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纪年是西方的产物,为什么不用老祖宗的纪年方式?

个人支持目前我国使用西历,理由如下:

1.农历、二十四节气也同时正在使用,从未消失,和西历不冲突。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都是基于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上,作为法定节日。日常生活中也随处用得到,比如其它传统节日、民间良辰吉日等。新闻联播也播报农历日期。

2.中国使用的西历,没有西方宗教和文化意义上的延伸。最重要的体现是星期天仅仅是普通休息日:信教地区以星期天作为一周开始,因为是耶稣的重生,我国则以星期一作为一周开始,因为单纯是一个周期工作/学习的开始。信教地区星期天的加班费高于星期六,我国则是完全一样。

3.西历在统计上更加方便与科学。西历每个月天数、闰年是一目了然的,农历的大小月和闰月则无规律可循。比如,我国身份证以及法律意义上的年龄,都以西历为标准。

4.国际化、走向世界舞台的需要。新中国成立时,全票通过以世界使用最广的西历作为法定历法。可预见的将来,对外开放仍是我国基本国策。西历使用起来,减少和国际上的差异,不需要换算,外交不会有障碍。

5.七天一个周期,也符合中国文化。七是天的主宰之数,《易经》复卦中也有“七日来复”的记载。

6.不使用黄帝纪年的原因:

除了前面提到的不利于外交,一是起始年距离我们太远了,改纪年的成本高,计算起来耗费时间,几乎所有的文献都要改,这对于目前习惯了公元纪年的人们来说非常不便(伏羲历等同理)。

二是黄帝纪年是封建帝号开始的标志。当时,为了“反满”的正当性,革命派把黄帝视为汉人嫡系祖先。民国成立时,认为黄帝纪年不符合当时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及服务于国家建设的现代概念,也不利于民族团结。

三是黄帝本为传说人物,出生日期无以考据,元年是哪一年存在争议,以此纪年,就连史学家章太炎也出现了前后不一致的标注,当时各报的标准也不同。





全世界都在用公历,中国的皇帝纪元以及阴历与公历无法接轨,为了发展,必须与他国一致,而且毕竟咱们也始终在同步使用阴历呢!诸位莫把愤青了。




我们和他们,终究要统一为人们。

老是强调我们,我们,那只会是他们和我们。

中华文化,是统一文化。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首先我们要了解到我国的传统纪年法,基本分为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王公年次纪年和年号干支兼用。干支纪年是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年号纪年则是指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王公年次纪年则是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但总的来说,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纪年法的主要代表和使用最多最广的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分为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60年一轮回,周而复始。由上可知,我国不再使用干支纪年等传统纪年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元纪年法使用更加简便明了,其次,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公元纪年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使用,出于顺应和融合于世界的考虑,使用公元纪年法也势在必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纪年   章太炎   公元   西历   干支   地支   天干   年号   公历   王公   节气   老祖宗   黄帝   产物   农历   星期天   方式   我国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