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必败的战役将领和士兵却义无反顾的参战?

5场战役:坚守孤城,以寡敌众,主帅力战而亡,或自焚而死,全城将士无一人投降,值得敬佩。

一、会州之战

1234年,蒙古、南宋联手攻克蔡州,金哀宗自缢而亡,继位不到一小时的完颜承麟阵亡沙场。但是,金国并没有灭亡,留在甘肃的金兵依然顽强抵抗,其中郭虾蟆镇守的会州打得最激烈,金兵基本都力战而亡,令人敬佩。

郭虾蟆,金国名将,世代都是弓弩手,射箭水平一流。郭虾蟆射箭,都是瞄准关键部位,尤其是装甲防御的薄弱之处,如眼睛、腋下、喉咙等地方,让西夏“铁鹞子”重甲骑兵,以及蒙古铁骑闻风丧胆。

蔡州陷落后,甘肃的汪世显也投降蒙古,只有郭虾蟆苦苦支撑,他坚守城池3年,屡次击败蒙古骑兵,也拒绝窝阔台大汗的招降,决心与城池共存亡。

城池守军不足2千,郭虾蟆却丝毫不畏惧,与数万蒙古兵厮杀。城池陷落后,郭虾蟆率兵巷战,寸土必争。为了表决心,郭虾蟆将妻子、儿女、家人关在房间里面,堆满柴薪,然后点火。

郭虾蟆以门板为掩护,弯弓射箭,射死蒙古骑兵两三百人。弓箭用完了,郭虾蟆纵身投入大火中,以身殉国。城内的士兵,也没有一人投降,都跟着蒙古骑兵血战厮杀,全部阵亡沙场,金国至此灭亡。

《金史》记载:“虾蟆独上大草积,以门扉自蔽,发二三百矢无不中者,矢尽,投弓剑于火自焚。城中无一人肯降者。虾蟆死时年四十五。土人为立祠。”

二、江阴之战

1645年,多铎率兵南下攻打扬州,以投降的明军为主力,用红衣大炮摧毁城池后大肆屠戮民众,激起了江南人民的反抗。此时,清朝又推行“剃发令”,强迫汉人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矛盾到了极点。

清朝的倒行逆施,以及残暴政策,激起了愤怒,江阴人民决定抗清到底。阎应元不过是一个典史,微不足道的小官员,却毅然承担起抗清重任,率领城内民众抗清,坚守城池81天,与20万清军(投降军居多)血战。

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坚持抗清只能是死路一条,谁都知道。此时,南明朝廷自顾不暇,内部矛盾尖锐,相互攻杀,也没人救援江阴。即便如此,阎应元也丝毫不畏惧,多次拒绝多尔衮劝降,还烧毁他的“亲笔信”,誓与城池共存亡。

81天的坚守,阎应元也让清军付出惨重代价,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明朝降将刘良佐交战失败,被多铎、博洛暴打一顿,非常羞愧,也是咎由自取。

多铎调来红衣大炮,猛攻城池,也没啥效果。但是,城内粮草断绝,阎应元终究守不住,“义军”全部血战而亡,没有一人投降清军。阎应元不屈不挠,被刺穿胫腿,血涌沸而仆,堪称壮烈。

江阴抗清,多铎再一次屠戮,城内“义军”无一幸存,民众也仅剩下老弱53人而已。多铎杀戮过多,加剧了矛盾,多尔衮只好将他调回京师,改派洪承畴督师江南,对明朝宗室进行绞杀。回到燕京不久,多铎染上天花,不治身亡。

三、茅麓山之战

清军入关后,明朝、大顺、大西,都是独自抗清,结果被各个击破。为了整合抗清力量,大西军将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白文选决定与南明进行合作,拥戴永历皇帝,以西南为根据地,与清朝抗衡。

李定国的能力,绝对是一流,清军被打得落花流水。1653年,李定国连续取得桂林大捷、衡阳大捷,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而死,敬谨亲王尼堪被斩杀,八旗伤亡惨重。尼堪,努尔哈赤的孙子,清初“理政三王”之一,他亲自率领的八旗前锋全部被李定国斩首,高级将领伤亡过大。

但是,孙可望、李定国之间矛盾重重,孙可望气量太小,不想看到李定国立功,干脆挑起内战,南明错过了收复中原的大好机会。后来,孙可望投降清朝,出卖情报,坑死了南明。1662年,李定国病逝,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死,抗清力量只剩下“夔东十三家”了。

“夔东十三家”,是大顺军的余部,主要首领是李来亨,他是李自成的侄孙。李来亨骁勇善战,谋略过人,意志坚定,多次击败四川清军,曾经围攻重庆、成都等地,威名显赫。遗憾的是,清军全面合围,洪承畴、吴三桂太能打,“夔东十三家”的基地不断缩减。

1664年,李来亨退守茅麓山,这是“夔东十三家”的最后基地。李来亨以丛林作为掩护,遍布伏兵、陷阱、堡垒,与清军展开血战。数万清军围攻,都被明军的火器射杀,尸横遍野,伤亡惨重。

强行攻坚作战失败,清军便挖掘壕沟、构筑堡垒,断绝茅麓山与外界联系,决定拖垮李来亨。坚守数月后,粮食耗尽,李来亨率兵突围,但未能打破封锁。茅麓山陷落,李来亨与家人都自焚而死,山上的明军无一人投降,全部血战而亡。

四、九江之战

1855年,石达开、林启荣联手,取得九江大捷、湖口大捷,湘军损失惨重,曾国藩两次投水自尽,都被部下拉回来。但是,石达开、林启荣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九江陷落就是典型。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杨秀清被处死,林启荣遇到了麻烦。林启荣,东王杨秀清的爱将,骁勇善战,攻防兼备。1857年,湘军攻克武昌,然后包围九江,采取“围点打援”战术,与太平军拼消耗。

林启荣困守九江,粮食运输线断绝,能够救援他的只有石达开。此时,石达开已经率兵外出单干,麾下可战斗的兵马十几万,就驻扎在安庆,距离九江非常近。

林启荣想到了石达开,两次派人去求援,希望翼王看在“湖口大捷”的份上,出兵增援九江,与自己夹击李续宾,再造一次“九江大捷”。石达开拒绝救援,他怨恨林启荣不跟自己外出,便坐视九江败亡,也是够狠。

石达开不救援,九江陷落乃迟早的事,但林启荣没有退缩。粮食吃完,就号召士兵种青菜,挖掘树根、吃树皮、野草、老鼠、麻雀。胡林翼爱惜人才,派人劝降林启荣,遭到拒绝,林启荣决定与城池共存亡。

1858年5月,湘军炸毁九江城墙,城内太平军疲惫不堪,饥肠辘辘,连拿起武器的力气都没有。即便如此,他们也是进行巷战,绝不投降清军。结果,17000太平军全部被杀,林启荣战死后被解剖,胃里面只有杂草而已,堪称是太平天国版的张巡了。

五、安庆之战

1860年,湘军围攻安庆,叶芸来誓死抵抗,处境也十分艰难。胡林翼改组后的湘军,定下“围点打援”的作战模式,凭借后勤、水师、国力优势,跟太平军打消耗战,困死、饿死城内士兵,这让叶芸来十分被动。

太平天国以民船为基础的水师,早就被湘军摧毁殆尽,湘军控制了长江,轻易截断太平军的粮食运输线。太平军没有水师,即便从外地运粮,也到不了城里,只能眼看着战友饿死。

曾国荃的“吉字营”挖掘两条壕沟、树立栅栏、构建堡垒、部署火炮,将安庆与外界隔离开来。多隆阿的八旗马队、鲍超的“霆军”,以及李续宜军团,都是负责攻打援军,阻止陈玉成靠近“吉字营”。

陈玉成缺乏重武器,太平军装备火器的比例也不高,想正面突破防线,难度非常大。为此,陈玉成决定邀请李秀成西征,攻打湘军老巢武昌,迫使胡林翼调兵回援,但李秀成不配合,“西征武昌”计划破产。

安庆粮食断绝,太平军啃食树皮、野菜、树根、老鼠、麻雀,甚至还把牛皮制成的刀鞘拿来煮着吃。坚守安庆,只有死路一条,叶芸来希望能突围,保存有生力量,但陈玉成不给,还让吴定彩入城协助,与湘军死磕。

内外联系断绝,粮食耗尽,但太平军依然奋勇杀敌,陈玉成攻打鲍超、多隆阿,叶芸来也率兵攻打曾国荃“吉字营”,与英王遥相呼应。叶芸来意志坚定,胡林翼派人劝降,让他“识时务者为俊杰”,来清朝做官,何乐不为,但叶芸来不愿意。

1861年9月,安庆陷落,叶芸来也不投降,而是率兵进行巷战,即便他们已经没什么力气了,勇气可嘉。叶芸来的抵抗,给予湘军重大杀伤,也激起了曾氏兄弟的愤怒,城内16000太平军全部被杀,“曾剃头”之说由此而来。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史》




1944年8月8日,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向日军投降了。

事情一出,老蒋急忙封锁消息,说他是英勇战斗最终被俘,但是事件久了,投降的事情被人们所知,于是乎大家都认为他叛国了,至于投降的动机是什么,是荣誉投降还是直接叛国,在此不是重点,就看看他们是怎么义无反顾的。


方先觉孤军死守衡阳47天,与日军的战损比高达4:1,日军参战人数超过11万人,3万人受伤,2万人战死,这在整个抗战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种大规模绝户仗,抗战史中都少见。

但是气壮山河的衡阳保卫战也是充满了无奈的,日军发动1号作战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国军的重视,因为1944年的时候大家的底牌都露的差不多了,日本已经日薄西山,但是在一战区还是把蒋鼎文和汤恩伯打的够呛,而第11军再向长沙冲的时候,刚愎自用的薛岳还是用老办法准备用天炉再炼一下横山勇,谁想到日军一下子来了7个师团,炉子直接漏了,薛岳只能跑路,反正他自己说的不给重庆守大门,也不给桂系守大门,至于要干嘛,可能是史迪威这些人想成立利用粤系,滇军和川军势力成立西南联防政府把老蒋换掉,这个事没准,我就是说说,史迪威不喜欢花生米人尽皆知,这臭不要脸的还想取得中国军队指挥权,脸皮赶上了前门楼子厚了。

扯远了。

这就让第九战区的情况急转直下,不再堵一下日军,那日军南下就进广西了,柳桂不保。

而此战衡阳首当其冲。

国军采取的是当面阻击、东西夹击的战法。

而横山勇已经掌握对中国军队的意图,两翼阻击,中路突破。

1943年底常德会战时中国军队就已经伤亡惨重,此时各部队都在休整,又碰上长沙丢了,沿湘江东西两面战场上的国军,均被击溃或陷于被动,两面夹击日军的作战计划已无法实现。


只剩下衡阳的第10军了,就像案板上的肉,而第10军,同样在半年前伤亡惨重,正在休整。

对此,老蒋只能死马当活马医,给方先觉打气画大饼,薛岳都干不了的事,你能干!

他亲自打电话给军长方先觉:

你第十军常德之役,伤亡过半,装备兵员迄未补充,现又赋予衡阳核心守备战之重任。此战,关系我抗战大局至巨,盼你第十军全军官兵,再次国难当前,人人奋发自勉,个个肩此重任,不负我对第十军期望之殷。我希望你第十军能固守衡阳两个星期,但守期愈久愈好,尽量消耗敌人。我规定密码二字,若战至力不从心时,将密码发出,我四十八小时解你衡阳之围,你是否有此信心?

这种事方先觉自然不能太天真,因为国军给兄弟部队解围这种事几乎都是没有成功的。

但是他还是答应下了:第10军将“不惜任何牺牲”,一直战斗到死而后已,誓与攻城日军决一死战。


而此时方先觉因为常德会战作战不力,停职反省,仅仅是第10军的代理军长,这新军长没来,他就又上了。

此时第10军下辖第3师、第190师和预备第10师。

兵力配置是这样的:第190师是后调入的部队,全师仅570团是完整的,其余两个团仅有军官没有士兵,因为这个师是被定为后调师,士兵补充因为常德会战损失惨重的第3师和预10师;第3师的一个团尚在衡山附近;临时配属的暂编第54师也只有1个团。炮兵更是由第48师的一个战防炮营、第46军的一个山炮连和第74军的一个野炮连临时拼凑而成,全军加起来兵力约20000人。

日军方面: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主攻第68师团,第116师团,助攻:第13师团,第58师团,第40师团,第37旅团。大约11万人。

正常这种情况,日本大概一个联队就能收拾一个军。

而老蒋这时候也找到了解决危机的方法:向上帝祈祷(见蒋介石日记1944年5月21日)。

但是守卫衡阳的荣誉还得是第10军自己争取。

第10军的士气还是挺不错的,因为军直属炮兵营营长张作祥在战前奉命率领全营去昆明领取新装备的美式山炮并接受训练,训练结束后带着六门新式火炮往衡阳赶,谁知走到桂林时被炮兵第一旅截留了,全营都被编入该旅序列。

旅长说我有军政部的命令。

张营长参战心切,万般无奈下直接给蒋介石发电报,这给老蒋气够呛。老蒋打电话问部长何应钦,何应钦说没这回事。

在距衡阳还有三十多里时,张营长碰上了第10军的老军长、现任第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的李玉堂,因为此时的衡阳已面临日军重兵压境,李玉堂怕在入城过程中新式火炮被日军抢了去,于是令他们留下来归他指挥。


张营长不愿意,非要冒险进城,要与自己的部队生死在一起。为了说服老长官,张营长把三个连长召集来说明他的主张,三个连长当即指天发誓,同样愿与全军官兵共存亡,人存炮存人亡炮毁,决不反悔。

李玉堂无奈。

炮兵营官兵冒死往衡阳城里冲,三十多里的路途遇到多次遭遇战,最后竟连人带炮全部冲进了衡阳城里。——明知九死一生而固执如此,第10军被称为“泰山军”也是实至名归。

由于预见到是一场血战,为防止出现南京那样的屠戮,方先觉疏散了30万市民离城避难。

横山勇认为,同样是动用两个师团联合发起攻击,而守城的中国军队依旧是一个军,且从兵力数量和武器装备上讲,衡阳城内方先觉的第10军远不如长沙城内张德能的第4军,因此攻城过程必如长沙一样绝不会超过两天。(见我其他问答有专述)。

但是横山勇接下来得自己狠狠地抽自己耳刮子了。

1944年6月28日,日军总攻开始。

日军的攻击一开始,便有一举拿下衡阳城的气势,各路部队对中国守军实施无休止的轮番冲锋。

而双方都是发生短兵相接的战斗。

这样的反复,一轮接一轮,昼夜不停,直杀得所有的阵地上尸横累累。

在战斗中,日军第68师团指挥部被守军迫击炮炸瘫痪,佐久间为人师团长、原田贞三郎参谋长、松浦觉参谋以及数名部队长均被炸倒在地。


这还是日军总攻第一天。

而预10师师长葛先才有这么一段回忆:28日,日军攻击张家山阵地的前沿支撑点停兵山。守军是30团7连,全连伤亡殆尽,葛先才让这个连撤回主阵地,连长遗言大意是:母亲已经没了,我这次就去那边照看母亲了,父亲由兄弟赡养,杀敌报国,别无遗憾,师长保重。

而在进攻张家山的战斗中,更是惨烈。

由于久攻不下,到了7月2日上午,日军施放了毒气,然后第116师团黑濑联队向张家山前面的两个高地进行最后突击。

葛先才的指挥所距离第一线前沿不足七百米,距离30团团部不足三百米。

葛先才知道团长陈德垡手里没有了预备队,就派工兵连和搜索连向张家山增援,自己则率领参谋人员向30团团部靠近。

两个高地上中毒昏迷的中国官兵,在日军冲上来时做了最后的搏斗:一营营长萧维、营附赵毓松负伤,二连连长刘铎铮、三连连长应志成阵亡,全营排长仅活下来一人。增援的工兵连连长黄仁化负伤后,拉响手榴弹和日军同归于尽;搜索连排长王振亚与日军滚在一起肉搏时阵亡。

这是总攻第五天,日军伤亡巨大,由于是夏天,战场上尸臭冲天,不得不每隔两天焚烧一次,战况的惨烈和胶着令横山勇头大。

这一天,横山勇下令停止进攻,随后休整了9天。

重庆军事委员会7月7日发表战讯:在保卫衡阳恶劣战斗中,我某师师长葛先才将军亲率所部,亲冒毒气,恢复张家山阵地有功,政府特颁给青天白日勋章,并记大功一次。其关于参加该役作战之各连长、各排长、各班长亦各颁忠勇勋章一枚,并各记功一次;并对守城之忠勇奋斗卓著勋劳全体官兵,亦奖励有加。

从6月23日外围战斗开始,已经守了半个多月,城内药品食品用尽,伤兵遍地,伤口流脓感染,尸体遍地,恶臭熏天,可是接下来还有二十多天,可以想象当时的日子多难熬。

而且,援军还是不见踪影。

而接下来,日军又发动了两次总攻,日军什么招都用了,甚至也给方先觉画了大饼并且劝降。

能征善战的第10军诸将士:任务已达成,这是湖南人固有的顽强性格。可惜你们命运不好,援军不能前进,诸君命在旦夕!但能加入和平军,决不以敌对行为对待,皇军志在消灭美空军。

在第二次总攻结束后,第10军面对的境况是:预10师伤亡百分之九十;第3师伤亡百分之七十,第190师全师不足400人;军直属部队除辎重团尚存官兵500之外,其余的搜索、工兵、通信、特务和炮兵营兵力都已不足三分之一。其中步兵团所有军官非伤即亡,战斗中只能不停晋升军官,最高纪录产生于五桂岭阵地,半天之内先后晋升了五个营长,而这五名新晋营长也很快相继阵亡。

打到最后双方都疲了,第3师9团有几名士兵,想偷偷去到附近山里的一个小镇上去看一眼。也算是违反战场纪律。

连长的态度是“你们敢去我就敢批准”。几名士兵每人携带三枚手榴弹、三个充气的汽车轮胎和一大笔钱,悄悄渡河,到了距衡阳城三十多里的集镇上。

百姓听说他们是守衡阳城的第10军,纷纷拿出慰问品。两天一夜后,几名士兵每人背着数十斤的食品回来了。——当该连把部分食品送到军部的时候,军部要追究其脱离战场的责任,可全连的官兵们不服:他们身携巨款,如果想当逃兵的话,还回到这必死无疑的衡阳城里干什么?并且还寄出了很多士兵家信。


8月4日,第三次总攻,日军很疯狂,方先觉很孤独。

7日,方先觉发出最后一封电报。

敌人今晨由城北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刻再已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此电恐系最后一电,来生再见!职方先觉率参谋长孙鸣玉、师长周庆祥、葛先才、容有略、饶少伟同叩。

但是,方先觉随后就投降了,关于投降细节,各种回忆录里矛盾甚多,但是能看出有条件投降的迹象,而不是直接缴械,总共俘虏13000人,大约10000人为俘虏,战死6000人,被俘的还包括很多民工,事后,很多人都逃了出来。

日军伤亡50000人,其中死亡20000人(战死,病死,伤重不治)。

而衡阳的惨烈程度,更是可怕,比如:野战医院的伤兵,最后重伤不治都烂成了白骨。

而方先觉和第10军,也是中央军整建制投降的第一。

而薛岳,在长衡会战后,成了孤家寡人。

抗战胜利后,葛先才回到衡阳收敛烈士遗骨,得3000多具。




1937年11月,淞沪战场的70万中国军队正在全线后撤,其中一部撤往南京,而大部分则撤往皖南地区,这些建制混乱并且伤亡惨重的部队急需时间进行整补,否则将无法投入新的作战,而日军主力正从淞沪方向追击而来,形势非常危急。日本人是狡猾而阴险的,对中国军队的追击是沿太湖南北两侧分头进行的,尤其是南路的迂回包抄非常要命,遂行这一任务的是日军精锐第18师团,后来猖狂东南亚的所谓“丛林之虎”。


(第23军军长潘文华)



为什么致命呢?因为日军南路迂回的重要目标是安徽的广德,也就是沿太湖、湖州、广德、芜湖这个顺序的推进路线,其中地处苏浙皖三省要冲的安徽省广德县,更是重中之重,这也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一旦日军占领广德,则向北可威胁南京、向南可直下杭州、向西可觊觎皖南,简单来说,广德失守有两个严重的后果:第一是芜湖必然不保,第二是皖南就将暴露在日军的眼皮底下。


再说直白点,如果芜湖沦陷,那么日军将完成对南京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合围,十几万中国守军一旦战事不利,将无法通过芜湖向西突围;而皖南一旦暴露在日军的兵锋之下,几十万正在收容和整顿的溃军,肯定会遭遇更加惨重的损失。因此,为了给南京和皖南的中国军队争取时间,广德必须死守,并且是能守多久就守多久!


(第145师师长饶国华)


然而,面对在杭州湾登陆后损失轻微的日军第十军第18师团,中国军队仅能派出的部队是川军第23集团军,这已经是淞沪会战后,在太湖以南仅有的建制完整的预备队了。我们先说这个第18师团,原本是日本陆军17个常备师团之一,1925年大正裁军时番号被撤销,1937年9月在日本久留米重建,仍然是按常备师团建制编组的“四单位师团”,下辖步兵第23和第35旅团,师团长牛岛贞雄中将


而由刘湘基本部队第21军扩编起来的第23集团军,听起来番号挺大有三个军编制,其实只下辖第144师、第145师、第146师、第147师、第148师等五个师,加上两个独立旅也不过60000人。刘湘时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但因身体有恙,战役指挥以集团军代总司令唐式遵和第23军军长潘文华等人具体负责。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


这五师二旅的川军又被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和第23集团军划分为两个战役集群,其中第144、第146、第148师在太湖西岸的长兴南北地区布防,用以阻击从太湖水面而来的日军第114师团(也是第十军所属),另以第145和第147师附一个独立旅部署在泗安至广德公路两侧,来阻挡日军第18师团的推进。


换句话说,刘湘能够拿出来真正守卫广德县城的,只有第23集团军的不到半数兵力,大约是以不足30000人对付日军的30000余人,以当时中日两军的战斗力比较,川军根本不是敌人的对手,尤其是川军装备简陋火炮奇缺,在日军优势的陆空火力下打阵地战,可以说是个必败之局。然而为了掩护皖南集结区和阻止日军迂回南京以西,广德又必须死守,于是惨烈的广德保卫战于1937年11月25日正式打响。


(侵华日军)


民国时期川军的战斗力,网络上一直争论不休,其实客观来说,战斗力确实不强,这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第一,是四川地处我国西南内陆,接受新军事思想和新式武器的条件有限,所以川军整体装备水平很差;第二,是川中军阀混战比较有特色,一般不会赶尽杀绝,也就意味着虽然战乱频频,但是战争强度并不高;第三,川军一直是互相内战,对外部尤其是外国军队完全没有了解,乍遇到接近现代化水平的日军,作战方式和战场环境极不适应。


但是川军的强项在于民族气节和内部团结,几乎每个师的官兵都来自同一地区,确实是“与子同袍”,因此面对这一场必败的战役,从将官到士兵毫无惧色义无反顾投身其中,跟优势日军展开了殊死对决。很多军迷可能会问,日军一个常备师团至多25000到28000余人,哪里来的30000多人?说起来令人痛心,伴随日军第18师团进攻的,居然还有伪满靖安军第1旅的数千人,为虎作伥的一帮子汉奸!


(川军抗战期间)


1937年11月25日,伪满靖安军第1旅4000余人在20多架日机掩护下,率先向广德的前哨警戒阵地发起攻击,由于之前的一路上未遭遇有力抵抗,所以日伪军非常骄狂,结果被川军第145师师部特务连和一个步兵营打得抱头鼠窜。恼羞成怒的日军遂增兵前线,同时加大空袭和炮火力度,最终数百名川军伤亡殆尽阵地失守,日伪军迫近距离广德60华里的泗安。在这里,敌人又遭到145师饶国华师长所率领的第433旅的顽强抵抗。


川军虽装备低劣然战意旺盛,叠挫日伪凶焰,第145师865团第七连的连长事后对《新蜀报》记者描述,敌人那是“尸横遍野,草木皆赤”。日军再以15辆轻战车和装甲车掩护步兵继续攻击,川军根本没有战防炮的装备,于是只能以士兵抱着12颗捆一起的手榴弹冲到敌人坦克下面实施爆破,根据川军老兵的回忆,8个川军兄弟用这样的办法以生命为代价,先后炸毁敌坦克和装甲车3辆。


(老蒋和川军将领们)


饶国华率部以血肉之躯硬刚日军三天三夜,终因寡不敌众而被迫放弃泗县,日伪军遂向广德县城猛扑,12月30日广德失守,第23集团军代总司令唐式遵以及第23军军长潘文华分别下令,要求第145师和第147师组织反攻夺回县城。饶国华亲率一营残兵反击,并且焚毁了广德飞机场以免资敌,结果被日军包围在广德城东的十字铺,1937年12月1日凌晨2时许,饶国华为不当俘虏举枪自杀,实践了他“以保卫国土为己任”的誓言,年43岁。


在阻击日军第114师团的登陆作战中,川军其他部队也是伤亡惨重,绰号“熊猫”的第144师师长郭勋祺身负重伤(土城战役的那个),可见战斗之激烈。整个广德保卫战持续了一周有余,川军在江南的冬天,居然是身着夏装草鞋,跟装备精良的日伪军血战不休,战役期间第23集团军整体伤亡过半,也就是超过了30000余人,大大拖延了日军进犯芜湖合围南京的时间。


(饶国华和川军士兵像)


广德保卫战最重要的意义,是有力持滞了日军两个师团的追杀速度,使日伪军在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下放弃了进一步西进,掩护了从淞沪战场撤下来的大批溃军和伤兵,安全转进皖南山区,而这些部队经过休整和补充后,正是中国进行持久抗战的本钱,因此,这一战川军堪称虽败犹荣!


补充一个题外的战史资料,这个给川军第23集团军造成严重伤亡的第18师团,后来被调到南方军所属之缅甸方面军,1943年10月在缅北反攻中,被新一军用美械武器杀得尸横遍野大败而逃,连师团司令部都被新一军战车营给端了,关防大印被缴,新一军也算是给广德保卫战中殉国的川军兄弟们报了仇雪了恨!


(上面的蓝圈是南京方向)




必须首推李亨将军啊,最后一支打着大明旗号的军队。

康熙三年的春天,满清铁骑跨至江南,即将完成大清统治最后的一块版图。图海领军从湖广,李国英领军从四川,东西两面将茅麓山围得水泄不通,而山上正是明末最后一支军队——李亨部队。

这个时候的李亨其实对他来说,投降是最好的选择,这根本就是一场没有任何胜算的仗,看山下连绵不绝的清军正在安营扎寨,将茅麓山围了个水泄不通。

没有援军,因为他自己就是明朝最后的军队;没有补给,因为清军十万大军给围了;没有胜算,只有绝望,这个时候就算投降,不打这场仗,同样不会受到人们的诟病。

因为这不是打仗,这是在送死

看看前面的那些投降的人,晋王何等英豪盖世,其世子吃不了荒郊野岭的苦,最终依然投降了;王光兴为反清转战千里,何等气魄,最后不也投降了吗

自己还要打么?打!

“莫不奋臂争呼,拼死力战”

李亨在粮草消耗完毕的时候,开始发起突围战争,三次组织进攻,但是都被打回来了。他把清方派来招降的叛徒李有实处斩,表达了宁死不屈的高风亮节。

“来亨部凡三万余人,来亨死,或死或逸去,就俘执者百五十人而已。余众散入秦、蜀山中,不知所终。来亨败没,中原无寸土一民为明者。”王夫之《永历实录》

最后,三万余人全部打光,但是也不投降,杀掉自己妻子然后自缢而亡。

我一直在想,茅麓山的冲天大火中,李将军究竟守护的是什么?大明?衣冠?忠义?尊严?都是,似乎又都不是,如果非要概括的话,那是民族灵魂的光辉。




这个我们不说远的,就说近现代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那些战争。曾几何时在1931年的那天,日本悍然的发动对中国的进攻,随之华夏儿女们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史。在这里14年里,我们的将士们凭借着远远落后于日军的武器装备,硬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悍不畏死的精神最终将日寇赶出了中国。而在这过程中,几乎每场战役都可以说是必败的战役,但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的加入到战场中,他们明知道自己活下的机会微乎其微,可是他们从未害怕过,相反他们向勇者一般冲向日寇,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住了日军对于中国的一次又一次的掠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向全世界的昭示“中国虽弱,但绝对不会让人随意宰割”。



淞沪会战

此战不管在谁的眼里,中国军队都是会输的,日军在此战中几乎投入了日本所有的精锐部队,更是拥有30余艘战舰和390架战斗机,最重要的是日军的战舰可不像中国的那些战舰,基本上都是老调牙的巡逻舰、鱼雷舰,而是极其先进的航空母舰和火力强大的战列舰。其实国民政府会打这场会战,其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此有利于长期抗战”,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国民政府其实还没打之前就已经知道此战必败,可是他们还是决定要打,不打则国必灭,打则国尚存希望。



就是这样中国先后有60余万的将士们奔赴上海的最前线,他们明知道此去九死一生,可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的冲在敌人的最前面。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能退,自己退则国必亡,但若自己不退,则国家尚存。所以他们拼了,在他们的心里自己的命轻于鸿毛,国家的存亡才是最重要的。虽然最终中国军队失败了,上海被占领,我军伤亡也高达30万人,但是国民政府的战略目标达到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被打破,中国自此进入长期抗日阶段。

滕县保卫战

此战是为了阻击日军第10联队南下支援台儿庄会战的日军而发起的一个防御战,同时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最为悲壮的战役。参加此次会战的将士们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击退敌人,而只是将他们抵挡在台儿庄的外围,而是必须是死守,可以说这些抵御日军的将士多半是会牺牲的。最终川军王铭章将军和数千名将士接下了这个任务,此时的他们早已知道自己会死,但是他们并没有退却,在出发之前他们都给自己的家人写好了遗书,就这样他们走向了战场。



在滕县川军以数千的兵力和极其落后的装备,硬生生抵挡住了日军第10联队近4000余人三天的猛攻,并且还伴随着飞机、火炮炮等地毯式的轰炸。可是付出的代价却是自王铭章将军以下全军覆没,无一人撤退,无一人投降,全部壮烈殉国。曾经我无数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都在问自己是什么让他们这么不怕死,是什么让他们这么无惧的走向死亡。其实他们并非不是不怕死,人怎么可能不怕死呢?我想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已经超过了自己,为了国家的存亡,他们已经不再畏惧死亡了。

禹王山阻击战

禹王山是第二阶段台儿庄战役阻击日军的主阵地,对于中日两军都有着重要的战略作用。可以说中国军队那支军队守禹王山就意味着他们的命运就是九死一生,因为他们将面临数千乃至数万想夺取台儿庄的那些日军们。



不过此时的将士们还是没有害怕,滇军60军在接下这个任务之后,并火速赶往了禹王山阵地开始阻击日军,而这一打就是27天。在这27天里,在日军强大的火力面前,滇军60军没有一个人害怕,日军出动坦克,滇军将士就将炸弹绑在自己的身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炸掉日军坦克;日军冲入阵地,滇军就与敌肉搏,有太多太多的滇军就用这样的方式,与日军同归于尽。就这样滇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以牺牲2万余名将士的生命下,最终将日本的两个甲等师团及伪军共五万余人牢牢的盯在禹王山下,自始至终敌人都未能踏进禹王山阵地半步。



而这样明知必败,明知必死,但是将士们却义无反顾的冲上战场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有着很多很对,他们都愿意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去保护着这个国家。他们都热爱着这片生养着自己的土地,他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这位“母亲”,被日军任意羞辱和践踏,所以他们愿意豁出了自己的生命去保护自己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太平军   皖南   横山   广德   虾蟆   安庆   川军   先觉   湘军   师团   集团军   日军   将领   城内   义无反顾   伤亡   中国   战役   士兵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