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吃宴席尤其是农村宴席时,有没有令你印象比较深,至今还非常怀念的菜?

拔丝红薯!


小时候在农村吃宴席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道菜就是拔丝红薯。

这道菜一上桌就没人会坐着了,大家都一齐站起来,筷子几乎同时伸到盘子里,夹起来扯起来又长又细的丝,大家就都会边扯边说:“做得好!做得好!”

孩子们是够不到的,只能等大人给夹到跟前,就这一两秒的时间都等不及,在旁边扯着大人的袖子,又叫又跳:“快!快!快!”

有调皮的就会伸手抓别人挑起来的糖丝,粘的一手一脸的。

因为性急,红薯烫嘴,糖丝又粘牙,可是又甜又面的口感,所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因为往往一盘子一人一块就没了,总是吃得不尽兴,所以每次坐席前都跃跃欲试,每次坐完席之后意犹未尽。


成年以后我自己也喜欢做饭,这道拔丝红薯就成了我的看家本领。

拔丝红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熬糖,可以用油熬也可以用水,我习惯用水,白糖和水的比例基本就是1:1,小火慢慢熬,要用铲子不停的搅拌,等到糖液的颜色变成微黄色的时候,就代表着糖色已经熬好了。


第二个关键是炸的红薯不能放凉,要趁热放进熬好的糖稀里面翻炒均匀。

所以做这道菜时,我家都是两个人配合,一个人熬糖,一个人炸红薯。

现在不缺吃的,吃啥也都没有小时候香了,反而更怀念小时候吃东西的感觉。




在笔者的记忆里,七十年代我们这里山村物质都很缺,那时候在乡镇只有合作社,买盐要粮票,买布要布证。根本就没有小卖部之类的店。吃的只有农家里自己种的菜跟养的鸡鸭鱼这类。所以结婚、嫁女等方面做宴食的时候,几乎都是围绕自己种的菜跟自己养的下厨做菜式,那个时候宴食中的菜品也不多,只有:红烧猪肉、釀豆腐、清炖鸡鸭、白切鸡鸭、炸鱼块跟一些小炒的青菜很多延续到现在都还很普通,常常可以吃到,也就没有那么怀念。在我印象中,至今留恋的有三个菜,几乎都会失传了,很难吃到了!

第一:蛋菇(我们这里叫蛋卷)

在我们农村,做蛋菇是把猪小肠洗净刮干净,把打散的鸡蛋液灌进去,然后用锅烧水煮熟,等肠子里的鸡蛋熟了之后拿出来过凉水,最后把肠子切段,配入肉汤吃。也可以配上自制的调料淋上面吃。(蛋菇的做法很有技巧的,笔者在我妈指导下试过几次才成功。)

现在我们这里做宴食都是在酒店里了,是没有这个菜的。

第二:蒸肉圆 (听名字很普通,但质料有异)

虽然现在猪肉圆、牛肉圆等什么圆都有,但我留恋的蒸肉圆是完全不同的,特别的清香滑口。

听我妈说,做这个肉圆全程是不接触铁器东西,肉选用猪的前肋肉,用木棍棰烂,然后按比例和上野生葛粉跟糯米粉。然后揉成圆的,铺在竹子做的筛上或者蕉叶之类的叶子上面,大火蒸出来。

这是我妈做的,现在野生葛粉很少。加上平时很少人杀土猪,所以不是常常可以做来吃

第三:懵懂蛋炒鸡杂

现在很少很少这道菜了,因为蛋是杀鸡的时候还没有生出来的。

以上三道菜有几个吃过的。




感谢猴哥邀请

农村婚宴一般需要提前两到三天开始准备,因为一场农村婚宴参加婚宴的人数很多,半个村子的人。参加过农村婚宴的人都知道,农村婚宴菜品量很大也很实惠,并不次于饭店的饭菜。厨师需要提前三天买菜,提前两天开始进行菜的初步加工,提前一天完成部分菜品。整个做饭过程中除了厨师,还需要有打下手的。比如说洗菜择菜刷锅刷碗,一般都是家里的亲戚,多为妇女,整个过程比较繁琐。

用餐的地方多为邻居家里的院子,也有在街上的,可能会分娘家席,朋友席,还有男方的亲戚,宾客在用餐的整个过程中,后厨一直在忙碌。这些人员包括厨师还在加工菜品,妇女在盛菜,年轻人在端盘子。直到客人享用完美食离开席位,他们还要将客人吃剩下的饭菜,锅碗瓢盆收拾完了。这时候就到他们吃饭的时间了。桌椅板凳啥的都是租的,完事儿了还得家里亲戚朋友给人家送回去。总之,整个过程很热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

最喜欢农村婚宴中的大锅菜,味道一绝。





这个问题,又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小时候吃宴席的故事,在我的印象中,已经很遥远了。模模糊糊地有些记不清了。

那时候,谁家有事,首先是借桌子,板凳,椅子。甚至是锅碗瓢盆都是借来的。桌子是八仙桌,椅子是太师椅,板凳是双人坐的长板凳,现在很少看到这些玩意了。

来宾分辈分大小,也分年龄大小。上座两把太师椅,永远是给有名望有辈份的贵客准备的。左右两边板凳上各坐两个地位稍次的客人。下边有时只放一只凳子,是为主人或代替主人作陪的。

宴席的菜根据家庭状况分几种套餐。我记得好像有八八席,八六席,十全席等。

八八席即八碟八碗。那时候不像现在,菜是根据季节而定的。这个季节出产什么菜,就以这几种菜为主。但猪肉、豆腐、粉条子、海带,是必不可少的。

听老人讲,解放前,有钱的地主家摆席是少不了牛肉、猴头、鱿鱼、燕窝的,但是我记得的时候就没有了,那是因为穷,谁家都一样,谁也不笑话谁。

给我印象最深,也是我最盼望的两道菜,当然是烧肉和肘子了。实际上,这两种菜的作法基本相同。

厨师首先将猪肉用黄酱涂抹好,放到锅里油炸,捞出。烧肉切作薄薄的片状,而肘子切作方块状。尤其是肘子尤见厨师的功力。一块方肉中间各横竖两刀切成小方块,肉透皮连,是不能完全切下来的。然后,将片状的烧肉与块状的烧肉加上各种调料,摆放在定碗里上笼屉蒸好。上席时,再反扣在大碗中,烧肉由海带垫底,肘子由块状的山药蛋作陪。交上烧好的汤汁,就可以上席了。

那时候,人很纯厚。每碗九块肉,七个人每人一块,剩下的两块是给上座的长辈吃的。如果别人抢着吃了,当场没有人说什么,但背后会有人议论:“那人没教养,象个野种。”

大概,我要讲的就是这些了。话还很多,但再讲就离题很远了。谢谢阅读!




谢谢邀约。

当然有了,记得小时候,每年的腊月年根,都会去农村亲属家吃宴席。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铁锅炖菜,就是现在的杀猪菜,那个时代年关杀猪炖菜。

在早年东北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猪,开春抓小猪仔,养到年关,正常会在200斤以上,喂的好有300斤,这种猪不吃饲料,所以肉质比现在市面的猪肉嫩,没法比,肥而不腻,特香。

地道的“杀猪菜”,是由多种菜品组合成的系列菜的总称。“杀猪菜”在保持原风味的同时,其制法已经有了改进,口味丰富,几乎把猪身上所有部位都做成了菜。猪骨、头肉、手撕肉、五花肉、猪血肠、酸菜白肉还有“灯笼挂(全套猪下水)”,怀念那个年代的杀猪菜。

现在养的猪,折箩猪算好的,安眠药催肥的猪,味道不好吃,很多猪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让猪长得快喂一些新型饲料催肥。所以说,想吃杀猪菜都不敢吃了,即便吃到,也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宴席   葛粉   炖菜   小时候   农村   太师椅   都会   肘子   拔丝   块状   红薯   婚宴   板凳   猪肉   厨师   印象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