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志愿军是如何对付敌人坦克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苏德战争中,苏军对付德国坦克的主要武器,第一就是己方的坦克或者自行反坦克炮,第二是大口径反坦克炮。至于步兵反坦克武器,苏军虽然装备很多,但实战效果很差,战果很少。

志愿军进入朝鲜以后,立即遭遇到美军1000多辆坦克,其中大部分是中型坦克甚至重型坦克。

对于志愿军来说,坦克部队当然是不存在的。1951年6月,志愿军坦克部队才第一次作战,而且规模一直不大。

志愿军是1950年10月进入朝鲜,也就是说半年多根本没有坦克的掩护。

那么,反坦克炮呢?

在前四次战役,志愿军主要在大范围的穿插作战,笨重的火炮根本带不到最前线,只能用骡马携带迫击炮和步兵炮。

所以,最初的志愿军只能依靠步兵反坦克武器。

当时志愿军拥有一种不错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巴祖卡火箭筒。

这些都是缴获国军的武器,当年国军美械部队中装备一些巴祖卡火箭筒,数量还不少,共有2000多个。

除了部分战损以外,大部分巴祖卡都被解放军缴获。

不过,这些巴祖卡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口径较小,只有60毫米,难以正面对付美军的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第二是数量不够。缴获的1000多具分散到几十万志愿军中,数量自然是严重不足。

长津湖的第9兵团是当时解放军装备很好的部队,然而第20军共计装备有53具火箭筒、26军装备有74具火箭筒、27军装备有86具火箭筒。

一个军才几十个火箭筒,肯定是不够用的,美军一个步兵师是五六百具。

志愿军第9兵团的主力步兵营,也只能装备2到3个。

由于巴祖卡数量严重不足,在当时战争已经打响的情况下,只能尽量利用现有武器对付。

这些现有武器,主要是这些:炸药包、爆破筒、集束手榴弹、反坦克地雷。

可惜,这些武器都属于赶鸭子上架。


炸药包

炸药包的炸药非常多,爆炸的效果不错,但炸药包的体型很大,重量也大,一般不能远距离投掷,需要直接放到坦克车身上,或者塞入坦克车底。

这就需要步兵跑到坦克边操作,危险性非常大。

美军擅长步坦协同,很少出现坦克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想要冲到坦克上塞炸药包的难度非常大。

爆破筒

爆破筒的优点是威力大,不需要进攻前手工捆绑炸药包,比较方便。

缺点同炸药包一样,它也需要冲到坦克边使用,多塞入履带下。

这种反坦克的危险性非常高,爆破手就算袭击成功,幸存的可能性也很小。

集束手榴弹

这玩意虽然可以投掷,相对安全,但投掷距离也不远。

而且集束手榴弹的威力大大小于爆破筒和炸药包,一般只能对付轻型坦克,或者专门炸坦克的履带。

对付中型坦克或者中型坦克,集束手榴弹最多可以炸伤,难以摧毁。

反坦克地雷

反坦克地雷是对付美军坦克的有效武器,尤其设伏时候最有用。

不过,志愿军当时并不能制造反坦克地雷,普通地雷炸不动坦克。后来发现了将步兵地雷和炸药包埋在一起,充当防坦克地雷使用,但也是不常见的。

所以反坦克地雷起到一定作用,但并不大。

当时做过统计,第一次到第五次战役期间,志愿军使用步兵武器共击毁敌坦克396辆,使用野战炮、高射炮等非反坦克火炮击毁敌坦克139辆,合计共击毁(包含击伤后缴获,下同)敌坦克535辆。

看到了吗?用步兵武器击毁的坦克,是火炮的3倍。

而当时每炸掉敌人一辆坦克,志愿军要损失一个班的士兵。实战中,每打一辆坦克,都是非常困难的。曾有志愿军官兵连续牺牲27人,才击毁了一辆美军M26潘兴重型坦克。

这种情况下,我方紧急从苏联进口了一批步兵反坦克利器,就是反坦克枪和反坦克手榴弹。

其中反坦克枪已经过时,只能击穿几十毫米装甲,对付不了美军坦克。

但苏军的两种大型反坦克手榴弹,却非常厉害,可以对付美军M1谢尔曼中型坦克和M26潘兴重型坦克。

这两种反坦克手榴弹都采用聚能破甲原理,威力是很强的,体积也小,比炸药包、爆破筒实用的多。

即便如此,谁都知道使用反坦克手榴弹是极为危险的。即便手榴弹可以投掷,为了准确度,投掷距离一般不超过15米。而手榴弹本身爆炸威力就不止15米,投弹手且不谈遭到美军的杀伤,自己没有及时卧倒也会被手榴弹炸伤甚至炸死。

用反坦克手榴弹对付坦克,实在是不得已的办法。

在规模空前的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反坦克仍然是依靠步兵武器:五次战役我共击毁敌坦克一六九辆,击伤十一辆,缴获六十辆,这种战绩主要是发挥了步兵部队所能常握的一些轻型反坦克武器,如破甲雷,苏式破甲弹及自造地雷、火箭简等威力和作用来获得的(大批的专门反坦克的炮兵部队还未曾使用)充分的表现我步兵在战斗过程中高度的勇敢与机智。

到了1951年底,也就是第五次战役之后,苏联援助的大量武器到货,榴弹炮和反坦克炮也大量装备,情况就不同了。

就步兵反坦克武器上,志愿军购买和仿造了威力更强的反坦克火箭筒和无坐力炮,开始不依赖步兵反坦克武器了。




志愿军战士都是抱着为国献身的精神,冲杀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们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志愿军战士,各个连队都组建了无数个爆破小组,就是遇到坦克,炸坦克;遇到堡垒,炸堡垒。那里有险阻,就冲向那里。

爆破队是连队的开路先锋,通常有三组,一组三个人,成品次形依次迭层前进。每人携带一个爆破筒或炸药包。在火力掩护下,迅速冲向坦克,将炸药包放在坦克履带上,或将爆破简掷向坦克履带上,然后向后翻滚,待坦克爆炸后,全连火力全开横扫坦克后面的敌人。

在爆破组遇到敌人射击后,有的牺牲,有的负伤丟掉了爆破筒或炸药包,但幸存的战士仍会坚决冲上坦克,有的就跳上坦克打开盖子向里边扔手榴弹炸毁坦克。

志愿军战士个个是英雄汉,在前边小组牺牲后,后边小组很快顶上去。

战争残酷,但志愿军的战斗意志更坚不可摧。上冈岭上,敌人一个碉堡疯狂扫射,爆破组战士全部牺牲了,这时候通讯员黄继光主动请缨,充当了爆破员,英勇地冲向了碉堡,炸毁了一个碉堡。敌人又有一个暗堡疯狂扫射。

负伤的黄继光赤手空拳地爬过去,奋力一扑,扑住了碉堡洞口。用身体挡住了机关枪扫射。战士们一跃而出,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呐喊声:"为黄继光报仇!冲啊!"一举占领了山头。

爆破队,就是敢死队,冲锋陷阵为大部队扫除重重障碍,为大反攻冲向了最前头。




一个人,一杆枪,几颗手雷,炸毁敌军2辆坦克和1辆军车,把美军一个师堵截了整整8个小时!这就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级战斗英雄谭秉云的英勇事迹。



在1951年的5月的第五次战役中,我军某部班长谭秉云,带领战士驻守在麟蹄至自隐里的309高地。

这时,美军一个师的兵力正在数十辆坦克的带领下,沿公路杀来。

谭秉云在布置好其他战士后,自己带着小战士毛和,占据了敌军必经之路的一处险要之地。在此处的公路两旁,一边是一块巨大的岩石,一边是一条小河。

埋伏好后不久,敌人的坦克已经耀武扬威地开过来了。等开在最前面的第一辆坦克走近后,谭秉云扔出一颗手雷,谁知手雷爆炸后坦克却没有丝毫损伤。


眼见坦克从自己的眼皮底下大摇大摆地开过去了,谭秉云急得跳起来对着它的屁股又扔出了一颗手雷。只听一声巨响过后,坦克趴在地上不动了。

原来,坦克的后部是它的弱点!

这时,第二辆坦克又开过来了,谭秉云赶紧又扔出一颗手雷,而毛和则趁机机灵地绕到坦克后面,朝它的屁股扔出手雷,把这一辆也报销了。

后面的坦克一见,以为进入了我方大部队的埋伏圈,赶紧加大马力往后退。

这时,第二辆坦克顶上的盖子被人从里面打开了,谭秉云一看不好,赶紧跳上去,抱着枪对着里面就是一梭子弹,把坦克兵消灭在里面了。


敌人退到远处,对着阵地就是一阵狂轰滥炸。见我军阵地已经没有反击,于是美军派人开着一辆吉普车前来坦克前查看。

躲在巨石后毫发无损的谭秉云瞅准机会,对着吉普车就是一阵猛烈射击。只见吉普车一头撞在路边的石头上不动了。

这三辆车就这样严严实实地把公路堵死了,而此时夜色降临,敌人不敢轻易行动。

8个多小时后,我军后援部队已完成部署,谭秉云三全命带领战士们顺利撒出阵地。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战例:

1951年10月11日,为打通东线门户文登里,美军第2师、韩军第8师在一百余辆坦克的带领下,在飞机、火炮的配合下,沿文登公路向我军驻守的阵地杀来。

为对付敌人的坦克,我军早已在阵地和公路旁挖好了一万多米长的交通壕和三条宽4米、深3米的反坦克壕,并在阵地前布置了5个反坦克雷区。

同时,我军沿公路设置了3道火力线,分别由76.2毫米加农炮、山炮、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组成。


战斗开始后,战士们按照事先的部署,照着坦克的薄弱之处打,使得敌军损失惨重:28辆坦克被击毁,8辆被击伤。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反坦克战斗——文登川之战。

在战争中,我军逐渐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对付坦克的战法:

1、充分利用地形

就如谭秉云那样,在地形险要处埋伏重兵,一旦击毁敌军一二辆坦克,就可以堵住整条公路,让敌人的坦克失去用武之地。


2、充分利用敌军视区的死角

开车的朋友都知道,驾驶员是有视觉盲区的。坦克也如此,我们要利用其视区、射区的死角,靠近了坦克再从其侧方、后面攻击。

3、多用夜攻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取胜的法宝之一就是夜战。这时敌人的飞机、大炮都发挥不了作用,对付坦克也是如此。

4、阵地布置要讲究配合

实战证明,壕沟、雷区是对付坦克的有效手段,同时要合理配置火力,在敌人坦克趴窝时给其致命一击。


5、使用合适武器,瞄准薄弱之处攻击

履带、尾部、通风口、侧装甲等处,是坦克的薄弱之处,而其正面的装甲则很厚,难以攻击。

打坦克就要瞄准其薄弱之处,使用火箭筒、地雷、反坦克手雷、集束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等武器,近距离进行攻击。

6、分割攻击

敌军进攻时,往往是坦克在前面进攻,步兵在后面跟进。对付这种进攻方式,我军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就是将敌人的坦克和步兵分割开来,分别进攻,这样能让敌军不能互相配合。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正是这些成功经验,使得我军在装备远远落后于敌军的情况下,击毁、击伤和缴获敌人的坦克2251辆,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抗美援朝初期,我国志愿军最为突出的一个缺点,就是反坦克装备十分缺乏。要知道美军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队不同,美军的火力更为先进,尤其是装甲部队数量众多。志愿军能用来反击坦克的只有集束手榴弹、地雷、爆破筒、反坦克手雷以及少量的反坦克炮。

美军经过二战洗礼,各项战术运用得十分成熟。坦克部队一般不会单独行动,都是伴随着步兵出现。志愿军在缺少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很难接近敌人,只能把手榴弹扔向敌军坦克。但是这样最多只能把坦克履带炸断,敌军可以在掩护下快速换好履带继续进攻。往往,为了击毁敌军一辆坦克,需要好几名志愿军战士用生命的代价,潜伏到坦克附近与之同归于尽。

1951年,美军在志愿军没有重型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依恃其坦克作战的机动能力及火力优势,采用在有利地形条件下集群式坦克突入战术,曾一度给中朝军队造成极大的伤害,让战士们对美军坦克部队产生了心理阴影。

1951年5月21日,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后勤补给不足,彭德怀总司令下令全军北撤。5月22日,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全线发起进攻。5月24日,美军第10军为了扩大战果,迅速组建了几支以坦克、摩托化步兵为主的“特遣突击队”,直接朝中国军队后方猛插,对后撤的志愿军实施“切割”手术,以达到大规模围歼之目的。

在所有“特遣突击队”中,最为著名的是一支被称为“纽曼尖兵”的特遣先锋部队,这是一支由4辆坦克、两辆吉普车、两辆卡车以及40名步兵组成的突击部队。当时的志愿军战士只有手榴弹和炸药包,无法有效地对突击队进行围堵。“纽曼尖兵”依仗着这一点,在志愿军腹部一路穿插几十公里,毙伤我志愿军战士数百人,最后卡在了邵阳江的志愿军渡江点,此举大大震撼了作战中的中美双方。

彭德怀总司令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结果看到了前线的战报后才发现,志愿军战士们已经尽力了。在前四次战役中,美军多次反攻,志愿军每次遇到坦克冲击,都是依靠着多层阶梯防御体系,用生命的代价才死死守住。

尤其是第四次战役之后,志愿军第3、第19兵团都是新入朝的部队,没有和美军交过手,对美军的坦克突击战术不了解。在第五次战役撤退的途中,志愿军战士们看到“纽曼尖兵”后,拼死抱着炸药包向坦克冲去,结果被敌人用机枪扫的一波一波地倒下。

一直到1951年10月,志愿军第68军204师610团在文登里战役中大破美军装甲部队。美军派出了一个师的兵力,出动了百余辆坦克、飞机轮番轰炸,愣是被志愿军一个团打到破产。至此,我军找到了对付美军坦克的方法,美军的装甲部队再也不敢像以往一样轻视中国军队。

1951年秋,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为了在战场上取得优势,集结了大量的飞机、坦克发动了著名的秋季攻势。战线由西线转移到东线,目标直指文登里。文登里是我军东线的门户阵地,是一条宽几十米到几百米的南北走向的山谷,非常适合机械化部队作战。美军准备以大集群坦克为主,其他兵种的配合下,进行强力突击。

为了应付美军的坦克,志愿军总部将刚刚补给到部队的苏制TM-35反坦克地雷、苏制RPG-43反坦克手雷、美制“巴祖卡”火箭筒、国产51式火箭筒送到了文登里前线的68军,并抓紧训练士兵的反坦克能力。除此之外,68军204师还有着大量二战时期日式山炮,以及国产52式无后坐力炮、苏式加农炮等武器。

1951年10月11日上午,美第2师的前锋两个营和10余辆坦克向坚守在文登里阵地的610团发动进攻,并呼叫飞机对其进行轰炸。在志愿军战士躲避轰炸时,美军坦克排成一排冲入文登里,志愿军战士拿着炸药包冲上去,却被坦克车载机枪迅速打倒。所幸,610团炮兵顶住轰炸压力,把炮口平放击毁了美军一辆坦克,击伤三辆坦克,才勉强阻止了美军的进攻。

当天夜里,610团总结了第一天作战时存在的不足。第一战前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不少工事不完善;第二大部分战士没有见过坦克,面对这个钢铁巨兽时,不知道攻击哪里;第三战士们手中的反坦克武器是刚刚装备的,很多战士对手中武器的性能不了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第四战士们在反坦克作战时,相互没有配合,缺乏统一指挥。

最后,610团改变了防御策略,结合文登里的地形总结出一套全新的反坦克战术:以发坦克炮、山炮、无坐力炮、反坦克火箭筒按照射程组成三层反坦克火力网。同时构建新的反坦克战壕,充分利用地形伪装自己。战术上要求炮兵打击敌军坦克后面的步兵,减慢敌步兵速度,使其与坦克脱节。等敌军坦克冲过来靠近后,战士们求准时机在第坦克转弯、越壕、上下坡等一切减速的机会,迅速瞄准并直击要害。

志愿军610团运用全新的战术,在短短一上午的时间击毁了美军10辆坦克,击伤8辆坦克,毙伤敌军近千人。第二天敌军80余辆坦克、百余架飞机朝610团阵地发起全面冲锋,结果依旧被610团击溃。美军无法突破文登里,于是气急败坏地向文登里发射了几十万发炮弹,志愿军也针锋相对予以坚决痛击。

据统计,这次战役中,志愿军共击毁敌坦克78辆,其中204师612团三营机炮连战士胡连一人用七发炮弹击毁敌军四辆坦克,创下了个人单日摧毁坦克最高记录,获得二级战斗英雄的荣誉。




用炸药包.爆破筒.反坦克手雷,

无后坐力炮 火箭筒以及坦克.

甚至巧妙破坏地形活埋坦克!

这是志愿军英勇善战的战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志愿军   文登   坦克   爆破筒   火箭筒   炸药包   手雷   手榴弹   敌军   步兵   地雷   美军   部队   战士   敌人   武器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