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宁愿赔3.7亿,马斯克也要解雇印度裔高管?

美国上市公司高管大多并非技术出身,而是所谓的职业经理人,

也就是专门研究商业、研究公司治理、研究如何管理公司,例如MBA专业。

石油企业招ceo,一般不会从研究石油的人里招;

科技企业招ceo,一般不会从码农里招;

工厂招ceo,不会从工人出身的人里招;

这些企业往往去贝恩招、麦肯锡招职业经理人,因为觉得这些人懂管理,像美国那些著名的商学院MBA项目,学生每天学习企业管理,看各种公司的案例,就是在培养这种人。

美国人是非常相信这一套的。现代上市公司的基础是所有权-管理权分离,而美国把这个基础贯彻到底,并且确实在大规模专门培养专职负责管理的人,他们也相信有这么一套所谓的“leadership”、“management skill”能应用在管理实践中。

这种风气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接纳和发扬,提起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企业,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都是白手起家、把这个企业给打拼出来的创始人,大家觉得这些人牛逼,也都是牛逼在能抓住机遇,有眼界,而不是有精巧的管理技术。

但是美国的大公司的一号人物一般都是身为职业经理人的CEO,真正的大股东、大合伙人往往都在幕后了。

像MBA这种学位在国内一般是被大众瞧不起的,觉得是有钱人镀金或者总裁班一类的学位,但在美国非常受推崇,甚至往往被大公司招聘时认可为是与PhD、JD同等级的学位,也是为此。

在美国的印度人为了证明自己这个群体的优秀,特别爱把自己的同胞在美国企业做管理的成就挂在嘴边,包括有多少多少大企业的ceo是印度人,多少多少大企业的高层都是印度人。

这些人说得也没错,印度人确实有很多刚才说的这种典型的职业管理人,按照这种专门的美式“管理学”来工作。

这种方法论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所谓的“impact”。这个词在美国职场实在太深入人心了,似乎可以翻译成影响力,但又有点不同。

impact是美式项目管理的核心,每当要做个什么项目,干一件什么事,职场里的上级就要问、就要评估这个项目、这件事有什么impact,值不值得花时间花资源,与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不是契合。只要impact大,就是大大地好;没有impact,一个项目和它的成果就一文不值。

在很多美式公司里,impact的定义越来越异化,已经从对产品、对用户的impact演变成了对个人职业发展的impact,这就偏离核心了。

例如,要开发一个系统或者一个app,首要的是保证能流畅运行,让用户有好的体验,而不是天天弹bug让人不胜其扰,这比开发上线一个花里胡哨又没有很多人用的新功能重要的多,要论impact,这种努力对用户和产品impact是最大的。

但是这种东西对经理人的职业发展没用啊,弹bug会造成多少潜在的用户流失是很难量化的,没法包装得很重要;

而且上面会想:我花几个、几十个米来请你管理公司,你就跟我说要把bug修修?我想干这个的话花几十万弄个码农来主导不就得了,要你何用?

所以作为经理人,就要去pitch fancy idea,要给股东画最美好的蓝图、做最尖端的划时代项目、实现最华丽的功能,再描述一下这些新项目新功能能如何引领行业,如何吸引数百万新用户,如何让公司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对股东来说这才叫肉眼可见的impact。

这样的好处是,通过提出新项目新方向,就能拿到更多的资源、招更多的人,巩固自己的地位,并且成为了更多尖端项目的领导者的话也能增强自己的履历,将来跳槽也有很大用处。

即使有一天要走,一个招募和管理了上千人团队、领导元宇宙/区块链/web3新项目的ceo也比带着现有团队集中精力修bug的ceo更受欢迎,不如说后者压根没公司要。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用户抱怨,有些app整天出没用的新功能,但连最基本的无bug流畅使用都做不到。

说白了就是因为管理者好高骛远,整天忙于这些华而不实的新项目,不屑把资源和人力投入在基础使用上。

这样做确实会让用户怨声载道,但对管理者个人的发展好啊,有了impact,有了资历,有了更多的资源和团队,管理人怎么会不选择新项目而去修bug呢?

至于股东,股东也觉得这样好啊,毕竟管理人画的大饼里说新项目能带来百万新用户,千万流量,自己就剩等着捞钱了。

至于不修bug会不会使用户流失?股东就是持股收钱的,管理者不说,股东哪知道有这么多bug。这在经济学上是一种委托-代理问题,也就是说代理人不按照委托人的利益干活,而是为自己的利益干活,经济学里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不外乎是让代理人的薪酬与公司业绩更加挂钩,从而让他老实为公司和自己赚钱。

但现实中有很多薪酬以外的因素,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没法解决。

烙印可以说是美国职业经理人的代表和集大成者,这些毛病也被他们中的管理家学了个十足十,甚至发扬到了极致。每天画大饼、pitch新项目,把公司的蓝图描绘得华丽无比,做最fancy的东西,招最多的人,拿最多的钱和资源,甚至也不是有意吹嘘,而是打心底里觉得管理者就该这样,要有“vision”、要能把公司引导到伟大的方向。

如果有一天原形毕露,吹的泡沫破了,连自己带团队一起下岗怎么办?管他呢,反正我自己的履历厉害得很,会有别的公司要的,我是职业经理人嘛。但到最后就是没人修那些bug。

当然美国公司的股东们也有问题,例如波音,将自己的大量资源花在维护自身股价上,波音早就被掏空了····




马斯克解雇印度裔高管,宁愿赔3.7亿,他是傻吗?

背后的原因超乎你的想象。

马斯克解雇的推特CEO和CFO都是印度裔,他还把200多人的印度裔员工裁员90%,只留下12人。

现在的美国华尔街和互联网高科技公司,谷歌、微软、IBM等等的CEO都是印度人。

印度的这些高管十分团结,就跟中国的潮汕帮和温州帮一样,都是抱团驰骋商海。

很多人认为推特的印度裔员工团团伙伙,效率低下。

马斯克可不惯他们,全部拿下,给自己的人腾位置。一朝天子一朝臣,还是自己人可靠,自己的人用着顺手。

还有人认为马斯克在中国投资建厂,知道中国式管理的精髓,用“九九六”和高效率改造推特。

这两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没有说到点子上。

事实就是,马斯克真的急了,压力山大。

时间不等人。

严峻的形势容不得马斯克有半点的懈怠。

现在推特的情况有多糟糕?

推特每天亏损4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2900万),近来十个季度的财报有八个季度都亏钱,2023年有可能会亏损49亿人民币。

如果任由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推特就会破产。

推特的财务如此糟糕,被裁员的印度裔CEO和CFO是难辞其咎的。马斯克可不会再相信他们。

更加糟糕的是,马斯克是在火上烤的。

马斯克420亿美元收购推特,他是动用了杠杆,向巴克莱银行借了900亿人民币。这笔债务的利息每年就是117亿人民币,而推特去年的利润不过84亿人民币。

连利息都快还不起了,马斯克能不急吗?

马斯克急,他的债主巴克莱银行比他还急。

为何呢?

因为马斯克收购推特后,通用奥迪等金主大公司都不在推特做广告了,纷纷撤资。

巴克莱银行把马斯克的债务二次打包出售,一再打折,打了七折 ,还是无人问津。巴克莱银行估计要亏损210亿人民币。

因此,马斯克解雇印度裔高管,赔3.7亿人民币,真正的原因水落石出。

这就是钱闹的,地主家也没余粮了。留给马斯克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让推特尽快扭亏为盈,还上借的债务。

马斯克等不了,他只能自己上场,自己出任CEO。

拼了,不装了,摊牌了。

人前风光 ,人后受罪。

创业的艰辛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祝马斯克好运!




不惜赔偿3.7亿巨资也要解雇印裔高管,除非是实在无法忍受,否则一向以“抠门”著称的马斯克绝不会这么做,要知道首富马斯克曾被前女友吐槽“睡破洞床垫、住破房子……”。

豪掷440亿美元,马斯克成为推特的新主人,自接手推特的那天起,马斯克在推特大搞裁员,被裁的员工中既有普通员工,也有CEO、CFO这样的高管,其中就包括两名印裔高管。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印裔精英在美国混的可谓风生水起,甚至远超以执行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吃苦耐劳、从不抱怨的华谊。

举个例子讲,美国三大科技巨头苹果、微软、谷歌中,后两家的现任CEO都是印裔,知名制药公司、投行、通讯公司、银行中,现任和曾任CEO的印裔也不胜枚举。

再比如,美国500强大企业中,外裔担任CEO的有75家,其中10位是印裔,华裔则只有个位数;再就是硅谷新创企业中,超过1/4是印裔担任CEO的。

毫无疑问,印度正在向全球出产CEO,但华裔还主要集中在基层各类技术岗位时,不少印裔已经晋升到了管理层。

背景:不惜巨额赔偿,马斯克连开推特两大印裔高管

新老板入主“三把火”,拿下推特的马斯克大搞裁员,直接裁掉了约50%推特员工,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当属推特四大高管,即首席客户官(CCO)、首席财务官(CFO)、首席执行官(CEO)帕拉格 ·阿格拉瓦尔,以及法律事务和政策主管维贾亚· 加德,而后两者都是印裔。

CEO帕拉格 ·阿格拉瓦尔出生于印度,毕业于印度理工大学,拥有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被解雇之前已在推特工作11年,后出任推特首席技术官,被裁前在推特总部旧金山任CEO;

另一名印裔高管维贾亚· 加德是一名女性,在法律政策等方面工作经验丰富。

据悉,为了解雇这两名印裔高管,马斯克分别向两人支付了3870万美元和1250万美元的赔偿金,总赔偿金额高达51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7亿。

帕拉格 ·阿格拉瓦尔和维贾亚· 加德

马斯克为什么要裁掉两名印裔高管呢?是工作能力不强,还是有其他原因?就我看来,原因无外乎以下几项:

其一,铲除异己,安插自己信任的员工:

马斯克之所以出巨资、费尽周折也要收购推特,其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这么简单,这一点他在社交平台上也曾公开说过。而且如果是为了挣钱,也不会在收购完成后让推特退市并私有化。

不是为了挣钱,那就有更大用处。此前有人分析过,马斯克收购推特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将其打造成一个全新模式的社交平台,或者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超级应用”。

显然,接下来在大刀阔斧改造推特的时候,一定会面临或这样、或那样的阻力,不排除被推特“德高望重”的元老干扰或阻挠的可能性,而想要顺利推进,自然要清楚清除潜在阻力和“顽固不化”的老员工。

所以,无论是裁员50%,还是解雇高管、解雇两名印裔高管,其出发点首先是出于正常的人事调整,把他所认为的“异己”清理掉,从而配合之后推特的改造。

这一点也能从他一边裁员、一边带领特斯拉员工加入推特得到验证,事实上在裁员过程中,50名特斯拉员工已进入推特,其中加大部分是Autopilot部门(自动驾驶)的软件工程师。

“此时不开,更待何时”?就拿前CEO帕拉格 ·阿格拉瓦尔为例,他在推特工作了11年,在公司里,关系根深蒂固、盘综复杂,如果不开掉,如何保证他一定会对新老板马斯克“唯命是从”?

其二,精简人员是出于压缩开支的考量:

别看推特这家公司名声在外,在全球的知名度都很大,但如其他社交平台一样,其实是在连年亏损。

比如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推特8个财年都在亏损。更直白地说,推特每天均亏400万美元,一年下来要亏损10几亿。

而在马斯克收购推特并私有化之后,失去了二级市场融资渠道的推特,可以预见的是,盈利能力将更加举步维艰。

亏损加退市,想要维持推特的正常运转,在马斯克没有找到新赢利点的时候,唯有裁员才是及时止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其实为了控制成本,马斯克不仅在本土裁员、裁高管,在全球其他分公司也在大范围裁员,比如印度分公司的员工人数约为200人,如今被裁到仅剩12人。

推特亏损的财报

其三,印裔“抱团”的特点,也不利于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心思用错了地方:

不可否认的是,印度裔精英确实有“两把刷子”,尤其是身在美国的印度裔,他们往往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读过大学83%的比例,甚至比美国整体59%的比例还要高。

除了学历上的优势之外,相较于华裔或者其他亚裔,印裔还有其他优势,比如相较于其他亚裔,印裔精英在语言环境和文化习惯上,有着先天优势,能更快更好的融入西方生活;再比如相较于华裔习惯于服从、任劳任怨、不善言辞的性格特点,印裔显得更为圆滑,他们更懂得人情世故和“抱团”生存之道,往往善于抓住为数不多的晋升机会。

微软CEO:印裔萨提亚·纳德拉

一是学历,二是性格,这都加持了印裔在美国“风生水起”。但是有利必有弊,这种圆滑和抱团的思想如果出现在职场上,体现出来的就是“拉帮结派”:

印度本土,本身就有着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光是语言就有20多种,不同等级之间的认同感不强,但同一等级的人,往往能互相融入。

在美国或西方这批印裔,基本上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精英,他们在职场上喜欢搞小圈子,类似的圈子有校友会、企业家协会和党团等,不同身份的印裔进不同的圈子。

这种所谓的抱团和圈子文化如果出现在职场上,那么体现出来的就是不讲原则的“互帮互助”,比如优先招录印裔员工、印裔优先晋升、下属无条件的拥护印裔高管、印裔高管无条件的袒护印裔基层员工等等。

企业和公司本身是市场化的存在,以追求最大商业利益为出发点,“抱团”大行其道难免会影响整体工作效率,亦会在职场中出现不该有的“拉帮结派”,影响正常的生态体系。

所以马斯克开掉印裔高管,也许真的是对这种抱团的职场文化无法忍受了,在他的字典里可没有所谓的“抱团”、“圈层”,与他看重和提倡的职场文化格格不入。

印度种姓制度

综上,马斯克不惜巨额赔偿也要开掉一些员工和印裔高管,其实实属无奈,但凡是能为他所用,我想大概率他不会这么做,毕竟是家大业大的首富,也不差这一星半点的员工开支和成本。

当时当下,一方面推特在连年亏损,裁员是压缩成本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另一方面接下来马斯克将对私有化的推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改造要想顺利落实,就绝不允许“抱团”、“拉帮结派”职场行为的出现,必须要把自己信任的人安排进推特,否则可能会坏了“大计”。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从我个人在国外工作学习生活的经验来看,印度男性普遍吹嘘大于实力,而且非常固执!

记得在国外上学时期,我们需要完成一项小组课题,我们组内就有两位印度大哥。说也神奇,每次群里最活跃最积极,最期待能尽快完成课程任务的都是这两位印度大哥,而每每到了线下约定会议时间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做到迟到半小时以上甚至一个小时以上,而且从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在会议讨论进行时,印度大哥们也很积极,但明眼人一看,就是没看材料,非得拉着大家陪他一起一个字一个字地看,非常的浪费其他人的时间。更可笑的是,在会议进行后,每个人都应对应有一些任务,这时候,印度大哥们跑得比谁都快,而只有我们这中国和东亚的同学苦哈哈的写。到了汇报的时候,更让人气愤的事情又来了。印度大哥们,一个个积极的就像一开始在群里最活跃时的样子,不管对不对,反正是让老师都没他们话多。而反观我们,只有一脸鄙夷地看着他们。

这或许只是我自己遇到的情况,而这样的情况可能在印度男性身上非常的普遍。马斯克作为一个开发人员出身,在他们的成长学习及工作过程,肯定与很多印度人共事。可能也有与我类似对印度男性的经历。期待马斯克能好好改改他们身上的毛病。




马斯克纯商人做法:

1、推特员工效率低、高管多,经常十人推动一个项目,而印度裔又喜欢来帮结派,内部裙带复杂、更进一步退累办事效率

2、马斯克是商业接管而不仅仅只单纯入股模式,所以老的旧臣只会跟他带来的新的理念相冲突

3、web2时代红利已过,web3时代遥遥无期,精简人员迎接互联网寒冬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印度   瓦尔   拉帮结派   抱团   印度人   美国   华裔   股东   新项目   人民币   员工   项目   用户   财经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