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哪次战役是拐点之战?

豫东战役

1948年6月17日至7月6日,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及冀鲁豫、豫皖苏军区部队歼灭河南省开封国民党守军,并在睢县、杞县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作战。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6月17日至22日,攻克开封。

第二阶段,6月27日至7月6日,围歼区寿年兵团主力和黄百韬兵团一部。此次战役共歼国民党军9万余人,解放了大片中原地区,使国民党军失去了在中原战场上实施战役进攻的能力。

战争前沿

豫东战役之前,解放军始终是处在防御状态的。孟良崮虽然特别提气,但那也仅仅是防御过程中的战果而已,而且是敌人深入我解放区内部,我军内线作战而取得的战果。它虽然政治意义非常大,但单纯从军事上而言,国民党军并未伤筋动骨。反而在此战之后,各个战场上的解放军均进入了非常困难的时期。

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官方认证的“大转折”,但这个转折并非敌我双方攻守易势,而是我军从内线防御开始转向了外线防御,也就是进入到了“寇可往,我亦可往”的阶段。

众所周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直接原因,是陕北遭受了极大的压力,快要顶不住了,所以中央军委决定让刘邓跃进到敌占区,以此来调动敌人兵力,打乱敌人部署,以减轻陕北的压力。




很多人认为是“豫东战役”,因豫东战役之前,解放军一直是防御状态,后来经过孟良崮→豫东战役,解放军进入反攻状态,政治意义更大,所以很多人认为其是转折战役,但是单纯从军事意义上而言,豫东战役根本就没有伤国民党军一丁点筋骨。

我本人认为国内战争期间,最具转折的战役应该是“辽沈战役”。

首先,辽沈战役消灭敌军近50万人,只要稍微了解军事的人都应该明白,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是结束战争的根本所在;

其次,辽沈战役造就了一直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无论是在武器装备方面,还是军事指导方面,四野都奠定了解放全中国的雄厚基础,三三战术不是闹着玩的,即使到今天,经过几代人发展,依旧是我军重要军事思想之一;

再次,辽沈战役拿下整个东北,而东北地区是当时全国工业基础,随着东北解放,大量工业得以恢复,这也为解放全中国建立了物质基础;

最后,辽沈战役建立了人才基础,以及后期保障+优越的大后方+相关制度+南下的态势等,这为解放全中国建立了“模范”优势。国内历来都是由北向南解放,任何从南向北的解放都是不彻底的,如明朝,北伐等都是如此,所以解放东北——“辽沈战役”才是解放全中国的拐点之战,我认为这一点毋庸置疑!




关于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多数人认为是辽沈战役, 确实,辽沈战役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效扭转了战争局面, 使我军获得了一定的战略优势,也有人说是挺进大别山,因为这场战役将战场转向外线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开始。 但还有一场战役是让我军真正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那就是豫东战役, 在解放战争爆发初期, 我军一直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因为各方面作战条件均处于劣势, 所以一直处于被动作战, 只能尽全力防御, 并不断储存作战实力、壮大革命队伍。




关于这个问题毛主席在豫东战役结束后说过:中国革命好像爬山破,已经过了山坳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故此应为豫东战役!同意的点赞。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胜利为标志,解放军第一次是人数上超过国民党军队,可称为全国解放胜利的拐点之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豫东   辽沈   解放战争   大别山   陕北   战役   作战   拐点   我军   国民党   全中国   解放军   敌人   阶段   战略   财经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