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是什么意思?

众所周知,大清朝皇族姓氏为“爱新觉罗”。这个姓氏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始(1616年)至大清王朝亡(1912年)这296年中,是满洲乃至全国最尊贵的姓氏。

那么,“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源自哪里?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姓氏,还是后来凭空臆造而出呢?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研究,不单单只是对“爱新觉罗”,更是对很多满族姓氏来源的一次研讨。

下面我们就捋一捋“爱新觉罗”之来源。

清王朝官方文献,也就是《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对于爱新觉罗家族起源是有记载的,但是可信度为零。因为根据它的记载,爱新觉罗的先祖名布库里雍顺。是仙女沐浴后,误食神鹊衔来的朱果,结果怀孕并且马上就生了一个儿子,名曰布库里雍顺。这位爱新觉罗的先祖在《实录》中使用的姓氏就是“爱新觉罗”。

这种君权神授式的记载自然是荒诞不可信的,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提高家族地位与影响力。当然,这种荒诞绝非满洲人首创,其实历朝历代史书中,类似记载比比皆是。

尽管清王朝官方文献不可信,并不意味着“爱新觉罗”来源不可考。因为清王朝统治者为女真人,其中爱新觉罗家族隶属于建州女真,他们世代居住在白山黑水的关外东北,因此我们可以从明王朝以及朝鲜史料中找到“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来源。

根据明王朝历史文献可考,建州女真起源于蒙元时期,女真民族五个万户中的斡朵里部。明永乐时期,斡朵里部首领猛哥帖木儿接受明王朝的招抚,并在永乐十二年至十四年间,被明王朝任命为建州左卫指挥使,成为明王朝东北关外,众多少数民族羁縻卫所中的一位卫所首领,后因功绩又有迁升至都督,而这位猛哥帖木儿就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

关于猛哥帖木儿,朝鲜文献《龙飞御天歌》也有记载,其中特地提到了猛哥帖木儿的姓为“夹温”,意思为“金”。此外,在《朝野实录》还可以找到,猛哥帖木儿的姓氏被记载为“童”,这就很有汉姓的意思了。

这个“童”姓又从何而来?其实根据《金史》记载,“夹古”(“夹温”谐音)姓氏的汉姓即为“童”(或“佟”)。所以后来努尔哈赤在与朝鲜和明王朝交流时,经常使用“童”(或“佟”)姓自称,并非仅因为他入赘了辽东望(汉)族佟家,人本家汉姓就是这个字。因此无论怎样,在明初的时候,这个家族之人并不使用“爱新觉罗”这个姓氏。

不但如此,到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辈,依然没有使用“爱新觉罗”这个姓氏的记载(指明朝与朝鲜文献)。也就是说,“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最早使用,其实是努尔哈赤时代。

有小伙伴可能迷惑了,从“夹温”到“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怎么有了这么大变化?这就与少数民族的姓氏不规范传统有关了,这个传统主要源于两点:

1. 不少少数民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所以对于姓氏并没有文字记载,只是语言相传。而随着时代变迁,语音也有变化,这就变相导致了姓氏变化。

另外,关于少数民族的姓氏,多在汉人或汉语文献记载中发现。而汉语记录少数民族姓名,通常采用音译,这本身就会有很大差异。再随着汉语发音的变化,那么后世人们理解这些被记录下来的姓名,可能与当时已经大相径庭了。

2. 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也使得很多原本姓氏丢失了甚至是根本就没有姓氏,这也使得很多少数民族对于姓氏的写法上,并不像现代人和同时代汉人如此看重。但是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尽管女真人对姓氏写法不很看中,但是宗族观念是特别强的,这是他们部落群居的基础。

那么“爱新觉罗”这个姓氏难道是努尔哈赤臆造而得的吗?这个还真得多费些笔墨仔细掰扯一下。

首先要说明一下“爱新觉罗”是两部分,正如前文一直强调它是一个姓氏,其中“觉罗”为姓,“爱新”为氏。

女真人对于姓与氏的区分有一个特定称谓“穆昆哈拉”,其中“哈拉”为姓,对应的就是“觉罗”;“穆昆”为氏,对应的就是“爱新”。明确这一点之后,我们再来看“爱新”与“觉罗”的分别出处。

先说“觉罗”。

“觉罗”汉译是“远方,远的”意思。现在学者们普遍认同“觉罗”是特指地名,即“依兰河”较远的地方。这个依兰河普遍认为是女真民族的发源地。所以,引申出一种说法,建州女真,也就是努尔哈赤先祖这一支人乃是粟末靺鞨的遗民,而大金王朝的缔造者完颜氏乃黑水靺鞨直接后裔,实际上二者乃同族不同根。这是一点题外话。那“觉罗”这个词从何而来?一种说法是,女真语“夹古”发音就是“觉罗”,是音译而来。

我们都知道,满洲姓氏中与“觉罗”有关的不止“爱新觉罗”,还有如“伊尔根觉罗”、“西林觉罗”等等,如果“觉罗”乃“夹古”音译,那么这些“觉罗”岂不是同根?这个还真是如此。除了被努尔哈赤赐姓“觉罗”之族以外,这些“觉罗”姓后人都出自一宗,也就是都出自一个“哈拉”。这一说法在很多王朝典籍中均有记载。而且在清王朝建立初期,为了区分皇室血统远近,就有“宗室”与“觉罗”之分。此外,前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金启琮(爱新觉罗-启琮)也研究证明了这一说法。

说完“觉罗”,再说“爱新”。

依照“穆昆哈拉”这个原则,“爱新”就是努尔哈赤这个家族独有的“穆昆”。“爱新”一词汉译为“金子”,后来为了凸显尊贵,汉译为“高贵的金子”,但是不管如何说法,重点还是这个“金”字,这就刚好与“夹温”的汉译相同。

当然,最早出现这个穆昆“爱新”是在努尔哈赤时期,而且很可能是在其建立后金汗国之后(根据满文旧档)。但是,在这一时期的朝鲜与明朝文献很难找到“爱新觉罗”的字样,这是因为努尔哈赤有意隐藏自己的身份,对外他始终使用“童”(或“佟”)这个汉姓自称。

而在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决心反明之后,“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也就正式亮相,也正式成为了这个家族独有的官方姓氏。

由上述可知,“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并非历史悠久,是从努尔哈赤时代才正式在历史上出现。然而,另一方面又得承认“爱新觉罗”并非凭空臆造,也由其先祖姓氏逐渐演变而来,是有依据可查的古老女真姓氏分支。这个看似“矛盾”的姓氏来源问题,也正式女真乃至后来满族人民姓氏的一大特点。




百年前“爱新觉罗”这个顶着光环的姓氏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现如今,偶尔有号称是爱新觉罗后裔的人冒出来,短暂地吸引一下大众的注意,更多的是顶着这个姓氏的清帝们仍活跃在各种大热的清宫剧里。这一切都让“爱新觉罗”这个古老的姓氏充满了神秘和贵气的味道。


那这个姓氏来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呢?

满族的姓氏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姓,满语叫“哈拉”,一个是宗族分支,满语叫“穆昆”。一个姓氏可以有很多的分支。

先说姓。为了生存需要,古人喜欢群居,一个群体可以是一个村,或者一个部落。在东北女真族有很多的部落,姓氏都冠以部落名。当时比较有名的部落有:“完颜氏”,“瓜尔佳氏”, “钮钴禄氏”,“叶赫氏”“富察氏”,“佟佳氏”等。这些部落都是后来满族比较有名的姓氏。就像汉族的很多村子,都姓一个姓,比如什么“张家村”,“ 王家村”之类的。所以“爱新”就是满语“金”( aisin)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一个部落名,这个部落里的所有人都姓“爱新”。

再说分支。一个姓氏可以繁衍很多的后代,第一辈儿几个兄弟,再往下就会有很多表兄弟,就比如我们有很多远房亲戚之类的。所以“觉罗”就是满语“远支”(gioro)的意思。

那么“爱新觉罗”翻译成汉语就是“远房金家”的意思。




爱新觉罗氏(满语:ᠠᡳ᠌ᠰᡳᠨᡤᡳᠣᡵᠣ,穆麟德:Aisin Gioro,太清:Aisin Giuro),是清朝国姓。清朝皇室以《爱新觉罗宗谱》来记录宗族成员。

努尔哈赤像

爱新觉罗虽是清朝国姓,但是在满文资料中很少使用这个名称,如《满文老档》和《满洲实录》中,一共只出现过三次。文献上对于其姓氏起源有各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该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的,意思即为“爱新部族”远支。

康熙皇帝像

爱新觉罗在满语含意为“黄金”,原先在满族姓氏结构中,“爱新”其实是穆昆mukvn,满语“金国”之意;“觉罗”才是姓氏,直到皇太极建国清朝,决定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才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整体姓氏,除彰显尊贵外一方面也是象征继承蒙古大统的黄金家族。

根据女真文学家兼满学家,清朝宗室后裔金启孮考证,觉罗氏源于金朝时期的“交鲁氏”。但关于“爱新”为“金”姓的解释,有认为其意源自清皇族与金代女真统治者源于同一部族之说,然而清太宗皇太极对此予以否认:“然大明帝非宋帝之裔,我又非先金汗之后。”(《满文老档》(太宗朝)第七函。《清太宗实录》卷9)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清朝灭亡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后妃,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使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现今姓爱新觉罗的人估计已高达30~40万。




爱新觉罗,系我国清代皇族姓。

明万四十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建号天命。至皇太极(太宗)改国号为清,建号崇德。九年后福临(世祖)入关,建号顺治。

在满语(皇太极天聪九年改女真为满洲。既女真部族沿袭“满族语言”。),“爱新”义译为“金”,“觉罗”义译为“族”。

觉罗族不限于王室,也有平民,其族人口众多,除居于我国东北地区外,亦散处我国各地。如鸦片战争时,代表腐朽清庭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我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署,而签订了丧权辱国,《南京条约》之人;其又怕死眉外、暗勾列强“议和”的“钦差大臣”~伊里布(满洲镶黄旗人),他也是爱新觉罗氏。

此外,觉罗故又冠以地名,如伊尔根觉罗。参阅:(《清通志》一〈氏族略〉一〈国姓〉。)

附:(清.帝王爱新觉罗氏)

(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

(后)金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崇德)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清)“末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谢邀!

爱新觉罗是历史上清朝皇室姓氏,为满人姓氏中的一个姓氏而已。

满人与汉人在对姓氏的使用习惯完全不一样,在日常称呼和公私文牍上,满人的习惯是称名而不举姓,这也是满人的一个传统习俗。例如,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他的姓名全称是: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作为皇室姓氏,自然有“受命于天子”的意思。相传,满人天女佛库伦有一次在长白山下的库布里湖洗浴时,呑食了神鸟衔来的朱果,遂产下一男婴。于是,就有了《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记载的“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名布库里雍舜”,而他的子嗣便是清朝的开拓者以及历代的皇帝继承人。

但从史书记载可悉,满人有八大姓氏,即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络氏、赫舍里氏、宗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根本没有爱新觉罗这个姓氏。

至于爱新觉罗姓氏的由来,一说是“觉罗”为本姓,而“爱新”是借前朝女真人的国号而来的;二说是努尔哈赤往上追溯到姓氏是“夹温”,“夹温”的合音便是“金”,而“爱新”则是“夹温”的双声互转,爱新觉罗则是“金族”的意思。

是为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   女真   满洲   满族   汉姓   满文   太极   朝鲜   满人   姓氏   清朝   少数民族   皇帝   家族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