基人。

司马懿靠兵变翻身,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靠废皇帝、杀皇帝巩固自身权力。

他们父子三人这么干,固然奠定了司马家族的基业,但同时也给家族后人留下了三个很糟糕的启示。即:发动兵变是可以的,废黜皇帝是可以的,杀死皇帝也是可以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要对自己有利,只要自己拳头够硬,干什么都是可以的!



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继晋王位。

第二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

建国后,司马炎分封了二十七个王,这些王以郡为国,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并且最关键的是,各诸侯王麾下均有数目不等的军队。

也就是说,西晋存在国中国。虽然这些国中国的实力比不上汉初的诸侯国。但仍然是国中之国,各个藩王具有较强的实力。

对于司马炎的此举,历史上的评价一般是说他愚蠢。不过实事求是的说,他并不蠢。他搞分封,实质是权衡利弊下的产物。

因为前面说了,司马懿三父子,均是靠玩弄诡计上台,本身实力并不强。为了让大家都支持自己,司马昭想了很多办法,这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加官进爵,大力拉拢各路权贵勋爵,把大家都绑在司马家的战车上

以司马昭的以狗腿子贾充为例。司马昭上台之前,贾充只是个亭侯。司马昭上台后,他变成了乡侯,食邑户数翻了近五倍。从他一个人就可以看出,司马昭为了拉拢人心,封赏已经到了当街撒钱的地步。

到了司马炎时代,除了原来已经有封赏的各路权贵勋爵要继续加官进爵,司马家族自己人也得封赏。不然司马炎怎么服众?怎么能让族人拥护自己?

而且,前有东汉,后有曹魏,汉魏的灭亡都证明了士族势力对皇权有威胁。他如果不靠分封诸侯对地方进行控制,刘氏和曹氏的悲剧,迟早也会发生在司马氏身上。

所以在他来看,分封不仅不会出岔子,反而还可以巩固统治。只要皇帝没啥毛病,中央凭借优势资源,拍死个把造反的诸侯王,根本不是难事。

但是,凡是就怕但是。

司马炎作为一个官三代,他太不了解人性的扭曲了。他明知道儿子司马衷是傻子,却因为士族的反对,狠不下心来将其废黜。于是这就在司马家族内部,造成了一个很坏的影响。

他姓司马,我也姓司马。他身上有高祖宣皇帝的血脉,我们身上也有。他一个大傻子都能当皇帝,我们这些智商正常的人为什么不行?当年宣皇帝都可以兵变,我们为什么就不行?反了吧,各位!

结果,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

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八王之乱。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

其后不久,因为不满国舅杨骏专权。八王之二的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秘密联络皇后贾南风(贾充的女儿),内外勾结,一齐干掉了杨骏。

这一事件标志着八王之乱的开始。

杨骏被干掉后,朝政大权由司马亮、司马玮以及士族代表卫瓘三人共同执掌。皇后贾南风的亲戚虽然也担任了一些要职,在朝中有一些势力。但并未控制中枢,这导致贾南风对造反结果很不满。

于是她就又以晋惠帝的名义,下密诏给楚王司马玮,让他杀了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然后再让他一个人辅政。

司马玮为人比较实在,圣旨让他杀,他就真杀了司马亮和卫瓘。他就一点也没有怀疑圣旨的真实性。结果,等他杀了司马亮和卫瓘后,贾南风立马翻脸不认账,派人造谣,说他司马玮伪造手诏,故意杀害朝廷重臣。司马玮有口难辩,最后众叛亲离,被贾南风派人活捉处死。

至此,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结束。朝政大权被贾南风掌控,她的亲戚党羽,比如她的族兄贾模、内侄贾谧、母舅郭彰等人,很多都被委以重任。司马氏的江山,就这么被贾南风轻松给操控了。

其实从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就可以看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作孽,对后人的影响真是不小。

堂堂诸侯王,堂堂朝廷大臣,说杀就杀。这无论是在东汉,还是曹魏,都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而这在西晋,却是常态。司马家族从上到下,都有一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心态。

贾南风家族独揽大权后,掌权了八年。在这期间,社会比较平静,诸侯王均被震慑,都不怎么敢造次。

假如说,贾南风要是有个儿子,八王之乱到这里可能就结束了,不会有后来的事。

但是,又是但是。贾南风偏偏就没儿子,并且她还跟当时的太子司马遹有矛盾。她为了保证自己将来能当上太后,于是就设毒计害死了司马遹。

结果这一下,诸侯王们高兴了。尤其是赵王司马伦。

因为司马伦早就看贾南风不爽,并且他也想过过瘾,当一把皇帝。所以司马遹死后,他立即造反,也学贾南风一样,伪造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诛灭了贾氏一党。

事后,司马伦伪造诏书,自封相国,掌握朝政大权。又过了几个月,司马伦下伪诏废黜晋惠帝,将惠帝软禁于金墉城。他自己则自立为皇帝。

前面反复强调了,司马氏家族都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货色,所以司马伦一称帝,形势立即就不可控了。

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私底下暗通,三王联合,集体讨伐司马伦。

这一战,司马伦一挑三,与三王混战,死者近十万多人。最终,司马论战败,被他的侄子侄孙干掉。



干掉了司马伦,三王开始“分蛋糕”。

当中,势力最大齐王司马冏因为迎接惠帝司马衷复位,获得了最大一块蛋糕。他不仅出任了大司马(相当于军队总司令),而且还掌握了朝政大权。

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见此,非常的不满。然后两人就合计,二度造反,并拉上了长沙王司马乂入伙。

司马颙、司马颖、司马乂合军后,集体杀向司马冏。司马冏军不敌,最终战败。司马冏其党羽,全部被诛灭。

诛灭了司马冏党羽后,司马乂独揽大权。而司马颙、司马颖因为又没捞到实惠,便三度翻脸。这一次,他们没拉拢新人入伙。而是直接集中了27万大军起兵,讨伐司马乂。

司马乂当然也不是吃素的,他立即调集兵马反击。三王在京城洛阳城下混战,打得是三败俱伤。

就在三王混战时,一直默默无闻的东海王司马越见有机可乘,便勾结禁军将领,在夜里活捉了司马乂,将其交给了河间王司马顒的部将处理。

最后,司马乂被处死。其党羽被诛灭。成都王司马颖事不过三,终于修成正果,坐上了第一辅政大臣的宝座。

他一入洛阳,就给自己增加封地,足足增加了二十郡的封地。加完封地后,他嫌洛阳不够安全,害怕重蹈司马冏、司马乂覆辙,便立即返回了自己的封地邺城。在邺城遥控洛阳朝廷。



司马颖溜了,然后他居然还想遥控朝政。同为造反功臣的司马越和司马颙当然很不满。

于是,这俩人就一合计,决定打司马颖。

具体的策略就是司马越先上,司马颙随后带大军跟进。

不过司马越出兵后,司马颙却玩花招,没有跟进。这就导致司马越孤军深入,被司马颖打得大败亏输。不仅十万大军没了,就连晋惠帝也被司马颖抢去。

至于司马颙,他趁司马越与司马颖交战,狗咬狗的时候,偷偷占领洛阳。

司马越眼见老家被端了,后面又有司马颖的追兵,一着急就彻底没了底线,命令自己的弟弟司马腾勾结胡人,引乌丸、羯等胡人入关,对抗司马颖。

这一举动,直接导致胡人入关。请神容易送神难,为后来五胡之乱埋下了祸根。



司马腾引胡人入关后,与司马颖派来大军展开混战。胡人善战,一战就把司马颖的军队打的全军覆没。

司马颖被吓尿了,他一面连夜逃跑,一面派麾下大将刘渊(匈奴人)去匈奴部搬救兵。

在他看来,司马腾那孙子能里通卖国,自己当然也可以。

然而,司马颖看走了眼。刘渊雄才大略,早看穿了司马氏一族的无能与腐败。所以他回到匈奴老家后,直接就起兵造反了。

司马颖左等刘渊不来,想逃跑,又被守株待兔的司马颙拦住去路。他见无路可逃,便把晋惠帝这个橡皮图章送给司马颙。然后他自己逃亡到了范阳王司马虓处避难。

司马越见司马颙抢到了晋惠帝,很不满。自己在前面拼命,这小子捡便宜。便隔空嘲讽司马颙无能,只是个缩头乌龟。司马颙本想召司马越进京组建联合政府的。但听说司马越居然敢骂自己,就起兵打他。

当时司马越有胡人助战,当然不怵司马颙。

两人一通厮杀,最后司马颙惨败。不仅丢了洛阳,就连自己的地盘长安也丢了。司马颙被迫逃亡到了太白山上避难。

打败司马颙后,司马越独揽朝政。

但是,他这个人的能力不足,在朝中的威望也不太够。而且最要命的是,当时益州、并州都被胡人占领了。北方的冀州和幽州虽然没有被胡人占据,可两地的地方最高长官刘琨、王凌也都是拥兵自重,不遵朝廷指令。

这个时候的西晋,实质已经是一栋摇摇欲坠的破房子了。



为了解决当前的困局,司马越便派人与司马颖等人和解,赦免他们。

可是,就是这么巧。就在这时,收留司马颖的范阳王司马虓暴毙而亡,他死后不久,范阳国长史刘舆不知道奉谁的命令,居然直接弄死了司马颖。至于司马颙,他虽然接到了司马越发来的赦免,并且他也出发了。但在路上,他被司马越弟弟的部将弄死了,全家皆被杀。

至此,八王之乱的主要参与者,死了七个。

司马越成了独苗。这个时候,晋惠帝显然就成了多余的人。

他在司马颖、司马颙死后不久,被人毒杀。

是谁干的,不知道。但独揽朝政的司马越有重大嫌疑。

司马衷死后,司马越扶持司马炎的小儿子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

后来大臣们对司马越独揽朝政不满,便纷纷骂他。司马越大为震怒,便杀了一批人。结果此举不仅没能巩固他的地位,反而大失人心,遭到了朝野内外的一致指责。

为了平息舆论,司马越只得自请出征,率军征讨匈奴汉国。想靠驱逐胡人征服人心。

然而,晋军哪里是匈奴人的对手。晋军的精锐早在八王之乱期间就因为内斗死绝了。所以这一战,晋军死伤惨重。司马越见自己不是匈奴人的对手,急血攻心,暴毙于决战前夕。而他这一死,十几万晋军瞬间就是群龙无首。匈奴军队见机,抓住时机,摆出一个环形阵,将十几万晋军围在阵中,用弓箭射杀,就像屠畜生一样。十余万士兵,还有王公大臣,全部被歼灭。

随后,匈奴军焚烧司马越的灵柩,将天下大乱之罪归罪于司马越,同时,洛阳的晋怀帝也发诏贬司马越为县王。至此,八王之乱算是完全终结了。

可是,八王之乱结束,不等于噩耗终结。匈奴人的目标是推翻晋朝统治,入主中原。所以不久后,匈奴大军开始攻打洛阳。

由于战乱连连,当时不仅是洛阳,整个北方都是残破不堪。再加上司马越出征,又带走了晋军主力。因而此时的洛阳,仅仅只是一座空城而已。

面对匈奴军的攻打,守军无力抵抗。不久后,洛阳城破,晋怀帝被俘。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俘虏的中原皇帝。

怀帝被俘后,秦王司马邺于长安即位,延续国祚,是为晋慜帝。但当时天下大乱,各地的军阀和藩王都不救援。因此,愍帝司马邺在关中坚持了四年后,也被匈奴击败,沦为俘虏,而西晋也正式灭亡。

在匈奴兵全力攻打关中期间,琅邪王司马睿渡过长江,在江南趁机发展势力。司马邺被匈奴军围困时,曾一度求助于司马睿。但司马睿想自己当皇帝,就故意不救。一直等到司马邺被匈奴军俘虏后,他这才猫哭耗子假慈悲,一面为司马邺哭丧,一面在江南士族拥戴下继晋王位。后来又称帝。(西晋灭亡至司马邺被杀期间,有一年左右空档期。在这期间,司马睿只是晋王,没敢称帝)


其实,回看高平陵政变至西晋灭亡之间近七十年历史可以发现。西晋的短命,源于它的得位不正导致的先天不足。

这一先天不足的逻辑在于:司马氏凭阴谋诡计上位,缺乏拿得出手的实力,也就是能服众的军功注意。这里所说的服众,不仅是对外人不能服众,对家里人也不能服众。为了拉拢人心,司马师、司马昭不得不大肆封赏,导致士族坐大;司马炎继位后,为了遏制士族,同时也为了拉拢同族兄弟,他不得不又大封同姓诸侯王。

一面是大封士族,一面是大封诸侯王,直接导致整个西晋官场从中央到地方,到处充满分裂基因。大家都有实力,都在等,等待一个出手机会。等到司马炎去世,司马衷不能服众。天下大乱,注定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因此,别看西晋是一个统一王朝。可其实这个所谓的大一统王朝从开国开始,就看不出任何新生王朝的朝气。它和曹魏,更像是一体。曹魏处于王朝前段。负责恢复社会生产秩序的部分,由弱转强。而西晋处于王朝的后段,负责政治内斗,由强转衰的部分




五胡乱华‬,胡人‬凌辱女子,将她们作为军粮,早上‬随意宰杀烹食,晚上‬沦为‬玩物‬,俘虏‬‬数万名‬女子‬被吃到‬仅‬剩‬几千人‬,吃不完‬就‬‬淹死,这是一个血腥与暴力横行的时代!

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西晋王朝存世五十一年,仅有十年的太平盛世。此后的四十年,分裂、割据、混战,从无间断,大片文明被毁,人口急剧减少。

当年,司马一族篡夺曹魏政权的时候,可以用背信弃义,巧取豪夺,心狠手辣来形容。连司马懿的后世子孙晋明帝司马绍在听说了司马家族的事迹后,掩面痛哭,羞愧难当。

如今,司马一族被灭,其惨烈程度与其当年篡夺曹魏政权时,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灭族的皇室,最终只留下耻辱二字。

那么,司马家族当初篡夺曹魏政权时到底有多阴狠?西晋建立后,司马家族到底经历了什么,导致国家灭亡?衣冠南渡后,东晋为何又被斩草除根,皇朝覆灭?

这一切,还要从司马懿开始说起。

01

司马篡曹

  • 1、司马懿洛水违誓,背信弃义。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逝于洛阳,年仅8岁的齐王曹芳继位,根据遗诏,司马懿与曹爽同为辅政大臣,共执朝政。

当时,司马懿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没多久,他就遭到了曹爽的排挤,被升任为没有实权的太傅,被架空了司马懿虽有不满,但也只能隐忍。

曹爽独揽大权后,不听劝阻,发动了对吴蜀的战争,结果大败而归。与此同时,曹爽还侵占良田,敕造宫殿,纵容手下违法乱纪,致使魏国上下民怨沸腾,朝中大臣都希望司马懿能够出面主持公道。

彼时,司马懿已经掌握魏国军权30余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士族大臣更是云集麾下,他的儿子司马师更是豢养了三千死士,只待一朝集结,便可直上云霄。

公元249年,曹爽带着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祭祀魏明帝。司马懿趁此机会,秘密上奏太后,请求废黜曹爽兄弟,并派遣儿子司马师率兵控制京城。

得到消息的曹爽立刻扣押了曹芳,准备起兵反攻洛阳。曹爽的谋士桓范则劝说曹爽,挟持曹芳到许昌,再征集天下兵马,进京勤王,犹豫不决的曹爽没有接受建议。

就在这时,为了稳住曹爽,司马懿命人传信于曹爽,只要肯交还皇帝,诚心认错,便保其性命,并且以洛水为誓,只要曹爽肯交出手中权力,保他一生爵位不减,荣华富贵

曹爽相信了司马懿的承诺,放弃抵抗,选择投降。然而,司马懿却背信弃义,将曹爽以谋反罪论处,与其党羽一起被诛杀,一起被牵连的还有曹爽的三族,可谓是赶尽杀绝。

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

同年二月,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之礼,但是司马懿推辞不受。不久,司马懿又亲自平定了王凌之乱,为司马家族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此时的司马懿,已然成为了曹魏的实际掌权人,他的太傅府,也成了魏国的政治中心,隐隐有了取代曹魏的势头。

但是,司马懿在有生之年,并未篡夺政权,王凌之乱也成为了他的谢幕演出。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于洛阳,享年73岁临终前,司马懿对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嘱咐道:

“我终身事魏,人人都疑我有异心,我死后,你二人要辅佐皇帝,善理朝政。”

多年来,司马懿阴险毒辣,窃国篡逆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透过历史,回看司马懿的一生,他侍奉四代君主,虽南征北战,军功卓著,却被君王忌惮,常有卸磨杀驴之心

彼时的司马懿,身陷两难之境地,要不就是坐以待毙,要不就是捍卫自己的权力和家族的安危,成为一代奸雄。然而这个问题,他再也无法回答,只能交给后世子孙。

  • 2、司马师废除曹芳,拥兵自重。

司马懿去世后,大儿子司马师官拜大将军,成为新一任的辅政大臣。司马师上任后,大权独揽,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

对内,司马师对官员的擢升制定了详细的法则,还让官员们举荐贤才,整顿纲纪,各级官员各掌其职,朝野肃然。对外,司马师用计击败吴国大军,一举平定新城之乱。

公元254年曹芳因不满司马师大权独揽,与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合谋,企图发动政变,废黜司马师,另立夏侯玄为大将军。

但是,计划被不慎泄露,传到了司马师的耳朵里,怒火中烧的司马师将随即将三人诛杀,夷平其三族,废除张皇后司马师更是将曹芳废为齐王,想要另立彭城王曹据为帝

但是,当时的郭太后持反对意见,坚持要立曹髦为帝,司马师争执不过,只得派人将曹髦接到洛阳,登基为帝,司马师与司马昭继续把持朝政。

当时的大将毌丘俭、文钦,因不满司马师废除曹芳,杀害好友,起兵叛乱。司马师得知后,率兵平叛,平定叛乱后,留在魏国的毌丘氏与文氏族人同被牵连,诛杀殆尽。

然而此战中,司马师也因旧疾复发,病死于许昌,享年48岁。

  • 3、司马昭当街弑帝,开了历史的先河。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被任命为卫将军,镇守许昌。然而,此时的司马昭权力之心日盛,使计率兵回到洛阳。

回到洛阳后,司马昭晋封为大将军,加封侍中,都督中外诸军等职位之后的司马昭,跟随哥哥的脚步,大权独揽。

在寿春之战中,司马昭带着曹髦与郭太后,亲赴战场,经过长期鏖战,打败了诸葛诞军及吴军20万余人

寿春之战后,司马昭将拥护魏帝曹髦的势力连根拔起,此后的朝廷更是司马一族独享话语权,士大夫们纷纷倒戈,拥护司马氏。

这也导致曹髦常年生活在压制之中,几度担心自己被废受辱。虽然曹髦曾下旨,晋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晋国,均被司马昭推辞不受,不了了之。

公元260年五月,曹髦见权威日渐消散,朝中大事均不能自己做主。为了不受被废之辱,曹髦率领几百名侍卫和奴仆,冲出宫门,亲自讨伐司马昭,却被司马昭无情斩杀。

曹髦以近乎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是曹髦临死前,留给世人最著名的一句话。曹髦的死,也昭示着曹氏的最后一次反抗,以失败告终。

从司马师到司马昭,司马一族对曹魏皇帝的态度十分恶劣,开了历史的先河,对皇帝的不敬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也是极其罕见的,也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曹髦死后,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虽然曹氏没落了,但是大魏统一天下的雄心没有就此熄灭。此时的司马昭已经有了先灭蜀汉,后灭东吴的计划,想以此来结束三分天下的格局。

公元263年,司马昭决定攻打蜀汉,此时的蜀汉政权也已经走向了没落,随着蜀汉的灭亡,三国也就此走向了统一。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享年55岁,至此他与曹魏的恩怨,也随风飘散,取而代之的,是他的长子司马炎。

  • 4、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建立西晋。

司马昭死后,其长子司马炎登上历史舞台,继承了父亲的权力和晋王的爵位。数月之后,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史称西晋。

司马炎上位后,立司马衷为皇太子。在位期间,司马炎励精图治,革新政治,推行法治,振兴经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呈现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其为“太康之治”。

十四年后,司马炎调集水陆大军20余万,一举攻灭了吴国,三足鼎立的乱世,就此宣告结束。

回望司马家族的篡位史,是几代人的努力与奠基。成功的背后,是司马一族,以阴险背信、独裁专制、嗜杀成性铺就的上位之路

然而,司马家族集几代人心血铸就的西晋政权,并没有永传后世。随着司马炎的去世,稳固的西晋王朝再次陷入了皇族动乱之中。

仅仅25年时间,西晋王朝以“八王之乱”拉开了灭亡的序章。

02

八王之乱

公元290年,司马炎驾崩,太子司马衷继位,史称晋惠帝。

司马炎在位时期,将宗族王公世子都分封为王,各自都拥有了武装势力,这也为“八王之乱”埋下了导火索,而在继承人上的错误选择,使得皇族内乱避无可避。

  • 1、南风乱政,八王之乱的祸首。

司马衷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当时,国家陷入灾荒,百姓们无粮可吃,他竟问道:

“何不食肉糜?”

如此无知,可见也非明君,亦无治国才能。而司马衷最终能登上帝位,是因为司马炎认为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已有君王之资,堪当大任,于是传位于司马衷。

司马衷继位后,立贾南风为皇后,司马遹为太子。贾皇后据说是一位又黑又丑的女人,但是善于弄权,利欲熏心。司马炎曾评价贾南风道:

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

司马衷继位之时,外祖父杨骏早已趁司马炎病重之际假传诏令,肆意任命官员,安插亲信,伙同武悼皇后,篡改诏书任命自己为太傅,以此把持朝政数年,大权独揽,执政严酷。

成为皇后的贾南风不能容忍杨骏把持朝政,但是杨骏手握玉玺,贾南风无可奈何,只能牢牢把持着白痴皇帝司马衷。

就这样,在双方日渐炽热的权力之心的碰撞下,一场宫廷政变即将拉开帷幕。为了将杨氏一族连根拔起,贾南风秘密联系了司马玮,召他入朝

公元291年,贾南风与司马玮发动政变,假传司马衷诏令,诬陷杨骏谋反,杨氏一族数千人被诛杀。杨太后被废,囚禁于金墉城,同年被贾南风杀害。

  • 2、谋害太子,贾南风身死。

杨骏死后,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东安王司马繇入朝掌握大权。司马亮继任太傅之位后,嗜权的本性也暴露出来,开始以权谋私,安插亲信,作威作福,还将司马繇贬黜。

此时的贾南风见朝中大权仍然不能到自己手中,于是再次利用司马衷,颁发诏令,诬陷司马亮谋反,派司马玮杀了司马亮

司马亮死后,贾南风又调过头来诬陷司马玮假颁诏令,屠戮功臣,下令将司马玮下狱,不日就将司马玮斩首,就此,司马玮也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

此时,贾南风终于大权在握,志得意满,西晋王朝也得到了短暂的安宁,但是好景不长,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贾南风又将矛头指向了太子。

贾南风多年来一直没有生育,现任的太子非自己亲生,这就意味着,多年以后,新帝登基,她无法如控制司马衷一样,控制新帝。为了大权不至旁落,贾南风构陷太子谋反。

公元299年的一天,贾南风命人将太子灌醉后,令其抄写了一篇逼迫司马衷退位的文章,并呈给了司马衷。司马衷听信了贾南风的谗言,当即要赐死太子司马遹。

但是在朝臣的劝阻下,子得以留下性命,太子之位被褫夺,囚禁于金墉城,第二年就被贾南风害死然而,这次的贾南风没有因为太子之死而权力日盛,反而在阴沟里翻了船。

一直忠于贾南风的赵王司马伦借由太子之死,以为太子报仇的名义发动政变,将贾南风及其党羽全部抓捕。贾南风被囚禁于金墉城,被灌金屑酒而死,贾氏被满门抄斩。

4、司马内乱,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

贾南风死后,司马衷没有了依靠,终于成为了俎上鱼肉。公元301年,司马伦废除司马衷的皇帝之位自立为帝,司马衷被囚禁于金墉城。

可是,司马伦的帝王之位还没有坐稳,齐王司马囧联合河间王司马颙以及成都王司马颖起兵攻陷洛阳。司马伦同样被囚禁于金墉城,喝下金屑酒而死

司马衷被拥立,恢复帝位,司马囧则任命为大司马,执掌朝中大权。此时的司马囧认为自己功高盖世,独揽大权,压制朝臣。

不久后,他就被长沙王司马乂发动政变诛杀。司马乂独揽大权后,又被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忌惮。两军交战数月,难分胜负。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东海王司马越加入战局,一举捉拿了司马乂,将其交给了司马颙,被诛杀。三人分了战果,共掌朝政,司马颖则被封为皇太弟,成为了下一任的皇位继承人。

可是,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司马越想要的,于是他挟持了惠帝司马衷,颁布诏令,讨伐司马颖,结果却兵败逃亡

公元305年司马越反攻关中,以徐州为据点,同时还部署三个弟弟司马腾、司马略、司马模加入战局,割据一方。

司马颙为讨好司马颖,颁布诏令,逼迫司马越返回东海。谁知司马越回迁途中,大败刘裕军队,反而屯兵直逼关中,司马颙深感恐惧,于是求和,却被司马越拒绝了。

公元306年,司马越的手下攻入长安,烧杀抢掠,长安城内被洗劫一空,死伤两万多人。同年九月,司马颖被俘,被司马越下令处死

公元307年,司马衷突然暴毙而亡,其同父异母的弟弟司马炽登基称帝,其余七王皆死于内乱之中,唯有东海王司马越辅助朝政,至此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落下帷幕。

然而,此时的西晋王朝已然岌岌可危,塞外的少数民族政权已经欣欣向荣。八王之乱已然耗尽了这个王朝的最后一丝力气,而关外的势力虎视眈眈,企图吞并,西晋王朝迎来了至暗时刻。

03

衣冠南渡

  • 1、前赵的建立标志着西晋的灭亡与五胡乱华的开始。

八王之乱导致的结果,西晋王朝名声凋敝,兵力残缺,不久之后,晋惠帝就暴毙而亡,司马炽登上帝位,史称晋怀帝。而晋朝旧臣刘渊自立为王,称汉王,建立前赵。

刘渊对于晋朝了如指掌,于是决定先发制人。在他的不断攻打下,晋军屡屡败退,前赵势力日益强盛,然而,仅仅过了六年,刘渊去世了,其子刘聪继位。

李聪命令石勒进攻洛阳,晋军毫无悬念,又是大败。城破之后,前赵军在城内大肆烧杀抢掠,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被杀害者多达三万。

不久,前赵军攻入皇宫,太子司马诠和宗室子弟被诛杀,晋怀帝也被俘虏北去。晋怀帝被杀后,其侄子司马邺登基称帝,建都长安,史称晋愍帝,然而这并不能扭转晋朝的命运。

公元316年,刘聪再次进攻长安,晋军依然不敌,晋愍帝只好投降,被前赵军俘虏,至此西晋灭亡。

前赵的建立标志着五胡乱华的开始,至此中原大地开始了长达139年之久的战争。这场人类历史上的大屠杀导致汉族几乎被屠尽,西晋皇族十室九空,死亡人数多达1000万。

幸存下来的西晋宗室为了躲避战乱,携老扶幼,带着大批物资纷纷南逃,浩浩荡荡的队伍,吸引了无数百姓跟随,多达数万人。

这些南逃世族主要有林、陈、黄、郑等等八个姓氏,由于他们习惯峨冠博带的装束,所以史称这次大规模的迁徙为衣冠南渡。

  • 2、衣冠南渡,司马睿在各士族的牵制下,登基为帝。建立东晋。

公元317年,时任都督扬州军士的司马睿,在王导家族的帮助下,司马睿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元建武。

次年,闵帝遇害的消息传到江东,司马睿登上皇帝,称晋元帝,至此,晋王朝得以在南方苟延残喘地延续下来,史称为东晋

然而东晋乃门阀士族政治,本身实力并不强大,全凭着长江天险,才能偏安一隅。而南迁的北方士族与支持司马睿登基的南方大族,常常因为权力,土地,资源等发生冲突,导致内乱频发,东晋政权并不稳固。

再者,晋元帝建立东晋时,彼时的中原大地上,少数民族之间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了,虽然晋元帝有收复北方国土的心,但是却没有这个实力。

而且当时把控朝堂的王氏家族,也只想当一个把控朝廷的权臣

晋政权的建立是依赖于南北的士族,晋元帝虽有帝王之尊,却无帝王之权,更多的是奉司马家为正统,选出一个皇帝,那么司马睿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晋的国主成为了世家大族手中的傀儡,没有任何的权利。就这样,东晋在各族的牵制之下,统治趋于稳定。宗室、外戚和门阀大族王、谢、庾、桓先后共同支配着王朝政局。

东晋虽然偏安一隅,但是历代皇帝都希望可以收复北方国土。然而各士族对于北伐的态度不同,如今士族已安居江南一带,此地物产丰富,使得返回北方的意愿不高。

于是,历代皇帝只能派出一小队兵马,开始北伐,企图收复失地,其中以大将军桓温三次北伐胜利,在东晋名声大噪

虽然士族大家依旧受各方牵制,但是这个以军功起家的桓温,开始在朝堂之上一家独大。等到晋废帝时期,桓温已经逐渐把持了朝政。

3、桓氏灭晋,刘裕灭桓,建立南朝宋,东晋灭亡。

公元371年,桓温废晋废帝司马奕皇帝之位,改立司马昱为帝,次年简文帝去世,晋孝武帝继位。与此同时,桓温要求加九锡之礼,取而代之的意图明显

但是,在士族大臣的拖延下,桓温病死,东晋才得以保存虽然桓温死了,但是桓温的儿子桓玄继承了父亲手中的权力。

当时东晋正在权力攻打孙恩叛乱,此时的桓玄却来了一招釜底抽薪,借机吞并了藩镇,占领了东晋大部分的国土,东晋失去了依靠,成为了空置的政权。桓玄认为,灭晋称帝的机会到了。

公元402年,司马元显发兵讨伐桓玄,此时的桓玄集结兵马,攻入建康,将司马道子与司马元显诛杀。

公元404年,桓玄废晋安帝帝位,自立为皇,国号楚桓玄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当时的东晋,世家大族权力已经被削弱,桓氏一家独大,东晋轻而易举便被桓玄灭了。

然而,此时的桓玄已经是一个极其腐败的人了,过惯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也没有治国的才能。

公元404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桓玄被诛杀,刘裕掌握了东晋政权。为了取消司马家族在晋国的统治权,刘裕认为,自己必须要获得更高的威望,于是继续北伐。

为了避免和司马家族一样,受到士族大家的牵制,刘裕在各个藩镇中均以皇子坐镇,从而减弱了士族的武装力量

在一系列的军事布局完成后,刘裕认为,司马家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于是,在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帝位,自立为皇,建立南宋,至此东晋正式灭亡。

04

最后

回望这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曹魏代汉,到三国归晋,再到桓楚代晋,历史总是有着相似的地方,这三个王朝都是得位不正,结局也可想而知。

司马家族从未白手打天下,当时的曹魏政权虽然败象尽显,但是还没有到要消亡的地步。然而,司马家作为权臣,用三代人二十年的阴谋和狠辣将皇位强行夺走。

然而,司马家有夺取天下的本事,却没有守天下的本事。南风乱政,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司马家以一己之力,将中国政治斗争的层次拉低到了道德底线之下。

所以说,得位不正,必招灾祸。此后,司马家族被屠杀殆尽,别的宗室旁支生怕被牵连,纷纷异姓而冠,司马家族如昙花一现般,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司马家族最终为自己的不忠不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即便高坐金麟台,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难堵天下悠悠之口!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有这么几句话,单道后人对前朝的直观感觉和总体印象。

最受人尊敬的是周朝,

最让人纠结的是秦朝,

最让人神往的是汉朝,

最让人鄙视的是晋朝。

三家归晋,一统天下,晋朝本当浩浩荡荡,勇往直前,开创一个全新的属于自己的时代。最终却支离破碎,一地鸡毛,草草收场。后人只能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了。

三家归晋,前明后暗

(晋武帝 司马炎)

曹操刘备孙权忙活了一辈子,最终的胜利果实却落到了司马家。公元 265 年,司马炎篡魏自立,建立晋朝。公元 280 年,攻灭吴国,一统天下。

司马炎前期励精图治,颁布法令,鼓励生产,重视军事,雄心勃勃,一统天下,也算是一位有为之君。

天下大定之后,司马炎开始骄奢淫逸起来,生活浪费奢侈,后宫妃嫔成千上万。朝臣纷纷效仿,百官斗富,成为历史笑谈。

外戚专权,后宫干政

(丑后 贾南风)

司马炎立儿子司马衷为皇太子,后继承帝位。司马衷被人称为白痴皇帝,不能理事,朝政大权由后宫和外戚轮番把持。

先是外戚杨骏专权,后皇后贾南风勾结宗室诛杀杨骏,饿死皇太后。贾南风又被司马宗室毒杀,朝廷鸡飞狗跳。

八王之乱,动摇国本

(晋惠帝 司马衷)

司马炎总结曹魏灭亡的原因,认为是宗室太弱,不能辅助天子。于是大肆分封司马宗室,前后 50 多人为王,堪称历史之最。

司马炎死后,司马家内斗不断,互相攻杀,大量消耗晋朝的国力,动摇晋朝国本,将晋朝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五胡乱华,早埋祸胎

(前赵皇帝 刘渊)

汉魏时期,大量胡人内迁,与汉人杂居。国家强盛时,胡汉稳定,相安无事。国家脆弱时,各胡人部落纷纷举兵,侵扰中原。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公元 304 年,匈奴人刘渊见八王之乱中原动荡,趁机挺进中原,建立前赵政权。于是开启了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中国由此进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大分裂时代。

皇帝骄奢,百官贪腐,外戚专权,后宫干政,兵连祸结,生灵涂炭。西晋开国,亡国之象尽显。而统治者浑然不觉,不亡国,更待何时?




西晋自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曹奂,自称帝,即晋武帝,改国号晋,史称西晋开始到建兴四年(316年)刘曜攻入长安,俘愍帝,西晋灭亡止,历时51年。

西晋之所以是短命的,是因为统治集团后期奢侈腐朽的糜烂生活,断送了江山。西晋统治集团的奢侈腐朽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晋武帝公开卖官所得之钱都入私囊。他有姬妾近万人,后宫之挥霍无法计算。太傅何曾每天所用饭钱为一万钱,还说没有下筷子的地方。他的儿子、司徒何劭每天用饭钱二万钱。外戚王济用人乳喂猪;每次宴会,用穿绫罗的婢子百余人持琉璃(宝石)器进食。官僚石崇请客,命美人劝酒,客人饮酒不尽,他便以劝酒不善而杀死美人。有一次为一个客人不肯饮酒而连杀美人三个。外戚王恺在晋武帝的支持下,与石崇斗富,王恺用饴糖刷锅,石崇用蜡烛当柴;王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石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石崇用椒涂屋,王恺用赤石脂涂屋;王恺用晋武帝所赐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向石崇夸耀。石崇用铁如意击碎之,取出自己的珊瑚树,高三、四尺的有六、七珠,“条干绝俗,光彩曜日。”和王恺的那珠差不多的还有很多。要王恺挑选作赔。这种“以奢靡相尚”的风气在少数官僚中引起忧惧。车骑司马傅咸上书晋武帝说“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这些贵族官僚竞相搜刮,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加深了阶级矛盾,促使了统治阶级的灭亡,这就是西晋统治不长久的直接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西晋   胡人   南风   司马   士族   王朝   宗室   洛阳   朝政   东晋   匈奴   太子   皇后   公元   皇帝   长久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