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还有多少散户在养猪?

作为现在我国农民散养猪的农户,在我们的地方已经是不存在了,有农民养猪的农户也是小规模型养猪户,也搬出了村里在村外建的小型养猪场养猪。


作为过去农民散养猪,都是在自己的宅基地院子里搭建猪圈,养上个三五头十头八头,就象现在我地的农民,现在自己的宅基规划建设的都是小别墅的样式,为了自己的院子里面环境美,给自己创造一种舒适的生活环境,就是在规划的宅基地院子里面有点空闲地方,也不会再养猪造成院子里有臭味的感觉,都是栽种上点瓜果蔬菜各种不同样的花草,所以现在农民在宅基地院子里养猪的散养户,已经是不存在了。


现在的养猪模式,完全是大型企业化加上农民小型养猪模式进行养猪,这也是造成现在的猪肉价格一直价格高的根本原因,猪肉价格再想回到过去几块钱一斤的时代,以后也是不可能了。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全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有2.3亿户,其中养猪场户还有1800万户。

很多养猪人深谙,在下一轮猪周期开启之时,饱经风霜的养殖场本能地开始紧张起来,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每一次猪周期都是新一轮淘汰赛的开始,残酷的竞争没有握手言和,在这样的竞赛中每一个家庭农场都深知,虽然规模不是最重要的,然而规模越来越成为生存的重要砝码,如今中小型家庭农场正面临着强还是大的两难选择。

此前,从散养户发展起来的中小型家庭猪场保持了低成本和精细化管理的优势,这是中大型和超大型养殖场无法与之相比的,可随着低利润时期的到来,规模小的劣势掣肘家庭猪场的发展。

当投入产出比与风险收益比的低下,让他们左右为难:要么扩大规模,扩大规模就意味着雇人管理,那么就会丧失赖以生存的传统优势,导致经营管理水平下降,同时成本快速增加,这如同快速自杀。要么固守原有的方式,那样只是暂时性地躲避了风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危机时刻存在着,并且如同绞索越勒越紧,这相当于慢性自杀。

不仅如此,家庭猪场普遍会遇到销售问题,收猪者都希望装满一整车猪,那样才最划算,但是家庭猪场一次性出栏的数量基本上装不满一车的。而且很多政策都偏向于大集团,这意味着家庭猪场的前景可能会越走越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仍有不少中大型猪场建设、投产,大型猪企产量越来越大,家庭猪场未来该如何生存?

难道家庭猪场就真的江河日下了?

答案是否定的!

出路

家庭猪场不必因为眼前的规模不够大而殚精竭虑。规律和事实告诉我们:在危机面前首先倒下的是丧失信心不战而败的人,其次是盲目自大的人,再次才是实力不济的人。那么家庭猪场有哪些可能行之有效的出路呢?

近几年的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及要大力支持家庭农场发展。

从长远来看,乡村振兴是实现国内共同富裕长期目标和稳增长短期目标的重要环节。而我国是全球猪肉消费第一大国,进入向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新发展阶段,家庭猪场如能把自身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从是否有助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去养猪,无疑具有竞争力。

首先,要做到高质高效的养猪。家庭猪场在保持饲养管理方面的领先的同时,要精益求精地提高生产成绩,降低成本。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规模效益低、组织化水平不高。要应对这些挑战,家庭猪场除了积累养殖经验、提升养殖技术,努力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从避短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走个性化、特色化的道路。

其次,家庭猪场不但要提供足够的肉类供给,还要提供高质量的猪肉产品,让人吃得安心,吃得有味。发展安全猪肉、风味猪肉,就是服务乡村振兴。

第三,要做好节能减排,低碳养殖,让家庭猪场逐步达到真正对环境无污染,让养猪行业融入乡村,与自然和谐共生。养猪人也要积极关注、响应所在地的相关政策方针,要知道政策既是指导,许多时候也是红利;要把自身的发展利益与地方的发展利益相结合,要把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结合起来,正确认知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的关系。环保养猪,就是服务乡村振兴。

第四,家庭猪场要抓住乡村振兴中的战略与步伐,寻找并抓住机遇,实现借力发展。

湖南佳和集团为例,他们巧借乡村振兴,发展生态小农庄养殖,成功地实现了种养与观光旅游及绿色环保食品相结合,使家庭猪场彻底摆脱了比较单一的养殖模式。既充分解决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问题,又充分利用农场主的自身资源优势,创建了花园式的生态庄园。既为城里人提供了假日休闲场所,又解决了他们购买有机生态农产品的难题,还使自己生活在优美的景色之中,一举三得。使原本单一的家庭猪场的收益来源广泛、附加值高、抗风险能力强、可持续性强。

第五,走合作社或者协会道路。“猪场主”们通过组织,形成某种紧密的利益关系,并且分工合作,共进同退,由利益共同体升级到命运共同体。让合作社或者协会的领导人带领大家互惠互利,借力打力,以小博大。

第六,加盟养猪大企。现在许多大集团在发展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一大批家庭农场相配套,由于大集团的资金实力、技术能力都很强,加盟他们就等于解决了困扰绝大多数中小型家庭农场的各种难题。

不难看出,家庭农场的前路大有可为,要走的路还很久远,并非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不堪。

不过,不同水平的家庭猪场生存与发展空间是不同的,生存与成长的关键点不在规模,而在于成长性。必须强调,其实这场竞赛比拼的就是猪场执业者们的格局思路与身体状况,敬业从来都不是农场主的问题,问题是工作的有效性。

未来家庭养猪场未必能挣很多钱,但是能通过挣一些钱,来解决很多现实、接地气的问题,这是其他大型养猪企业难以企及的。




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一家一户养猪的习惯已慢慢地在改变,农村散养户越来越少。在我们这里的农村,至少有一半的农户不再养猪了。

农村建设了新家园,许多农户也没有地方养猪了,养猪也会对环境带来影响,即使养猪的农户,也多数是家里的老人在养,普遍喜欢养本地的土猪,每户2—5头,用自己种的玉米、薯类、菜叶等作饲料,主要的目的不为出售,而为自己吃,也有宰杀后在村子里出售的。在农村,许多村寨每周都会有人杀猪卖肉,需要吃的肉在寨子里普遍都能买到。

近几年来,饲料价格在持续上涨,带来生猪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猪粮比普遍在7∶1的盈亏平衡点以下运行,许多农村小型规模养殖场,由于长期亏损,放弃养殖的也不少。出现今年下半年特别是9月份以来,猪粮比达到8.38:1以上的属少有。目前,农村年出栏500头左右的规模养殖场,普遍仍在坚持。

因此,保证生猪市场供应,确保猪肉市场稳定,还需加大规模养殖场的扶持力度,以增强养殖户的信心。




我们农村,有养猪的传统,农村养猪可以增加收入,在农村还有一种情况,只是下半年养,为过年的时候家里准备“年猪”,一种朴素的认知,自己养的猪肉要好吃些。




我是农民出生,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对家庭散户养猪这件亊情是有感情的。毕竞受到过几千年农耕文化和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的一些影响 。

以前农村家家户户养猪;

一 、是为了种庄稼准备农家肥;

二、是为了给自己准备肉食品;

三、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老话说得好,“叫穷不丢书、富不丢猪”。

现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了,似乎以前的很多东西都要被淘汰了,其实不然。

散户养猪应该继续允许存在,理由至少有三,

一、可以解决老龄农民的就业问题,他们大部分没有多少养老金,只能自主养老;

二、可以解决外出打工者因年龄过大,找不到工作而返乡的农民自助就业。也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三、打破大资本垄断养猪业,引起猪肉价格波动巨大,猪周期频繁等。只要有大资本垄断的行业,就会产生不良后果。比如教育行业等。

至于环保问题,只要加强科学管理和引导是可以搞好的,是可以绿水青山的。

以前的粗放养殖方式也未见粪便堆积如山,空气中臭气熏天。

现在倒是个别地方的个别养殖企业这方面做得不够好,我老家的一家养牛企业,由于大量牛粪无能力处理,堆积如山,晚上夜深人静时,方圆几公里的空气中都弥满刺鼻的臭味。

据有关数据统计,散户养猪越来越少,一是农民不想养了,二是受政策限制。 师友如有看法,评论区交流

原创


图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散户   养猪场   宅基地   猪场   养殖场   农户   猪肉   农场   乡村   农民   规模   农村   家庭   地方   价格   财经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