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余处被改动,《道德经》为何被后世篡改得如此严重?

谢谢邀请ヽ(^0^)ノ!《道德经》面世已有两千五年左右,至今令志士仁人研究的兴致不减。什么原因呢?因为道祖老子被世人公认“老子天下第一"!《道德经》是其一生的心血结晶。是人类思想智库巅峰境界层次的不二之作。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世圣人的至理真言!

何为真言?即:所言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谓“至理”→至高无上之真理也!

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深不可测。亦系始于“道”也!《道德经》名为“大道”,古人称为“天道”,后人简称“道”。

《道德经》之“道”所以被道祖老子“强名”之为“大道”,实在是由于“道”大于天,高于天之故。道是宇宙的总统、总程、总裁!世人认知的“天”是“天地人”的分类,多指地球村以外的高处,不是一个确切的概念。从靠天吃饭,天下雨、刮风、闪电雷鸣、白天,晴朗的天,阴暗的天,等等来看:世人认知的天,多为地球大气层内外→视线能及的范围。对无边、无际、无限广大的宇宙,则难能企及!所以,道祖老子“强名之曰“大道”。《道德经》的讲说,和光同尘,也随众至简为“道”。

至于题主所说的问题,作者能将两千年的《道德经》不同版本,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确系一个大工程项目。一定是费了好大劲儿的!世人应予感谢哦⊙ω⊙!可惜还未拜读,也不便多言。但是,世所公认:至今还没有人破解了《道德经》!历朝历代的学者专家解读多多,国内外的今人也多有研读,都知道“老子天下第一”的《道德经》高深莫测,玄妙难解,是一部绝世巨著!

《道德经》是古典。虽然道祖大道至简,用当时近乎白话(非真正的文言)文字语言讲道。由于古代的文字“繁体”,历朝历代也有所改变,封建王朝帝王家的名字避讳,也是一个原因,而今改为简体,自然就会有所变化的。

为什么会有900多处,实在是缘于历史悠久之故!相对来说,比同时代的佛祖释迦牟尼所讲“佛经”,而今→有的已被改头换面,面目全非,各宗各派,分门别类,各有本宗之“佛经”。对于《道德经》而言,虽有900处不同,但道祖老子的真义,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文言虚词的删减,就近三分之一吧?这只是语气的感受问题,如果弄通了整章的主题,联贯大义,并没有大的障碍。至于一字多词多义及多形异体,借义等等,这是汉字的特色。一字怀疑有错,大多能通过上下文的联系,得以认证的。关键问题是“闻道”!

当然,对于习惯于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咬文嚼字,或以己心度圣腹的人来说,确实是个关口!

遗憾的是:咬文嚼字或以己心度圣腹的人,一个也破解不对《道德经》。所以,才会有历代大名鼎鼎的巨儒,破解注释并著书立说!还没有一人能破解了《道德经》。因其是以“儒术”,来度道祖老子“天道”之心的!!!

实在说:今人也多系以己识己见解老子的。所以,虽然现代人的文化水平比旧时代普及了!还是无人能破解了出来。总之,没有近乎道祖的思想意识境界层次,是进入不了老子内院门槛的,也难能与道祖老子真圣人,知音而琴瑟和鸣!闻道,才能入院的。




通行本《道德经》与帛书本《老子》比较起来,改动574处,删除389处,增加131处,共计1094处,其中有80多处很容易将读者带到沟里而误解误读《老子》,而不知《老子》之义。通行本《道德经》失真度很大,被后人改得“面目全非”了。帛书本《老子》失真度较小,当以此来解读老子的思想,同时还需要重点参考楚简本《老子》,这样甚善。请阅读拙作:读懂《老子》的伟大(连载),今日头条。可知我上述所言。谢谢!




一,《道理经》地位太重要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学派的思想为了继续流传,不得不见缝插针,将自己的思想牵附到《道德经》之中,并由此导致《道德经》一书被严重篡改。

二、秦汉以前,各种文字没有得到统一,再加上各地的方言,也是人们篡改《道德经》的另一大原因

我们知道,老子是周朝的守藏 史,因此,《道德经》很可能就以鲁国文字成书,因为鲁国是继承周朝的封地。

另外,《道德经》成书之后,由于名气很大,很可能就相继的被各国翻译,并广为流传,这很可能也是《道德经》之所以有多种版本的主因,再加上中国原本就民族众多,方言与发音庞杂,于是各个地方都以自己的发言或习俗为主,最终导致《道德经》一书被严重篡改。

三、皇家的意图,也是促使《道德经》被篡改的助因

汉代以后,大多数的皇朝都使用“内尊黄老,外崇儒术”的治国方略。

时间一久,就连民间也知道皇家的意图。

没办法,用久之后,人们也竞相学习研读《道德经》。

这就导致或迫使皇家把《道德经》的真本隐藏起来,只供自己使用,而对外则只显示被篡改过的版本,最终让被篡改过的版本广为流传。




没有把两份原本贴出来并对比分析不同之处,就是耍流氓!




无量天尊!老子和道教数千年之影响巨大,令后来的统治者拿来为自己掌管天下所用。一些文化人也为个人私利〈抬高自己或满足他人〉而利用《道德经》。名为使用,实际是利用,名为修饰,其实是篡改。在三千年历史长河中改几百处,可见他们对巜道德经》的"重视"程度,但敬仰二字缺失了,是缺德之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道德经   帛书   儒术   周朝   咬文嚼字   历朝   后世   历代   皇家   老子   世人   大道   思想   版本   文字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