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为什么第一次见刘邦,就决定把吕雉嫁给他?

什么叫小混混?

刘邦身份比大多数人高。

第一,刘邦是亭长,这个职务等于现代的乡镇派出所所长,再小也是一个吃财政饭的基层官员,曰斗食。

第二,刘邦是寒门子弟,寒门不是你想象的穷人,是有教育底蕴,人脉关系的。

刘邦的太祖父,是魏国大夫刘清。这也就是说,如果魏国没有灭亡,刘邦最低也是一个世袭贵族。

寒门,祖先是官宦大家族,最近两三代人没落了。

有房有地,叫庶民。其中的大地主,叫县乡豪强。

无地,曰流。无正经工作,曰氓。

第三,刘邦有胆色。没钱都敢喊送礼一万铜钱,这样的人,绝对是有前途的。




吕雉穿上嫁衣即将走出家门的时候,吕公掉眼泪了:“乖女儿啊,别怪爹太狠,为了咱全家人的安全,只好委屈你了。”


如果历史的年轮可以倒转,我们一定会看到上面的这一幕。

史书声称吕公会相面,他一眼就识别出刘邦是个人才,主动将妙龄的女儿嫁给了混混大叔。其实这完全不靠谱,我用演义的方式来解读一下这段历史。首先声明,这仅是个人的推演,没有确凿的历史依据。

吕公是今天河南单县的一位富户,应该是战国时期宋国的贵族后裔(很可能是姜太公的后人),祖上当过官、经过商。在秦朝,像他这样的没落贵族后裔一抓一大把。


按照秦制,老吕可以凭借家资给儿子们在县里谋一份差事,全家人当一个遵纪守法的子民,安安稳稳过日子。

可问题是,被灭国的六国贵族后裔们都不甘心,老是想回到秦统一之前的光辉岁月。比如项梁、项羽、张良、张耳等等,当然也包括吕公。

于是这帮人成了社会不安定分子,他们恶习不改,豢养门客、聚众闹事、寻衅斗殴,甚至杀人越货。张耳就是这么逃亡的,项氏叔侄也是这个原因流亡江东的,张良也因此成了通缉犯。


吕公也不甘寂寞,他在单县跟人“皮脸”闹出了人命,因此遭到仇家的追杀被迫携家带口逃亡了。

带着一大家子人没法跑得太远,吕公想起180里外的沛县有个好友,此人正是沛县县令。如果能得到他的庇护,至少能有个临时落脚的地方。

于是吕公一家人仓皇出逃,跑到了沛县。

县令对吕公真不错,不光给他提供了落脚点,还帮他做了两件长脸的事:第一件事提亲,你姑娘长得蛮水灵的嘛,给我当小老婆吧;第二件事拉朋友圈,新朋友来了,全县有头有脸的都必须来赴宴。


县令一走,老吕就在家里摔盆砸锅:“什么东西,我拿你当朋友,你却想趁人之危霸占我女儿!”

夫人又气又急:“死老头子你这会儿才回过味来,我早就劝你别跟这些王八蛋瞎混,现在好了,有家回不去,出了虎穴又入狼窝,能怎么办?低头吧。”

吕公扒扒手指头,他这些狐朋狗友确实再也没有一个可靠的了,只好听了老婆的话,任由县令摆布吧。

要说沛县县令在当地确实有号召力,他把召集宴会的任务交给了主吏掾萧何。萧何多聪明,一眼看穿了县令的意图。


这不是简单的宴会,而是为了在吕公面前给县令长面子,让吕公顺利地从“朋友”晋级为“老岳丈”。

主吏掾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长,由他亲自组织这么隆重的私人宴会,沛县哪个头面人物掂量不出其中的分量?

于是宴会如期举行,萧何下令:礼金一千钱以上的可以到堂上就席,不足一千钱的,那就委屈你们啦,就在院子里的散席就坐吧。

一千钱是多少钱呢?大致估算,相当于现在的3—5万元。我靠!一次宴席就干掉普通百姓大半年的收入,这哪里是随礼?简直是敲诈勒索!


萧何正屁颠屁颠地忙活着,一抬头:“咦,季哥,你咋来了呢?”

刘邦踢了萧何一脚:“你TM能来,老子我为啥就不能来?县令请客,你怎么不通知我一下?怕老子吃白食啊?”

萧何心里说,你就是个吃白食的老赖,装什么大尾巴狼!嘴上却笑嘻嘻地说:“季哥,参加这个宴会的都是傻子,我要是能躲,也绝不做这个冤大头,改天兄弟单独请你,今儿……”

刘邦一巴掌拍在萧何的肩膀上:“钱是王八蛋,老子要的是派,在沛县,就没有我刘老三参加不了的宴席。不就一千钱嘛,老子一万钱,给老子念唱。”


萧何傻了:“一万钱?季哥你没开玩笑吧?”刘邦一脸不耐烦:“别墨迹,快的念唱。”

萧何无奈地扯着嗓子一声高喝:“刘季随礼一万钱。”

负责收钱的官员一脸懵逼:“萧大人,他也没给钱啊?”萧何苦笑:“记上,记上就行,就当白条吧。”

萧何的这一声吆喝立刻惊动了两个人,一个是县令,一个是吕公。

县令的脸阴得能挤出水来。


刘邦这家伙就是沛县的地头蛇、混江龙,在当地有一帮马仔。他还全国到处游荡,跟张耳等江湖游侠混得风生水起,名号那是响当当的。就连吃公粮的萧何、曹参、夏侯婴等人,都跟他混得勾肩搭背。

县令一直想收拾刘邦,可他不敢呐。遇上这种亡命之徒,他只好捏鼻子吃亏,惹不起只能远远躲着。

萧何没请刘邦根本不是礼金的问题,而是因为他跟县令尿不到一个壶里。可刘邦是个横着走的人呐,你不招惹我就平安无事了吗?我偏要给你添堵,他一屁股坐上主席,全然不顾县令的脸色!


这顿酒刘邦喝得很嗨,他借酒耍疯,把这些头头脑脑挨个捉弄了一遍。县令味同嚼蜡,他担心被这个臭流氓戏耍,于是半途不辞而别跑了。

这一幕都被吕公看在眼里,他且喜且忧。

喜的是,在沛县居然还有镇得住县令的人,真是报应啊!要是能傍上这座靠山的话,县令算个屁!

忧的是,刘邦这家伙绝不是省油的灯,这种人玩起横来腹黑着哩,更没地方说理去。他能来赴宴,是不是因为听说了县令要强娶我的女儿呢?


吕公一哆嗦,坏了,要真是这样的话,这家伙来赴宴肯定也是没安什么好心。女儿啊,你命苦啊!

吕公猜对了,刘邦什么时候缺过酒?他不惜得罪县令就是要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女人让县令如此不顾吃相呢?

萧何一边忙碌一边冷眼观世界:有意思,太TM的有意思了。县令想张口叼羊羔,半途却来了一个抢食的?咦?我老萧何不趁机插上一杠子呢?

当然,萧何的目的不是吕姑娘,而是为了拍刘邦的马屁,于是他悄悄地给吕公介绍起刘邦来。


吕公听得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绿,一会儿红,跟万花筒似的。终于他听明白了:其一,这位刘邦黑白通吃,连县令都得罪不起;其二,这家伙虽然有个儿子,但还是个光棍汉;其三,刘邦对你女儿有想法……

也罢,县令跟刘邦都是半老头子,但女儿嫁给刘邦起码是个正妻,自己脸上也有光。再说了,有刘邦这么个女婿,县令都不敢欺负,我吕家在沛县就算是落下根了。

可话不能这么说,于是老吕一边舔着脸上杆子嫁女,一边还给自己找了个体面的借口:“按吕老汉精通相术,从来就没见过你这种大贵之相,如果不嫌弃的话,我有个女儿愿意给你当专职保姆。”


他懂个球的相面?要是懂的话怎么就算不出来仇家要害他?怎么算不出来老吕家后来要被灭门?也算不出来县令要阴他?给自己找台阶而已!

刘邦正中下怀,他在沛县名声早就臭了,低门矮户他不愿意娶,高门大户人家不愿意嫁,所以混到四十多岁依旧是光棍汉一个。如今这个大富豪的外来户上杆子求自己,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爽!

于是,吕公怀着复杂的心情,将女儿吕雉送进了刘邦的洞房。




有一种说法,是说吕太公会相面。


据说,吕太公一眼看出,刘邦此人面相富贵,将来肯定君临天下,所以当即决定,把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

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完全属于胡扯。

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相面这门儿学问,历来就是虚无缥缈得多,并且,真正参透其真谛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

他吕太公显然不是这种人,如果他真要是有这种本事,也不至于拖家带口跑到沛县来避祸了。

更何况,吕太公认识刘邦的时间,要比认识萧何晚上不少,并且他与萧何的关系还很不错,要是他真的会相面,那他怎么没看出萧何将来也大富大贵呢?

所以,说吕太公靠着看面相,看出刘邦将来必成大器,然后才把女儿嫁给了刘邦的说法,是毫无事实根据的。

那么话说回来,在当时,吕太公为什么会在第一次见到刘邦的情况下,就决定要当刘邦的老丈人呢?

其实,吕太公这么做,是他选择了刘邦当做他的投资。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投资”,这一点很重要,并且在当时也十分流行,不仅吕太公在这么做,同时代的其他人也在这么做。

比如,刘邦曾经跟过的大哥张耳,就是一个被老丈人投资的成功案例。

张耳年轻时,曾经跟着魏国的公子也就是信陵君魏无忌混过一段时间,那时候的他为人仗义,且颇有抱负,很多人都十分看好他。

之后,张耳因为犯事,被迫亡命天涯,就来到了外黄,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内黄县一带。

而在这里,张耳呆了很长时间,并且当地的人也听说过他的名声,对他十分尊敬,也就是在这里,张耳被一个富豪看上了。

据史料记载,当时外黄的一个富豪家里,女儿刚刚丧夫,正发愁去哪里给女儿再找一个好夫婿的时候,就有人告诉他,张耳不错,何不招他当女婿呢?

于是,这位富豪通过打听,知道了张耳是位“真丈夫”,因此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并且,不仅把女儿嫁给了张耳,还带着丰厚的嫁妆,同时,在张耳成为他的女婿之后,这位富豪对张耳大力资助,最终,让张耳有了资本,通过奋斗,先当上了外黄县令,之后成为了诸侯王之一。

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史记》

也就是说,张耳最初也是靠着老丈人的资助,有了原始资本之后,才逐渐在后来得以发迹,而纵观整个过程,张耳的老丈人不就是把张耳当做一个投资吗?


这种投资方式,其实在当时十分流行,但凡是家里有些资产,且想做大做强的财主,都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投资。

这就和我们现代人,手里有点闲钱,就想买个股票、基金,或者入股个什么生意的性质一样,只不过当时的财主们,更愿意去投资女婿。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是投资,财主干嘛不投自己的亲儿子,非要花巨资,并且还搭上一个女儿去投资女婿呢?

这里面有两点原因。

第一,当时的投资,虽说性质上和我们现代人去买点股票、基金一样,但这些财主们要的可不是仅仅挣点钱而已。

他们要的,是通过投资一个人,让他以后成就非凡的事业,好让自己的家族出人头地,甚至改变阶层。

因此,这就注定了投资的性质,是风险度很高的。

而在当时是什么时代,正是秦末,这就意味着当时正处乱世,而在乱世里要想进行投资,并且还期盼着被投资人能成就非凡,那么该投资哪种人呢?

自然是像张耳这种敢打敢干,舍得一身剐的人。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投资张耳这种人确实可以,并且说不定就会改变家族命运,不过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很大。

毕竟,投资他们,就等同于投资造反的买卖,这一不小心失败了,那可是要杀头的。

因此,总不能教唆亲儿子去造反吧,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但是投资外人的话,未必能获得回报,所以,投资女婿就成了最佳选择了。

毕竟,一个女婿半个儿嘛,这亲戚关系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改不了的。


而这只是原因之一,之所以投资女婿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如果投错了,还可以换。

你没有听错,这里所说的换,正是换掉女婿本人,并且再找一个新的女婿投资,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陈平的丈人爷爷。

陈平的家乡,有一个富人叫做张负,他有一个孙女,生得貌美如花。

不过,张负的孙女前后嫁了五次,但每一任的丈夫,全都死了,以至于张负的这个孙女一直寡居在家。

这五个人具体怎么死的,史书上含糊其辞,说是被张负的孙女克夫克死的,不过,这明显属于是托词。

要是克夫克死一个两个尚且能说得过去,但这五个全都死了,就不合常理了。

而结合当时的财主富户喜欢投资女婿的做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五人有很大概率不是正常死亡。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这五人没什么本事,张负觉得投资他们投资错了,然后就....

而一直到张负遇到陈平后,虽说陈平当时穷得叮当响,家里连个门都没有,拿个破草席当门,但张负却觉得陈平将来必定不是池中之物,最终把孙女嫁给了陈平。

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柰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史记》

当然,这只是两个表面原因,真正促使张负愿意把孙女嫁给他,同时还贴钱给陈平办婚礼的动机,是因为陈平的脸皮很厚。

是的没错,张负看中的,就是陈平的“脸皮厚”。

厚到什么程度呢?当初陈平还十分落魄的时候,曾经有一年年底正逢“社祭”,村里的人就推举陈平为社庙里的社宰。

而这个“社宰”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为大伙分肉。


也就是说,“社宰”需要把杀好的整只牲畜,按照当地村里的人口,进行切开后,分给村里的每家每户,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工作。

陈平在这一年当了“社宰”之后,切出来的肉每一块都十分匀称,这就让每一户人家分得十分均衡,因此当时他还获得了父老乡亲的交口称赞,纷纷夸他分得好,干的十分称职。

而陈平在听到大家伙儿的赞扬后,十分感慨说了一句话。

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史记》

什么意思呢?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他陈平将来有一天能主宰天下,那么分配利益战果什么的,照样也像今天分肉一样公平。

要知道,当时陈平穷得几乎连饭都吃不上,家里更是连个门都没有,但是却敢发出这样的豪言壮志,这叫什么?

说的好听点,这叫敢想,叫胸怀大志,而要是说的不好听点,那就叫脸皮厚。

就好像在我们身边,一个混的十分不如意,日子过的十分潦倒的人,某日跟你吹他将来会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性质一样,相信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人是吹牛,吃饭都困难居然敢异想天开。

但像当时的张负这种老江湖,看中的就是陈平这一点。

想做大事,除了机遇和自身能力等因素之外,一个比较关键的点,就是要敢想,同时心理素质要好,你看古往今来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是心怀壮志,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如果想都不敢想,同时脸皮又薄,或者是心理素质太差,就算遇到机会,也不敢去干。

即便是勉强干了,但若是遇到了需要进行重大抉择的时候,或者需要做出关乎生死的决定时,那肯定要出问题。

但陈平在穷得叮当响的时候,还敢放豪言说自己将来主宰天下,光是这份壮志,就非常人所能及。

因此,张负才会看中陈平,贴着钱把孙女嫁给了他。

再者,就算退一步讲,即便是张负这次投资错了,无非是再换人就是了,那个时代,女子离婚或者丧夫后再嫁,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甚至还有当母亲的主动为女儿另找新夫婿的(比如汉武帝他母亲),没有人会觉得这有什么太大的心理负担。

因此,看陈平这小伙子不错,先投资了再说。

而说回来正题,也就是吕太公之所以会选择刘邦当女婿,其中的道理,和上述两个人的性质差不多,吕太公也是把刘邦当做了投资。


前文讲过,吕太公来到沛县,不是来休闲度假的,也不是来这里养老的,是为了避祸,才不得已来到沛县这个地方的。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史记》

这样的人,并且还颇有家资,初来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最需要的是什么?是需要有人能够罩着他们家。

而什么人愿意且也有能力罩着吕太公一家呢?只有两种人。

第一种,就是来自官府的人,比如当地的县衙中的人,这也是为何吕太公与沛县的县令以及和萧何(萧何时任沛县主吏掾)关系很好的原因。

其实从这里也能看出,吕太公想要投资的对象,最开始并不是刘邦,像沛县的县令,甚至是萧何,都曾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只不过,他在见到了刘邦之后,才临时改变主意,决定投资刘邦。

原因嘛,很简单,第一是因为刘邦脸皮真的够厚。

史料记载,吕太公设宴招待沛县的社会名流,当地不少有头有脸的人都去了,同样,比如县令什么的也去了。

而刘邦呢,在听说吕老头大摆宴席的消息后,自然不会错过,同样也去了。

只不过,别人赴宴,都带有贺礼,不管是钱多钱少,总之没有空手去吃白食的。

但是刘邦却分文未带,这还不算完,他到了门口之后,居然对负责登记礼单的人说,自己带了一万钱的贺礼。


要知道,当时刘邦虽说已经当上了亭长,但按史料中记载来说,他的薪水,一个月也不过几百钱而已,并且,这种收入水平,在当时的普通人中还算是比较不错了。

但他却敢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脸不红心不跳地喊“贺万钱”,这脸皮也是没谁了。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史记》

这种吹牛连草稿都不打的底气,绝非是一般人能拥有的,而这种普通人看起来是”厚脸皮“的行为,偏偏有些老江湖就非常喜欢。

原因嘛,前文已经提过,这是能成大事的基础条件。

因此,刘邦的这种“痞子氏”的气质,瞬间就打动了吕太公,以至于当时吕太公忙不迭地起身,亲自将刘邦迎进屋内。

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史记》

你以为人家吕太公真的是因为在乎这一万钱的贺礼,才起身相迎吗?一万钱虽说不少,但对于吕太公来说并不算多,最起码不算是天文数字。

他之所以“大惊”,并且起身相迎,就是要看看这门外不带分文,却敢堂而皇之“充大尾巴狼”的人究竟是谁。

当然,截止到这个时候,吕太公还并没有最终做出把女儿嫁给刘邦的决定,而接下来刘邦的举动,才是让吕太公下决心的原因。

刘邦进屋后,自然有人把他的“光辉事迹”简略地说给了吕太公,当时萧何也在场,还对吕太公说刘邦这个人,一向爱说豪言壮语,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啥成就。

若是换做我们一般人,在宴会上有人这么对自己的指指点点或者品头论足,怕是早就羞愧的无地自容了,更别提继续在这宴会上吃肉喝酒了。

但刘邦却不然,该吃吃该喝喝,并且还和在场的宾客胡闹起来,甚至,还大大咧咧的坐到了上座,根本没有一点畏缩之类的表现。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史记》

这份气度,这份随性,也许在一般人眼中看起来十分可笑,并且还有些讨厌,但作为识人无数的吕太公所言,恰恰是欣赏至极。

所以,吕太公才会在酒席宴中用眼神示意,让刘邦散席之后先别走,他有话说。


除了看中刘邦这份如入无人之境的“无赖气度”之外,吕太公同意招刘邦为女婿,还有一个原因,是刘邦当时的身份。

前文讲过,吕太公来沛县是避祸来的,而这种人到了一个生地方,最需要有人能罩着他们,而主动和沛县县衙的人交好,也是这个原因。

但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是官府无法解决的,尤其是在游侠风气盛行的秦末。

而刘邦这个人呢,众所周知他在当时可以说是沛县的“地头蛇”,且混迹多年,且不说他有势力,但最起码三教九流都得给他几分面子。

并且更重要的是,刘邦当时还担任着亭长的职务,虽说官职不大,但好歹也是公家人员。

试想,一个在社会面上能让三教九流的人物都给面子的人,同时他还是朝廷公职人员,这样的人,最起码在沛县当地,还是能吃的开的。

而这样的人,恰恰是吕太公最需要的。

所以,出于给自己找一个靠山的目的,同时又看中了刘邦那股子“浑不吝”的厚脸皮劲儿,本着投资的想法,吕太公就这样把女儿嫁给了刘邦。

只不过,当时的吕太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女婿未来的成就会那么大,他以为刘邦顶多混个大点的官什么的就可以了。

但不曾想,自己这个女婿居然当上了皇帝,这可真是始料未及的高回报率了。


因此,说吕太公会相面,看出来刘邦将来会当皇帝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还是那句话,如果吕太公真有这种本事,也不至于拖家带口跑到沛县避祸,真正让他第一次见到刘邦就决定把女儿嫁给她的原因,就是因为刘邦的“厚脸皮”以及刘邦当时的身份而已。




吕太公是单父(shàn fǔ)人,因被仇家追杀,为躲避仇人,举家来到沛县安家定居。为什么选择沛县呢?因为与沛县的县令有交情,来到沛县,有县令大人作保护。吕太公在当时来说,也算是大户人家,有不菲的家产,也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比如与县令是好朋友。


而当时的刘邦,一个标准的贫困户,家庭十分困难,更重要的是,刘邦在当时看来,人品不好,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且喜欢说大话,什么事也做不成,是典型的大事做不成、小事不愿做的街头小混混。


那吕太公是如何看上刘邦,还将正值妙龄且如花似玉的女儿许配给了他的呢?


第一是,刘邦的面相。那个时代人,都喜欢相面,吕太公也一样,而且自认为相面的水平很高(事实也确实很有水平),他认为刘邦的面相很好,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是大富贵的面相,将女儿嫁给他,一定会有前途。

第二是,出于家族安全考虑。吕太公一家因为躲避仇家,举家搬迁到沛县,虽然与县令交好,有县令大人保护着,但毕竟是外乡,且而还有一份不小的家业,光有当官的保护还不够,还急需一个黑道上人的保护,才能确保安全。而刘邦正好是个黑白通吃家伙,将女儿嫁给刘邦,完美得解决了这个难题。


第三是,出于对吕家未来的发展考虑。吕太公选择刘邦,不仅仅是看面相,而且还在观察刘邦的一举一动。吕太公初来沛县,为结合各方面的朋友,在家举办一场宏大的酒席,招待地方的各路豪杰。

沛县的官员、大户等有头有脸的人物,听说县令有贵客,都纷纷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负责在酒席上收贺礼,他定了个规矩,“送礼不满千金的,都坐到堂下,礼金超过一千的,堂上正座。”这刘邦身无分文,却直接闯了进来,还大声吆喝“贺礼一万钱”,其实不持一文钱。

从这个细节,吕太公就认定,刘邦不是一般的人,胆大敢为、气度不凡,将来必定成就一番大事业,再加上面相的基础,所以决定将女儿嫁给刘邦,为吕家的未来下下了一份赌注。




吕公是汉高后吕雉的父亲,史书上对于他的姓名没有留下过多的线索,大家都尊称他为吕公。吕公好相面之术,他是单父县人,是当地有名的门阀。

吕公有四个孩子,长子吕泽,次子吕释之,长女吕雉,次女吕媭。当时他们一家因躲避仇人,不得已举家迁至沛县,吕公和沛县县令有旧交,关系非常好。沛县的官员们为了巴结县令都去吕公家里去恭贺他乔迁之喜。当时的主吏萧何负责宾客们的座次安排,他把宾客座次的主次按照礼金的大小来划分,礼金不到一千铜钱的都被安排在了堂下,当时只是一个小小泗水亭长认为这些官吏们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于是他在礼金单子上填写了贺钱一万,其实当时刘邦一分钱都没有带。

吕公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非常生气,本想将他轰走,但是见了他之后看了他的面相知道了他将来一定是一个有大本事的人,便将他引到上宾的位置上,萧何怕刘邦惹上什么麻烦便对吕公说刘邦不过是个爱说大话的人,当不起如此礼遇,但是看过刘邦面相的吕公却不以为然。

坐在上宾位置的刘邦丝毫不客气,对那些官员们又是戏弄又是调笑。那些官员们对刘邦这个样子已经习以为常,不想在这样的场合失了面子,于是也不同刘邦计较。

吕公在一旁暗中观察刘邦的言行,并暗示他宴会散去后留下来。待到宴会散去,吕公便对刘邦说,我对面相之术有些研究,还从未见过如此不凡的面相,将来你一定是有大本事的。我有个女儿叫做吕雉,我希望他能够嫁给你,就这样吕公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邦。期间吕雉的母亲曾经反对,对吕公说:你说你会看相,说我们的女儿将来贵不可言,昔日连县令替他的儿子来求娶你都不答应,现在却要把她嫁给一个小小的亭长。吕公说他的妻子是妇人之见,不予理会,最终吕雉还是嫁给了刘邦。

事实证明吕公没有看错人,刘邦在斩蛇起义之后,一步步登上了皇位,结束了乱世建立了汉朝。而吕雉也如当初吕公所说的今后贵不可言,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历史记载的皇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刘邦   沛县   史记   亭长   富豪   太公   礼金   县令   面相   孙女   女婿   宴会   将来   女儿   原因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