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聪明不聪明,在哪一学科就能体现出来?

首先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现实中有没有绝顶聪明的孩子呢?当然有;那么有没有非常笨的孩子呢?其实也有。不过大部分的孩子或者说学生,都属于智商差不多、学习能力差不多的。

那么一个学生聪明不聪明,在哪一学科就能体现出来呢?很多人肯定会认为在: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理工科的学科上就能体现出来了。这么说也对、其实也不对,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我看了有些人的观点感觉是不太准确的。他们说:孩子的学习成绩主要决定于先天,而不是靠后天的努力——这种观点完全是瞎忽悠、完全是误人子弟的观点。

大家一定要知道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天才虽然有,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在现实中,90%以上的孩子还是靠着后天的努力迈入大学、甚至是迈入重点大学的。

我们大家都不是爱因斯坦、都不是莫扎特、也不是科举时代的张居正。我们都是智商差不了多少的普通人罢了。

我下面来举一下:我自己上学读书的例子,希望能给所有的家长和学生们一些启发。

我上小学的时候学习是非常之好的,甚至到5年级的时候还考过双一百。为啥我小学的时候学习这么好呢?其实后来我想了想,核心原因只有一个:我父母管的严、管的紧,每天放学以后还要各种补课、各种刷练习题。

小学学习成绩一路遥遥领先的我,来到了一个还不错的初中。虽然学习成绩没有小学的时候那么厉害,可是在班上也一般能考的前几名、年级也可以取得前30名的成绩。

当时我的各科成绩都还不错,没有明显的“跛腿”学科。其实我也没啥好的学习方法、也没有感到自己有多聪明,无非是: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然后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课。

后来中考的时候,我也考上了一个比较不错的高中。但是这个高中是要住校的、是要离开家的,当时应该是一个月回家一次。

上了高中以后、没有父母的强力约束以后,我算是彻底的放飞自己了。我经常逃课打游戏、上课睡觉、甚至还谈起了恋爱等等。这样一来的话,我的学习成绩也是一落千丈,经常一考试就是全年级的倒数前几名。

从高一到高三基本上都是这个水平,虽然父母也打骂过、也苦口婆心的劝说过,可是我依然是我行我素。后来次数多了以后,父母也就基本放弃了我的学习了,平时也不怎么管我学习上的事情——只是告诉我哪些事能干、哪些事不能干,千万不能学坏了等等。

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时候,我记得满分是750分,结果我只考了238分。这样的分数在当年连一个公办的大专都录取不了。于是实在没有办法的我,只能在父母的劝说下进行复读了。

复读以后的环境基本上算是个新环境,以前的那群“狐朋狗友”也不在了。我后来仔细的反思了一下,核心反思的内容就是:自己不上学又能干什么呢?既然复读了,那就好好读吧!

此后的我又开始认真学习了,每天上课认真听讲、不懂的就问、下课以后就开始不停的刷题。复读那一年的生活可谓是枯燥之极、可谓是度日如年。

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后来我再次参加高考,居然考上了二本,分数比上一次直接提高了一倍多,考了490多分。

我考试上学的事情也就说完了,大家觉得我是聪明呢?还是不聪明呢?其实我自己都不知道。小学和初中的我,看起来很聪明,可是上了高中以后又看起来非常笨。

我想告诉大家的核心观点是:学习是要靠学的,不学的话再聪明都没有用;只要肯学习的话,只要不是傻子、不是先天性的智障,基本上考个本科是没啥问题的。

小孩子学习好不好到底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我认为主要的决定因素不是智商、不是聪明——当然了,有些天才除外。

在现实中90%以上的孩子,学习好不好主要由四个因素决定的:

1、家庭环境和背景很重要,如果父母都是高知识分子、高收入的家庭,孩子的学习普遍要好一些。

2、学习好坏主要跟孩子愿不愿意学习、有没有认真学习有关。大家智商都差不多,可是人家在学习而你在玩,时间一长差距必然就拉开了。

3、上学的环境或者说学校的氛围也很重要。一个好的学校、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无疑对于孩子的学习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这也是为啥大家都要买学区房、都要上重点的原因了。孩子的自控力毕竟没有那么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4、有很多孩子在小学、初中,甚至是高中一段时间内学习都不咋地。可是往往突然之间学习就开始变好、开始突飞猛进了,我把这种现象叫做:顿悟。其实在现实中有很多学生都是可以顿悟的。

总之一句话,现实中天才很少,但是能控制自己、目标明确、责任心强、融会贯通、踏实肯学………这些才是学习好的核心基础。




学生聪明不聪明,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不好看出来。因为,这会儿学的,基本上都是常识,所以,这个阶段,孩子们百分制的话,基本上都是双百,九十多,拿九十以下的,不存在的。

但一到了三年级,开始正儿八经的学知识的时候,这个聪明不聪明,其实是指70智商以上的正常水平的差距,就能明显体现出来。

毕竟,虽然80和100两个智商数,都正常。可是100的学习能力,甩开80的,十几条大街啊。

所以,学生聪明不聪明,不是哪一科。而是小学三年级开始的成绩。

这时候,一个班50个人,只有八九个,能拿双百;三十来个拿六十到九十来分;最后的十来个,不管怎么努力,就是不及格,没办法。

学习成绩,后天会有改善,但改善幅度,不会超过30%。终究还是靠先天。

不过,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某一项特长,会特别好。可以尽量发掘一项,比如:音乐、美术、书法等等。




我感觉,我有点偏题了,但还是想说说。

我讲讲我家娃娃的经历吧,虽然不是985,只考了211,但觉得她的成长很少让我们操心。

最早让我觉得她不简单是小学5年级。那年换了一位中年语文老师、班主任。老师的思维很超前。晚上我会检查作业,看到她完成了一项课外作业--如果班级是个企业,需要哪些岗位,如何管理。丫头居然做了一个表格,分了职务、工作范围,考核内容…惊呆了,我问她,你怎么会这些?她说电视剧里看到的。

第二件事让我对她刮目相看。体育中考,游泳可以代替800米,下定决心要学会游泳。爸爸教了她三个下午,但是蛙泳的速度还是不合格,最后一天下午,爸爸说,再教你个仰泳吧,自己觉得哪个行就用哪个,其实爸爸也放弃了。后来就训练了一次,参加考试了…仰泳通过了!太不可思议了!

第三件事让我觉得她很会融会贯通。江苏的语文阅读和作文总是最重要的。每次看到她的作文题,我也总是担心,这题目压力好大。与她沟通,她总说作文没问题,我会用公式套,拿不了高分,中上没问题。

第四件事,高考分数处出来了,全家傻眼了,位次与平时相差很大,数学考砸了(阅卷有新规,不看结果看过程,丫头做题爱跳步骤),她只安静了20分钟,从新开始选学校,自己选择,自己一所一所学校打电话,为自己大学翻身找学校。

第五件事,大一结束后。她最终选择了化学,而高中三年她只学了一年半的化学,高中选择的是物理生物。然而,大学一年里,她把化学学到最好。在没有父母监督的情况下,四六级也都高分通过,拿到了部分小竞赛奖项。时候

……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细节。天才很少,但是能控制自己、目标明确、责任心强、融会贯通…这些是学习好的基础。还有一点就是家长,请不要太功利也不要太主导孩子的思想。我们要学会陪伴、引导…

我觉得孩子聪明不聪明,从小细节最能发现,而不是哪一科。




成绩好的学生只有两种——

一种是靠天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聪明,智商高;一种是靠勤奋(所以有成语勤能补拙)。

所以光看孩子某一学科的成绩,可能不会完全体现出孩子聪明与否。但是不可否认,头脑聪明的孩子确实能在学习中占有很大优势!

这样的优势体现在,他们学习过程中理解能力强,老师一点就通,并且能够举一反三;或者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总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每一种学科,都代表着一种不同的聪明和天分,比如数学体现的是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英语体现的是孩子语言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不同的学科,都分别代表着孩子哪方面的聪明和天分。

数学——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最重要的就是逻辑思维,所以数学成绩好的孩子,一般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都不会太差。

另一个就是抽象思维,因为数学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学科,包括对空间的想象、模型建立、符号运用、数据推断、联想发散、假设...等等。

语文——阅读理解、记忆力、语感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如果能大量的阅读,见多识广,就能做到表达时能够引经据典,恰到好处。但这个并不是天分,主要还是得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

另外就是语感,而语感这个东西是从看过的书、说过的话、写过的字、做过的事、见过的人…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慢慢的积累起来才能形成的。

当然如果判断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强的孩子,能够相对很快的形成自己语感。

英语——记忆力,语感

这个也像是语文一样,判断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强的孩子可能会相对较快掌握英语的语感。

化学——观察力,记忆力

学好化学,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因为有大量的实验,需要有耐心的、细心的观察。许多化学研究的成果,都是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基础上,通过敏锐的观察能力发现的。

物理——想象力,爱动脑筋的能力

如果这也是一门天赋的话,那么物理绝对需要这样的天赋。比如牛顿和苹果落地,瓦特和蒸汽机,莱特兄弟和飞机。

但是说实话,中学物理阶段,可能基本不需要什么天赋,更多的是注重记忆和理解,掌握知识要点。

历史、政治、地理——记忆理解能力

主要是靠记忆,但是如果通过的理解记忆的方式去记,也算是一种聪明吧。比如要记一个历史事件之前,先去理解这个事件,理解它的原因经过结果,这样在记忆时就能事半功倍。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成绩好的人与成绩差的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是否有不屈不挠、不自卑等良好的品质。”

对孩子而言,聪明的孩子虽然能在学习占到优势,但不能说聪明就能成绩好,不聪明就成绩差。

学习成绩的好坏,智力因素只占小部分,勤奋、学习动机、教育环境、学习兴趣...等多方面的因素才是决定孩子成绩的关键!




大家普遍认为的聪明学生应该是指那些头脑灵活,理解力强,做题快的孩子吧,如果单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觉得数学物理这两科就能体现出来。

因为要想学好这两科得有足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推理、演绎能力。以物理为例,在物理中会涉及一些多过程的问题,这些过程是如何过渡的,他们有什么联系,运动后会出现什么结果这些都学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题目分析完了,还要完美的呈现在试卷上,只有表达的准确、完美才能让阅卷的老师看一眼就知道你会了。要想有准确的表达就需要一些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学物理好的同学都比较聪明。

但是我认为,只有数学、物理好的同学还不是最聪明的,应该还具有足够的表达能力,要有很高的情商。也就是说不光做题聪明、做事也要聪明。不光能做理科的习题,还要能通古晓今,能写的一手好文章。

举个例子说吧,“诗词才女”武亦姝,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高考613分(上海满分660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她入读清华理科试验班类(新雅书院),她有过人的文采也有优秀的理科成绩,我认为这样的才是聪明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学科   聪明   语感   学生   智商   物理   父母   成绩   能力   高中   化学   数学   环境   孩子   小学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