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在外国人中是什么水平?

好问题啊!兵败被囚禁至死的拿破仑何德何能被称为“大帝”呢?他的军事水平又在什么层次呢?

悠悠历史,源远流长!让我们穿越历史长河,来到天下纷乱、英雄辈出的时代吧!

前几天历史君读完了《拿破仑传记》,心中久久未能平定,所以趁着现在记忆仍在,写写自己对于拿破仑·波拿巴的感受与认识。

这篇文章历史君可能会写得比较长,因为我本人是拿破仑的忠实粉丝,他的许多思想和精神鼓舞了我不懈奋斗,他的坚韧不拔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敢于迎难而上而不是退缩。

所以,历史君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了解一代天骄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也在这里祝大家生活愉快!≥▽≤

下面这段话简单介绍一下本文主角:

拿破仑·波拿巴于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欧洲小岛科西嘉岛,于1821年陨落于大西洋小岛圣赫勒拿岛,辉煌时期曾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

他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颁布的《民法典》更是成为了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蓝本。^0^

二战时期拯救了英国的伟大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这样评价拿破仑:“尤利乌斯·凯撒之后,欧洲最伟大的军事家”。这个评价已经很高了!

下面历史君想谈一下曾被称之为“科西嘉矮子”的拿破仑·波拿巴何德何能才可以被三百年后的今天称之为“拿破仑大帝”并仍被法国民众所怀念呢?≥▽≤

亲爱的朋友们!你知道什么样的统治者才能赢得“大帝”或“大王”之称吗?

大名鼎鼎、青史留名的亚历山大、阿尔弗雷德、查理曼、彼得、弗里德里希、叶卡捷琳娜都是大人物,深深影响其所属时代的历史。

那么,为什么本文主角配得上“大帝”这个称号呢?^0^

拿破仑·波拿巴是现代法国奠基人, 一个时代也以他命名——拿破仑时代!1793年拿破仑来法国时,他几乎还是个一文不名的政治难民。

然而,仅仅六年后,他就靠军事政变上台。

他真正实现了人生的逆袭,令人赞叹不已。拿破仑本质上是个军宫,这一身份是他余生中的首要定位。

很多研究拿破仑的历史学家都在谈论他的科西嘉血统、他的小贵族出身、他汲取的启蒙思想、古代世界赋予他的灵感。

然而,拿破仑的学校教育比上面这些因素更具有影响力,他的大部分信念和设想也出自学校。≥▽≤

军队既让他深深信奉实用智慧的重要性、以才能为基地等级制、法律与秩序、艰苦奋斗、勇毅身心,也令他厌恶自私的律师与政客。

从严格意义上说,拿破仑是没落的贵族出身,大革命见证了他满腔热忱地接纳了其早期信条,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性政府、精英政权、激进民族主义。

所有这些理念正好适合于他那些将有利于法国陆军的设想。^0^

相形之下,他又认为结果平等、无序社会、代议制政体、媒体自由(他认为这是鼓励煽动行径的许可证)与军事原则冲突。

曾有短短一段时间,他拥护雅各宾主义,即便在那时,他也不提倡平等主义。

情况差不多是这样的:身为深受军事思潮和气质熏陶的法军军官拿破仑崭露头角,证明自己对大革命有益,然后夺权,并维持统治。≥▽≤

拿破仑24岁时拜将。我们都知道,战果是评价任何将军的最终标准。

拿破仑的征服以失败告终,最后他沦为屈辱的阶下囚,然而,他的军事生涯短暂却充实。他称得上是战神,终其一生,他一共打了60场战斗和围城战,仅仅输了7场!

拿破仑拥有非凡的战斗感觉和战场决策力。读书的过程中,他对地形的直觉、他判断距离和选择战场的精准度、他的时机感常常令我需惊。

“战斗中某刻,最小的机动决定战局、赢来优势。”他写道,"正如洪峰起于滴水。”他当然从不对自己拥有作为一位军事领导人的才能缺乏信心。

在被流放的圣赫勒拿岛上,有人向他,为何参观无忧宫时不拿弗里德里希大王的佩剑,他回答:“因为我有自己的。”他的自信可见一斑。^0^

他没有发明营方阵、中央位置战略、混合队形、敌后机动乃至军系统这些理念,但他的确完善了它们。

因为这些理念,他能打任一一种军事战斗,还能把几乎所有局势转化为对己方有利。≥▽≤

普遍征兵令造就了革命军,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这支军队不仅非常庞大,而且焕发爱国热情。

鼓舞军队需要至关重要的军服精神,拿破仑自封皇帝后马上意识到,若想塑造军旅精神,他要动用超出纯粹革命品格的东西。

于是,他迎合军人的荣誉观,激发他所谓的军事勇气的“神圣火焰”,如撰写宣言、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说、发布当日公告,最重要的则是创立荣誉军团。^0^

拿破仑设法融合旧王朝军队和革命军的元素,开创新型军事文化。

这种文化受荣誉、爱国主义、对他本人的狂热个人崇拜鼓舞,指引他的军队穿过埃及沙漠,横渡欧洲大河,最终走向灾难之地--俄国冰冻荒原。

最重要的是,拿破仑行动迅捷,这是个人性格!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啊,认准了一件事就马上去做,不要因为拖延而错过了时机!

“行动,行动,速度!”1809年4月,拿破仑致信他的部下马塞纳。

这是他最典型的指挥方式,只有兵力太多导致他不能亲自监督每个方面时,军队才变得臃肿笨重,无法实施为他带来早年胜绩的大规模包围机动。≥▽≤

拿破仑也没意识到敌人已经从他身上学习了许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为后来拿破仑战败奠定了基础。

卡尔大公、巴克莱·德·托利、冯·沙恩霍斯特分别在奥地利、俄国、普鲁士主持深层次军事改革,他们既向拿破仑与其作战方式致敬,也对他构成威胁,等他醒悟时已然太迟。

1812年,欧洲所有军队都采用拿破仑的军事系统,他们效仿此药赋予拿破仑大军优势的革新半错,有时甚至加以应进。^0^

海洋是另一个关键领域,就此而言,拿破仑的问题在干他对占地球近七成的海洋几乎一无所知。

尽管拿破仑出生在海岛,然而他从来没弄懂海军。

甚至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之后,他还相信能建立入侵现队,有朝一日羞辱英国,结果他把太多太多财力、人力、物力投注在了注定一败涂地的事业。≥▽≤

然而,他的确是当之无愧的陆军天才,这一点世界公认!在滑铁卢战役中因击败拿破仑而得以天下闻名的威灵领公爵鲁曾问及谁是当代最伟大的统帅,难怪他如此回答:“拿破仑,前无古人,今无匹敌,后无来者!”

拿破仑算不上伟大的征服者,即便如此,他仍是近代史巨人,因为其政绩不输战绩,而且其政绩存续时间长得多。

1794年7月,恐怖统治结束,但是雅各宾派仍然十分强大!

但是1795年10月,拿破仑在巴黎街头用葡萄弹扫射雅各宾派与葡月器动中的其他反叛者,从此以后,雅各宾派在政界便黯然失色,再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法国人经历了恐怖统治与腐败混乱的督政府时代,大都渴望安稳的共和国,拿破仑满足了他们的愿望。^0^

1804年,拿破仑自封“法兰西共和国皇帝”,表面上看这个概念自相矛盾,事实上它却切实刻画了其统治特征。

他刻意仰赖并维护法国大革命的最好层面,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性政府、精英政权。≥▽≤

与此同时,他丢弃无法维系的十日一周制本命历,开始荒唐的至上崇拜,并了结共和国衰亡时出现的腐败、任人唯亲、超级通货膨胀。

可他的确赢得了全民公决,就算他夸大了胜果。拿破仑不是极权独裁者,也没兴趣控制臣民生活的所有方面。

他行使非常庞大的权力,但是他并没有变得暴虐无道、报复心切。

富歇、缪拉、塔列朗那些曾经他最信任的人不断背叛他,他却不断地宽容、容忍他们的背叛。假如拿破仑变成了那种人,他几乎不会忍这么久。^0^

1815年年末,法国被迫恢复前拿破仑时代的疆界,可是拿破仑重新构建的国家已然稳固,足以让波旁王朝无法在复辟后逆转局面。

于是,他的很多内政改革措施存续数十年,甚至数百年。≥▽≤

《拿破仑法典》为现代欧洲的大量法律奠定了基础,在五片有人口定居的大陆上,都有国家移植了法典的内容。

拿破仑曾经自夸道,他扔下"花岗巨岩",支撑法国社会,这些“花岗巨岩”传承至今。

有人向拿破仑的母亲道贺,称赞其子的成就,她回答:“但愿长久!”它的确长久,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世界!^0^

1792年,法国成了革命急先锋,一心向欧洲其他地区输出大革命的价值和理念。欧洲君主根本不吃这一套,于是他们组成七个反法同盟中的第一个,从而抵御侵蚀。

拿破仑正是继承了这些战争,凭借其军事能力,他一度赢取胜利结局。

“要是某人永远想考验人性,甚至只考虑人性”,拿破仑曾说,“那他就别打仗了。我不知道怎么靠多愁善感的计划作战。”

但他不能被指控为那个时代唯一的战争贩子,甚至不能被指控为首要的战争贩子。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815年滑铁卢会战的这一百多年中,几乎有一半时间英法都在打仗。≥▽≤

而革命战争爆发时,拿破仑只是个小小的中尉。“国际秩序有两种建立方式,”大名鼎鼎的美国亨利·基辛格论及后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时道,“一是通过决心与征服建立,二是通过弃权与正统建立。”

拿破仑只能选择决心与征服,并终生遵循这两个选择。

他夸口道,自己“属于开创帝国的种族”,但正如历史君说的:他非常清楚其权法有赖于维持欧洲境内的法国势力,有赖于他所谓的他的荣耀、法兰西的荣耀。^0^

1810年或1812年时,拿破仑的实力强劲,但他明白,他征服的土地尚未历经足够时间,还不能赋予他的政权正统地位。

一些杰出历史学家断定,拿破仑帝国根本不能维系,因为它的性质是殖民帝国,而一个欧洲民族无法长期统治另一个欧洲民族。

可是,土耳其人统治了希腊363年,西班牙人统治了荷兰158年,奥地利人统治了北意大利与荷兰80年。

我最最羡慕拿破仑的一项能力是拿破仑划分生活的能力达到了非凡水平,甚至远远超出大部分伟大领袖。≥▽≤

他可让脑海中某区域同其余区域的思绪完全隔离,他自己把这比作开关橱柜抽屉。

博罗季诺会战前夕官们来来往往,一会儿给元帅送去命令,一会儿捎来将军的报告,而他还能口述为荣誉军团成员遗孤建立女子学校的设想。^0^

他占领莫斯科后,很快制定法兰西喜剧院新管理规章。他拥有不知疲倦、刨根究底的精力,所以对他来说,法兰西帝国上下没有一处太渺小的细节。

最后,历史君来一个结束语吧:

拿破仑制定了成千上万的军事决策,可惜啊,1812年10月25日晚上的决定毁灭了他。

所以说,虽然效仿古希腊戏剧的某当代剧作以及强加给拿破仑的数十篇历史解读都认为他是注定受天罚的怪物,但拿破仑绝对不是怪物!≥▽≤

事实正好相反,决定论者分析历史时用庞大的客观力解释事件,淡化个人作用,而拿破仑的人生和履历批判了他们。^0^

我们应该认为这一点振奋人心,因为正如英国皇家海军军舰上的一位船员在回忆录中所说的:“他告诉了我们,像我们一样的渺小个人在短短一生中能成就什么。”

那么此时此刻,屏幕前的你认为拿破仑可以被称为大帝吗?

当然啦!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这篇长长的文章写到这里就结束了,拿破仑的贡献在今天的世界仍然有影响力,他的精神也鼓舞了许多人不断向前进。

历史君在这里祝你生活愉快!

对此,你怎么看呢?^0^

(嗨,我是@历史君归去来兮,每天都会更新触动你我的历史文章,期待你的点赞+关注,一起探索历史的世界,收获更多有趣又好玩的知识吧≥▽≤)




首先肯定,拿破仑是军事天才没错,因为他对战争有了不少的创新,但这点,但足以被称作天才。




但是,天才的军事能力,并不一定是最高的。




这里先说一下,我读过拿破仑的传记,不过时间比较久,很多都记不清楚了,所以,细节上的东西,可能不太准确。




先说一下,军事才能其实是分很多种的——构想、参谋、攻击、防御、统御、训练……等等很多,实际划分我也不是非常清楚,不过,拿破仑并不是在这所有方面都是天才的。




拿破仑的才能,更多是在攻击和构想方面,所以,他才能发挥出那么多经典战例,这和他的构想能力分不开。




而比较一般的才能,其他的我不是很清楚,但统御,我想拿破仑的才能应该是一般。




将领并不是给他多少军队,他就能统御多少军队的。就像有人能做县长,有人能做总统一样,这是一样的道理,即使是天才,也并不是就能算便统御多少军队的。很多将领,统御小部队时,水平很厉害,但人数一多了,他们就驾驭不过来了,这就是能力问题。




在我看来,拿破仑的统御能力是适合中型军队的。简单说,就是人数不多不少。少了,他的构想能力没有发挥的基础;多了,他驾驭不过来。所以,拿破仑的经典战役,都是早早起,而等到六十万进攻俄国的时候,他失败了




这固然有俄罗斯的冬天,莫斯科的郊外的贡献,但拿破仑的统御能力不足,肯定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不然的话,以他当年的攻击速度,即使敌人坚壁清野,他也能完成追击;




简单地说,六十万大军,因为他的统御能力不足,过多耗费了他的精力,所以,在构想进攻方面,他精力不足了,所以,在我们看来,就显示为一种退化,但实际上,这只是他能力的极限而已;




当然,军队多了,速度会慢也是常识,但问题是,拿破仑为什么要带那么多军队呢?他当初都是以少胜多的啊!




目的很简单,求稳!




大家都喜欢看以少胜多,但军事上的常识,实际上是以多欺少。因此,拿破仑多带军队实在很正常,因为他不想失败,但他偏偏又败在了求稳上:




1、统御能力不足,这上面我已经说了,这里再加两句,是旁证——“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大家都知道,成语的意思不考虑,实际上,这说明了韩信的强大统御能力,背水一战,十面埋伏,无论兵多兵少,训练好坏,他都能轻松驾驭。而拿破仑,在这方面却比不上韩信。实际上,大家仔细看下战史,凡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多数一方大多犯错不断,这一部分原因就是其总指挥统御能力不足的原因,在“三皇帝之战”的时候,拿破仑就接着这个占了对方的便宜,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在莫斯科,他还了;拿破仑的正常统御能力,在我看来,恐怕只有十万到二十万,在俄罗斯,他高看了自己;




2、忽视后勤。其实,法国从路易十四时代开始,后勤技术就一直是欧洲最先进的,拿破仑之前的多次战役,也一直因为强大的后勤和常备军制度,而占了不少便宜。但正因为如此,让他习以为常,所以到俄罗斯的时候忽视了后勤,于是,后果很凄惨——但是,这其实是所有将领都知道,但所有将领都会犯的错误,因为战场的变化实在太多,倒不用对拿破仑太奢求;




3、他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还是皇帝。政治军事一把抓,好处很多,最明显的就是效率高,视野开阔,拿破仑以前也多次利用军事解决政治危机,然后用政治手段为军事行动创造机会。政治决定军事,军事服务于政治。但有的时候,政治却会对军事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如果这两方面分开,各有人负责的话,那双方会通过讨论发现问题,虽然效率差,但不容易犯自不量力的错误;可拿破仑却是皇帝,这两方面都归他管,所以,在莫斯科,他用政治算法算了军事帐——当时他需要速胜,一方面是担心英国和其他国家不稳定,一方面也是为了杀鸡儆猴,所以才多带军队,结果,他却忘了军事是没有绝对的,往往要做最坏的打算的道理,于是,一场大雪害了他。




同时,他在莫斯科的几天踌躇,其实也是政治影响了军事——他又希望通过政治手段来弥补军事上错误,简单地说就是想讹诈俄国人,但人家这次没上当;




4、他岁数打了。年纪大的人往往保守,持重,这是正常现象。很多时候,这是好事,起码,大多数领导都是长者,但保守过头,也会吃亏。拿破仑当时也年纪打了,没有当初那么傻大胆,爱冒险了,所以才多带人,求稳。




这四点其实主要是拿破仑在俄罗斯失败的原因,那其实不是一种军事能力的退化,而是拿破仑忘记了自己的长处,而想用短处赢得胜利的一种结果——当然,他的运气也确实很差,不过,似乎侵略俄罗斯的人,运气都不好就是了。




至于滑铁卢,其实反而很正常,因为当时法国在大战略上是处于劣势的。我们不能因为拿破仑经常以少胜多,就要求他每次都做到,那根本是违背军事常识的。




当然,但是拿破仑也犯了些错误:




1、用人错误,这个大家都知道,就不说了。




2、进攻威灵顿的时候的几次迟疑和等待,那据说有拿破仑的身体原因,但我想,可能也有部分是年龄大了之后的保守造成的‘




3、分兵。这到底是不是错误,我也不敢肯定,但有不少人认为,他其实不应该分那么多兵力来防备普鲁士军队——不是不需要,而是当时条件不允许,当时如果他采取更极端的做法,只用最少量的军队牵制普鲁士人,而大部直接攻击英军,那么后果,就是未知的了。




当然,第三条完全是假设,当时的具体情况,肯定更加复杂,所以,如果我们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过于深究,反而是一种不负责任了。




所以,拿破仑的两次军事大失败,其实都是有复杂原因的,我们不应该认为是他的能力退化——但是,反过来说,我们也应该看到,拿破仑的军事能力,其实是进步不大的,尤其是对比那两个击败了他的人——威灵顿和库图佐夫;




这二人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最后却都狠狠挫败了他,原因就是他们进步了不少,但拿破仑没有




这有涉及一个名将的分类问题:




名将,其实是分两种的:天才型和学习型。




天才型的名将,往往早熟,很早就露出峥嵘。拿破仑正是其中代表。他们拥有创新和构想能力,所以军事上的创新,往往是属于他们的。而他们也往往借助创新,创下一连串的辉煌。但是,相应的,他们接受的失败,以及常识性经验往往不足,所以,他们关键时刻可能会犯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这又往往导致将星陨落,拿破仑正是如此;




而学习型的名将,则没有天才们那么独领风骚,他们往往要在军队中学习很长时间,经受很多失败,但他们却会不断吸收经验教训,学习厉害的敌人,不断提高,威灵顿和库图佐夫或许都不算是绝对的名将,但他们确实是学习类型的将军。这个类型的名将,欧洲的我知道的有杜伦尼、毛奇,中国的话,廉颇算一个,李靖应该也是。这类名将,成名都是在年纪大的时候,但他们因为持重和经验丰富,不容易犯小错误,而且是越老越厉害的。




当然,这两类将领的划分实际上是不那么严格的,天才型可以学习,学习型也未必资质很差,但在我看来,是不是能够不断提升,应该是学习型和单纯天才型的分界线。




如果天才型和学习型的对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始胜的估计是天才型,而后来,如果学习型一直没死,能坚持下去,并有坚持下去的条件,那么,笑到最后的往往是学习型的。




拿破仑是不是学习型的我不是很清楚,但他似乎提高不大,而他的两个对手,却都从他身上学到了足够多的东西,最终又用这些击败了他。




总结: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其实一直没有退步,但独步欧洲那么多年,他的对手们却是在不断研究他的。他的失败,不是因为自己的退步,而是因为没有进步和敌人的进步。




所以,我认为,拿破仑应该是那种天才型的名将,只是他不可能永远创新,所以,终究会被敌人慢慢摸透,到那个时候,失败也实在是很正常,尤其是在总体局势始终不是很有利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他真正的失败,其实是政治和外交方面,没有能够尽量避免战争,在这方面,他要想前辈黎赛留学习——“笔比剑更有力。”恐怕只有被困小岛的时候,他才会真正意识到这点的明智吧!




比起动用军队,通过战争获得胜利,不动用军队,通过威胁获得利益,显然更高明一些。




军事天长没说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拿破仑   雅各   法兰西   莫斯科   军事   帝国   俄罗斯   法国   欧洲   名将   人中   军队   天才   外国   水平   能力   政治   财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