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伯钧拥有2000官兵,为何始终杀不了楚云飞?

在《亮剑》里面,我们都知道,楚云飞的一营出了点问题,当时,小日本的特务找上门来,打算劝降他们加入日本人的队伍,结果,楚云飞带领一个警卫班就过来,没想到钱伯钧当场决定反水,和楚云飞干了起来,可是,没想到钱伯钧2000人的队伍,愣是解决不了楚云飞的警卫班,这就让人好奇了为什么了。



首先,要说清楚这个原因,就不得不说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军情况了,国民党的军队士兵都是自己的,换言之就是他们可没有什么国家大义,在他们眼里,只有自己长官,换言之就是长官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也是为什么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解放军要打到的是国民党新军阀的原因,所以,我们看到那种面对日军,国军互相坑对方的情况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对于钱伯钧的部队来说,是谁钱就帮着干谁,这些士兵现在的雇佣兵没什么区别,换言之,这样看就不难理解原因了,楚云飞是358团的团长,而钱伯钧只是一营的营长,这就相当于现在开公司,公司里面的大老板,和你的顶头上司是个项目经理一样,怎么比也没法比,他们的部队可不像八路军和嫡系黄浦军。



再加上,当汉奸,怎么看都不是一件好名声的事情,难道那些士兵不明白,在楚云飞这里,自己虽然过着日子一般,但也好歹过得去,如果跑去投了人家日军,日军那里照样是这样过,还要顶着一顶汉奸的帽子,估计那些士兵们心里也是有盘算的,他们怎么可能不清楚这一点呢,于是,观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再者就是楚云飞的这个一营并没有完全集中在营部,大部分的部队都分散在了其他地方,而钱伯钧身边也就只有一个营直属队,直属队撑死了也就一个连的部队,而楚云飞的警卫班十几个人,手里拿的家伙事也是清一色的冲锋枪,这种冲锋枪可比那些栓动步枪好用很多了,尤其是像电视剧里面那样的近战。



最后就是李云龙的增援及时了,李云龙早就发觉楚云飞的一营有问题了,所以,在作战的时候,他们制定了专门的应对方法,只要楚云飞的部队一反水,李云龙的部队立马就可以冲过去将他们全部给撸了,其实,这也可以看出来八路军的情报工作做得有多好了,他们和日本人的来往的信息比楚云飞还要快。




国民党军队的最大特点是“部队私有化”,即基层官兵只认直接上司,没有什么信仰和道理的对错,长官命令怎么干就怎么干。这也是国军各部喜欢保存实力和协同极差的病根,因为部队打光了长官就什么都不是了。所以称国军为“新军阀”并不冤枉,这就是军阀习气。



到抗日战争时期,黄埔系中央军还好,毕竟有过思想教育,地方杂牌军这一毛病尤甚。

对晋绥军358团一营的士兵来说,当兵就是为了吃粮,跟着钱伯钧打日本人和投日本人没什么区别,反正营长说了算。国民党军队抗日战争时期投敌较多,大部分也是这个原因,长官决定叛变,当兵的只管跟着走就是了。这与八路军有着本质区别,当年邢仁甫杀害黄骅投敌,硬是拉不走队伍,只能带着几个亲信跑路。(现在河北还有黄骅县)



但问题是楚云飞是这支队伍的大老板,兹要他一出现,分号掌柜钱伯钧的号召力可就有限了,这也是楚云飞敢带着孙铭和一个警卫班就硬闯一营营部的原因,尽管已经怀疑钱伯钧要搞事情。果然,大部分一营士兵开始懵圈和观望,毕竟大多数不明真相,毕竟当汉奸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情,所以连迫击炮手都不敢开火,磕磕巴巴地说:“他他他可是团长”。

当时的晋绥军已被日寇撵出了山西的主要城市,连阎锡山都只能把二战区长官部安放在“克难坡”,楚云飞的部队也住在城市之外,团部能驻扎个镇子就算不错了,同样,钱伯钧的营部驻地也大不到哪去,也就是说,身边最多有营直属队或一个连的兵力,2000人马那是理论上的数字,不可能拥在一起群殴楚大团长。



即便是营直属队和警戒连队,敢朝团长开枪的也是少数,因此钱伯钧除亲信手下之外,能够纠集起来动手的人马实在有限,否则楚云飞五分钟就嗝屁朝凉了。退一步说,钱伯钧实际也是做贼心虚,不敢把动静闹得太大,甚至未必真想把楚云飞置于死地,一方面是把团长搞死了不好跟部队交代,军心混乱容易影响投敌的“大事”;一方面是没有主义之争,毕竟有着多年的兄弟情份。

一边是不想下死手,一边则是没有退路必须坚守待援,心态不同战斗力自然也不同,警卫班一水的冲锋枪,火力可是不弱。



枪炮声一响,附近的晋绥军和八路军自然会有反应,都是跟日本鬼子周旋多年的老部队,对枪声的敏感度是非常高的。楚云飞只是没想到李云龙会来的这么快这么猛,骑兵连半个小时就已经杀到一营营部。

看起来一营跟日本人的往来早已泄密,八路军独立团确有预案,响枪就是信号。



李大团长于是以消灭叛军的名义,将358团一营全部缴械,武器装备拉回去补充自己,其实这事挺不地道,一营的大部分士兵都未必知道要投靠日本人改编成伪军呢,就稀里糊涂被缴了枪。钱伯钧谋事不密,下手不狠,做事拖泥带水,也确不是干大事的料。只是可惜了那2000人的装备 足够八路军再拉起来两个团。

然后就是楚云飞清理门户,单枪匹马追杀楚云飞;再然后就是李云龙赖帐不还,厚着脸皮拖三阻四,终于拖到内战爆发,都成为敌人了,那还还个屁了。

又及,小鲜肉们拍的《亮剑三》有人看了吗?




在《亮剑》中,八路军独立团和晋绥军358团各出了一次叛变投日的事情。独立团朱子明是被日军酷刑逼迫的,他是在凌迟的酷刑威吓下,才叛变的。而钱伯钧属于主动向日本人投怀送抱。

钱伯钧叛变,主要是对自己待遇不满意。他所掌管的一营属于358团主力营,358团全团五千人马,一营就有小两千人马。而此时,李云龙的独立团才一千多人。从军数十年的钱伯钧觉得自己应该当团长,对于营长一职很不满意。

日本人不知道怎么和钱伯钧勾搭上了,派出郑谦一代表日伪军和钱伯钧谈判。日军开出的价码是“皇协军团长”。不过,营长钱伯钧和副营长张富贵要的是比团长更大的官——旅长/师长!毕竟,他一个营比八路军一个团规模都大。

在这里要说一下,其实,皇协军的编制一直很虚。五六百人就敢封一个团!一个伪军师,也就两千人。

例如:伪兴亚同盟军总司令王胜武,辖六个师,兵力才四千三百人。
伪剿共第一路军总司令李英,下辖三个师,总兵力才三千五百人。

鬼子给封这么大的官,也是因为对自己有好处。不费一枪一弹,收编一支队伍。怎么算都是赚了。也是因此,日军对国军向来是又拉又打。

为了配合钱伯钧部叛变,日伪军向大孤山搞了一次扫荡。楚云飞联系不上钱伯钧部,就带着一个警卫班去钱伯钧营部查看。按照一个班12人算,当时,楚云飞就带了12人。可是,就是这12人,愣是抗住了钱伯钧营部士兵的进攻。这是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钱伯钧手下的一个炮兵已经说出来了。楚云飞的警卫班都是自动武器,火力猛,钱伯钧营部士兵火力不行。于是,钱伯钧命令手下炮手向楚云飞开炮,炮手没听他的。而且,还说:长官,那是团长!

就在此时,八路军的部队赶到了。钱伯钧赶紧夹着尾巴逃跑。不过,还是被楚云飞追上,一枪干掉了。

下面,我再来详细总结下原因。

第一,不是所有人都要跟着钱伯钧部当汉奸的。就算钱伯钧叛变成功,这个营的人也会散去很多。例如,独立团骑兵连连长孙德胜就是因为长官投降日本,才离开原来部队的。

钱伯钧营部直属炮兵,都不听他的指挥。可见,钱伯钧叛变不得人心。

第二,楚云飞是团长,一营的士兵都认识他。就算钱伯钧没有向普通士兵透露投敌的事,这些士兵也不敢打团长。

第三,李云龙来的太快了,他的骑兵连半个小时就到了钱伯钧所在的李家镇!

楚云飞的卫士班已经炸塌后墙,准备让团长先走。就在此时,八路军骑兵连赶到了。钱伯钧的一营在混乱中,被八路军缴械了。

第四,钱伯钧部是有两千人。但是,不可能都在钱伯钧的营部围攻楚云飞。一个营部也就百八十人。所以,楚云飞仗着火力优势,没有在半小时内,被钱伯钧打死。

(文/勇战王聊历史)




钱伯钧别说带2000人了,就算带领4000人,也奈何不了楚云飞,楚团长带领警卫班12个人闯入钱伯钧的营部,竟然毫发未损。

晋绥军理论上来说,在当时已经是杂牌军了,刚开始晋绥军是由阎长官一手创立的,大家都知道阎长官这个人比较爱财,当时晋绥军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扩充地盘,晋绥军这支部队大多是为了阎长官的个人利益

当时的晋绥军也是属于军阀,部队里大部分战士都是私人利益比较重,也就是说加入晋绥军完全是为了军饷,这和现在的“雇佣军”差不多,大多数都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打仗,不像咱们的部队,大多数人都有信仰:“那就是把敌军赶出国”

晋绥军虽然当时号称5000人的加强团,但是其真实战力也就一般,也就是稍微一打,晋绥军就会垮,从后面楚团长在将军岭伏击山本时就可以看出,山本派了两三名尖兵,就让楚团长一个连队提前暴露火力。

几分钟不到,楚团长瞬间损失一个连,也可以看出,358团除了团长楚云飞,其他指挥员的指挥能力真的很一般,整个358团要不是楚云飞撑着,其实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晋绥军的人大多都是为了自身利益,也可以说大多都是混日子,“滥竽充数”的人比较多。

楚团长作为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接受过民族大义的教育,因此每次说话都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每次都是为国家考虑,钱伯钧恰恰就是只为自己着想,钱伯钧手下将近2000人马,却是个营长的职务。

这就让钱伯钧很是憋屈,后来敌军派来特使和钱伯钧谈判,特使答应给钱伯钧一个团长的职务,但是钱伯钧没答应,因为钱伯钧手下将近2000人马,比老李一个团还要多,所以钱伯钧想要一个比团更大编制。

特使说回去考虑一下,临走的时候,钱伯钧说了一句附近有“晋绥军,中央军,还有老李的部队”,各有各的情报网,希望特使小心行事,因此可以看出钱伯钧对于“背叛”这件事,还是比较心虚的。

本来打算等特使回去考虑清楚,再做打算,但是计划有变,随后楚云飞就带领警卫班12名战士,来到钱伯钧的营部,其实这个时候,钱伯钧还没有做好准备,没在营部做好相应的部署,也可以说当时除了钱伯钧身边的几个人

估计连营部的警卫排,都不知道营长为何和团长打了起来,因此一开始,钱伯钧就被打到了屋外,作为团长的警卫班,战士们的单兵作战能力和装备,那肯定都是一等一的优秀,很自然就能守住,钱伯钧营部的院子。

后来钱伯钧让炮兵开打,炮兵说了一句:“那可是团长”,钱伯钧说:“楚云飞现在已经不是我的团长了”,因此可以看出当时,钱伯钧手下的战士,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都在迷茫中,好多士兵都是行动迟疑。

被李云龙带队抄了后路,后来楚团长追击钱伯钧,当时钱伯钧身边还有一个亲信,亲信说了一句:“我怎么可以攻击长官”,这句话代表了当时大多战士的形象,当时比较贫穷,条件很是不好,因此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教育,格局和眼界都不是很大

当时的人们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自身利益,这类人去了中央军,晋绥军等等,一种就是不为别的,就只是为了打敌人,这类人来到了咱们部队,这两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他们眼里就只认团长

李云龙刚开始去当厂长的时候,李云龙的新一团里的战士那是依依不舍,后来老孔的独立团,在老孔要走时,手下战士说了一句:“团长你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你把我们都带走吧。”,这种现象显然就是“军阀现象”

这就体现了老赵这类人的价值,老赵这类人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战士们的思想,防止团长在团里拉山头,让战士们明白,战士不是团长一个人的,而是国家的战士,然而当时的晋绥军和中央军,大多没有这类职务。

晋绥军的部队里,也很少重视思想教育,大多都是凭借军饷招募的战士,因此只要谁出的价码更高,肯定就会追随谁,这就是钱伯钧跟了楚团长十几年,只要价格合适,依然会背叛楚团长。钱伯钧手下虽然有2000人。

大多都是为了利益,在晋绥军358团战士们的眼里,老楚才是发工资的人,而钱伯钧只是一个主管而已,战士们当然不会听从钱伯钧,而且钱伯钧连跟了10多年的楚团长都敢背叛,证明钱伯钧人品也不咋样,这样的领导说不定哪天也会出卖下属。

因此战士们大多都是做做样子,肯定也不会出尽全力的,钱伯钧失败那是必然的,带多少人马都没用。

写在最后

钱伯钧这次失败,败在没有提前部署好,没有提前和下面的战士沟通好,同时楚云飞带着警卫班12名战士的突然到来,也是让钱伯钧猝不及防,当时的营部最多有50人,这点人根本打不过带有自动化武器的警卫班,再加上李云龙的参与,钱伯钧自然失败得很彻底。




可以参考郭松龄倒戈,部下不是一条心是关键。

具体说说,《亮剑》第十集里有一段戏感觉挺突兀,那就是楚云飞358团一营营长钱伯钧的叛变。

这段戏就像是游离于整个剧情之外的外插花段落,除了给楚云飞和李云龙之间留下“我那一个营的装备”这个梗之外,再就是反映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和晋绥军“投降潮”这个历史事实。不过,你要是把这段戏从《亮剑》里删掉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还有一件事不得不说,很多观众在看这段戏时会产生一个疑惑,钱伯钧拥有小两千人马,而楚云飞带去钱伯钧营部的不过是一个警卫班再加几个贴身卫士。双方在钱伯钧营部翻脸后直接开打,兵力如此悬殊之下,为什么楚云飞能够全身而退,最后甚至单枪匹马追上钱伯钧将其击毙。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一、现实情况

钱伯钧虽然有小两千人马,但晋西北那地方的村子根本不可能让两千人驻扎在一个村子里,一个村子最多也就能放下钱伯钧一个营部加营直属部队,这就不少了。李云龙独立团在赵家峪也就放下了一个团部再加部分直属部队,如果一个团都住在一个村,吓死山本一木也不敢偷袭。

再看楚云飞,虽然他身边最多只有几名卫士加一个警卫班,别看人少,但这十几个人论素质能称得上358团最强的一波人,而且他们还拥有最好的自动武器,装备精良。

因此,两相对比之下,如果楚云飞和其警卫班占领钱伯钧的营部,就靠钱伯钧的营部和直属部队的人马,短时间内还真拿不下来楚云飞。

在历史上,类似这种精锐小部队据险固守挡住敌人大部队的战例不胜枚举,李云龙和赵刚率一个连不也在小村子里挡住日军一个联队的攻击嘛。

李云龙和赵刚那次战斗有原型,历史上的宋庄战斗,八路军左叶部两个连被日军两个大队包围在宋庄,双方打了一天后,八路军在夜间成功突围。

同样,日军冈崎支队500多人在关家垴扛住了八路军一万多人两天两夜的攻击,所以,如果是精锐部队占据有利地形,其他部队哪怕人数多几倍甚至十倍以上也不一定好打。

二、楚云飞和钱伯钧的关系

可能有读者会产生疑问,就算楚云飞和其警卫班占据了有利地形,但别忘了钱伯钧还有炮呢,不冲锋光扔炮弹也能把楚云飞那十几个人炸个半死吧。

实际上,不光观众想到了,导演想到了,钱伯钧也想到了,他直接命令迫击炮炮手轰击营部,但是却遭到了炮手的拒绝,钱伯钧甚至还要用手枪逼着炮手开炮。只不过,炮弹还没放进去,那边李云龙的骑兵就杀过来了。

炮手不开炮的原因就在于一个问题,楚云飞和钱伯钧是什么关系?楚云飞曾说过,钱伯钧跟随我多年,我当连长的时候,他就是我手下的排长,这些年我一直栽培他。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楚云飞和钱伯钧的关系就是国民党军队里常见的嫡系,楚云飞当连长,钱伯钧当排长,楚云飞当营长,钱伯钧当连长,楚云飞当358团团长时,钱伯钧自然也当上了358团主力一营营长。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件事,楚云飞也当过358团一营营长,甚至也可能当过一营下属的主力连连长。

换句话说,相对于358团来说,一营就是楚云飞的基本部队。

于是,在358团一营士兵眼里,钱伯钧是现任营长,要听他的。与此同时,楚云飞不仅是上级358团的团长,还是一营的老营长,是老长官。

按照国民党部队普遍存在的军阀习气,这就让一营的士兵难做人。比如,楚云飞单枪匹马追击钱伯钧时,钱伯钧身边还跟着一个卫兵王贵,面对楚云飞的质问,他就直说了:我是个当兵的,长官让我干啥就干啥。

但是,当钱伯钧让王贵协助他击毙楚云飞时,王贵的回答则是:我下不了手,我怎么能向长官开枪呢。

可以说,国民党部队里的军阀习气差点害了楚云飞,但同时这些军阀习气的存在也救了楚云飞,那些钱伯钧的手下根本不可能往死里打楚云飞,在他们闹不清什么情况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明哲保身,做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其实,民国时期很多军阀之间的混战也是这个德行,前线开几炮打几枪,有时候还不如后方麻将桌上的输赢管用。

三、故事原型

《亮剑》里有很多剧情不是改编自历史原型就是改编自其他影视剧桥段,比如这段楚云飞上门痛斥钱伯钧险遭毒手的戏,其原型很可能来自于另一部战争电影《百色起义》。

李明瑞是桂系15师师长,这个师的主力部队是40旅,李明瑞曾经当过40旅的旅长,后来他当师长后提拔了自己的老下属黄权担任40旅旅长。

但是,当俞作柏和李明瑞誓师反蒋后,其部下三个师中有两个师先后叛变投蒋,40旅也很危险。于是李明瑞带领警卫班亲自到40旅旅部视察,却不想发现黄权果然叛变,李明瑞大怒,但也无可挽回,他带人黯然离开。

没想到在回去的路上,黄权派人伏击了李明瑞,要不是接应部队正好赶到,悍将李明瑞可能就回不去了。

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亮剑》里的楚云飞和钱伯钧,再看一下《百色起义》里的李明瑞和黄权,你就会发现两段剧情高度雷同。

无独有偶,除了《百色起义》之外,类似的桥段在真实历史中也有,最典型的就是郭松龄倒戈。

郭松龄是张作霖手下最精锐的第三军副军长,他率领麾下7万多人倒戈一击杀回沈阳,由于郭松龄所部是奉系军阀最精锐的部队,因此其他奉系军队根本不是郭松龄的对手,郭松龄因此一举打到沈阳附近,逼得张作霖一度要逃跑。

但是,关键时刻,日本关东军支持张作霖,同时张学良对郭松龄部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张家人不打张家人。而奉系吴俊升的骑兵部队又抄了郭松龄的后路炸了他的弹药库。

在这种情况下,郭松龄的手下产生了严重的动摇,炮兵司令干脆命令炮兵不许开炮,一夜之间郭松龄七万大军土崩瓦解,连夜出走的郭松龄最后被捕遭到杀害。

郭松龄倒戈失败的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他的手下对他并非百分之百支持,他们都是张作霖的老部下,张学良还是名义上的军长,在这种情况下,郭松龄的失败犹如疾风暴雨一样,前一天还逼得张作霖没办法,没过几天郭松龄反而成了孤家寡人。

钱伯钧和郭松龄的境遇简直一模一样。前半天还牛哄哄要收拾楚云飞,结果部下和他根本不是一条心,再加上李云龙的横插一杠,楚云飞顺利翻盘,钱伯钧彻底失败。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既然历史上和其他影视剧里也都有类似桥段,那《亮剑》里楚云飞反杀钱伯钧也就合情合理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晋绥   营部   人马   独立团   炮手   营长   军阀   警卫   日军   长官   官兵   团长   手下   士兵   战士   部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