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要不要去参加钢琴、舞蹈、画画、书法、主持人等课外培训?

答案是肯定的:要参加。

课外培训,说白了就是兴趣班。幼儿及小学阶段文化课还不算特别多,利用周末或双休可以参加一到两项课外培训,不论是钢琴还是舞蹈,亦或画画等,都属于艺术类,通过培训,一来可以启蒙孩子的艺术天赋,二来可以给孩子的课余生活增添情趣。

兴趣班重点在兴趣,短期内看不出来,如果孩子不反感,可以一直不间断。家长的心态很重要,别把它看的太重,当成个业余爱好就行。到了初中阶段,如果文化课太多,孩子应接不暇,可以考虑把兴趣班停了。如果孩子对某一项特别有兴趣,而且成绩不菲,那就要有意去培养。在学好文化课的基础上,孩子可以考取自己中意的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往往事半功倍。

如果孩子不感兴趣,千万别强迫。逼着去不光孩子不乐意,去了也白去,你的钱花得没有价值,和打水漂有什么区别。小学阶段可以换着学,不喜欢画画,不妨试试舞蹈;不喜欢书法,不妨试试游泳;不喜欢唱歌,不妨试试打乒乓球。家长可以在这期间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是好动还是好静,是对音乐有天赋还是对运动有偏好,是爱棋类还是爱球类。小学时光一晃而过,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以放松,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兴趣班相当于副食,文化课相当于主食,以文化课为主,兴趣班为辅,孩子将来生存,没有特长也可以,但如果会一两项特长,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锦上添花,平添自信。如果把特长当做谋生工具,那就需要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深耕细作,出类拔萃,其实人的一生,能终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做到衣食无忧是一件幸事。

所以讲,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不是你的孩子不优秀,只是你没有发现他的闪光点而已。[可爱]






我特别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我身边,我发现许多人对素质教育存在一个误区。

我那天听我一个街坊跟我唠叨,他们家小孩子学钢琴的私教,告诉他一件事儿。有一位小学生上四年级了,妈妈天天逼着他弹琴,这位小学生居然一气之下拿哑铃,要把自己的手指打断,为的就是不再接触钢琴这个玩意儿,孩子说他太痛恨钢琴了!

现在钢琴已经成了中产阶级育儿的一大标配了。我国的钢琴保有量居世界第一。但是有一件事情却被人忽视,那就是许多世界优秀的钢琴家,在中国举行演奏会的时候没啥人捧场,钢琴家们唱片卖的也不好,线上作品销售也不佳,据统计,有80%的琴童在成人之后,再也不接触钢琴了,其实这是钢琴教育的悲哀呀!

我认识一个小女孩,她钢琴已经通过业余六级考试了,我说你弹个【少女的祈祷】吧?那是很好听的一个曲子。小女孩说:“我也喜欢这支曲子,但是从来没弹过。因为那不是考级曲目。”

这让我觉得非常悲哀,钢琴就是用来弹奏自己喜欢的曲子的,它不是为考级而存在的。更不是用来实现家长的某些阶层幻想的。

我弟弟小的时候非常喜欢钢琴,其实他没有天赋,我们家孩子的手小,在琴键上驰骋的疆域也就小。但是一次偶尔的机会,弟弟接触了钢琴,他非常喜爱。80年代初那会儿,也没有什么考级。我父亲为他请了一个退休的音乐老师教他弹琴。没多久,这孩子就能够像模像样的弹奏【土耳其进行曲】了。他一边弹奏,一边随着欢快的乐曲开心微笑,喜悦之情不掩于色,在这之后,钢琴伴随了他的一生……

我们常说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掌握一门技术,而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感知一门艺术。这里面的差距很大,有人生拉硬拽的让孩子学钢琴,可最后呢?孩子根本就不喜欢。

对他来说一遍一遍机械地弹奏,就是一种苦恼。为了学琴母子反目,父子成仇的事儿在我身边发生了许多。有些家长甚至为了学琴,把亲子关系都搞坏了,我觉得真是得不偿失!

造成这个原因的情况有很多,但是大体分两种。

有人对钢琴有一种迷信,觉得这是西洋乐器之王,是一种很高尚的艺术形式,孩子如果掌握了这门艺术,也会变得气质上佳。

但这有个基础,那就是孩子对这门艺术有感知,有人天生没有音乐的耳朵,天生对音乐比较漠然,这类孩子不适合学琴。

再有一种家长,就是那些生活不太富裕的父母,他们砸钱为孩子学钢琴,花好几万买琴,然后再去报那种几百块钱一小时的钢琴课,一年两年的时间,巨额资金砸下来,孩子如果想不想学了,父母就觉得亏了本。他们对孩子吼叫着:“你知道为了让你学钢琴,我们花了多少钱?你学不好对得起我们吗?”

所以必须考到业余八级!是许多父母的最低要求。殊不知,这样让那些不喜欢学琴的孩子痛苦不堪!这简直就是一种绑架!

…………………………………

其实,在这一系列教育中,我 比较推崇的就是主持人。许多孩子通过学习小主持人这个项目,收获了自信和成功。

我认识一个小姑娘,从小就很腼腆害羞。

原因很简单,她是一个过敏性哮喘患儿,以前和我弟弟的大儿子“大猴子”是病友。这个小朋友经常易咳喘,所以父母没办法总带她出门,闷在家里生病的小女孩儿,性格越来越内向了。

她和大猴子同岁,两位妈妈在医院里结成了好友。小姑娘上小学之后,她的妈妈发现这孩子太内向了。有一次居然尿裤子了。原因是她课间想上厕所,但跑到洗手间的时候发现人满为患,等排到她,上课铃又响了。所以小姑娘只好又回教室了。憋着……

妈妈后来问她:“你既然憋的难受,怎么不举手和老师说呀?或者晚点回教室也行呀。”

小女孩儿低下头,撅着嘴,摇了摇身子,一声不出。

即便是一个女孩子,这么内向胆小的性格,也不是件好事儿。于是这位家长向大猴子妈妈请教:“你们大猴子都学什么班啊?”

猴子妈妈板着手指对她说:“大猴子喜欢音乐,随他爸。他在拉小提琴,然后是英语,还有小主持人,我觉得你们小姐姐去学学小主持人吧!”

后来这个小姑娘的妈妈给她报了小小主持人的班。这一下子,就像是打开了一个魔法城堡的大门,小女孩在这个城堡里看到了无限绚丽的风景……

首先是身姿。

老师发现小女孩儿有点含胸驼背,这可能也和她早年间肺部有毛病造成的。于是嘱咐她开始注意身姿,以此延伸,还去学了舞蹈。

再之后,老师对她的吐字归音进行了训练。小女孩儿的母亲是四川人,从小又是姥姥带,所以孩子很多发音都不正确。“窜。穿”不分。舌音不准。在老师的培养下,花了两年时间,小女孩的普通话,说得非常标准流利了。

用行家的话说,嘴里干净利索,唇齿音简洁到位,发声正确。重音准确。与此同时,她还收获了外形外貌的专业设计。

为了更加上镜,老师建议这个小朋友把头发剪成弯月型,把前面的刘海放到一边去,露出额头,再加上一定的表情管理。嚯!我前一段时间看到小女孩儿诗朗诵的视频。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随着毛主席诗词的宏大展开,这个小姑娘的气质已经非常自信优雅了,完全是一个阳光女孩儿形象了!

因为学了主持人,所以她获得了好几次去电视台上镜的机会,因为上镜时表演的是诗朗诵,她开始接触传统文化,接触诗歌,接触戏剧,书法绘画……

你看一个主持人的学习,为孩子带来了一系列的兴趣点,用她妈妈的话说,通过学习主持人,我女儿变得越来越乐观上进了。遇到很多事情,她都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且也会勇敢的保护自己的利益。知进退,明道理,待人接物也成熟多了。这个兴趣班上的太值了!

其实,任何兴趣班都应该源于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多接触,多试试!不喜欢的,就别牛不喝水强按头。喜欢的,就给发扬光大,做大做强。

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的长处和短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足,除了课内的教育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兴趣班,适合所有的孩子,所以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而答案就在您的孩子那里。

…………………………

这里我还想多说一项。那就是现在被许多父母忽视的体育教育。

许多人觉得体育教育就是“跑跳投”,跟素质没关系。甚至还有女孩子的家长,不让女儿从事体育课外班,说是怕孩子练野了。可我觉得,如果我的孩子只能报一个兴趣班,那我一定会给他(她)报体育。

体育特别是集体运动项目,比如足球,篮球,排球,在这种运动中,孩子既能锻炼身心体魄,又能去体验努力的付出,极度的疲劳,积极的竞争,团体中的协作。

更重要的是在体育运动中,孩子可以接受挫败教育!

大猴子就曾经在足球队里,被教练批评。批评他的战术动作不对。但是孩子觉得自己的战术是符合当时临场情况的,对此,他和教练之间有了分歧……

这件事情是如何解决的,并不重要。但是这件事,让当年还是三年级的小朋友大猴子,第一次遇到了,自己被队友不公正评价,被老师委屈的经历。这个挫折对他来说特别重要。

人这一辈子,无论你处于什么阶层,都会受委屈,都会被误解。都会赶上劳而不获,都会遭遇不公正待遇。也都会眼巴巴的看着别人超越你,都会体验到那种力不从心,和自卑自叹。

那么你的心态,在这时候能不能保持平静?能不能做出积极正确的反应?这就要考验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心理素质了。

而通过体育运动,能够像预防针一样,给你打下一个重要的疫苗。让你在之后的人生中,遇到的那些大灾大病,毒性减退,让你能轻松抗过,继而越挫越勇。

其实,在当下的青少年教育中,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提到了一个非常高位置了。原因就是许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出现了心理问题。抑郁,萎靡,暴躁甚至是自我伤害的现象频发,而这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体育运动是所有西方著名私立学校里最看重的学科。他们把体育教育搞得很严谨,也非常精细。而无论是美国常青藤联盟,还是英国的g5大学,都要求他们的新生,要在至少一个运动领域里,取得一些专业的成绩。

我曾问过一个来自东南亚的世家子弟。他是英式教育下的产物。毕业于香港大学,后来赴耶鲁深造。成为了一名经济法方面的学者。

我问这位学者:“体育为什么在西方教育体系里这么重要?”

他对我的回答是:

“锻炼体魄,培养品格。

第一,强身健体。成功者必须要有一副好体格,拥有充足的精力。

第二,学习协作,推动人际关系。在团队中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责任,要与他人积极合作沟通。

第三,接受挫折,健全心理。能够有越战越勇的抗压能力,并且在高压下,保持情绪稳定,和头脑清晰。

这三点就是成功者的必备美德。”

但遗憾的是,体育教育反而是我们中国家长最忽视的兴趣培养。就像这位题主题的问题一样,什么都想让孩子学,但是,体育在哪儿呢?




回答了:小孩子的兴趣爱好还是让他(她)们自由发挥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是做父母的一个愿望,能否实现还是要靠孩子成长过程中付出努力才能实现的。


小孩子要去参加钢琴、舞蹈、画画、书法、主持人等课外培训:小孩子的才能要靠本生天富加上努力付出的结果才能得到,人们对孩子的期望越大,就失望越深,天下做父母的都是一心为孩子所付出,最后的结果怎样,还是要怀着正确的心态,不能超之过急,想培养孩子长大有出息是做父母亲应该做出的大事,至于较果怎么样,还是要正确引导,不能走入误区,这点很重要。


不能导听途说,要根据孩子的爱好、喜好去决定,有较的发挥孩子的特长,才是正确的方式方法,不能过多的让孩子受压力山大,让孩子过好快乐的童年时光(继不当误童年,做好二不务)

~~人生美景(本人原创,不得抄袭)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点题外话。

去年我在北京,帮女儿带孩子。周一至周五接送小外孙女上幼儿园。每到下午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碰见有两个家长总是提前把小朋友接走。我感到不解就主动问他们,结果才得知是为了送小朋友去另一个地方参加其他的技能培训。其中一个小朋友除了上幼儿园每天要学舞蹈、学绘画。父母要上班没时间接送,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轮流分时段围着她转。得知真相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现在来回答老师提的问题。我觉得小孩子正是最美好的童年时光。我暂且不说小朋友身体和精力能不能承受那么多的技能培训,单说每天提前把小朋友从幼儿园接出来,就已经打乱了学校的正常安排,在行为习惯上也让小孩子从小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感觉,在幼小的成长过程中有点过了。

所以说让小孩子去参加那么多的课外培训我认为不太妥当。

让孩子大一点,顺其自然,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身体承受能力家庭经济条件等再选择趁周末去参加部分技能培训方可。

仅个人观点。




题主提出的问题,就是过去人们通常讲的小三门。(音、体、美)

孩子们需要不需要参加这些培训呢?我的意见是根据孩子的不同喜好,有选择性的参加。如果孩子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爱好,最好不要硬性强迫参加这些课外培训。

比如钢琴、舞蹈,孩子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你硬要让她参加学习培训,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适得其反。

有的孩子确有音、体、美这方面的天赋,家长就应全力支持。举个例子,我的外孙子从小喜欢体育,尤其田径(赛跑),大有天赋。我们就全力支持。从小学中学到大学,400米田径赛全是数一数二名。金牌奖状证书多得很。目前是一名中学的体育教师。(见图)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音体美等多个方面,只要他/她们喜欢,就让他们学习或参与培训,将来未必要吃这碗饭,但他们的气质和修养,将因此而不同,他们的人主也将因此而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课外   钢琴   都会   小女   孩儿   猴子   书法   小朋友   主持人   舞蹈   小孩子   家长   父母   兴趣   妈妈   老师   孩子   财经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