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象征的黄马褂,为何到了晚清成了烂大街的东西?

在清朝的封赏制度中,最耳熟能详的就是黄马褂。在各种清宫剧中,经常会看到赏赐黄马褂的情节,那些得赏黄马褂的臣子官员,则是感到莫大的荣幸,穿着黄马褂可谓是威风八面。那么一件御赐的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马褂是一种穿于袍服外的短衣,严格意义上来说,马褂并非满人所独创,清朝的学者已经将马褂的渊源追溯到汉魏时期的“半臂”,唐宋时期的“貉袖”。明洪武年间的“对襟衣”则是清朝时期马褂的“近祖”,明正德年间创制的“罩甲”,也被称为“马甲”,则是清朝时期马褂的前身。

罩甲

清朝的马褂衣长至肚脐处,袖长仅仅遮住臂肘,满语称其为“鄂多赫”,因着之便于骑马而得名,亦称 “短褂”或“马墩子”。满清入关之初,马褂只限于八旗士兵穿用,属于军服。一直到了康熙末年才流入民间,开始在贵族圈子盛行,在当时还被人们以奇装异服加以嘲笑。到了雍正时期才被大众所接受,逐渐普遍起来,并发展成单、夹、纱、皮、棉等材质,贵族官员和平民百姓都可以穿着的男式便衣。

马褂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襟马褂、大襟马褂、琵琶马褂以及翻毛皮马褂四种基本样式,其中的对襟马褂是我们最为常见的马褂。据传乾隆皇帝的小舅子傅恒,对马褂情有独钟,因为穿马褂骑马的便捷性,他在领兵打仗的过程中,经常身穿马褂。在一次征讨金川时因穿马褂得胜而归,因此又把马褂称为“得胜褂”。

对襟马褂的颜色在不同的时期也有多种变化,最初的颜色是天青色,到了乾隆朝中期,又崇尚玫瑰紫,之后又开始推崇深绛色(又称“福色”),到了嘉庆年间,则流行泥金及浅灰色。但是,马褂中有一种颜色不能随便使用,那就是黄色,黄马褂在清朝服饰中的地位,是相当特殊的。

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中,玄色和黄色被认为是天地之色,而黄色最为尊贵。从隋唐开始,“明黄(淡黄)”就成为了帝王的专用颜色,其他人皆不能染指,否则会被以觊觎皇权、大不敬等罪行论处。而一般的贵族或宫妃只能用“金黄色(深黄色)”,至于平民,最多只能用“杏黄色(红黄色)”。

清朝时期,皇帝出门巡幸或者打猎,与其随行的“内大臣”和“御前侍卫”等扈从一般都要穿着行服,包括行冠(孔雀翎帽)、行袍(缺襟袍)、行裳、行褂和行带等,其中的行褂即为马褂。按照最初的制度规定,马褂一般穿在箭袖缺襟袍之外,下面系行裳。当马褂由制度中的行褂成为大众便服时,已经不再穿着行裳了,而保留了马褂罩于窄袖袍衫之外的穿法。

根据史料记载,伴随皇帝出行的“内大臣”和“御前侍卫”所穿的行褂,全部用明黄色的绸缎(冬天穿)或者纱(夏天穿)制成,这种行褂上即没有花纹,也没有彩袖,被称为“黄马褂”。清朝的典制里有时也称其为“黄褶”。

也就是说,这些跟随在皇帝身边的扈从人员由于职务原因和工作的需要,必须穿着黄色马褂以显皇家的威严。这类黄马褂,也被称为“行职褂子”、“职任马褂”。清朝宗室昭梿在其笔记《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中记载:“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

通俗的理解,最初的黄马褂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工装,上班的时候必须身着黄马褂,下班后就不能再穿。如果职务被解除,黄马褂必须上交,不得私人带走,他们只有黄马褂的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所以,对于皇帝身边的侍卫和内大臣来说,黄马褂只是一种工作服,并无任何的荣誉可言。

这种看似高贵的黄马褂,皇帝本人却很少穿。不仅如此,那些皇亲贵胄以及文武品官均不穿黄马褂(受赏赐者除外)。皇帝、亲王至文武品官的行褂基本采用的是石青色,而八旗子弟则根据旗色的不同而另有规定。

据《大清会典》中规定,八旗中镶黄旗、镶白旗、和镶蓝旗副都统的黄马褂皆镶有红边,而镶红旗副都统的黄马褂则镶白边;前锋参领、护军参领、火器营官都是如此,但是火器营兵士穿的则是镶白边的蓝色马褂。健锐营的前锋参领穿镶蓝边的明黄马褂;健锐营的兵士则穿镶明黄边的蓝色马褂。

八旗子弟擅长骑射,满清也自诩是马背上得天下。所以从努尔哈赤开始到咸丰的历代皇帝,每年秋天都要到木兰(今河北承德围场县)打猎20天,进行“行围”,这就给八旗子弟提供了展示自己骑射能力的机会。他们会趁着围猎之际,尽情发挥自己的精湛技能,以在参与围猎的众多王孙贵族和官员中脱颖而出,获得皇帝的赏赐。

对于那些围猎时表现出众者,在打猎时射到鹿或者向皇帝进献所猎取的珍奇猛兽数目众多的人,一般都会获得皇帝赏赐的黄马褂。

在围猎期间,还会举行射箭比赛,随行的满汉官员必须全部参加,其中满族官员射五箭,汉族官员射三箭,如果射箭百发百中且官阶较高者,同样可以得到御赐黄马褂。

这种黄马褂也被称为“行围褂子”,马褂面料除了明黄的丝绸和纱外,还掺杂着鸟类的羽毛绞在一起织成,美观的同时还能防雨。这种马黄褂虽然珍贵,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按规定只能在追随皇帝围猎期间穿,平时不允许穿,违者一律以觊觎皇权罪论处。

黄马褂平时都是高高供奉在祖宗堂上以示荣耀, 必须保存好,不能有任何的损坏,更不能丢失。否则,荣耀尽失的同时,还会因此而惹祸。

对于那些立有特殊战功的高级武将,或者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文官,皇帝一般也会赏赐黄马褂以做嘉奖,这种黄马褂又被称为“武功褂子”。这才是真正的“赏穿黄马褂”,也就是清宫剧中让满汉大臣均垂涎不已的至尊奖赏。

对于获赐“武功褂子”的官员而言,这件黄马褂意义非凡,不仅代表了皇帝对自己的恩宠,更代表了高人一等的荣誉。他们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场合穿上黄马褂,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可以见官大三级。

据考据,这种赏赐黄马褂的嘉奖方式出现的时间较晚,清初时期并不盛行,甚至到了嘉庆年间都未见于史书。当时的赏赐方式不外乎是加“巴图鲁”勇号、“赏戴花翎”、“封爵”、赏赐“世职”等等。赏赐黄马褂的嘉奖方式,应该是道光或咸丰以后才开始出现。

随着道光、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皇帝开始以赏赐黄马褂的嘉奖方式来激励将士们奋勇立功。镇压太平军起义的清军将领,没有获赐黄马褂的很少。

皇帝赏赐的黄马褂,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奖品,他终究要与“御前侍卫”的其他条件,类如品级、花翎等结合。也就是说,如果官位没有达到一定的品级,是不可能获得黄马褂这种赏赐的,因此官阶较低的人很少有获赐黄马褂的。

由于黄马褂的功用不尽相同,所以它们在形式上也略有区别。一般来说,侍卫所穿的“行职褂子”和围猎获赐的“行围褂子”,它们的纽绊均为黑色,而皇帝赏赐给武官和文官黄马褂的纽绊和所赐马褂的颜色相同,都为明黄色,以此来表明,后者要比前者显得更为尊贵一些。

对于获得御赐黄马褂的官员来说,有一种成为了皇帝心腹之感,因此获赐的黄马褂被认为是无上的光荣、圣洁之物,也让黄马褂成为当时最特别的官服,以至于近代作家沈从文不无感慨地说,“御赐黄马褂”是清朝人的至高荣誉。

黄马褂的“贬值”,始于太平天国后期。当时太平天国以不断封王来激励前线的作战将领;清朝的皇帝也不甘示弱,以不断地赏赐黄马褂来奖赏建功的武将。双方犹如比赛一样,都想看看谁家的赏赐最坚挺。最终,清军攻破了南京城,太平天国灭亡。

清军收复南京后,城内的天赐福典当行干起了回收黄马褂的生意。有一天,典当行来了一位被裁撤的军爷,硬要典当一件黄马褂。对于这件皇家御赐之物,典当行的老板非常清楚这其中的利害,于是再三推脱不敢收。谁知这位军爷却抽出腰刀,大闹当铺。

迫于无奈,典当行的老板出于破财免灾的目的,按照这位军爷的要求,以50两银子的价格收下了这件烫手的黄马褂。谁知自打那以后,隔三差五便有人拿着黄马褂前来典当。自知情况不妙的典当行老板,不得不向当时的江宁(南京)知府涂宗瀛求助。

江宁知府涂宗瀛知道这些清军将领不好惹,于是资助了典当行老板一笔费用,想着把黄马褂回收完了作罢,谁知黄马褂越收越多。涂宗瀛意识到其中必定有诈,便派出捕快查办。最终查明,除了前期回收的黄马褂是真品外,其他的黄马褂都是山寨货。由此可见,当时朝廷对黄马褂的管理松懈到何种程度。

帮助清廷围剿太平军的戈登洋枪队的队长戈登,也曾经获得赏赐黄马褂;商人胡雪岩因帮助左宗棠办理军饷,朝廷不但给了胡雪岩布政使司的官衔,还赏赐其黄马褂。清末,不止有军功者能获得黄马褂,连皇帝、太后身边的亲随也有机会得到黄马褂,慈禧太后就曾给为自己开火车的司机赏赐了一件黄马褂。这么一个至高的荣誉,到了晚清,竟泛滥到如此地步。

虽然晚清时期的黄马褂因为皇帝的滥发而导致烂大街,但是在大多数人甚至洋人的心目中,它依然是最荣耀的象征。当然,关键也要看黄马褂是穿在谁身上,由谁来穿。

有清一朝最出风头的“黄马褂”,应该是李鸿章所穿的那件了。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在日本进行马关条约谈判时,遭到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的刺杀,血染身上所穿的黄马褂,李鸿章长叹道:“此血可以报国矣”。如果单从价值上来说,当时一件普通黄马褂十两银子都不值,但是李鸿章的这件黄马褂却在马关条约的谈判中价值上亿两白银。

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李鸿章访问美国纽约时,身上穿的就是慈禧太后赏赐给他的黄马褂。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说,并没有见过中国的官员,他们也并不了解李鸿章在清政府职务的大小,但是李鸿章身上的黄马褂看起来派头十足,以至于一些不知情的美国人竟然把李鸿章当成了中国的皇帝。据说当时有50万美国人,争先恐后想目睹李鸿章以及他身上的那件黄马褂。

当然,作为最高荣誉的奖励品,皇帝赏赐的黄马褂并非永久性归属于个人,只要惹得皇帝不开心,他随时都有可能收回黄马褂。

捻军首领张宗禹进攻北京时,清廷命李鸿章带兵救援,但李鸿章属下的淮军将领却不应勤王号召。皇帝一怒之下,为惩戒李鸿章,首先不是撤他的职,而是拔去李鸿章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后来李鸿章因功再次获赐黄马褂,可是在中日平壤战争中,由于清军战败,李鸿章又一次被褫夺黄马褂。

在清朝,还有一类人可以被特赐黄马褂,这就是朝廷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员。通常情况下,皇帝特赐某官员黄马褂的诏曰宣读后,获赐的官员必须骑马绕紫禁城一周,这种看起来威武而又庄严的仪式,在咸丰年间最为盛行。

清朝时期的黄马褂,本质上只是一件普通的官服,并没有任何的特权,它更多地代表着一种荣誉,彰显的是皇帝的恩赏,特殊的政治功能决定了黄马褂在清代服饰中的特殊地位。




清代的“黄马褂”在清朝中前期确实是个无价之宝,拥有黄马褂则意味着是天子宠信之人。清代初期能得到黄马褂者除了少数开国功勋和有过特殊功劳的大臣外,就连一品大员也不见得人人都有。皇宫的侍卫内大臣,侍卫统领也拥有黄马褂,不过他们所穿的属于工作服,为了体现皇家威严所用,换班后需要脱下来,当值时才可以穿,不允许私自带回家中。

而拥有黄马褂的大臣除了一些大型庆典之外,平时要规规矩矩的供在家中,生怕弄破弄脏,弄破弄脏则意味着对皇帝的大不敬。如《雍正王朝》中落魄的年羹尧穿着破旧不堪的黄马褂守城门的桥段,在现实中绝对不会出现。年羹尧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因此也不在乎了。现实中这样穿绝对是对皇家威严的挑战,必须要受严惩。

随着大清国运的破败,黄马褂开始失去了原来的尊贵感,自乾隆朝开始,黄马褂便被频繁赏赐,单是和珅一人,就曾三次赏穿黄马褂。道光年间曾经要求一些贵族子弟交出黄马褂,但是成效不大。为什么没人愿意交,那是因为穿着黄马褂可以“占便宜”。

有些落魄的王公贵族八旗子弟外罩长袍,内穿黄马褂招摇过市,吃卤煮火烧肥烧鸡不给钱,亮出黄马褂管保吓的生意人不敢要钱。到了光绪年间,大清国被洋鬼子教训一顿后,老百姓开始不再怕这玩意儿。有些因为抽大烟或者赌钱赔光家产的八旗败家子想法设法将家中能卖的就卖,能当的就当。不少御赐黄马褂流落民间,有钱商人争相购买,为的是沾沾皇气让自己多赚钱。

说黄马褂“烂大街”指黄马褂流落民间太多,没有功劳之人只要肯花钱就可以穿,但在价格方面还是蛮高的,而且朝代越老价格越高,康熙朝的百分百比同治朝的值钱。

最终随着大清王朝的覆灭,黄马褂除了作为一种前朝的荣誉象征外,再没任何用处,民国时期有不少名人收藏黄马褂,到了60年代也几乎都被抄家后给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给烧掉了。笔者当年曾利用工作之便,近身接触过乾隆朝的黄马褂,材质为丝绸,上面绣有花纹,看上去质地很好。虽然可以穿上拍张照片炫耀炫耀,但因为上面脏兮兮的,加之笔者认为这东西晦气,因此只是看了看。




众所周知,“黄色”这个颜色在古代大多为皇帝的专用颜色,其他人若是使用了,比如穿了黄颜色的衣服,那就属于僭越的行为,是要被杀头的。但是,如果要是皇帝特许,那就属于荣耀,比如在清朝,“黄马褂”作为清朝特有的一种赏赐,就是这样的一种荣耀。而正如问题所问,“黄马褂”在清朝象征身份,为什么在晚清时期却烂大街了呢?
这要从清朝“黄马褂
”本身说起,因为“黄马褂”在清朝分为好几个种类。

“黄马褂”的分类

在清朝,穿“黄马褂”也并非都是皇帝赏赐,“黄马褂”也分为好几种。

第一种就是,皇帝的近臣,比如说“御前侍卫、御前大臣”等,这些人属于皇帝贴身的人,在平常皇帝出行之类的时候,会身穿“黄马褂”,非常有气势。这样穿着第一能体现出这些人属于是“天子近臣”,还有就是他们这样穿着,还能体现出“皇帝独尊”的地位。但是,他们的“黄马褂”说白了,属于“工装”,就是因为职务的关系才能穿的,平时是不能这样穿的。

第二种就是属于狩猎时的赏赐,这跟清朝皇室的习惯有关,在清朝,咸丰帝之前的皇帝,有每年去木兰围场狩猎的习惯,即“木兰秋狝”。而在行猎期间,若是表现突出者,会被皇帝赏赐“黄马褂”,而这种褂子称为“行围褂子”,穿着场合也有规定,就是只能在跟随皇帝狩猎时才可以穿着,平时是不可以穿的,否则就会被问罪。

还有一种就属于真正的赏赐“黄马褂”了这种黄马褂是皇帝特赐,一般来说都是赏赐给立有大功的文臣武将,而且在穿着场合上没有什么硬性规定,这种黄马褂的赏赐对当时的人而言,是莫大的荣耀,象征着身份。

晚清时期的“黄马褂”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黄马褂作为清朝时皇帝的特别赏赐,自然不可能太多,毕竟是赏给立有大功之臣。可是,为什么在晚清时期,“黄马褂”就烂大街了呢?
这自然跟统治者有关了,毕竟黄马褂是属于清朝统治者的恩赐

在晚清时期,国内局势动荡,比如“太平天国”的出现,使得当时清朝开始了与“太平军”的战争,而在战争期间,与太平军作战有功者,大多都被赏赐了“黄马褂”。而且,黄马褂在晚清时期,不单单只是赏赐给功臣,有时,做事得了统治者欢心的,也会获得这样的赏赐,据说,慈禧太后就曾赏赐了一件黄马褂给为她开火车的司机。

所以说,黄马褂作为清朝统治者的赏赐,在价值方面也是随着时代而变迁的,毕竟清朝历代的统治者是不同的。




有清一代,黄马褂一直都没有烂大街,只不过现在倒是有些“烂屏幕”,随着清宫剧的泛滥,黄马褂好像也就不那么金贵了似的。清代的黄马褂有两大类区别,一种是皇家荣耀,一种则是工作服,黄马褂烂大街的印象,大概是把黄马褂的第一种用途和其第二种用途混在了一起。

比如有些电视剧,某官高位显的大臣被皇帝赏穿了黄马褂,电视镜头还针对黄马褂给了好几个特写,众位大臣交口称赞,特别是有不少电视剧还为了突出黄马褂的金贵,好多官员还对穿着黄马褂的官员行跪拜礼,我记得《雍正王朝》里年羹尧被贬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桥段,这时候您会觉得黄马褂实在是太罕见了。但再另一些电视剧里,又会出现这样的镜头,但凡皇帝出现,身边总是簇拥着几十上百个“黄马褂”,极为壮观,壮观倒是壮观了,可这么多黄马褂,还谈的上稀有和金贵吗?

清代确有赏穿黄马褂的规矩,一般还都是赏给那些在战争中立下功勋的武将,还经常是赐予世袭罔替的爵位,并加上黄马褂,爵位是实打实的功名利禄,黄马褂则是无上的荣誉,而且赏穿黄马褂还都是三品以上官员才有可能有的,比如剿灭太平天国的曾国藩、曾国荃兄弟,虽是文臣出身,但战功卓著,都被赐予了爵位和黄马褂,上图便是曾国荃着黄马褂图。而清宫又有一种黄马褂的工作服,旧时称“行褂”,是大内侍卫们上班时穿的,所以皇帝在一群黄马褂的簇拥中出现,也是合情合理的。不过,这两种黄马褂是有所区别的,赏赐的黄马褂的纽襻是与马褂颜色相同的黄纽襻,而工作服的纽襻则是黑色的,由于很多影视剧并不清楚这一规制,经常混在一起,也就更容易让大家感到奇怪了。




黄马褂原本只是清代官服的一种。清昭连《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中说:“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

从这个定制看,起初,黄马褂基本是皇帝侍卫穿的,主要是因为马褂衣长只及股,袖长至肘,行动起来方便利索。

从这个定制还可以看出来,起初黄马褂主要由两类人穿:第一类是皇帝出行时,各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等随从。之所以要穿黄马褂,除了上述说的方便行动,还有用黄色马褂以壮行色的目的,表明这是皇帝在出行,因而这种黄马褂被称为“行职褂子”,而且没有花纹和图案,除非在特殊的岗位上或者护卫皇帝同行,平时是不能穿的。

第二类是皇帝狩猎校射时赏赐给有关臣下的,这种黄马褂叫“行围褂子”,按规定只有跟随皇帝狩猎时才可以穿,平时无故穿上属于犯禁,是要被治罪的。

大概是因为清朝的皇帝来自马上,觉得黄马褂既益武又能显出皇家威严,情有独钟,所以后来就将黄马褂当成了象征特殊荣誉的皇帝御赐品,做这种赏赐时黄马褂又称“武功褂子”,得赏的人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场合穿。因为清宫剧的缘故,大家伙觉得黄马褂很牛逼,主要指的就是这类黄马褂。

据考证,皇帝赏黄马褂这事在清初并不盛行,大概是在道光或咸丰以后才开始出现,尤其是镇压太平天国时期,赏赐了不少黄马褂给那些有功之臣。

那一时期,黄马褂含金量还是挺高的,一件黄马褂都是成千上万人的尸骨换来的。

黄马褂后来变得烂大街,那是因为晚清的麻烦事太多,清廷急需有人卖命,黄马褂这东西实质上又不值什么钱,于是慈禧太后迫于现实的需要就把规矩坏了,遇事一高兴就赏黄马褂,就连给她开火车的司机都能得到一件黄马褂。

可话又说回来,黄马褂烂大街归烂大街,但在许多人甚至洋人的心目中,它依旧还是权势荣耀的象征,关键看怎么个穿法,由谁来穿。

晚清时候,黄马褂怎么个穿法算牛逼呢?身穿黄马褂,头戴三眼花翎,也就是说能同时被赏赐黄马褂和三眼花翎。

有清一代,甭管早晚,清廷在赏予大臣这两样荣誉时,一直是比较谨慎的。

当时,得到哪种层面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呢?

李鸿章那样的股肱之臣。

有一个历史细节很能反映黄马褂加三眼花翎对朝臣意味着什么。1894年9月16日,朝鲜平壤失守,次日翁同龢抨击李鸿章:“合肥(李鸿章)事事落后,不得谓非贻误。”

光绪皇帝一怒之下,为惩戒李鸿章,首先干的不是撤职,而是拔去李鸿章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

说到这里,李鸿章的那一件黄马褂不能不提。

清廷复用李鸿章,最重要、最具标志性的动作不是别的,而是赏还三眼花翎、黄马褂。1895年3月24日下午4时,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春帆楼和伊藤博文进行第三轮谈判。谈判结束后,满腹心事的李鸿章步出春帆楼,坐轿返回驿馆。谁知,就在快到驿馆时,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突然从人群中蹿出,不由分说,朝李鸿章脸上就是一枪。

李鸿章左颊中弹,血染黄马褂,倒在血泊之中。昏迷之际,李鸿章还不忘叮嘱随员,要求将换下的黄马褂血衣保存下来,不要洗掉血迹。

李鸿章哀叹说:“此血可以报国矣。”

是的,那时候普通的黄马褂十两银子不值,但李鸿章这件黄马褂却在马关谈判中价值上亿量白银。

后来,各国洋人对李鸿章的黄马褂也极其感兴趣,甚至有些敬仰之情。1896年8月28日,当李鸿章来到纽约访问时,据说有50万美国人争睹李鸿章以及他身上的那件黄马褂。

如果用现在的眼光看,作为皇权的道具,黄马褂这玩意还是很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马褂   晚清   太平军   太平天国   咸丰   荣耀   褂子   赏赐   侍卫   大臣   清朝   象征   官员   皇帝   穿着   大街   时期   身份   东西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