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没有像雅诗兰黛、兰蔻这样高端一点的护肤品牌?

作为一个在护肤品行业摸爬滚打有着十来年经验的人,来说说为什么中国没有高端护肤品

相对于国内的护肤品行业,国外发展的较早,而许多科研技术也是同样如此。这就导致了在配方设计思路与工艺方面别人考虑的更加全面,更能迎合消费者。

高端不仅仅是用贵来体现的,而护肤品贵不贵也不是单纯的用效果来决定的。国外护肤品在保证功效的前提,会在包装、肤感、香味上面下功夫,这就变成了一种享受。所以很多人选择高端护肤品更多的不是单纯追求效果,而更多的是取悦自己。

基本功夫扎实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国外护肤品。然后通过与一些权威的科研机构合作,来提高品牌的专业性,针对不同人群以及肤质来推出不同价格的产品,并开发专利成分,应用到高端产品中塑造独一无二的稀缺性。难道说专利成分一定会比被人熟知的成分效果好吗?也不见得!所以贵的护肤品只是性价比不高,但是能取悦自己也是护肤品的功效之一。

为什么国内就没有高端品牌呢?

1、国内护肤品行业发展较晚,国外品牌的普及度与专业性让国人根深蒂固。而国外商业模式成熟以及针对不同人群的布局,导致国产护肤品不具备竞争力。

2、同时许多品牌并没有诚意,为了吸引消费者,随波逐流火什么做什么。但完全忽略了消费者的使用感受,导致被人诟病只会堆浓度、没效果。实际上劣质的香精味、差强人意的肤感、朴实无华的包装,怎么叫人坚持使用下去呢?还没看到效果就已经失去了坚持使用下去的欲望了。

3、注重营销不停透支国人的信任,宣传与中科院合作,或者是科研人员合作,但推出的产品一塌糊涂,同时又有许多顶着:配方师、医生、名校毕业的美妆博主疯狂带货。这不仅拉低国产护肤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同时也拉低了这些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这些方面本就发展较晚,这样添油加醋,让消费者对国内的这些专业人员持怀疑态度。

实际上现在许多国产护肤品品牌,在研发能力、科研实力、原料生产都能媲美国际了。但一个高端护肤品不仅仅靠的这些,而是需要考虑更多的纬度。毕竟调香、设计、工艺、底蕴还是需要时间的。毕竟国外这些方面也发展的比较早,这些小细节也是决定品牌价值的一方面。




首先,你得知道高端名牌是怎么打造的。

高端品牌的特点是,价格比较高,产品品质过得去,用户认可度高,出售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是输出一种历史和文化。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1、历史因素

来看看我们熟知的高端护肤品牌子:海蓝之谜(雅诗兰黛集团的子品牌)、娇兰(成立于1828年)、.La Prairie莱珀妮(来自瑞士,1982年)……

你问题中提到的雅诗兰黛和兰蔻集团,分别成立于1946和1935年。这些高端品牌共同的特点是,成立时间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且都是源起欧美发达国家。

把时间轴横向展开,当时的中国还在经历战争,战争结束了要抓经济,抓外交,升级军事力量。,普罗大众饭都快吃不上了,因此并没有进入享受美好物质生活的阶段,他们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吃饱穿暖。①当时的企业也不会深耕这个行业,技术上也相对落后。②我们起步晚,空缺的那部分历史让我们失去了占据文化高地的权利,从而不能在文化的层面大肆渲染,深度营销。

2、营销和包装

品牌这个东西其实是个舶来品,是西方第一个玩,玩透了的东西。营销本质是烧钱给用户洗脑,让人觉得用了产品除了皮肤变好外,还会有身份加成。所以广告经常会请美丽帅气的明星代言,让人以为用了就可以像明星一样shining;或者品牌方不停强调自己的历史历史上和皇室皇家有过合作,是皇室御用品牌等,让人以为用了就能沾上皇室的光辉;以及华丽大气的包装,高级的设计感和拿到护肤品的仪式感也会让人对自己的身份产生错觉(针对普通收入的人来说是错觉)或是认同(对于富人来说是高端身份的认同)。

除了包装的设计以外,产品名称怎么起也很重要。洋货动不动就是什么金,什么鱼子酱,配上高级的产品设计,分分钟打动女性消费者的心。就算是踩雷,也踩得没那么生气。

用俗话说,就是无孔不入地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大众对于建立在产品质量优良的广告营销,是非常认同的。

3、技术壁垒

我不是护肤行业的人,但我用过各种牌子和价位的护肤品,不得不说,外国的价格高一些的真的比较好用,应该是存在技术壁垒的。一些好用的国货很小众,没有营销成为高端产品。

4、国货和洋货的差距

作为一个用户说一下我个人觉得的差距。

第一印象的包装就输了,国产的包装设计都一言难尽,高端应该有个高端的样子,等下放个图对比。使用肤感,国货就很普通没有惊艳额产品,反而很多模仿大牌,蹭大牌热度的高仿品牌倒是很多,某宝和微商的货都会有这些高仿大牌的包装和名称。国内的公司营销上也玩不过老玩家。还有就是“国外的月亮比较圆”这样心的理估是挺多的吧。

国内一个比较高端的牌子,羽西,详细资料如下,引用自百度百科。我用过他们家灵芝水,还是很不错的,吸收各方面都可以,但技术是美国引进的,最后也是被欧莱雅收购了,不懂还能不能算国货。

“1992 年,享有国际声誉的华裔名人-靳羽西女士创建了羽西品牌。她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化妆品使得中国女性更加自信。羽西最初的产品是唇膏,拥有九种选自全球时尚潮流的并且适合中国女性脸部特征的颜色。随后羽西很快进入了护肤领域,带着融合东方智慧和西方先进科技的愿望,在产品中最大化的加入了中国自然成分。

1996年,羽西化妆品公司和世界闻名的跨国化妆品公司美国科蒂( COTY )开展合作,使公司全面与国际接轨。

1998年,羽西公司在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内建立了300 ,000 平方英尺、具高科技水平的生产工厂。2001年,羽西亚洲护肤研究中心在浦东成立。

2002年3月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颁发证书铜牌:羽西品牌荣获2001年度上海市畅销品牌。

2002年5月3日通过英国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之认证,符合下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1:2000(适用于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的开发和制造)。

2003年5月,获"亚洲最佳雇主"奖。

2005年9月,羽西的第一个学校羽西小学,在她的家乡桂林竣工。

2005年,羽西再一次通过电视,推出的一档国际水平的电视系列片《羽西看世界》,

2006年1月,《羽西看世界》在全国30多个重要省、市级电视台播出;5月,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上星播出。这是羽西为中国21世纪改革开放做出的又一个贡献!”


肤感上的差距大家还是自己买来试用去感受。下面配几张图,让大家感受一下产品包装上的差距。






欢迎交流和指正。纯本人原创,喜欢的请三连(评论、点赞+关注),拜托多多支持和鼓励新自媒体人 ~ 如有转载,请尊重原作者,注明出处哈 ~




中国的羽西,小护士好卖外国人就收购,为了垄断!其实美素,双妹,薇诺娜,佰草集,颐莲,玉泽,百雀羚都不错一点也不比那些产品差,别总拿几元的大宝来和一千多的产品比,难道你用外国产品就返老还童了吗?你看她们创始人不也和实际年纪一样老吗?




谢谢邀请,樱桃番茄今天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为什么中国的化妆品出不了像雅诗兰黛,兰蔻这样的高端一点的护肤品?

1、花几个亿打广告 花几百万做研发

化妆品行业虽然是个入门门槛比较低的行业,但是高手过招却还是要见真功夫的,化妆品的真功夫莫过于产品研发,然而研发是要花钱的……

虽然不好去说品牌应该把钱用在什么的地方,可事实是很多本土品牌大把大把砸钱做广告,而研发经费却少得可怜。举例来说,宝洁、欧莱雅这样的公司,每年会把近3%的销售额用作研发经费,别看比例不大,这些企业一年真投了几十亿元(宝洁达到130亿元)到产品研发里面

反观本土企业,其研发投入相对薄弱,即便是一些年销几十亿的本土品牌,其每年的研发投入也只有3000-5000万。

无论是从研发投入的占比和绝对数值上来说,都很难培养出一个有质量的高端品牌出来。然而,这些本土品牌在广告上砸的钱可一点都不比外资品牌少。动不动几千万、几个亿广告费砸出去,好比一个学武功的人,花重金建了一间修行馆,却只花一点碎钱去请教功夫的师傅。

有意思的是,像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等企业都会有那么几个高端品牌从来都不打广告,但消费者就是愿意买单。某种层面上来说,真正把产品和品牌做好了,不打广告也照样有大量消费愿意买单。


二、基本功不够扎实

这里说的并不是本土品牌的技术薄弱,而是说一些基础没有打牢。事实上,本土品牌在一些活性原料方面做得有模有样的。然而,想做高端产品,就像练绝世武功一样,都得先打好基础。

很多本土企业在基础研究方面十分薄弱。毕竟,很多关于皮肤学、原料特性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对于本土企业来说,并不能很快变现为产品。从成本上来讲,基础研究的投入也是许多小企业无法承担的。

可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做一瓶出货价10元的洗发水对所有企业来说都不算很难,但是真正要做到有效、性价比高,却一定是基于对各种原料、配方、用户发质等最基础的方面有深度的了解之后做出的产品。

这就好比,对材料和产品有着极深了解的铸剑师即便是拿一块普通的铁铸剑也会比一个庸才用稀世的陨铁造出来的剑更好用。

事实上,做好基础研究其实是能够给企业“省钱”的,通过对皮肤机理、对材料特性的研究能够充分发挥原料的功效,扬长避短,甚至能够节省产品的工业成本。

当然,基础研究也不是所有在起步阶段的企业能够承担的,事实上,外资品牌在这方面的研究就很“扎实”,宝洁、欧莱雅、资生堂这样的企业在全球的各种期刊上都有大量的论文发表。

反过来看,做不出好产品,就需要花更多的钱去打广告做市场,广告打得越多,产品投入越少,其实是一个很难跳脱的恶性循环。然而真正花钱去做好产品其实是可以给品牌在营销和推广上省钱。

3、分销成本压低产品质量

大家都想做中高端品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利润比较丰厚,但是对于一个本土品牌来说,其利润空间也许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举例来说,外资品牌在本土的供货价一般在5折以上,给予分销渠道的利润其实并不多。事实上,这些品牌在其本土市场的渠道费用也并不是很高,这是因为它们本土市场的渠道较为简单,渠道层级较少,即便是5折供货也能保证品牌和渠道双方的利润空间,同时还能够保证有足够的产品投入。

反观本土品牌,大多数品牌的供货价都在3折左右,因为本土品牌要保证渠道的利润空间,必须给到较低的折扣,让渠道商有“动力”去推销自己的品牌。而较高的渠道费用和人工、房租成本会迫使本土品牌压缩产品的工业成本(出厂价)。

简单地说,同样是零售价100元的产品,外资品牌能用20元来做产品,而本土品牌可能只能用10元来做产品,产品本身的优劣不言而明。

很多外资高端品牌的产品包装其实十分“Low”,即便是一些外观设计获过奖的品牌,其产品外观在中国市场根本看不出所谓的高端。

究其原因,其实国外的消费者并不是太注重产品的外观,而是真正追求产品的功效,因此,这些高端品牌在包装上的投入并不算太多,而本土品牌包装贵过内容物的情况并不罕见。


4、没有很强的品牌体系

只是做出好的产品,却没有很强的品牌力做支持,消费者一样不会买单。除了有过硬的产品技术之外,品牌本身的塑造也是极为重要的。

在欧美市场,很多高端品牌都会设有专门的首席创意官一职,对于本土品牌来说,这也许是一个虚职,可对于外资品牌来说,这个职位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重职,因为首席创意官掌管着品牌的设计与调性,如何去和市场沟通,如何打造未来产品的方向,这样一个职位决定了一个品牌。

有人不禁要问,不就是炒概念吗,谁不会玩儿?可真正能把概念炒好的人,却极为少见。

举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在国内20多元一双的飞跃球鞋,虽然质量很不错,可很多消费者还是觉得“Low”,可一个法国佬把这双鞋带回去之后,经过一系列设计“加工”,并对外宣传称是少林武僧穿的鞋。

这么一炒,飞跃在国外成了潮品,很多大明星都抢着穿,而这双在国内20多元没人买的“臭球鞋”,在国外摇身一变成为了1500元一双的高端货。

本土品牌并非不能“逆袭”成为高端货,只是需要去对品牌进行深度的挖掘,与消费者建立更有效的沟通,这绝不是简简单单地去炒炒技术概念,而是真正地去挖掘品牌的价值和深度,抓住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真正让品牌力为产品赋值。


5、老板只会“买买买”

自己做一个高端品牌,对于本土企业来说,需要有许多观念的转变,也需要在技术、营销等方面有诸多实质性的变革,对于许多有实力的大品牌来说,转型难度极大,就连上海家化这样的大牛想复苏“双妹”也是困难重重;而对于一些本土中小品牌来说,则更需要时间去积累。

缺技术,我们可以买;缺人才,我们可以挖;缺高端品牌,收购一个高端品牌远比自己做一个来的容易。从商人的角度来说,购买一个外资的高端品牌远比自己来“养”一个品牌更容易变现。

虽然说买买买确实来得比较容易,但从本土品牌自身的建设上来说,也许并没有太大的助益。毕竟买来的是干儿子,自己的品牌才是亲儿子。


6、不会与国际接轨

国际化,是一个高端品牌的必经之路,国际的形象和定位本身就能够增强品牌的影响力。退一万步来说,一个本土品牌唯有打开国际市场,才能够在消费者心中和外资大牌分庭抗礼,这样的竞争才是对等的。

但我们距离那一天还有一定的距离。

有意思的是,本土品牌走向海外市场的例子并不少见,像百雀羚、佰草集、片仔癀等品牌在海外市场都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迷奇面霜曾经因为“海外代购”太多,一度被政府限购。

然而,对于本土品牌来说,走出去绝对不是在海外市场卖卖货那么简单,而是真正用品牌力打开国际市场。

然而,在“修饰”自己中国身份的同时,这个品牌也失去了自己所传承的中国基因。现如今,中国本土品牌需要做一个真真正正、完完全全的中国品牌,这样的品牌反而会在国内外市场上更受欢迎。

简而言之,本土品牌应该找到自己的本身具有的“中国特色”,以此为基础,通过更适合国际市场的品牌沟通来打开国际市场。大概这也是为什么飞跃球鞋能在海外市场活得很滋润的原因。


7、软实力亟待提升

在硬实力上,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软实力的竞争,所有人在技术上都有一技之长的时候,产品本身的竞争其实已经渐渐弱化,而软实力则成为竞争的要点。

为什么要比软实力?

消费者买单!

事实上,外资的高端品牌之间的竞争,很多时候都属于软实力的竞争。举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国内外很多品牌都在做“天然有机”概念的护肤品。然而本土企业做这个概念的出发点在于产品的安全与健康;而外资品牌的做天然有机的出发点则在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众所周知,国外对“有机”产品的认证非常严格,从产品的原料产出到生产过程都要强调有机、无污染。这样做虽然会提高产品本身的成本,但能够有效保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和生产人员的保护。

事实上,从产品本身来说,受限于当前的技术水平,严格执行“有机”标准的产品在使用感上并不是很“给力”,产品的气味、肤感甚至会引起很多消费者的反感。

虽然产品体验感很一般,但国外的消费者依旧很愿意为这样的产品买单,从使用的产品上保证自己“高尚”的道德理念。


很多外资品牌在软实力方面着墨甚多,例如雅诗兰黛会去做乳腺癌防治与关爱相关的“粉红丝带”活动,其他大公司在公益、社会保障上的动作也是“花样百出”,事实上,每家大公司除了定期发布公司财报之外,都会出一份“可持续”报告,向社会展现自己的软实力。

你的关注和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也不能绝对地说我们所有的国货就是比不上人家洋货,但是平心而论,国货虽然在崛起,但比起外国的护肤品、化妆品还是差那么点意思。

可以这么说近些年来,国货的营销做的还是不错的,现在让大家列举列举国货的品牌都能说出不少,为啥呢?营销做得够啊,天天这个博主推荐,那个明星。虽然大家都懂不信广告信疗效的道理,奈何大家都有跟风的心理,总得买回来踩个雷才罢休。

很多人不喜欢国货,原因有几个,首先从包装来说,国货的包装土啊!好看的包装有时候就是那个眼缘,看着好看就买回去了。国货有一些包装比较简约,比如大家懂的雪花膏,大宝等等吧,大家可以自己回味一下,是不是都是拿着塑料瓶或者劣质的玻璃瓶包装,以及奇奇怪怪的配色。洋货相对走的高端奢华的路线,一般看着就精致,用的时候容易把自己代入为一枚贵妇。当然包装是外在问题,国货不乏也有好看的包装,但不可否认包装也是让人“崇洋媚外”的一点。大家可以品一品下面的包装是不是带着点“土味”。

下面百雀羚这个啫喱个人认为还是很好用的,只是包装一般。



当然近年来国货在包装上也下了一些“功夫”,就是抄袭。这就比较引起大家的反感,有些抄袭的比较明目张胆,不仅仅在包装上,甚至是宣传的标语啊,主打成分,配色啊啥的。比如一些口红的包装直接用大牌口红的包装,比如套用mac的子弹头,娇兰等,散粉套用纪梵希四宫格的包装等,甚至连个唇膏也要套用。有的时候还美名其曰:“复刻,平价替代”,其实这就是“奥利奥”与“粤利粤”的区别。大家看图自己体会吧!




抄袭也从侧面反映出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不创新。比如大宝sod蜜,实惠,不算难用,挺保湿的,但这么多年也没看出了啥新的惊艳人的产品,除了包装换个个按压泵头。小时候大家用的袋装的郁美净,小时候大家用的皮肤也挺好,没长痘没闷闭口,这么多年了还是那同样的老包装,不与时俱进,只靠情怀,那很快就容易被大家淡忘。

雅霜能勾起一代人的回忆,但现在的这一代呢?大家可能觉得陌生了。

当然砸了国货招牌的更重要的是泛滥的营销,用心做营销,却没有用心做产线。数字营销时代,化妆品产业有了新的宣传渠道: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以小红书B站美妆区为代表的垂直社区。这让很多国货品牌迅速崛起,从一个品牌成立到窜火可能只需要一年,最典型的代表是完美日记(没有全方位否定的意思)。



国货不乏好品牌,比如敏感肌都会入的薇诺娜,皮肤科医生研究的玉泽,化妆师毛戈平创立的化妆品品牌都有很好的产品。当然大家也都希望国货越来越好!

大家对国货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欢迎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中国   洋货   品牌   国货   护肤品   本土   外资   实力   消费者   化妆品   国外   基础   财经   市场   产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