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何会吓得曹操有了迁都的念头?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当时回到关东的曹操,被吓得想要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当时的曹操刚从汉中撤军,在淮南方面的曹军也没有遭到损失。为什么在襄樊损失了七个军三万人,曹操就被吓得要迁都呢?

一、曹操荆州方向的防御体系已破,后方门户洞开。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就把主力撤回北方。他一面进行屯田发展经济,一面平定关中等地的反抗势力,巩固自己的统治。对于长江以南的孙权和刘备势力,曹操以江陵和合肥为战略防御重点,组成了南方的防御体系。

这个防御体系建成后,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孙权和刘备的反复攻击下,张辽在合肥守住了防线,但是曹仁却放弃了江陵,退守襄樊。这就使得襄樊成为曹军在荆州方向上最后的防御重点,如果襄樊失守,曹军将无险可守。

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襄樊由曹仁守卫。曹操为了加强襄樊的防御,还派出由于禁、庞德率领的七军人马增援襄樊。按理说,这些人马再加上襄樊城池的依托,完全可以阻挡关羽的进攻。谁知道就在双方陷入胶着状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改变了一切。

于禁、庞德的营地被洪水淹没,关羽派水军围攻曹军,全歼了曹军。在七军被歼灭后,据守襄樊的曹仁已经完全没有了还手之力,除了牵制关羽的兵力外,再也没有了取胜的能力。这样,整个襄樊地区的防御体系被关羽彻底打破。

在襄樊方向背后,原本是支撑襄樊防线,可以建成第二条防线的宛城,此时已经变成了一座废墟。在此年初前的侯音、卫开叛乱时,曹仁率军攻下宛城后,进行了屠城。驻扎在这里的徐晃,手下只有一万新兵,他知道宛城守不住,干脆放弃宛城到阳陵陂驻扎,完全放开了防线。

此时的关羽部下如入无人之境,他的小部队甚至到达了郏下,直接威胁到洛阳的安全。如果不是襄樊的曹仁拼死守住樊城,牵制住了关羽的主力。但是曹仁能否守住樊城也是一个未知数,只是垂死挣扎。

再加上此时的曹操后方爆发了大规模叛乱,到处都有打着关羽旗号的武装活动,使得曹操的形势更为恶化。如果襄樊被攻下,曹操统治区门户大开,关羽就可以直扑洛阳和许都。此时曹魏就会像满宠预料的那样,黄河以南不再为曹魏所有了。

二、曹操无力救援襄樊。

曹操看着襄樊地区的战局恶化,心中十分焦急。但是现在的他,早已经伤病缠身,对救援襄樊已经力不从心了。虽然曹军兵力充足,可是由于没有能够指挥大军的统帅,曹操居然无法派出足够的援军,来解襄樊之围。

曹军在襄樊前线损失了三万人马,这对于曹军来说,并不是伤筋动骨的损失。但是损失了于禁这员大将,却让曹操陷入了困境。在曹操军中,除了担任统帅的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外,唯有于禁是曹操最信任的将领,可以统帅大批兵力。

定军山一战,曹操折损了夏侯渊这员大将。由于夏侯惇此时身体状况极为不好,为了救出汉中的曹军,曹操只得亲自率领大军前去救援。曹仁遭受攻击后,为了救援襄樊,曹操只得派出于禁前往救援,结果水淹七军,于禁投降了关羽。到此时,曹操已经没有了救援襄樊的大将。

曹操派徐晃去救援襄樊是因为万般无奈。在他手下,只剩下徐晃和张辽是大将之才。张辽此时坐镇合肥,威镇江东,不能调动,因此只能派徐晃去救援襄樊。可是曹操心里很清楚,张辽、徐晃与关羽的私交很好,他不能保证徐晃对自己的忠诚程度。

此时曹操面临的局面,是他一生中最困难的局面。与过去他掌控一切的情况不同,此时的襄樊之战充满了变数。如果发生任何一种意外情况,曹操就将一败涂地。因此,曹操才会提前想到迁都,以免汉献帝和他的朝廷落入关羽之手,防止最坏的情况发生。

三、仅凭曹军的力量无法解襄樊之围。

徐晃在襄樊战场的表现出乎曹操的意料,他拒绝了关羽的友情拉拢,与关羽决一死战。在战斗中,徐晃勇往直前,一举击败了关羽,并且直接杀入鹿角十重,防御严备的四冢营寨。这一战彻底挫败了关羽的锋芒,让双方进入了对峙状态。

不过,曹操和他的幕僚都知道,仅靠徐晃是无法解襄樊之围的。这是因为襄樊有汉水分隔,关羽依靠优势水军控制了江面,使得襄樊无法相顾。徐晃虽然对关羽作战胜利,甚至把军营扎到关羽围墙三丈远的地方,可是也无法打破关羽的封锁。

就算退一万步,关羽放弃汉水北岸的阵地,让徐晃与曹仁会合。但是被汉水阻隔在汉水南岸的襄樊迟早会落入关羽手中。如果那样,就将上演昔日江陵的一幕。经过长期的对峙,曹军终究守不住樊城,只能弃城逃走。

在曹操和手下商议迁都的时候,他的手下司马懿、蒋济为他出的主意不是增派兵马给徐晃,救援襄樊,而是派人去联合孙权,答应把江南封给孙权,让孙权袭击荆州。曹操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正好孙权也来联合曹操,准备袭取荆州,双方一拍即合。随后孙权袭取荆州,这才解了襄樊之围。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和他的手下都明白,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击破关羽,解除襄樊之围的。联合孙权也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如果长期对峙下去,襄樊必然会落入关羽手中。到那个时候,黄河以南的曹魏统治区将遭受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未雨绸缪,曹操做出迁都的决定也无可厚非。

结语: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水淹七军后,曹操为了躲避关羽的锋芒,想要迁都。曹操这样做,是他的无奈之举。当时曹操自己和夏侯惇都病入膏肓,无法领兵作战。夏侯渊在汉中战死,曹仁被围樊城,唯一能够率领大军的于禁又被俘。这使得曹操空有兵马,却没有他所信任,能率领大批兵马的统帅。

曹操也知道,仅靠徐晃无力解樊城之围。如果曹仁守不住襄樊,宛洛方向就会门户大开。想要联合孙权,可又不知道孙权的心思。再加上后方叛乱遍地,在这种混乱的情势下,变数太多。如果发生意外,黄河以南的地盘凶多吉少。曹操想要迁都,就是为了未雨绸缪,防止最坏的情况发生。最终还是孙权袭击荆州,才解了襄樊之围,让曹操度过了难关。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曹操是基于关羽北伐事态的严重性,而准备做出一项保护都城的万全之策,曹操作为当时政权的最高领导人,与其他人考虑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站在曹操的角度来看问题,并且了解当时关羽北伐对曹操带来的威胁,就会做出和曹操一样的决定了。

关羽曾经投降过曹操,并在曹操手下当过一段时间的偏将军,并且关羽还在白马之战千军万马中独斩颜良,对于关羽的本事,曹操是知道的,而且以关羽当时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关羽的北伐意味着刘备集团北进的战略。

简单的分析一下当时双方的局势,和关羽北伐对曹操政权造成的潜在威胁,就会明白曹操为什么会有迁都的念头,曹操虽然有迁都的念头,但绝不会害怕,作为身经百战的一世枭雄,曹操可没有怕过谁,他只是基于形势作出选择,仅此而已。

关羽北伐是从荆州的南郡开始的,预计从218年开始,关羽就积极开始向北推进,从很长一段时间魏、蜀两国在边境地区的交战纪录来看,双方的国界线大概是在当阳一线,等到公元219年关羽开始北伐时,就突然出现在襄樊地区。

这只能说明关羽一直在向北推进,并且一直是在胜利,因为关羽的水军出现在襄樊地区,因此可以断定关羽是沿着汉水向北推进的,关羽攻进襄樊地区时,也是节节胜利,击败了襄阳太守吕常和征南将军曹仁,并且包围了襄阳城和樊城。

这一阶段的战争,关羽可以说是取得了完胜,关羽是战争发动者,在襄樊地区仅用了一个月就把襄阳城和樊城都围起来了,接着曹操就派出整个曹魏政权唯一有假节钺的左将军于禁率领七军三万多人救援襄阳和樊城。

结果到了219年8月,关羽水淹于禁的七军三万多人,俘虏于禁,斩杀立义将军庞德,威震华夏,关羽在襄樊之战又获得了第二阶段的胜利。

千万不要小看了于禁的七军三万多人,这可是曹操手下最为精锐的中央军,而且是足足三万多人啊,要知道曹操参加官渡之战的所有军队都不够三万人,曹操在几十年的作战生涯中,何时一次性损失过三万人,这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失败,而且还是曹操手下精锐中的中央军。

当时整个曹魏政权的军队至少也有20万余人,而曹操直属的中央军只有不到十万人,曹操带去了关中五六万人,留在中原重地的军队只有三到四万人,也就是于禁率领的七军,为什么于禁有假节钺的权力啊?因为于禁率领的这三万人,就是守卫曹魏中原核心地区的军队。

现在于禁被俘虏,庞德被斩杀,而曹魏在襄樊地区的边防军征南将军曹仁被围,地方上的郡县兵襄阳太守吕常也被围,摊开地图看一下,襄樊再北上就是宛城,宛城再北上就是中原核心地区洛阳以及汉献帝所在的许都。

从当时的襄樊到汉献帝所在的许都不过只有300多公里,如果快马加鞭急行军的话,六天时间就能赶到,而且是长驱直入,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换句话说,于禁的七军折了以后,如果关羽攻克了襄樊,就能直接挥师北上,进攻洛阳和许都,而曹魏方面已经没有正规军可以抵抗关羽了,当时曹操还在往洛阳赶的路上,而曹操已经实行了紧急的征兵令,调集洛阳及许都附近的屯田兵,组成抵御关羽的军队,由徐晃率领。

也就是说,曹操已经动用了预备役部队,只能说曹操的正规军已经打完了,要不就没有赶到战场,要不就被关羽包围,曹操没办法都得从东南前线调兵,还把张辽从合肥前线往襄樊调动,这要不是襄樊军情紧急,曹操就没有必要这么做了。

正是因为洛阳和许都即将处于关羽的直接威胁之中,所以曹操才动了迁都的念头,迁都可不是一件小事,是非常繁琐需要做好长时间准备一项浩大的政治活动,当年董卓强行迁都长安,一路上死了多少人,引起多大的动乱,要不是迫不及已,曹操是不会起这样的念头的。

除了关羽的军事行动会带来直接的威胁外,关羽北伐所带来的政治影响力也非常大,中原地区对曹操不满意的势力也是蠢蠢欲动,从宛城侯音、卫开的叛乱,到陆浑人孙狼的起义,再到曹魏大本营邺城的魏讽谋反案,这些反曹操势力可都是打着关羽的旗号,因为关羽一个人的北伐军事行动,造成了曹魏中原地区的极度混乱,这就是关羽的威震华夏。

史书上“威震华夏”四个字,可不是人人都能有这个评价,从现存的史书来看,只有三国时期的关羽北伐襄樊的战争有“威震华夏”的评价,这可是极高的评价,华夏就是中国,也是中原,在当时代表着曹操政权,关羽可以说是威胁到了整个曹操政权的生死存亡。

这绝对不是夸大其词,曹操是政治家,同时也是军事家,他能动了迁都的念头,说明事态是绝对的严重,以曹操的能力和判断力,是不会做出昏庸的决定,当然了,曹操有了迁都的念头,也不是马上实施的,而是拿出与谋士们商议如何处理。

当时的蒋济和司马懿都劝曹操不要迁都,理由是可以联合孙权共同打击北伐的关羽,同时曹操还不断地调兵遣将,还在继续派出军队向襄樊地区增援,以防止关羽突破襄樊直接北上宛城。

同时曹操本部也在日夜不停地向洛阳进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军事行动,当前线的徐晃在抵御关羽,而曹操本部也到达洛阳附近地区时,同时江东的孙权也答应了曹操开始偷袭荆州时,曹操认为关羽已经失去了威胁,最终也就放弃了迁都的念头。

在这整个过程中,曹操可是从来不有怕过,只是就不同的局势作出不同的反应而已。




曹操想迁都,主要还是因为中原兵力空虚,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率大军从江陵出发开始襄樊,驻守樊城的曹仁急忙向曹操求援。此时曹操在汉中被刘备击败以后还滞留在长安没有回来,大概是担心刘备会乘胜追击,接到曹仁的求救以后,曹操并没有立即赶回去,而是于禁率领七军前往樊城,增援驻守那里的曹仁,同时让徐晃带兵进驻宛城,以接应曹仁和于禁。

于禁、徐晃都是曹操倚重的心腹大将,能力很强,曹操在自己不能马上回去的情况下,让他们带兵前去救援,加上曹仁本身也是一员名将,当年驻守南郡时,让周瑜都颇为头大,应该说这个安排还是比较稳妥的。

只是曹操没有想到的是,到了八月,关羽趁着汉水暴涨,曹军被水淹的机会发起猛攻,于禁兵败被俘,曹仁带着几千残兵退守樊城。梁、郏、陆浑一带反曹势力纷纷起兵,响应关羽的北伐,一时关羽威震华夏,曹操都有意迁都以避他的锋芒。后来还是司马懿、蒋济劝谏,说可以派人联络孙权,以割让江南土地为条件,让他出兵袭击关羽后方,那样樊城之围自然就解了。曹操听从了他们的意见,迁都之事才就此作罢。

(关)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原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

说起来关羽水淹七军以后,因为曹仁坚守不退,其实连樊城都没攻克,加上徐晃还驻守宛城,许昌并没有太大的危险,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考虑迁都呢?这主要还是因为这会儿中原空虚,一时抽调不出兵力去阻击关羽了,曹操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史书上并没有提及关羽水淹七军共歼灭了多少曹军,不过按照《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七月,为了应对刘备对汉中的攻势,曹操亲率大军赶到长安。与此同时他又命曹仁进驻樊城,准备攻打荆州。不过最后因为宛城发生叛乱,曹仁不得不赶回去平叛,因此未能南下。

关羽是刘备手下的名将,曹操对他极为欣赏。所以曹操让曹仁去攻打荆州的话,给他的兵马肯定不会少。考虑到关羽手下大约有三万机动部队,曹仁至少也应该有二万多人。加上关羽主动北伐的话,曹仁还能调动原来留守襄樊等地的部队参战,兵力就更多了。此外根据《华阳国志》记载,于禁带去的援军有七军共计三万人,这样曹仁和于禁应该一共有大约五六万人马。

《三国志·孙权传》提到关羽击败于禁以后,将俘虏的于禁等三万人押送到江陵关押,再加上被大水冲走和战斗中损失的那部分,这一战曹军的实际损失还要大于三万。考虑到曹仁只剩下几千残兵退守樊城,曹军的损失应该在四五万人之间。

和《三国演义》中动辄出动几十万大军不同,历史上东汉末年和三国鼎立时代极少出现几十万大军的战斗。比如说官渡之战时,袁绍控制了河北四州,是当时实力最强的军阀。可是他和曹操决战时,也不过出动了十万大军。而赤壁之战已经统一了北方的曹操,加上荆州的降军,准备攻打江东时,也不过二十几万大军。甚至到了魏灭蜀之战时,曹魏动员的兵力也不过十六万多一点。

出动兵力少,损失自然也就小得多,基本上损失万人以上,就足以载入史册了。像公元228年的石亭之战,曹魏和东吴参战的总兵力大约有二十万之众,最后魏军战败,战死、被俘约一万多人。这已经是东吴和曹魏之间难得的大战斗,不仅让孙权得意万分,而曹魏也因为损失太大,整整二十四年以后,才在东线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势。

而襄樊之战曹军的损失是石亭之战的四五倍之多,其损失更加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而且曹操此时还在关中,身边部队肯定也不少,要等十月才能返回洛阳,再扣除留守东线,和吴军对峙的夏侯惇、张辽所部二十六军,曹操可以用于增援中原的部队其实已经很有限,只能寄希望于曹仁和徐晃能挡住关羽。不过曹仁毕竟刚刚吃了一个败仗,而徐晃的部队在汉中之战中损失不小,他们能否挡住关羽,曹操也并没有十足把握。而一旦樊城、宛城失守,许昌就很危险了。

虽然曹操平定河北以后,就将百官迁移到邺城,将这里作为自己的统治中心,许昌只剩下献帝和部分留守官员,只是名义上的首都,即使丢了对曹操来说也不是太大的损失。但是此时忠于汉室的人还不少,献帝依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万一被关羽攻入许昌,夺取了献帝,政治上对曹操来说还是很不利的。相比之下,迁都虽说也会造成人心浮动,但是影响相对小一些,所以曹操决定迁都也就不奇怪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经过多年的厮杀.天下分魏.蜀.吴三国鼎足。三国互为牵制又都不安于现状,都在谋划统一。

关二哥镇守荆州,也想建功立业,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让诸葛亮看看他是才是文武全才的五虎将之首,于是进攻樊城,曹操派于禁率七军驰援,关羽大战庞德.水淹于禁。经此一仗.关羽人气狂升.许都以南增粉无数。曹操到达洛阳,和百官商仪,准备将汉献帝迁往安全地带。那么分歧来了,有人就说关羽吓得曹操要迁都,要还原真相就必须结合当时的情况和曹操的性格综合来说,看曹操是否被关羽吓着了。

曹操字孟德,镇压黄巾军发家,挟天子以令诸侯,号令四方,天吕布,破袁绍,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能取得如此成就与他的智慧胆略不可分割的。曹操把持朝政,政治上比较开明,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豪强;用人唯才是举,不论出身。自己精于兵法,开创整理《孙子》十三篇的先的,强调“兵以义动”战略战术上家活多变,任势制胜。曹操有着长远的政治抱负,因此惜才爱将。公元219年,曹操亲率大军争夺汉中,刘备坚守不出,对恃数月,无利,遂放弃关中。此时,关羽抓住战机趁势攻打樊城,水淹七军之后,曹操损兵折将,确实周边已无兵可调遣。作为军事家,更多是政治家的曹操,披坚执锐戎马生涯几十年,是不会被关羽吓到的。在下认为一是出于对关羽的喜爱,想和收服张辽.徐晃一样将关羽纳之麾下.所以曾经把“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放虎归山。二是.想了解手下将军谋士的忠诚.因为曹操生性好疑。所以询问手下“迁都”。三是.曹操作为运筹帷幄的帅才.知道避其锋芒的.濡须口之战.曹操扔下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转身撤军;征讨汉中.面对高山密林.不能取胜.不打得不偿失之战.也果断撤军。因此.曹操并不是被关羽所吓。




关羽为啥能逼得曹操想迁都?

需要先明确一下,曹操时代,由于占据北方大片区域,其中包括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如长安、洛阳,加上当时新增的政治中心,曹魏的都城有好几个,包括洛阳、邺城、许都等,到魏文帝曹丕时,又增加长安、谯,号称五都。提问说的曹操想迁都,应该是指许都。



按道理说,曹操身历百战,经多见广,到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已经六十五岁,对于关羽一路的进攻,不应该如此大惊小怪,但要理解曹操说迁都,需要结合当时整体的形势,据史料记载 :



前一年,即建安二十三年(218)初,发生了著名的耿纪、韦晃、金祎、二吉谋反事件。曹操秘书长王必被杀,听到王比死讯,曹操大怒,把围绕汉献帝的百官,全招到邺城,宣布说 : 耿、韦、金、吉等造反,你们有出门救火的,也有躲在家中的,凡救火的站到左边,没救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庞德   汉水   江陵   襄阳   建安   汉中   荆州   襄樊   中原   洛阳   长安   华夏   水淹   手下   念头   损失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