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武则天要立无字碑,有什么意义吗?

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黄光任《女皇》这首女皇写的是中国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对于武则天的成就和功过,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点,因为每个人的评判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武则天虽然是女皇帝,可她在位的期间内励精图治,成为盛唐最重要的一部分。



可武则天毕竟不是唐朝的正统,她并不姓李,即使她在位期间多么励精图治,还是会受到后人的诟病。武则天去世之后,她与自己的丈夫李治合葬在乾陵。我们在乾陵能够看到武则天立的一座无字碑,这座碑跟这句诗中提到的“无字碑”就是同一座碑。至于武则天为何要立一座没有字的墓碑,没有人知道其中的真相,最后毛主席却讲出了其中的缘由。


01无字碑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乾县,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皇陵之一,目前其规模仅仅比秦始皇陵还小。



乾陵有非常多有特色的地方,如果我们到乾陵去参观,被乾陵震撼的同时,我们还会看到六十一尊无头石像以及一座无字墓碑。这六十一尊石像就是唐朝强大,万国来朝的使臣们,这些使臣来自世界各国,展现出盛唐时期的强大。这些石像非常好理解,然而这座无字墓碑却让人很疑惑,这也是最让人关注的。这座无字墓碑是武则天为自己立的,而旁边有一座写满碑文的碑主要是歌颂唐高宗的丰功伟绩。两座碑对比起来差别非常大,其寓意到底何在呢?



02丰功伟绩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中国历代女性掌权者不算少,真正当上皇帝的就只有武则天一个,这是她最独一无二的地方。而这些女性掌权者们,比如第一位掌权者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其掌权的时间长达十六年,又比如中国封建时期最后一位掌权者慈溪太后,她掌权的时间更是长达四十八年。然而这两位太后在她们执政的时间在其位却不谋其政,更别说做出什么丰功伟绩了。可武则天却不太一样,她在位的期间唐朝的整体实力稳步上升,这跟她的强势统治是有很大关系的。




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度在武则天当政的时期发展迅速甚至达到了巅峰。为了巩固唐朝的统治,武则天利用自己的权力大力打击当时的门阀,进一步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唐朝中央的实力达到了顶峰。如此强大的实力,唐朝整个疆域也进一步扩大。总的来说,不管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哪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很多人可能会说吃了贞观之治的红利,然而她确实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个过渡时期是非常重要的,武则天绝对功不可没。武则天认为自己为唐朝和历史所做的贡献已经无法用言语来描述了,便留了一点小心思干脆就不写碑文了。



03防止抹黑

武则天一直以来遭受诟病的地方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其“开创”历史先河成为第一个女皇帝,这不符合历史的潮流,让很多尊崇男尊女卑的臣民们议论纷纷,这也是颇具争议的一点。而武则天用来平息流言蜚语的方式也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酷吏以及严刑。这几个是武则天的惯用手法,这也是她能够稳定统治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酷吏严刑和礼教永远都处于一个对立面,这让儒家士大夫们苦不堪言。平日里儒家的士大夫们对武则天并不是很服气,武则天知道自己死后可能会被他们抹黑,于是乎就立一个无字碑,让儒家的人没有下手的机会。她宁愿把对于自己的评价留给后世的人也不让儒家有任何可乘之机。



04毛主席道出真正原因

武则天刚进宫的时候仅仅是地位低下的才人,她一路从才人直接做到了皇帝,整个过程用当时的眼光来看就是非常离谱的,武则天自己何尝没有意识到呢?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武则天自知自己并非正统,在位期间任用酷吏滥用刑罚,犯下了不少的错误。这些“罪孽”让她不好意思为自己立碑,只好留下空白碑。每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看法,毛主席也曾经做出过评价。毛主席大概的意思就是武则天是非常聪明的,而一个人的是非对错应该留给后人评价,这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这也是最能够服众的选择。

最后不得不佩服武则天的选择,历史是不会忘记她所作的贡献,当然也不会忘记她所做的任何错事。武则天所做的任何一件事已经留在历史里了,她做的事在她死的那一刻已经定性了,碑文里的“内容”自会由历史来定夺。




武则天从一个卑微的才女,摸爬滚打坐到掌握生死大权的皇帝,在男性掌权的世界里离经叛道,过程的血雨腥风,政治手腕的残忍无情,历来为人诟病。但另一方面,民间始终有“宫乱世不乱”之说。文功武卫,选贤任能,经世治理方面却取得了相当的成效。所以在她身后留一无字碑,“千秋功罪,后人评说!”却也反映出她的政治智慧。




武则天要立《无》碑,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十四岁以其才貌进宫封武媚娘,六十七岁登上皇位。虽然历史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能够成为中国千古第一个女皇帝,女政治家,自有她的过人之处。

武则天称帝后,独创丿了一个文字。正大光明的明,万里晴空的空,叠为《曌》字。为什么死后偏偏立一块无字碑呢?武则天姓《武wu氏》与《无w字》在拼音上无区别,刻上去的字,总有一天也会风化的一干二净,变为一个《无》。

也许在武则天心里,无字碑还有另一层含义。她是中华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皇帝吧。《碑虽然无字胜有字》,《此时无声胜有声》。(图自网络,如有侵权必删除)




这是武则天自信的表现,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评说。我自不言,一切都在那里;别人如何褒贬,已经与我没有半毛钱关系!大政治家!




武则天和唐高宗合葬的乾陵,立着两块石碑。西边的那块属于唐高宗,上面刻着唐高宗的丰功伟绩。东边的那块属于武则天,八米的石碑高大巍峨,但是上面竟然一个字都没有,这就是著名的武则天无字碑。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立这样一块无字碑呢?人们给出了多种解释。

第一种,武则天觉得自己功劳太大了,无法用文字概括。

第二种,恰恰相反,武则天觉得自己罪孽深重,不敢写出来。

第三种,武则天觉得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因此干脆留下一片空白。

那么,这三种说法哪种合理呢?其实,这三种说法没有一个是正确的。因为这块碑是武则天死后立的,和武则天本人的真实意志没什么直接关系。那么,这块碑为什么空无一字呢?这还要从中国古代的皇帝陵寝制度说起。本来,中国古代的皇帝陵寝是不立碑的。因为皇帝的功德太大了,不是一块碑所能概括得了的。但是,武则天不是一个喜欢标新立异、经常离经叛道的人吗?唐高宗死后,武则天觉得有必要表彰他的丰功伟绩,因此就突破了帝王不立碑的传统,给高宗立了一块碑,上面刻了一篇她亲自撰写的文章,叫作《述圣记》,表达了她对唐高宗的敬仰之情。这块碑一立起来,马上又成为新的传统。武则天去世后,中宗李显也想给她立一块碑。

但是,选好了石头,刻好了图案之后,麻烦也就出现了。怎么评价武则天呢?武则天退位后,唐朝就进入了政局最动荡的时期。从神龙元年(705年)到先天元年(712年),也就是武则天去世前后的八年时间里,一共爆发了七次政变。皇帝也像走马灯一样,从武则天换成了中宗李显,又换成了殇帝李重茂,再换成睿宗李旦,最后才稳定到玄宗李隆基。

所有的政治势力都轮番上台表演,而各个派系对武则天也都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光是武则天的尊号就换了若干次,先后叫作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天后、大圣天后、天后圣帝、圣后,直到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才最终改成了则天顺圣皇后。这时离武则天去世都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没有人能够给武则天一个确定的评价,所以刻碑的事也就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无字碑。

这样看来,有关无字碑的浪漫说法不成立了,但是,从精神实质的角度上说,武则天这位空前绝后的女皇帝屹立在历史长河中,就像高大的无字碑矗立在乾陵一样,一直不断地引起后人的兴趣和思索。那么,后人眼中的武则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意大利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有一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看历史的视角和方式会随时代的变换而变化。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正是如此。在唐朝,特别是唐前期,因为武则天之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也因为唐朝儒家正统思想并不浓厚,所以对武则天的看法相对比较积极。但是到了宋朝,特别是南宋以后,随着程朱理学逐渐深入人心,武则天和传统礼教的冲突变得明显起来,对她的评价也大为降低。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甚至说武则天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而近代,受女权运动的影响,人们又把武则天和妇女解放运动联系起来,开始给她作翻案文章。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涂抹,武则天的故事越来越传奇,但是离真相可能也越来越远了。有人说,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被歪曲得最厉害的人物。但是我想,也正是这一千多年来见仁见智的评价,使得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在很多人心中激起了探索的无限欲望。对她的评价,也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了。

那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价这位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传奇的一生,以及她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呢?

我个人认为,武则天一生最大的特点在于她的矛盾性,不仅她的政绩是矛盾的,她的性格也是矛盾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盛唐   儒家   酷吏   丰功伟绩   功过   碑文   石像   女皇   正统   墓碑   唐朝   后人   皇帝   评价   财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